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奇的莫比乌丝带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好玩 主 题: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课 时:共 1 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有关本课的要求是: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 教材分析 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 1858 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副产品。莫比乌斯带已被作为“了解并欣赏有趣的图形”之一写进了新的数学课程。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由莫比乌丝带演变成的建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 ,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拓展数学视野,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 剪刀 胶带 彩笔 三张长方形纸条 评价任务 1.剪神奇的纸环 2.自己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带 3.在探索过程中,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基于 复习, 学习 新课。 导入新课 出示情景: 一个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 外面有一只蚂蚁, 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 它能吃到面包屑吗?猜一猜,并说明原因。 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 汇报 1 做一做想一想。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如左下图那样扭一下, 再把两端粘上, 得到如右下图的纸环。 在这个纸环上做个标记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点 A 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学生可能会发现能,但不知原因是什么。 验证奇迹 分别在普通纸环和“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从这一点开始涂色, 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 你有什么发现? (1 普通纸环上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 (2 神奇的纸环上的颜色 让学生观察后,大胆的说出来。把证明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总结 归纳 2 剪一剪: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 问: 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 2 个分开的纸圈) 1/2 剪神奇的纸环 (1)现在,老师拿出神奇的纸环,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 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1/3 剪神奇的纸环 (1) 请同学们拿出 3 号纸条, 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 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 猜一猜: 要剪几次?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的方法证明一下。 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神奇的纸环叫什么名字吗?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 1858 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 ,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 ,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猜一猜环节,让学生在猜测与思考中引趣。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探究,讨论兴趣浓,积极性高。 学习中升华、 总结,找出本质。 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1/2 剪神奇的纸环 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1/3 剪神奇的纸环 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四、 巩固 练习, 拓展 延伸 其他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那你们还想怎样剪?结果会怎样呢?在小组内说说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真好,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猜想的结果。 从多方面掌握认识。 五、 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反思的数学思维。 六、 作业 布置 家庭作业:做三个半径分别是 2 厘米、3 厘米、2.5 厘米的圆。 巩固练习, 扎实基础知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