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部分写作第四节作文升格与实战演练第四节作文升格与实战演练第一讲作文升格第一讲作文升格一、按要求作文。请以_给我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3)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4)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失误例文】朋友给我力量朋友给我力量 “千里寻找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你的形象:张小伟,就是你这位朋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记得那天临下课时,英语老师说:“下周二要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张小伟、李小鹏等同学必须参加!”老师的命令我不敢违抗,可是我的英语口语实在太臭了,又怎能登大雅之堂呢?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糟透了。 你跟了上来,问我准备得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你,因为我实在没有底气。 “这可不是你的一贯作风,以你的实力,肯定能拿名次的呀!” 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在你这个英语大王的眼里,我的实力竟是那样的强!于是我打起精神积极准备起这场比赛。 还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比较难的几何题,仗着自己数学尖子的实力,我把它看成了一碟小菜。可没想到那几何题变成了一团乱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搞得我是头昏脑胀,却仍然拿它没办法。 瞟一眼同桌的你,本子上密密麻麻,我虽然十分不服,但这时也只有硬着头皮向你请教了。可你却说你也没有做出来,想要和我一起讨论,看能不能得出结论。我将信将疑地和你讨论起来。最后,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我顿时恍然大悟,整理出了思路,便又讲给你听。你连声说好,接着就说有事出去了。我在欣喜之余,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为了证实一下,我便翻开了你的作业本,没想到上面竟是密密麻麻的本题答案。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朋友,你的友谊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你就是那颗启明星,用无穷的力量驱散了我心中的黑暗。我真心地感谢你,张小伟!【病因探究及升格建议】1. 题目平淡无新意。虽然没有离题,但比较平淡,可运用修辞使之更生动亮丽。从本文所选的材料看,可以拟为“启明星给我力量”,改后意蕴丰厚,鲜活而有新意,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2. 文题不对应。文章内容和题目联系不紧密,正文所列举的两件事都没能很好地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给我力量”来叙述。第一件事后应加上扣题的语句,方能凸显主旨。而第二件事叙述时过分突出了朋友如何维护“我”的自尊,委婉地告诉“我”习题的答案。与文题中的“给我力量”脱离,也应修改。3. 描写、抒情乏力,内容不充实。没有扣住题目中“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要求,有血无肉,不够丰满,自我心灵剖析不够。应把重点放在同桌的言行和“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力求用精练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突显朋友给“我”的力量。4. 结构松散,缺少铺垫过渡。只见材料不见骨架,全文显得很松散,立不起来。原文只单用“记得那天”“还有一天”引出回忆,了无新意。不妨添加一组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既能巧妙地引出回忆,又能给文章搭个骨架,从而也能使材料有立足之地,文章层次分明。【升格作文】“启明星”给我力量(题目新颖别致,引人注目) 你就是那颗启明星,用光明的力量驱散了我心中的黑暗。题记(题记精练,夺人眼目,将题目和事例紧密地连接起来) 朋友,还记得吗,那次英语演讲比赛前你鼓励的话语?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可我却记忆犹新。 “下周二要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张小伟、李小鹏等同学必须参加!”师命不可违,可我的英语口语实在太臭了,又怎能登大雅之堂呢?回家的路上,天公的“眼泪”无情地砸在我僵硬的身体上,我的心也如这天空一样乌黑一片。 “小李子,准备得怎么样了?”头顶上多了一把伞,原来是你,张小伟。 “唉,茫然无绪!”我一脸无奈。 “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呀,以你的实力,拿下它肯定没问题!” 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在你这个英语大王的眼里,我的实力竟是那样的强!你坚定的话语就像启明星一样照亮了我的星空,我顿觉自己力大无比,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语言、心理描写细腻、逼真。画线的这句话很好地扣住了文题,朋友对“我”的信任给了“我”力量) 朋友,还记得吗,那次做数学题时你善意的谎言?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可我却记得一清二楚。(承上启下,与第一段相照应,使全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那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比较难的几何题,仗着自己数学尖子的实力,我把它看成了一碟小菜。可没想到那几何题变成了千万根线条,在我眼前扭曲,交织,缠绕,不一会儿就把我带入了乱麻林中,看不到一丝曙光。瞟一眼同桌的你,本子上密密麻麻,让人好生羡慕。“这道题怎么做呀?”一向不服输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向你请教。“唉,太难了,我也没有啃下来,我们讨论讨论吧!”虽然将信将疑,但我的心还是宽慰了许多,便和你一起讨论起来。“在哪儿加条辅助线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偃旗息鼓准备放弃的我又有了动力,迅速画出了辅助线,其他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兴高采烈地讲给你听。 “还是你棒!”你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自信心又膨胀起来。 欣喜之余,我还是有些怀疑,便翻开你的作业本,没想到映入眼帘的竟是本题的标准答案我顿时明白了一切,心中的黑暗被你关爱、呵护的力量完全驱散,有你这样的朋友,我没有理由退缩!(描写生动灵活,叙事内容充实,适度抒情渲染了情感。朋友对“我”的关爱、呵护给了“我”力量) 朋友,你知道吗,你的一言一行就像那颗启明星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天空,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与题记交相辉映,感情真挚,题旨凸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失误例文】把美好放在心灵处把美好放在心灵处(标题紧扣材料和话题,一目了然)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缺引入:开篇紧扣话题,提出观点,但显得有点生硬,且与文章的标题脱节,没有照应文题。应该在提出观点之前添加一个简短的引入,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引出自己的观点) 仇恨我们应该忘记,因为心灵深处只珍藏美,丑恶的事在那里没有立足之地。(有点说教的味道,又太简单,没有把中心论点的具体内涵阐释出来,导致思想缺深度,况且,前后段落脱节,衔接不够紧密) 司马迁正因为忘记了他的仇恨和痛苦,让美留于他心中,才有了后来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才使中国的历史能永垂不朽。(论证之前没有适当地叙述事例的内容,导致论证单调、呆板,令人费解,并且,其“仇恨”及“美”的内涵未作具体阐释,对司马迁的评论也不够准确) 屈原一位正义的君子,他在被小人诬陷后并没有记住楚王的仇恨,他还是一心想到自己的国家,他在最后(“在最后”用词不当,屈原自始至终都没有)并没有与小人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墓志铭(可用屈原所写的名句,更恰当)。他忘记了丑恶,而使美好在他心中铭记。(分析不具体) 在悠悠的南山下,一位老人他正在采摘菊花,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愿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运用名言恰当)而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过那种富贵的生活。他要忘记那社会的丑恶,使美好的品德在他心灵深处铭记,他就是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陈述格式未能与其余各段一致)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他美的形象在明火处点亮。(这段叙述太简略,与前几段结构不一致) 你听!那正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人君子(“正人君子”的说法不好),他受过他的国君的诬陷,他由于小人当道,被他的国君贬过。但他并没有铭记这些,他在面对许多高贵的权士时,他选择了“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没有做背叛国家的小人,正因为他能忘记那种种的仇恨,才使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含糊其辞,这段文字所举事例中的人物不确定,是文天祥,还是屈原呢?) 古人已如此,现今的人又为何不能如此?(由历史名人转向普通人,由“特殊”扩展到“一般”,使观点具有普遍意义,文章的意义更大,过渡自然) 有这样一则故事。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滩上写上“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甲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乙把甲救了起来,甲在石头上刻了“我的好朋友今天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滩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甲告诉了我们好的东西应铭记,不要把坏的事情铭记在我们心中。(简单引述材料,照搬照抄,令人十分反感。又未能举出现今的具体例子,与前段的内容不相称) 汉高祖刘邦并没有因为儿时他的二叔看不起他,而让刘邦记住了。(表述混淆不清)刘邦他忘记了这些,才使得大汉的江山如此昌盛。(所举事例又是古代的,与观点不能统一,意思不清晰,前后段落衔接不够,语句有些不流畅) 只有在心灵深处珍藏着美,才能让我们像天使一样,展翅高飞。(结尾只谈“铭记”丢掉“忘记”,没有辩证地分析,失败)让我们现在就展开我们的(“我们的”多余)翅膀,向着那金色的海的尽头飞去,让美充满我们的行囊。(结尾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语言形象生动,终于给阅卷老师留了点好印象)【病因探究】考生能紧扣话题和材料,提出了“把美好放在心灵处”的观点,内容集中,条理较清晰,所选事例较典型,且类似,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但事例论证几乎是平均用力,详证和略证处理不当,导致后面的内容累赘,论证缺乏深度。结尾较好,语言较流畅,结构完整。话题是“忘记与铭记”,但本文对话题的另外一部分“忘记”强调得不够,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对材料的评价不准确,一些材料重复。另外,结构上不够清晰,语言有些突兀,不流畅。有一定的情感,但由于情感体验不到位或缺少情感体验,导致抒情空洞。【升格建议】1. 文章开头加一个引入,引出自己所要论证的观点。2. 按一定的类别精选事例,例如“文学家、军事家、史学家”,使事例与标题相吻合,事例中的人物也应交代清楚。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最好选取新鲜的、贴近生活本身的现象,加以分析、阐述。3. 围绕自己的观点,概括叙述中所举的详细事例,从不同角度增加一些略例,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事例之后加入分析和说理的语言,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分析更深入,道理更服人,增强文章的“论”的色彩。还可适当加入抒情性的语句,使感情更加强烈,具有感染力。4. 多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和排比句,使记叙变得生动,尽量避免病句,进一步锤炼语言,多运用成语,引用名言准确、恰当,使文章具有可读性和文采。【升格作文】把美放在心灵深处把美放在心灵深处 当我们在生命的长途中跋涉时,才发现生活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那颗小小的心要承受多大的负担啊,痛苦的、欢乐的、丑恶的、美丽的。生活是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仇恨我们应该忘记,因为心灵深处只珍藏美,丑恶的事在那里没有立足之地。(由对生命的感悟引出中心论点,引人入胜。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语言非常精简,却把观点阐述到位了) 屈原因遭到当朝权贵的排挤和毁谤,被昏庸的楚王流放在外。但他忘记了仇恨,忘记了诬蔑,他记住了兰草的洁净与脱俗,于是在唱出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千古绝唱后自投汨罗江,留下了一身清白。(引用出自史记屈原列传,更为准确。忘记“仇恨”“诬蔑”,铭记“洁净与脱俗”,较原文笼统的举例更为透彻) 司马迁在遭受了奇耻大辱后,痛不欲生。(简要叙述了事例内容,那么,后面的论证就有了立足之地了)但终究,完成史记的美好愿望战胜了痛苦,他“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样举司马迁之例,相较原文,诠释了“美”的具体内涵。第2、3自然段事例相似,且字数少,可合为一段,这样显得有厚度) 陶渊明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在悠悠南山下采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忘记了污浊的世俗,只有那高洁的菊花留在他心中,于是便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松菊生涯。(调整了句式,使之与前后相称。引用来自陶渊明的饮酒,更为恰切。“高洁”点出了“美”的内涵) 当一代诗仙李白高吟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他忘记了官场中的钩心斗角,一心向往着把酒言欢之乐,吟诗作对之乐,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丰富了对李白的分析。“一心向往着把酒言欢之乐,吟诗作对之乐”使“美”不再空泛。第4、5自然段可合为一段) 先贤们着一身墨衣素袍将世俗的尘杂化作云烟,把高洁与美丽化作心灵最深处的一朵白莲。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言形象而富有内涵,内容由古而今,巧妙地承上启下) 海伦凯勒忘记了失明带给她的痛苦,黑暗带给她的不幸,心中充满了莎莉文老师带给她的斑斓色彩和无限的温暖与关爱。于是阳光驱走了黑暗,照亮了她的心。 奥黛莉赫本在疾病缠身之际,心中所想的依然是那些受帮助人民的灿烂、真诚的微笑;心中所挂念的依然是受苦的民众,疾病打不倒她。(连举“海伦凯勒”与“奥黛莉赫本”两个外国的事例,分析紧扣“忘记”与“铭记”,更为充实。第7、8自然段可合为一段,这样形式上看上去不至于显得单薄,有建筑美) 史铁生在经历了一番痛苦、沮丧与颓废之后,对生命真谛的领悟驱走了他心中的怨愤,来自母亲的最温暖的关爱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重新振作起来,那个脱胎换骨的他在地坛顿悟了生命的真谛。 中国女排在继1984年后的20年里一直在苦痛中成长,她们忘记了辛酸的泪水、伤痛的煎熬,只是抱着坚定的信念,带着国人的期待,终于在2003年的日本世界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摘得桂冠。(连举两则中国事例,且都是现代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有说服力,有内涵。第9、10段可合为一段) 只有忘记了身心疲惫的负担,忘记尘世的玷污,在心灵深处珍藏着美,才能让我们像天使一样,展翅高飞。只有铭记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快乐地走完生命之旅,才能在穿越茂密的荆棘林时痛并快乐着!(结尾关照“忘记”与“铭记”两个侧面,总结升华,又照应了开头)【总评】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着重在材料上进行了丰富,在结构上作了调整,在语言上进行了润色。一方面,补充了原文中匮乏的现代人的事例,使举例涉及古今中外,且前后匀称。另一方面,对已有的事例进行了挖掘,使原文中笼统的“美”有了具体的内涵,每一个事例突出一个侧面,因而更有意蕴而丰满。此外,删去了不必要的举例,调整了部分句式,使前后浑然一体,结构更为严谨。不足处在于理性分析还有些薄弱,事例很多,但论证平均用力,没有详证略证之分,导致论证深度不够,思想的深刻性还有欠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