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 前-何其芳 认识何其芳:v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v何其芳改名何其芳改名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国文老师将“永”改为“其”,成为何其芳。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个十分俗气的名字,变成一个内涵隽永的美名。将“永”改为“其”名字起了两大变化:一是变姓名分档为连姓取名,扩大了名字的容量,丰富了名字的内涵;二是变三个实词为两实一虚,虚实相生,使名字充满了生机,跳荡着情感,升腾着热浪,具有感人的力量。何其芳-多么芬芳,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陶醉的名字!散发着诗意,洋溢着浪漫情怀。何其芳不负重望,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使“名副其实”,美名远播。 v预言,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 画梦录v 画梦录问世以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随着时间的冲洗和历史的沉淀,它的光彩日见 斑斓。细读画梦录,发现在画 梦录中, 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与表达的情感与西方现代艺术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有某种契合之处。 v画梦录的语言是精致的,作者所琢磨的是语言的颜色。李健吾先生读画梦录后这样写道:“还能比这更能表示他是一个艺术家,而且,说干脆些,一个画家?”的确,画梦录语言的色彩感确实很明显,像“金黄的稻穗、红色的夕阳、黄色的菊花、景泰蓝的天空、金色的新月、鹅黄的雏鸭”这样的词语在画梦录中俯拾皆是。何其芳对颜色的偏爱与印象派画家对颜色的追求是一致的。印象派画家们在绘画中孜孜以求的就是表达眼见的真实、对真实物象色彩的描绘。像莫奈的组画干草堆、白杨、鲁昂教堂、睡莲等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 本文是何其芳1933年在北京创作的,后收入他的散文集画梦录(1936)中。年轻的作者正处一种“充满着幼稚的伤感,寂寞的欢欣和辽远的幻想”的阶段。但年轻的心对时势的敏感,对社会的理解是活跃而强烈的。 文本首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灵性的意象描画。v1.是“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 失了。” 作者用灵性的鸟儿的情态来渲染这种雨前气氛。v2.是自然生态强烈而迫切的盼雨情状。大地干裂,树根焦渴,柳条上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v3.是作者心像,自己现时情景下的一种心灵焦渴。包括对故乡春雷震动冻土,催发春芽的感念,对故乡“雨声”的怀想。v4.是白色的鸭群, “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或是“准备睡眠”做梦。v5.故乡的放雏鸭的人.v6.远来的鹰,仿佛带着“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愤怒”,“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呼唤”。 连缀起这组意象的纽带则是作者的心绪。因身处春旱的北国,想雨盼雨,便有了对故乡的怀想。因怀想故乡,而更感焦渴无奈。作者写雨前的焦渴,雨前的企盼,写鸽群、嫩柳、大地、树根、白鸭等,都是为了写自己心的焦渴,心的企盼。从每个意象的抽离把握,到意象的排列组合,再到意象的连结关系研究,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作者运思艺术的独到之处。 v从叙述设计来看,主要是运用了交叉叙述,形成物象情态的对比效果。南方的故乡与北国,是滋润与旱渴的对比;乡村与都市,是清新与污浊的对比;白鸭与雏鸭,是苟安与欢欣的对比;“怒茁”的红花绿叶与“憔悴色”的柳条,是生存的幸福与生命的活力与生存的无奈、生命的摧残的对比这种交叉与对比,使得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 v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文辞色彩所展示的色调看,这是一个令人压抑、了无生机、污浊庸俗的都市,这是一个迫切需要一场急雨来滋润生灵、荡涤污浊的都市。在这样的都市中,尽管有苟安者,有逃避者,但更有力的是满怀信心的期盼者和有气势、有魄力的抗争者。这都市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是作者强烈地感受着的一个亟待变革的社会。作者是借助于 自然界的“雨前”的人情物态 来象征当时的社会状态与世 相人心,是借助于抒写久旱 盼甘霖的强烈情绪来表达自 己对抗击陈腐,追求新生活 的愿望。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和谐的诗的意境 上。 (1)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的“移情”手法,把自己 内心的感情外射在周围环境和自然景物上。鸽群、柳叶、鹰隼,都无不打上作者浓重的主观色彩。嫩柳的憔 悴正是作者的憔悴,大地的干裂正是作者的干裂,白鸭的烦躁正 是作者的烦躁,鹰隼的怒愤正是作者的怒愤。物我无间,情与境 高度统一。 (2)对比手法的使用。在描写眼 前景物的同时两次插 入对故乡的回 忆。故乡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眼 前的景象则叫人 窒息。通过对北国 与故乡差异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的 理想与现实 之间的矛盾。 (3)语言精致、优美。用词简约,如写 白鸭在柳树下来回“作绅士的散步”,几个字就令读者想象出白 鸭那种胖乎乎、慢悠悠、摇摇摆摆徐徐来回的神态。另外用词讲 究色彩的配合,例如写春之芽:簇生出“油绿的嫩叶”而开出 “红色的花”。 本文语言还善于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字里 行间充满一种流动的美。例如“几天阳光在柳梢上撒下的一株嫩 绿,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其中的“撒” “抹”“抚摩”,不但把自然物拟人化了,更使那不为人注意的缓 慢的自然变化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一篇散文,在优美的 形式中含着深刻的意蕴,显示出一种清新隽永,耐人咀嚼的情 韵。 v结尾一句“然而雨还是没有来”,传递了怎样的情感信息?v它也象征性地传递出了作者的失望与伤感的情感信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