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2级机电一体化级机电一体化级机电一体化级机电一体化1 1班班班班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更多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什么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相对的。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一)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 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从毕业生主体自身来讲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二)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凸显。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三)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四)用人单位误区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还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五)大学毕业生误区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六) 高校的误区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 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 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 、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8、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四、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建议(一)切实了解用人需求,不断增强毕业生综合能力如何更好的利用仅有的不到三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直接影响了大三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来关注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三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等级证书,进而在就业招聘中占据优势,获得一份好工作。(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的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三)网罗校友资源,多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成功的校友手里拥有一些资源,可以帮助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建议充分调动和利用专业教师及校友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招聘机会。针对专业特色,利用校友、老师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专业的小型专场招聘会,以便使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四)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的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直播职场二: 周末我一定要加班吗? 陈蔚 女 21岁 大四 人力资源专业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前两届的学姐就业时还算顺利,今年的就业时形势就不容乐观了。还好我们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学校”,我学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四月份的时候我就和同班的李华获得了在一家大公司人力资源部实习的机会。以我们的专业能力来说,公司是比较满意的,经理还一直鼓励我们,并曾暗示准备在六月初与我俩签约。但到这个月初,拿到合同的却只有李华一个人,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我太大了,失望之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想来想去终于找出了些眉目。记得上上周经理曾找到我俩,希望我们能在周六和周日加点班,替其他同事分担一些工作。李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而我那周正好和父母约定回家,看望已经生病三天的妈妈,看着我吱吱唔唔的样子,经理就没要求我留下来加班。如今看来,可能就是那次周末加班的事,搅黄了我的合同。 心态分析: 小陈的求职经历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她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要积极进行角色转换。也许你刚从校门走进企业大门,可你绝不能还把自己当成一个单纯的学生,而得把自己当做一个正式的职场员工。哪怕只是实习期,你的角色转换也要快捷迅速,职场如战场,这里没有给你角色过度的太多时间。 2、团队协作精神至上。进入职场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了一个团队,如果你没有这种意识,总在不自觉地将自己游离与团队之外,肯定会从根本上影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决定。没有团队协作精神,没有与上司的沟通技巧,就极有可能被用人单位淘汰。直播职场三: 细节决定成败? 唐俊林 男 38岁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 现在大学生一说起现在的求职难,似乎人人都有一肚的苦水。有人觉得大材小用了,有人觉得薪酬与付出不对等,有时候是否也能站在求职方的角度,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我曾代表公司参加过多次就业洽谈会,常常也会遇到一个职位很多人应聘的情况,看起来似乎选择很多,但最终的录用结果却并不理想。一般来应聘的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可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应聘的职位并不太了解,在阐述自己的应聘理由时,不是从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规划说起,而总是反问“公司需要我做什么?”你有本科甚至硕士的学历就一定适合所有职位吗?我看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应该首先调整心态,要懂得自己真正能做什么。 有时候好不容易招个学生,他(她)的工作状态也很不稳定。也许在学校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公司则希望员工有一种主动的心态,主动关心企业,主动参予工作,而学生往往缺乏的正是这种主人翁精神。很多学生大都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对待遇却又总感不满,不能专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吃苦精神就更谈不上了,甚至有时候还偷偷琢磨跳槽的事。其实公司里一直把员工的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还重要,因为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而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人品有关系,所以我们招聘员工从某种意义讲,会更注重求职者这方面的细节求职心态之“七巧锦囊”: 1、3Q主义 也许你IQ很高,EQ也不错,但没有AQ,一样见不到风雨后的彩虹。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数意指我们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暂时失利时会对自己说:也许我无法把握现实,但我可以掌控自己面对现实的态度。 2、稳重独立 你知道吗?在求职场上,不论是十指紧扣卿卿我我的小情侣,还是依偎在父母身边的“未成年人”,还未等他递出求职简历,便被招聘方通通“过滤”掉了。在求职场上,你展现给用人单位的应是一个稳重独立的形象,而不是“玫瑰花”和“奶瓶嘴”。 3、确保交流无阻 千万不要尝试用喋喋不休的“乡音”来测试招聘者的听力,哪怕是你刚学会的本地话也不行,你面前的面试官也可能不是本地人。你一定要与他“鸡同鸭讲”,后果只会让你很难看。记住:正式场合,普通话最妥! 4、诚信与尊重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机会拱手让人,不妨试一试复试迟到。若对复试时间有议异,宁肯当面与面试官协商再定新时间,不然迟到后你用“塞车”、“表慢”等再多的借口也无法挽回败势。为免意外发生,比预约时间提早20分钟到达复试地点是最佳的方案。要知道,在求职场上,给用人单位“诚信与尊重”的感觉,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5、有备无患 首次交流不了解单位情况不足为奇,但复试对单位情况仍是一问三不知可就不妙了。你可以上网或其他渠道了解单位基本情况业务领域、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用人理念并结合这些情况,分析自己要应聘的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必备素质。有备无患,能让用人单位有被重视的良好印象。 6、积极、有礼、主动 参加复试时从你一进单位的大门,就有很多双挑剔的眼睛在观察你:你是否轻轻的把门带上?鞋子上的泥土是否随便乱蹭?见到人是否主动问候?一切都被尽收眼底。但注重细节也不代表要拘泥于它,而是在一定的情势下,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留意身边的一事一物。7、及时反馈 工作期间养成及时反馈的习惯,上司交待的任务进展有重点地、有计划地及时向上司反馈。你的才华、能力要展示出来,不要一味埋头苦干,到头来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你只需证明自己做得好就行了,但千万别邀功。 (一)、形成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我国总体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长期以来大学的精英培养模式导致大学生的精英意识,由于经济总量扩大和白领就业岗位的增加不协调,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满足自己对就业的期望;而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技术性劳动力又十分缺乏,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错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又正处于“三峰叠加”的空前严峻时刻: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共同构成了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空前庞大供给流,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这一尖锐的矛盾集中在短时期内爆发,这是当初决策者们没有认真考虑和估量到的。其实,我国高等教育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即使连续扩招后大学毛入学率已达21%,但与发达国家61%比还落后很多!我国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而发达国家平均达到26%,美国为35%。我国从事科研的人数,每万名劳动力中仅为8.4人,日本是80人,美国为74人。这说明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和社会就业人群中的优势群体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严重不足。问题在于短期内过于集中的连续扩招,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规律,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劳动力供需关系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些专业面窄、基础理论研究类的毕业生就业很不景气;而产业结构调整时“裁员”又造成大量“富余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因拥有实践经验,往往挤占了大学生就业岗位。从地区结构来看:发展极不平衡,东南部快,西北部慢,形成“孔雀东南飞”。从人口结构来看:人口素质是高新技术人才少,创新人才少,创业人才更少。从教育结构看: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社会需求的质效型人才匮乏。再从组织结构来看:传统的垂直计划性组织结构,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而现代化社会组织结构又很不完善,人才中介组织和规范化人才市场都很不健全,更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总之,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事实。世界上转轨国家都曾出现过大学生就业难和知识分子高比例失业现象。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由低端产业结构向高端产业转化提升,增加高端就业岗位的需求,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高校本身也要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使大学生就业循着良性发展趋势迈上新的台阶。(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一)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为什么欧美国家大学生就业比例高得多,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中国这么突出?就因为欧美国家的经济已发展到以高端经济、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主的高级阶段,金融行业、软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产业比较发达,而传统的制造行业等低端产业结构大批向亚洲等地区转移。所以欧美国家对高端岗位的需求会比较多,在就业市场所占比重较大,因而能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 (二)尽快立法,使就业市场走向规范化(二)尽快立法,使就业市场走向规范化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要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尽快建立和实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条例,规定就业市场开设的条件、程序,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行为,明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止乱招、滥聘、乱收费、性别歧视和毕业生随意违约等违反政策规定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执行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合同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达到规范化、法制化。条件成熟后应尽早出台市场就业法、公平机会就业法和大学生就业法。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行为,优化制度环境,反对就业歧视,使毕业生就业真正走向市场化、法制化。(三)大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是就业指导定位问题必须落实。国家要求“全程化指导”,多数学校均未落实。 1、树立“职业指导”理念,树立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要把“就业指导”改为“职业指导”,由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上升到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的层次,帮助毕业生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对大学生而言,职业规划就应在明确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制定出方向性的方案。2、树立全程指导理念,将管理转变为服务。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四年全程服务的理念。要淡化和去除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色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为此,要加强以职业指导为中心的职能部门,配备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做到专家化。要常年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心理辅导课,并使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部门,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提高指导效果。(四)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四)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已在越来越多高校受到重视。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闯出了大学生创业之路,学校建有鼓励学生创业基金和相关机构,并有专人进行创业指导。(五)制定配套措施,立长效机制国家虽然对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有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落实和完善还存在问题。例如,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可享受工资优惠政策,但有年限,不利于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和边远地区长期工作。在助学贷款,深造学习和晋升机制上还应有明确的措施。制作制作:胡飞:胡飞 演讲演讲:陈巍:陈巍成员成员:何涛:何涛 严伟严伟 唐治唐治 魏嘉岑魏嘉岑 四郎罗布四郎罗布 潘志胜潘志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