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 城市化第1讲城市的空间结构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城市功能分区1.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2.主要功能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建筑密集,高楼林立。商业区: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住宅区:城市中最普遍的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铁路、公路、河流等交通便利的地带。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特别提醒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集中了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公司等机构。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注意并非每个城市都有,只有一些较大的城市中才有中心商务区。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2018陕西宝鸡质检三)下图为上海某地区工作日与周末手机进出的数据统计情况。据此完成第12题。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该地区人口流动情况是()A.1416时该地区人口数量较稳定B.工作日8时前后人口流动量最大C.人口流动量周末大于工作日D.工作日18时后人口流动量持续减少2.该地区最可能是()A.中小学集中区 B.大型购物中心C.迪斯尼景区D.中心商务区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工作日和周末手机进出数量反映了人口流动方向和人口流动数量。工作日手机进出数量明显大于周末手机进出数量,即人口流动量周末小于工作日;工作日8时前后人口流动量小于18时前后的人口流动量;工作日在22时前有一个明显的增加,故工作日18时后人口流动不是持续减少;1416时工作日和周末的手机进出数量很接近,说明该时段该地区人口数量稳定。故选A项。第2题,根据上题的结论,该地区工作日人口流动量大,工作日8时(上班)左右以人口流入为主,工作日18时(下班)以人口流出为主,所以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中小学集中区上学时间手机进出都很大;大型购物中心和迪斯尼景区都是周末人口流动大于工作日。故选D项。 答案解析关闭1.A2.D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主要城市功能区的比较 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1)看面积: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带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少,晚上人口多。(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5四川卷,56)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据此完成第12题。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甲地带0时时人口密度较大,10时时人口密度较小,符合住宅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故选C项。第2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团块状,道路呈网格状分布,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可判断为平原地区的城市,故选B项。 答案解析关闭1.C2.B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6北京卷,11)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完成第3题。3.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甲区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离居住地较远,不可能多公共服务设施,A项错;乙区居民出行次数多,反映工作区距离居住地较远,即工作区可能位于郊区,在工作区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频率高,因此乙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B项正确;商业网点等级越低,居民出行次数越多,而图中丙区出行次数和出行能耗都低,C项错;丁区出行次数多,而出行能耗低,表明该地距居住区很近,不应该是中心商务区,D项错。 答案解析关闭B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质:是城市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是各种功能组织的地域分布,这种分布是由城市功能上的分化带动形态上的分异造成的。2.形成原因。(1)历史原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社会原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4)行政原因。3.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地域结构变化深受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导致地价惊人增长,住宅建设向外蔓延;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地价持续下跌,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中心区人口增加。另一方面,自1980年以来,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加剧了东京都市圈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京都市圈中心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郊区环境恶化B.中心区交通便捷C.郊区地价上涨D.中心区房价适中2.近年来“工作生活平衡”思想受到推崇,为最大限度实现职住平衡,方便居民就近工作,东京都市圈规划宜采用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D.楔形模式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根据距离市中心远近可确定A为居住区,B为核心商业区,C为办公区。第2题,根据题意可知,TOD开发模式可以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答案解析关闭1.B2.C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1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下图所示。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多为工业用地。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方法技巧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6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B.C. D.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住宅区在城市各功能区当中占地面积最大,分析图例可知应为住宅区。 答案解析关闭A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2题,分析图例可知,为住宅区,为工业区,为商业区,为仓储区,因此甲乙方向地租最高的点为处,根据城市人为热量排放特点,工业区附近及交通流量大的住宅区附近气温较高,对比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解析关闭C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之16城市地租曲线图的判读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1.坐标图的判读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立体图的判读 2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等值线图的判读 2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一般大城市的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工业外迁,在居住区外围形成郊区工业区。2.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1)我国城市等级划分:以非农业人口数量为依据。(2)城市职能: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就越强。2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易错辨析(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本身及其经济腹地(周围的大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3)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地区的城镇服务范围大。3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2018山东青岛一中月考)下表示意某区域不同级别城镇服务职能情况。表中“”表示具有的服务职能。据此完成第12题。3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该区域等级最低的城镇类别是()A.甲B.乙C.丙D.丁2.该区域()A.甲、乙类城镇数目较多B.乙类城镇服务范围较丙类小C.丁类城镇间距较近D.甲类城镇具备丙类城镇的全部服务功能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城市级别越低,其服务职能越少,所以该区域等级最低的城镇类别是零售和学校中服务职能最少的丁类,D项正确。第2题,根据该区域不同城市服务职能的种类,城市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乙、甲、丙、丁,所以丁类城镇数目多,间距较近,C项正确;甲、乙类城镇数目较少;乙类城镇服务范围较丙类大;甲类城镇包容丙类城镇的全部服务功能,所以A、B、D三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1.D2.C3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3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拓展延伸城市区位因素 3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5北京卷,3)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1.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A.B.C.D. 答案 答案关闭B3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思维流程 3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7全国卷,46)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第24题。3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3.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4.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2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地铁是客运的一种方式,其站点等级高低取决于客运量,与周边地区的人流量有直接关系,与用地面积、信息化水平、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第3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地铁站点密集、服务等级高,客运量非常大,同时甲、乙、丙站点沿线与内环线相交,交通便利,靠近城市几何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第4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中显示有多个地铁一级站点,是其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就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解析关闭2.B3.A4.C3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