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 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2.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3.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2、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复习回忆: (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 2 -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3、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 (1)成因。出示 Flash 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3)风向如何改变? 项目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 1-7 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 (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完成课本活动 4 4、归纳总结: 欧洲气候特点: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析疑点拨: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气候特征 气温 气温年较差 降水特点 成因 冬季 夏季 大陆性 海洋性 6、拓展训练: 讨论: 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 P9图 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 7、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归纳:亚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位置和轮廓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两大特点: (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2)内流区面积大。 讨论:欧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的影响形成什么特征? 8、析疑点拨: - 3 - 亚洲河流特征成因。 (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大洋。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内流区面积大。亚洲地域辽阔,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因此,亚洲内陆河流大多为内流河。例如:锡尔河、阿姆河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密布,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 (3)航运价值高 9、指导学生读图 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占世界百分之 60,超过 1 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人口分布不均匀 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学生自学阅读 14 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亚洲的国家 在 13 页地图 1-15 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 15 个。 学生阅读 12 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10、教师总结。 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放录像。 学生看录像,回答看到的是哪里。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怎样分析某一大洲的气候特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步骤,即:气候以哪个温度带为主,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哪类气候在世界上分布典型等方面来分析。 八、板书设计: 亚洲气候的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九、作业布置: 完成填充图 - 4 - 第二节非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 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 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 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3.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 的本意是 “阳光灼热” 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 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 30 N 以北,最南在 30 S 以南 - 5 -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 最东在 50 E 以东,最西在 20 W 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 (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 (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 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 (柱状图) ,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 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请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介绍。 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三、小练习: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 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 六、板书设计: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 高原为主的地形 八、教学后记 : 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 非洲(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 2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 6 - 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2、过程与方法 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4、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 矿产品的分析, 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 环境、 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讲授新课 读图 1- 22 非洲 1 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 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 1- 23 非洲 7 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 1 月时密集 3 看走向, 大致与纬线平行, 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 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 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 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读图 1- 24 非洲年降水量 1看读数,小于 200 ,到大于 2000 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 7 - 读图 1- 25 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1020之间,小部分在 010之间,没有高于 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 0的地区。大部分在 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 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1020之间,小部分在 010之间,没有高于 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 0的地区。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 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 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归纳 读图 1- 26 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 5895 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 读图 1- 27 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结合图 1- 25, 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三、总结整节课的知识体系。 丰饶的资源 读图 1- 29 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 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 非洲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 通过阅读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以及对气候、 景观的复习, 对照地图册列举非洲的野生动物。 如有学生熟悉这方面知识,请他为同学介绍,树立目标。 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各种矿产品、农产品的名称、分布地区。 讨论。列举。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养成科学的资源观。 通过阅读课文总结: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 2、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 3、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 简单介绍非洲的粮食作物(玉米) - 8 - 虽然非洲有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非洲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 亟待发展的经济 通过一些调查结果说明非洲贫穷落后的经济现状 读图 1- 30 思考书上练习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减去人口的死亡率 2从全世界来看,非洲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高的,而欧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低的 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而非洲的人口绝对数也很高,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有限的粮食分散,人均占有粮食量少,很多地区食不果腹 阅读课文、总结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 人口问题 长期的殖民统治 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 恶劣的自然环境 学生普遍了解这一现象最好找学生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题目很简单,学生独立完成以便教师掌握情况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分析。 四、布置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五、板书设计:非洲(2) 炎热的气候 丰饶的资源 亟待发展的经济 六、教后记: 本节课有较多的直观资料,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己总结较多的地理知识,积极主动的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逐步锻炼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较好。 - 9 - 第三节 美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对书 28 页 29 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2. 通过对图 1-41、图 1-42 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 3. 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 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2. 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2. 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书 28 页 29 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2.通过对图 1- 41、图 1- 42 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3.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教学难点】 1. 通过对书 28 页 29 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2. 通过对图 1-41、图 1-42 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 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 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讲述新课: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 1、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根据书 28 页图 137 和图 138 分析美洲的 1 月 7 月平均气温。 (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 根据书 29 页图 140 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 10 - (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 根据书 29 页图 141 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 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 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 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 南美洲 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利用书 29 页图 142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利用书 29 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 142 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 2、河流 (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 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 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3、简单介绍。美洲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经济大国,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闻名的国家。 (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4、人口与经济 阅读美洲政区图,分别找出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通过指图辨认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渥太华 墨西哥墨西哥城 巴西巴西利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1)人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这一部分知识。 ) 通过书上 31 页阅读材料分析 强调北美洲以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为原始居民 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誉为“世界人中大熔炉” 说明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 语言 美国和加拿大通行英语,加拿大东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语。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 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名称来源 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清晰。 经济 美国是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 墨西哥是与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 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能源矿产以石油最为重要,金属矿产以铁、铜、铝- 11 - 土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 三、小结: 让学生把美洲的知识能够穿起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知识点总结一下,以互相提问的形式展开, 四、作业:单元检测的内容。 九、板书设计: 美洲 气候特点 河流 人口与经济 - 12 - 第一节 东南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2. 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1. 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2. 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 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1、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2、回忆与中国相临的 16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3、板书:第二章 了解地区 - 13 - 第一节 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2、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 30N至 10S 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 2、通过地形图分析: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 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 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学生以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 在中南半岛上 11 月次年 5 月盛行东北风、 降水偏少, 为旱季 6 月10 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二) 、国家、首都、居民 1、国家 利用挂图指图。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技巧。 读图 23,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 老挝万象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仰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 (最新独立) 其中与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书上 36 页的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读图,积极主动思考地理问题。 利用 37 页阅读材料分析“花园城市”新加坡 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为三大经济支柱 3居民 利用书 40 页的课文总结强调,从课文中使学生注意到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引申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 14 -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三) 、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四、小结和作业: 回顾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东南亚(1)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国家、首都和居民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2)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2、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 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难点: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 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 38 页图 26 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2、总结: - 15 - (1) 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 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 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 :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3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 4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 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东南亚(2) 矿产资源 粮食作物 热带经济作物 - 16 - 第二节 南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 1.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 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 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 有丝绸之路、 有郑和下西洋、 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 南亚 (三)教授新课: 1、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 (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 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 17 - 主要国家、城市: 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尼泊尔加德满都 锡金甘托克 不丹廷布 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2、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 90 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是德干高原 补充黑板简图 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 3、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南亚(1) 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南亚(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 2 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图 2-13、图 2-14 和图 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图 2-13、图 2-14 和图 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 18 - 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图 2-13、图 2-14 和图 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 导入新课: 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新课: 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 分析书43页图2-13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 8 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书 44 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 )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 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 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 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总结: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 610 月份 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 11 月次年 2 月 东北季风 热季 35 月份 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 (如火车出轨事件、 沉船事件等) 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 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 10 位的国家 2南亚 8 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 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 19 -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作业: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小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南亚(2) 气候特点 农作物分布 国家与宗教 - 20 - 第三节 西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2.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3.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4.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5.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 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2.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 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 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 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 西亚 (三) 、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 21 -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史上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 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 2- 17 西亚的国家图。在图 2- 17 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 等国 利用填充图册 12 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 穿着打扮, 西亚居民多数为阿拉伯民族,主要为白色人种,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须,女子以面纱遮脸。语言以阿拉伯语居多。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做为圣城。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 、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西亚(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国家、首都 宗教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 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重点强调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中部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 (可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连成一条线作为西亚东侧边缘的高)以此加深印象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 22 - 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著名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 1991 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重要产油国。 分析书 51 页图 2- 24 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阅读“霍尔木兹海峡”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 “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西亚(2)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特征 世界石油宝库 - 23 - 第四节 欧洲西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2.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3.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4.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 能分析其原因, 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2.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2.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3.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 (学生回忆,并回答。 ) (二)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 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 却分布着 30 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 、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 - 24 -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 、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 35N70 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 :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 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 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 15 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 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 25 - 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 54 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 55 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荷兰鲜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 “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2)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 26 -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2. 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 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2. 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 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 1. 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2. 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 (二)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 刺骨的海水, 凶悍的北极熊,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课: - 27 - 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 3 ) 北 冰 洋 跨 多 少 个 经 度 ? ( 跨360度 , 跨 经 度 最 多 的 大 洋 )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 (1) (纬度最高的大洲) (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 60 页南极洲和 61 页海上浮冰 、 南极冰盖 。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 60 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作业: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 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两极地区的气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01 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 28 - 来交流一下。 (三) 、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 68% 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 220 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 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 63 页,活动题。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 64 页, 南极探险 。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 教师引导:2001 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 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 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四)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北极与南极地区(2)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 29 -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 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 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 运用地图和资料, 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 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 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 地形和气候特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 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的经济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学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 30 - 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三)自学预习: 预习书本 第二环节:导疑 一、东亚岛国 (1) 阅读图 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 30-45 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 3 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 3-1 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 、濑户内海(最大内海) 、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 P66 页思考题和活动题:根据 2000 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 25 倍,可见日本“地狭” , 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 2.5倍,可见“人稠” ,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 (1)读图 3l ,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 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 1000 米以下,海拔超过 1000 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 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 3-2) ,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3)提问:地形对日本河流及海岸线的影响? 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同时,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 本洲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4) 教师总结:日本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多山的地形对其河流有重要影响,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来学学日本的气候。 三、湿热的气候 (1)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日本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知,日本在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国土狭小,地处中纬度,并且跨越的纬度较多,气候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日本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 东京 3.7 25.1 1610 毫米 北京 4.7 26.1 636 毫米 - 31 - 思考:东京与北京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3)教师总结:日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图 3-3) 。 四 东西融合的文化 日本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我国隋唐时历史,日本就多次派使者到中国不定期地学习,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许多文字还保留中国的汉字。近现代,受欧美国家的影响。 五 发达的经济 (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P68 日本是世界上十分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强国。二战之后迅速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侄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世界前列。 分析日本经济的不利条件。 读图表 3-6、地图册 P37,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思考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 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缺乏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依赖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地图册 P37 日本商品出口图,说明日本“进口-出口-进口”的模式。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 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 进口原料、 出口产品。 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2)读图 3-8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对外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3)日本的农业:稻米、畜产、蔬菜 (4)日本的渔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学生一般了解的知识,可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补充材料获得 六、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七、总结: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 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 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 、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 、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八、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 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范围 2、人口、民族、语言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 32 - 三、温湿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工业 3、农业 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 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 33 - 第二节埃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 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 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读图等方法学习埃及的概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区域对比思想学习地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埃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1 课时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 1466 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 ,那么, “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 一、 地跨两洲 1 、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 2 、对照板图,讲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 、学生完成活动 1、2 题,教师在版图上填注 (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说,- 34 - 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4 、学生阅读 P72 文字,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 、结合教材 P73 文字,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二、 沙漠广布 1 、让学生看图 314,可以发现在;在埃及地形图上,可以发现很多的点状符号,这表示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埃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是沙漠广布,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回忆:这个自然特征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地区的特征相似 2 、设问:为什么埃及沙漠广布呢?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3 、小结: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受当地气候、地形的影响 (过渡)埃及虽然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但由于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河流经,哺育了埃及人民,所以埃及仍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尼罗河 1 、学生自读尼罗河材料,思考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有什么作用? 2 、在“埃及”图上指出尼罗河的位置及尼罗河岸边的海港 四、文明古国 (过渡)众所周知,埃及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 么你知道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学生回答) 1学生阅读教材 P74 文字,回答 (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2、读图 318,引导学生完成“活动 1” ,并分析得出结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 3、 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 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 增加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 4 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五、发展中的工农业 1、引导学生观察图 3-21,提问:埃及有哪些丰富的矿产?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特点?得出埃及农业分布的特点: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2、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读图 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最后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3、读图 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4、学生讨论完成活动 2 题,教师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 作业布置 见基训,填充 - 35 - - 36 - 第三节俄罗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借助地图, 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 领土组成特点 (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 2. 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 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4. 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法、讨论法,分析俄罗斯的概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区域对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提问: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2、展示“俄罗斯地形图” ,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线,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3、引导学生回忆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 ,并和学生一起找出东经 160,得出俄罗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特征 4、读图 322,完成活动 1、2 题及 P77活动 2 5、一学生朗读 P77 材料,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 二、平原广大 1读图 322,完成活动第 3 题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3叶尼塞河以西均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平原面积占俄罗斯领土的 70。归纳得出地形特点:平原广大。 - 37 - 4读图 324,引导学生归纳俄罗斯的地势特征,很容易看出其地势特点:东高西低。 5、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伏尔加河的位置,注意其流向,注入海洋,在欧洲的地位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 P33 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思考:俄罗斯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征? 3、小结:由于俄罗斯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广,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也使东西部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4、引导学生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资料,归纳二地的气候特征差异,并设问: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上扬斯克的降水比莫斯科的少?气温比莫斯科的低? (过渡)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国之一,那么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呢? 四、丰富的资源 1、学生看书思考:俄罗斯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2、设问:俄罗斯为什么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呢?教师可从气候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出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图。 3、出示“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主要矿种及矿产地,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过渡)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资源条件。 四、改革中的经济 工业方面 1通过图 326 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学生推断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应该是哪些?而后结合教材 P79 验证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 P53“俄罗斯工业分布图” ,指出俄罗斯的三大工业区并强调俄罗斯的工业主要集在欧洲部分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各工业区的工业中心城市并在地图上填注。并设问:这三大工业区能形成主要的工业区的共同因素是什么?(附近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而后进一步从资源条件分析俄罗斯各工业区的工业部门 农业方面 1、 回忆俄罗斯气候特征和纬度位置特征, 思考: 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吗?你认为制约俄罗斯农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气温因素, 俄罗斯的农业一般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俄罗斯主要农业区东欧平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并对照图例说出俄罗斯的农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强调:俄罗斯的农作物一般都是喜温凉的农作物,这与当地的气候特征是相适应的。 城市与港口方面 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师小结其城市职能。根据地图,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疆界找出其进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师加以具体说明东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过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历史的原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而面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却开发不够 西伯利亚的开发 小结已学习俄罗斯的知识, 填表对比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 对此表格知识- 38 - 加以对比研究, 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 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矛盾。具体指导西伯利亚的开发项目,如:西伯利亚大铁路, 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等。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图 322:指导学生在图上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欧洲部分集中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亚洲部分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图 324:指导学生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或者由学生依据图 322 画出沿 60N线的剖面图,然后观察、分析其“东高西低、平原广大”的地势地形特点,再归纳这一特点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图 326:先指导学生找图例,了解俄罗斯有哪些矿产;再根据教材讲述其矿产储量和开采量,也可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对俄罗斯矿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铁路线、河流、城市对矿产地进行相对定位,并为其工业分布作铺垫。 “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表: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根据所填内容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下述答案仅供参考: 亚洲部分 欧洲部分 地形特征 高原、山地为主 平原面积广大 气候特征 寒冷干燥 温凉湿润,降水略多 主要工业基地 乌拉尔、新西伯利亚 莫斯科,圣彼德堡 主要港口 海参崴 圣彼德堡 - 39 - 第四节 法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 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教材提供了 1 幅“法国地形”图和 3 张景观图。法国地形图设计了 6 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 、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 、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 、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 【教学难点】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 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 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二)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 “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 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 “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 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 方案:逐步提示,设计抢答题,提示信息要注意由抽象逐渐过渡到具体。 如:下列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国家? a它位于欧洲 b它的轮廓呈六边形。 c.它三面临海,三面临陆 d它境内某盆地小麦产量很高,工业也集中发达 e它的发电量以核电为主 f它艺术景观众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 40 - g埃菲尔铁塔是其首都的象征 h它的首都是巴黎 方案:由小故事引人。如拿破仑的故事、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战例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等,要求选择与法国有关联的故事。 (三)学习新课 一、 “欧洲的经济大国”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法国概况部分: 领土包括欧洲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 在图 327 上找到法国最高点勃朗峰, 观察塞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流向, 引导学生判断出法国地势地形特点: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积广。 法国农业部分: 方案:1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 ,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 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3 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但畅销世界各地。 方案:1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图” ,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 2 依据教材和下表提供的两种气候资料统计数据制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与气候分布区域相对应。 3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 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第四步:简单说明小麦和葡萄种植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最适宜葡萄的种植。将小麦和葡萄与气候区一对应,归纳它们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 第五步: 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 此方案较适合基础较好或学生素质较高的学校选用。 二、 法国工业部分: 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给学生的有关数据: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 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 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 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 41 - 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 法国 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 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 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四)小结 领土包括欧洲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积广。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 “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五)布置作业:配套连相关练习 十、板书设计 - 42 - 第五节 美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在图 336 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 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 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2. 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3. 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4. 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和阅读资料,讨论美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 2.直线串珠式的逻辑关系,再辅以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美国既有整体上的认识,也有具体问题上的了解,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介绍美国的经济,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工农业情况和生态、环保问题与对策,并引以为戒。 2.“人口与城市”介绍美国人口与分布、种族问题和各主要工业城市,城市的分布、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职能无疑是本小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1. 美国地形、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反映了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水平。 2. “美国政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表述了美国的 50 个州和城市与人口的分布情况。 3.“工业分布”资料体现该国的工业发展趋势。通过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旅游胜地的情况介绍,反映美国的环境保护与优美风景。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图 131“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 “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方案: 根据最近新闻报道中有关美国的重大事件, 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引出美国。 如 9 11- 43 - 恐怖袭击事件、导弹防御系统与反弹道导弹条约) 、总统大选等。 方案:按历史发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607 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100 余年间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1776 年 7 月 4 日发表独立宣言 ,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从而引出美国。 (三)学习新课 一、 “美国的领土”部分,可参考以下方案和步骤: 方案: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 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 “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方案:1出示美国国旗,设问: “谁知道美国国旗图案含意?” 2解释美国国旗图案:13 道红白相间条纹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 13 个州,蓝色星区的 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的 50 个州。 3出示图 336,说明:除首都华盛顿所在哥伦比亚特区外,只有 48 个州位于美国本土,还有另外两颗星代表的 2 个州在哪里呢? 4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 48 个州和 1 个特区、2 个海外州构成。 5设问:美国国旗如何从最初的 13 道条纹变成 50 颗星星,即如何由 13 个州扩张成为 50个州的呢?结合下列资料讲解:a1783 年,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划归美国;b1803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C1810 一 1819 年,从西班牙强占强购佛罗里达;d1818年,从英国购得俄勒冈地区;e18461848 年,从墨西哥夺取新墨西哥地区;f 18451850 年,从墨西哥吞并得克萨斯地区;g1867 年,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州;h1898 年,从西班牙夺取夏威夷州。 二、 “高度发达的经济”部分,可采取以下方案和步骤: 1、 经济概况部分: 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二是对外贸易。三个要点: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贸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进口工业产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费量极大和浪费严重以及工业生产需要造成的, 而不是本国工业落后、 能源缺乏所导致的。如: 美国的燃料动力资源, 包括煤炭、 石油、 天然气和水能都蕴藏丰富, 美国国内年产煤 89 亿吨,原油 4 亿吨,天然气 56 千亿立方米,还生产近 3 万亿度电力,能源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但美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工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国家,能源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 2 、农业大国部分: 方案: 1指导学生阅读图 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 ,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 44 - 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方案: 1阅读图 331,分析其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配合美国沿纬线剖面图) 。 2引导学生评价美国地理位置和地形,重点关注下列地理事项:a本上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带,夏威夷州跨热带;b多面临海,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C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且水热配合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与农业灌溉等。 3简单介绍美国农业地区与生产专门化的特点。 4小结在上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最后再说明美国粮食的出口和热带农产品的进口。 工业大国部分: 方案: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 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方案:1由阅读资料“美国的工业分布”人手,出示美国三大工业地区分布示意图。 2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出现了地价昂贵、污染严重等问题。 3分析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美国工业逐渐向南部、西部地区迁移。 4介绍南部、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兴起的条件:环境、技术、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5小结: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从而了解美国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兴起的特点,可通过列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四)小结 美国领土由本土 48 个州和 1 个特区、2 个海外州构成。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二是外贸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 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 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 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 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 从而了解美国传统工业衰落、 新兴工业兴起的特点,可通过列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配套连相关练习 十、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新课导人: 一、生态、环保问题部分: - 45 - 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 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 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 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滥垦土地与“黑色风暴”的关系;地形特征与“黑色风暴”的关系;对“黑色风暴” 的防治措施。 二、 “人口与城市”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人口部分: 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1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人口分布体现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城乡人口比例的不均衡性。在教学中可先读图 335,让学生对美国城市和人口密集区有感性认识。再讲其人口构成,注意运用资料说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和华人华侨对美国科技与文化的贡献。 2人口分布,可利用美国人口密度统计图,也可参考下列数据:美国三大地区人口与面积比较(单位:) 。美国城市人口比例可作为过渡,引入“美国的城市”内容。 城市部分: 1在图 336 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 7 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 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 8 个主要城市。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 4评出最佳导游。 本节图表指导: l 图 331 提供的信息:美国领土的组成;美国领土濒临的海洋和邻国;美国的地形及分布;美国地形与农业的关系;美国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 图 333 提供的信息: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区的空间分布;美国农业开发与环境关系。 3 、图 336 提供的信息:美国 50 个州和 1 个特区的分布;美国的主要城市分布;美国领土扩张过程;美国工业的迁移。 4 景观图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练习,对相应的具体问题作直观的阐述。 课后活动: 结合美国“ 9 11”恐怖袭击事件,收集资料后讨论:超高层建筑物的利与弊。提示:利节约用地,城市象征,能集中办公,联系方便等等。 弊突发事件和灾难时逃生困难,垃圾清运困难,上下班高峰人流疏导困难等等。 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结合美国“黑风暴”环境问题,收集资料,探讨我国沙尘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并写成小论文。 画图比赛。结合历史资料,自行画一张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用图例或颜色区别不同时期的领土扩张情况。展览并评出最优秀地图。 课外收集资料,探讨美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四)小结 滥垦土地与“黑色风暴”的关系;地形特征与“黑色风暴”的关系;对“黑色风暴” 的防治措施。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1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项目 东北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面积 258 248 494 人口 469 319 212 - 46 - 人和印第安人;人口分布体现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城乡人口比例的不均衡性。 (五)布置作业:配套连相关练习 - 47 - 第六节 巴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 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 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4. 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5. 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2、通过数字、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3. 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4. 通过数字、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5. 借助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巴西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的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 2.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热带雨林的危机等。 【教学难点】 1. 如何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 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3. 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新课导入: 出示巴西足球队的图片引出巴西 (三)学习新课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 48 -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3展示巴西的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 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纬 4到南纬 32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 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4总结( 投影资料)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过渡: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 17 亿人口,居民的种族构成及文化风俗会怎样呢?下面我们集中研究这个问题。 5阅读教材 13 段及相关阅读材料, 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巴西的开发历史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当地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曾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 15世纪末,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先后入侵,并开发了种植园,发展了罪恶的非洲黑人奴隶贸易。 6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 黄种人) , 彼此通婚, 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 读课本插图 9 20, 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结合课本 91 页第一段内容,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 40,黑种人占 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因为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 因而白人、 黑人、 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使他们后代的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 7指导读图 921 考虑 A、B、C三个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种族的融合对文化有何影响? (A巴西的桑巴舞融合了欧洲的民歌、游戏与非洲的鼓乐;B狂欢节原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 C 足球是欧洲和拉丁美洲爱好人数最多的运动。 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 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 ) 8总结:所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 板书: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四)小结本课: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五)作业布置: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 九、板书设计 巴西(1) 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 49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学习新课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1) 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 。(2)16 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3)17 世纪末,掀起采金热。(4)19 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 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 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 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4引导: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 (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 5引导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 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2) 进口能源。(3) 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4) 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 6 看图 9 22 和图 9 18 请回答: 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图 9 18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 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板书: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放录像:亚马孙热带雨林风光片断。 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 ,现在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危机。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热带雨林的危机。 2展示阅读材料。 材料 1: 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容纳了地球上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 不但有巴西木、红木、乌木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獭、大食蚁兽,鸟类的巨嘴鸟等,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材料 2: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全球提供了新鲜空气。同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热带雨林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 50 - 材料 3:课本 925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图。 问: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1) 提供木材。(2) 调节全球气候。(3)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4)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5)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6) 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板书:巨大的环境效益。 过渡: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发。 板书:开发利用。 3自读教材 95 页第二段,思考开发热带雨林的目的是什么?开发者又是什么人?((1) 兴建公路: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 木者。(2) 采矿,开辟农场:矿主和农场主。(3) 开荒种地:垦荒的贫苦农民。 ) 4读图 926: “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 ,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主要是产生环境问题。(1) 森林遭受破坏。(2) 水土流失严重。(3) 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4) 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5) 全球气候恶化等。 ) 5巴西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的报告, 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 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 世纪议程 。然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仍有许多问题不好解决。 读 96 页图 29,根据三位中学生的对话,谈谈你对开发后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1) 有计划地开发热带雨林,保证砍伐与更新相结合。保护林地面积不再减少。(2) 控制人口增长,减少人口压力,使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3) 积累资金和技术,逐步开发东北部高原。 ) 6过渡:巴西不仅存在热带雨林环境问题,还存在着城市化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城市化问题。 你所在的或熟知的城市,有哪些“城市病”?该怎样解决? 小结:中国和巴西同样是发展中大国,有些问题两国很相似 (四)小结本课: 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较低, 光热资源丰富。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中国和巴西同样是发展中大国,有些问题两国很相似 (五)作业布置: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 - 51 - 第七节 澳大利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 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 3.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自主学习的独立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 学生 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 教师 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来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 教师 出示图 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学生 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教师 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 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教师 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影片 (也可出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图片或看课本插图) 。提出问题:澳大利亚生物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 观看影片欣赏动物, 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 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 52 - 探究一:我谈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1.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与大陆漂移的关系?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3.比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在生物物种方面的差异。 学生小组自选探究课题,寻找证据。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可展示图像材料或文字材料证明观点) 课题 1:运用大陆漂移学说从时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 2:利用物种进化原理从空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 3:说明自然环境对澳大利亚生物的影响。 教师 出示阅读材料: 据统计, 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 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 650 种,450 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 69%。全球有袋类动物 150 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师生 共同感悟:澳大利亚不愧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 学生 自读“阅读材料” ,了解澳大利亚的养羊史。 教师 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 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 (多媒体出示牧场景观图片)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 农场的规模很大, 机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呢? 探究二:我来选择牧场址 1.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 2.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学生 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 : 课题 1: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图 8.38) :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课题 2: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图(图 8.39)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教师 (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刚才我们分别依据地形和气候因素来选择了牧场址。 下面你再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你的选址方案, 看看会有做出什么调整? 学生 西部和中部的南回归线附近地区不能建牧场, 因为虽然这些地区具备了地形方面的优势,但却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少水源。 教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 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 教师 多媒体出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 8.37) 。 学生 选址正确,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 读图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四个不同农牧业区的分布, 认识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 53 - 教师 同学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 (出示阅读材料) : 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 5 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教师 现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 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工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 出示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分布图(图 8.40) 。 学生 读图找出:1.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煤、铁矿石等)及分布。 2.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 教师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我看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 1.地形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3.交通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4.历史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师 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 - 54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