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治特色文艺 上党是戏曲乐户之乡。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千百年来,上党戏曲根植于上党这块皇天厚土中,犹如枝繁叶茂的虬根老树,见证着岁月历史的苍桑世变。凭借“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的夸张手法,依靠高亢激越的音乐唱腔和一代又一代演职人员声情并茂、出神入化的表演,上党戏曲曾经创造过“上党歌舞先梨园”、“士大夫皆能诵之”、“誉满并门”、唱红京城等无以复加的辉煌。一、八音会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八音会大致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脱胎于唐代乐舞和宋代队戏,形成发展与元明之际,成熟兴盛于明末清初。 八音会是在上党地区流行最广的音乐组织和音乐形式,以古代把金、石、丝 、竹、匏、土、革、木称作”八音”而得名。从长子县西南呈村元代就制造锣鼓乐器看来, 至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上党八音会的音乐构成要素一是宫廷音乐,二是庙堂音乐,三是戏曲音乐,四是民间小调。其艺术特色大致有三:一是吹打并重,文武相接;二是声情并茂,演奏兼备;三是艺术容量大,本体特色强。八音会高亢激越,热烈火爆,慷八音会高亢激越,热烈火爆,慷慨悲歌,大气磅礴慨悲歌,大气磅礴。 传统曲牌有:大十番、小十番、十样景、节节高、老花腔、五花寿、点点花等。 二、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大戏”,晋南人称“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称“西府调”、“泽州调”,也曾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全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时定下“上党梆子”这个名字。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清代李调元剧说:“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梆子腔即以使用梆子击拍而得名。 三、上党鼓书 上党鼓书是现存北方鼓书类曲艺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曲种之一。不仅保存了许多宋元“鼓子词”的艺术基因,而且吸收化用了明清以来诸多当地民间相类艺术的诸多元素,说唱方式独特,唱腔曲调丰富,传统书目众多。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学术价值。 上上党党鼓鼓书书是起源于长治地区,倍受人们喜爱的又一曲种。1976年,长治县的音乐工作者在挖掘、整理传统曲牌时,集中、吸收当地梆子、落子、秧歌、民间音乐等唱腔素材精华而把它发展成一种新的鼓书说唱形式。上党鼓书一面世,便以其曲牌热闹红火、唱腔激扬优美、板式丰富精彩,并且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节奏明快,上下句对称,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等特点深深打动观众。 上党鼓书的传统演出方式为:由一人、二人或多人分持鼓、板、锣、钹和二把、二簧、胡呼、月琴、三弦、八角鼓、二胡、笛子、笙等乐器,自行伴奏,说唱相间表演。其中的演唱,就有独唱、轮唱、对唱、领唱、合唱、伴唱等等丰富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场合与需要,还分别有着坐、站、走等多样的舞台演出动作方式。有些技艺超凡的掌班(掌板的鼓师)艺人,可以一人手脚并用,同时演奏平板鼓、挂板、脚锣、小锣、镗锣、脚梆、木鱼、镲、钹、惊堂木等全套击乐。 这些极具特色的文艺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上党人民的业余生活,也代表着长治之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风貌,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变革,这些优秀的曲艺正在逐步走向落寞。作为长治人,应该牢记这些给我们带来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让其在纷繁的大世界中得以长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