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一、脑和脊髓的被膜概述自外自外内分为三层内分为三层 : 1. 硬膜硬膜 dura mater 2. 蛛网膜蛛网膜 arachnoid mater 3. 软膜软膜 pia mater功能功能: 保护、支持脑和脊髓。保护、支持脑和脊髓。硬膜下隙硬膜下隙(淋巴液淋巴液)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脑脊液脑脊液)硬膜下隙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脑和脊髓的被膜概念:脑脊被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概念:脑脊被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 组织膜组织膜功能:支持、保护脑和脊髓功能:支持、保护脑和脊髓脑脊膜脑脊膜(外外内内)脑的被膜脑的被膜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硬膜硬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膜软膜硬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脑膜软脑膜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脊膜软脊膜(一)硬膜(一)硬膜1.硬硬 脊脊 膜膜(spinal dura mater)v上端上端:于枕骨大孔周缘与于枕骨大孔周缘与硬脑膜相续;硬脑膜相续;v下端下端:于第于第2骶椎包裹终骶椎包裹终丝附于尾骨背面;丝附于尾骨背面;v两侧两侧:包裹脊神经,并与包裹脊神经,并与脊神经外膜相续。脊神经外膜相续。v硬膜外隙硬膜外隙-(硬膜外麻硬膜外麻醉醉)硬脊膜硬脊膜硬膜外隙硬膜外隙2.硬硬 脑脑 膜膜 (cerebral dura mater)v分两层:分两层:外层外层: 颅骨内面的骨膜颅骨内面的骨膜内层内层: 与硬脊膜相延与硬脊膜相延v与颅顶结合疏松易形与颅顶结合疏松易形成成: 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v与颅底结合紧密,颅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易形成底骨折易形成: 脑脊脑脊液外漏。液外漏。内层折叠的形成物有内层折叠的形成物有:大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小脑镰小脑镰硬脑膜窦硬脑膜窦(dural sinuses)有有 :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海绵窦 、窦汇、窦汇14 硬脑膜窦内血液的流向:硬脑膜窦内血液的流向:海绵窦海绵窦 岩上窦岩上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 直窦直窦 窦汇窦汇 横窦横窦 乙状窦乙状窦 颈内静脉颈内静脉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岩下窦岩下窦乙状窦乙状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窦汇窦汇海绵窦海绵窦岩下窦岩下窦岩上窦岩上窦颈内静脉颈内静脉海绵窦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位于蝶鞍两侧。位于蝶鞍两侧。内侧壁内侧壁: 颈内颈内A、展、展N;外侧壁外侧壁: 、;前端前端: 借眼借眼V与面浅与面浅V交通交通;向下向下: 借卵圆孔与翼借卵圆孔与翼V丛相通丛相通故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故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症状症状:神经痛神经痛 眼肌瘫痪眼肌瘫痪 眼睑下垂等。眼睑下垂等。面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面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 眼上静脉眼上静脉内眦静脉内眦静脉面静脉面静脉颈内静脉颈内静脉海绵窦海绵窦眼下静脉眼下静脉翼丛翼丛面深静脉面深静脉卵圆孔卵圆孔静脉丛静脉丛破裂孔破裂孔导血管导血管(二)蛛(二)蛛 网网 膜膜 (arachnoid mater)v薄而透明,不含神经和血管薄而透明,不含神经和血管v硬膜下隙硬膜下隙v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含脑脊液含脑脊液蛛网膜蛛网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下隙1.脊髓蛛网膜脊髓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 mater)终池终池 terminal cister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腰麻、腰麻、腰穿腰穿2.脑蛛网膜脑蛛网膜 (cerebral arachnoid mater)与脊髓的蛛网膜相延续与脊髓的蛛网膜相延续;脑的蛛网膜下隙与脊髓脑的蛛网膜下隙与脊髓的蛛网膜下隙相的蛛网膜下隙相 通通;内含脑脊液。内含脑脊液。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蛛网膜颗粒蛛网膜颗粒小小脑脑延延髓髓池池蛛网膜颗粒蛛网膜颗粒(三)(三) 软膜软膜 (pia mater)v薄而透明富含血管和神经;薄而透明富含血管和神经;v紧贴脊髓和脑表面,紧贴脊髓和脑表面,并深入沟、裂内;并深入沟、裂内;1.软脊膜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 最后形成终丝。最后形成终丝。齿状韧带齿状韧带: 悬挂与固定脊髓悬挂与固定脊髓位置的作用位置的作用。齿状韧带齿状韧带齿状韧带齿状韧带软脊膜软脊膜2.软软 脑脑 膜膜 (cerebral pia mater)v与软脊膜相延续与软脊膜相延续v脉络组织脉络组织v脉络丛脉络丛(产生脑脊液)(产生脑脊液)脑的血管脑的血管动脉动脉 arteries豆纹动脉豆纹动脉二、脑和脊髓的血管二、脑和脊髓的血管脑血管的特点脑血管的特点1.两种来源,即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种来源,即颈内动脉和椎动脉。2.管壁较薄,管壁较薄, A仅相当于颅外相同大小的仅相当于颅外相同大小的V。3.脑浅层的脑浅层的A有丰富的吻合,皮质比髓质丰富。有丰富的吻合,皮质比髓质丰富。4.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无关。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无关。5.A有两类分支,皮质支(营养皮质和浅层髓有两类分支,皮质支(营养皮质和浅层髓质)和中央支(营养基底核、内囊和间脑),质)和中央支(营养基底核、内囊和间脑),自成体系互不吻合。自成体系互不吻合。6.行程弯曲。行程弯曲。7.动、静脉多不伴行。动、静脉多不伴行。脑动脉无搏动的因素脑动脉无搏动的因素1.血管行程弯曲,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均有几处血管行程弯曲,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均有几处极度弯曲的行程,可衰减压力和冲击。极度弯曲的行程,可衰减压力和冲击。2.密闭的颅腔,使脑血管无论在睡眠时还是在密闭的颅腔,使脑血管无论在睡眠时还是在活动状态下均不发生搏动。活动状态下均不发生搏动。3.丰富的吻合,分散并减弱了搏动。丰富的吻合,分散并减弱了搏动。4.脑血管管壁的外膜、中膜均较薄,平滑肌亦脑血管管壁的外膜、中膜均较薄,平滑肌亦少且缺乏外弹力膜。少且缺乏外弹力膜。(1)颈内动脉系)颈内动脉系v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颅内段和颅外为界,分颅内段和颅外段。段。v颅外段的特点颅外段的特点: 无分支无分支 起始部有颈动脉窦起始部有颈动脉窦 位置深而难以触及位置深而难以触及v颅内段:分颅内段:分5段段C5(颈动脉管段、岩骨段或神经节段)、(颈动脉管段、岩骨段或神经节段)、 C4(海绵(海绵窦段)、窦段)、 C3(前膝段或虹吸弯)、(前膝段或虹吸弯)、 C2(交叉池(交叉池段或床突上段)、段或床突上段)、 C1(后膝段或终段)。(后膝段或终段)。C1(后膝段或终段):通(后膝段或终段):通常指参与常指参与Willis环的一环的一段,在后床突前向前上段,在后床突前向前上至分叉处。发出后交通至分叉处。发出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A1)、大)、大脑中动脉(脑中动脉(M1)。)。v颈内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分叉部:C1分分出出A1和和M1处。在前后处。在前后位片上呈位片上呈“T”形。形。v虹吸部虹吸部:在:在侧位片侧位片上,上,C4、C3、C2呈呈“C”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好发部位。 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大脑脑前前动动脉脉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大大脑脑中中动动脉脉v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分布: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分布:分为两组分为两组v第第1组为外侧豆纹动脉,组为外侧豆纹动脉,供应壳的大部、苍白球外供应壳的大部、苍白球外侧段、内囊前肢和后肢的侧段、内囊前肢和后肢的上上2/3及其邻近的辐射冠、及其邻近的辐射冠、尾状核头和体等。此组动尾状核头和体等。此组动脉是供应纹状体和内囊的脉是供应纹状体和内囊的主要动脉,容易出血,故主要动脉,容易出血,故称其为称其为“出血动脉出血动脉”。v第第2组为皮质支(半球支)组为皮质支(半球支),营养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营养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大部和岛叶。的大部和岛叶。(2) 椎基动脉系椎基动脉系v左侧为优势血管(左侧为优势血管(60)v分分5段,前段,前4段为颅外段,第段为颅外段,第5段为颅内段。段为颅内段。 V1(横突孔段):隆椎到枢(横突孔段):隆椎到枢椎横突孔。椎横突孔。 V2(横段):枢椎横突孔横(横段):枢椎横突孔横行向外。行向外。 V3(寰椎段):枢椎外端弯(寰椎段):枢椎外端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突孔。横突孔。 V4(枕骨大孔段):自(枕骨大孔段):自V3段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大孔。 V5(颅内段):(颅内段): 主要分支有脑膜支、脊主要分支有脑膜支、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延髓动脉和小脑下后动延髓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v终末支为左右大脑后终末支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动脉。v长约长约3cm,宽,宽1.54mm,若管径超,若管径超过过4.5mm,应考虑异,应考虑异常。常。v主要分支有:小脑前主要分支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脉和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大脑脑后后动动脉脉总结:总结: 1 颈内动脉的分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起颈内动脉的分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起始段发出的豆纹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分别供应内始段发出的豆纹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分别供应内囊的前肢、膝部和后肢,这是供应内囊的主要动脉囊的前肢、膝部和后肢,这是供应内囊的主要动脉来源。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的穿支(外侧豆纹动脉和来源。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的穿支(外侧豆纹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主要分布于纹状体、内囊的膝部脉络丛前动脉),主要分布于纹状体、内囊的膝部和后肢,这部分血管出血较为多见,可出现典型的和后肢,这部分血管出血较为多见,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综合征三偏综合征”。 2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纹动脉和脉络丛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纹动脉和脉络丛后动脉,其中出了丘结节动脉有分支供应内囊后肢前部外,其中出了丘结节动脉有分支供应内囊后肢前部外,主要发出分支供应背侧丘脑。主要发出分支供应背侧丘脑。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环v1.位置位置:大脑基底面大脑基底面,视视交叉、漏斗、乳头体周交叉、漏斗、乳头体周围围;v2.组成组成:由前交通由前交通A、两、两侧大脑前侧大脑前A起始段、两起始段、两侧颈内侧颈内A末段、两侧后末段、两侧后交通交通A和两侧大脑后和两侧大脑后A起始段共同组成起始段共同组成;v3.功能功能:可使血液重新分可使血液重新分配配,以维持脑的营养供以维持脑的营养供应和机能活动。应和机能活动。脑的静脉脑的静脉(1) 脑静脉不与脑动脉伴行脑静脉不与脑动脉伴行 (2) 分浅、深两组,注入硬分浅、深两组,注入硬 脑膜窦脑膜窦特点:特点:脑浅静脉脑浅静脉 (收集皮质及浅部髓质的静脉血收集皮质及浅部髓质的静脉血)大脑上静脉大脑上静脉( (前、中、后三组前、中、后三组)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大脑中静脉大脑中静脉( (位于大脑外侧沟内位于大脑外侧沟内) )海绵窦海绵窦大脑下静脉大脑下静脉海绵窦、横窦海绵窦、横窦脑脑深深静静脉脉 (收收集集深深部部髓髓质质、基基底底核核、内内囊囊、间间脑脑、脉脉络络丛丛的静脉血的静脉血)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位于胼胝体后下方,约位于胼胝体后下方,约1长长)直窦直窦 基底静脉基底静脉二、脊髓的血管二、脊髓的血管1. 动脉动脉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肋间后动脉肋间后动脉腰动脉腰动脉2. 静脉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椎静脉丛与动脉伴行,注入椎静脉丛三、三、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一)(一)脑脊液脑脊液1.来源来源:各脑室脉络丛各脑室脉络丛2.分布分布:脑室系统脑室系统、 蛛网膜下隙、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隙、脊髓中央管3.特性特性:无色透明的液体无色透明的液体4.功能功能: (1) 保护(缓冲震荡、分散压力)保护(缓冲震荡、分散压力) (2) 带走代谢产物带走代谢产物 (3) 调节颅内压调节颅内压 脑室系统脑室系统v为脑内的腔隙为脑内的腔隙v包括包括: 左、右侧脑室左、右侧脑室 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与蛛网膜下与蛛网膜下隙、脊髓中央管隙、脊髓中央管相通。相通。(二二) 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左、右侧脑室(脉络丛) 室间孔室间孔 第三脑室(脉络丛)第三脑室(脉络丛) 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脊髓中央管 正中孔、外侧孔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 窦汇窦汇 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 颈内颈内V发生阻塞可引起脑积水发生阻塞可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导致颅内压升高。52左、右室间孔左、右室间孔与与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相通。相通。脑屏障脑屏障物质从脑血管转运至脑细胞之间的途径有其选择性和限制性。物质从脑血管转运至脑细胞之间的途径有其选择性和限制性。血血-脑脑脊液屏脊液屏障障脑脊液脑脊液-脑屏障脑屏障血血-脑脑屏障屏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