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1页
第2页 / 共561页
第3页 / 共561页
第4页 / 共561页
第5页 / 共561页
第6页 / 共561页
第7页 / 共561页
第8页 / 共561页
第9页 / 共561页
第10页 / 共561页
亲,该文档总共5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赵赵岩岩v绪 论 Introduction【目的要求】Purposes and requirements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 “辨证”、“病案”、“证”、“症”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v【重点与疑难点】Key points and questionsv一. 重点 Key pointsv1.诊法、诊病、辨证、病案的含义。v2.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的含义。v3.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v二. 疑难点 Questionsv1.理解“证”的概念。由于历史上对病、证、症的概念未严加区分,证、症、征、候等在文字上有演化、义通之处。所以文献中、临床上存在混乱、互用的现象,如称病为证,指证为症状,证又称证候,规范的证名称证型等。因此,目前尚难将这些概念截然区分。此为本节的学习难点。v2.理解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v【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v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TCM diagnosticsv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The basic principle of TCM diagnosisv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The brief History of TCM diagnosticsv六.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The learning methods of TCM diagnosticsv七.中医诊断学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一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中医诊断学的概念vTheconceptoftheTCMdiagnosticsv1诊断的含义:诊诊断的含义:诊-诊察,了解,断诊察,了解,断-判断,判断,分析。分析。v诊断就是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掌握病情诊断就是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情本质进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情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v2中医诊断学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含义v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v二.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v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v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问、闻、切四方面,合称“四诊”。v诊病诊病-又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的诊断。v辨证辨证-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在诊法的基础上,将诊法收集的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v症、证和病的理解症、证和病的理解v症症:是原始的病情资料,是诊断疾病和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症具体包括症状体征:v症状症状:主病主诉的自觉症状,如发热、头痛、腰痛等。v体征体征:体检、检查所获得病情征象和客观体征,如面色、舌象、脉象等。v证证:是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概括,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结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v病病是对疾病总的规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v病案病案:又称病历,古称之谓“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v v三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vThebasicprincipleoftheTCMdiagnosticsv司外揣内司外揣内意即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意即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症状、体征等征等),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了内在的病,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了内在的病理变化,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证候。理变化,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证候。v见微知著见微知著意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意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状况。机体的某些局部,包含着整体的生体的状况。机体的某些局部,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理、病理信息。v以常达变以常达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通过观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察比较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v四.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vThe basic principle of TCM diagnosisv整体审察整体审察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诊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就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局部。v诊法合参诊法合参 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v病证结合病证结合 “病”和“证”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概念,中医诊断要辨病,又要辨证。v 病为全过程的基本矛盾,辨病有利于从全 程、特征性上认识疾病的本质。v 证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辨证有利于认 识疾病当前阶段证候的病位与性质。v五.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vThe brief history of TCM diagnosticsv1.汉以前v 2.晋隋唐时期v 3.宋金元时期v 4.明清时期v 5.近现代v1.汉以前v内经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诊法和辨证的原理贯串着病证结合的诊断思路。v难经难经称四诊为神圣工巧,尤其重视脉诊。v淳于意淳于意(仓公)创立“诊籍诊籍”。v张仲景张仲景创立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其在疾病分类上具有很高的水平。v2.晋隋唐时期v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分述三部九候、寸口、二十四脉等脉法。v肘后备急方对天花、麻风等病有正确的诊断,对黄疸进行了实验观察等。v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全书分67门,列各种病症1739候。v3.宋金元时期v三因极病证方论病因辨证理法较完备著作。v察病指南诊法专著,绘脉图33种,以图示脉。v金镜录第一部论舌专著,绘有36图。v脉决刊误集解于脉学殊有见解。v诊家枢要专载诊法。v幼幼新书对望小儿望指纹专有论述。v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十怪脉”。v4.明清时期(一)v景岳全书“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等,对后世影响甚大。v濒胡脉学详述27脉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注:诊家正眼、脉决汇辨、三指禅、洄溪脉学、重订诊家直决等,均为脉诊专著。伤寒舌鉴载有120舌图,舌鉴辨证载图149幅。v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决以四言歌诀简要介绍四诊理法。v四诊抉微注意色脉病种,四诊互参。v4.明清时期(二)v望诊遵经全面讨论望诊的专著。v形色外诊简摩、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对诊断也有一定贡献。v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注:温热论、湿热条辨、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书,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突出了望舌验齿等内容,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痎疟论疏、时疫白喉提要、白喉全生集、麻科活人全书、霍乱论、鼠疫约编等书,对不同传染病的诊断与辨证有较详论述。v5.近现代v近代不仅有多种诊断专著和教材出版,尤其是在中医诊断的实验研究、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和微观辨证方面,也获得了可喜的经验。v六六.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vThe learning methods of TCM diagnosticsv1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v2要不断的临床实践。v3要学会辨证的思维方法。上篇上篇 诊法诊法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四诊。v第一章 问 诊v Inquiryv第一章问诊第一章问诊Inquiryv【目的要求】Purposes and requirementsv1.掌握问诊的内容,常见现在症的内容。v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v3.了解问诊的意义。v【重点与疑难点】Key points and questionsv一. 重点Key pointsv1.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v2.主诉的含义、意义。v3.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含义、类型、意义。v4.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含义与意义。v5.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掣痛、空痛、酸痛的含义与意义。v6.心悸的含义与意义。v7.口渴与饮水的含义、类型、意义。v8.食欲与食量的含义、类型、意义。v9.二便的内容。v二.疑难点 Questionsv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理解。v2.寒热往来的病机分析。v3.潮热的分类与机理。v4.为何阳虚自汗、阴虚盗汗。v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v【教学内容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contentv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v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inquiryv第二节问诊的内容Content of inquiryv第三节问现在症Inquiry of the present symptomsv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v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inquiryv一.问诊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inquiryv二.问诊的方法Methods of inquiryv一. 问诊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inquiryv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这些资料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v二. 问诊的方法Methods of inquiryv问诊是询问病人,了解病情,获取辨证资料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医生能否通过询问病人,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有关病情资料,此与询问方法有密切关系。v问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问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v1.环境要安静适宜v2.态度要严肃和蔼v3.询问不用医学术语v4. 避免资料片面失真 医生在问诊时,如发现病人叙述病情不够清楚,可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有目的地询问或作某些提示,但绝不可凭个人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人。v5.重视主诉的询问v主诉是病人最为痛苦的症状或体征,是最为重要的病情资料,也往往是疾病的症结所在。所以在问诊时要善于围绕主诉的内容,深入询问。v此外,对危急病人应扼要地询问,不必面面俱到,以便迅速抢救病人,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详细询问。v第二节问诊的内容Content of inquiryv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v一.一般情况General informationv二.主诉Inquiry of chief complaintv三.现病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v四.既往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past illnessv五.个人生活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individual lifev六.家族史Inquiry of family historyv一.一般情况General informationv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v询问一般情况,有两方面临床意义v1. 便于与病人或家属进行联系和随访,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负责。v2. 可使医生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v二.主诉Inquiry of chief complaintv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如“发热咳嗽3天,加重1天”。v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二个症状,即是主症。通过主诉常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势的轻重缓急。因此,主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调查、认识、分析、处理疾病的重要线索。v在具体询问时,应注意对主诉询问的方法。首先医生要善于抓住主诉;其次是还要将主诉所述的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v三.现病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v现病史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治疗的经过。现病史应从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和现在症状等四个方面进行询问。v1.发病情况v主要包括发病时间的新久,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发生;发病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作何处理等。*凡起病急、时间短者,多为外感病,多属实证。*凡患病已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为内伤病,多属虚证,或属虚实夹杂证。v2.病变过程v医生了解病人的病变过程,一般可按疾病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询问。如某一阶段出现哪些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有何变化,何时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对了解疾病邪正斗争情况,以及病情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v3.诊治经过v对初诊者,很有必要询问曾作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作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应如何等。了解既往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可作为当前诊断与治疗的参考。v4.现在症状v虽然问现在症状也属问现病史的范畴,但因其包括的内容较多,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故另列一节专门讨论。v四.既往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past illnessv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疾病约情况。问既往史,一般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询问。v(一)既往健康状况v(二)既往患病情况v四.既往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past illnessv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疾病约情况。问既往史,一般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询问。v(一)既往健康状况v(二)既往患病情况v六.家族史Inquiry of family historyv*家族史包括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等接触密切的人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必要时应注意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v*询问家族史,是由于某些遗传性疾病常与血缘关系密切;有些传染性疾病,如肺痨等,与生活接触有关。因而询问其家族病史,对诊断现患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v第三节问现在症vInquiry of the present symptomsv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v一.问寒热 Inquiry of fever and cold v二.问汗 Inquiry of sweating v三.问疼痛 Inquiry of pain v四.问头身胸腹 Inquiry of head,body,chest and abdomen v五.问耳目 Inquiry of ears and eyesv六.问睡眠 Inquiry of sleep v七.问饮食口味 Inquiry of diet and partiality v八.问二便 Inquiry of urination and defecationv九.问经带 Inquiry of menstruationv十.问小儿 Inquiry of symptoms in pediatrics v一一.问寒热问寒热Inquiryoffeverandcoldv寒热即怕冷、发热,是疾病中极其常见的症状,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是问诊的重点内容。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v寒,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是病人的主观感觉。临床上有恶寒、恶风和畏寒之分。v恶寒凡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感寒冷不缓解的,称为恶寒。v恶风遇风则恶,避之可缓,多见于感受风邪汗出后,肌腠疏松。v畏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的,称为畏寒。v热,指发热,除指病人体温高于正常者外,还包括病人虽体温正常,但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如五心烦热、手足心热等。v临床常见寒热类型临床常见寒热类型v(一)恶寒发热v(二)但寒不热v(三)但热不寒v(四)寒热往来v(一)恶寒发热v恶寒发热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v恶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古人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之说。v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寒热症状又有轻重的区别,临床上常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v1.恶寒重发热轻患者感觉恶寒明显,并有轻微发热症状。是风寒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寒所致。v2.发热重恶寒轻患者感觉发热较重, 同时又有轻微的怕冷症状。是风热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热所致。v3.发热轻而恶风患者感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称为恶风,较恶寒轻。是伤风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邪所致。v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不仅与感受的病邪性质有关,而且与感邪的轻重和邪正盛衰有密切关系。v病邪轻者恶寒发热俱轻v病邪重者恶寒发热俱重v邪正俱盛恶寒发热均较重v邪盛正衰恶寒重,发热轻v尽管恶寒发热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但某些里证也可表现有寒热并见,临床应当详辨。v(二)但寒不热v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 是里寒证的寒热特征。其怕冷的产生,多为感受寒邪致病。根据发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v临床上又常可分为以下二种类型:v1.新病恶寒指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并常伴有四肢不温,或有脘腹、肢体部冷痛,或呕吐泄泻,或咳喘痰鸣,脉沉紧等症。主要见于里实寒证。v2.久病畏寒反映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常兼面色淡白,舌淡胖嫩,脉弱等症,主要见于里虚寒证。v(三)但热不寒v但热不寒是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多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寒热特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不同v临床上又可分为壮热、潮热和微热三种类型。v1.壮热病人高热(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称为壮热。常兼面赤、口渴、汗大多、脉洪大等热盛症状。多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v2.潮热 发热如潮汐之有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的,称为潮热。临床常见的有日晡潮热与午后及夜间潮热。v(1)日晡潮热 常于申时即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称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又称为阳明潮热。临证常兼有口渴冷饮,腹满硬痛,大便秘结等症。v(2)午后及夜间潮热 病人午后及夜间潮热,并表现有五心烦热,骨蒸发热等特点者,属虚热证。系阴液亏损,阴不制阳,相对阳盛,而生虚热所致。骨蒸潮热热有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骨蒸潮热。身热夜甚病人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称为身热夜甚。常是温病热入营分、血分,灼伤营阴的主要标志之一。v3.微热发热不高,体温一般不超过38,或仅自觉发热者,称为微热。微热大多发病时间较长,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见于温病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v(1)气虚发热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者。v(2)阴虚发热时有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到症者。v(3)气郁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者,亦称郁热。v(4)小儿夏季热小儿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症,至秋凉自愈者,多属气阴两虚发热。v(四)寒热往来v寒热往来是指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为半表半里证的寒热特征,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临床上常有以下两种类型:v1.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即指病人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而无时间规律,可见于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证。v2.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v指病人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并常兼有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此外,气郁化火及妇人热入血室等,有时也可出现寒热往来,似疟非疟,临床应结合病史及其他兼证详细辨识。v二. 问汗 Inquiry of sweating v汗 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v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等作用。v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v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若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多汗,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v询问时,应首先询问病人汗出的有无。若有汗,再进一步询问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证;若无汗,则应重点询问其兼证:v(一)有汗无汗v(二)特殊汗出v(三)局部汗出v(一)有汗无汗v在疾病过程中,尤其对外感病人,询问汗的有无,是判断感受外邪的性质和卫阳盛衰的重要依据。v1.表证表证无汗-多见于外感风寒所致的伤寒表实证。v2.里证里证无汗-多见于津血亏耗、或阳气不足。v3.表证表证有汗-多见于外感风邪、外感风热。v4.里证里证有汗-多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v(二)特殊汗出v所谓特殊汗出,是指具有某些特征的病理性汗出。主要有下列四种:v1.自汗自汗-日间醒时经常汗出不止,活动之后更甚的症状。常见于气虚、阳虚证。v2.盗汗盗汗-病人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内热证。v若气阴两虚,临床常自汗、盗汗并见。v3.绝汗绝汗-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故又称脱汗。v若病势危重,在高热烦渴,脉细数或疾的情况下,而见汗出如油,热而粘手者,为亡阴之汗。v若病势危重,在身凉肢厥,脉微欲绝的情况下,而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者,属亡阳之汗。v4.战汗战汗-病人先见全身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病势沉重之时) 。v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应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之佳象。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邪胜正衰之危候。v(三)局部汗出v身体的某一部位汗出,也是体内病变的反映。v临床常见v1头汗v2半身汗出v3手足心汗v4心胸汗v1头汗头汗v又称但头汗出,是指仅见头部或头项部汗出较多症状。v原因v(1) 上焦热盛,迫津外泄,故见头汗,多兼面赤、烦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等。v(2) 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逼津上越,而致头汗,常兼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等。v(3) 由于阴寒内盛,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则见头额冷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是亡阳之象。v(4) 在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之时,而使阳气旺盛,热蒸于上,故见头汗,若素体阳气偏盛,则尤为常见。v2半身汗出半身汗出v是指病人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即指身体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或见于左侧,或见于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v多见于中风病、痿证及截瘫病人。v3.手足心汗手足心汗v是指病人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者,一般为生理现象;若手足心汗出过多,则为病理现象。v手足心汗出过多,伴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脉细数者,多为阴经郁热熏蒸所致。v手足心汗出连绵不断,兼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脉洪数者,多属阳明热盛之故。v手足心汗出过多,伴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者,多由中焦湿热郁蒸所引。v手足心汗出过多,伴纳少,便溏,神疲乏力者,多由脾虚,津液旁达四肢引起。v4.心胸汗心胸汗v是指心胸部易汗出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v如有神疲倦怠,纳呆食少,心悸失眠等症,- 多属心脾两虚;v若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症,- 多属心肾不交。v三.问疼痛 Inquiry of pain v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v实性疼痛实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或食滞、虫积、结石等,阻滞脏腑、经络,闭塞气机,使气血运行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属因实而致痛。v虚性疼痛虚性疼痛多因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使脏腑经络失养,即所谓“不荣则痛”,属因虚而致痛。v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病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等。v(一) 问疼痛的性质v(二) 问疼痛的部位v(一) 问疼痛的性质v由于导致疼痛的病因、病机不同,因而疼痛的性质特点各异, 故询问疼痛性质持点,可辨疼痛的原因与病机。v1胀痛胀痛v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但头目胀痛,则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证。v2刺痛刺痛v指疼痛如针刺之状。是瘀血致痛点。刺痛以胸、胁、脘、腹等处较为常见,多是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v3冷痛冷痛v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因寒邪阻络所致者,属实证;阳气不足,肢关节等处。因寒邪阻络所致者,属实证;阳气不足,脏腑、肢体失于温煦而致者,属虚证。脏腑、肢体失于温煦而致者,属虚证。v4灼痛灼痛v指疼痛有灼热而喜凉的症状。常因火邪窜络,或阴虚指疼痛有灼热而喜凉的症状。常因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组织被灼所致。火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组织被灼所致。火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火旺所致者为虚证。v5重痛重痛v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而致。但头部重痛,亦可有因肝阳上气机而致。但头部重痛,亦可有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者。重痛常见于头部、亢,气血上壅所致者。重痛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四肢、腰部以及全身。v6酸痛酸痛v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邪侵袭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亦可因肾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亦可因肾虚骨髓失养引起。虚骨髓失养引起。v7绞痛绞痛v指疼痛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指疼痛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如心脉痹阻引起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如心脉痹阻引起的的“真心痛真心痛”;结石阻塞尿路引起的小腹痛;寒;结石阻塞尿路引起的小腹痛;寒邪内侵肠胃所致的脘腹痛,往往都具绞痛的特点。邪内侵肠胃所致的脘腹痛,往往都具绞痛的特点。v8空痛空痛v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由气血精髓亏虚,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由气血精髓亏虚,组织器官失其荣养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或小腹组织器官失其荣养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或小腹部。部。v9隐痛隐痛v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一般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一般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体失却充养、温煦而致。常见于头、胸、脘、腹体失却充养、温煦而致。常见于头、胸、脘、腹等部位。等部位。v10走窜痛走窜痛v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其中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的,常称为窜痛,其中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的,常称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的,常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的,常称为游走痛,多见于风湿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称为游走痛,多见于风湿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v11固定痛固定痛v指病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等处固指病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多是瘀血为患;若四肢关节疼痛固定不定作痛,多是瘀血为患;若四肢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多为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所致。移,多为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所致。v12掣痛掣痛v指抽掣牵扯而痛,由一处而连及它处的症状。也指抽掣牵扯而痛,由一处而连及它处的症状。也常称为引痛、彻痛。多因筋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常称为引痛、彻痛。多因筋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致,由于肝主筋,所以掣痛多与肝病有关。致,由于肝主筋,所以掣痛多与肝病有关。v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持续不懈痛而拒按者 -实证v久病、疼痛病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者 -虚证 v(二二)问疼痛的部位问疼痛的部位v1头痛头痛v是指整个头部或头的某一部位疼痛的症状。是指整个头部或头的某一部位疼痛的症状。v如如:阳明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前额连眉棱骨痛者v太阳经头痛太阳经头痛-后头连项痛者后头连项痛者v少阳经头痛少阳经头痛-头两侧痛者头两侧痛者v厥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颠顶痛者颠顶痛者v2胸痛胸痛v是指胸部正中或偏侧等胸的某一部位疼痛的是指胸部正中或偏侧等胸的某一部位疼痛的症状。由于胸居上焦,内藏心肺,故胸痛多症状。由于胸居上焦,内藏心肺,故胸痛多为心肺病变有关。为心肺病变有关。v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肺癌、胸部外伤等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肺癌、胸部外伤等也可导致胸痛。也可导致胸痛。v3胁痛胁痛v指胁的一侧或两侧疼痛的症状。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密指胁的一侧或两侧疼痛的症状。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密切关系。切关系。v4胃脘痛胃脘痛v指上腹部、剑突下,胃之所在部位疼痛的症状,又称胃指上腹部、剑突下,胃之所在部位疼痛的症状,又称胃脘痛。脘痛。v进食后病势加剧者,多属实证;进食后病势加剧者,多属实证;v进食后疼痛缓解者,多属虚证;进食后疼痛缓解者,多属虚证;v胃脘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痛者多因胃脘穿孔所致;胃脘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痛者多因胃脘穿孔所致;v若胃脘疼痛失去规律,痛无休止而明显消瘦者应考虑胃若胃脘疼痛失去规律,痛无休止而明显消瘦者应考虑胃癌的可能。癌的可能。v临床应根据病史,结合疼痛的性质和兼症进行辨证。临床应根据病史,结合疼痛的性质和兼症进行辨证。v5腹痛腹痛v是指剑突下耻骨毛际以上是指剑突下耻骨毛际以上(胃脘所在的部位除外胃脘所在的部位除外)的的腹部疼痛,或其中某一部位疼痛的症状。腹部疼痛,或其中某一部位疼痛的症状。v腹部的范围较广,可分为大腹、小腹、少腹三部分腹部的范围较广,可分为大腹、小腹、少腹三部分v脐以上为脐以上为-大腹大腹-属脾胃属脾胃v脐以下至耻骨毛际以上为脐以下至耻骨毛际以上为-小腹小腹-属肾膀胱大属肾膀胱大小肠胞宫小肠胞宫v小腹两侧为小腹两侧为-少腹少腹-属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属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v6背痛背痛v是指自觉背部疼痛的症状。脊痛不可俯仰者,多是指自觉背部疼痛的症状。脊痛不可俯仰者,多因寒湿阻滞或督脉损伤所致;背痛连及项部,常因寒湿阻滞或督脉损伤所致;背痛连及项部,常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而致;肩背作痛,多为风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而致;肩背作痛,多为风湿阻滞,经气不利所引起。湿阻滞,经气不利所引起。v7腰痛腰痛v是指腰脊正中,或腰部两侧疼痛的症状。腰指躯是指腰脊正中,或腰部两侧疼痛的症状。腰指躯干后部季肋以下、髂嵴以上的部位。腰部中间为干后部季肋以下、髂嵴以上的部位。腰部中间为脊骨,两侧为肾所在部位,故称脊骨,两侧为肾所在部位,故称“腰为肾之府腰为肾之府”。v8四肢痛四肢痛v是指四肢的肌肉、筋脉、关节等疼痛的症是指四肢的肌肉、筋脉、关节等疼痛的症状。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或因风湿郁状。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或因风湿郁而化热,或痰瘀、瘀热阻滞气血运行所致。而化热,或痰瘀、瘀热阻滞气血运行所致。亦可因脾胃虚损,水谷精微不能布达于四亦可因脾胃虚损,水谷精微不能布达于四肢而引起。若独见足跟或胫膝酸痛的,多肢而引起。若独见足跟或胫膝酸痛的,多因肾虚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或体弱之人因肾虚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或体弱之人。v9周身痛周身痛v是指头身、腰背、四肢等部是指头身、腰背、四肢等部位皆觉位皆觉疼痛的症状疼痛的症状。v新病周身疼痛者,多属实证,以感受风寒、风湿或湿新病周身疼痛者,多属实证,以感受风寒、风湿或湿热疫毒所致者居多热疫毒所致者居多。v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作痛者,则多属虚证,常因气血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作痛者,则多属虚证,常因气血亏虚,形体失其荣养所致亏虚,形体失其荣养所致。v四四.问头身胸腹问头身胸腹Inquiryofhead,body,chestandabdomenv问头身胸腹,主要包括头晕、胸闷、心问头身胸腹,主要包括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遗精,以及恶心、神疲、乏力、阳痿、遗精,以及恶心、神疲、乏力、气坠、胆怯、身痒等症。气坠、胆怯、身痒等症。v(一一)头晕头晕v(二二)胸闷胸闷v(三三)心悸心悸v(四四)胁胀胁胀v(五五)脘痞脘痞v(六六)腹胀腹胀v(七七)身重身重v(八八)麻木麻木v(一一)头晕头晕v头晕是患者自觉头脑有晕旋之感,轻者闭目即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v肝火上炎:肝火上炎:头晕而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者。v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胀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每因恼怒而加剧者。v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头晕头晕面白,神疲体倦,舌谈,脉细,每劳累而加重者。v痰湿内阻:痰湿内阻:头晕头晕且重,如物裹缠,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者。v瘀血阻滞:瘀血阻滞:脑络头晕外伤后头晕刺痛者。v(二二)胸闷胸闷v指病人自觉胸部有痞塞满闷的症状,又称胸指病人自觉胸部有痞塞满闷的症状,又称胸痞。本症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有密切关系痞。本症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有密切关系v另外,气管、支气管异物,气胸,以及肝气另外,气管、支气管异物,气胸,以及肝气郁结等,均可导致胸闷。郁结等,均可导致胸闷。v(三三)心悸心悸v是指病人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是指病人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心悸包括怔忡与惊悸,多是心神或自主的一种症状。心悸包括怔忡与惊悸,多是心神或心脏病变的反映心脏病变的反映。v惊悸由于受惊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恐惧不安者,惊悸由于受惊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恐惧不安者,称为惊悸。常由外因所引起,如目见异物,遇险临危称为惊悸。常由外因所引起,如目见异物,遇险临危等心神浮动,心气不定而心悸者,多时发时止。惊悸等心神浮动,心气不定而心悸者,多时发时止。惊悸的全身情况较好,其病情较轻的全身情况较好,其病情较轻。v怔仲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谓之怔仲。怔仲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谓之怔仲。怔仲常是惊悸的进一步发展,多由内因所引起,劳累怔仲常是惊悸的进一步发展,多由内因所引起,劳累即发,持续时间较长,全身情况较差,其病情较重即发,持续时间较长,全身情况较差,其病情较重。v(四四)胁胀胁胀v指病人自觉一侧或两侧胁部有胀满不舒的症状。由指病人自觉一侧或两侧胁部有胀满不舒的症状。由于肝胆居于右胁,其经脉均分布于两胁,故胁胀多于肝胆居于右胁,其经脉均分布于两胁,故胁胀多与肝胆病变有关。与肝胆病变有关。v胁胀易怒,脉弦多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所致胁胀易怒,脉弦多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所致v胁胀口苦,舌苔黄腻多因肝胆湿热所致胁胀口苦,舌苔黄腻多因肝胆湿热所致v肋胀而肋间饱满,咳唾引痛多因饮停胸肋所致肋胀而肋间饱满,咳唾引痛多因饮停胸肋所致v(五五)脘痞脘痞v指病人自觉胃脘部胀闷不舒的症状,又称脘胀。指病人自觉胃脘部胀闷不舒的症状,又称脘胀。脘痞是脾胃病变的反映脘痞是脾胃病变的反映。v脘痞,嗳腐吞酸者多为饮食伤胃脘痞,嗳腐吞酸者多为饮食伤胃v脘痞,食少,便溏者多属脾胃虚弱脘痞,食少,便溏者多属脾胃虚弱v脘痞,饥不欲食,干呕者多为胃阴亏虚脘痞,饥不欲食,干呕者多为胃阴亏虚v脘痞,纳呆呕恶,苔腻者多为湿邪困脾脘痞,纳呆呕恶,苔腻者多为湿邪困脾v脘痞,胃有振水声者多为饮邪停胃脘痞,胃有振水声者多为饮邪停胃v(六六)腹胀腹胀v指病人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甚则如物支撑指病人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甚则如物支撑的症状。的症状。v腹胀有虚实之分腹胀有虚实之分v腹胀喜按者,属虚证,多因脾胃虚弱,失于健运腹胀喜按者,属虚证,多因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所致;所致;v腹胀拒按者,属实证,多因食积胃肠,或实热内腹胀拒按者,属实证,多因食积胃肠,或实热内结,阻塞气机而引起。结,阻塞气机而引起。v(七七)身重身重v指病人自觉身体有沉重酸困感的症状。v本症主要与水湿泛溢及气虚不运有关,大多与肺、脾二脏病变关系密切。v此外,温热之邪,耗伤气阴,机体失却濡养,也可有身重之感。v(八八)麻木麻木v指病人肌肤发麻,或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亦称不仁。麻木多因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肌肤、筋脉失养所致,临床应结合伴随症状进行鉴别。v五五.问耳目问耳目Inquiryofearsandeyesv耳目为身体的感觉器官,分别与内脏、经络有耳目为身体的感觉器官,分别与内脏、经络有密切联系。询问耳目情况,不仅可了解耳目局密切联系。询问耳目情况,不仅可了解耳目局部有无病变,并且可帮助推断全身生理变化,部有无病变,并且可帮助推断全身生理变化,以及肝、胆、肾、三焦和其它脏腑的病变以及肝、胆、肾、三焦和其它脏腑的病变。v(一一)问耳问耳v(二二)问目问目v(一一)问耳问耳v1耳鸣耳鸣v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如闻蝉鸣,或如琴声。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如闻蝉鸣,或如琴声。耳鸣有虚实之分。耳鸣有虚实之分。v虚证耳鸣渐觉耳鸣,声音细小,如闻蝉鸣,按之鸣声虚证耳鸣渐觉耳鸣,声音细小,如闻蝉鸣,按之鸣声减轻或暂止者。常是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所致;或由减轻或暂止者。常是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所致;或由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而成。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而成。v实证耳鸣突发耳鸣,声大如蛙聒,或如潮声,按之鸣实证耳鸣突发耳鸣,声大如蛙聒,或如潮声,按之鸣声不减者。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声不减者。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v2耳聋耳聋v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完全丧失的症状。v实证耳聋耳暴聋者。常由肝胆火逆,上壅实证耳聋耳暴聋者。常由肝胆火逆,上壅于耳,清窍失灵而成或温病热邪蕴结上焦,于耳,清窍失灵而成或温病热邪蕴结上焦,蒙蔽清窍所致耳聋。较易治。蒙蔽清窍所致耳聋。较易治。v虚证耳聋久病耳渐聋者。多因精气虚衰,虚证耳聋久病耳渐聋者。多因精气虚衰,不能上充清窍所致。较难治。不能上充清窍所致。较难治。v3重听重听v是指病人自觉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是指病人自觉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v虚证重听日久渐致重听者居多。常因肾之精气虚衰,耳虚证重听日久渐致重听者居多。常因肾之精气虚衰,耳窍失荣所致。多见于年老体衰的患者。窍失荣所致。多见于年老体衰的患者。v实证重听耳骤发重听者居多。常因是痰浊上蒙,或风邪实证重听耳骤发重听者居多。常因是痰浊上蒙,或风邪上袭耳窍。上袭耳窍。v4耳胀、耳闭耳胀、耳闭v耳胀是指自觉耳内胀闷不适的症状。耳闭是指耳内胀闷,耳胀是指自觉耳内胀闷不适的症状。耳闭是指耳内胀闷,且有堵塞感,听力减退的症状。且有堵塞感,听力减退的症状。v(二二)问目问目v1目痒目痒v是指眼睑、眦内或目珠有痒感的症状,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v目痒甚者,多属实证。如两目痒如虫行,伴有畏光流泪,并有灼热之感,是肝经风火上扰所致。v两目微痒而势缓者,多属血虚,目失濡养所致,亦可见于实性目痒初起或剧痒渐愈,邪退正复之时。v2目痛目痛v指病人自觉单目或双目疼痛的症状。v目痛可见于许多眼科疾病,原因较为复杂。v痛剧者,多属实证v痛微者,多属虚证v3目眩目眩v亦称眼花,是指病人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之感的症状。v实证目眩风火上扰清窍,或痰湿上蒙清窍所引起的目眩,多兼有面赤、头胀、头痛、头重等邪壅于上的征象。v虚证目眩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或肝肾不足,精亏血虚,以致目窍失于充养所致的目眩,常伴有神疲、气短或头晕、耳鸣等虚性征象,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衰之人。v4目昏雀盲歧视目昏雀盲歧视v目昏-是指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的症状。v雀盲-是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的症状,如雀之盲,又称雀目、鸡盲、夜盲。v歧视-是指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的症状。v目昏、雀盲、歧视三者,均为视力有不同程度减迟的病变,有各自的特点,但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多由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充养而致。常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v六六.问睡眠问睡眠Inquiryofsleepv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v临床常见的睡眠失常有失眠、嗜睡。v1.失眠失眠v失眠又称不寐或不得眠,是指病人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并常伴见多梦。v失眠多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v2.嗜睡嗜睡v嗜睡是指病人不论昼夜,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的症状。又称多寐、多眠睡。v嗜睡多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的病理表现。v嗜睡与昏睡、昏迷不同,昏睡、昏迷难以呼醒,强行呼醒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v七.问饮食口味Inquiry of diet and partiality v问饮食口味是指对病理情况下的口渴、饮水、进食、口味等的询问。v(一)口渴与饮水v(二)食欲与食量v(三)口味v(一)口渴与饮水v口渴是指口中干渴的感觉。饮水是指实际饮水量的多少。口渴与饮水,是密切相关的两个症状。口渴与饮水的异常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以及证候的寒热虚实。v1.口不渴饮v指口不渴,亦不欲饮。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或为无明显燥热的病证,因津未伤,亦可见口不渴饮的症状。v2口渴欲饮v指口干,欲饮水,饮水则舒的症状。津液耗伤阴液亏少,或气化不利,津液输布障碍,均可致津液不能上承于口,而见口渴欲饮。v(1)口渴多饮v指病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的症状。是津液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v高热伤津大渴喜冷饮,兼有面赤,汗出,脉洪数者,多属里热炽盛,津液大伤、饮水自救的表现。v消渴病口渴多饮,小便量多,多食易饥,体渐消瘦者。多由肾虚水不化津而下泄所致。v汗、吐、下、利后耗伤津液大汗或剧烈吐下后,或大量利尿后耗伤津液,出现口渴多饮。v此外,口干微渴,兼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者,多见于外感温热病初期,伤津较轻。v(2)渴不多饮v指病人虽有口干或口渴感觉,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的症状。是轻度伤津液或津液输布障碍的表现。可见于阴虚、湿热、痰饮、瘀血等证。v湿热证渴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脘闷,苔黄腻者。v温病营分证渴不多饮,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v痰饮内停病人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见头晕目眩,胃肠有振水音者。v瘀血内阻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见舌有紫色瘀斑v(二)食欲与食量v食欲是指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是指实际的进食量。v由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转输水谷精微,故食欲与食量与脾胃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v1食欲减退v又称不欲食、食欲不振与纳呆。是指病人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v食欲减退是疾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现象,主要是脾胃疾病的反映。v新病食欲减退,一般是正气抗邪的保护性反应,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v久病食欲减退,兼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脉虚者,多属脾胃虚弱。v食少纳呆,伴有头身困重,脘闷腹胀,舌苔厚腻者,多为湿盛困脾,或饮食停滞,脾胃运化不及v2厌食v指病人厌恶食物,或恶闻食味的症状,或称恶食v嗳气酸腐,脘腹胀满,多见于食积,多属饮食不节,停滞胃腑,腐熟水谷功能失常。v厌食油腻之物,兼胸闷呕恶,脘腹胀满者,多属脾胃湿热。v厌食油腻厚味,伴胁肋胀痛灼热,身热不扬者,为肝胆湿热。v孕妇若有厌食反应,多因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影响胃之和降,一般属生理现象。但严重者为妊娠恶阻,是妊娠期常见的疾患。v3消谷善饥v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的症状,亦称多食易饥。v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乃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v多食易饥,兼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所谓胃强,是指胃腐熟功能过亢,故多食易饥;所谓脾弱,是指脾运化水谷功能减弱,故大便溏泄。v4饥不欲食v是指病人虽有饥饿感,但不欲进食,或勉强进食,进食量亦很少的症状。多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虚火内扰则易于饥饿,阴虚胃弱,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减退,故不欲食。v此外,蛔虫内扰有时亦可见饥不欲食的症状。v5偏嗜食物或异物v指嗜食生米、泥土等的症状,多见于小儿虫积。v妇女妊娠期间,偏嗜酸辣等食物,为生理现象,不属病态。v正常人由于地域与生活习惯的不同,常有饮食偏嗜,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若偏嗜太甚,则有可能导致病变。v6食量变化v主要是指进食量的变化。v疾病过程中,食欲恢复,食量渐增,是胃气渐复,疾病向愈之兆。v若食欲逐渐不振,食量渐减,是脾胃功能逐渐衰弱的表现,提示病情加重。v若久病或重病患者,本来毫无食欲,甚至不能食,突然欲食或暴食,称为“除中”,是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常危在旦夕,为假神的表现之一。v(三)口味v口味是指口中有异常的味觉或气味,常是脏腑、特别是脾胃病变的反映。v1口淡v指病人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之证。v2口甜v指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过食肥甘,滋生湿热,或外感湿热,蕴结于脾胃,与谷气相博,上蒸于口,致口中甜而粘腻不爽,舌苔黄腻;口甜亦可因脾虚而致,但舌苔薄净,口中涎沫亦稀薄。v3口粘腻v指病人自觉口中粘腻不爽的症状,常伴舌苔厚腻。多由湿浊停滞、痰饮食积等所致。口粘腻常与味觉异常同见,如粘腻而甜,多为脾胃湿热,粘腻而苦,多属肝胆湿热。v4口酸v指病人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则闻之有酸腐气味的症状。多由脾胃消化不良,食滞不化,腐化生酸。上泛于口,亦可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而泛吐酸水。v5口苦v指病人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v6口涩v指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感觉的症状。每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所致。v7口咸v指病人自觉口中有咸味的症状。多与肾虚及寒水上泛有关。v八.问二便Inquiry of urination and defecation v大小便的排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排泄异常,属病理表现。v(一)大便v(二)小便v(一)大便v健康人般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干湿适中,成形不燥,多呈黄色,便内无脓血、粘液及未消化的食物等。v便次、便质以及排便感的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v1. 便次异常v2. 便质异常v3. 排便感异常v(一)大便v健康人般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干湿适中,成形不燥,多呈黄色,便内无脓血、粘液及未消化的食物等。v便次、便质以及排便感的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v1. 便次异常v2. 便质异常v3. 排便感异常v1. 便次异常v主要指排便次数的异常增多或减少,临床常见的有便秘和泄泻。v(1)便秘v又称大便艰,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欲便而艰涩不畅的症状。v病人高热便秘、腹满胀痛、舌红苔黄燥者,属实热证,是热盛伤津、大肠燥化太过所致。v病人面色苍白、喜热饮、大便秘结、脉沉迟者,是冷秘,因阴寒内结,导致肠道气机滞塞所致。v病人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阴虚,是因阴液亏虚,肠道失润所致。v久病、老年或产后便秘,多属气液两亏。v(2)泄泻v又称腹泻,是指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便稀如水样的症状。v新病泻急者多属实证v病久泄缓者多属虚证v病人纳少腹胀、大腹隐痛、大便溏泄者,属脾虚。v病人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则安,腰膝痠冷者,属肾阳虚。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脾寒运化失职所致。v病人脘闷嗳腐,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者,属伤食。v病人泻下黄糜,腹痛,肛门灼热者,多属湿热之邪伤及肠腑。v病人情志抑郁,腹痛作泻,泻后腹痛减者,属肝郁乘脾。v2. 便质异常v(1)完谷不化v病人大便中经常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所致的泄泻;亦可见于新病食滞胃肠者。v(2)溏结不调v病人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而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胃虚弱。v(3)脓血便v又称大便脓血,是指病人大便中夹有脓血粘液,多见于痢疾或肠癌。v(4)便血v是指血自肛门排出,包括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壅积、气血瘀滞等所致。v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叫做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的出血。v若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谓之近血,多见于内痔、肛裂、息肉痔及锁肛痔(直肠癌)等肛门部的病变。v3排便感异常v主要是指病人排便时肛门口的异常感觉。常见的排便感异常主要有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泻失禁和肛门气坠等。v(1)肛门灼热v指排便时病人自觉肛门有灼热感的症状。多因大肠湿热下注,或大肠郁热下迫直肠所致,见于热泻或湿热痢。v(2)里急后重v指便前腹痛,时时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为痢疾主症之一。v(3)排便不爽v指排便不通畅,有滞涩难尽之感的症状。v腹痛,泻下黄糜,粘滞不爽,是湿热蕴结,肠道气机传导不畅;v腹痛腹泻而排出不爽,兼腹胀矢气者,为肝气犯脾,肠道气滞;便泄不爽,夹有未消化食物,v酸腐臭秽难闻,泻后腹痛减轻者,见于伤食泄泻。v(4)滑泻失禁v指大便不能随意控制,滑出不禁,甚则便出而不自知的症状,又称滑泻。多因脾肾虚衰、肛门失约所致。见于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或久泻不愈的患者。v新病腹泻势急而大便未能控制、或是神志昏迷而大便自行流出,虽亦为肛门失约,但不是脾肾虚衰。v(5)肛门气坠v指肛门有下坠之感,甚则脱肛的症状。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属脾虚中气下陷所致。常见于久泻或久痢不愈的患者。v(二)小便v健康成人在般情况下,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一昼夜总尿量约10001800m1。尿量和尿次的多少受温度(气温、体温)、饮水、出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v了解小便有无异常变化,可诊察体内津液的盈亏和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主要包括:v1尿量异常v2尿次异常v3排尿感异常v1尿量异常v(1)尿量增多v尿次、尿量皆明显超过正常量次的症状。v小便清长量多者,属虚寒证,因阳虚不能蒸化水液,水津直趋膀胱所致。v多尿、多饮、多食,而形消瘦者,为消渴病。v(2)尿量减少v尿次、尿量皆明显少于正常量次的症状。多由热盛津伤、腹泻伤津、或汗吐下伤津,以致小便化源不足;或因肺、脾、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或湿热蕴积,或尿路损伤、阴塞等,水道不利所致。v2尿次异常v(1)小便频数v指排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的症状。v新病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是下焦湿热。v久病小便频数,量多色清,夜间尤其,为下焦虚寒,多因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v(2)癃闭v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v因肾阳不足,阳不化水,或由气化无力,开合失司所致者,多属虚证。v若因湿热下注,或有瘀血、结石阻塞而成者,多属实证。v3. 排尿感异常v(1) 小便涩痛v指排尿时病人自觉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v可因湿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气郁结、阴虚火旺、中气下陷等所致。常见于各种淋证。膀胱的癌病、痨病等亦可见尿痛。v(2) 余沥不尽v是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尽的症状,又称尿后余沥。多因肾气虚弱,肾关不固,开合失司所致,常见于老年或久病体衰者。v(3) 小便失禁v是指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溢出的症状。多属肾气不足,下元不固,以及下焦虚寒,膀胱失煦,不能制约水液所致。尿路损伤,或湿热瘀血阻滞,使尿路失约,气机失常,亦可见小便失禁。若神昏而小便自遗,属于危重证候。v(4) 遗尿v是指成人或3岁以上小儿于睡眠中经常不自主地小便自行排出的症状,俗称尿床。多因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所致。亦可因肝经湿热,下迫膀胱引起。v九.问经带Inquiry of menstruationv(一)月经v月经是指发育成熟女子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经一般每月1次,信而有期,故又称月讯、月水或月信。正常女子一般约28天左右行经1次,行经期一般35天,经量中等(50100毫升),经色正红无块,质地不稠不稀。健康女子,般到十四岁左右月经便开始来潮,称为初潮。到四十九岁左右,月经便停上,称为绝经。v1经期异常v(1)月经先期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出现月经提前7天以上的症状,又称月经超前。v(2)月经后期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出现月经延后7天以上的症状,又称经迟。v(3)经期先后无定期指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达7天以上的症状,又称月经先后不定期v2经量异常v经量是指健康女子经期排出的血量。经量一般为50l00ml,由于个体素质、年龄等不同,经量的多少,可略有差异。v(1)月经过多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血量明显较以往增多的症状。v(2)崩漏指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出血的症状。v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或称崩中;v来势缓,出血量少的称漏,或称漏下。v崩与漏在病势上虽有缓急之分,但发病机理基本相同,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又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故统称为崩漏。v(3)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称为月经过少。v(4)闭经在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未受孕、不在哺乳期,而又停经超过三个月的症状。v3经色、经质异常v经色是指月经的颜色,正常月经其色正红。经质是指月经性状,正常经质不稀不稠,不夹杂血块。v4痛经v指在行经时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不能忍受的症状。又称经行腹痛。v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多属气滞或血瘀;v小腹冷痛,遇温则减轻者,多属寒凝或阳虚;v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多属气血两虚,胞脉失养所致。v(二)带下v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的一种少量乳白色、无臭的分泌物,具有润泽阴道的作用。若带下过多,淋漓不断,或有色、质的改变,或有臭味,即为病理性带下。v(1)白带指带下色白量多,质稀如涕,淋漓不绝而无臭味的症状。多属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所致。v(2)黄带指带下色黄,质粘臭秽的症状。多属湿热下注或湿毒蕴结所致。v(3)赤白带指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的症状,多属肝经郁热,或因湿热下注而成。若绝经后仍见赤白带淋漓不断者,可能由癌瘤引起。v十. 问小儿Inquiry of symptoms in pediatrics v(一)出生前后情况v(二)预防接种、传染病史v(三)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v第二章第二章望诊望诊Inspectionv望诊:是医生通过运用视觉对人体外望诊:是医生通过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健康部情况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态,测知病情的方法。状态,测知病情的方法。v依据:依据:人是有机的整体人是有机的整体司外揣内司外揣内v内容:内容:全身、局部、舌、排出物、小儿指全身、局部、舌、排出物、小儿指纹。纹。v望诊的注意事项:望诊的注意事项:v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光线充足,避免干扰:v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充分暴露,排除假象v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熟悉生理,以常衡变v4、四诊合参、四诊合参v概述概述Introductionv第一节 全身望诊 Inspection of the whole body v第二节 局部望诊 Inspection of local regions v第三节 望排出物 Inspection of excretav 第四节望小儿指纹 Inspection of infantile index finger veins 第一节第一节全身望诊全身望诊v一、望神一、望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神神 狭义:指人的神志、意识、思维活动狭义:指人的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2望神可以了解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病情的轻重、疾病的预后。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失治、误治有有神神( (精精足足病病轻轻) ) 无神(精亏病重) 治疗养护得当治疗养护得当v(二)神的具体表现二)神的具体表现v1、两目:神光充沛,精彩内含,运动灵活,两目:神光充沛,精彩内含,运动灵活,视物清晰为有神;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视物清晰为有神;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动不灵,视物模糊为无神。动不灵,视物模糊为无神。v2、色泽:荣润有神;枯槁无神、色泽:荣润有神;枯槁无神v3、神情: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神情: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为有神;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反应灵敏为有神;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为无神。情淡漠,反应迟钝为无神。v4、体态:丰满、动作自如为有神;消瘦、动、体态:丰满、动作自如为有神;消瘦、动作艰难为无神。作艰难为无神。v(三)神的分类及判断三)神的分类及判断v1、得神:又称有神。、得神:又称有神。v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少神:又称神气不足v3、失神:又称无神、失神:又称无神v4、假神:、假神:v5、乱神: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乱神: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猝然昏倒。呆、猝然昏倒。1 1得神 vv概念概念 精充气足神旺或精充气足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之象虽病正气未伤之象vv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脏腑和调脏腑和调脏腑和调脏腑和调精气充盛精气充盛精气充盛精气充盛虽病预后良好虽病预后良好虽病预后良好虽病预后良好 神清语明神清语明 面色荣润面色荣润 目光明亮目光明亮 精彩内含精彩内含 体态自如体态自如 反应灵敏反应灵敏 呼吸平稳呼吸平稳 肌肉不削肌肉不削2少神vv概念:概念: 精气轻度损伤之象精气轻度损伤之象vv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脏腑功能虚弱脏腑功能虚弱脏腑功能虚弱脏腑功能虚弱精气受损精气受损精气受损精气受损 精神不振精神不振精神不振精神不振 健忘困倦健忘困倦健忘困倦健忘困倦 面色少泽面色少泽面色少泽面色少泽 目光呆滞目光呆滞目光呆滞目光呆滞 动作迟缓动作迟缓动作迟缓动作迟缓 少气懒言少气懒言少气懒言少气懒言 倦怠乏力倦怠乏力倦怠乏力倦怠乏力 肌肉松软肌肉松软肌肉松软肌肉松软3失神失神 vv概念:概念: 为精亏神衰为精亏神衰或或邪盛神乱之象邪盛神乱之象 vv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衰竭脏腑精气衰竭脏腑精气衰竭脏腑精气衰竭正气大伤正气大伤正气大伤正气大伤 精神萎靡精神萎靡精神萎靡精神萎靡 神识不清神识不清神识不清神识不清 语言错乱语言错乱语言错乱语言错乱 反应迟钝反应迟钝反应迟钝反应迟钝 面色晦暗面色晦暗面色晦暗面色晦暗 目暗睛迷目暗睛迷目暗睛迷目暗睛迷 形体羸瘦形体羸瘦形体羸瘦形体羸瘦 动作失灵动作失灵动作失灵动作失灵 呼吸气微或喘促呼吸气微或喘促呼吸气微或喘促呼吸气微或喘促神昏谵语神昏谵语壮热烦躁壮热烦躁四肢抽搐四肢抽搐循衣摸床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撮空理线卒然昏倒卒然昏倒两手握固两手握固牙关紧闭牙关紧闭邪气亢盛邪气亢盛邪气亢盛邪气亢盛 扰及神明扰及神明扰及神明扰及神明正不胜邪正不胜邪正不胜邪正不胜邪4假神假神 vv概念:概念: 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时好转的假象vv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阴不敛阳阴不敛阳阴不敛阳阴不敛阳脏腑精气将绝脏腑精气将绝脏腑精气将绝脏腑精气将绝 神志不清神志不清神志不清神志不清面色晦暗面色晦暗面色晦暗面色晦暗瞳仁呆滞瞳仁呆滞瞳仁呆滞瞳仁呆滞语言断续语言断续语言断续语言断续不思饮食不思饮食不思饮食不思饮食精神转佳精神转佳精神转佳精神转佳颧红如妆颧红如妆颧红如妆颧红如妆目光浮露目光浮露目光浮露目光浮露语声清亮语声清亮语声清亮语声清亮饥不择食饥不择食饥不择食饥不择食v二、望色二、望色Inspectionofcomplexionv又称色诊。通过观察人体皮肤的色泽变化来又称色诊。通过观察人体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诊察病情的方法。v(一)望色诊病的原理(一)望色诊病的原理v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色、泽的意义与关系v(1)皮肤的颜色:可反应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皮肤的颜色:可反应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反映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情况,并反映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v(2)皮肤的光泽:肤色的荣润与枯槁。反映)皮肤的光泽:肤色的荣润与枯槁。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脏腑精气的盛衰.v2、望面色的诊断意义望面色的诊断意义v面部血脉丰富:面部皮肤外露,色泽容面部血脉丰富:面部皮肤外露,色泽容易观察。易观察。v3、面部分候脏腑、面部分候脏腑v(二)常色与病色二)常色与病色v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明明润、含蓄。润、含蓄。v(1)主色: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正主色: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正色。属于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色。属于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v(2)客色:外界因素不同、生活条件不同,客色:外界因素不同、生活条件不同,而微有相应的变化。而微有相应的变化。常常 色色vv正常的正常的 无病的面色无病的面色vv特点特点 明润含蓄明润含蓄vv1 1 主色主色 与生俱来与生俱来 基本不变基本不变vv2 2 客色客色 季节季节 气候气候 环境环境医宗金鉴医宗金鉴: 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 推迁不常推迁不常 故为客色。故为客色。97-8-18186病色病色vv异常面色异常面色异常面色异常面色vv特点特点 晦暗晦暗 暴露暴露1 1 善色善色 光明润泽光明润泽 精气未衰精气未衰精气未衰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胃气能上荣胃气能上荣胃气能上荣-气至气至气至气至 新病新病新病新病 轻病轻病轻病轻病 阳证阳证阳证阳证 预后好预后好预后好预后好2 2 恶色恶色 枯槁晦暗枯槁晦暗 精气衰精气衰 胃气不能上荣胃气不能上荣- -气不至气不至 久病久病 重病重病 阴证阴证 预后差预后差97-8-18187五色主病五色主病 病色病色-五色五色 青青 赤赤 黄黄 白白 黑黑 不同脏腑不同脏腑 不同性质不同性质 的疾病的疾病97-8-18188青色青色v机理 寒凝气滞 瘀血内阻 筋脉拘急v主病 寒证 疼痛 血瘀 惊风v 淡青或青黑-寒盛 痛剧v 口唇青紫-心气衰 心阳脱v 面色青黄-肝郁脾虚v 小儿眉鼻唇青-惊风v脏腑 肝 97-8-18189赤色赤色v机理 热气血充盈 虚阳上越v主病 热证 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 午后颧红-虚热 面红如妆-虚阳外越v脏腑心 97-8-18190黄色黄色vv机理机理 脾虚机体失养脾虚机体失养vv 湿邪内蕴湿邪内蕴vv主病主病 脾虚脾虚 湿证湿证 黄疸黄疸vv 萎黄萎黄-脾胃气虚脾胃气虚vv 面黄虚浮面黄虚浮-脾虚湿蕴脾虚湿蕴vv 一身俱黄一身俱黄-黄疸黄疸 vv 分阴黄、阳黄分阴黄、阳黄vv脏腑脏腑-脾脾97-8-18191白色白色v机理 气血不荣气虚血少 阳衰寒盛v主病虚证 寒证 脱血 夺气v 淡白-血虚 脱血v 恍白-阳虚 水泛v 苍白-阳气暴脱 阴寒内盛97-8-18192黑色黑色v机理 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 脉络拘急v主病 肾虚 寒证 水饮 瘀血 痛剧 面色暗淡-肾阳虚 面色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肾虚水饮 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久瘀v脏腑肾97-8-18193望色的注意事项望色的注意事项vv1 1 病色与常色的比较病色与常色的比较vv2 2 整体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vv3 3 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vv4 4 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光线光线 昼夜昼夜 情绪情绪 饮酒饮酒 饥饱饥饱青主寒痛瘀惊风黄主虚湿赤热证白脱血虚寒夺气黑肾虚瘀与水饮v(四)望色十法四)望色十法v1、浮与沉、浮与沉v2、清与浊、清与浊v3、微与甚、微与甚v4、散与抟、散与抟v5、泽与夭、泽与夭v(五)望色的注意事项五)望色的注意事项v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知常达变,综合判断v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整体为主,荣枯为要v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光线、昼夜、排除干扰,辨别假象:光线、昼夜、情绪、饮食情绪、饮食v三、望形三、望形v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断病情的方法。来诊断病情的方法。v(一)望形诊断的原理(一)望形诊断的原理v(二)望形体的内容(二)望形体的内容v1、形体强弱、形体强弱v(1)体强)体强v(2)体弱)体弱v2、形体胖瘦、形体胖瘦v(1)肥胖)肥胖v(2)消瘦)消瘦v3、体质形态体质形态v(1)阴脏人)阴脏人v(2)阳脏人)阳脏人v(3)平脏人)平脏人v四、望态四、望态v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的动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的动作以诊断病情的方法。作以诊断病情的方法。v(一)望态的原理(一)望态的原理v(二)望态的内容(二)望态的内容v1、动静姿态、动静姿态v(1)坐形)坐形v(2)卧式)卧式v(3)立姿)立姿v(4)行态)行态v2、衰惫姿态衰惫姿态v3、异常动作、异常动作v第二节第二节局部望诊局部望诊v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和诊断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和诊断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测知相应脏腑的病变情况。致的观察,以测知相应脏腑的病变情况。v局部望诊包括:望头面、五官、躯体、四局部望诊包括: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等。肢、二阴、皮肤等。v一、望头面一、望头面v(一)望头部(一)望头部v可以诊查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可以诊查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v1、头颅、头颅v(1)头大:先天不足)头大:先天不足v(2)头小:先天不足)头小:先天不足v(3)方颅:佝偻病、先天梅毒)方颅:佝偻病、先天梅毒v(4)头摇:肝风内动、气血虚衰)头摇:肝风内动、气血虚衰头形头形 针对婴幼儿针对婴幼儿vv大颅大颅-先天不足先天不足 肾精不足肾精不足 水停水停vv小颅小颅-肾精不足肾精不足 颅骨发育不全颅骨发育不全vv方颅方颅-见于佝偻病见于佝偻病 先天梅毒先天梅毒 v2、囟门囟门v(1)囟填:温病火邪上攻、水液停聚)囟填:温病火邪上攻、水液停聚v(2)囟陷: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先天肾)囟陷: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先天肾精亏虚精亏虚v(3)解颅)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不足囟门迟闭):肾气不足囟门囟门后囟后囟后囟后囟 2-42-42-42-4月月月月 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前囟前囟前囟前囟 12-1812-1812-1812-18月月月月 菱形菱形菱形菱形uu囟门突起囟门突起 囟填囟填uu囟门凹陷囟门凹陷 囟陷囟陷uu囟门迟闭囟门迟闭 解颅解颅 v3、头发头发v(1)发黄:精血不足、先天不足、疳积)发黄:精血不足、先天不足、疳积v(2)发白:肾虚、劳神伤血、先天)发白:肾虚、劳神伤血、先天v(3)脱发:血虚、肾虚、血热化燥)脱发:血虚、肾虚、血热化燥v(二)望面部二)望面部v了解神的盛衰和脏腑精气的盛衰了解神的盛衰和脏腑精气的盛衰v1、面形异常:、面形异常:v(1)面肿:外感风邪、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面肿:外感风邪、脾肾阳虚、心肾阳虚v(2)腮肿:外感温热毒邪、阳明热毒、腮腺肿瘤)腮肿:外感温热毒邪、阳明热毒、腮腺肿瘤v(3)面消颧耸: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衰竭)面消颧耸: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衰竭v(4)口眼外邪:风邪中络、中风)口眼外邪:风邪中络、中风腮肿腮肿v发颐发颐v痄腮痄腮8/21/2024209面削颧耸面削颧耸vv 气血虚衰气血虚衰 脏腑精气耗竭脏腑精气耗竭 多见于慢性病多见于慢性病 的危重阶段的危重阶段 8/21/2024210口眼歪斜口眼歪斜vv风邪中络风邪中络vv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风痰阻络风痰阻络8/21/2024211v二、望五官二、望五官v(一)望目(一)望目v1、目神:视物清晰,神光充沛,精彩内涵、目神:视物清晰,神光充沛,精彩内涵v2、目色:、目色:v3、目形:、目形:v4、目态:瞳孔扩大、瞳孔缩小、目睛凝视、昏睡、目态:瞳孔扩大、瞳孔缩小、目睛凝视、昏睡露睛、胞睑下垂露睛、胞睑下垂v(二)望耳二)望耳v可以测知肾、胆及全身病变可以测知肾、胆及全身病变v1、耳的色泽:、耳的色泽:v2、耳的形态:、耳的形态:v3、耳内病变:、耳内病变:v(三)望鼻三)望鼻v可以测知肺、脾胃及脏腑精气的虚实、胃可以测知肺、脾胃及脏腑精气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清重和预后气的盛衰、病情的清重和预后v1、色泽:、色泽:v2、形态:、形态:v3、鼻内病变:、鼻内病变:v(四)望口与唇四)望口与唇v1、望口:、望口:v(1)形色:)形色:v(2)动态)动态v2、察唇察唇v(1)唇的色泽)唇的色泽v(2)形态)形态v(五)望齿与龈五)望齿与龈v查知肾与胃的情况查知肾与胃的情况v1、察牙齿、察牙齿v(1)色泽)色泽v(2)动态)动态v2、望牙龈、望牙龈v(1)色泽)色泽v(2)动态)动态v(六)望咽喉六)望咽喉v诊察肺、肾与胃的病变诊察肺、肾与胃的病变v1、色泽、色泽v2、形态:红肿、成脓、溃烂、伪膜、形态:红肿、成脓、溃烂、伪膜v三、望躯体三、望躯体v(一)望颈项(一)望颈项v1、外形、外形v(1)瘿瘤)瘿瘤v(2)瘰疬)瘰疬v(3)颈瘘)颈瘘v(4)项痈、颈痈)项痈、颈痈v(5)气管偏移)气管偏移v(二)望胸胁二)望胸胁v可以察知心、肺、肝胆的病变和宗气的盛可以察知心、肺、肝胆的病变和宗气的盛衰衰v1、外形:、外形:扁平胸扁平胸、桶状胸桶状胸、鸡胸、两侧、鸡胸、两侧不对称、肋串珠、乳房肿溃不对称、肋串珠、乳房肿溃v2、动态:呼吸形式、呼吸时间、强度、动态:呼吸形式、呼吸时间、强度、节律节律 v正常胸廓正常胸廓 扁圆柱形扁圆柱形 左右径:左右径:前后径前后径 1.5:11.5:1v异常胸廓异常胸廓 扁平胸扁平胸- -肺肾阴虚肺肾阴虚 气阴气阴两虚两虚 体弱者体弱者 桶状胸桶状胸- -久病咳喘久病咳喘 耗伤耗伤肺肾肺肾 肺气不宣而壅滞肺气不宣而壅滞 鸡胸鸡胸-儿童先天不足儿童先天不足 后后天失养天失养 骨骼发育异常骨骼发育异常 两侧胸廓不对称两侧胸廓不对称- -肺痿肺痿 手术后手术后 悬饮悬饮 气胸气胸 肋如串珠肋如串珠- -佝偻病患儿佝偻病患儿 乳房肿溃乳房肿溃- -乳痈乳痈-肝气肝气不疏不疏 胃热壅滞胃热壅滞 外感邪毒外感邪毒 8/21/2024221v(三)望腹部三)望腹部v1、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青筋暴露、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青筋暴露、腹壁突起腹壁突起v2、动态:、动态:异常情况异常情况v腹部膨隆腹部膨隆v腹部凹陷腹部凹陷v腹壁青筋暴露腹壁青筋暴露v脐部异常脐部异常v腹壁突起腹壁突起8/21/2024223v(四)望腰背部四)望腰背部v1、外形:脊柱后突、侧弯、脊疳、发背、外形:脊柱后突、侧弯、脊疳、发背、缠腰火丹缠腰火丹v2、动态:角弓反张、腰部拘急、动态:角弓反张、腰部拘急异常状态异常状态v脊柱过度后弯脊柱过度后弯 驼背驼背 龟背龟背 脏腑精气虚衰之象脏腑精气虚衰之象v脊柱侧弯脊柱侧弯 先天不足先天不足 一侧胸部疾病一侧胸部疾病v脊疳脊疳 慢性重病患者慢性重病患者v角弓反张角弓反张 肝风内动肝风内动 破伤风破伤风v腰部拘急腰部拘急 风寒湿淤风寒湿淤8/21/2024225v四、望四肢四、望四肢v察知五脏病变和循行于四肢的经脉的病变察知五脏病变和循行于四肢的经脉的病变v(一)望手足(一)望手足v1、外形:肿胀、萎缩、膝部肿大、小腿青、外形:肿胀、萎缩、膝部肿大、小腿青筋、下肢畸形筋、下肢畸形v2、动态:痿废、抽筋、拘急、颤动、蠕动、动态:痿废、抽筋、拘急、颤动、蠕动、扬手掷足、循衣摸床扬手掷足、循衣摸床1.1.形态异常形态异常v肌肉萎缩肌肉萎缩v四肢肿胀四肢肿胀v膝部肿大膝部肿大v下肢畸形下肢畸形v青筋暴露青筋暴露v手指变形手指变形8/21/2024227v(二)望掌腕二)望掌腕v1、外形:厚薄、润燥、外形:厚薄、润燥v2、鱼际:、鱼际:v鱼际形态鱼际形态v鱼络颜色鱼络颜色v(三)望指趾三)望指趾v1、形态、形态v(1)挛急)挛急v(2)变形)变形v(3)趾节溃脱)趾节溃脱v(4)螺瘪)螺瘪v2、爪甲、爪甲v(1)甲色)甲色v(2)甲态)甲态v五、望二阴五、望二阴v(一)望前阴(一)望前阴v1、外阴肿胀、外阴肿胀v2、外阴收缩、外阴收缩v3、外阴生疮、外阴生疮v4、外阴湿疹、外阴湿疹v5、睾丸异常、睾丸异常v6、阴户有物突出、阴户有物突出v(二)望后阴二)望后阴v1、肛痈、肛痈v2、肛裂、肛裂v3、痔疮、痔疮v4、瘘管、瘘管v5、脱肛、脱肛v六、望皮肤六、望皮肤v(一)色泽异常(一)色泽异常v1、皮肤发赤、皮肤发赤v2、发黄、发黄v3、紫黑、紫黑v4、白斑、白斑v(二)形态异常二)形态异常v1、皮肤干燥、皮肤干燥v2、肌肤甲错、肌肤甲错v3、皮肤硬化、皮肤硬化v(三)皮肤病症三)皮肤病症v1、斑疹、斑疹v2、水疱、水疱v3、疮疡、疮疡v痈痈v疽疽v疔疔v疖疖(一)色泽形态(一)色泽形态1 1、色泽、色泽v皮肤赤色皮肤赤色 丹毒丹毒 风火风火 湿热湿热 流火流火 抱头火丹抱头火丹 赤游丹赤游丹v皮肤发黄皮肤发黄 黄疸黄疸v皮肤发黑皮肤发黑 劳损伤肾劳损伤肾 周身发黑周身发黑 肾阳虚衰肾阳虚衰v皮肤白斑皮肤白斑 白驳风白驳风 风湿侵袭风湿侵袭 气血失和气血失和 8/21/2024235(二)皮肤病症(二)皮肤病症1 1、斑疹、斑疹v斑斑 平铺皮肤平铺皮肤 阳斑阳斑- -温热邪毒内迫营血温热邪毒内迫营血 阴斑阴斑- -脾虚失统脾虚失统 阳虚寒凝阳虚寒凝v疹疹 高出皮肤高出皮肤 麻疹麻疹- -外感风热时邪外感风热时邪 风疹风疹- -外感风邪外感风邪 瘾疹瘾疹- -外感风邪或过敏外感风邪或过敏8/21/20242362 2、水疱、水疱v白锫白锫 白色晶莹如粟流水白色晶莹如粟流水 湿热郁于肌表湿热郁于肌表v水痘水痘 斑丘疹斑丘疹- -水疱水疱- -易破易破 外感湿热外感湿热v热气疮热气疮 口角唇边鼻旁口角唇边鼻旁 外感风热外感风热 肺胃蕴热肺胃蕴热v湿疹湿疹 红斑红斑- -丘疹丘疹- -破破- -糜糜烂烂 -湿热蕴结湿热蕴结8/21/20242373 3、疮疡、疮疡v痈 患部红肿高大, 根盘紧束,热 痛明显。阳证v疽 患部漫肿无头,麻木 皮色不变或晦暗, 热痛不明显。阴证 v疖 患部形小而圆, 红肿热痛不甚,出脓 即愈,症状轻微。v疔 患部形小如粟, 顶白根硬而深, 麻木痒痛者。 8/21/2024238v第三节第三节望排出物望排出物v望排出物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望排出物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量、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量、质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质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v分泌物分泌物人体管窍所分泌的液体,具有濡人体管窍所分泌的液体,具有濡润管窍的作用,如泪、唾、涕等。润管窍的作用,如泪、唾、涕等。v排泄物排泄物代谢废物,如小便、大便代谢废物,如小便、大便。v一、望痰涕一、望痰涕v(一)望痰(一)望痰v痰白清稀痰白清稀寒痰寒痰脾阳虚脾阳虚v痰黄稠有块痰黄稠有块热痰热痰v痰少而粘痰少而粘燥痰、肺阴虚燥痰、肺阴虚v痰白量多痰白量多湿痰湿痰v痰中带血痰中带血咯血咯血肺阴虚、肝火犯肺、痰热、肺阴虚、肝火犯肺、痰热、邪毒犯肺邪毒犯肺v咯吐脓血痰咯吐脓血痰肺痈肺痈v(二)望涕二)望涕v新病流清涕新病流清涕外感风寒外感风寒v新病流浊涕新病流浊涕外感风热外感风热v阵发清涕如注伴喷嚏频作阵发清涕如注伴喷嚏频作鼻鼽鼻鼽v久流浊涕质稠量多,味腥臭久流浊涕质稠量多,味腥臭鼻渊鼻渊v二、望涎唾二、望涎唾v(一)望涎(一)望涎v清稀量多清稀量多脾胃虚寒脾胃虚寒v涎粘涎粘脾胃湿热脾胃湿热v小儿口角小儿口角脾虚脾虚v睡中流涎睡中流涎胃热、宿食、痰热内蕴胃热、宿食、痰热内蕴(二)二)望唾望唾v三、望呕吐物三、望呕吐物v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或清水者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或清水者胃阳虚、胃阳虚、寒邪犯胃寒邪犯胃v呕吐物秽浊酸臭呕吐物秽浊酸臭胃热胃热v呕吐不消化、味酸腐呕吐不消化、味酸腐伤食伤食v呕吐黄绿苦水呕吐黄绿苦水肝胆郁热或湿热肝胆郁热或湿热v吐血吐血胃热、肝火犯胃、胃瘀血胃热、肝火犯胃、胃瘀血v四、望二便四、望二便v(一)望大便(一)望大便v清稀水样清稀水样外感寒湿外感寒湿v黄褐如糜而臭黄褐如糜而臭湿热或暑湿湿热或暑湿v夹有粘冻或脓血夹有粘冻或脓血痢疾和肠癌痢疾和肠癌v大便灰白似陶土大便灰白似陶土黄疸黄疸v燥结如羊粪燥结如羊粪热盛伤津热盛伤津v(二)望小便二)望小便v小便清长小便清长寒证寒证v小便短黄小便短黄实热证实热证v尿中带血尿中带血结石、湿热、阴虚、疫毒、结石、湿热、阴虚、疫毒、药毒药毒v小便浑浊小便浑浊脾肾亏虚、湿热下注脾肾亏虚、湿热下注v尿中砂石尿中砂石湿热蕴结湿热蕴结v第四节第四节望小儿指纹望小儿指纹v一、正常小儿指纹一、正常小儿指纹v二、病理小儿指纹二、病理小儿指纹v1、三关测轻重、三关测轻重v2、浮沉分表里、浮沉分表里v3、红紫辨寒热、红紫辨寒热v4、淡滞定虚实、淡滞定虚实v第三章第三章舌诊舌诊v第一节第一节舌诊概说舌诊概说vv一、舌的形态结构一、舌的形态结构v二、舌诊的原理二、舌诊的原理1. 舌与经络相连舌与经络相连 心、脾、肝、肾、膀胱2.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舌与脏腑功能相关脏腑 v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v(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v(二)诊舌的方法(二)诊舌的方法v(三)诊舌的注意事项(三)诊舌的注意事项v1、光线、光线v2、饮食或药品的影响、饮食或药品的影响v3、口腔对舌的影响、口腔对舌的影响v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v(一)舌诊的内容(一)舌诊的内容v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v(二)正常舌象(二)正常舌象v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匀苔质干湿适中v(三)舌象的生理变异三)舌象的生理变异v1、年龄性别因素、年龄性别因素v2、体质禀赋因素、体质禀赋因素v3、气候环境因素、气候环境因素v第二节第二节望舌质望舌质v舌质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舌质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v一、舌色一、舌色v(一)淡红舌(一)淡红舌正常人、病轻正常人、病轻v(二)淡白舌(二)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气血两虚、阳虚v(三)红舌(三)红舌实热、阴虚实热、阴虚v(四)绛舌(四)绛舌里热亢盛、阴虚火旺里热亢盛、阴虚火旺v(五)紫舌(五)紫舌血行不畅血行不畅2.望舌色淡红舌舌象特征舌象特征 舌体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形成形成 心气充足,阳气旺盛,鼓动血液则色赤,而胃中甘淡之气,亦上荣于舌,故色质颜色为淡红。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2.2.望舌色望舌色淡白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舌。若舌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形成形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舌失血充,故舌质浅淡。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 舌质淡白而瘦小气血亏虚,血不荣舌而致。 舌质淡白而胖嫩阳气虚衰,经脉收引而成。 2.2.望舌色望舌色红绛舌红绛舌舌象特征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舌色深红者,称为绛舌。 形成形成阳热亢盛,气血上壅 热入营血,血热充斥 热斥血络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红舌:实热证、阴虚证绛舌:里热亢盛或阴虚火旺所致。 2.2.望舌色望舌色青紫舌青紫舌舌象特征舌象特征全舌青紫或泛现青紫。形成原理形成原理 热入营血,气血壅滞阴寒内盛,气血不畅瘀血凝滞暴力外伤,气滞不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主气血瘀滞气血瘀滞之证。 v二、舌形二、舌形v(一)老、嫩舌(一)老、嫩舌v(二)胖瘦舌(二)胖瘦舌v(三)点、刺舌(三)点、刺舌热盛热盛v(四)裂纹舌(四)裂纹舌热盛、阴虚、血虚热盛、阴虚、血虚v(五)齿痕舌(五)齿痕舌脾虚、水湿内盛脾虚、水湿内盛v三、舌态三、舌态v(一)痿软(一)痿软阴虚、气血俱虚阴虚、气血俱虚v(二)强硬(二)强硬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v(三)歪斜(三)歪斜中风、或中风先兆中风、或中风先兆v(四)颤动(四)颤动肝风内动肝风内动v(五)吐弄(五)吐弄心脾有热心脾有热v(六)短缩(六)短缩病情危重病情危重v(1)痿软)痿软(舌软无力)(舌软无力)v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病情较重。病情较重。v2)强硬舌)强硬舌(舌体强硬、转动不灵)(舌体强硬、转动不灵)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多见于中风。多见于中风。v(4)歪斜舌)歪斜舌(舌体偏向一侧)(舌体偏向一侧)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中风。中风。v(5)短缩)短缩(舌体卷缩不能伸出)(舌体卷缩不能伸出)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危重之证。危重之证。v第三节第三节望舌苔望舌苔v一、苔质一、苔质v(一)厚、薄(一)厚、薄邪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邪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v(二)润燥(二)润燥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津液的盈亏和输布v(三)腻、腐(三)腻、腐痰湿、食积痰湿、食积v(四)剥苔(四)剥苔胃气不足、胃阴虚、气血两虚胃气不足、胃阴虚、气血两虚v(五)偏、全苔(五)偏、全苔v(六)真假苔(六)真假苔表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表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vv1)厚薄)厚薄 vv薄苔薄苔薄苔薄苔主外感表证主外感表证主外感表证主外感表证判断疾病的深浅,判断疾病的深浅,判断疾病的深浅,判断疾病的深浅,vv厚苔厚苔厚苔厚苔主里证主里证主里证主里证病情的轻重病情的轻重病情的轻重病情的轻重 vv由厚苔转薄苔由厚苔转薄苔由厚苔转薄苔由厚苔转薄苔正气渐复;正气渐复;正气渐复;正气渐复;vv由薄苔转厚苔由薄苔转厚苔由薄苔转厚苔由薄苔转厚苔病势渐增。病势渐增。病势渐增。病势渐增。vv2)润燥:)润燥:vv润滑苔润滑苔湿盛、痰饮湿盛、痰饮vv干燥苔干燥苔热盛伤津阴津亏耗热盛伤津阴津亏耗vv舌苔由润舌苔由润燥燥病情加重;病情加重;vv舌苔由燥舌苔由燥润润病情好转病情好转vv3 3 3 3)腐腻:)腐腻:)腐腻:)腐腻: 以舌苔表面颗粒的粗细、性状区分。以舌苔表面颗粒的粗细、性状区分。以舌苔表面颗粒的粗细、性状区分。以舌苔表面颗粒的粗细、性状区分。vv腐腐腐腐苔苔苔苔:苔苔苔苔质质质质厚厚厚厚、颗颗颗颗粒粒粒粒粗粗粗粗大大大大、疏疏疏疏松松松松,如如如如豆豆豆豆腐腐腐腐渣渣渣渣,擦擦擦擦之之之之即即即即去去去去主食积主食积主食积主食积vv 腻腻腻腻苔苔苔苔:苔苔苔苔质质质质紧紧紧紧贴贴贴贴在在在在舌舌舌舌面面面面上上上上,颗颗颗颗粒粒粒粒细细细细小小小小致致致致密密密密,粘粘粘粘腻腻腻腻,擦之不去擦之不去擦之不去擦之不去主湿证、痰饮。主湿证、痰饮。主湿证、痰饮。主湿证、痰饮。vv4 4)剥剥剥剥脱脱脱脱苔苔苔苔(地地地地图图图图舌舌舌舌):舌舌舌舌苔苔苔苔剥剥剥剥脱脱脱脱不不不不全全全全,剥剥剥剥脱脱脱脱处处处处光光光光滑无苔,界限明显滑无苔,界限明显滑无苔,界限明显滑无苔,界限明显主气阴两伤主气阴两伤主气阴两伤主气阴两伤vv镜镜镜镜面面面面舌舌舌舌:舌舌舌舌面面面面无无无无苔苔苔苔,光光光光滑滑滑滑如如如如镜镜镜镜主主主主胃胃胃胃气气气气大大大大伤伤伤伤,津液枯槁,病重,预后差。津液枯槁,病重,预后差。津液枯槁,病重,预后差。津液枯槁,病重,预后差。二、苔色二、苔色 苔色,即舌苔之颜色。其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临床上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各种苔色变化需要同苔质、苔色、舌的形质变化结合起来,作具体分析。 v二、苔色二、苔色v(一)白苔(一)白苔表证、寒证、湿证表证、寒证、湿证v(二)黄苔(二)黄苔热证、里证热证、里证v(三)灰黑苔(三)灰黑苔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望苔色望苔色白苔白苔舌象特征:有厚、薄之分,是最常见的苔色。 临床意义:主表证、寒证、湿证。主表证、寒证、湿证。薄白苔舌质淡红 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 质地干燥 多属风热表证。 质地滑利 多属外感寒湿、阳虚水停。 厚白苔厚白而腻 多属湿浊、痰饮、食积。 厚腻而干 多属湿浊内蕴,化热伤津。 望苔色望苔色黄苔黄苔舌象特征:黄苔有淡黄、深黄和焦黄苔之别。临床意义:黄苔主热证,里证热证,里证。淡黄苔主热轻,深黄苔主热重,焦黄苔主热极。舌苔黄而腻,多属湿热内蕴、痰饮化热、食积热腐;舌苔黄而滑,多属阳虚寒湿,痰饮化热,或复感湿热。 望苔色望苔色灰黑苔灰黑苔舌象特征:浅黑苔即称为“灰苔”;深灰苔即称为“黑苔”。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舌苔灰黑而干 主里热之重证 多因里热已极,热炽津伤所致。舌苔灰黑而润 主里寒之重证 多因阳虚寒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四、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四、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1.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1.1 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1.2 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2. 舌象的动态分析舌象的动态分析3. 舌诊的临床意义舌诊的临床意义3.1 判断邪正盛衰判断邪正盛衰3.2 辨别病位浅深辨别病位浅深3.3 区别病邪性质区别病邪性质3.4 推断病势进展推断病势进展3.5 估计病情预后估计病情预后 v第四章第四章闻诊闻诊vListening and olfaction第五章第五章 脉诊脉诊 Pulse Taking 脉诊脉诊 PulseTaking 医生用于指触按病人医生用于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的动脉搏动,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动,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脉象,以了以了解病情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称脉诊。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称脉诊。 桡动脉桡动脉radial artery 三、切脉的方法三、切脉的方法时间:平旦时间:平旦-安静安静、医者调匀呼医者调匀呼吸吸五十动五十动-1分钟以上分钟以上姿势:坐位或卧位姿势:坐位或卧位展臂、直腕、仰掌,手臂与心脏展臂、直腕、仰掌,手臂与心脏平齐平齐又称平脉、常脉。基本形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 不迟不数,不大不小, 不长不短,从容和缓, 节律均匀。 第二节第二节 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平脉的特点是有胃、有神、有根。平脉的特点是有胃、有神、有根。正常脉象受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正常脉象受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生相应的生理性的生理性变化,如性化,如性别、年、年龄、体格、情体格、情绪、劳逸、逸、饮食、季食、季节气候、气候、地理地理环境等因素。境等因素。桡动脉解剖异常:桡动脉解剖异常:斜飞脉、反关脉。斜飞脉、反关脉。脉紧张度分类脉紧张度分类脉紧张度分类脉紧张度分类: :紧脉紧脉紧脉紧脉 弦脉弦脉弦脉弦脉 革脉革脉革脉革脉 牢脉牢脉牢脉牢脉 缓脉缓脉缓脉缓脉 濡脉濡脉濡脉濡脉常见病脉分类常见病脉分类脉位分类:浮脉脉位分类:浮脉脉位分类:浮脉脉位分类:浮脉 散脉散脉散脉散脉 芤脉芤脉芤脉芤脉 沉脉沉脉沉脉沉脉 伏脉伏脉伏脉伏脉脉率分类:迟脉脉率分类:迟脉脉率分类:迟脉脉率分类:迟脉 数脉、疾脉数脉、疾脉数脉、疾脉数脉、疾脉脉宽度分类脉宽度分类脉宽度分类脉宽度分类: : 洪脉洪脉洪脉洪脉 细脉细脉细脉细脉 弱脉弱脉弱脉弱脉 微脉微脉微脉微脉脉力度分类:脉力度分类:脉力度分类:脉力度分类: 虚脉虚脉虚脉虚脉 实脉实脉实脉实脉脉长度分类脉长度分类脉长度分类脉长度分类: : : :长脉长脉长脉长脉 短脉短脉短脉短脉 动脉动脉动脉动脉脉流利度分类脉流利度分类脉流利度分类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滑脉滑脉滑脉 涩脉涩脉涩脉涩脉脉均匀度分类脉均匀度分类脉均匀度分类脉均匀度分类: :促脉促脉促脉促脉 结脉、代脉结脉、代脉结脉、代脉结脉、代脉脉象特点脉象特点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 : :举之有余举之有余举之有余举之有余, , , ,按之不足按之不足按之不足按之不足 脉位表浅脉位表浅脉位表浅脉位表浅, , , ,如水漂木如水漂木如水漂木如水漂木主主主主 病病病病: : : :表证表证表证表证, , , ,有力表实,无力表虚,多见于外有力表实,无力表虚,多见于外有力表实,无力表虚,多见于外有力表实,无力表虚,多见于外 感病初期感病初期感病初期感病初期, , , ,久病见之为虚阳外越的重证久病见之为虚阳外越的重证久病见之为虚阳外越的重证久病见之为虚阳外越的重证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浮浮 脉脉 Floating pulseFloating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吴玉喜吴玉喜吴玉喜吴玉喜 33 33 33 33 岁岁岁岁 外感外感外感外感 404060608080如如如如水水水水漂漂漂漂木木木木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1、脉位、脉位8080沉沉 脉脉 Deep pulseDeep pulse示意图示意图脉图脉图脉图脉图如如水水沉沉石石贝春花贝春花贝春花贝春花 女女女女 18181818岁岁岁岁 404060608080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 举之不足举之不足, ,按之有余按之有余 脉位深在脉位深在, ,如石投水如石投水主主 病病: : 里证里证, ,有力里实有力里实, ,无力里虚无力里虚浮中沉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迟迟 脉脉脉图脉图脉图脉图黄兰黄兰黄兰黄兰 男男男男 48484848岁岁岁岁 。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来去极慢来去极慢, ,一息三至一息三至 每分钟六十次以下每分钟六十次以下主主 病病: :寒证寒证, ,有力实寒有力实寒, ,无力虚寒无力虚寒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一息一息一息一息2、脉率、脉率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数数 脉脉 Rapid pulseRapid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 王芳兰王芳兰王芳兰王芳兰 女女女女 37373737岁岁岁岁 A A A A型予激型予激型予激型予激 脉象特点脉象特点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 : :来去急促来去急促来去急促来去急促, , , ,一息六至一息六至一息六至一息六至 每分钟每分钟9013090130次次主主 病病: :热证热证, ,有力实热有力实热, ,无力虚热无力虚热一息一息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虚虚 脉脉脉图脉图脉图脉图董润田董润田董润田董润田 女女女女 45454545岁岁岁岁 卵巢良性瘤术后卵巢良性瘤术后卵巢良性瘤术后卵巢良性瘤术后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 稍重按压即感空虚稍重按压即感空虚主主 病病: :虚证虚证-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虚虚虚虚如如如如谷谷谷谷壳壳壳壳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4060803、脉、脉力力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实实 脉脉脉图脉图脉图脉图丁伟汉丁伟汉丁伟汉丁伟汉 男男男男 33333333岁岁岁岁 风心风心风心风心 主漏主漏主漏主漏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三部脉浮中沉取都有力三部脉浮中沉取都有力 按之充实按之充实主主 病病: :实证实证 各种实邪阻滞的病证各种实邪阻滞的病证如如如如谷谷谷谷满满满满仓仓仓仓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洪洪 脉脉 Full pulse & bounding pulseFull pulse & bounding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周钦文周钦文周钦文周钦文 男男男男 37373737岁岁岁岁 心脏型马凡代症心脏型马凡代症心脏型马凡代症心脏型马凡代症( ( ( (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脉夹层瘤) ) ) )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脉体宽阔粗大脉体宽阔粗大 状若洪水状若洪水 来盛去衰来盛去衰主主 病病: :邪热亢盛邪热亢盛 亦见于邪盛正衰之危候亦见于邪盛正衰之危候如如如如波波波波涛涛涛涛汹汹汹汹涌涌涌涌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细脉细脉 small pulse & small pulse & 丝脉丝脉 threadythready pulse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李换叶李换叶李换叶李换叶 女女女女 25252525岁岁岁岁 脉象特点脉象特点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 : :脉体细小脉体细小脉体细小脉体细小 应指明显应指明显应指明显应指明显 如丝线之应指如丝线之应指如丝线之应指如丝线之应指主主主主 病病病病: : :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 以阴虚为主以阴虚为主以阴虚为主以阴虚为主 又主湿证、寒痛又主湿证、寒痛又主湿证、寒痛又主湿证、寒痛细细如如丝丝线线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6脉宽脉宽濡濡 脉脉 Soft pulseSoft pulse( ( ( ( 软脉软脉)脉图脉图郑志伟郑志伟 男男 30 30 岁岁 感冒感冒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浮细而软浮细而软, ,如水上浮棉轻按可知如水上浮棉轻按可知, ,重按不显重按不显主主 病病: :诸虚诸虚, ,湿证湿证水水上上浮浮帛帛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浮细软软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滑滑 脉脉 Slippery pulseSlippery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于伟花于伟花于伟花于伟花? ? ? ? 女女女女 25252525岁岁岁岁 妊娠妊娠妊娠妊娠8 8 8 8个月个月个月个月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往来流利往来流利 应指圆滑应指圆滑 如盘走珠如盘走珠主主 病病: :痰饮痰饮 食积食积 实热实热 如如盘盘走走珠珠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4、利流度、利流度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涩涩 脉脉 Uneven pulseUneven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劳国光劳国光劳国光劳国光 男男男男 50 50 50 50 岁岁岁岁 下壁心梗下壁心梗下壁心梗下壁心梗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往来艰难往来艰难, ,涩滞不畅涩滞不畅 为轻刀刮竹为轻刀刮竹, ,病蚕食叶病蚕食叶主主 病病: :精伤血少精伤血少,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挟痰挟食挟痰挟食如如轻轻刀刀刮刮竹竹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弦弦 脉脉 Taut pulseTaut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端直以长端直以长, ,如按琴弦如按琴弦 (长、直、(长、直、有力)主有力)主 病病: :肝胆病肝胆病, ,痛证痛证, ,痰饮痰饮 疟疾疟疾 风证风证 动脉硬化等动脉硬化等如如按按琴琴弦弦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5紧紧张张度度周琼周琼周琼周琼 女女女女 41414141岁岁岁岁 颈椎病颈椎病颈椎病颈椎病 头痛头痛头痛头痛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脉来绷急有力脉来绷急有力, ,状如牵绳转索状如牵绳转索主主 病病: :寒、痛、宿食寒、痛、宿食。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紧紧 脉脉 Tense pulseTense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紧紧紧紧如如如如转转转转索索索索浮浮浮浮中中中中沉沉沉沉区钱宽区钱宽区钱宽区钱宽 女女女女 65 65 65 65 岁岁岁岁 高冠高冠高冠高冠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结结 脉脉Knotted pulseKnotted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夏世珍夏世珍夏世珍夏世珍 女女女女 7272岁岁岁岁 高冠心绞痛高冠心绞痛高冠心绞痛高冠心绞痛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缓而时止缓而时止, ,止无定数止无定数主主 病病: :阴盛气结阴盛气结, ,寒痰瘀血寒痰瘀血 症瘕积聚症瘕积聚 浮浮浮浮 中中中中 沉沉沉沉代代 脉脉Intermittent pulseIntermittent pulse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脉图脉图脉图脉图邓文娣邓文娣邓文娣邓文娣 48 48 48 48 女女女女 窦房阻窦房阻窦房阻窦房阻滞滞滞滞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脉来时止脉来时止, ,止有定数止有定数主主 病病: :脏气衰微脏气衰微, ,七情惊恐七情惊恐 风证痛证风证痛证, ,跌打损伤跌打损伤 浮浮浮浮 中中中中 沉沉沉沉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示意图促促 脉脉 Running pulseRunning pulse脉图脉图脉图脉图 何惠珍何惠珍何惠珍何惠珍 女女女女 31313131岁岁岁岁 房房房房 颤颤颤颤脉象特点脉象特点: :数而时止数而时止, ,止无定数止无定数主主 病病: :阳盛热实阳盛热实,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痰饮宿食痰饮宿食, ,跌打肿痛跌打肿痛8、均匀度、均匀度六、妇人脉六、妇人脉1 1、诊月经脉、诊月经脉 妇人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妇人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 ,身无它病,是月经身无它病,是月经将至。将至。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数者,月经多不利。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数者,月经多不利。 妇妇人人闭闭经经,尺尺脉脉细细涩涩者者,多多为为血血少少的的虚虚闭闭;尺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2 2、诊妊娠脉、诊妊娠脉 已已婚婚妇妇女女突突然然停停经经,脉脉来来滑滑数数冲冲和和,兼兼有有饮饮食偏嗜者,是妊娠的表现。食偏嗜者,是妊娠的表现。 凡凡孕孕妇妇之之脉脉沉沉而而涩涩,多多提提示示精精血血不不足足,胎胎元元已已受受影影响响;涩涩而而无无力力是是阳阳气气虚虚衰衰,胞胞中中死死胎或为痞块。胎或为痞块。3 3、诊临产脉、诊临产脉 临临产产见见尺尺脉脉转转急急如如切切绳绳转转珠珠,或或中中指指指指动动脉脉的的明明显显搏搏动动,亦亦称称离离经经脉脉,为为欲欲产产之象。之象。七、七、小儿脉小儿脉 一一指指总总候候三三部部的的诊诊法法简简称称“一一指指定定三三关关”。 小小儿儿脉脉象象一一般般只只诊诊浮浮沉沉、迟迟数数、强强弱弱、缓缓紧紧, 以以辨别阴阳、表里、寒热和邪正盛衰。辨别阴阳、表里、寒热和邪正盛衰。 三三岁岁以以下下的的小小儿儿,一一息息七七、八八至至为为平平脉脉;五五、六六岁岁小小儿儿,一一息息六六至至为为平平脉脉,七七至至以以上上为为数数脉脉,四、四、 五至为迟脉。五至为迟脉。 数数为为热热,迟迟为为寒寒,浮浮数数为为阳阳,沉沉迟迟为为阴阴。强强弱弱可可测测虚虚实实,缓缓紧紧可可测测邪邪正正。沉沉滑滑为为食食积积,浮浮滑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 八八、脉证的顺逆与从舍脉证的顺逆与从舍 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症相应,但也有脉症并不一致,甚至出现应,但也有脉症并不一致,甚至出现脉症相反的脉症相反的情况。情况。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看,脉症相应为顺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看,脉症相应为顺证,证,易治;若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为逆易治;若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为逆证,难治。证,难治。临床上脉症相反时,若症真脉假,必须临床上脉症相反时,若症真脉假,必须舍脉舍脉从症;若症假脉真,必须舍症从脉。从症;若症假脉真,必须舍症从脉。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 ,一个婆子端一个婆子端了茶来了茶来. .贾蓉道贾蓉道:“:“先生请茶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 ,遂问道遂问道: :“先生看这脉息先生看这脉息, ,还治得治不得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先生道:“:“看得尊夫人看得尊夫人这这脉息脉息: :左寸沉数左寸沉数, ,左关沉伏左关沉伏, ,右寸细而无力右寸细而无力, ,右关虚而无神右关虚而无神. .其左寸沉数者其左寸沉数者, ,乃心气虚而生火乃心气虚而生火, ,左关沉伏者左关沉伏者, ,乃肝家气乃肝家气滞血亏滞血亏. .右寸细而无力者右寸细而无力者, ,乃肺经气分太虚乃肺经气分太虚, ,右关虚而无右关虚而无神者神者, ,乃脾土被肝木克制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心气虚而生火者心气虚而生火者, ,应现经期不调应现经期不调, ,夜间不寐夜间不寐. .肝家血亏气滞肝家血亏气滞者者, ,必然肋下疼胀必然肋下疼胀, ,月信过期月信过期, ,心中发热心中发热. .肺经气分太虚者肺经气分太虚者, ,头目不时眩晕头目不时眩晕, ,寅卯间必然自汗寅卯间必然自汗, ,如坐舟中如坐舟中. .脾土被肝木克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制者, ,必然不思饮食必然不思饮食, ,精神倦怠精神倦怠, ,四肢酸软四肢酸软. .据我看这脉息据我看这脉息, ,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 .或以这个脉为喜脉或以这个脉为喜脉, ,则小弟不敢从其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教也.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何尝不是这样呢. .真真正先生说的如神正先生说的如神.第六章第六章按按诊诊 按按诊诊是是用用手手直直接接触触摸摸或或按按压压病病人人某某些些部部位位,以以了了解解局局部部冷冷热热、润润燥燥、软软硬硬、压压痛痛、肿肿块块或或其其它它异异常常变变化化,从从而而推推断断疾疾病病部部位位、性性质质和和病病情情轻轻重重等等情情况况的的一一种种诊诊病病方法。方法。 一、按诊的手法一、按诊的手法主要是主要是触、摸、按、叩触、摸、按、叩四法。四法。二、按诊的内容二、按诊的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按诊的方法与意义按胸胁按胸胁按肌肤按肌肤按手足按手足按腧穴按腧穴一、按胸胁一、按胸胁胸胁的部位:胸胁的部位:胸胸胁胁即即前前胸胸和和侧侧胸胸部部的的统统称称。前前胸胸部部即即缺缺盆盆(锁锁骨骨上上窝窝)至至横横膈膈以以上上。侧侧胸胸部部又又称称胁胁部部,即即胸胸部部两两侧侧,由由腋腋部部两两侧侧,由由腋腋下下至至十十一一、十十二二肋肋骨骨端端的的区区域域。主主要要是是用用以以诊诊察心、肺、肝、胆等脏腑的病变。察心、肺、肝、胆等脏腑的病变。(一)按胸部(一)按胸部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清者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清者-肺胀,气胸肺胀,气胸按之胸痛,叩之音实者按之胸痛,叩之音实者-饮停胸膈或痰热壅肺饮停胸膈或痰热壅肺局部青紫肿胀而拒按局部青紫肿胀而拒按-胸部外伤胸部外伤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虚里按之其动微弱-宗气内虚宗气内虚虚里动而应衣虚里动而应衣-宗气外泄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心气衰绝心气衰绝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恶候恶候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病进病进因因惊惊恐恐、大大怒怒或或剧剧烈烈运运动动后后,虚虚里里动动高高,片片刻刻之之后后即即能平复如常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属生理。属生理。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中气不守中气不守搏运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搏运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心阳不足心阳不足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为心肺气绝之兆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或小儿食滞、痘疹将发之时。或小儿食滞、痘疹将发之时。(二)按胁部二)按胁部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肝虚肝虚胁下肿块,刺痛拒胺胁下肿块,刺痛拒胺-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右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右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排除肝癌排除肝癌疟疾后左胁下可触及痞块,按之硬疟疾后左胁下可触及痞块,按之硬-疟母疟母二、按脘腹二、按脘腹 脘腹各部位的划分:脘腹各部位的划分:膈膈以以下下为为腹腹部部。上上腹腹部部剑剑突突的的下下方方,称称为为心心下下。心心下下的的上上腹腹部部又又称称胃胃脘脘部部。脐脐上上部部位位称称大大腹腹。亦亦有有称称脐脐周周部部位位为为脐脐腹腹者者。脐脐下下部部位位至至耻耻骨骨上上缘缘称称小小腹腹。小小腹腹的的两两侧侧称称为为少少腹腹。按按脘脘部部主主要要是是诊诊察察胃胃腑腑病病证证。按按腹腹部部主主要要是是诊诊断断肝肝、脾脾、小小肠肠、大大肠肠、膀胱、胞宫及其附件组织的病证。膀胱、胞宫及其附件组织的病证。脘部痞满,按之较硬而疼痛者脘部痞满,按之较硬而疼痛者-实证实证因实邪聚结胃脘所致因实邪聚结胃脘所致按之濡软而无痛者按之濡软而无痛者-虚证虚证因胃腑虚弱所致因胃腑虚弱所致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胃中有水饮。胃中有水饮。腹部按之肌肤凉而喜温者腹部按之肌肤凉而喜温者-寒证寒证腹部按之肌肤灼热而喜凉者腹部按之肌肤灼热而喜凉者-热证热证腹痛喜按者腹痛喜按者-虚证虚证腹痛拒按者腹痛拒按者-实证实证腹部按之手下饱满充实而有弹性、有压痛者腹部按之手下饱满充实而有弹性、有压痛者-为为实实满满腹部虽然胀满,但按之手下虚软而缺乏弹性,无腹部虽然胀满,但按之手下虚软而缺乏弹性,无压痛者压痛者-虚虚满满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臌胀。臌胀。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肠中有宿粪肠中有宿粪右右少少腹腹作作痛痛而而拒拒按按,按按之之有有包包块块应应手手者者-肠肠痈痈等病等病肿肿块块大大者者为为病病深深;形形状状不不规规则则,表表面面不不光光滑滑者者-为病重;坚硬如石者为恶候为病重;坚硬如石者为恶候若若腹腹中中结结块块,按按之之起起伏伏聚聚散散,往往来来不不定定,或或按按之之形形如如筋筋状状,久久按按转转移移不不定定,或或按按之之手手下下如如蚯蚯蚓蚓蠕动蠕动-虫积虫积三、按肌肤三、按肌肤按按肌肌肤肤指指触触摸摸某某些些部部位位的的肌肌肤肤,通通过过肌肌肤肤的的寒寒热热、润润燥燥、滑滑涩涩、疼疼痛痛、肿肿胀胀、疮疡疮疡等不同情况反映等不同情况反映。(一)诊寒热(一)诊寒热肌肤寒冷、体温偏低者肌肤寒冷、体温偏低者-阳气衰少阳气衰少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阳亡阳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亡阴亡阴肌肤灼热,体温升高者肌肤灼热,体温升高者-实热证实热证身灼热而肢厥身灼热而肢厥-真热假寒真热假寒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表邪已解表邪已解皮肤无汗而灼热皮肤无汗而灼热-热甚。热甚。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热在表热在表久按其热反甚久按其热反甚-热在里。热在里。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阴证阴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阳证。阳证。(二)诊润燥滑涩(二)诊润燥滑涩通通过过触触摸摸患患者者皮皮肤肤的的滑滑润润和和燥燥涩涩,可可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情况。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情况。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干瘪者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干瘪者-津液不足;津液不足;湿润者,身已出汗肌肤滑润者湿润者,身已出汗肌肤滑润者-气血充盛气血充盛肌肤枯涩者肌肤枯涩者-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新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新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气血未伤气血未伤久病肌肤枯涩者久病肌肤枯涩者-气血两伤气血两伤肌肤甲错者肌肤甲错者-血虚失荣或瘀血血虚失荣或瘀血(三)诊疼痛(三)诊疼痛通通过过触触摸摸肌肌肤肤疼疼痛痛的的程程度度,可可以以分分辨辨疾病的虚实、深浅。疾病的虚实、深浅。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虚虚证证硬痛拒按者硬痛拒按者-实实证证轻按即痛者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病在深部(四)诊肿胀(四)诊肿胀用用重重手手按按压压肌肌肤肤肿肿胀胀程程度度,以以辨辨别别水水肿肿和和气气肿肿,按按之之凹凹陷陷,为为水水肿肿;按按之之凹凹陷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举手即起者,为气肿。(五)诊疮疡(五)诊疮疡触触按按疮疮疡疡局局部部的的凉凉热热、软软硬硬,来来判判断断证之阴阳寒热。证之阴阳寒热。肿硬不热者肿硬不热者-寒证寒证肿处烙手而压痛者肿处烙手而压痛者-热证热证根盘平塌漫肿者根盘平塌漫肿者-虚证虚证根盘收束而隆起者根盘收束而隆起者-实证实证坚硬坚硬-多无脓多无脓边硬顶软边硬顶软-已成脓。已成脓。四、按手足四、按手足 通通过过触触摸摸病病人人手手足足部部位位的的冷冷热热,来来判判断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表里内外顺逆。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表里内外顺逆。手足俱冷者手足俱冷者-阳虚寒盛,属寒证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俱热者手足俱热者-阳盛热炽,属热证阳盛热炽,属热证但但亦亦有有因因阳阳热热太太盛盛以以致致阳阳气气闭闭结结于于内内,不不得得外外达达而而手手足足厥厥冷冷的的里里热热证证,即即热热深深厥厥亦亦深深的的表表现现,应应注注意意鉴鉴别别。热热证证见见于于手手足足热热者者,属属顺顺候候;热热证证反反见见手手足足逆逆冷冷者者,属属逆逆候候,是是病情严重的表现。病情严重的表现。诊诊手手足足时时,还还可可做做比比较较诊诊法法。如如手手足足心心与与手手足足背背比比较较,若若手手足足背背热热甚甚者者,多多为为外外感感发发热热;手手足足心心热热甚甚者者,多多为为内内伤伤发发热热。手手心心热热与与额额上上热热比比较较,若若额额上上热热甚甚于于手手心心热热者者为为表表热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在在儿儿科科方方面面,还还有有以以小小儿儿指指尖尖冷冷主主惊惊厥厥;中中指指独独热热主主外外感感风风寒寒;中中指指指指尖尖独独冷冷者者,为为麻麻痘将发之象。痘将发之象。五、按腧穴五、按腧穴 按按压压身身体体上上某某些些特特定定穴穴位位,通通过过穴穴位位的的变变化化和和反反应应来来判判断断内内脏脏某某些些疾疾病病的的方方法法。腧腧穴穴是是脏脏腑腑经经络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按按腧腧穴穴要要注注意意发发现现穴穴位位上上是是否否有有结结节节或或条条索索状状物物,有有无无压压痛痛或或其其它它敏敏感感反反应应,然然后后结结合合望望、闻闻、问诊所得资料综合分析问诊所得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内脏疾病。判断内脏疾病。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有: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有:肺病:中府、肺俞、太渊。肺病:中府、肺俞、太渊。心病:巨阙、膻中、大陵。心病:巨阙、膻中、大陵。肝病:期门、肝俞、太冲。肝病:期门、肝俞、太冲。脾病:章门、太白、脾俞。脾病:章门、太白、脾俞。肾病:气海、太溪。肾病:气海、太溪。大肠病:天枢、大肠俞。大肠病:天枢、大肠俞。小肠病:关元。小肠病:关元。胆病:日月、胆俞。胆病:日月、胆俞。胃病:胃俞、足三里。胃病:胃俞、足三里。膀胱病:中极。膀胱病:中极。v中中篇篇v辨辨证证 第七章第七章八纲辨证八纲辨证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八八纲纲:表表里里,寒寒热热,虚虚实实,阴阴阳阳八八大辨证纲领。大辨证纲领。八八纲纲辨辨证证:运运用用八八纲纲,对对诊诊察察所所得得的的疾疾病病症症象象,就就其其病病变变之之浅浅深深、病病性性之之寒寒热热、正正邪邪之之盛盛衰衰及及其其总总属属类类别别,进行大体分类的方法进行大体分类的方法。2、八纲辨证基本特点、八纲辨证基本特点v(1)统括性强)统括性强v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明此六变,明此阴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v(2)具体性差)具体性差v因因为为归归纳纳粗粗疏疏,界界定定笼笼统统。所所以以证证候候表表现现涉涉及及范范围围太太广广,难难以以具具体体规定和确指。规定和确指。 3、八纲辨证基本作用、八纲辨证基本作用八纲是疾病辨证分类的基本纲领八纲是疾病辨证分类的基本纲领八八纲纲辨辨证证对对辨辨别别疾疾病病现现象象的的证证候候类类型型,具具有有提提纲纲挈挈领领,执执简简驭驭繁繁的的作作用用,为为进进一一步步的的诊诊断断,治治疗疗指指明明大大致的方向致的方向只只能能确确定定大大的的治治则则,不不能能规规定定具具体体治法治法 二、表里辨证二、表里辨证v表表里里的的一一般般概概念念表表为为外外表表,里里为为内内里里,为病位浅深的相对概念。为病位浅深的相对概念。v表里的相对划分表里的相对划分v表里的相对意义表里的相对意义辨辨病病位位之之浅浅深深属属表表者者,较较轻轻浅浅;属属里里者者,较深重较深重辨辨病病势势之之进进退退由由表表入入里里,病病增增为为进进;由由里出表,病减为退里出表,病减为退(一)表证(一)表证1、基基本本概概念念:指指病病邪邪经经皮皮毛毛,口口鼻鼻侵侵入入机机体体浅浅表表部部位位,干干扰扰营营卫卫运运行行所所致致的的证证候类别,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候类别,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2.一般表现一般表现:发发热热恶恶寒寒(或或恶恶风风),头头身身体体痛痛,鼻鼻塞塞流流涕涕,咽咽喉喉痒痒痛痛,喷喷嚏嚏咳咳嗽嗽等等,脉脉浮浮,舌舌淡红薄白淡红薄白起病短、急,病情尚轻起病短、急,病情尚轻(二)里证(二)里证1.基基本本概概念念:泛泛指指病病变变侵侵犯犯内内在在脏脏腑腑,干干扰扰气血阴阳所致的证候类别气血阴阳所致的证候类别。2.基本成因基本成因:内伤(脏腑气血失调、情志)内伤(脏腑气血失调、情志)外感(表邪传里或外邪直中)外感(表邪传里或外邪直中)3.一般表现一般表现寒热但见寒热但见以以脏脏腑腑的的证证候候为为主主,脉脉沉沉或或脉脉形形、脉脉势势之之异异常常、舌舌体体、舌舌苔苔的的明明显显变变化化,起起病病或或缓缓长或急重长或急重(三三)表里关系表里关系表里同病表里同病表病及里表病及里表里同病表里同病先里后表先里后表表里出入表里出入表邪入里病势加重表邪入里病势加重里邪出表病势减轻里邪出表病势减轻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1、寒热的相对划分、寒热的相对划分阴阴胜胜于于阳阳则则为为寒寒(阴阴偏偏盛盛寒寒实实证证;阳阳偏衰偏衰虚寒证虚寒证)阳阳胜胜于于阴阴则则为为热热(阳阳偏偏盛盛实实热热证证;阴阴偏衰偏衰虚热证)虚热证)阴胜则寒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胜则热2、寒热的相对意义、寒热的相对意义辨别病性的阴阳偏向辨别病性的阴阳偏向 (见前见前)辨别病势的动静偏向辨别病势的动静偏向(一)寒证(一)寒证1、基基本本概概念念:阴阴气气偏偏盛盛,阳阳气气偏偏衰衰所所致致的证候类别的证候类别。2、一般表现、一般表现冷象冷象怕冷,喜暖,肢凉,冷痛怕冷,喜暖,肢凉,冷痛淡象淡象面色淡白,舌淡苔白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稀象稀象痰涕清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痰涕清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润象润象口淡不渴,舌润苔滑口淡不渴,舌润苔滑静象静象神静踡卧,脉象紧迟神静踡卧,脉象紧迟(二)热证(二)热证1、基基本本概概念念:即即阳阳气气偏偏亢亢,阴阴气气偏偏衰衰所所致致的证候类型的证候类型。2、一般表现、一般表现热热象象恶恶热热喜喜冷冷,身身热热,灼灼痛痛、面面红红目目赤,舌红苔黄赤,舌红苔黄,小便短赤小便短赤稠象稠象痰涕浓稠,舌苔少津痰涕浓稠,舌苔少津干象干象口渴咽干,大便干结口渴咽干,大便干结动象动象烦躁不安,脉象动数烦躁不安,脉象动数(三)寒热鉴别(三)寒热鉴别 1 1、寒热之喜恶、寒热之喜恶 问诊鉴别问诊鉴别 、口渴与不渴、口渴与不渴 、面色之赤白、面色之赤白望诊鉴别望诊鉴别 、肢体之温凉、肢体之温凉切诊鉴别切诊鉴别 、二便之质地、二便之质地问兼望诊问兼望诊 、舌脉之特征舌脉之特征望兼切诊望兼切诊、寒寒热热错错杂杂:寒寒热热相相反反的性质,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存在的性质,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存在 寒热各居表里寒热各居表里寒热各居上下寒热各居上下(四)寒热关系(四)寒热关系寒证化热寒证化热 即即初初始始为为寒寒证证,后后向向热热证证转转化化,而而寒寒象象随之消失者。随之消失者。 它是寒湿阴邪,郁阳化热的结果它是寒湿阴邪,郁阳化热的结果 多多见见于于寒寒湿湿外外犯犯,阳阳气气内内郁郁者者,因因未未及及时时透透散散,或或素素体体阳阳旺旺,或或温温药药太太过过,以以致致蓄阳化热,而证从热化蓄阳化热,而证从热化 、寒热转化、寒热转化热证化寒热证化寒 即即指指始始为为热热证证,后后向向寒寒证证转转化化,而而热热象象随之隐退者随之隐退者它是热耗气津,阳泄人寒的结果它是热耗气津,阳泄人寒的结果多多见见于于暑暑、热热内内蒸蒸,大大汗汗大大泄泄,气气随随津津脱,以致亡阳化寒脱,以致亡阳化寒 总总之之:寒寒热热的的相相互互转转化化,关关键键取取决决于于机机体体阳气的盛衰阳气的盛衰 3.寒热真假寒热真假(1 1)真寒假热)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戴阳证等)(阴盛格阳、戴阳证等)即指内为真寒而外有假热的证候即指内为真寒而外有假热的证候其表现特点其表现特点 外外显显阳阳热热之之象象:身身大大热热、面面色色赤赤、口口渴渴、咽痛、躁扰不安、脉象浮大或数咽痛、躁扰不安、脉象浮大或数内内见见虚虚寒寒之之象象:下下肢肢厥厥冷冷、小小便便清清淡淡、下利清谷、舌淡苔滑、脉象无力下利清谷、舌淡苔滑、脉象无力 真假有迹可辨真假有迹可辨:(假热鉴别):(假热鉴别)(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指内为真热而外有假寒的证候。指内为真热而外有假寒的证候。 其表现特点其表现特点 外外显显阴阴寒寒之之象象:四四肢肢厥厥冷冷、神神识识昏昏沉沉、面色紫暗、脉象沉迟。面色紫暗、脉象沉迟。 内内有有实实热热之之象象:胸胸腹腹灼灼热热、口口臭臭息息粗粗、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搏有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搏有力 真假有迹可辨真假有迹可辨:(假寒鉴别):(假寒鉴别) (3)寒热真假的鉴别)寒热真假的鉴别要领要领 假假象象多多现现于于四四肢肢、皮皮肤肤、面面部部等等外外部部标标部部,真真象象多多现现于于胸胸腹腹、二二便便、下部等内部本部及舌象、脉象下部等内部本部及舌象、脉象 假假象象到到底底与与真真象象不不同同,有有真真迹迹(破绽)可循(破绽)可循 三、虚实辨证三、虚实辨证1 1、虚实的相对划分、虚实的相对划分因邪气有余而病者为实因邪气有余而病者为实因正气不足而病者为虚因正气不足而病者为虚 2 2、虚实的相对意义、虚实的相对意义辨别病机的正邪盛衰辨别病机的正邪盛衰 ( (见前见前) )辨别病势的缓急难易。辨别病势的缓急难易。2.2.实证一般表现实证一般表现强强:反应有力反应有力证象突出,声壮息粗,痛处拒证象突出,声壮息粗,痛处拒按,脉实有力按,脉实有力闭闭:窍道闭塞窍道闭塞胸闷胸闷, ,脘痞脘痞, ,腹胀腹胀, ,二便不通二便不通厚厚:形质壅实形质壅实体质壮实,胸腹坚满,身有肿体质壮实,胸腹坚满,身有肿处,舌质苍老处,舌质苍老浊浊:出物秽浊出物秽浊痰浊涌盛,吐物混浊,小便不痰浊涌盛,吐物混浊,小便不清,大便垢腻滞,舌苔厚腻清,大便垢腻滞,舌苔厚腻 急急:病势急剧病势急剧多属暴病多属暴病, ,新病新病, ,痛苦剧烈痛苦剧烈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指因邪气有余,扰乱机体生态平衡所致的证候(一)实证(一)实证(二)虚证(二)虚证1 1、基基本本概概念念:指指因因正正气气不不足足,不不能能维维持持机机体体生生态平衡所致的证候类别态平衡所致的证候类别 。2 2、一般表现、一般表现弱弱:机机能能衰衰退退神神疲疲乏乏力力,少少气气懒懒言言,食食欲欲 减退,不胜劳力,脉弱无力减退,不胜劳力,脉弱无力漏漏:窍窍道道不不固固自自汗汗,遗遗精精,滑滑胎胎,二二便便泄泄利利 不固,不固, 痛处喜按痛处喜按薄薄:形形质质不不充充体体质质薄薄弱弱, ,形形体体消消瘦瘦, ,枯枯萎萎, ,舌舌 瘦薄瘦薄, ,苔剥少苔剥少, ,脉细涩脉细涩清清:色泽无华:色泽无华面色淡白,萎黄面色淡白,萎黄, , 舌淡嫩舌淡嫩缓缓:病势缠绵:病势缠绵多属久病,痛苦不剧多属久病,痛苦不剧 (三)虚实鉴别(三)虚实鉴别 1 .1 .精神之亢惫精神之亢惫 2.2.疼痛之缓剧,持间,喜恶按压疼痛之缓剧,持间,喜恶按压 3.3.二便之闭泄二便之闭泄 4.4.形体之肿滞与消瘦形体之肿滞与消瘦 5.5.舌象与脉象舌象与脉象 6.6.体质强弱,病史缓急,新久体质强弱,病史缓急,新久虚虚实实夹夹杂杂正正虚虚与与邪邪实实同同时时存存在在,互互为条件为条件 正虚容邪(受邪),虚中夹实。正虚容邪(受邪),虚中夹实。 邪实伤正,实中夹虚。邪实伤正,实中夹虚。 虚实互为因果,虚实并重虚实互为因果,虚实并重 (四)虚实关系(四)虚实关系 虚实转变(转化)虚实转变(转化)实证转虚实证转虚 即即指指先先为为实实证证,复复因因正正气气渐渐伤伤而而转转见见虚证,实象渐退者虚证,实象渐退者 它是病邪滞留,耗伤正气的结果它是病邪滞留,耗伤正气的结果A A、正邪相争,邪去正伤,正虚不复,见正邪相争,邪去正伤,正虚不复,见于大病后期于大病后期B B、正邪相争,邪衰正伤,正虚邪恋,多正邪相争,邪衰正伤,正虚邪恋,多见于久病迁延,驱邪不彻者见于久病迁延,驱邪不彻者 虚证转实虚证转实即即指指病病本本为为虚虚,复复因因正正气气来来复复而而转转见见实实证,虚象渐退者证,虚象渐退者它是正气来复,抗邪有力的结果它是正气来复,抗邪有力的结果多多见见于于正正虚虚邪邪恋恋者者,调调治治得得宜宜,正正气气转转旺,驱邪外出时。(虚多实少转实证)旺,驱邪外出时。(虚多实少转实证) 它是正气来复,抗邪有力的结果它是正气来复,抗邪有力的结果多多见见于于正正虚虚邪邪恋恋者者,调调治治得得宜宜,正正气气转转旺,驱邪外出时。(虚多实少转实证)旺,驱邪外出时。(虚多实少转实证)第八章第八章病性辨证病性辨证概概说说v概念概念:病性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病性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所表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从而人所表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的性质的辨证方法。确定疾病当前证候的性质的辨证方法。v内容内容辨六淫证候: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辨情志证候: 第一节第一节辨六淫证候辨六淫证候 v辨六淫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辨六淫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六淫病邪的致病特点,通过分析,征等,对照六淫病邪的致病特点,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六淫证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六淫证候。候。一、风淫证一、风淫证v 恶风、微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恶风、微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v咳嗽、咽喉痒或痛、鼻塞或喷嚏等:咳嗽、咽喉痒或痛、鼻塞或喷嚏等:v皮肤瘙痒,或见丘疹:皮肤瘙痒,或见丘疹:v突起面睑肢体浮肿,伴咳嗽,咽喉痛:突起面睑肢体浮肿,伴咳嗽,咽喉痛:v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v肢体关节游走疼痛:肢体关节游走疼痛:v附:外风与内风的概念与区别 v1、伤寒证、伤寒证v2、中寒证、中寒证共见症: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无汗,共见症: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沉弦紧或脉伏脉沉弦紧或脉伏v或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咳嗽、哮喘、咯稀白痰v或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二、寒淫证二、寒淫证三、暑淫证三、暑淫证v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v肢体困倦,苔白或黄肢体困倦,苔白或黄v或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或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甚至昏迷、惊厥、抽搐v或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或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气喘等汗,气喘等v附:暑淫证与火热证的区别附:暑淫证与火热证的区别四、湿淫证四、湿淫证共同症:头身困重,局部闷胀、酸楚、腻共同症:头身困重,局部闷胀、酸楚、腻浊,苔滑腻,脉濡缓浊,苔滑腻,脉濡缓局部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局部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胸闷脘痞,嗜睡,口腻不渴,纳呆,恶胸闷脘痞,嗜睡,口腻不渴,纳呆,恶心,大便稀溏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心,大便稀溏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浑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稀,小便浑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五、燥淫证五、燥淫证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心烦,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舌红,脉浮数六、火热证六、火热证v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心烦,舌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红,脉浮数v发热恶热,颜面色赤,舌红或绛,脉数有力发热恶热,颜面色赤,舌红或绛,脉数有力v烦躁不安烦躁不安v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苔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苔黄干燥或灰黑黄干燥或灰黑v或见神昏、谵语或见神昏、谵语v或见惊厥、抽搐或见惊厥、抽搐v吐血、衄血吐血、衄血v痈肿疮疡痈肿疮疡第二节第二节辨阴阳虚损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 v辨阴阳虚损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辨阴阳虚损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阴津、阳气的生理、病理特点,体征等,对照阴津、阳气的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阴、阳虚损的证候。在着阴、阳虚损的证候。一、阳虚证一、阳虚证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畏冷肢凉,或自汗,脉沉迟无力畏冷肢凉,或自汗,脉沉迟无力v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肿,面色白光白,口淡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肿,面色白光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胖,苔白滑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胖,苔白滑v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v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v常见脏腑阳虚证常见脏腑阳虚证v常见阳虚兼夹证常见阳虚兼夹证二、阴虚证二、阴虚证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病程长、病势缓病程长、病势缓v常见脏腑阴虚证常见脏腑阴虚证v常见阴虚兼夹证常见阴虚兼夹证三、亡阳证、亡阴证三、亡阳证、亡阴证 病因病因面色面色 精神精神 汗汗 口渴口渴 舌舌 脉脉 亡阴证亡阴证 阳气阳气衰微衰微 颧红颧红 烦躁不烦躁不安安 粘、粘、咸咸 渴喜渴喜冷饮冷饮 干红干红疾数疾数无力无力 亡阳证亡阳证 阴液阴液耗损耗损 苍白苍白 淡漠气淡漠气息微弱息微弱 冷、冷、淡淡 不渴不渴或喜或喜热饮热饮 淡白淡白细微细微欲绝欲绝 第三节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辨气血证候 辨气血证候辨气血证候, ,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征等, ,对照气血的生理、病理特点对照气血的生理、病理特点, ,分析、判断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存在疾病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存在。 气血证候的分类气血证候的分类: 一方面为气血亏虚一方面为气血亏虚, ,属虚证属虚证,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气虚证、血虚证, , 气脱证、血脱证气脱证、血脱证、气陷气陷证、气不固证证、气不固证; 另一方面为气血的运行失常另一方面为气血的运行失常, ,属实证属实证主要有气滞证、血瘀证主要有气滞证、血瘀证, ,气逆证、气闭气逆证、气闭证证、 血热证、血寒证。血热证、血寒证。辨辨气气血血证证候候气虚气虚类证类证气虚证气虚证气陷证气陷证气不气不固固证证气脱证气脱证四、血四、血瘀瘀证证五、血热证五、血热证六、血寒证六、血寒证气滞气滞类证类证血虚血虚类证类证血虚证血虚证血脱证血脱证气滞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逆证气闭证气闭证一、二、三、七、气血同病证 (一)气虚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元气不足指元气不足, ,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减退, ,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 ,以气短、乏力、神疲、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形成气虚证的原因形成气虚证的原因, ,主要有主要有: :久病、重病、劳累过久病、重病、劳累过度等度等, ,使元气耗伤太过使元气耗伤太过; ;先天不足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后天失养, ,致元气致元气生成匮乏生成匮乏; ;年老体弱年老体弱, ,脏腑机能减退而元气自衰。脏腑机能减退而元气自衰。气虚证气虚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气短声低气短声低,少气懒言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神疲乏力 - -元气不足元气不足, ,脏腑脏腑 机能衰退机能衰退或有头晕目眩或有头晕目眩,舌质淡嫩舌质淡嫩,脉虚脉虚 - -元气不足元气不足, ,推动无力推动无力自汗自汗, ,动则诸症加重。动则诸症加重。 - -劳则耗气劳则耗气气虚证的辨证依据气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 (二二) )气陷证气陷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气虚无力升举指气虚无力升举, ,清阳之气下陷清阳之气下陷, ,以自觉气以自觉气坠坠, ,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气陷多是气虚的发展气陷多是气虚的发展, ,或为气虚的一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种特殊表现形式, ,一般指脾一般指脾( (中中) )气的下陷。气的下陷。气陷证气陷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形体消瘦, -气虚无力,清阳不升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 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气虚无力, 气机下陷 气陷证的辨证依据 体弱而瘦体弱而瘦, ,以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以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 (三三) )气不固证气不固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气虚失其固摄之能指气虚失其固摄之能, ,以自汗以自汗, ,或大或大便、小便、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要便、小便、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表现的虚弱证候。 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气气不固不固证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气短气短, ,疲乏疲乏, ,面白面白, ,舌淡舌淡, ,脉虚无力脉虚无力; ; 一般一般气虚气虚表现表现或自汗不止或自汗不止; ;流涎不止流涎不止气气不不固固津津或妇女出现崩漏或妇女出现崩漏, ,或为滑胎、小产或为滑胎、小产 气气不摄血不摄血或遗尿或遗尿, ,余溺不尽余溺不尽, ,小便失禁小便失禁; ;大便滑脱失禁大便滑脱失禁; ;或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肾气不固肾气不固气不固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疲乏、气短、脉虚及自汗或二便、经、精等的不固为主要表现。 ( (四四) )气脱证气脱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元气亏虚己极指元气亏虚己极, ,急骤外泄急骤外泄, ,以气息微弱、汗出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 ;也可以也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等情况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等情况下下, ,出现出现“气随津脱气随津脱”、“气随血脱气随血脱”,或于长期或于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气气脱脱证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呼吸微弱而不规则, ,汗出不止汗出不止, ,口开目合口开目合, ,全全身瘫软身瘫软, ,神识朦胧神识朦胧, ,二便失禁二便失禁, ,面色苍白面色苍白, ,口唇青紫口唇青紫, ,脉微脉微, ,舌淡舌淡, ,舌苔白润。舌苔白润。 -元气亏虚己极元气亏虚己极, ,真气欲脱真气欲脱, ,则心、肺、脾、肾等脏腑之气皆衰。则心、肺、脾、肾等脏腑之气皆衰。 气脱证的辨证依据 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主要表现。 ( (一一) )血虚证血虚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血液亏虚指血液亏虚, ,不能濡养脏腑、经络、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组织, ,以面、睑、唇、舌色白以面、睑、唇、舌色白, ,脉细为主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导致血虚的原因导致血虚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血液耗损过多一是血液耗损过多, ,新血未及补充新血未及补充, ,二是二是血液生化不足血液生化不足。 血虚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 -血液亏虚,头面官窍失养心悸,多梦,健忘,神疲 -血液亏虚,心神失养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血液亏虚,脉络空虚,冲任失养 血虚证的辨证依据血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病体虚弱, ,以肌肤以肌肤粘粘膜的颜色淡白、脉膜的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细为主要表现。 ( (二二) )血脱证血脱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以面色苍白、心悸、脉微或在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导致血脱证的主要原因是突然大量出血,如呕血、便血、崩漏、外伤失血等,也可以因长期失血、血虚进一步发展而成。血脱证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面色苍白, ,头晕头晕, ,眼花眼花, ,舌色枯白舌色枯白, ,脉微脉微或或结代结代 -血液大量耗失血液大量耗失, ,血脉空虚血脉空虚, ,失去失去荣荣养养心悸心悸, ,气短气短, ,四肢逆冷四肢逆冷 -血液耗失血液耗失, ,心失所养,心失所养,气随血脱气随血脱血脱证的辨证依据 有有大失血、大失血、血液严重损失的病史血液严重损失的病史, ,以面色以面色苍白、脉微或在为主要表现苍白、脉微或在为主要表现。 气脱证、血脱证、亡阳证、亡阴证气脱证、血脱证、亡阳证、亡阴证, ,皆皆属疾属疾病发展到濒危阶段的证候病发展到濒危阶段的证候, ,且常可相互影响且常可相互影响 而同时存在而同时存在, , 诊断时主要是辨别何种亡脱在诊断时主要是辨别何种亡脱在先。先。 相似:相似:亡阳、血脱、气脱均见面色苍白、脉微亡阳、血脱、气脱均见面色苍白、脉微; 亡阴、亡阳、气脱均有汗出亡阴、亡阳、气脱均有汗出不同:不同: 亡阳证以身凉肢厥为特征亡阳证以身凉肢厥为特征 亡阴证有身热烦渴的特征亡阴证有身热烦渴的特征 气脱证以气息微弱尤为突出气脱证以气息微弱尤为突出 血脱证有血液大量耗失的病史血脱证有血液大量耗失的病史( (一一) )气滞证气滞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机阻滞, ,运行不畅运行不畅, ,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的证候。 引起气滞证的原因引起气滞证的原因, ,主要有三方面主要有三方面: :一、一、情志不舒情志不舒, ,忧郁悲伤忧郁悲伤, ,思虑过度思虑过度, ,而致而致 气机郁滞气机郁滞; ;二二、痰饮、瘀血、宿食、痰饮、瘀血、宿食、蛔蛔虫、砂石等病虫、砂石等病 理物质的阻塞理物质的阻塞, ,或阴寒凝滞或阴寒凝滞, ,湿邪阻碍湿邪阻碍, , 外伤络阻等外伤络阻等, ,都能导致气机郁滞都能导致气机郁滞; ;三三、脏气虚弱脏气虚弱, ,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气滞证临床表现气滞证临床表现胸胁、胸胁、脘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 气机运行不畅气机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不通则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痛、攻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痛、攻痛, ,症状时轻时重症状时轻时重, ,部位不固定部位不固定, ,按之一般无形按之一般无形 无形之气阻滞无形之气阻滞 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 阻滞气机有出路阻滞气机有出路 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脉象多弦脉象多弦, ,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气滞证的辨证依据气滞证的辨证依据 以胸胁脘腹或损伤部位的胀闷、胀以胸胁脘腹或损伤部位的胀闷、胀痛、窜痛为主要表现。痛、窜痛为主要表现。 ( (二二) )气逆证气逆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气机失调指气机失调, ,气上冲逆气上冲逆, ,以咳嗽喘促、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气逆气逆证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咳嗽频作咳嗽频作, ,呼吸喘促呼吸喘促 肺气上肺气上逆逆呃逆、嗳气不止呃逆、嗳气不止, ,或呕吐、呕血或呕吐、呕血 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头痛、眩晕头痛、眩晕, ,甚至昏厥、咯血甚至昏厥、咯血 - -肝气升发太过肝气升发太过 气逆证的辨证依据 以咳喘或呕吐以咳喘或呕吐呃呃逆逆、呕血呕血、头痛、头痛、眩晕等为突出表现。眩晕等为突出表现。 ( (三三) )气闭证气闭证 1 1、概念、概念 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3、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窍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窍, ,以突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实性急重证候。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实性急重证候。 主要原因有主要原因有: :强烈精神刺激强烈精神刺激, ,使神机闭使神机闭塞塞; ;砂石、虫、痰等阻塞脉络、管腔砂石、虫、痰等阻塞脉络、管腔, ,导致气导致气机闭塞机闭塞; ;溺水、电击等意外事故。溺水、电击等意外事故。气闭证临床表现气闭证临床表现突发势急、症重之昏厥突发势急、症重之昏厥, ,呼吸气粗呼吸气粗, ,声高声高 心、肺气闭心、肺气闭 或内脏绞痛或内脏绞痛, ,或二便闭塞或二便闭塞, ,脉沉弦有力脉沉弦有力 - -脉络、管腔气机闭塞脉络、管腔气机闭塞气闭证的辨证依据气闭证的辨证依据 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二便闭塞、息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二便闭塞、息粗、脉实为主要表现。粗、脉实为主要表现。 四、血四、血瘀瘀证证 (一)概念(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三)辨证要点 指指瘀瘀血内阻血内阻, ,血行不畅血行不畅, ,以固定刺痛、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肿块、出血、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产生产生瘀瘀血的原因可有多个方面血的原因可有多个方面, ,一一、是外伤、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是外伤、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 , 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 ,淤积于内淤积于内; ;二二、是气滞而血行不畅是气滞而血行不畅, ,以致血脉以致血脉瘀瘀滞滞; ;三三、是血寒而使血脉凝滞是血寒而使血脉凝滞, ,或血热而使血行或血热而使血行壅壅聚聚 或血受煎熬或血受煎熬, ,血液浓缩血液浓缩瘀瘀滞滞, ,致使脉致使脉道道瘀瘀塞塞; ;四四、是湿热、痰浊、砂石等有形实邪压迫、阻是湿热、痰浊、砂石等有形实邪压迫、阻 塞脉络塞脉络, ,以致血运受阻以致血运受阻; ;五五、是气虚、阳虚而运血无力是气虚、阳虚而运血无力, ,血行迟缓。血行迟缓。 血瘀证临床表现血瘀证临床表现1 1、疼痛疼痛 其疼痛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其疼痛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常在夜间痛甚; ;有形瘀有形瘀血血阻滞,阻滞,不通则痛不通则痛 2 2、肿块肿块 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 ,腹内者腹内者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 ; 3 3、出血出血 出血反复不止出血反复不止, ,色紫暗或夹血块色紫暗或夹血块, ,或大便色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黑如柏油状, ,或妇女血崩、漏血或妇女血崩、漏血; ; 血液淤积凝结成块血液淤积凝结成块; ;血不循血不循常常 道道而溢出脉外而溢出脉外4 4、瘀、瘀血色脉征血色脉征 面色面色黧黧黑黑, ,或唇甲青紫或唇甲青紫, ,或皮下紫斑或皮下紫斑, ,或肌肤甲或肌肤甲错错, ,或腹露青筋或腹露青筋, ,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 ,或舌有紫或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 , 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血瘀证的辨证依据 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瘀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色脉征为主要表现。 五、血热证五、血热证 (一)概念(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三)辨证要点 指火热内炽指火热内炽, ,侵迫血分侵迫血分, ,以身热口渴、斑疹以身热口渴、斑疹吐吐衄衄、烦躁、烦躁谵谵语、舌语、舌绛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即血分的热证。证候。即血分的热证。 血热证的形成血热证的形成, ,一是外感热邪一是外感热邪, ,或感受它邪或感受它邪化热化热, ,传入血分传入血分; ;二是情志过激二是情志过激, ,气郁化火气郁化火, ,或过食辛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辣燥热之品, ,火热内生火热内生, ,侵扰血分。侵扰血分。血热证临床表现心烦心烦, ,失眠失眠, ,躁扰不宁躁扰不宁, ,甚或狂乱、神昏谵语甚或狂乱、神昏谵语 热热入入血分血分, ,内扰心神内扰心神各种出血色深红各种出血色深红, ,或斑或斑疹疹显露显露, ,舌舌绛绛, ,脉数疾脉数疾 热盛迫血妄行热盛迫血妄行身热夜甚身热夜甚, ,或潮热或潮热, ,口渴口渴, ,面赤面赤-热热盛伤阴盛伤阴或为疮或为疮痈痈 热壅热壅灼肉腐血灼肉腐血 血热证的辨证依据 以身热口渴、斑以身热口渴、斑疹疹、烦躁、烦躁谵谵语、语、舌舌绛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脉数等为主要表现。 六、血寒证六、血寒证 (一)概念(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三)辨证要点 指寒邪客于血脉指寒邪客于血脉, ,凝滞气机凝滞气机, ,血行不畅血行不畅, , 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 ,妇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即血分的寒证。现的实寒证候。即血分的寒证。 因寒邪侵犯血脉因寒邪侵犯血脉, ,或阴寒内盛或阴寒内盛, ,凝滞脉凝滞脉络而成。络而成。 血寒证临床表现畏畏 寒寒 寒邪寒邪伤阳伤阳手足或少腹等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手足或少腹等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 ,肤色紫暗肤色紫暗发凉发凉寒客血脉寒客血脉, ,凝滞气血凝滞气血, ,阳气不通阳气不通或痛经、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痛经、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寒凝寒凝冲任冲任血脉血脉, , 气血不通气血不通唇舌青紫唇舌青紫, ,苔白滑苔白滑, ,脉沉迟弦涩脉沉迟弦涩 寒邪凝滞气血寒邪凝滞气血, , 阳气不通阳气不通 血寒证的辨证依据血寒证的辨证依据 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 ,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 七、气血同病证类七、气血同病证类 气与血密切相关气与血密切相关, ,病理上气病或血病发展病理上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到一定的程度, ,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而发生病变, ,或者同时发病或者同时发病, ,或者互为因果或者互为因果,从从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 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瘀证、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 第四节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辨津液证候 辨津液证候辨津液证候, ,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体征等, ,对照津液的生理、病理特点对照津液的生理、病理特点, ,通过通过分析分析, ,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有津液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有津液亏虚或运化障碍的证候存在。亏虚或运化障碍的证候存在。 津液证候津液亏虚证一、痰证水液停聚二、饮证三、水停证 湿、水、饮、痰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湿、水、饮、痰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理性产物, ,四者形成均常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四者形成均常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所以所以四者之间关系四者之间关系密切密切,同源异流。,同源异流。在形质、流动性、证候表现上有在形质、流动性、证候表现上有异有同。异有同。 “湿湿”无无明显形质可见而呈明显形质可见而呈“汽态汽态”, ,弥漫弥漫性大性大, ,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 ; “水水”质清稀为液态质清稀为液态, ,流动性大流动性大, ,以水肿、少以水肿、少尿为主症尿为主症; ; “饮饮”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产物产物, ,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 ,以停聚处的症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状为主要表现; ; “痰痰”的质地稠浊而粘的质地稠浊而粘, ,常呈半凝固乳胶状常呈半凝固乳胶状态态, ,流动性小流动性小, ,多停于肺多停于肺, ,但可随气流窜全身但可随气流窜全身, ,见见症复杂症复杂, ,一般有吐痰多的主症。一般有吐痰多的主症。 由于湿、水、饮、痰本属一类由于湿、水、饮、痰本属一类, ,难以截然划难以截然划分分, ,且可相互转化、兼并且可相互转化、兼并, ,故又常互相通称故又常互相通称, ,如有如有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等名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等名。一、痰证一、痰证 (一)概念(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三)辨证要点 指痰浊内阻或流窜指痰浊内阻或流窜, ,以咳吐痰多、胸以咳吐痰多、胸闷、闷、呕呕恶、眩晕、体胖恶、眩晕、体胖, ,或局部有圆滑包或局部有圆滑包块块, ,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痰痰”是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形成的是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形成的一一种质稠浊而粘的病理产物。种质稠浊而粘的病理产物。痰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咳嗽痰多, ,痰质粘稠痰质粘稠 痰浊停肺痰浊停肺胸胸脘脘痞闷痞闷, ,呕恶呕恶, ,纳呆纳呆 痰浊内停,脾胃失调痰浊内停,脾胃失调或头晕目眩或头晕目眩 痰蒙清窍痰蒙清窍 或形体肥胖或形体肥胖 痰泛于肌肤痰泛于肌肤 或神昏或神昏,或神志错乱或神志错乱(癫、狂、痴、癫、狂、痴、痫)痫) 痰蒙心神痰蒙心神 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痰浊凝聚痰浊凝聚舌苔腻舌苔腻, ,脉滑脉滑 痰浊内停征象痰浊内停征象 痰证的辨证依据痰证的辨证依据 以咳吐痰多、胸闷、以咳吐痰多、胸闷、呕呕恶、眩晕、体恶、眩晕、体胖胖, ,或局部有圆滑包块或局部有圆滑包块, ,苔腻、脉滑等为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痰浊为病痰浊为病, ,颇为广泛颇为广泛, ,见症多见症多端端, ,因而有因而有“百病多因痰作祟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怪病多痰”之之说。说。二、饮证二、饮证 (一)概念(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三)辨证要点 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 ,以胸闷脘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饮饮”是体内水液停聚而转化成的一是体内水液停聚而转化成的一种较痰清稀、较水浑浊的病理性产物。种较痰清稀、较水浑浊的病理性产物。饮证临床表现脘腹痞胀脘腹痞胀, ,泛吐清水泛吐清水, ,脘腹部水声漉漉脘腹部水声漉漉 饮停胃肠饮停胃肠胁间饱满胁间饱满, ,咳唾引咳唾引痛痛 饮饮停胸胁停胸胁胸闷胸闷, ,心悸心悸, ,息促不得卧息促不得卧 饮停心包饮停心包咳吐清稀痰涎咳吐清稀痰涎, ,或喉间哮鸣有声或喉间哮鸣有声饮停饮停于于肺肺身体、肢节疼重身体、肢节疼重 饮流四肢饮流四肢 头目眩晕头目眩晕 饮邪内阻饮邪内阻, ,清阳不能上升清阳不能上升 舌苔白滑舌苔白滑, ,脉弦或滑脉弦或滑饮邪内饮邪内停停饮证的辨证依据饮证的辨证依据 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 三、水停证三、水停证 指体内水液因气化失常而停聚指体内水液因气化失常而停聚, ,以肢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体浮肿、小便不利, ,或腹大痞胀或腹大痞胀, ,舌淡胖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病理理性性的的“水水”, ,为为质质地地清清稀稀、流流动动性性大大的的病理性产物。病理性产物。 导导致致水水停停的的原原因因, ,可可为为风风邪邪外外袭袭, ,或或湿湿邪邪内内阻阻, ,亦亦可可因因房房劳劳伤伤肾肾, ,或或久久病病肾肾虚虚等等, ,影影响响肺肺、脾脾、肾肾的的气气化化功功能能, ,使使水水液液运运化化、输输布布失失常而停聚为患。常而停聚为患。 此此外外, ,瘀瘀血血内内阻阻, ,经经脉脉不不利利, ,亦亦可可影影响响水水液的运行液的运行, ,使水蓄腹腔等部位使水蓄腹腔等部位, ,而成血瘀水停。而成血瘀水停。水停证临床表现 头面、肢体甚或全身水肿头面、肢体甚或全身水肿, ,按之凹陷不易起按之凹陷不易起, ,或为腹水而见腹部膨隆、叩之音浊或为腹水而见腹部膨隆、叩之音浊, ,小便短少小便短少不利不利, ,身体困重身体困重, ,舌淡胖舌淡胖, ,苔白滑苔白滑, ,脉濡缓等。脉濡缓等。 - -水液输布失常水液输布失常,泛溢肌肤泛溢肌肤, ,停聚停聚体内体内 根据形成水停的机理、脏器的不同根据形成水停的机理、脏器的不同, ,临床常临床常见的水停证有风水相搏见的水停证有风水相搏( (风袭水停风袭水停) )证、脾虚证、脾虚水泛证、肾虚水泛证、水气凌心证等。水泛证、肾虚水泛证、水气凌心证等。 水停证的辨证依据水停证的辨证依据 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 湿、水、饮、痰在形质、流动性、证湿、水、饮、痰在形质、流动性、证候表现上有异有同候表现上有异有同, ,四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四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四者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性四者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产物, ,其形成均常与肺、脾、肾等脏腑功其形成均常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能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 “湿湿”无无明显形质可见而呈明显形质可见而呈“汽态汽态”, ,弥漫性大弥漫性大, ,以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 ; “ “水水”质清稀为液态质清稀为液态, ,流动性大流动性大, ,以水肿、少尿为以水肿、少尿为主症主症; ; “ “饮饮”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产物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产物, ,常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 ,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 “ “痰痰”的质地稠浊而粘的质地稠浊而粘, ,常呈半凝固乳胶状态常呈半凝固乳胶状态, ,流流动性小动性小, ,多停于肺多停于肺, ,但可随气流窜全身但可随气流窜全身, ,见症复杂见症复杂, ,一一般有吐痰多的主症。般有吐痰多的主症。 由于湿、水、饮、痰本属一类由于湿、水、饮、痰本属一类, ,难以截然划分难以截然划分, ,且可相互转化、兼并且可相互转化、兼并, ,故又常互相通称故又常互相通称, ,如有痰饮、如有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等名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等名四、津液亏虚证四、津液亏虚证 指体内津液亏少指体内津液亏少, ,脏腑、组织、官窍失却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滋润、濡养、充盈, ,以口渴尿少以口渴尿少, ,口、鼻、唇、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等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等, ,使津使津液耗损过多液耗损过多; ;外界气候干燥外界气候干燥, ,或体内阳气偏亢或体内阳气偏亢, ,使津液耗损使津液耗损; ;饮水过少饮水过少, ,或脏气虚衰或脏气虚衰, ,使津液生使津液生成不足成不足, ,均可形成津液亏虚的证候。均可形成津液亏虚的证候。 津液亏虚证临床表现 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干燥, ,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 ,眼球深陷眼球深陷, ,口口渴欲饮水渴欲饮水, ,小便短少而黄小便短少而黄, ,舌红舌红, ,脉细数无脉细数无力等。力等。 - -津液亏津液亏虚虚, ,不能充养、濡润脏器、不能充养、濡润脏器、组织、官窍组织、官窍 外界燥邪耗伤津液所见证候外界燥邪耗伤津液所见证候, ,为燥淫证为燥淫证, ,属于属于外燥外燥; ; 体内津液亏虚必见干燥症状体内津液亏虚必见干燥症状, ,为津液为津液亏虚证亏虚证, ,属于属于内燥内燥。 津液亏虚证的辨证依据津液亏虚证的辨证依据 以口渴尿少以口渴尿少, ,口、鼻、唇、舌、皮肤、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第五节第五节 辨情志辨情志证候证候 辨情志证候辨情志证候, ,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体征等, ,对照情志致病的特点对照情志致病的特点, ,通过分析通过分析, ,辨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有情志证候的存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有情志证候的存在在。 情志证候情志证候, ,是由于精神刺激过于强烈或是由于精神刺激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过于持久, ,人体不能调节适应人体不能调节适应, ,导致神气失常导致神气失常, ,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导致导致的。的。情志致病的特点情志致病的特点 情志为病情志为病, ,具有先伤神、后伤脏具有先伤神、后伤脏, ,先伤气、先伤气、后伤形的特点后伤形的特点, ,即情志为病应有精神情志方面即情志为病应有精神情志方面异常的症状异常的症状, ,如抑郁、烦躁、多怒、失眠等如抑郁、烦躁、多怒、失眠等, ,同同时时又又有脏腑气机失常的症状有脏腑气机失常的症状, ,如胸闷、腹胀、如胸闷、腹胀、气短、心悸等。气短、心悸等。 所以所以, ,辨证时除应注意分析情志因素之外辨证时除应注意分析情志因素之外, ,还须细致审察脏腑气机逆乱的见症还须细致审察脏腑气机逆乱的见症。 不同的情志变化不同的情志变化, ,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 ,会产生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气机逆乱同形式的气机逆乱, , 喜伤心、喜则气缓等。喜伤心、喜则气缓等。 一、喜证一、喜证 指由于过度喜乐指由于过度喜乐, ,导致神气失常导致神气失常, ,以以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的情志证候。 喜证喜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喜笑不休喜笑不休, ,心神不安心神不安, ,精神涣散精神涣散, ,思想思想不集中不集中, ,甚则语无伦次甚则语无伦次, ,举止失常举止失常, ,肢体疲肢体疲软软, ,脉缓等。脉缓等。 - -喜乐无制喜乐无制, ,损伤心神损伤心神, ,心气弛缓心气弛缓, ,神气不敛神气不敛 喜证的辨证依据喜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喜悦的情志因素存在有导致喜悦的情志因素存在, ,以以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 二、怒证二、怒证 指由于暴怒或过于愤怒指由于暴怒或过于愤怒, ,导致肝气横导致肝气横逆、阳气上亢逆、阳气上亢, ,以烦躁多怒、胸胁胀闷、以烦躁多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怒证临床表现 烦躁多怒烦躁多怒, ,胸胁胀闷胸胁胀闷, ,头胀头痛头胀头痛, ,面红面红目赤目赤, ,眩晕眩晕, ,或腹胀、泻泄或腹胀、泻泄, ,甚至呕血、发甚至呕血、发狂、昏厥狂、昏厥, ,舌红苔黄舌红苔黄, ,脉弦劲有力。脉弦劲有力。 - -怒则气上。大怒不止怒则气上。大怒不止, ,肝气升肝气升发太过发太过, ,阳气上亢阳气上亢,血随气涌血随气涌。 怒证的辨证依据怒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愤怒的情志因素存在有导致愤怒的情志因素存在, ,以烦躁以烦躁易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易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表现。 三、忧思证三、忧思证 指由于思虑过度指由于思虑过度, ,或过分忧愁或过分忧愁, ,导导致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致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 ,以忧愁以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的情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志证候。 忧思证忧思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情志抑郁, ,忧愁不乐忧愁不乐, ,表情淡漠表情淡漠, , 胸闷胁胀胸闷胁胀, ,善太息善太息, ,失眠多梦失眠多梦, ,头晕健忘头晕健忘, ,心悸心悸, , 倦怠乏倦怠乏力力, ,纳谷不馨纳谷不馨, ,腹胀腹胀, ,脉沉弦等。脉沉弦等。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 ,神气郁滞神气郁滞;思虑过度思虑过度, , 暗暗耗心血耗心血, ,损伤脾胃损伤脾胃, ,受纳、运化失常受纳、运化失常 忧思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忧思的情志因素存在,以情绪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 四、悲恐证 指由于悲伤过度指由于悲伤过度, ,或经受过度惊骇或经受过度惊骇, ,使使气机消沉气机消沉, ,以情绪悲哀或恐惧、胆怯易以情绪悲哀或恐惧、胆怯易惊、神疲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惊、神疲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候。 悲恐证悲恐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善悲喜哭善悲喜哭, ,精神萎靡精神萎靡, ,疲乏少力疲乏少力, ,面色惨面色惨淡淡;或胆怯易惊或胆怯易惊, ,恐惧不安恐惧不安, ,心悸失眠心悸失眠, ,常被常被恶梦惊醒恶梦惊醒, ,甚则二便失禁甚则二便失禁, ,或为滑精、阳或为滑精、阳痿痿等。等。 - -悲则气消悲则气消, ,神气涣散神气涣散;惊恐伤肾惊恐伤肾, ,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肾气不固, ,神气不宁神气不宁。 悲恐证的辨证依据悲恐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悲恐的情志因素存在有导致悲恐的情志因素存在, ,以情以情绪悲哀或恐惧、胆怯易惊等为主要绪悲哀或恐惧、胆怯易惊等为主要表现。表现。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症状、体征津液的生理、病理四诊中基有无津液亏虚、运化障碍津液证候津液亏虚证一、痰证水液停聚二、饮证三、水停证一、痰证一、痰证 (一)概念(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三)辨证要点 指指痰浊痰浊内阻或流窜内阻或流窜,以咳吐痰多、胸以咳吐痰多、胸闷、闷、呕呕恶、眩晕、体胖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或局部有圆滑包块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痰证痰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咳嗽痰多咳嗽痰多,痰质粘稠痰质粘稠 胸胸脘脘痞闷痞闷,呕恶呕恶,纳呆纳呆 或神昏或神昏,或神志错乱或神志错乱(癫、狂、痴、癫、狂、痴、痫)痫)或头晕目眩或头晕目眩 或形体肥胖或形体肥胖 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舌苔腻舌苔腻,脉滑脉滑 痰浊停肺痰浊停肺 痰浊内停,脾胃失调痰浊内停,脾胃失调痰蒙心神痰蒙心神痰蒙清窍痰蒙清窍 痰泛于肌肤痰泛于肌肤 痰浊凝聚痰浊凝聚痰浊内停征象痰浊内停征象 痰证的辨证依据痰证的辨证依据 以咳吐痰多、胸闷、以咳吐痰多、胸闷、呕呕恶、眩晕、体胖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 二、饮证二、饮证 (一)概念(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三)辨证要点 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以胸闷脘痞、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饮证饮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脘腹痞胀脘腹痞胀,泛吐清水泛吐清水,脘腹部水声漉漉脘腹部水声漉漉 胁间饱满胁间饱满,咳唾引咳唾引痛痛 胸闷胸闷,心悸心悸,息促不得卧息促不得卧 身体、肢节疼重身体、肢节疼重咳吐清稀痰涎咳吐清稀痰涎,或喉间哮鸣有声或喉间哮鸣有声 头目眩晕头目眩晕 舌苔白滑舌苔白滑,脉弦或滑脉弦或滑 饮停胃肠饮停胃肠 饮饮停胸胁停胸胁 饮停心包饮停心包 饮流四肢饮流四肢 饮停饮停于于肺肺饮邪内阻饮邪内阻,清阳不能上升清阳不能上升 饮邪内饮邪内停停饮证的辨证依据饮证的辨证依据 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 三、水停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体内水液因气化失常而停聚,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水停证水停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头面、肢体甚或全身水肿,按之凹陷不易起,或为腹水而见腹部膨隆、叩之音浊,小便短少不利,身体困重,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等。 -水液输布失常,泛溢肌肤,停聚体内 水停证的辨证依据水停证的辨证依据 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 四、津液亏虚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指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津液亏虚证津液亏虚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眼球深陷,口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脉细数无力等。 津液亏虚,不能充养、濡润脏器、组织、官窍 津液亏虚证的辨证依据津液亏虚证的辨证依据 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 辨情志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情志致病的特点,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有情志证候的存在。包括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一、喜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由于过度喜乐,导致神气失常,以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喜证喜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肢体疲软,脉缓等。 喜乐无制,损伤心神,心气弛缓,神气不敛 喜证的辨证依据喜证的辨证依据有导致喜悦的情志因素存在,以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 二、怒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由于暴怒或过于愤怒,导致肝气横逆、阳气上亢,以烦躁多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怒证怒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眩晕,或腹胀、泻泄,甚至呕血、发狂、昏厥,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 怒则气上。大怒不止,肝气升发太过,阳气上亢,血随气涌。 怒证的辨证依据怒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愤怒的情志因素存在,以烦躁易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 三、忧思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由于思虑过度,或过分忧愁,导致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以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忧思证忧思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忧愁不乐,表情淡漠,胸闷胁胀,善太息,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心悸,倦怠乏力,纳谷不馨,腹胀,脉沉弦等。 思则气结,神气郁滞;思虑过度, 暗耗心血,损伤脾胃,受纳、运化失常 忧思证的辨证依据忧思证的辨证依据有导致忧思的情志因素存在,以情绪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 四、悲恐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四、悲恐证四、悲恐证 指由于悲伤过度,或经受过度惊骇,使气机消沉,以情绪悲哀或恐惧、胆怯易惊、神疲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悲恐证悲恐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善悲喜哭,精神萎靡,疲乏少力,面色惨淡;或胆怯易惊,恐惧不安,心悸失眠,常被恶梦惊醒,甚则二便失禁,或为滑精、阳痿等。 悲则气消,神气涣散;惊恐伤肾,恐则气下,肾气不固,神气不宁。 悲恐证的辨证依据悲恐证的辨证依据有导致悲恐的情志因素存在,以情绪悲哀或恐惧、胆怯易惊等为主要表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