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姓日常饮食与健康百姓日常饮食与健康08食品班卢茜0802061006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食物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食物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必须依赖充足而且搭配合理的食物。人体需要的40多种营养素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果一种食物没有营养,那人们就不会称其为“食物”了。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淘汰保留下来的食物,都有其特定的营养价值,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但也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够提供我们身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特点。譬如谷类食物的糖类和B族维生素,豆类食物的蛋白质和脂肪,蔬菜水果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动物性食物的优质蛋白等等。这些食物都是我们需要的,你不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只有把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保质保量地供给人体充足和全面的营养,这就是“平衡膳食”。一日三餐怎么吃一日三餐怎么吃1、早餐要吃好、早餐要吃好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作为一天伊始,营养的补充非常重要。因为上午是脑力劳动的关键阶段,此间每个人的精神和体力情况与学习、工作效率的关系极为密切。 经过一夜的睡眠,血糖消耗很多,早晨起床后,体内血糖处于很低水平。因脑部及人体各脏器的活动均依赖于葡萄糖的供给,若不吃早餐,血糖来源受阻,会影响脑部和各脏器的正常活动。可见,早餐对保健、防病都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个要素:就餐时间、营养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按成人计算,早餐的早餐的主食量应在150-200之间,热能应在700千卡左右。当然,从事不同劳动强度及年龄不同的人所需的热能也不尽相同,小学生需要500千卡左右的热能,中学生需要600千卡左右的热能。就食量和能量而言,应占不同年龄段的人一日总食量和总热能的30%为宜。主食一般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面包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再配一些小菜。这样的早餐做到了主副相辅、干稀相承,会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者超过正常标准,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能精力充沛地学习或工作。2、午餐要吃饱、午餐要吃饱 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这说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学习和工作,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能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能的40%。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克左右。可以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等)中间任意选择。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类、蔬菜类,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一般选择50-100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能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较好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中午要吃饱,不等于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了。3、晚餐要吃少、晚餐要吃少 晚餐一定要注意定量,以少为好,切不可狂饮暴食。俗话说:“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晚上人们睡觉休息,身体活动量降到最小值,同时,身体在生理状态下同与白天。如果晚餐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日久体内脂肪越积越多,人体就会发胖,同时又增加心脏负担,对健康十分不利。晚餐吃的太饱,还会出现腹胀,影响胃肠消化器官休息,引起胃肠疾病。古人言“食饱而卧则百病生”。所以,晚餐要少吃一些,以吃脂肪少、宜消化的食物为佳。一般来说,主食100米饭或馒头加一碗稀饭或面条汤,副食50-100克肉禽类、100克鱼类、一些蔬菜作为一份晚餐,其热能和营养成分即可满足正常人的需要。 晚餐要少吃,也不是绝对,对于上夜班的工人、“开夜车”的学生,不仅晚餐要吃的稍饱一些,也应适当加一点夜宵,晚餐后2小时喝一杯牛奶,吃几片饼干或者吃一个苹果,都是可以增加能量,保持精力的。 晚餐还不宜太迟。有专家认为,晚餐过迟可引起尿结石。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食物中所含的钙除了一部分是通过肠壁被机体吸收外,多余的则全部由小便排出。人体排尿高峰时间是饭后4-5小时,而晚饭吃的过迟,人们不再进行激烈活动,会使晚饭后产生的尿液全部滞留在膀胱中。这样,膀胱尿液中的钙含量会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尿结石。因此,晚餐不宜进食太迟,至少要在就寝前两小时就餐。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3)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4)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迅速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2、糖尿病患病增加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四、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四、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制订有关营养法规可以对全国的营养改善工作起到统管作用。2、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我国进入WHO以后食品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应当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增加食物营养、卫生及相关领域的前瞻性、战略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膳食营养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鼓励、引导食品生产中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3、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大众传播媒体应当增加科学饮食、合理营养、科学保健方面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普及营养科学知识,介绍各种人群的适度食物消费模式。正确指引食物消费导向,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营养意识。宣传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必须与科学引导食物消费相结合,特别是要提倡适度消费。我国部分省市已出现食物消费特别是肉食消费增长过猛的超前趋势,部分人群中营养过剩也已有了发展,应及早大力加以调控。为此,要强化实施膳食营养平衡的指导原则,对这类地区和人群要调整动物性食品结构,控制动物性食品消费增长速度,降低动物性脂肪摄入量,按营养科学目标安排食物结构。对消费水平偏低的一般省区和农村,主要是引导提高合理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质量,科学指导和经济安排每日膳食,花较少的钱摄入更多的营养素。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边远山区人群,在食物生产逐步发展的前提下,增加肉类和蔬菜的摄入量。 谢谢!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