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分享课教学及点评 张淑英 吴忠豪 【教学目标】 1 援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悟经典的魅力,培养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培养读后分享的习惯。 2.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小说内容,感受鲁滨逊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创造开拓的精神,学习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3.通过交流,把握阅读整本书的基本策略。尝试体会本书在表达方面的艺术特色: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描写, 以细节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 【点评:鲁滨逊漂流记是久负盛名的外国文学作品,堪称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推荐给高年级学生阅读,是非常合适的。执教者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悟经典的魅力”作为读书指导课的首要目标,很得体。目标 3 提出“把握阅读整本书的基本策略,尝试体会本书在表达方面的艺术特色: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描写,以细节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 , 目标提得很具体, 但对小学生而言要求过高, 应适当降低。 】 【教学准备】 1. 学生充分阅读整本书,小组针对精彩之处进行集体研究。 2.四人一小组团坐。 3.教师课前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 前段时间同学们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 的热情很高涨, 这节课,咱们就来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 二、热身闯关 师:先来个热身,请同学们举手抢答。(动感配乐) 抢答题目: 1.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国小说家( ),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 )”。 2.鲁滨逊热衷于( )。 师:从同学们的反应速度和答题正确率,看得出大家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小说内容,也关注了细节。老师对大家用心的读书态度真心赞赏,用心阅读的孩子最美!很期待接下来你们的分享。 【点评:热身闯关设计很有创意,目的有三:一是营造积极、热烈的氛围,点燃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抢答活动中。二是闯关题目按照从整体到细节、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引导学生读书时能充分关注细节,提高读书质量。三是便于掌握学生阅读程度的深浅,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略显不足的是没有充分发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其实最后可以统计一下每个小组最后的获奖书签,使得没有机会抢答的学生也有集体荣誉感,增强每个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 三、交流阅读策略 师: 谁愿意到台前来与大家聊一聊, 拿到 鲁滨逊漂流记 这本书,你是怎样一步一步阅读的?怎样阅读能够提高读书质量? 生:拿到书以后,我先看封面,然后看封二,再看封三,最后看了封底。 师:这是了解一本书的一般顺序。谁来跟大家接着分享有用的策略? 生:我拿到这本新书后,通过看封面、封二、封三、封底认识到这应该是一本好书。封面介绍了作者是英国的笛福,编译者是高娜,由南方出版社出版。书名下面配了一幅插图,背景是一座荒岛,有种荒野求生的感觉。中年男人头发、胡子都很长,应该就是鲁滨逊。他的眼神里有种不可一世的感觉,坚信自己能回到祖国。 师:于是你们就产生了想读的欲望,是吗?(众生点头) 生: 封二列举了三则名人评论, 分别是英国诗人、 评论家柯尔律治,我国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及英国文史学家艾伦的评论。其中,柯尔律治评论道:鲁滨逊漂流记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性。于是我就想,人类的普遍性是什么?我想从书中找到答案。封三给我们推荐了 44 本中外名著,这些好书都值得我们收藏。有一些我们已经读过了,我打算读完这本后继续读“历险记”系列的爱丽丝梦游奇境记80 天环游地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封底应该是说明这个版本的好处:注解生字难词、提炼经典写法、领悟人生哲理。(生掌声) 师:真不错!像你这样拿到一本新书,能认真从封面读到封底,并提取重要的信息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有效的读书方法,你简直算得上你们这个年龄段读书的“行家里手”了。 生:我认为作家周国平评论的“世上本无奇迹,但世界并不因此而失去魅力”特别好。这话显得有点矛盾,没有奇迹,怎么会有魅力呢?鲁滨逊一定经历了什么,才使奇迹发生。这样的评论吊起了我阅读的胃口。 师:嗯。有人说书评是给成人看的,不是给孩子看的。我觉得你是看得懂书评的,了不起!这本书的导读部分,编者设计得还是不错的,谁愿意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用的? 生:导读部分包括七个板块: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了解内容梗概、认识主要人物、厘清人物关系、把握主题思想、感悟艺术特色。阅读了 “导航” , 即使没读过这本书的人, 也会对作者笛福、 创作背景、小说内容有一些了解,对主要人物的特点有所把握,会爱看这本书。把握主题思想和感悟艺术特色部分让我们领会作者表达的精妙, 这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同学们听到了吗?他刚才把“导读”说成了“导航”,我不理解为这是表达上的一种偏误,因为他显然是把编者的意图读懂了。这样读书,就好像漆黑的夜晚走在路上,手里有一把明亮的手电筒一样,心里有底,眼前有方向,脚下就稳当。谁愿意来补充谈一谈你从创作背景部分提取出了什么重要信息? 生:这本书是作者根据一位苏格兰人的遭遇写的,说明这本书中的故事具有真实性。 师:谁能表述得更清楚些? 生:笛福了解到一个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人被船长抛弃到一个荒岛上,然后在无人岛上生活了多年。可见这个故事不是胡编乱造的。这本书是在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写成的。 师:你结合了笛福自身的经历来讲。的确是这样,笛福这一生经历丰富,写了许多小说,几乎都是叙述主人公的各种经历和最终得到圆满结局的故事。但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鲁滨逊漂流记都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点评:拿到一本经典著作,怎样阅读能够提高读书质量,获取最佳的阅读效果?这一环节的读书方法交流很有价值。有的学生是“先看封面, 然后看封二, 再看封三, 最后看了封底” , 这是常见的阅读顺序;有的学生还看了作者、 译者和出版社, 还看了封面插图, 看得更加仔细;第三个学生关注了“名人评论”,还关注到封三给学生推荐了 44 本中外名著,以及封底的推荐语,这样读书的学生是非常难得的,教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还有的学生读书之前关注到书的“导读”部分,这样的阅读方式非常理性,也很有耐心,很少有学生这样读书,教师以肯定的方式加以鼓励。引导学生自己交流读书方法,花时不多,效果却很好,因为这是真正来自学生的有效的读书经验,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相信这些读书方法对提高学生读书质量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生: 我想谈谈书中的人物关系图。 这幅图把所有的人物都罗列进来,这样看起来很直观、很清晰,一目了然。 师:我也想说说我的想法。图中把星期五作为鲁滨逊的仆人,后面又列举了他的四位伙伴。但如果让我来画这幅图,不会把星期五归在仆人类里。你觉得我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觉得有道理,请用理由来支持我;如果不赞同,请帮我厘清人物关系,进行辩驳。 生:我觉得星期五是鲁滨逊的仆人,因为鲁滨逊救了星期五之后命令他做事,并且不准他再吃人肉,这明显是主仆关系。 生:我感觉既可以说星期五是仆人,也可以将他归在伙伴类里。因为鲁滨逊救了星期五, 星期五已经认鲁滨逊为主人了, 那么他就是仆人。说是伙伴, 是因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 25 年, 才找到一个人来说话,这是他精神上唯一的伙伴。 师:在这个过程中,星期五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是因为鲁滨逊教他读(生:圣经),对他有很大的教化作用。他与鲁滨逊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鲁滨逊也帮他重新与父亲团聚,他们更像是伙伴甚至是亲人的关系。 生:是的,书里在 140 页这样写道:我对这个新伙伴,真是十分满意。 【点评: 这段对话主要讨论书中的人物关系。 教师从插图中引出 “星期五到底是仆人,还是伙伴”的问题,其实这是教师读书观察插图时产生的问题, 并非学生提出的问题, 并且与读书策略无关, 有些节外生枝。我认为这里讨论不是很合适。】 师:还记得第一节导读课上,有的同学拿到书,翻看目录,欣然发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迅速读了起来。老师走过去一看,是第八章的第二节“大战野人”。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没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 同学们, 从目录上看, 全书分为 10 章, 每章有 2 至 4 个小节,每节都有 4 个字的小标题,看这些标题基本上就能把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你能否作出判断,哪些适合精读,哪些适合泛读和略读呢? 生:第二章到第九章适合精读,因为书中主要讲了鲁滨逊在荒岛是怎样生活的,而这八章讲的就是鲁滨逊从噩运降临到绝处逢生的经过。第一章和第十章适合泛读, 因为第一章写的是他初涉大海, 航海的经历,第十章写的是他返回故土。 师: 从初涉大海到遇难, 到在荒岛上建立独立王国, 最后重返故土,这是作者写作的顺序。回到我们之前的话题,你怎么看? 生:我觉得那样读不行。因为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直接看后面会有些困惑,衔接不上。毕竟这是一部小说,小说要按照顺序看。 生:我也认为不能跳着看。先看完“大战野人”,再从头开始看鲁滨逊怎么流落荒岛,感觉非常别扭。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读书的方法和体裁很有关系,以后你们到中学会更多地接触小说。小说就意味着故事情节有先后、人物出场也有原因和先后,所以跳着读可能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不是很科学。如果是一篇一篇独立的散文,这样读也是可以的,但作者编排文章的顺序自有他的道理,还是按序读比较好一些。那么具体到一部作品,哪些阅读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呢?我们不妨来借鉴一下名家的阅读方法。 【点评:其实每个人读书方法各不相同。按部就班有顺序地读书是一种方法,挑选部分章节先读也是一种很常用的读书方法,而且是一种很聪明的选择性阅读方法。 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发现这本书是否值得去读。因此教师对跳读方法所作的评价未免武断,是没道理的。】 (PPT 出示:任何一部作品都有精华部分,往往结构紧凑,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人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所以精华部分就值得我们精读,慢慢地品,深入理解,同时边读边产生自己的思考,读思结合,阅读才有趣味。读书的思考可以像这样随时批注在文字的旁边,有感而发的文字是最可贵的文字, 也可以成为写整本书读后感的第一手资料。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 师:你读到了什么方法? 生:精读、品读、读思结合、边读边批注。 【点评:第三板块先引导学生交流整本书阅读策略。学生交流的是自己拿到一本新书的阅读凭借封面、封二、封三、封底,还有学生交流如何使用“导读”和“目录”,从中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书中主要人物,厘清人物关系,这些都是那些会读书的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真方法、 真策略, 非常有效。 相比之下, 教师提出的 “星期五到底是仆人,还是伙伴”与策略无关;最后出示的名家读书方法,所谓的“精读、品读、 读思结合、 边读边批注” , 是适合一部作品中精华部分的阅读策略,其外延漫无边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阅读策略,其实不太适合儿童整本书阅读。第三板块读书策略指导,前半部分学生交流很有效,后半部分教师指导的读书策略可以商榷的问题反而不少。】 四、畅谈人物精神,以文字表述观点 师: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对主人公鲁滨逊的印象。请说出你不一样的感受。 (PPT 出示: 的鲁滨逊) 生:坚持不懈的鲁滨逊。生:未雨绸缪的鲁滨逊。(生掌声) 生:知足常乐的鲁滨逊。 师:请说说你的认识。 生:鲁滨逊后来有了很多钱,但是他愿意百倍地报答救他的船长,还有那位可怜的寡妇和自己的妹妹,他把自己的财富都分享出去,可见他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生:我来补充。鲁滨逊说道:要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的人是最快乐的,我有八百磅,却永远不会像我一文不名时那么快乐了。 生:勇往直前的鲁滨逊。 生:机智勇敢的鲁滨逊。 生:善于动手的鲁滨逊。 (众生继续回答:善于发现、顽强不屈、意志坚毅、信念坚定、临危不惧、居安思危) 师: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啊,让我们得以充分地打开心扉,交流彼此的感受,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啊!所以说,一本好书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灵魂。(生掌声) 师: 鲁滨逊这个人物之所以让人喜欢, 是因为作家笛福写得太好了,太吸引人了!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没有觉得这是笛福的创作,而是以为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 跟着鲁滨逊跌宕起伏的命运担忧、 伤感、 激动、兴奋。这本书于 1719 年 4 月出版,到 1897 年时各种不同的版本已经不下 700 版, 可见它的魅力! 现在有多少个版本, 我们已经难以估计了。大家公认的,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是笛福用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鲁滨逊的劳动创造、应对困境、与人交往、精神追求,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鲁滨逊在困境中的复杂心态。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就书中的某一处心理描写或细节描写研究的成果。 (分小组 1 分钟交流,后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形式多样,含舞台表演、分角色朗读、集体鉴赏等。) (第一小组交流:采取四人轮流说感悟、朗读、集体总结的形式展示。) 生 1:我们组赏读了 144 页第 610 自然段。鲁滨逊教学有方,星期五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便换一个角度来问星期五。 生 2:星期五一开始不认同鲁滨逊信奉的基督教,因为他从小生活在野人部落里,贝纳木基已经刻在了他的脑海里。鲁滨逊后来向星期五灌输 圣经 的观念, 使他感激上帝, 服从上帝。 因为如果思想不统一,两人的行动上就会出问题。据说英国 95%以上的人都信奉基督教,如果他们回到英国,那么星期五可能会遭到基督教徒的咒骂或殴打。 生 3:星期五听了鲁滨逊的话后,觉得上帝是万能的,能为人类做任何事情,也能把一切从我们手中夺走。 生 4:鲁滨逊通过教化,使星期五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思考、钻研和提问,实现自我改造,这真是了不起!鲁滨逊内心的成就感应该比改造了环境还大。这应了我爸爸说过的一句话:改造一个旧世界比创造新世界要难得多。 四生齐:所以,我们总结出一句名言靠上帝,靠祖宗,还不如靠自己。 师:你们说的是谁的名言呀? (众生笑) 生 2:我们是根据郑板桥的一句名言改编而成的靠祖宗不是好汉。 (生掌声) 师:你们很好地展示了团队的思考!其实你们还诠释了另一句话的含义,就是“人定胜天”。当然,老师更欣赏你们集体创作的才华! 【点评:这个环节设计两个内容,先是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鲁滨逊在自己心目中的特点,然后以小组表演形式分享读书体会。培养读书分享的习惯是本堂读书指导课的重要目标,能有效激发起学生读书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将读书交流设计成表演形式,虽然会占用不少课堂教学的时间, 但课堂气氛会因此变得生动活泼, 所以很受教师青睐。这个环节可以讨论的是:1. 教师规定的话题主要聚焦主人公形象的感悟以及写作特色的品评, 其实一般人读书最感兴趣的是书中的情节内容,特别是小学生, 对书中的描写方法或作品的写作特点大多不会太感兴趣。如果让学生交流这本书中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情节内容, 是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2.每个小组交流的段落似乎也是教师规定好的, 必须是第几页哪些个段落的心理描写或细节描写研究的成果, 这样过细规定可以避免交流时的重复,但是否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值得商榷。】 五、凝练升华 师: 六年级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 书中 鲁滨逊漂流记成了一个家庭祖孙三代的必读书。而对于我们,好书不必等到六年级再读, 更不必局限男孩子必读, 女孩子一样也可以读得投入。下面,请你自制一张书签,上面写上凝练的一句话,作为推荐阅读本书的理由。课后将书签送给你的朋友。(配乐生写,写完阅读分享) 【点评: 自制书签送给朋友, 将自己的阅读感悟以书面方式写下来,可以促使学生多一分冷静的思考。 每个学生在书签中写出的都是个性化的感悟,但也有一些书签是标语口号式的,缺少针对性。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再做些评价,说说自己欣赏哪几张书签,对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促进学生成长可能会更有帮助。】 六、好书推荐,电影观赏 师:鲁滨逊漂流记的中文译本有许多,迄今为止,学界公认翻译最好的是徐霞村翻译的,最接近原著,且语言优美传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出版。老师读过,非常受益!感兴趣的同学以后可以买来阅读,它值得一生收藏。 作业: 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 鲁滨逊漂流记 (主演皮尔斯 布鲁斯南)。 【点评:好书推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子,引导学生再去读一些经典作品,教师的想法很好;让学生去观赏电影,体味另一种艺术,从另一个角度丰富阅读感悟,当然不错。但如果教师因势利导,推荐前面一位学生提出的阅读其他“历险记”系列之爱丽丝梦游奇境记80 天环游地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否对学生阅读经典更加有效?】 【总评】 这是齐鲁名师张淑英精心设计的一堂读书交流课课堂实录。张老师将读书交流过程设计成“交流阅读策略畅谈人物精神,以文字表述观点凝练升华好书推荐,电影观赏”四个板块,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摒弃了整齐划一的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展开了有质量、高效率的多维阅读,指导学生交流个人的读书策略,畅谈人物印象,展示阅读研究成果,写推荐词,等等,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在表达中提升了言语的内在品质,达成了作品精神悦人、精神立人的效果。从实录反映的课堂气氛看,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应该说效果是很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师对如何上好读书指导课和读书交流课的探索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 张老师非常及时地为我们提供的这堂很有研究价值的读书交流课课例, 很值得广大教师研究并借鉴。 我想结合张老师提供的这个课例,对如何上好名著读书交流课,谈谈个人粗浅的研究体会。 首先,阅读交流课的目标如何确定。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广受世界各国少年儿童的欢迎。从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分析, 其成功之处当然在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以及书中人物形象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催人进取的精神。然而平心而论,这本书对小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还是书中扣人心弦、曲折有趣的情节内容。这堂读书交流课将讨论重点确定在体会作品的艺术特点, 体会作品中心理活动描写和细节描写,对提高学生读书质量当然是有价值的,教师这样引导似乎也无可非议;然而这样要求是否过于理性,是否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有成人化之嫌?我认为指导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是第一位的,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 体验名著阅读的乐趣, 并且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至于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社会价值, 随着学生思维的成熟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到中学甚至大学阶段再去讨论可能更加有利!作为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或读书交流课,我们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上,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学生,这样的目标更加切合他们的实际。如果急于求成,用成人的阅读方法策略去要求小学生,这样反而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其次,可以讨论的是儿童需要学习哪些阅读策略。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策略,有的学生说是“先看封面,然后看封二,再看封三,最后看了封底”;有的学生还关注到了作者、译者和出版社,还看了封面插图;有的学生关注了名人评论,还关注到封三给学生推荐了44 本中外名著,以及封底的推荐语;等等。这些来自学生读书实践的读书策略,尽管层次不高,有些甚至只能说是读书经验,谈不上阅读策略,但对提高学生读书质量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相比之下,教师指导的“精读、品读、读思结合、边读边批注”,是名家读书策略,并不适合儿童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有高层次与低层次之分,小学生掌握的是最低层次的阅读策略,或者说阅读经验更加恰当,却是最适合儿童阅读时使用的。教师试图指导的是高层次阅读策略,尽管使用这些策略可以提高读书质量,但主要适合成人阅读使用。让学生用成人的阅读策略去读书,其实严重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阅读的畏惧感甚至挫折感,使学生体验不到读书带来的乐趣,这是很可怕的。读书指导应该重视策略指导,但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有效的阅读策略,确实很值得研究。 第三,需要讨论的是用怎样的方式分享阅读感悟更加有效。我听过许多读书交流课, 教师们都喜欢用课堂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因为这样分享交流生动活泼,课堂气氛因此变得很活跃,所以广受教师们的青睐。 其实, 课堂表演只是分享阅读体会的一种方式, 并非最有效。还有一种更加有效的分享读书体会的方式写读后感。 让学生沉下心来, 静静思考自己阅读这部作品最有价值的体会, 然后动笔写读后感。或者介绍这部作品中自己感到最有趣的情节内容, 向没有读过的人推荐这部作品。 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各人写的读后感, 点评哪些学生最会读书,谈出的体会有深度有创意,哪些学生写的作品推荐更有吸引力,等等。这样的读书分享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对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更有价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写读后感需要很多时间,交流读后感也需要时间。比如这堂读书交流课教师设计了六个教学板块,再让学生写读后感很不现实。我分析了当下诸多读书指导课,包括这堂课读书交流课,总的感觉是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太高,安排的教学内容太满太多,读书课还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讲读课的味道太浓。如果教师降低目标,压缩教学内容,比如一堂课就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那这堂课就会上得很简单:先分小组口头交流个人的阅读体会,然后动笔写读后感,接着小组伙伴分享,最后推选出写得好的学生全班交流。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交流体会自己修改读后感。这样的课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既让每个学生真实地分享了读书体会,又能从其他同学分享中获得有效的读书方法,还能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一举多得。 当然读书指导或交流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这里推荐的只是一种,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仅供教师们参考,并希望能引发教师更加深入地思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