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评估 1. 问诊:是发生在护士与病人之间目的明确而有序的交谈过程,又称为病史采 集。 2. 主诉:为病人感觉最重要的,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即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3. 现病史:以主诉为中心,详细描述病人自患病以来健康问题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全过程,为病史的主体部分。 4. 问诊的内容: 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5. 现病史的内容: 1) 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 3) 病因与诱因 4)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5) 伴随症状 6)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6. 功能性健康评估(FHPs 模式) : 1) 一般资料 2) 主诉 3) 现病史 4) 既往史 5) 功能性健康型态(详细,2014 年多选) 7. 触诊方法及适用范围: 浅部触诊法:适用于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深部触诊法: a) 深部滑行触诊: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检查 b) 双手触诊法:多用于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触诊 c) 深压触诊法:探测腹腔深在病变部位及压痛点(2014 单选) 8. 正常叩诊音: (过清音为病态叩诊音,常见肺气肿) 1) 清音: 正常肺部 2) 浊音: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如心、肝的相对浊音区 3) 实音:无肺组织覆盖的心脏和肝脏 4) 鼓音:左前下胸部的胃泡区及腹部(2014 单选) 9. 体温测量方法: 口测法:36.2-37.2 肛测法:36.5-37.7 腋测法:36-37 正常情况:24h 体温波动1,女性高于男性,幼儿高于老人,早上 3-4 时最低,晚上 8-10 时最高。 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热型: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各种热型: 1、稽留热: (1)特点:3940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 24h 波动2,但在正常水平以上。 (2)临床意义:败血症、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 (1)特点:体温骤然升高,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到正常水平。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发生。 (2)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 (1)特点:骤升达 39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 (2)临床意义:回归热、霍奇金病。 5、波状热: (1)特点:渐升达 39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渐升,反复发生。 (2)临床意义:布鲁杆菌病。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 (1)特点:无规律 (2)临床意义: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10. 脉率: (60100 次/min) 脉率增快见于:发热、贫血、甲亢 脉率减慢见于:颅内压增高,服用强心苷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受体阻断剂、甲减、房室传导阻滞 12.血压水平的定义:收缩压介于 90-140mmHg,舒张压介于 60-90mmHg 13.血压变动及临床意义: 1) 原发性高血压 2) 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甲亢、妊娠、肾盂肾炎 3) 低血压:见于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休克(2014 单选) 4) 脉压(40):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高热、甲亢、贫血 5) 脉压(2.5g/L,或长期服用阿的平、呋喃类等含有黄色素的药物。 19.区别黄染与黄疸: 黄疸:引起皮肤黄染最先出于巩膜、硬腭后部及软腭粘膜;所致巩膜黄染是连续的,近角膜缘处黄染淡,远角膜缘处黄染深。 黄染:一般不出于巩膜及口腔粘膜;重者所致近角膜缘黄染深,远角膜缘黄染浅。 20.瘀点: 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小于 2mm 21.紫癜: 皮下出血斑点直径为 3-5mm 玫瑰疹为伤寒或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22.瘀斑: 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大于 5mm(2014 单选) 23.血肿: 皮下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 25. 压疮: 压力性溃疡,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皮肤损害。多见于枕部、耳廓、肩胛部、肘部、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和足跟。 26. 蜘蛛痣 概念:是皮肤小 A 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形似蜘蛛,大小不等的血管痣 好发部位: 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和肩部等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 特点:压迫痣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消失,去除压力复现 临床意义:肝脏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27. 局部浅表淋巴结检查法,肿大的临床意义 检查方法:视诊和触诊;护士以并拢的示中环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并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 临床意义: 1) 局部淋巴结肿大: a)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急性炎症初,淋巴结柔软、有压痛、无粘连;慢性炎症,质地较硬。 b) 淋巴结结核: 常见颈部、呈多发性、质地较硬、互相粘连,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形成瘢痕。 c)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无压痛,肺癌多向右侧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群转移;Virchow淋巴结是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2) 全身淋巴结肿大: 无粘连,多见于淋巴瘤、白血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8. 上睑下垂: 双侧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 单侧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炎、 外伤等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 29. 眼睑闭合障碍: 双侧见于甲亢,单侧见于面神经障碍。 32. 瞳孔大小改变的临床意义: a) 瞳孔缩小:虹膜炎症,有机磷酸中毒,毛果芸香碱、吗啡和氯丙嗪等药物反应。 b) 瞳孔扩大: 见于外伤、 颈交感神经受刺激、 视神经萎缩, 以及阿托品、 颠茄和可卡因等药物反应。 c)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等颅内病变;多位中脑受损害。 35. 扁桃体肿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 充血肿大见于急性扁桃体炎。不超过咽腭弓者为度,超过咽腭弓者为度,达到或超过咽喉壁中线者为度。 36. 颈静脉怒张:病人在坐位或半坐位时,由于右心衰竭、上腔静脉阻塞,颈静脉明显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 38. 甲状腺肿大分度临床意义: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度,既能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度(2014 单选) 。甲状腺肿大见于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结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甲状旁腺腺瘤。 39. 气管位置的检查法,偏移的临床意义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护士将右手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病人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关节上,中指置于胸骨上窝气管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 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2014 单选) ;肺不张、肺纤维化、胸膜粘连将气管拉向患侧。 40. 正常胸廓特点及常见外形改变的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胸廓两侧大致一致,前后径和左右径之比约为 1:1.5,呈椭圆形。小儿和老人胸廓前后径略小于左右径或几乎相等,呈圆柱形。 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晚期等。桶装胸,见于肺气肿病人,亦可见于老年人或体型矮胖者。 佝偻病胸(鸡胸、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 ,多见于佝偻病儿童。 43. 常见呼吸深度的临床意义: 呼吸浅快: 见于肺炎、胸膜炎、呼吸肌麻痹等 呼吸深快: 见于剧烈运动、激动、紧张等 呼吸深慢: (库斯莫尔)呼吸,出现于严重性代谢酸中毒。 库斯莫尔呼吸: 由于外液碳酸氢不足、PH 降低,通过深大呼吸,肺排除过多 CO2 进行代偿,表现呼吸深慢。 44. 节律改变的临床意义 潮式呼吸: 颅内压升高呼吸过缓(2014 单选) ,多见于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亦可见尿毒症、巴比妥中毒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毕奥呼吸:脑干受压,呼吸中枢抑制比潮湿呼吸严重。 叹气样呼吸: 多为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等。 48. 正常肺下界的范围,肺下界上移下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两侧肺下界大致相等,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上分别为第 6、8、10 肋间隙。肺下界上移见于肺不张、膈肌麻痹、鼓肠、腹腔积液、腹腔巨大肿瘤等;肺下界下移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等。 49. 正常肺下界移动度的范围,肺下界移动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为膈肌的移动范围,正常为 6-8cm。移动度减小见于肺组织萎缩如肺纤维化、肺不张;肺组织弹性消失如肺气肿;肺组织炎症和水肿如肺炎和肺水肿;胸腔积液、积气及广泛胸膜粘连不能叩到肺下界及移动度;膈神经麻痹移动度消失。 51. 病理性肺部叩诊有哪些及临床意义 a) 浊音或实音:肺部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不张、肺水肿及肺硬化等;占位性病变,如肺结核、肺肿瘤;胸膜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 b) 过清音:肺气肿 c) 鼓音: 肺空洞,气胸 52. 正常呼吸音 种类 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 听诊特点 “哈” ,吸气短而弱,呼吸长而强 吸=呼 “夫” ,吸气强而长,呼气短而弱 分布区域 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 6、7 颈椎,第 1、2 胸椎附近 右肺尖,胸骨柄 除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以外的部位均可闻及 55. 啰音: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干啰音 湿啰音 概念 气流通过狭窄或阻塞的气道产生湍流发出的声音 吸气时气流通过呼吸道内分泌物形成水泡破裂的声音 听诊特点 1瞬间内数量可增减;2音调较高、持续时间长;3强度、部位、性质易改变;4呼气时明显 1大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 咳嗽后可消失; 2断续而短暂; 3部位较恒定、 性质不易变化; 4吸气末明显 临床意义 见于气管、支气管病变 气管肺泡均有病变(单选) 57. 心尖搏动的概念,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与范围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坐位时,正常成人的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 5 肋间锁骨中线内 0.51.0cm 处,搏动范围的直径为 2.02.5cm。 移位: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脏疾病、胸部疾病、腹部疾病) ,详见书本。 59. 心前区震颤的概念,为哪种疾病的特征性体征 为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微细的震动感,似猫喘。为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 (下图为详解,量力而行) 部位 时期 常见疾病 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收缩期震颤 主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 2 肋间 收缩期震颤 肺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 收缩期震颤 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第 2 肋间 持续性震颤 动脉导管未闭 心尖区 舒张期震颤 二尖瓣狭窄 60. 正常成人心脏浊音界的范围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浊音界: 心左界、心右界,心腰(见下图) 1左心室增大,常见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左下移位(单选) 2右心室增大,常见肺心病(单选) 3双室增大,常见扩张性心肌病、心衰竭、克心病 4梨形心,左心房与肺动脉段扩大,常见二尖瓣狭窄 5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随体位变化,坐位呈烧瓶型(单选) ,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明显增宽。 右(cm) 肋间 左(cm) 2-3 2-3 2-3 3.5-4.5 3-4 5-6 无 7-9 62.第一、二心音区别的听诊特点 项目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音调(14 年判断) 低 高 强度 响 较 S1 弱 性质 钝 较清脆 所占时间 长,持续约 0.1s 短,持续约 0.08 听诊部位 心尖部最响 心底部最响 S1、与 S2 间隔时间 S1 与 S2 间隔较短 S2 与下一心动周期 S1 间隔长 与心尖搏动关系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在心尖搏动后出现 67. 杂音的产生机制 1血流速度加快 2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3异常血流通道 4血管管径异常或心腔内漂浮物 68. 听诊特征包括哪些 1最响部位与传导方向 2出现时期 3杂音性质 4强度 3/6 级杂音以上均为器质性杂音 (单选) 听诊要点 二尖瓣狭窄 (梨形心)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靴型心) 最响部位 M M A E 出现周期 舒张期杂音 (S2 始-下 S1 始) 收缩期杂音(S1 始-S2 始) 收缩期杂音(S1 始-S2 始) 舒张期杂音 (S2 始-下 S1 始) 杂音性质 隆隆样杂音 吹风样杂音 喷射性杂音 叹气样杂音 传导方向 局限心尖,不传导 向左腋下、左肩胛下传导 向颈部传导 向心尖、胸骨下传导 69. 收缩期、舒张期杂音在各瓣膜区的临床意义(包括病理改变、听诊特点、临床意义) 收缩期 舒张期 二尖瓣区(M) 1功能性杂音:见于部分健康人、发热、贫血、甲亢;为吹风样,杂音柔和,强度在 2/6 级以下。 2器质性杂音: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为吹风样,杂音粗糙响亮, 强度在 3/6 级以上。 3相对性杂音: 左心室扩大, 见于高血压心脏病;为吹风样,杂音较粗糙,强度在 2-3/6 级。 (14 年简答) 1器质性杂音: 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较局限、常伴震颤、S1 增强或开瓣音。2相对性杂音(Austin Flint):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 为性质柔和, 不伴有震颤和开瓣音 主动脉瓣区 (13 年简答) (A)1功能性杂音:见于主动脉硬化、高血压,喷射样杂音,性质粗糙。 2器质性杂音: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为喷射样,性质粗糙,呼气时,左侧卧位明显。 (E)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为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前倾位及呼气末屏住呼吸时最明显 肺动脉瓣、三尖瓣区详见书本。 75. 蛙腹:大量腹腔积液者,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外形宽而扁,称为蛙腹。 (14年单选) 76. 舟状腹:消瘦和脱水严重者前腹壁凹陷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暴露,全腹外形呈舟状,称为舟状腹。 77. 板状腹:急性胃肠道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其特点为腹壁明显紧张,触之如木板,称板状腹。 78.揉面感:因结核性或癌性腹膜炎,腹膜增厚,与肠管、肠系膜粘连,触诊感腹壁柔和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为揉面感或柔韧感。 79.移动性浊音:腹腔积液,可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 80.压痛:由浅入深触压腹部引起的疼痛,称腹部压痛,见于腹部炎症、肿瘤、破裂等。 81.反跳痛:护士的手指在触诊压痛处稍停片刻,待压痛感觉趋于稳定,迅速抬起手指,若病人感觉病痛骤然加重,并伴痛苦或呻吟,称为反跳痛。为壁腹膜受炎症累及征象、见于急慢性腹膜炎。 (14 年名解) 83.胆囊触痛与墨菲氏征阳性:病人在吸气过程中,有炎症的胆囊下移触碰按压手指,引起疼痛,为胆囊触痛; 而因剧裂胆囊触痛致吸气终止,称为 Murphy 征阳性 (痛而气止) 。 =胆囊肿大, 库瓦西耶征 (黄而不痛) 87.肠鸣音: 肠道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互相碰撞,产生柔和的、多变的水泡音,称为肠鸣音。 肠鸣音活跃 每分钟超过 10 次 见于急性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 肠鸣音减弱 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能听见一次 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低钾血症及胃动力低下 肠鸣音消失 持续听诊 3 到 5 分钟未闻及肠鸣音 见于急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或麻痹性肠梗阻 93. 肝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其改变的临床意义(14 年单选) 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 肋间)与下界(右季肋下缘)之间的距离称为肝浊音区上下径,约为9-11cm。 1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腹腔积液 2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3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囊肿、肝炎、肝淤血 4浊音界缩小,见于肝硬化、 (亚)急性重症肝炎 5浊音界消失,见于急性胃肠穿孔 94. 杵状指、匙状指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杵状指: 手足指节末端明显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常见于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囊肿、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匙状甲: 反甲,指甲中间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带条纹,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等。(14 年单选) 95. 浅反射、深反射包括那些及临床意义 浅反射:1角膜反射,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存在,见于该侧面神经瘫痪;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如深昏迷病人。 2腹壁反射,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 7-8 节病损,中部消失见于胸髓 9-10 节病损,下部消失见于11-12 节病损。双侧中下部均消失见昏迷或急腹症病人。一侧消失见于同侧椎体束病损。 3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髓 1-2 节病损,一侧消失见于椎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 深反射:1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5-6 节 2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7-8 节 3桡骨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6 节 4膝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4 节 5跟腱反射,反射中枢在骶髓1-2 节 96. 锥体束征包括哪些(其各体征的检查方法) 1 Babinski(巴宾斯基征) :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用棉签杆沿病人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滑至小趾根部在转向内侧。正常足趾向跖面屈曲,阳性为趾背伸,其余四趾成扇形展开, 见于锥体束损害; 2 Oppenheim(奥林海姆征) : 护士用拇指和食指从膝关节下起,沿病人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直到踝关节上方。同 Babinski(14 年单选) 3 Gorden(戈登式征) :四指置于腓肠肌,阳性同 Babinski 4 Chaddock(查多克征) :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滑至趾跖关节处,阳性同Babinski 5 Hoffmann 征: 左手持病人腕关节,右手中指及食指夹持病人中指,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区反应,成为阳性,为上肢椎体束征。 97. 脑膜刺激征的概念及体征包括那些(每个体征的检查方法) 概念:脑膜受刺激的表现。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1 颈部阻力:病人仰卧,护士以手托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若抵抗力增强为颈强直,见于颅内、脊髓、颈椎病变 2 Kerning(凯尔尼格征) :病人仰卧,护士先将其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并保持不变,再将其小腿尽量上抬伸膝。阳性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 Brudzinski(布鲁金斯基征) :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护士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托起颈部使头部前屈,如出现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99. 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基本要求;血、尿、便的采集 基本要求:新鲜完整 血采集:全血/血浆/血清,毛细血管/静脉/动脉,上午 7-9 时、空腹 8-12 小时 尿采集:随机尿、晨尿、餐后尿(2h) 、定时尿(8 时) 、中段尿、导尿、耻骨上膀胱穿刺尿。 便采集:自然排便法采集标本,尽可能选取含有脓液、血液或粘液的病理性粪便成分。 100.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参考范围因差异,详见书本) 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剧烈呕吐、严重腹泻(14 年单选) 、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见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致 EPO(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减少: 生理性见于婴幼儿、青春期前儿童等 病理见于缺铁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脾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101. 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参考范围因差异,详见书本) 增多: 生理见于 1年龄变化,出生儿白细胞较高 2日间变化,早高晚低 3妊娠与分娩可增多 病理见于 1急性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 2严重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手术、溶血反应 3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 减少 (14 年简答) :1伤寒、流感等感染性疾病 2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3X 线辐射、化学药物等理化因素 4急性中毒、脾功能亢进 5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红斑狼疮 103.淋巴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 1细菌或病毒感染,如风疹(单选) 、流行性腮腺炎;2组织移植后排斥反应;3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4再生障碍贫血时淋巴细胞增多;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免疫缺陷性疾病;急性化脓性感染。 104. 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核左移,指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细胞等。常见于感染,亦见于急性失血、中毒和溶血反应等。显著左移白细胞总数减低者,提示感染极为严重。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判断) 核右移,正常外周血中 5 叶核中性粒细胞超过 3,以 3 叶为主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应用抗肿瘤代谢药物。 105.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参考范围因差异,详见书本) 1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有效治疗3-5 天可见增高,7-10 天达到高峰。 2减少,提示功能低下,低于15X,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骨髓移植第 21 天,网织红细胞大于 15X,为移植成功; 4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 ,增高可见于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的早期指标。 106. 血沉检测的正常参考范围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男性:0-15mm/1h 末;女性:0-20mm/1h 末。 (填空) 1女性月经期、妊娠 3 个月、60 岁上老人,血沉加快。 2细菌感染,血沉加快;病毒感染,血沉变化不大。 3风湿性疾病、结核病:活动期血沉加快;静止期血沉减慢。 4组织损伤时血沉加快;坏死于发病后 3-4 天血沉加快;心绞痛正常。 5恶性肿瘤血沉明显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6贫血时血沉增快, 108. 正常尿量,多尿少尿无尿的范围 24h 尿量为 1000-2000ml。多尿,24h 尿量多于 2500ml。少尿,24h 尿量少于 400ml 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 17ml(填空) 。无尿,24h 尿量少于 100ml。 109. 常见尿的外观特点及临床意义 肉眼血尿:淡红色洗肉水样,血液1ml/L 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结核、外伤,血液系统疾病。 胆红素尿:深黄色尿液及泡沫,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血红蛋白尿:浓茶色或酱油色,见于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贫血等严重血管内溶血。 乳糜尿: 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由于丝虫病、肿瘤、腹部创伤等致淋巴循环受阻所引起的。 114. 粪便隐血阳性的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对消化道出血有诊断价值,消化溃疡时,阳性率为 40%-70%,呈间歇性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时阳性率可达 95%,呈持续性阳性(单选) 。假阳性的原因:1服用铁剂,食用动物血或肝类、瘦肉及大量绿叶蔬菜,可出现假阳性;2口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被咽下后,可呈阳性反应。 115. 渗出液漏出液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漏出液(14 年多选) 渗出液 外观 淡黄色、浆液性 黄色、血性、脓或乳糜性 透明度 清晰透明或微混 混浊 比密 1.015 蛋白质等细胞成分少 1.018 蛋白质等细胞成分多 凝固性 不易凝固 易凝固 123.血清转氨酶(AL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ALT 升高,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见于急慢性肝炎、原发肝癌、化学药物等(单选) ALP 生理性:妊娠 3 个月,绝经期妇女,新生儿、儿童、青少年骨骼生长期; (单选) 病理性:1肝胆系统疾病:胰头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骨骼系统病 126.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意义: 1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当血清肌酐和尿素两项指标尚在正常范围时,Ccr 即可降低。 2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程度:51-70ml/min 为轻度肾功能损害 50-31ml/min 为中度肾功能损害 30ml/min 为重度肾功能损害 20ml/min 为肾衰竭 10ml/min 为终末期肾衰竭 3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 4监测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Ccr 先上升后下降,提示发生排斥反应 129. 心电图记录纸横向纵向所代表的意义 横向:时间 纵向:电压 若纸速为 25mm/S,定准电压为 1mV,则横线每小格为 0.04S,每大格为 0.2S,纵线上每小格代表 0.1mV,每大格为 0.5mV。 131. 正常 P 波的时间,形态,方向,电压 时间 形态 方向 电压 QRS 波群之前,0.12 S 呈圆钝形,可有轻度切迹 、 、 aVF、 4-6 直立,aVR 倒置,、aVL、1-3 可呈倒置、双向或低平 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130. 正常每一心动周期典型波组包括哪些及代表的意义 P 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P-R 段:房室交界区,反映心房复极过程 P-R 间期:心房除极至心室除极的时间(P-R 间期=P 波时间+P-R 段) QRS 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ST 段: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变化 T 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Q-T 间期:反映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全过程时间(Q-T 间期 = QRS 波群 + ST 段 + T 波终点) 128. 心电图常规 12 导联包括哪些;其电极的放置位置及反映部位只记正极 导联名称 正极 负极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左上肢 右上肢 左下肢 右上肢 左下肢 左上肢 加压单极(多选) aVR 右上肢 左上肢+左下肢 aVL 左上肢 右上肢+左下肢 aVF 左下肢 右上肢+左上肢 胸导联 右心室 1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中心电端 2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中心电端 室间隔 3 V2 与 V4 连线中点 中心电端 4 左锁骨中线平第 5 肋间 中心电端 左心室 5 左腋前线与 V4 同一水平 中心电端 6 左腋中线与 V4 同一水平 中心电端 132. P-R 间期的正常范围,延长的意义 0.12-0.20 S;老年人及心动过缓者,P-R 间期延长 133.QRS 波群时间、电压的正常范围,什么叫低电压 时间:0.06-0.10s ,最宽不超过 0.11s。 电压: 1肢体导联: R 波在导联不超过 1.5mV, R1+R32.5mV, R2+R34mV2V1 导联的 R 波不超过 1.0Mv,RV1+SV51.2mV,RV5+SV14.0mV 3除 aVR 外,Q 波均小于同导联 R 波的 1/4,时间小于 0.04s 低电压: 肢体导联正向波与负向波绝对值之和0.5mV,胸导联正向波与负向波绝对值之和0.04mm.s,称为二尖瓣 P 波 肺性 P 波: 右心房肥大,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表现为肢体导联 P 波高尖,振幅0.25mV,V1,V2 P 波直立时,振幅0.15mV,P 波时间正常0.12s,称为肺型 P 波(名解) 坏死型 Q 波: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的异常 Q 波(时间0.04s,振幅同导联 P 波 1/4)或 QS 波,称为坏死型 Q 波 冠状 T: 由于持续供血不足,T 波表现双支尖深、对称,倒置,称为冠状 T 135. S-T 段上抬下移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正常范围: S-T 段压低0.1-0.3mV ,提示心外膜下心肌出血。 136.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基本图形包括哪些 面对梗死部位导联:冠状 T 波、S-T 段呈单向曲线弓背向上、Q 波异常 背离梗死部位导联:R 波振幅增大、无坏死型 Q 波、S-T 段下移、T 波直立高耸 137.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 1 QRS 波群振幅增高: R11.5mv RavL1.2mv RavF2.0mv Rv5Rv62.5mv ;2 心电轴左移-30逆转至-90;3 QRS 波群时间延至 0.10-0.11s,但小于 0.12S。4 R 波导联中,S-T 段压低,T 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 138. 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 1 V1、V2 、V3 以 R 波为主,R/S1;V5、V6 呈 rS 型 R/S1.2 心电轴右移-90顺转至-180;3 QRS 波群时限正常,VATV1 0.03s;4 V1-V3 导联 ST 段压低,伴 T 波双向或倒置。 139.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1坏死区出现异常 Q 波 2坏死区周围的受损心肌呈 S-T 段抬高 3外围影响较轻的缺血心肌呈 T 波倒置 142. 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室上性: 1连续发生 3 次/3 次以上快速均齐,QRS 波群正常 2心率 160-250 次/min,心率绝对规则 3可伴继发性 ST-T 改变 室性: 1连续发生 3 次或以上快速宽大畸形 QRS 波群,时限0.12s 2无 P 波 3心室率 140-220 次/min,节律不规则 4伴继发性 ST-T 改变 140. 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分期、定位诊断 分期 出现及持续时间 T 波改变 S-T 段改变 异常 Q 波 早期 数分钟-数小时 直立高耸、两肢对称 上斜型抬高 无 急性期 数小时-持续数周 逐渐降低并倒置 弓背向上抬高,呈单向曲线,继而下降 出现 近期 数周-数月 倒置变浅 基本恢复至基线 持续存在 陈旧期 3-6 月之后 正常或倒置、低平 基本正常或正常 残留、部分可缩小或消失 前间侧壁:V1-V3 前壁:V3-V5 前侧壁:V4-V6 高侧壁: avL 下壁: avF 141. 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 QRS 波群宽大畸形有切迹;2除极时间加长,顺序异常,QRS 之前无 P 波;3伴有完全代偿间歇(R-ON-T 提示心律失常) (14 年简答) 房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异常 P波,与窦性 P波略不同;2P-R 间期0.12s; 3提前出现的 QRS 波群形态多不正常;4伴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交界性早搏: 1提前出现逆行 P波或 QRS 波群(aVR 倒置直立,、aVF 倒置)-表示交界区; 2P(前)- -QRS(后) 3P-R 0.12s ,P-R间期0.20s 2每个 P 波之后均跟随 QRS 波群(无心室漏现象) 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 P 波后出现 QRS 波群脱漏。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P 波、R 波规律出现,与 P 无关,P 个数R 个数;2房室交界起搏(希氏束上) ,QRS 波群形态正常,频率 40-60 次/min;心室起搏(希氏束下) ,QRS 波宽大畸形,频率40 次/min。 146.发热的病因,分度,问诊要点: 病因: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简答)问诊要点:1.发热的临床表现特点:起重缓急、原因诱因等;2.发热对病人的影响: 有无呕吐、食欲不振等;3.有无与发热有关的疾病史或诱发因素:有无结核病、过敏史等;4.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是否给药、物理降温 147.概念: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 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h 波动范围不超过 1。 弛张热:体温常在 39以上,24h 波动范围超过 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填空)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反复出现。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病变 148.咯血的概念、分度、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并经口排出者,包括大量咯血、血痰和痰中带血。 分度: 1少量咯血可仅表现为痰中带血,每日咯血量在 100ml 以内。2每日咯血量在 100500ml 为中等量咯血。中等量以上咯血咯血前可有喉痒、胸闷、咳嗽等先兆症状。3大咯血可表现为咯出满口血液或短时内咯血不止,每日咯血量达 500ml 以上,或一次咯血 300500ml,常伴有呛咳、脉搏细速、出冷汗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紧张不安和恐惧感。 问诊要点:1.确认是否咯血; 2.咯血量、血色、性状和持续时间; 3.咯血对病人的影响,有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大咯血者有无窒息,肺不张、继发感染、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表现; 4.有无与咯血相关的疾病史或诱发因素; 5.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149.呕血与黑便的程度与临床表现、问诊要点 轻度出血(出血量为循环血量的 10%15%)除头晕、畏寒外,多无血压、脉搏的变化; 中度出血(出血量达循环血量的 20%以上),可有冷汗、四肢湿冷、心悸、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 重度出血(出血量达循环血量的 30%以上) ,可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问诊要点: 确定是否为出血与黑便;呕血与黑便的临床表现特点;呕血与黑便对病人的影响;有无与呕血与黑便发生有关的疾病史或饮食不当、饮酒以及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消炎痛、水杨酸类等诱发因素。 150.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与问诊要点 溶血性黄疸 一般黄疸较轻,皮肤呈浅柠檬黄色,不伴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加深。急性溶血时可伴有高热、寒战、头痛及腰背痛,并有明显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慢性溶血以贫血黄疸和脾大为主要表现。溶血性黄疸者血中总胆红素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尿结核胆红素定性试验阴性。 肝细胞性黄疸 皮肤、黏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可有皮肤瘙痒,常伴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重者可有出血倾向,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尿结核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胆汁淤积性黄疸 较严重,皮肤呈暗黄色,完全梗阻者为黄绿或绿褐色,伴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加深如浓茶,粪便颜色变浅,完全梗阻者呈白陶土色。常有出血倾向(维生素 K 吸收障碍)。总胆红素增加,以结合胆红素为主,定性试验为阳性,尿胆原和粪胆素减少或缺如。 (判断) 问诊要点:确认有无黄疸; 黄疸的临床表现特点; 黄疸对病人的影响;有无与黄疸相关的疾病史。 152.呼吸困难的概念、问诊要点,肺源性呼吸困难有那几种类型及特点和临床意义 呼吸困难 是指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 (14 年名解) 问诊要点: 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特点; 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及对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有无引起呼吸困难相关的疾病史及诱因;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153.肺源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 其特点为吸气费力,时间明显延长,重者因呼吸及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称“三凹征”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气管狭窄与阻塞。 呼气性呼吸困难 其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或缓慢常伴哮鸣音。见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 其特点为呼吸浅快,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常伴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有病理性呼吸音。见于大面积肺炎、弥漫性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2014 年新题型:单选 1 X 39 多选 1X 6 判断 1 X 10 填空 0.5 X 10 名解 2X 5 简答 5 X 6 往年题型 单选 35 个 35 分、填空 20 个 10 分,其他不变 注: 本健康评估为2014 年 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12 级涉外 1 班上课学生总结要点和 14 年考试内容,仅供健康评估考试参考,禁止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图 4-1-6 为百度图片,请自觉遵守知识产权。依照图表office 排版,其中错序为正常现象,当年重点还请依照老师授课内容及书本 O(_)O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