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工与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基本视角:宏观层面基本思维:政策思维关注问题: 1、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社会组织 2、社工与社会组织的协同依存关系 3、社工如何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讲座导引讲座导引问题一: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社会组织十六大确定政府的四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国家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战略十八大将社会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并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发,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战略构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问题的决定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改进社会治理方式1.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3.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4.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1)(1)主体不同。主体不同。社会管理重点突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因此其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社会治理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既可以是政府机关,也可以是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等。体现了民主性的特点。(2)(2)责任承担责任承担不同。不同。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因此政府承担主要职责,政府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而社会治理更多强调多元化主体共同承担责任,他们之间关系紧密,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合作关系。政府承担的责任日益减少,而各种社会组织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社会管理社会治理(3)(3)实现形式不同。实现形式不同。社会管理的实现形式是单一的自上而下型;而社会治理重视主体之间的合力作用,鼓励主体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形成共识,其实现形式是立体式的多元互动型。(4)(4)实践路径不同。实践路径不同。践行社会管理需要政府运用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部署和控制,带有行政命令性的色彩。而社会治理具有多种实践路径。除政府运用权力外,还包括市场、法律、文化、习俗。(5)(5)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不同。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不同。社会服务内含于社会管理之中。但由于社会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社会成员对社会服务只能被动接受,别无他选。社会治理强调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满足自身的服务项目,政府则对实施这种项目进行资金上的援助,社会组织对这种服务项目的实施具有自主性,但是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评估。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不再被动接受服务,而是主动表达需求,对项目进行选择,对服务实施供给。范畴范畴界定界定广义: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人群聚合体 ,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最狭义:民间组织,指由各级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并纳入登记管理范围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其他相关称谓: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益组织、第三部门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架构中的社会组织社会社会组织的特征组织的特征 组织性民间性 非营利性自主性志愿性公益性中立性灵活性 弥补市场失灵 弥补政府失灵促进社会治理社会社会组织组织的基本功能的基本功能全能型国家政治政治社会社会经济经济政企分开 经济社会政治政社分开经济社会政治政社分开政府政府社会社会组织组织企业企业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56.1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9.4万个,基金会373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6.4万个。 全国各类社会组织形成固定资产总值1496.6亿元,年收入1884.9亿元,吸纳社会就业1200多万人。 总体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两年,社会组织数量增加呈井喷之势(李立国预测可能翻倍增长)。中国社会组织的新近发展中国社会组织的新近发展 “政社分开”是深化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议程 “政社分开”,就是促进实现社会各类角色的合理分化,政府不再担当“千手观音”的全能职责,还原社会组织的应有社会地位,同时克服政府长建构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新格局。随着行政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入,“政社分开”早已提上日程。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开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社会组织留出发挥作用的空间,并要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 按照生态自然法则,多元有利于共生共存和生机活力的蓄养与保持,有助于生命力的延续。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无穷价值源泉。 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之间如果能各有分工、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则既能激发各自的潜能和动力,又能给社会增加生机和活力。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一元管理。事实证明,在没有比照、没有学习、没有竞争的环境中,政府自有的官僚文化和天然惰性会让社会事务管理逐渐丧失活力和效率。“多元多元”促进促进“生机生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基本原理本原理发展社会组织已是当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和基本内容从十八大之后的中央关于的系列决策可以看出: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意味着政府、市场、社会要各就其位,同时也意味着彼此之间在利益、资源、风险方面的合理配置和无缝衔接。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也证明,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发挥功能优势、协同推进。在政社互动中克服政府的“长臂效应”和社会组织的“软臂效应”。问题二:社工与社会组织的协同依存关系一是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一是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我国现有民办幼儿园12.46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8.8%,民办高校700多所,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各类民办医疗、养老、文体、科技等社会服务机构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二是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二是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公益慈善事业被称为“第三次分配”,对调节财富差距、保障弱者权益、促进公平正义具有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平均每年募集超过500亿元公益资金,凝聚数百万志愿者,在减贫济困、救灾防灾、助学助医、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促进社会自治。三是促进社会自治。大量社会组织植根基层,活跃于城乡社区,为广大群众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载体,在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调节器”、“减压阀”的作用。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对于社会工作的目的价对于社会工作的目的价值值四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四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自律,协调上下游企业及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关系,参与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制订,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谈判和诉讼,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需要但依靠市场手段难以调节、执行宏观经济政策需要但依靠行政力量效果不佳或政府无暇应对的工作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五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五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是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承接者,新一届国务院成立以来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接,促进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六是参与全球治理。六是参与全球治理。全国性社团已在200多个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在100多个国际组织中担任理事。有44家中国社会组织(包括港澳台)获得了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谘商地位,社会组织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扩大民间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是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助手,是政府应对社会风险的防火墙,是政府处理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缓冲带。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是当下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培育强大的自我组织和管理的社会,是政府社会治理的首要职能。而社会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以发达的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组织对社工的工具价值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对象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协同伙伴问题三:社工如何担当起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使命第一、建立社会组织的行业自律组织。第二、健全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第三、培养一批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第四、建立透明、开放、可问责的信用体系。第五、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空间。第六、拓宽社会组织获取社会资本渠道。第七、优化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环境。第八、完善社会组织绩效评估制度。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支持需求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支持需求各地政策试点实践各地政策试点实践一、放宽准入门槛;二、开放服务领域;三、出台扶持政策;四、搭建孵化平台;五、购买公共服务;六、建立评估机制。社会组织孵化器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社会组织孵化项目项目技术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在各地逐步推开,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初步形成,相关制度法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权随责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务(一)购买主体。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二)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商业信誉,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并符合登记管理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条件。承接主体的具体条件由购买主体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购买服务项目的性质和质量要求确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三)购买内容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都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对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项目,政府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和资金效益的原则,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2014目标任务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省各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初步形成统一的购买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相关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一)购买主体(一)购买主体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且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以前,根据工作需要,经主管部门同意,部分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暂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二)承接主体(二)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商业信誉,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并符合登记管理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条件。承接主体的具体条件由购买主体商同级财政部门根据购买服务项目的性质和质量要求确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三)购买内容(三)购买内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和资金效益的原则,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及时进行动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调整。20142014年省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年省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指导目录一、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一)教育类。包括教育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全省性校长和教师培训等。(二)就业类。包括就业培训、公益性人才交流活动等。(三)社会保障类。包括社会福利服务项目、公益性养老服务项目等。(四)医疗卫生类。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等。(五)文化类。包括公益性文艺演出、公益性艺术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等(六)体育类。包括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七)残疾人服务类。包括残疾人公益岗位、残疾人康复服务、公益性助残项目等。(八)农业类。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服务、农民种养技能培训等。二、其他事项(政府部门购买服务事项)(一)技术性服务类。包括课题研究、会计代理、资产评估、项目评审、绩效评价、社会审计等。(二)辅助性服务类。包括会议承接、培训组织实施、文件资料印刷、物业管理、公务用车、公务定点接待等。武汉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意见(试行)2014一、一、目标任务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时期末,全市初步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政策制度,形成协调有力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体制以及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拓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范围,扩大购买服务的规模,提升购买服务的质量。到2020年,基本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争取在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二、二、购买主体购买主体1.各级行政机关;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3.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三、三、承接主体承接主体1.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者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2.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3.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非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四、四、购买范围购买范围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将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都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 对于应该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项目,不予向社会力量购买。按照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和资金效益的原则,先期发布全市第一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将逐逐步扩大范围和加大力度,实行动态调整。步扩大范围和加大力度,实行动态调整。第一批目录范围:第一批目录范围:(一)基本公共服务事项: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残疾人服务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二)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事项: 服务“三农”、环境资源、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区事务、社会救助、社工服务、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事项;(三)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行业规范、行业统计分析、处理行业投诉等服务事项;(四)技术服务事项:发展规划、资产评估、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法律服务、审计服务等技术服务事项;(五)政府履行职责所需要的辅助性事项:社会调查、战略和课题研究、会展活动、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等辅助性事项。政策立法推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其他规范性文件引申思考:社工机构的组织成长引领地位社工机构是社会组织生力军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覆盖面广组织动员能力强社会参与方式多样擅长源头治理社会工作人才孵化器民办社工机构是社会工作者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以香港为例,民办社工机构约占社工机构总数的3/4以上,注册社工中的61.7%就职于民间机构。成为吸纳专业社工、培育专业社工的中坚力量。 国内率先开展社会工作的上海、广东等地,社会工作人才也主要供职在民办社会工作机构。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需要实务化训练平台传统机构中的社会工作者需要专业化训练平台外来的社会工作人才需要本土化转换平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要继续教育和事业成长平台社会工作的保障系统组织团队策划、实施专业服务承接政府购买或社会委托服务组织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社会服务搭建社会工作网络体系及时回应民生需求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直接面向社会基层,对社会问题更为敏感。在及时发现社会问题的同时,可以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社会创新的实验场所。同时,民办社会工作组织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更具灵活性,能更便捷地针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提高公共服务效率。落实政社分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可以成为直接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使政府能从直接服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履行执法者、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实现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转变,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格局。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机构通过健全社会工作服务、督导、培训、交流和研究体系,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保证。民办社工机构通过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实现专业知识、方法、理念与本土资源的有机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编办、民政部等19部门颁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力度,改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环境。 规划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列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的重点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整合现有资源或新建等方式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湖北省社工机构发展情况截至2014年6月,湖北省已登记注册21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武汉市12家、宜昌市4家、荆州市2家、孝感市2家、荆门市1家),吸纳专业社工人才150余人。?研议中的湖北省“十三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也设计有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规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新建等方式,支持、整合现有资源,逐步建立2-3个省级、10个市州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到2020年,培育发展300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发展30家具有较强专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部治理的挑战法人治理结构劳动人事关系绩效评价体系权责约束机制法律与财务风险团队建设挑战项目开发岗位设置能力提升忠诚培养结构优化加强外部协作党政机关行业组织爱心企业驻点单位公益伙伴发现服务需求服务对象需求政府和主管部门需求合作伙伴需求沟通挑战提前备课:注意语境:问对问题:用心倾听:认真记录:有效反馈:领会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行业政策吸收本土营养传统工作方法现行治理体系新生社会力量被忽视的资源克服造血功能障碍依赖性成长 内生性力量不足业务范围狭窄、项目资源来源单一公益性的不周延诠释专业服务的公信力问题运营意识与能力不足差异化发展、形成专业特色社工机构普遍困局:机构服务领域全覆盖人才队伍结构全能型机构之间低效率竞争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成效呈现不佳结合所在机构的实践探索,讨论:如何提升社工机构的服务能力?如何拓展民办社工机构的专业生存空间?如何突破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瓶颈?自由提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