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u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u14.2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u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u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u14.5 溶胶的电学性质u14.6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u14.7 乳状液u14.11 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u14.6 双电层理论和电势u14.9 凝 胶u14.10大分子概说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d.胶粒的结构a.分散相与分散介质b.分散体系分类 (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2)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c.憎液溶胶的特性e.胶粒的形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例如:云,牛奶,珍珠分散体系分类分类体系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分子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固溶胶气溶胶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亲液溶胶(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1.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0-9 m以下 。通常把这种体系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2.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也有的将1 nm 1000 nm之间的粒子归入胶体范畴。3.粗分散体系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A.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B.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C.液-气溶胶 如泡沫(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A.固-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B.固-液溶胶 如珍珠,某些宝石C.固-气溶胶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体系,不属于胶体范围.A.气-固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B.气-液溶胶 如雾,云(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1.憎液溶胶 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自有能, 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是 一个不可逆体系,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 这是胶体分散体系中主要研究的内容。(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2.亲液溶胶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憎液溶胶的特性(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0-910-7 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 和乳光现象。(2)多相不均匀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3)热力学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胶粒的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 聚沉。 胶粒的结构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荷的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胶团.胶粒的结构 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中相同的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 若无相同离子,则首先吸附水化能力较弱的负离子,所以自然界中的胶粒大多带负电,如泥浆水、豆浆等都是负溶胶。 胶粒的结构例1: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AgI)m n I (n-x)K+x xK+ |_| |_|胶核胶粒胶团胶团的图示式:胶粒的结构例2: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AgI)m n Ag+ (n-x)NO3x+ x NO3 |_|_|胶核胶粒胶团 胶团的图示式:胶粒的形状 作为憎液溶胶基本质点的胶粒并非都是球形,而胶粒的形状对胶体性质有重要影响。 质点为球形的,流动性较好;若为带状的,则流动性较差,易产生触变现象。胶粒的形状例如:(1)聚苯乙烯胶乳是球形质点(2) V2O5 溶胶是带状的质点(3) Fe(OH)3 溶胶是丝状的质点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 Brown 运动 胶粒的扩散 溶胶的渗透压 沉降平衡 高度分布定律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金属等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的本质没有得到阐明。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霍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Einstein认为,溶胶粒子的Brown运动与分子运动类似,平均动能为 。并假设粒子是球形的,运用分子运动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得到Brown运动的公式为:Brown运动的本质式中 是在观察时间t内粒子沿x轴方向的平均位移;r为胶粒的半径;为介质的粘度;L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这个公式把粒子的位移与粒子的大小、介质粘度、温度以及观察时间等联系起来。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光散射现象 Tyndall效应 Rayleigh公式 乳光计原理 浊度 超显微镜光散射现象 当光束通过分散体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 nm之间。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体系呈现混浊。 (2)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光散射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照射溶胶时,分子中的电子分布发生位移而产生偶极子,这种偶极子像小天线一样向各个方向发射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光,这就是散射光。 分子溶液十分均匀,这种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到散射光。 溶胶是多相不均匀体系,在胶粒和介质分子上产生的散射光不能完全抵消,因而能观察到散射现象。Tyndall效应 Tyndall效应实际上已成为判别溶胶与分子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但远不如溶胶显著。 Tyndall效应Rayleigh公式 1871年,Rayleigh研究了大量的光散射现象,对于粒子半径在47nm以下的溶胶,导出了散射光总能量的计算公式,称为Rayleigh公式:式中:A 入射光振幅, 单位体积中粒子数 入射光波长, 每个粒子的体积 分散相折射率, 分散介质的折射率Rayleigh公式 从Rayleigh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1. 散射光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入 射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所以可见光中,蓝、 紫色光散射作用强。2.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显著,则散射作 用亦愈显著。3.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成正比。乳光计原理 当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等条件都相同时,Rayleigh公式可改写成:当入射光波长不变, , , 保持浓度相同, 保持粒子大小相同代入上式可得: 如果已知一种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和粒子半径(或浓度),测定未知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就可以知道其粒径(或浓度),这就是乳光计。浊度(turbidity )浊度的物理意义:浊度计的用处: 当光源、波长、粒子大小相同时,溶胶的浓度不同,其透射光的强度亦不同。 浊度的定义为: 透射光强度 入射光强度 样品池长度 浊度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