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和子子由由渑渑池池怀怀旧旧苏苏轼轼12v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字子瞻子瞻,号,号东坡居东坡居士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今四川眉山眉山)人。曾上书力)人。曾上书力言言王安石王安石新法之弊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文忠。北宋中期。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辛”,有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应似飞鸿踏雪泥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泥上偶然留指爪zho鸿飞那复计东鸿飞那复计东西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坏壁无由见旧题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路长人困蹇驴嘶嘶。4诗题分析诗题分析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5怀渑池寄子瞻兄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苏辙v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泥。 v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西。 v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题。 v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嘶。 6v苏辙原诗的基调是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壁共题。”他觉得,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的感慨。 7v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不复存在。虽然,。虽然,人生有着不可知性,但并不意人生有着不可知性,但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精神,他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精神,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8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应似飞鸿踏雪泥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鸿飞那复计东西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坏壁无由见旧题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路长人困蹇驴嘶嘶。齐读齐读9v诗词译文:诗词译文:v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落脚一样。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落脚一样。它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乏,驴子也累得直叫。路又远,人又乏,驴子也累得直叫。 10内容概括内容概括前四句:以前四句:以比喻比喻写人生短暂、不定写人生短暂、不定后四句:后四句:叙事叙事为主,以所见所闻深化人生哲思为主,以所见所闻深化人生哲思11分析成语“雪泥鸿爪雪泥鸿爪”雪泥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融化着雪水的泥土。鸿爪鸿爪,大雁在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用用“雪泥鸿爪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一样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比喻新奇,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比喻新奇,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别忘了答题步骤!别忘了答题步骤!1213v诗人一生宦海沉浮,展转做官与流浪中。但诗人一生宦海沉浮,展转做官与流浪中。但诗人并没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极悲观,在逆境诗人并没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极悲观,在逆境中随缘自适、旷达豪放,仍保持积极向上的中随缘自适、旷达豪放,仍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王国维王国维曾评价曾评价“东坡之词旷东坡之词旷”(人间词话)。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旷(人间词话)。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旷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品。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品。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之作的,东坡是第一人。之作的,东坡是第一人。14哲理诗的鉴赏v“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察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哲理诗以宋诗居多,这主要是程朱理学在大宋广泛衍播且推为至尊,这又渐染了宋代文坛,从而使以文学形象、意境见长的古代诗歌又融入了哲学、理趣的内容。15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v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v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v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v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v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v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16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v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v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v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17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v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v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v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18描写爱情的哲理诗v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v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v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19哲理诗两种情况v: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20v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有些诗有多层含义。21v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这类作品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叙事,写景是手段,表现理趣才是目的。因此,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22雪梅卢梅坡v梅雪争春末肯降,v骚人阁笔费评章。v梅须逊雪三分白,v雪却输梅一段香。23v此诗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作。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24v琴v只要你轻轻拨动它的弦它总会给你一个美妙的回音25v玻璃v有纯洁的心境只是太脆弱稍经打击心便碎了26v黑板v使命在写和擦中完成v词典v满肚子优美词句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27虹1、盼望着雨的结束虽然过后便是自己的消亡2、因为太阳而有了你也因为太阳而失去了你28Thank you!2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