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60 年,引发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北京,逃到了热河避难,英法联军更加疯狂,它们攻到了海定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焚烧,那洗劫了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也就是法*官当然很高兴,但他还不满足,想要借雨果的显赫声望来给他们捧捧场,那雨果会做出怎么样的回应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作家简介 雨果1802 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 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和教会。 1861 1869 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1874 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 1860 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咸丰六年1856 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 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 月攻陷广州。 1858 年 5 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 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 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 沙俄趁机于5 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 1859 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 月突攻大沽炮台。 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 1860 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 8 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 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 10 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后奕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圆明园 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 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约十余公里。 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 处。 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清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 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课文第1 段思考。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 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5、学生齐读课文3 6 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多媒体显示逐句显示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词。 6、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教师示范分析第1 句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生独立品味以下几句。 明确第2 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 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 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第3 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 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第 4 句,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第 5 句,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第 6 句,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政府犯下的罪行。 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第 7 句,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 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 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8 句,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 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深层体味句子的丰富意蕴。 五、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 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六、课堂练习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 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产场 *侵略者讽刺,谴责篇二 知识与能力 1 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 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 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 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 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 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 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 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 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 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 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 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 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 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 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 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5 齐读课文3-6 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 1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 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 6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 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五、拓展练习 1 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 而雨果能够这样做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请具体说说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 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创造者。 2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 这实在非常了不起。 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 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1 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 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3 预习下一课篇三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 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 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 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 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 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 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 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 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 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 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 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 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 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 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 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 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 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 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 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