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络辨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络辨证绵绵 阳阳 市市 中中 医医 医医 院院李李 安安 洪洪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2014)多发生于2050岁的人群中。由于腰椎间盘发生变性,外伤等原因引起纤维环部份/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或脊髓。坐骨神经坐骨神经由L4、5腰神经和S1、2、3骶神经前支组成。从椎间孔出椎管之后,走行于盆腔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臀部,走行于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横穿过闭孔内肌、上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后方,并沿内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之间下降,途中发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经在到腘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隐神经支配区以外的小腿与足的皮肤感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腰痛”、“痹证”范畴。现国家中管局规范命名为“腰痛病”。 定位诊断的重要性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说明病变部位不同,表现形式不一样。强调了定位诊断的重要性。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可奈何也。”一方面强调了疾病定位及其预后,另一方面强调了不同部位疾患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更符合“经、络”病变的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诊查中发现坐骨神经痛的部位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的循行部位高度一致;在经络循行部位如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穴位具有明显的压痛,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联系非常密切。且临床中运用经络辨证以针灸、推拿、针刀等方法在经、穴上治疗,疗效也甚佳。目前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体系主要以脏腑辨证、气血辨证为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尤其是外治方面的指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天与大家探讨经络辨证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主要内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经络辨证对临床的指导12 经络辨证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可见经络可以反映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也是治疗各种病症的承载体。1.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督脉 督脉经气受损常被认为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质是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的突出,其病变部位在脊柱,而督脉循行于背脊正中。具体循行如下:督脉循行路线“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其为病也,脊强而厥。”腰椎间盘突出症督脉病候督脉的病候可表现为脊髓及四肢的症状,如腰脊强痛、俯仰不利、肢体疲软、手足拘挛、麻木等。素问.骨空论篇谓:“督脉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脉经记载:“腰脊强痛,不得俯仰”;难经:“督脉为病,脊强而厥”。这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腰痛(95%)及腰部活动受限是相一致的,因此,腰脊受损,则督脉经气不通,可导致症状的发生。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眦,以下以下胸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2.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足少阳经:胆经与坐骨神经相关的经脉走行: 足少阳胆经主要分布于下肢的外侧中间。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相关的经脉走行如下:n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n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n下行于腓骨小头前,向下走行直至腓骨下段;n向下出外踝前,沿足背进入第4趾外侧。 素问刺腰痛篇云:“腰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腰椎间盘突出症胆经证候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胆经根据胆经经脉巡行路线及所涉及的病变来看,与L4/5椎间盘突出症所涉及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小腿外侧、踝前基本相符。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3.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足太阳经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腰椎间盘突出症膀胱经证候 临床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剧烈、活动受限、下肢后侧的放射痛、患肢发凉,小腿与足底麻木等症状,完全符合于膀胱经脉走行部位及膀胱经脉的病变的描述症状,故选取膀胱经脉及其经穴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4.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足少阴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经证候 足少阴肾经虽行于身前,但因两肾位于腰部,足少阴经“贯脊属肾”,“是主肾所生病者”,灵枢.经脉:“是主肾所生病者脊股内后廉痛,痿厥足下热而痛。”素问刺腰痛篇:“引脊内廉痛,刺足少阴”。灵枢胀论:“肾胀者,腹满引背怏怏然,腰髀痛”。灵枢.经筋:足少阴之别“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内经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主骨生髓,腰痛病因的重点是肾虚如。从前述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属督脉、胆经、膀胱经、肾经的病变。经脉闭阻不通,经气运行受阻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临证指导2经络辨证对临床的指导主要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详查病变所在经脉,指导辨经选穴,并结合气血辨证,用来指导针刀、推拿、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督脉胆经膀胱经脏腑辨腑辨证肾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经络辨证的核心,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脉闭阻不通经气运行受阻气血瘀阻腰背痛及脊神经根受压或神经炎症经络辨证论治n督脉证n胆经证n膀胱经证n肾经证u病因:慢性劳损或外伤史;u主要临床表现:腰部疼痛(酸、胀、刺痛)、活动不利,“腰脊强痛,不得俯仰”;u查体:腰阳关、命门或病变椎体的棘突、棘间压痛;u定位:督脉;u循经取穴:人中、印堂、命门、腰阳关、腰俞穴、后溪;u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督脉证胆经证p病因病机:劳损、外感邪气;p临床表现:L4/5椎间盘突出者,以小腿外侧及足背疼痛、麻木为主症;p查体: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等有敏感的压痛点,p定位:足少阳胆经;p针灸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阳辅、悬钟。l 病因病机:外感邪气,劳损;l临床变现:L5、S1椎间盘突出者,以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疼痛、麻木为主症,l查体:次髎、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承筋等往往有敏感的压痛点,l定位:足太阳膀胱经,l针灸取穴:肾俞、大肠俞、气海俞、承扶、殷门、承山、昆仑,膀胱经证肾经证p病因:禀赋不足、劳逸伤肾;p临床表现:腰腿痛缠绵日久、萎软无力,腰部酸痛,下肢内后侧痛、厥冷,病情反复发作;p定位:足少阴肾经;p针灸取穴:然谷、太溪、大钟、复溜、阴谷;如为多经病变则应根据疼痛的部位辨证加减取穴,通过对所取经穴的刺激,以激发经气、疏经活络、调养经气,使疼痛的症状得以改善。芒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绵阳市中医医院方案)主穴:腰俞透命门,夹脊(相应节段)、环跳/秩边配穴:踝三针等 中药内服汤剂主要根据气血辨证,同时结合经络辨证后随证加减,可提高疗效。足太阳膀胱经:防风、羌活;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杜仲;足厥阴肝经:柴胡、川芎;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在辨证中加用各经脉的引经药物注意养身,预防患病:良好的坐姿、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废用导致的肌肉萎缩等。注意弯腰取物姿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致残。中医认为是一种经络病变,实际工作中应用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良好疗效。总结Thank you!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