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专项练习- 力学实验部分( 二)1 .沈亮和张华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1)他们首先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则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_ _ _ _ _ _ _ _ _调 ( 选 填 “ 左 ”或 “ 右 ” ) ,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_ _ _ _ _ _ _旋动两侧 _ 二的 螺 母 ( 选 填 “ 可以”或 “ 不可以 ) ; + i i i 1(2)沈亮接下来进行图1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有: ; ;A .分析表中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B .改变动力片和动力臂/ i的大小,调节阻力尸2和 图1阻力臂4 再做几次实验,将数据填在表格中;C .杠杆平衡时,算 出F i和F2的大小,及测出动力臂/ i和阻力臂 ,并将它们填入表格中;D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写字母)他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减小摩擦 jB .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lfl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4D .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1 (3 )实验结束后,张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 !的中点时,&X/I = F2X/2是否仍然成立? ” 于是他利用如图 1L;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他用弹簧测力计在支点。右端的不 图2同位置竖直向上拉杠杆,使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测出拉力& 大小。他发现测出的 拉 力F1大 小 都 与 通 过FlX/l = F2X/2计算出的数值不相符。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 .沈亮同学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所用实验器材有: 杠 杆 ( 每小格均等长) 、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钩码。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1)如图3所示, 实验前, 杠杆右端下沉, 则 可 以 将 左 端 的 平 衡 螺 母 向 ( 选 填 “ 左”或 “ 右”)调节,直到杠杆在 位置上平衡。( 2)杠杆调节好后,他按照图4所示进行了三次实验,两边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 2 ,对应的力臂分别为/1和/2,为:;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字母表示):( 选 填A ”或B ” )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 )如图4所示,若将杠杆两边各去掉1 个钩码,则杠杆; ( 选填“ 保持平衡”、 “ 左端下沉”或 “ 右端下沉”)( 4 ) 为进一步探究实验结论的合理性,沈亮同学调整实验如图5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6所示,则拉力F 为 N;此时拉大小于与竖直向上提拉相将 ( 选 填 “ 变大”、 “ 变 小 或 不变”3 . 沈亮在探究“ 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几项猜想:猜想一:与弹簧的形变程度有关;猜想二: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沈亮选用的实验器材包括:长度和粗细均相同,材料不同的三根弹簧 4 B 和 C , 一把长刻度尺,小球、木块。按照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木块1图7VWWWWVVA实验次数所使用的弹簧弹簧被压缩后的长度/ c m木块移动的距离/ c m1弹簧A83 . 52弹簧A56 . 23弹簧A21 0 . 64弹簧B58 . 75弹簧C61 1 . 56弹簧C51 3 . 1( 1 )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 能。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 2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表中 ( 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得出 的 结 论是:相同时 越 大 , 弹 簧 的 弹 性 势 能 越 。( 3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择表中 ( 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4 . 沈亮同学在研究“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挂钩的木块、一个祛码、两块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一个弹簧测力计,按照图8所示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 此 时 滑 动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 选填“ 大于” 、 “ 等于” 或 “ 小于” )拉力的大小。(2)他做第1次实验时,拉力尸、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f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9、10所示,则木块在第8 s时的摩擦力为 No( 3)当正确完成第1次和第2次实验后,发现第二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比第一次的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通过比较第 次和第 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二.(5)若验证猜想三, 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5. ( 7分)物理实验兴趣小组在创新实验方案过程中,利 用 图1 1所示装置进行“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用细绳将钢球悬挂起来,拉起钢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9角后由静止释放,钢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5。改变9验是通过比较,从而判断( 选 填 “ 钢球 或 “ 木块”)具有动能的大小;(2)第1、2、3次实验探究的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由第3、4、5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角的大, 、 和钢球质量,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 ? / 30钢球质量m/g20木块移动的距离s/cm10z- - - - - - - - - - S 234560202022374603055J Mr .,n . r图 115604074(1)钢球从A点运动到8点的过程中是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能转化为_ _ _ _ _ _ _ _ _ _ _能;该实6 .沈亮同学在研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把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设滑轮规格相同)实验序号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 h/cm测力计示数F/N绳自由端移动 距 离s/cm机械效 率n1280.92474.1%(1)(2)(3)(4)根据表中数据,完成图12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两种绕线:2481.72478.4%3682.5244280.74057.1%5481.34061.5%6681.94063.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由 1 和 4 ( 或 “ 2 和 5” 或 3 和 6”)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由 1、2 和 3 ( 或 “4、5 和 6”)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7. 沈亮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猜想: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 也可能与透镜的焦距长短有关。 于是他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实验, 请你帮他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证烛焰的像能在图12实验次数物距U2/cm像距力 / cm像放大或缩小62060放大72538放大83030等大93526缩小104024缩小表 一 ( 焦距/i=20cm)表 二 ( 焦距/ ? = cm)(2)沈认真进行了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格中; 根据表一的1、 3、 5 次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从 第 1、8 ( 或 2、9 或 3、1 0 )次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次数物距ui/cm像距Vi/cm像放大或缩小根据表二中数据可知,对应的凸透镜的焦距加为 cm;13060放大23547放大34040等大44536缩小55034缩小8 .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 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分别选用红光、黄光和紫光做光源,以不同的入射角/ 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每次的入射点均为。点,他将入射角,和折射角r 记录在下表中。已知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紫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慢。请你完成下列内容:表一( 红光光源实验) 表二( 黄光光源实验) 表三( 紫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 ( )折射角r ( )10022516.435030.747540.1实验序号入射角/ ( )折射角r ( )50062515.775029.487538.3实验序号入射角/ ( )折射角r ( )900102515.1115028.2127536.6( 1 )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选 填 “ 一定”或 “ 不一定”) 发生改变;( 2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得到结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中时,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 3 )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在玻璃中传播速度越慢的光折射本领越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