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0页
第2页 / 共100页
第3页 / 共100页
第4页 / 共100页
第5页 / 共100页
第6页 / 共100页
第7页 / 共100页
第8页 / 共100页
第9页 / 共10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跨国公司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一、跨国公司的涵义一、跨国公司的涵义跨国公司,顾名思义是指跨国经营的企业。关于跨国公司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4月由里恩索尔(D. H. Lienthal)在卡奈基工业大学工业经济学院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第一次提出的。对跨国公司的概念从内涵的深度加以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界定方式。概括而言,界定跨国公司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四类方式。1地理范围上的界定地理范围上的界定 这是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跨度特别是国别跨度的角度对跨国公司的具体内涵予以界定的。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语义学上的界定方式,即跨国公司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有不同的统计标准 最开放的标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最保守的观点:在六个以上的国家设有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形式的分支机构的大型公司才算是跨国公司2所有权标准上的界定所有权标准上的界定这是以所有权的法律基础来限定跨国公司的属性,即以跨国公司的股份拥有、管理控制所依据的法律基础作为划分企业是否为跨国公司的标准。这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1).是指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形成的对国外分支机构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股权比重大小。目前,国际上对这一股权比重的最低限额并没有统一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认为,在所投资企业中拥有25或更多的投票股,可以作为控制所有权的合理标准。美国商务部则将此标准定为10以上。加拿大和日本把持有50%或更多的投票股份才视为“存在控制”。其他如英、法、德、意等工业国家的法律对此也有类似规定。一般的国际惯例是以大于10为标准。 (2). 指跨国公司自身股票所有权的多国性,即认为跨国公司的所有权必须被一个以上国籍的法人或自然人所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实际上是将“无国籍性”或“国籍模糊性”作为界定跨国公司的一个标准。有些学者并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股权确有某些分散和日趋相互渗透的现象,但股票持有的分散只是跨国企业母公司以其股票在外国交易所挂牌出售的结果。总体来说,出售到国外或者外国持有的股票仅占很小的百分比,而且由两国以上人员分享所有权和控制的跨国公司,如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联合利华(尤尼莱佛)公司,为数并不多。据此,将“无国籍性”作为跨国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过于偏颇的。所以,使用“多国公司(MNEs)一词,从所有权的角度看,在多数情形下并不合适。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大型跨国公司主要还是为少数发达国家所拥有,管理控制权也仍操纵在以这些国家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总部手中,多次的购并浪潮也没能使跨国公司达到多国籍甚至无国籍的程度。因此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并不是针对其自身所有权而言的,而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对其国外分支机构所有权控制的有效渗透与拓展。 3经营管理特征上的界定这是从企业具体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来判定划分跨国公司的标准。首先,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必须具备全球首先,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必须具备全球性的经营理性性的经营理性.最高主管不能只关注某一国家或地区中该企业的活动,而应关注所有的国家或地区,即作为“国际企业家”来平等对待世界各地为该企业提供的最佳机会,完全以世界性的经营态度来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必须按全球一体化和全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必须按全球一体化和全球战略的要求来统一规划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球战略的要求来统一规划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实现以高级的公司内劳动分工为特征的职能一体化和全球(区域)一体化。应该说只有满足上述两个要求的全球型企业才是真正的跨国公司。基于此,我们只有把握了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全球性”这一特征,才能真正领会跨国公司的具体内涵,对跨国公司的概念界定也只有在这一层次上才最具有意义。 4诸因素综合分析界定1974年,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作出决议,统一使用“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NCS)这一名称。名称尽管统一起来,但对于跨国公司定义的解释却众说纷纭。在经过多次讨论的基础上,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发表了题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第三次调查,对跨国公司的特点作了概括,对跨国公司的定义采取了综合因素界定方式,就三个问题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联合国认为跨国公司应是指这样一种企业:(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3)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但跨国公司的这一调查并未就不同类型国家的跨国公司及其经营动机、所有权性质、企业经营规模等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联合国的这个定义既抓住了跨国公司的外部表征,又反映了跨国公司的深刻内涵。特别强调了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的经营策略,因而也更体现出了它的深度。如果我们进一步将上述几点归为一句话,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国际性)经营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国际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国际性)经营,计划之下的企业。全球性(国际性)经营,计划之下的企业。 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及其国外分支机构组成的联合或非联合的企业。母公司被定义为通常以拥有股本金的方式来控制在其本国以外国家的其他实体资产的企业。拥有联合企业10%或10%以上普通股或表决权的股本金或非联合企业的等量资本金,通常被认为是控制这些企业的门槛值。In WIR, subsidiary enterprises, associate enterprises and branches defined below are all referred to as foreign affiliates or affiliates. A subsidiary is an incorporated enterprise in the host country in which another entity directly owns more than a half of the shareholders voting power, and has the right to appoint or remove a major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r supervisory body. An associate is an incorporated enterprise in the host country in which an investor owns a total of at least 10 per cent, but not more than half, of the shareholders voting power. A branch is a wholly or jointly owned unincorporated enterprise in the host country which is one of the following: (i) a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or office of the foreign investor; (ii) an unincorporated partnership or joint venture between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or and one or more third parties; (iii) land, structures (except structures owned by government entities), and /or immovable equipment and objects directly owned by a foreign resident; or (iv) mobile equipment (such as ships, aircraft, gasor oil-drilling rigs) operating within a country, other than that of the foreign investor, for at least one year.那么,什么是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国外分支机构可以是联合企业,也可以是非联合企业。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将子公司、附属企业和分公司统称为国外分支机构。子公司是指另一个实体直接拥有超过一半的股东表决权,有权指派或撤换大多数行政、管理和监督人员的设在东道国的联合企业。附属企业是指投资公司拥有总数最少10,但不超过50的股东表决权的设在东道国的联合企业。分公司是指投资者拥有或部分拥有的设在东道国的非联合企业,有以下任一情形(1)外国投资者的常设机构或办事处;(2)外国投资者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三方的非联合合作企业或合资企业;(3)外国居民直接拥有的土地、建筑物(政府机构拥有的建筑物除外)、以及/或不可移动的设备和物品;(4)外国投资者在其本国以外的国家经营了至少一年的可移动设备(如船舶、飞机和油气开采设备等)。以上四种界定方式,无论是从不同的侧面着眼,还是结合诸因素综合分析,都只是对目前跨国公司现有的状况、性质、特征的不同理解,这些概念所涵盖的广度和所透析的深度都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跨国公司毕竟是一个不断演递的动态范畴,我们只有在深刻领会了跨国公司产生、发展的过程和以发展的眼光洞悉了跨国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对跨国公司的概念予以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度量 从概念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具有国际化经营的本质特征,对于如何度量跨国公后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最常使用的是以下几个指标。 1跨国性指数(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ality Index,简称TNI) 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TNI = 作业通用电气是近年来按国外资产排名全世界最大的非金融业跨国公司(以百万美元和雇员人数计) ,计算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ality Index,简称TNI)国外资产资产总额国外销售额销售总额国外雇员数雇员总数2002年 229001 575244 454031316981500003150002006年 44227869723974285163391164000319000计算结果:2002年是40.62006年是532网络分布指数(Net Distribution Index, NDI) 这个指数是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的数量。 网络分布指数= 式中:N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在的国家数; N*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即世界上有FDI输入的国家数,实际运算中,从已接受FDI输入存量的国家数目中减去1(排除母国)即可得出N*;根据世界投资报告,1997提供的数据N*=178。 3外向程度比率(Outward Significance Ratio,简称OSR)OSR=4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国内外比率(RDR)RDR=5外销比例(Foreign Sales Ratios,简称FSR)FSR=6国际化指数(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 II),以子公司总数除国外子公司数目计算。例:2003年通用电气公司国外子公司数为1068,全部子公司总数为1398,计算其国际化指数。解:国际化指数(II) = 国外子公司数/子公司总数100% = 1068/1398100% = 76.39%答: 2003年通用电气公司国际化指数是76.39%练习2006年通用电气公司国外子公司数为785,全部子公司总数为1117,计算其国际化指数。2003通用电气国际化指数为76.4% , 2006年为70%,其国际化指数在降低,但同期其跨国性指数却从40.6%上升到了53%, 说明了什么?以上指标反映了公司国际化经营的不同方面,其中跨国经营指数(TNI)、网络分布指数以及国际化指数较常使用。由跨国经营指数所反映的国外资产、销售额以及雇员人数的重要性可由反映地理分布多样化程度的网络分布指数予以补充。应该指出的是,TNI和网络分布指数都不能完整地和全面地说明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深度”。要了解国际化进程的“深度”,还需要其他指标的配合,例如第四项指标RDR就非常关键。研究表明,跨国公司规模与其经营的国际化程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例如,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海外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跨国公司的TNI指数排名却大多在30名以外。根据UNCTAD的统计资料,2000年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英国沃达丰(Vodafone)和美国通用电气(GE)两公司的TNI排名仅分别为15和73,2003排名第一的美国通用电气和英国沃达丰的TNI排名仅分别为77和7。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三. 跨国公司的特征u战略目标全球化u公司内部一体化u运行机制开放化u生产经营跨国化u技术内部化四、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跨国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根据其现行的国际业务活动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产品制造、采矿和推销业务;(2)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业务;(3)专利、商标和技术转让等许可贸易;(4)国际金融领域的资金融通;(5)不动产业务等。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是以全球为战略目标,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实行企业内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金融、劳务等各个领域,形成国际性的经营体系,对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跨国公司的雏形 1819世纪,殖民时代的海外经营活动已开始从商品贸易向生产经营转变。英、法、美列强的资本输出是以间接投资为主的,尤其是购买铁路证券及政府公债;有限的直接投资也主要是投向落后国家的铁路修建和矿业开采;制造业投资虽数量极少,但却很有特点,这直接导致了早期跨国公司的出现。制造业投资由市场导向,产生之时起就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不同于其他类型直接投资的是,它主要投资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投资主体上看,早期制造业投资和其他直接投资以英国为主体的情况不同,是以美国为主体的。1914年以前,美国制造业海外子公司有122家,而英国只有60家,美国当时还主要是接受外国投资的债务国,但它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却比英,法等国要高。这说明制造业直接投资和投资国资本是制造业直接投资和投资国资本是否富裕并没有直接联系否富裕并没有直接联系。 刺激早期跨国公司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垄断优势垄断优势的保护美国最先从事跨国经营的制造业直接投资,是那些产品首先在国内发明,或虽在欧洲发明但在美国经过重大革新的部门。正是这些掌握技术垄断优势的公司,首先到海外投资以占领市场,并防止别的厂商伪造。美国第美国第一家以追求全球市场为特色的跨国公司是胜家缝一家以追求全球市场为特色的跨国公司是胜家缝纫机公司纫机公司,也是第一家在全世界同时生产和大量销售同一种产品的公司。它于1851年取得缝纫机发明专利权,1867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建立缝纫机装配厂,并于1880年在伦敦和汉堡设立销售机构向欧洲推销格拉斯哥生产的产品,从而垄断了欧洲市场。此外如电话、重型机器设备、汽车、电灯、照相机等也都是首先在美国发明,逐渐形成新兴工业,经历了和胜家缝纫机公司类似的发展过程。例如,西方联合电报、贝尔电话、爱迪生电灯、伊斯特曼柯达、国际收割机、奥梯斯兄弟电梯公司等。 2. 避开保护性贸易限制(贸易替代型投资)避开保护性贸易限制,到海外销售市场建立制造业跨国公司,以便就地生产和供应,是刺激早期跨国公司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02年英国油脂、肥皂业巨头莱佛兄弟“肥皂帝国”奠基人威廉莱佛,感到其产品对荷、比出口所交关税太高,不如到那里建厂合算,后来就和荷兰人造牛油公司集团合并,成为著名跨国公司尤尼莱佛公司。同样,1887年俾斯麦为了保护农业,对进口食物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刺激了荷兰人造牛油公司在德国建立了多家分厂。又如,法国铁路公司规定空气刹车必须由当地厂商供应,于是刺激了美国威斯汀豪斯空气刹车公司到法国设厂。3各国对外国制造企业到本国设厂的刺激或鼓励 例如,当时加拿大采取高关税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外国制造企业到加拿大投资设厂,以加速国内经济的发展,这就推动了美国企业向加拿大的渗透。如1876年杜邦公司到加拿大兼并了两家动力机械厂,1883年爱迪生公司也到加拿大建厂,享受了国民待遇。总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美国以及欧洲英、法、德等国已出现了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特征的早期跨国公司。虽然这一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开发资源和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投资相对较少,但这些部门的跨国公司已初步具备了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特征,可以认为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跨国公司的雏形。(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跨国公司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数额增长不快,基本处于徘徊的状况。1913193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增长了70亿美元,增长幅度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跨国公司的发展成长过程有其特色。 1美国跨国公司发展较快; 2在部门结构上,制造业跨国公司发展最为迅速 ; 3跨国公司之间已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为显著特征的现代跨国公司已经成形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一,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第一,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公布的数字,19681969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达7276家,1973年 9481家,1993年 37万家。 1999年,63000家母公司,69万家国外分支机构以及许多企业内部安排,其国际生产实际上已分布到所有国家并包括所有经济活动,从而使这些公司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令人生畏的力量。世界投资报告:目前全世界共有约82,000 家跨国公司,其国外子公司共计810,000 家。这些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且作用愈来愈大。例如,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出口估计占全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量的1/3, 2008 年的全球雇员人数达到7,700 万人,超过德国劳动力总数的两倍*。跨国公司的外国雇员人数2009 年略有增加,升至8,000 万名工人*。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尽管全球危机影响了直接外资流量,但它并未使生产的日益国际化进程停顿。2008 和2009 年,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销售额和增加值的下降幅度与世界经济的收缩相比较为有限。因此,外国子公司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创下11%的历史新高。2009 年,外国子公司的资产增加了7.5%,这主要是由于内向直接外资存量增加了15%,达到18 万亿美元。直接外资存量增加的原因是全球股票市场显著回弹和直接外资继续流入,这一流入量保持正值,但增长的速度比以前要慢得多。第二,跨国公司来源和投向更具国际性第二,跨国公司来源和投向更具国际性,各国经济发展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的不平衡使国际直接投资由单向流动变化为对向流动。对外直接投资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推动,但越来越多的对外直接投资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推动,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公司也参加进来发展中国家公司也参加进来。战后初期,一段时期,美国跨国公司称雄于世。196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美国占了71. 7,处于绝对霸主的地位。原因在于:1、二战使美国的国力和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战后初期,美国私人企业乘着英、法、德、日等国十分虚弱的机会和美国军事、经济援助涌向世界的强劲之风,纷纷向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和制造工厂。2、战后美国国内资本竞争激烈、平均利润率下降促使美国企业大量对外投资。3、二战后,美国利用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将之应用于民用部门,在国内发展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飞机制造、计算机、汽车、化学、机械、石油化工等。这些新兴制造业拥有垄断优势、规模大、效率高,因而向海外扩展的势头很大,而采矿、农业等初级产业的投资则相对减少。1960年美国投放于制造业直接投资的比重已达到32. 5。4、跨国公司在服务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也很快。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各国和日本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从战争的废墟上崛起,经济开始起飞。一些新兴大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特别是在美国较好投资环境和高科技领域的吸引下,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发展很快,从而出现了发达国家“双向投资”的现象。现在,发达国家继续占全部外向外国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事实上,设在荷兰、瑞典、瑞士和联合王国等拥有庞大外向外国直接投资国家的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显得越来越突出。由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首次采用的贸发会议外向外国直接投资业绩指数外向外国直接投资业绩指数显示出各国在这方面的表现迥然不同。按照该指数的排名以一国占以一国占全世界外向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比例与其占全世界全世界外向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比例与其占全世界GDP 比例之比作为衡量比例之比作为衡量位居榜首者包括比利时和卢森堡(由于过转外国直接投资缘故)、巴拿马和新加坡。但前面提到的4 个国家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也名列前茅 越来越多的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也正在做出贡献。2009年,全球直接外资目前有半数流入全球直接外资目前有半数流入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 ,有四分之一以上来自发展中和有四分之一以上来自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转型期经济体. .第三,跨国公司投资既有多样化趋势,也有集中第三,跨国公司投资既有多样化趋势,也有集中化的努力化的努力,国际投资部门结构变化国际投资部门结构变化。多样化经营是跨国公司的普遍发展趋势。从60年代开始这种经营方针就已被大跨国公司所采用,到了70年代其步伐进一步加快。多样化经营的发展,使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更趋紧密,生产和资本更加具有国际性,同时也使各国垄断企业争夺市场的矛盾更加扩大化。日本最大的贸易公司综合商社也是多样化经营的典型。九大综合商社在国外都有独自开设或与别国合办的九十家甚至上百家子公司,它们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流通领域,在国内外投资于工业、采矿、贸易、农业、交通运输、不动产直到各种服务行业。九大商社之一的三菱商事公司,最得意的广告是“从方便面条到导掸”,可谓无孔不入,无所不包。进入8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导致市场需求增长不振,或由于老的产品丧失优势而使企业失去竞争力,各国企业都纷纷进行经营结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策略就是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即公司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品生产的同时,向其他新兴领域扩展,寻求更多的经营视会,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 跨国公司经营集中化的努力,则表现为对其获利前景不大的原有产品生产能力或品牌的放弃(出售).第四,跨国公司经营的内部化与网络化第四,跨国公司经营的内部化与网络化。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经营就是企业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的表现,跨国公司就是在将其资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内部转移的基础上建立的。企业从事生产、营销、采购、研究开发、人员雇用与培训等各种活动都要与市场发生关系,既要利用市场又要支付代价,这就是交易成本。为了节省交易成本,就需要把企业的各项交易纳入企业内部进行。跨国公司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要求把自身优势与国外的政治经济、关税壁垒和生产要素优势等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各国都有各自的优势,跨国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网的形成,就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体化生产和销售活动提供了可能性,跨国经营的范围越广,就越需要实行经营内部化。跨国公司经营内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跨国公司经营内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信)信息内部化;(息内部化;(2)资本货物内部化;()资本货物内部化;(3)中间产品交易)中间产品交易内部化;(内部化;(4)最终产品价格内部化;()最终产品价格内部化;(5)资金调拨内)资金调拨内部化,等等。部化,等等。跨国公司经营的网络化表现在:内部网络:全球性研发网络;生产网络;销售网络;资金网络等。外部网络:通过企业间战略联盟形成竞争网络。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 or cross-border production networks, have been defined differently by different authors. We use Borrus, Ernst, and Haggards definition:“By a lead firms cross border network(CBN) we mean the inter- and intra-firm relationships through which the firm organizes the entire range of its business avtivities; fr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 definition and design, to supply of inputs, manufacture (or production of a service), distribution, and support services. We thus include the entire network of cross bord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lead firm and its affiliates and subsidiaries, but also its subcontrators, suppliers, service providers, or other firms participating i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such as standard setting or R&D” 第五,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变化:跨国并购成为第五,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变化:跨国并购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式;融资的分散化和投资流向多元重要的投资方式;融资的分散化和投资流向多元化化。UNCTAD将以股权联系为基础的FDI按融资模式构成分为三类:股权资本、利润再投资和公司内借贷。股权资本股权资本是指外国直接投资者购买的本国以外国家企业的股份;利润再投资利润再投资包括未被分支机构以股息形式分配的直接投资者的利润份额(与直接股权参与成比例),或未汇回的直接投资者的利润,且这些被分支机构留存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公司内部借贷或公司内部债务交易,公司内部借贷或公司内部债务交易,指直接投资者(母公司)与附属企业之间的资金借入与贷出。在外国直接投资三大融资形式当中,股权投资在全球层次占主要地位。在过去十年中,这种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约三分之二。公司内贷款和利润再投资这另外两种外国直接投资形式的份额分别平均为23%和12%。这两种外国直接投资的波动一般很大,反映出利润和股息回汇或偿还贷款的必要性发生的年度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融资格局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发展中国家,利润再投资始终较其他两种形式重要。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除了新办企业外,现在也更多地采用并购形式。第六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致胜之道第六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致胜之道。近二十年来,基于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崭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而产生了“后工业社会”、“信息经济”、“新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等一系列新概念。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这反映了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与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转变使跨国公司的经营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正逐渐改变传统的以寻求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为导向的初级形式和以寻求规模扩张和市场渗透为导向的中级形式,而代之以寻求知识创新为导向的高级形式,即知识型投资将成为未来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流趋向。 知识型投资将成为未来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流趋向的主要表现:(1)在产业分布上,知识型产业,如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产业(计算机、通讯产品等)、生化、医药和服务业中的电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金融、保险、会计、咨询等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新热点(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投资已占到投资总额的近60。(2)在区位选择上,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丰富人力资源和具备知识创新潜能的区位进行投资,即在知识型投资的趋势下,区位优势的内涵应体现为知识创新的能力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以及对此提供足够支持的政策和制度取向,如美国的硅谷。(3)在投融资机制上,风险投资机制和企业孵化机制的引入为知识型投资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至为重要的推动力,这也正是知识型投资与传统投资模式相区别的重要创新之处。(4)在投资环节上,跨国公司日益重视加大研究开发(RD)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投资比重。第七,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上呈现“本土化”趋势 生产、销售本土化 资本本土化 管理本土化 研发本土化第二节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投资类型和投资跨国公司的投资类型和投资方式方式一、跨国公司的投资类型(一)资源导向型投资(二)出口导向型投资(三)降低成本型投资(四)研究开发型投资(五)克服风险型投资(六)发挥潜在优势型投资u(一)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u新建投资又称绿地投资,是指企业通过在东道国新建厂房、设备的方式建立外资企业。u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二、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的选择(1)研发密集度。研发密集度低,更可能选并购方式。技术强势企业更愿意从事新建投资。(2)企业战略。实行多样化战略的企业以收购方式进入新市场,因要降低风险。(3)经济实力。大企业更愿意选购并方式:整合后迅速获得规模经济。(4)文化与商业环境。跨国购并更多发生在文化与商业环境相似的国家。(5)市场不完善导致资产价格低估促进购并。(6)在东道国建立了子公司的公司更可能在该国采取购并方式。(7)对目标企业的满意度(8)跨国公司所在行业增长缓慢时更倾向于并购。(二)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安排 u1、股权参与u股权参与是指跨国公司在其海外公司中所占股权份额,它是通过直接投资实现的,包括u (1) 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在95%以上)u (2)合资企业u 多数拥有(51-94%)u 对等拥有(50%)u 少数拥有(50%以下)股权参与的几种方式(1)建立国际独资企业(2)建立国际合资企业(3)建立国际合作企业(4)收购国外企业非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从而扩大其对东道国的影响。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交钥匙合同产品分成合同技术协作合同经济合作第三节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一、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态(一)(一)母公司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公司,它使其他相关公司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二)(二)分公司分公司是总公司根据需要在海外设置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不具有独立性,而只是总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u(三)(三)子公司子公司是指经济和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受母公司控制的经济实体。u(四)(四)避税地公司避税地公司是指那些无税或税率很低,对应税所得从宽解释,并具备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调度的制度和经营的各项设施的国家和地区。u著名的国际避税地有: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巴拿马、巴巴多斯、瑞士、卢森堡、香港二、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从广义上说,组织结构设计本身就是经营战略安排的有机组成,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是与其经营战略变化密切联系的。 (一)出口部出口部是企业在国内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在销售部下设立一个出口部,全面负责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并在国外建立销售、服务机构和仓储设施,出口部是责任中心,国外的销售机构也是利润中心。 早期跨国公司的国外业务在整体经营活动中比重不大,规模较小,又以商品输出为主,通常采取在总公司下设立出口部的组织形式,以全面负责管理国外业务。这时,母公司对子公司很少进行直接控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主要限于审批子公司投资计划,子公司的责任仅是每年按控股额向母公司支付股东红利,母公司实际只起控股公司的作用,子公司的独立性很大 (二)国际业务部 随着跨国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国外子公司数目增多,公司内部单位之间的利益矛盾日渐显露。母公司需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出口部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继而许多公司采取在总部下面设立国际业务部的组织形式。所谓国际部,是指当国际企业的国外子公司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时所设立的、与其他国内事业部处于同等地位的、由企业副总经理负责、直接受企业总经理领导的,统管母国以外一切业务的国际部门。 国际业务部的组织形式公司总部总部职能机构国内分部A国内分部B国内分部N国际业务部分部职能机构商品出口及技术转让国外地区A或产品集团A国外地区B或产品集团B国际业务部总管商品输出和对外投资,监督国外子公司的建立和经营活动。国际业务部的作用:(1)为跨国公司筹划国外业务的政策和战略设计;(2)为子公司从国际市场取得低息贷款;(3)为子公司提供情报,提供更好的合作、配合和协调;(4)可通过转移定价政策减轻或逃避纳税负担;(5)为子公司之间划分国外市场,以免自相竞争。 (三)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全球性组织来代替国际业务部。全球性组织结构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克服了国际业务部将国内和国外业务隔离的弊端,并大大加强了总部的集中决策作用,它适应了跨国公司一体化战略的发展需要。 全球性组织结构意味着跨国公司要建立更加复杂化的内部结构,跨国公司可以分别按职能、产品、地区设立总部,也可以将职能、产品、地区三者作为不同的维度建立矩阵结构。在矩阵结构基础上,跨国公司通过与外界的非股权安排,结成战略联盟,建立网络结构。 1职能总部公司内负责特定职能的单位称作职能总部,负责跨国公司某一特定的行为,否则,这类行为将在国内和国外分别进行。国际性的采购机构、协调销售和营销的子公司或者负责售后服务的分支机构都属于职能总部。在母国总部之外再建立职能总部,减少了母国总部的责任范围,使母国总部能够集中精力全面协调所有分散职能。反过来,每个特定职能总部承担着执行那种职能并且直接向母国总部报告的责任. 职能总部组织机构总总 经经 理理生产副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国内外各制造厂国内外销售机构国内外财务机构 2产品线总部 跨国公司按产品种类或产品线设立总部,只要是同一类产品,都同归有关的产品线总部领导。这种组织形式适合于产品系列复杂、市场分布广泛、技术要求较高的跨国公司。优点是把国内和国外的业务活动统一起来,同时使销售和利润的增长与投资的增长更接近同步。不足之处是产品线总部之间缺乏联系,使产品知识分散化。 产品线总部组织形式公司总部公司职能机构和地区职能机构产品集团A产品集团B产品集团N全球经营活动分部全球经营活动分部全球经营活动分部公司总部总部职能机构地区A总部地区B总部地区N总部职能机构职能机构职能机构3地区总部 跨国公司按地区设立总部,负责协调和支持一个地区所有分支机构的所有活动。在这种组织形式下,由母国总部及所属职能部门进行全球性经营决策,地区总部只负责该地区的经营责任,控制和协调该地区内的所有职能。 4矩阵结构 职能总部、产品线总部、地区总部三种组织形式虽然加强了总部的集中控制,把国内和国外业务统一起来,但是这些形式是一个部门(总部)负责一方面业务的专门负责制,不能解决和协调各职能、各地区和各产品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单渠道信息传递,不利于竞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巨型跨国公司采取将职能、产品线、地区三者结合起来设立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总 部产品分部A产品分部B产品分部C区域1区域 2区域 3 全球矩阵结构职能总部A职能总部A职能总部B职能总部C(四)跨国公司组织变革的最新进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关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信息系统和组织理论中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被称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的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在计算机诞生之前就最早地认识到信息传递对于组织的重要意义。20世纪西方跨世纪西方跨国公司曾经历过以减人增效为特征的组织变革热国公司曾经历过以减人增效为特征的组织变革热潮,潮,20世纪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信息革命的组织年代以来,基于信息革命的组织结构调整再掀热潮,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结构调整再掀热潮,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变“扁”和变“瘦”信息时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公司中工人与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再分明,这就对传统金字塔形管理组织结构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的进步,通过计算机与决策的管理,加快了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缩短了组织结构的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提高了决策的速度。而不是像在传统的公司中,工人仅仅是执行自金字塔顶层下达的命令。企业改革传统纵向管理体制,以最新信息技术为后盾,为寻求低成本、高效率、重人性、讲团队、精干、灵活、机动而又能实现规模经济优势的新体制,让传统的组织结构变“扁”、变“瘦”。(1)所谓变“扁”,就是指形形色色的纵向结构正在拆除,中间管理阶层被迅速削减。据预测,美国一般公司的管理层由1113层减少13左右。而中间层管理人员将会削减10%14。比较理想的组织是,在最高层只保留一个精干的高级经理小组,以发挥在财务、人事等方面的辅导作用。(2)所谓变“瘦”,是指组织部门横向压缩,将原来企业单元中的服务辅助部门抽出来,组成单独的服务公司,使各企业能够从法律事务、文书等各种后期服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微软2006年1月30日表示,进一步完善了公司于2005年开始的机构大调整,调整后微软的部门由原来的七个合并为三个,领导结构更趋合理,也更加灵活和高效。微软的机构调整为平平台与服务、微软商务和娱乐与服务三大部门台与服务、微软商务和娱乐与服务三大部门,分别设立一名首席财务官。微软在声明中表示:“上述设计有助于财务伙伴与微软各个部门的领导层加强合作,并为该部门建立更加合理的财务战略。”除了向各个部门总裁汇报工作之外,新任命的部门首席财务官还可直接向微软公司首席财务汇报工作。 2全球网络组织 伴随着组织结构重造的进程,现代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正在逐步转向横向管理体制的网络型结构。如果说金字塔形结构是制造业时代代表性企业结构,那么网络型结构则是信息时代的代表性组织结构。 网络组织的最大特色是流程短,流程不重合而使信息充分、失真度小。网络组织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其他功能相分离,从而形成一个由总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核心;二是根据产品、地区、研究和生产经营业务的管理需要形成组织的立体网络,这一网络具有柔性,即网络中机构的重要性顾及项目性质而变化。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核心控制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管理的网络流程路径变短,使其有适当的集中性。 网络型组织结构虽然由矩阵型组织结构发展而来,但在内部关系处理上简单得多,它保持了单向的责任链,一个核心控制点,只有一个经理,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特别是它着眼于建立丰富的有感召力的公司远景目标,着眼于有效的管理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构上的设计,更关注于发展员工的能力。现代公司网络化组织结构,意味着一个个大公司正成为小企业的集合,它的中心负责全局战略计划的制定和提出,并将各个部门、子公司联络起来。网络上的各个联络点,往往具有充分的自由权,可以视如一个个小企业,它们又与其他网络建立着某些经营业务上的关系。于是就全球范围来看,没有公司的“内”、“外”之分,只是距离公司战略中心地理上的远近之别而已。如此联系又扩展到另外的战略中心,后者又同其他集团相联系。跨国公司的网络组织,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的金字塔的组织结构。这意味着现代公司的组织结构,正由稳定的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转向适应性强的网络化组织结构,以顺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经营管理的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情况是,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与越来越多的情况是,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与伙伴通过难以驾御的协作,共同创造价值。要在伙伴通过难以驾御的协作,共同创造价值。要在这个环境里蓬勃发展,需要一套截然不同的管理这个环境里蓬勃发展,需要一套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理念。在1994年出版的设计交互策略(Designing Interactive Strategy)一书中,拉斐尔拉米雷斯(Rafael Ramirez)与已故的理查德诺曼(Richard Normann)指出,“价值链价值链”(最普遍最普遍的管理学比喻之一的管理学比喻之一)的整个概念尤其有局限性。的整个概念尤其有局限性。链条是有序连接而成的,就像一条生产线。链条是有序连接而成的,就像一条生产线。如果你把供应商、业务伙伴和客户看成如果你把供应商、业务伙伴和客户看成“价值价值星系星系”的一部分,情况就会截然不同。信息交的一部分,情况就会截然不同。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链条上相邻的链环,所有参与者流不再局限于链条上相邻的链环,所有参与者之间都可以对话和学习,创造价值成了群体过之间都可以对话和学习,创造价值成了群体过程。程。不管你喜欢用不管你喜欢用“集市集市”还是还是“星系星系”,来比喻,来比喻彻底合作的工作方式,这是个人喜好问题。不彻底合作的工作方式,这是个人喜好问题。不管哪种比喻语言,都暗示了复杂性、交流以及管哪种比喻语言,都暗示了复杂性、交流以及等级的减少。等级的减少。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特点u组织结构能够多角度观察分析外部环境u子公司分布广泛,但相互依存紧密u灵活的内部决策过程u管理层次趋于减少第四节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跨国公司是一些巨大的、多样化的和不断扩展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通过全球一体化的公司战略和错综复杂的跨国组织结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跨国公司实质上就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要手段,实现公司内部(更确切地说是公司网络)的国际分工的架构。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冲击和打破了基于传统国际贸易的世界经济格局。 一、“价值链”与跨国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从内部构成上来说是一个复杂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有机整体。跨国公司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耦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增值活动”,其总和就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是企业或产业分析的重要工具,它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为我们理解跨国公司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一)“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是指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与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节总和,每一价值增值行为构成了价值链上的一个链节。 “价值链”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发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另一个部分是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对于不同企业,价值链上各链节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体现在某几个链节上,企业确定并开拓那些与经营关系重大的活动及联系的能力经常被视为成功的因素之一。构成价值链的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联系起来,并且可以有不同的紧密程度。一个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联系的形式和紧密程度。(二)“价值链”和国际分工 “价值链”每个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很大。例如,产品的开发环节产品的开发环节所要求的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技术和首创精神的科技人员,宽松自由的组织环境和鼓励创新、提倡独立思考的企业文化。产品的装配环节产品的装配环节则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和严格的劳动纪律、全面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构成比例不同,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成本有时就体现为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分工的现象。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同的国家要素结构又不同,考察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应当以价值链的具体增值活动环节为分析工具。例如,汽车作为一种最终产品来说,属于资金密集型,但是汽车生产的装配环节却是劳动密集型的。再如,计算机属于高技术产品,但计算机的装配却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因此,与其说中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有比与其说中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不如说在劳动密集型的经营环节或价值增值活较优势,不如说在劳动密集型的经营环节或价值增值活动上有优势来得贴切动上有优势来得贴切。与其说中国出口IT产品数量多表现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不如说中国是在IT产品的最后装配阶段有竞争力。由此可见,一个企业要走向世界,并不需要在所生产的产品的一切价值增值活动上处于领先地位。(三)(三)“价值链价值链”和跨国经营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企业要保持自身的垄断优势,关键要保持“价值链”战略环节上的垄断优势,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价值创造活动上都保持垄断优势。因此,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安排问题实质上就是战略环节的控制问题,它可以从职能和地域两个维度的安排来分别考察。 二、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所谓经营战略,是企业通过系统地评估自所谓经营战略,是企业通过系统地评估自身的经济资源以及经营使命,确定一个较身的经济资源以及经营使命,确定一个较长时期内企业的主要任务或目标,以及为长时期内企业的主要任务或目标,以及为完成这一任务或目标而采取的主要行动。完成这一任务或目标而采取的主要行动。从价值链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从价值链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是指对企业不同的但又联系的价值增值活动的国际区位选择和对企业所控制的各类实体所进行的一体化程度选择。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通常应当表明如下几点: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通常应当表明如下几点:(1)寻求企业的经营领域。即企业要出售何种产)寻求企业的经营领域。即企业要出售何种产品或服务品或服务?目标市场目标市场?为哪一类消费者服务为哪一类消费者服务?(2)找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差别优势)找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差别优势.即即:企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在什么基础上取得超过竞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在什么基础上取得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例如,较易获得原材料的途径,争对手的优势?例如,较易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或拥有更优秀的人才,是掌握了特殊技术,还是或拥有更优秀的人才,是掌握了特殊技术,还是有较低的成本和价格。有较低的成本和价格。(3)指出企业战略推进步骤及大体上的时间安排。)指出企业战略推进步骤及大体上的时间安排。企业为了从现有地位向(企业为了从现有地位向(1)和()和(2)所确定的地)所确定的地位推进,哪些步骤要早作安排,哪些步骤可以推位推进,哪些步骤要早作安排,哪些步骤可以推迟举行。迟举行。(4)希望取得的目标成果。即)希望取得的目标成果。即:财务标准和其他财务标准和其他标准,以及预期达到的成果水平。标准,以及预期达到的成果水平。 可以从职能和地域这两个不同的维度对跨国公司的战略演变进行分析。 (一)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所谓职能一体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职能一体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这里的一体化是指跨国公司整体价值战略安排。这里的一体化是指跨国公司整体价值链的综合协调性,它是战略演变的目标。链的综合协调性,它是战略演变的目标。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独立子公司战略独立子公司战略。跨国公司在不同的东道国设立独立运作的子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所有权来控制,其他联系还包括转移技术和提供长期资本。只要子公司是盈利的,母公司对它可行使很少的控制。虽然子公司可能大量发展与当地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联系,但独立子公司对它运作的价值链的大部分自负其责。它也可能雇用当地工人和管理者,通过当地的金融中介进行借贷,并从事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大的跨国公司可以控制许多独立子公司,每个子公司服务于一个独立的东道国。 独立子公司可以被看做是母公司的缩影,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东道国可以提供资源投入以及原料和零件的进口很困难或很昂贵的地区。但这种独立子公司在服务业中却最为普遍。因为许多劳务是不可交易的,子公司必须像一个独立的单位那样运作,仿效它们母公司的生产组织。2简单一体化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跨国公司主要是以公司内部合同的形式,由东道国的子公司来完成产品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的生产,使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在技术、信息、价值增值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寻求“外源”来参与国际化生产,一些活动在母国之外的东道国进行,这些活动与母公司所进行的工作联系起来。制造业和服装业提供了许多外源化国际生产的实例,Wal-Mart (美国)和Spencer(英国)等大的零售连锁公司,主要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外源化生产。在服务业,一些跨国公司也利用国外子公司或分包商加工数据或开发软件,随着电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服务变得可以交换。外源化国际生产表明价值增值活动向非母国、非初始国或非最后销售国转移。外源化的主要动机是利用东道国与跨国公司价值链有关部分的区位优势。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所有权或通过与当地公司的非股权安排使跨国公司能集中于价值链的某些部分。组织外源化国际生产要求公司职能实现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外源化是由成本驱动的。比如,耐克公司(美国)把运动鞋和服装的生产分包给了40个不同的地区,主要是南亚和东南亚,设计和市场营销由母公司负责,而更新的设计则通过卫星转由中国台湾一个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生产设施的分包商进行。原构想经过修改后,最后的方案通过传真发给所有地区的分包商,并且一些耐克公司的职员会亲临现场,监控质量,并负责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因为单个分包商依靠母公司提供设计、标准和市场,所以它们无法独立存在。3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的前提是公司具有将生产或供应转移到任何一个更能获利的地点的能力。在复合一体化下,在任何地方运营的任一子公司都可以独自地与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一起,为整个公司行使职能。每一步经营的价值依据其对整个价值链的贡献来评判。复合一体化要求将各种职能行为(不仅仅是生产,还包括研究和开发、金融、会计等)安排到各自能更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在复合一体化下,虽然不是价值链的每一因素都要被同一程度地一体化,但在不同的过程和不同的地区之间有相当程度的职能一体化 促使跨国公司采取复合一体化战略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信息和运输技术的进步。(1)降低成本,实时交流分享信息。信息供整个价值链使用,这就为管理和研究开发活动的进行,新型生产技术的传播铺平了道路。信息技术对整个价值链的协调至关重要。正像多部门和多类型策略产生了更多的协调和更大的管理结构的需要一样,复合一体化策略增强了跨国公司管理其跨国网络的需要。(2)信息技术还使不同所有权公司间的价值链变得更为完整一体。例如,一个公司的运输部门可能与另一公司的购买部门通过电子联系起来,从而加快它们之间的商品流动。例如所谓“JUST IN TIME”的物流和生产体系。(3)运用通讯技术,跨国公司可以把主要要素组合起来追求某一战略目标。例如全球性的研发。第二,需求的作用。一些跨国公司要服务于一体化的世界市场,全球消费需求趋同,越来越多设计相似或完全相同的产品在许多市场同时销售,如服装、电器、音像制品等。(1)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导致了消费模式的进一步相近(2)通讯技术的传播及旅游、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促进了各国消费的趋同。(3)跨国公司的营销努力。 第三,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的激化是推动复合一体化的强大压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弱和生产力的发展激化跨国竞争,并把许多新的竞争者推到了世界舞台。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已经国际化。跨国公司形成了一个包括大量行业间交叉投资的跨国公司网络。这一趋势驱使跨国公司寻求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新方式。为了降低成本,跨国公司加强了在国外建厂和密切注意整个价值链上各种因素节约方面的努力,其中例子之一就是集中采购。信息技术的创新使集中采购成为可能。研究表明,集中采购的跨国公司通过提高质量和缩短产品开发计划,可以取得长期的成本节约。日本跨国公司把供应商和分包商、生产和装配紧密联系起来,在实现及时存货管理和质量控制目标方面,走在前面。跨国公司正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以形成技术创新的双形成技术创新的双向流动向流动。正是这种种压力,加上信息技术提供的机会促进了复合一体化战略的成长。(二)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二)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所谓地域一体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其所控制所谓地域一体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其所控制的各类实体在地域范围和地理联系上所作的一体的各类实体在地域范围和地理联系上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化战略安排。这里的一体化同样是战略演变的目标。它一般是指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在地理范围上的扩展和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间在地理上的紧密联系。地域一体化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1多国战略 在多国战略下,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一国的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个子公司。(1)贸易壁垒的存在常常促使跨国公司采取多国战略,以进入特定东道国市场。(2)在一些产业中,因为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为满足特定国家需求偏好和习惯要求,也会采用多国战略。(3)许多服务业跨国公司采取多国战略,是因为它们所销售的一般都是非贸易性劳务。此外,中小型企业常常倾向于靠近母国的市场服务,这又促使它们与母公司连成一体。 2区域战略许多跨国公司拥有根据区域划分而形成的生产网络。区域战略是适应区域化国际生产要求的,区域化国际生产体系包括在某一地区各东道国设置的子公司和作为供应商与分包商的非本系统公司。产品最终组装可以安排在该地区的任何国家,其主要市场也是同一地区。在欧洲(包括中欧、东欧与西欧)、北美(包括墨西哥)和东亚,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地区网络,国际直接投资存量和“大三角”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反映了这种特征,从而说明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集约化趋势。美国跨国公司是许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主要投资者,日本跨国公司在亚洲日益占有主导地位,而欧盟跨国公司在中欧、东欧和非洲占有最大比重。政策变化是刺激跨国公司采取区域战略的主要原因,在欧洲和北美尤其如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外国投资政策的自由化,许多产业部门(尤其是服务行业)管理的放松和国有企业的私营化都促进了外国直接投资。包括欧盟统一市场、欧洲经济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贸易、投资区域一体化协议的签订与加强,使跨国公司采取区域战略的兴趣增加。在东亚,虽然政府间没有签订协议,但这些国家都致力于减轻区域内的贸易壁垒,增强东亚国家的竞争力,所有这些也促使跨国公司实施区域战略。3全球战略跨国公司一直被形容具有全球战略。根据彼得根据彼得迪肯的迪肯的定义,全球化是更高级和更复杂的国际化,全球化意味定义,全球化是更高级和更复杂的国际化,全球化意味着跨国经济行为在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内扩展。全球化还着跨国经济行为在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内扩展。全球化还包括跨国公司为利用经济增长和需求趋同而与其他公司包括跨国公司为利用经济增长和需求趋同而与其他公司进行有效竞争打进所有世界大市场进行有效竞争打进所有世界大市场。(1)目标是确立全球竞争优势 技术垄断优势/ 经营资源互补优势/区位配置优势(2)确立全球性经营方式 决策全球化 /建立全球组织结构/建立全球销售体系 (3)重点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4)重视非股权安排下的国际合作4、全球战略与区域战略的关系跨国公司常常可以用它集中于区域或次区域基础上的网络来为全球市场服务。这里突出的例子是日本汽车工业中最大的跨国公司。本田、尼桑和丰田在“大三角”主要地区都设有汽车生产和销售网络。每一地区网络都通过所有权和技术与母公司联系在一起,并从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和非本公司的公司获得原材料和零件,所有的地区网络都向其他地区销售产品,不同地区所生产的产品极为相似,然而,附加价值总额归地区经营网络所有。这样,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其价值链的区域组织来达到自己的全球目标。在存在跨地区贸易壁垒的条件下,区域经济安排可能会限制全球战略的发展。总之,跨国公司在从事国际生产时采取各种战略,这些战略随着时间而变化。追求“孤立”战略的企业在国外建立的独立“卫星”生产设施现在已日益被追求“深层一体化”战略的企业的一体化生产结构所代替。深层一体化可以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将研发、营销或会计等公司职能设在国外区位;可以是一个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该体系中根据成本和物流优势而将不同生产阶段设在不同国家;也可以将生产的服务功能分为不同部分并在国际上选择区位,以降低成本或提高灵活性。跨国公司从简单的一体化,即母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间简单的职能与地理联系,到更广泛、更复杂形式的一体化,是由于跨国公司力图保持自己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仍将继续下去。但这一发展并不循着相似或精确制定的道路前进,这里所描述的职能和地域一体化种类仅根据进行过程中主要情况予以划分。这些过程非常复杂,任何一种分类法都难以全面概括;而且跨国公司的战略发展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跨国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一)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1研究与开发资源的整体配置和利用跨国公司为了垄断国际市场,打败竞争对手,都很注重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新产品的制造与技术专利中牟取巨额利润,不少跨国公司往往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依靠母公司所提供的技术专利,在生产和销售方面都以压倒的优势超过了当地厂商。向海外扩张最快的部门,主要就是利用最新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电子、化学、汽车、机械等新兴工业部门。u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与利用u投资的配置与利用u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海外研究与开发投资猛增经济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资迅猛增加,而在国内的研究与开发的兴趣相对减弱。把研究与开发活动纷纷转移到海外,这是从跨国公司的全球利益考虑所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随着发达国家把更多制造业经营活动转移到海外,在国外从事研究与开发不仅能支持国外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同时也会增强国内公司的实力。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在走向全球网络化,这通过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兼并外国公司获得其研究机构,甚至直接购买外国研究机构,或是通过战略性技术同盟来实现。研发全球化的主要原因第一,生产因素。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促使各国工业研第一,生产因素。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促使各国工业研究与开发投资流向国外究与开发投资流向国外。例如,80年代,随着美国、日本、西欧工业把更多的制造业经营活动转移到国外,设计和管理活动也步其后尘,这样,既可以使其在当地市场生产的产品符合当地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试验未尝试过的新技术。 第二,知识因素。实现技术知识的互补。这又表第二,知识因素。实现技术知识的互补。这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越来越在全球传播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越来越在全球传播。战后数十年来,美国在生产最先进产品的知识基础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今天不仅欧洲在创新,而且日本、韩国、中国和拉美国家也在创新,对美国展开了挑战。二是利用当地传统的技术知识二是利用当地传统的技术知识。第三,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第三,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工程技术工人的工资要比发达国家廉价得多工程技术工人的工资要比发达国家廉价得多。例如,在美国成本为100万美元的软件,在印度只需要5万美元就够了。 第四,速度因素。全球化的创新网络加快跨国公第四,速度因素。全球化的创新网络加快跨国公司的技术开发速度司的技术开发速度,可以24小时不停地进行技术开发。 2保持技术领先/不断研发新技术/巨额的研发经费3加强企业技术转移的控制/技术的转移以公司的利益为标准/技术转让大部分在公司内部进行/严格控制技术的转移条件(二)跨国公司的生产战略u国际生产筹供形式。 所谓筹供,是指企业获得物质供应的业务活动.u跨国公司的国际筹供控制形式可以分为内部筹供控制和外部筹供控制两种。u内部筹供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公司股权的占有来控制子公司内部的生产,为公司的另一些企业取得生产所需投入品的内部供应,是控制程度较高的形式。u外部筹供指公司通过国内外的外部交易市场,为公司的另一些企业取得有关投入品的供应。外部筹供通过竞争性的交易市场进行,控制程度往往低于内部筹供。外部筹供有转包生产和采购两种形式。跨国公司的四种筹供形式按控制程度的大小,依次递减的顺序是:独资持股子公司、合营生产、转包生产、采购(三)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u1、寡占型国际营销战略。 寡占型市场结构指某一个产品的市场被几家大型公司所垄断,形成一种市场竞争均势 寡占型国际营销战略的特征是,占据寡占地位的跨国公司实施的每一个国际营销战略皆以竞争对手为模仿依据,以避免在市场份额上落后于竞争对手1.寡占型国际营销战略(1)竞争导向定价策略,指一个公司制定价格主要是依据其竞争对手的定价,其特征是在价格和成本或需求之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2)产品深度开发策略,是指为了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寡占公司往往以现有产品为基准,对同一产品市场中不同消费者作区隔分析,使每一区隔消费者群体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及时推出系列产品,尽量占领各细分市场u2、非寡占型国际营销战略许多情况下,国际市场表现为垄断竞争格局,即有更多的公司,各有自己的某些优势,公司间有更多的竞争.(1)市场领袖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公司绝对市场占有率最高,与同类企业产品相比,它在价格水平、新产品研制、流通渠道以及促销媒介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其营销战略目标是竭力保持其领先地位,保持市场份额,扩大市场规模。(2)市场挑战者策略. 采取这种战略的多是本行业中处于前几位的大公司,一般处于市场挑战者地位。它们的营销战略目标是不断增大市场份额。市场挑战者战略是进攻性的。在产品策略上可以多种多样,如名牌产品策略、产品扩散策略、产品创新策略以及低成本策略等;在产品促销策略上可采用促销组合策略、流通渠道创新策略等。 (3)市场追随者战略。采取这类战略的公司占市场绝对份额往往比市场挑战者所占份额要低,例如排在第五、六位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只能接受现有市场格局,受领先公司的竞争压力很大。特征是追随市场领袖公司的经营行为,目标是尽力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四)跨国公司价格策略1跨国公司的定价目标u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预定的投资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的维持或扩大/竞争的应付和防止2影响跨国公司产品定价的因素u/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府的行政干预3转移价格u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在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劳务及其它资源相互转让的规定价格。u转移价格的目的主要有:公司整体纳税最小化;减少或避免各种经济与政治风险;开辟和争夺市场;减少与东道国的利益冲突。转移价格策略的例子(1)当子公司所在国外汇管制严格,利润汇出受到限制,或对营业利润抽税比较高的时候,总公司就抬高供给其子公司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或子公司降低对总公司的销售价格,使子公司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利润,从而少纳税并少汇出利润。这实际上就是通过转移价格形式把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到总公司,逃避了所在国的征税和外汇管制,以谋取更大的利润收入。 (2)当子公司的产品面临当地企业产品竞争时,总公司就大幅度降低转移价格,从而降低子公司产品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一旦打垮了竞争对手,垄断了当地市场,再大幅度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