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 n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1、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理论 2、掌握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 n问题:问题: 1、国家的管理职能也体现被统治者的利益,为什么说国家具有阶级性?2、相当部分奴隶来自于战争,为什么我们不说战争产生阶级?3、为什么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 : 1、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 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是统一的。 3、社会是个交往的产物而不是契约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 : 1、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 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是统一的。 3、社会是个交往的产物而不是契约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劳动标志人从自然界的分化,但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性活动,首先是自然史发展的一部分:自然界为劳动提供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贯穿于劳动过程始终。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1劳动的主体和客体受自然制约 2劳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1)劳动的一般性质: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自身的活动引起的、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2)劳动的特定社会形式: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得以进行;而劳动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3人与动物的区别 1)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只能通过自身器官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同时通过自身生理结构的变化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2)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人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生活于社会关系之中。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3人与动物的区别 3)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性质。 本能消极的适应自然VS有目的地利用和改变自然 4)社会发展继承方式同动物界发展方式不同:动物先天本能遗传VS人类后天学习。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社会规律的基本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发展的活的有机体系,按照自身内在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社会规律的基本特征 i.客观性 社会规律在实质上不过是人的活动 而表现出来的自然规律。自然的物 质性、规律性是社会客观规律的基 础和前提。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社会规律的基本特征ii.主体性 自然规律是通过盲目的自然力量的相互 作用而实现的;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社 会性活动而实现的,人的活动是有目的、 有意识,是在认识的指导下,在利益的支 配下自觉进行的。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性是相统一 的。客观性是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面只 有通过主体性,它的客观性才能得以实现。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社会规律的基本特征iii.历史性 社会规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有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最一般的规律,也有贯穿于几个社会形态的规律,还有只适合于某一社会形态的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人与社会的关系 i.社会由个人组成 个体之所以形成社会,就在于人类个 体之间的相互交往。社会是人类个体之 间交往关系的产物。 反对洛克的“契约论” ii.人受社会的制约 社会对个人的制约是客观的与必然 的。人的存在是具体的现实的。 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 社会作为一个人类个体之间交往关系的产物,是一个有机性极高的系统。它具有自我意识。 它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过程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自我意识到了的,是以某种自觉的形式进行的。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 n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1、掌握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 2、掌握唯物主义关于国家和阶级本质的理论 3、掌握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4、了解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及其特点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 n问题:问题: 1、国家的管理职能也体现被统治者的利益,为什么说国家具有阶级性? 2、相当部分奴隶来自于战争,为什么我们不说战争产生阶级? 3、为什么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n本节重点本节重点 : 1、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地位 3、国家和阶级的起源及其实质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的构成: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劳动者。具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智力因素比重越来越大。劳动资料。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生产工具是主要内容。劳动对象。分为天然存在与已加工者。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系统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3)渗透性因素 4)准备性因素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2、生产关系系统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本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作用: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3、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1)阶级的产生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与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贵族/穷人,战俘奴隶与债务奴隶。当然,脑体分立有助于繁荣古代文明。 2)阶级的实质列宁“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概括了阶级的实质。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然后是社会范畴。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 1.识记: (1)社会政治结构。 (2)国体。 (3)政体。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 2.领会: (1)国家的起源。 (2)国家的特征。 (3)国家的职能。 (4)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5)国家的本质。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 3.简单应用: 运用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1国家的起源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构。2国家的特征 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按血缘; 2)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的是“居民自动的武装组织”;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3国家的职能 1)对内职能:镇压被统治阶级,给予本阶级一定民主; 2)对外职能:抵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害; 3)其他社会职能 调整本阶级内部关系、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组织领导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4国体和政体 1)国体,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能个阶级手中,掌权的阶级联合什么阶级、压迫什么阶级。可分为奴隶主、封建主、资产者、无产者专政的国家。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A) 国体与政体不同。阶级本质VS政权组织,是本质与形式的关系。 B) 密切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适应,必须根据国家的阶级内容采取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1社会意识的构成 1)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A)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低级层次,是特定社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其他特定环境中的人群,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的、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 B) 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较高层次,以相对稳定的方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点。 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数社会科学。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C)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1社会意识的构成 2)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个体意识即社会成员个人的意识,是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个体意识有差异。 群体意识是特定人群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及共同利益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 个体意识离不开群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相互影响。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社会意识的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要经历较长时间,且社会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守性;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超越社会存在的发展状况。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从纵向看,社会经济水平低某些社会意识形式可能高。如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 从横向看,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可能有较高的社会意识。18、19世纪德国哲学高于英法。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是人类社会意识整个发展链条的一个环节。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全盘肯定的复古主义;一概排斥的虚无主义。应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D)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政治法律对其他影响最大,哲学影响最深刻,科学也作用越来越大、明显。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或者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缓历史的发展进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