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物素描基础知识v人的形象最为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维妙维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最为困难的.它需要对形有较强的理解力、观察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素描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必不可少的环节.v画人物头像素描,要力求做到形体比例准确,体积结构舒适.整体形象既要做到解剖正确,又要服从于艺术处理.明暗虚实的安排既要有序和谐又要有较强的色调感.要有充分生动的细节刻画,又要有各部分间的必要对比,协调统一.v 而我们在头像素描的训练当中,往往感觉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面对对象鲜活的生命形像把握不准,画不像.因此,形成素描的第一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提高把握形的能力,人物素描中的形不准,就如同唱歌者音不准,这是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基本比例造型关系v人体比例为“立七半、坐五、跪四、立七半、坐五、跪四、盘三半盘三半”,具体结构为头顶至脚底,二分之一出为耻骨。下颌至乳点、乳点至肚脐各为一个头长;躯干为三个头长,肩宽为二个头长;上肢为三个头长,其中上臂约一点三个头长,前臂约一个头长,手约零点七个头长;两臂伸展与人体等高;大腿为二个头长,小腿包括脚在内为二个头长,脚为一个头长。(见图)(下面的是一种共性的参考基准。人物个性比例特征却经常体现在高矮胖瘦上,瘦长者常显头小腿长,而胖矮者往往头大腿短,观察时候要对人物的客观认知中看出差异,并在表现中强调这些差异)形象特征的观察:人物的头部比例结构,古人称为“三停五眼三停五眼”。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是眼睛的位置;有发际至下颌分为三等份即为三停三停。一停处为眉毛的位置;二停处为鼻子鼻子的位子。三停处为下颌处。五眼:五眼:头部正面的最宽处左右分为五等份,颧骨至外眼角为一眼宽;二眼中间为一眼宽,(鼻翼也为一眼宽)故称之为五眼。鼻子至下颌的三分之一处是嘴巴的位置;耳的长度为眉毛至鼻底的距离相等。(如图) v五官的造型特征: 为正确生动地画好这些部分,不仅要熟悉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五官由于面部表现变化而形成的相互关系。不注意五官周围肌肉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表现就不自然。 v眼: 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组成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脸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较粗长向上翘,下眼睑睫毛细而短向下弯。 两只眼球的运动是联合一致的,视点在同一个方向上,由于头部的扭动,眼睛出现了不同的透视变化。v眼睛的形状不同,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 年龄段不同,眼睛的形状也不同。有的人内眼角低,外眼角高;有的人内外眼角较平,观察表现应认真注意区分。 v v v眉毛: 眉头起自眶上缘内角,向外延展,越眶而过成为眉梢,分上、下两列,下列呈放射状,内稠外稀,上列覆于下列之上,起势向下,内侧直而刚,并且常因背光而显得深暗,外侧呈弧形,因受光显得轻柔弯曲。人的眉毛形状、走向、浓淡、长短、宽窄都不尽相同,是显示年龄、性别、性格、表情的有力标志。v鼻: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有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宽等。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很多,因人而异,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鼻孔的形状随鼻形而变化,特别与鼻翼有很大的关系。 v嘴: 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颅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颅骨和牙齿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双唇的曲直。嘴形的不同,就是由颅骨和牙齿的弧线所定型的。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颅骨齿槽内,外部是呈圆形体积。上唇中间皮肤表面有条凹,称人中。嘴唇的表面有唇纹,各人的唇纹形状不同。上、下唇的活动十分灵活,彼此呼应,不仅对发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情也有直接的影响。 v耳: 耳朵由外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垂组成,是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水饺。耳朵稍斜长在头部的两侧。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的结构外,还应注意它的体积。 二头像写生步骤 v1、用虚线在画面上轻轻定出从头到下颌的位置,根据头部的基本形体,用长线淡淡定出了大的轮廓,注意头、颈、肩的穿插关系,构图不易过满。 2、找出大的几何形体,确定五官位置和比例,轻轻画出头部的中轴线,把握好五官的透视关系,如颧骨、眼睛、鼻子、嘴巴等。v3、画出大体色调关系,从明暗交界着手,胆子要大,注意虚实变化,表现时不能简单处理,要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变化。 4、深入刻画是在完成大体调子的基础上,从明暗交界线开始逐步向亮的推移,注意中间色的微妙变化,控制浓淡和调子互相衔接,以及面部的结构穿插。 5、刻画完之后,退远观察一下整体效果,努力追忆最初的感觉,对明暗、结构、透视、神态等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并予以适当调整,再进一步深入刻画,但不可处处都改,影响正个画面的艺术效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