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汉字发展史2015/5/112中国汉字发展史一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启蒙汉字的起源2015/5/113中国汉字发展史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契。 易系辞下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 易九家言一 文字的启蒙结绳记事2015/5/114中国汉字发展史古人结绳记事马家窑文化网纹彩陶罐2015/5/115中国汉字发展史刻契,或称契刻,就是在木头、竹片、石块、泥板等物体上刻划各种符号和标志,用以表示一定的意义。契刻记事目的:记录数目,做债务的凭证。2015/5/116中国汉字发展史刻木记事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8000年)中发现的契刻符2015/5/117中国汉字发展史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图画文字是在文字画基础发展出来的,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因此说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图画文字2015/5/118中国汉字发展史龙图腾宁夏发现的图画2015/5/119中国汉字发展史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图画文字古人古人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文字2015/5/1110中国汉字发展史一 汉字的起源仓颉造字说仓颉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下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还有一种说法: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受到启发后,创造出了汉字。2015/5/1111中国汉字发展史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说文解字序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上天作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水之纳,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文字形成声贝,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生,礼乐以兴,刑罚以著,为政立教,领事办官。白水县志2015/5/1112中国汉字发展史仓圣鸟迹书碑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2015/5/1113中国汉字发展史一 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2015/5/1114中国汉字发展史文字发展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殷商商代后期西周后期殷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起源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1/3。发展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特点因刻在兽骨上,笔画线直笔多,而且很形象。以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居多。代表人物无影响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甲骨文甲骨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甲骨文造字的三种方法甲骨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大型涂朱牛骨刻甲骨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殷墟的甲骨文12生肖甲骨文甲骨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金文起源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统计,金文约有3005字,其中可知有1804字,较甲骨文略多。发展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特点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代表人物无影响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金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毛公鼎大盂鼎金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起源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发展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zhu)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狭义则仅指籀文,由于小篆是以此为简化,因此古文记载的大篆通常指籀文。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代表人物夏朝伯益影响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大篆大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石鼓文大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小篆起源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发展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特点一 是长方形;二 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三 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四 是,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 是伸缩的垂脚。代表人物秦朝李斯影响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小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李斯书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李斯小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隶书起源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发展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特点隶书字体庄重,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代表人物秦末程邈影响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隶变隶书汉代,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伐,不断扩大中央帝国的版图,为保边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这屯兵制使得中国文化在边疆迅速地传播和扎根。同样也对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小篆又逐渐简化演变成为隶书,史称“隶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毛笔的发明隶书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秦隶与汉隶汉隶张迁碑秦隶仍存小篆的形体,起笔重而露锋顿笔,收笔出锋。结体偏方,字体厚重。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具有波、磔(zhe)之美。隶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草书起源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在魏晋之际最为盛行发展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后发展出章草、今草、狂草.特点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是草书的特点。代表人物崔瑗、张旭、王羲之影响体现了文字之美,对后世书法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草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章草今草狂草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 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草书(汉末),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唐)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楷书起源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发展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宋元时期书法家们开始追求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特点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起止三折笔,运笔在中锋,是楷书的典型笔法。代表人物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赵体)。影响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字形方正,容易辨别,后世应用甚广。楷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f)楷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行书起源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发展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代表人物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影响对书法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行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行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行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宋体起源源于宋代,出于加快印刷的考虑,所设计出的宋体。 书法正楷仿宋体宋体发展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特点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代表人物秦桧影响改变楷体印刷困难,加强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宋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宋体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活字印刷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中国汉字发展史仿宋体宋体早期的雕版印刷的刻写字体,常由书法家书写楷书后由刻工们直接反拓后临刻,刻工们对书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体都尽可能地保存了书法家的特点。因此,也有着浓厚的正楷书法味道。这种字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仿宋体”的前身,也是“宋体字”前身。1916年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丁辅之和丁善之两兄弟参考北宋古刻善本仿写制作的,当时命名为“聚珍仿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前情回顾:总结:中国汉字的发展,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它载着五千年文化的古朴,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化之门。魅力中国,魅力汉字。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