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第七章 失业与自然失业率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一、一、失业的计量与分类失业的计量与分类二、二、失业失业的分布结构的分布结构三、三、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与失业的治理失业的治理1n(一)劳动力市场的一)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业均衡与失业n(二)失业(二)失业的衡量的衡量n(三)失业的(三)失业的分类分类n(四)失业(四)失业的代价的代价一、一、失业失业的的计量与计量与分类分类2(一)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业(一)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业SLDL1失失业业量量LeE1LfDL2E2WLOn 失业是劳动力市场的失衡3(二)(二)失业的衡量失业的衡量1 1、就业者、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非非劳动劳动力人口、劳动力力人口、劳动力2 2、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参工率、失业率、失业率3 3、我国的、我国的城镇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41 1、就业者、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美国劳工统计局把美国劳工统计局把1616岁以上的成年人岁以上的成年人划分为就业者、失业者、划分为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三类。非劳动力人口三类。就业者:就业者:一个人前一周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有酬工作。一个人前一周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有酬工作。失业者:失业者: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非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不属于就业者与失业者就是非劳动力人口,如不属于就业者与失业者就是非劳动力人口,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或退休者、丧失信心的工人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或退休者、丧失信心的工人。劳动力劳动力5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在法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劳动力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62 2、劳动力参工率、失业率劳动力参工率、失业率7美国美国20012001年的人口分类年的人口分类成年人口2.119亿非劳动人口0.70亿劳动力1.418亿劳动力就业者1.35亿失业者0.067亿83 3、我国的城镇、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1 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的劳动年龄内(1616岁以上及男岁以上及男5050岁以下、女岁以下、女4545岁以下)岁以下)有一定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有一定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员。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员。(国家统计局-中国传统失业指标 )93 3、我国的城镇、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2 2)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我国我国2000200020032003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1、3.63.6、4.04.0、4.34.3、4.24.2、。、。理性面对大学生失业现象理性面对大学生失业现象10失业人员新标准失业人员新标准: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按照新标准,“就业人员”指男1660岁、女16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对于失业的定义的调整对于失业的定义的调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3.6)11新定义不再强调新定义不再强调“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和和“在当地就业机构登记在当地就业机构登记”,这意味着在中国流行多年的,这意味着在中国流行多年的“下岗下岗”一词将退出历史舞台,一词将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的人将享受到政府的失业保障福利。更多的人将享受到政府的失业保障福利。 失业人员新标准失业人员新标准实际上就是根据实际经济活动人口,来统一确定失业人口,也就是说,将来人们获得失业救济的条件是一致的.新定义规定的条件是:要交过一定时期的失业保险金,要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寻找工作。对于失业的定义的调整对于失业的定义的调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3.6)121958年,新中国宣布“旧社会的失业现象已经消失了”。“文革”后,大量自农村“广阔天地”返城的“上山下乡”青年的工作问题就成为城市政府的一大烦恼,在当时劳动力市场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国家安排就业,这些年轻人还被赋予了一个集体身份:待业青年。直到1993年,政府才正式宣布将“待业”一词更改为“失业”,这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迈出的“一个历史性步伐”。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有经济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大批城镇职工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当时的“失业”定义并不能涵盖到失去工作岗位的全体城镇劳动者。“下岗”,这个让西方经济学家一头雾水的特殊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发明出来的,并与“失业”一词并行至今。与“下岗”现象相对应的是中国仓促建立的变形的社保体系。面对失业问题,政府惟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当时,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建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三条防线:下岗再就业中心的下岗津贴、失业保险基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事实上,仅凭数额非常有限的失业保险基金,充其量只能解决1/3的失业下岗人员保障所需。因此,政府不得不采取变通的办法,即成立下岗再就业中心,并通过企业提供的下岗津贴和各级政府统筹的城市低保,把另外的2/3补齐。这样形成的社保支出基本上是三三制: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各1/3。失业在我国的历程失业在我国的历程13(三)失业的(三)失业的分类分类n失业:失业: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在寻找工作的人就称为失业。并在寻找工作的人就称为失业。n失业的分类:失业的分类:1 1、自愿失业自愿失业; 2 2、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3 3、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4 4、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5 5、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141 1、自愿失业、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认认为工资不够满意与工作条件不满意而没有为工资不够满意与工作条件不满意而没有就业的人,称为自愿失业。就业的人,称为自愿失业。 此外都此外都是是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152 2、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即由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寻找新工作需要时间,寻找新工作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在这段时间内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其特点其特点是职业空缺和失业者的并存。是职业空缺和失业者的并存。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163 3、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Seasonal Unemployment) :是是指由于某些行业指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而引起的失而引起的失业。业。 季节性失业一般也被认为是正常的、自愿的。季节性失业一般也被认为是正常的、自愿的。 季节性失业在季节性失业在农业、农产品加工行业、农业、农产品加工行业、建筑业、旅游业建筑业、旅游业中表现得很明显中表现得很明显。174 4、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这也是一种摩擦性失业这也是一种摩擦性失业。 即即当空出的职位和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不相当空出的职位和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不相同时,就称为结构性失业。同时,就称为结构性失业。 不同的是不同的是:这是非自愿的。:这是非自愿的。 结构性失业的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产生原因:18产生结构性失业产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的原因 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与此同时,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 不适当的政府政策(如政府为保护某种行业的政策,在短期内有利于减少失业,但从长期看,这种经济政策会降低受保护的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失去同国外竞争者相抗衡的能力最终加重结构性失业)。19产生结构性失业产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的原因n经济高速发展,消费结构迅速变化。经济高速发展,消费结构迅速变化。n解放鞋与旅游鞋。解放鞋与旅游鞋。n产业技术迅速变化:产业技术迅速变化:电脑代替打字机。电脑代替打字机。n产业结构迅速变化: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石油代替煤。石油代替煤。经济体制改革使潜在失业显性化,集中游离出劳动素经济体制改革使潜在失业显性化,集中游离出劳动素质低的员工。质低的员工。205 5、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oyment ):指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成的失业。 需求不足的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以实现是由于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国民收入而产生的。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国民收入而产生的。 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的定义:充分就业是指的定义: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需求不足的失业情况下的就业水平。不存在需求不足的失业情况下的就业水平。21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图示图示ASAD1YeYfYPOAD222n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季节性失业的存在是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季节性失业的存在是“正常正常”的,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的,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存在都是可以接受的。业的存在都是可以接受的。n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自然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也就是自然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摩擦性失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被称作自然失业业与结构性失业被称作自然失业。n由此可见,非自愿失业或需求不足型失业才是由此可见,非自愿失业或需求不足型失业才是真正的失业,真正的失业,只要非自愿失业或需求不足型失只要非自愿失业或需求不足型失业业已消除,就被称为充分就业。业业已消除,就被称为充分就业。小 结23用失业率分析宏观经济状况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许多国家失业率是用抽样统计来计算的,这样就无法准确反映全面的失业状况。其次,在这种估计计算中会低估实际的失业状况。如:凡被支付了报酬的工人都被统计在就业者之中,而不能明确地区分是全日制工作还是打短工。此外,经济中存在劳动者未能充分利用其技能的问题。 最后,劳动者可能由于许多客观因素而虚报、谎报就业状况谋取好处,骗取失业救济金等,这都可能导致计算的不准确。 24(四)失业的代价 1 1、经济影响:产出的减少。、经济影响:产出的减少。n失业的损失潜在的实际的失业的损失潜在的实际的n奥肯定理:奥肯定理:超出自然失业率超出自然失业率1%1%的的失业率将产生失业率将产生2.5%2.5%的的缺口。缺口。252 2、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的社会影响n失业者及其家庭的不稳定、生活拮据。n失业工人及其家庭的地位和声望也会因失业而下降,因而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摧残。 n社会的不安定。26二、失业的分布结构二、失业的分布结构n(一)年龄分布结构n(二)不同人口群体的失业分布n(三)期限分布结构n(四)流动分布结构n(五)行业分布结构27三、自然失业率与失业的治理三、自然失业率与失业的治理(一)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n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n充分就业既意味着一国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意味着一国所有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劳动力资源是一定的,其他经济资源也是由人力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的,所以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就意味着所有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281 1、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2 2、工会和集体谈判工会和集体谈判3 3、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4 4、寻找工作寻找工作(二)失业的原因(二)失业的原因29劳动过剩劳动过剩=失业失业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引起的失业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引起的失业劳动供给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劳动需求LDLSLeWeE最低工资最低工资O工资工资劳动量劳动量30n工会工会是一个就工资与工作条件与雇是一个就工资与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n集体谈判:集体谈判: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协议的过程。达成协议的过程。n罢工: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动。2 2、工会和集体谈判、工会和集体谈判31效率工资效率工资是指是指企业为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企业为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高工资可以提。高工资可以提高企业工人工作的效率。高企业工人工作的效率。实行效率工资实行效率工资有利于工人的健康、降低本有利于工人的健康、降低本企业工人的流动率、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企业工人的流动率、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及其素质。及其素质。 3 3、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32n在在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作的过程。n(1 1)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n(2 2)公共政策与寻找工作)公共政策与寻找工作n(3 3)失业保障: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失业保障: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护的政府计划。提供部分收入保护的政府计划。4 4、寻找工作、寻找工作331 1、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 2、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3 3、人力投资;人力投资; 4 4、加强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5 5、反对就业歧视。反对就业歧视。(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3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