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遗传病精品课件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组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1998年与年与20052005年的报告年的报告遗传和先天性疾病是婴儿和儿童期死亡的第二位最常见的原因出生罹患率为25 - 60 30%夭折 30%终生残疾 40%受到治疗(多为手术)如果不加以干预,50年以后将是现在的5倍一组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2005年的报告年的报告据估计每年印度出生大约9,000名重症地中海贫血儿,5,200名镰状细胞病儿和21,000名唐氏综合征儿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公共健康重要性的所有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中,只有镰状细胞贫血在所有种族中的发病率都超过1/1000。 非洲人群,尤其西非国家的人群中有高比例的该病携带者,使得镰状细胞基因得以持续存在。 以尼日利亚为例,有该基因携带者的现患率大约为25,约12的儿童出生时患镰状细胞贫血。一组数据血红蛋白病分布血红蛋白病分布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分布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分布一组数据我国遗传病发病率我国遗传病发病率(2525年前数据)年前数据)我保证这是最后一组数据显然出于对儿童基因和染色体疾病的社会,心理和经济意义的关注大部分人都希望能确认她们未出生的婴儿是健康的。病理学染色体异常与基因异常十分简单,而各种遗传病具体涉及到的内容既多且杂,不再赘述病症体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体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囊胞性纤维症苯丙酮尿症一型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镰刀型贫血症线嘌呤去胺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白化症囊肿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亦称为囊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变性或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此病症会影响病患的全身,导致逐渐的行动困难以及提早死亡。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长期反复的肺部感染所导致的呼吸困难,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鼻窦炎、发育不良、腹泻以及不孕。囊性纤维化发生突变的结果在230 kb的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7的中间。这个基因通常产生一种蛋白称为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器(CFTR)蛋白,其功能是一个在上皮细胞膜的氯通道,从而影响几乎所有的人体细胞氯的流动。没有这种蛋白质,苯丙氨酸缺乏、分泌物变干,变得厚和阻塞性。囊胞性纤维症通常是作为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只有那些携带两份有缺陷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母,会有疾病。超过1000变异基因已经被描述,虽然最常见的突变是导致缺陷的蛋白质。携带一个囊性纤维化基因和一个正常基因的杂合子不会引起这种疾病。囊肿性纤维化是因为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的突变所造成的,这个基因负责制造汗、消化液以及各种黏液。大部分的正常人都有一对这种正常基因,不过事实上只需要其中一个是正常的就足够了,当此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都是不正常的时候就会发生囊肿性纤维化症,这是因为此疾病是由隐性遗传所导致的。诊断囊肿性纤维化的方法包括新生儿检验、汗液氯钠电解质浓度检验、以及基因检验等测试方法。目前在美国国内,有10%的患者是在出生后马上进行的新生儿检验时被诊断出患有囊肿性纤维化的病症,在这些婴儿的体内都有一致的胰蛋白(Trypsin)过高的检验结果。由于在许多地方囊肿性纤维化的检验并不是例行的新生儿检验的一部分,因此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在囊肿性纤维化的症状出现后才就医发现患有此病。在对非新生儿做测试时,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是汗液检验法;受试者会被接上电极连接到测试仪器以及被刺激排汗,这个过程称为离子电渗疗法(Iontophoresis),之后测试人员会对收集到的受试者的汗液进行汗液中钠与氯的含量测验,而汗液中含有过高的钠氯含量则代表该受试者患有囊肿性纤维化病症。除了汗液检验法之外,基因检验法也可以由确认CFTR基因是否有突变来诊断。已怀孕或是准备要怀孕的夫妻可以经由检查CFTR基因是否有突变来判断胎儿得到囊肿性纤维化的机率,若单个或两个夫妻测出的结果都是高危险群,那么便再测试婴儿的CFTR基因。产前检查虽然可以提供胎儿是否患有囊肿性纤维化,但是由于囊肿性纤维化并不能够被治疗的情况下,若在得知胎儿患有囊肿性纤维化之后也许夫妻可以考虑采取堕胎方式。苯丙酮尿症,又称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缩写为PKU)是一种可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缺陷,患者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得食物中的苯丙氨酸无法转化为酪氨酸,结果导致大脑内苯丙氨酸聚集, 经转氨酶的作用转化为苯丙酮酸,从而影响患者的大脑发育,引起智力障碍和癫痫,并使患者出现皮肤白化、头发变黄、尿液有鼠臭味等症状。由于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所以含有这种甜味剂(E950及E951)的饮品(例如:可口可乐zero)和口香糖等,皆不适宜苯丙酮尿症患者使用。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又称海洋性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先天的血液疾病,和父母的遗传有关。1925年意大利首次报道了此病,目前该病已在全世界范围散布。 患者的红血球较脆弱且容易死亡,其带氧能力亦不足,超过某种程度无法正常生活,不能有效地制造红血球,因而长期有溶血性贫血的现象。在结婚以前健康检查可以筛选出来,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患者红血球的体积较正常细胞小,且有时因血红素含量低较苍白或呈靶型(target cells)。 由于此病流行于地中海、中东及东南亚一带地区,故被称为“地中海贫血”。现时的移植疗法是从兄弟姊妹抽取骨髓、脐带血或血液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身上。若移植成功,病人的骨髓便回复正常的造血功能,贫血得以痊愈。移植疗法有一定危险性,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亦可能要忍受相当的痛苦。病症体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体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亨丁顿舞蹈症家族性高胆固醇症亨丁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又译亨廷顿舞蹈症、杭丁顿舞蹈症等,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起因于第4对染色体异常,病发时会无法控制四肢,就像手舞足蹈一样,并伴随着智能减退,最后因吞咽、呼吸困难等原因而死亡。该疾病由美国医学家乔治亨丁顿于1872年发现,因而得名。这种病在欧美的出现率比在亚洲高,但以香港为例,病例亦不少。病症X X染色体联锁隐性遗传疾病染色体联锁隐性遗传疾病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症)裘馨氏肌肉萎缩症A型血友病戴萨克斯症色盲X染色体易裂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又名G6PD缺乏症(英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俗称蚕豆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遗传基因的先天缺陷,无法正常地分解葡萄糖。除此以外,部份药物和化学物如蚕豆、樟脑、臭丸、龙胆紫(紫药水)、都会令患者出现急性溶血反应,症状包括黄疸、精神不佳,严重时会出现呼吸急速、心脏衰竭,甚至会出现休克而有生命危险。由于基因突变缺陷导致肌肉细胞不能正常产生一种称为Dystrophin的蛋白质,会使钙离子渗入细胞,引发瀑布反应,导致患者全身肌肉无力,又因肌肉细胞内缺少Dystrophin,导致细胞组织肌肉纤维变得无力且脆弱,经长期的伸展后该缺失肌肉细胞组织将产生机械性伤害.等等因素而破坏,最终导致肌肉细胞死亡。国际上曾经有人试图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DMD,在老鼠身上获得一定的进展。但用于患者身上尚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目前,如何把DMD型改为BMD型,延长患者的寿命或针对“无义突变”发挥作用治疗DMD/BMD,已经变成研究的热点。甲型和乙型血友病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一般不发病,但可以携带致病基因。携带致病基因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的后代中,男性有50%的概率发病,女性有50%的概率携带致病基因。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的后代中,男性全部正常,女性全部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这两种血友病表现可能为隔代遗传。血友病被称为王室病,因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B型血友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导致其子嗣中有大量血友病患者。4月17日为世界血友病日。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发起人加拿大籍的法兰克舒纳波先生(Mr.Frank Schnabel)对于血友病患的贡献,以及唤起大众对于血友病的正确认知,自1989年起,特别订定他的生日作为“世界血友病日”。典型的戴萨克斯疾病(TSD)是一种致命的隐性遗传性儿童疾病,使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受破坏。当一个人患上戴萨克斯疾病时,一定数量的有害脂肪物质神经节苷脂GM2脂肪在大脑神经细胞积聚。戴萨克斯疾病婴幼儿最初几个月的发展似乎都正常。然后,当神经细胞被脂肪物质填得肿胀,精神和身体能力出现无止境地恶化。孩子会变盲、聋、无法吞咽。肌肉开始萎缩、瘫痪己糖胺酵素A这种酶与戴萨克斯疾病有关:缺乏该酶令GM2神经节苷脂在大脑中堆积,破坏神经细胞。戴萨克斯疾病透过父母基因遗传给后代。戴萨克斯疾病基因位于第15条染色体上,它们是己糖胺酵素A的代码。一个人要患上戴萨克斯疾病,他们必须从双方父母那里遗传到缺陷的己糖胺-A基因。如果他们只从其中一方获得一个缺陷基因,他们并不会患上该病,但会成为戴萨克斯携带者。红绿色盲人口占全球男性人口约8%,女性人口约0.5%,他们能看到多种颜色,但是会混淆识别某些颜色,尤其是红色与绿色。另外全球约6%人口为三色视觉(色弱),约2%人口为二色视觉(色盲),极少数为单色视觉(全色盲)。X染色体易裂症是一种能造成智能障碍的病症。患病男性可能睾丸较大、咬合不正、自闭症、肌肉张力低下,面部下颚向前突出、耳朵较大、脸长、高弓状硬颚。其他问题包括脊柱前弯、漏斗胸。女性若有一条易裂X染色体,另一条正常,可能会有轻微的病征,亦可能是正常的。此症是X联隐性遗传病,男性较易发病,男性发病率是1/3600,女性1/40006000。X染色体易裂症是一种遗传疾病,由X染色体上的FMR1突变引起。约1250名男性或2500名女性之中,便有一人带有此病变。一般FMR1基因包括6至55个重复的CGG核甘酸,患X染色体易裂症者却有超过230个CGG核甘酸。这个情况造成该段DNA甲基化,令FMR1不被转译。FMR1位于Xq27.3,它的甲基化令X染色体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脆裂”的。FMR1的突变令FMRP没有被转译。在正常的人,FMRP抑制和帮助了一些重要神经元RNA的转译,但X染色体易裂症患者的体内,这些RNA没有转译成蛋白质。病症染色体变异所引起的遗传疾病染色体变异所引起的遗传疾病唐氏症克莱费德氏综合症透纳氏综合症Lri-Weill软骨骨生成障碍综合症多重基因共同影响所造成的遗传疾病多重基因共同影响所造成的遗传疾病冠状心脏疾病、高血压、中风及许多种类的癌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监测Via 初级卫生保健显然,如果采用过于复杂的技术(如基因测序等),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是难以负担的在所有国家中,将基本遗传咨询基本遗传咨询纳入初级卫生保健都是必要和可行的。何为遗传咨询?就是相关的宣传与教育障碍缺乏对遗传病的真正认识和基因对健康影响的了解。So?遗传学方面的教育是提出控制遗传病和先天性疾患规划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总而言之,各国必须促进群众对基因学的了解和认识。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不能忘记国际协作!国际协作!世界卫生组织在过去 20 多年中召开的专家小组会议提出的建议在一些国家中的预防和治疗血红蛋白病、囊性纤维性变、血友病和先天性畸形方面得到成功实施。对付遗传病,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事情检查与预防应该做好产前检查应该做好产前检查能得到及时的确认与早期诊断,并最终生养出健康的后代。防止近亲结婚防止近亲结婚资料表明,近亲结婚可能造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率的增高,其中包括先天性畸形、死胎或弱智。适龄生育适龄生育生育年龄超过35岁与增加后代中染色体异常的频率有关。治疗-药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在遗传病的治疗中往往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痛苦。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止痛剂以减轻病员疼痛。还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如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体内铜代谢障碍,使血内铜的水平升高,导致胎儿畸形。可以服用促进铜排泄的药物,同时限制食用含铜的食物,以保持体内铜的正常水平,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病如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手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手术矫治指采用手术切除某些器官或对某些具有形态缺陷的器官进行手术修补的方法。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于遗传缺陷使患者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明显增高,红细胞呈球形,这种红细胞在通过脾脏的脾窦时极易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可以实施脾切除术,脾切除后虽然不能改变红细胞的异常形态,但却可以延长红细胞的寿命,获得治疗效果。对于多指、兔唇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可通过手术矫治。又如,狐臭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只要将患者腋下分泌过旺的腺体剜掉,即可消除病患。治疗-基因基因疗法基因疗法基因治疗遗传是一种根本的和有希望的方法。人类的遗传物质,也可以像“虾子向蚯蚓借眼睛”的故事一样,向别的生物借用。即向基因发生缺陷的细胞注入正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说起来简单,可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数十万基因中找出缺陷基因,同时必须制备出相应的正常基因,然后将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内替代缺陷基因,并能够进行正常的表达作用。此种治疗方法,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之中。治疗-基因基因疗法基因疗法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基因疗法还没有彻底研究出来的现阶段,遗传病中能够用上述几种简单方法进行治疗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类治疗只有治标的作用,即所谓“表现型治疗表现型治疗”,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对致病基因本身却丝毫未触及。那些致病基因将一如既往,按照固有规律传递给患者的子孙后代。治疗-总结一些常见的遗传病通过治疗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治愈一些常见的遗传病通过治疗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治愈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性变、血友病和苯丙酮酸尿症体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能十分有效地处理遗传疾病,但尚未大规模进入临床阶段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助于了解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由赵梓硕组进行解说,这里不再赘述由赵梓硕组进行解说,这里不再赘述治疗一些常见的遗传病通过治疗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治愈一些常见的遗传病通过治疗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治愈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性变、血友病和苯丙酮酸尿症体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能十分有效地处理遗传疾病,但尚未大规模进入临床阶段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助于了解遗传病的发病机理赵梓硕组已解说过,这里不再赘述赵梓硕组已解说过,这里不再赘述谢谢大家The End资料收集资料收集郭松 徐天昊 陈夏坤 吴凌轩资料来源资料来源维基百科香港干细胞中心WHO2010年世界卫生统计WHO2005年秘书处报告WHO报告:遗传病的控制中国遗传网A+医学百科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公共领域(GNU Copyleft)维基共享资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