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x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12.6主要内容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布置学校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是人员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病容易传播,给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肠道传染病以手足口病为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染力强。由于病毒可产生变种,因而易造成反复流行和大流行,是可以形成世界性大流行的少数几个传染病之一 。与“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由数十种病毒引起,当然临床上两者不易区别。流感会变异且引起大流行。流感病毒根据病毒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把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 ,理论上可有135种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甲型与乙型的H和N经常发生变异,甲型的变异分为三种类型,大组变异(H和N均发生大变异)大约每3040年发生一次,亚型变异(H发生变异,N不发生变异或仅小变异),约10年一次,变种变异(H和N均发生小变异)则经常发生。 乙型病毒只有变种变异,丙型病毒还未发现变异。如果两种流感病毒同时感染同一个禽、猪等动物,则可能在体内基因重组成为新型流感病毒,人或动物对新病毒无免疫力,因此易大流行。防疫部门一直重视。流感临床表现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随病毒株,人群年龄,生理状态,既往史不同而异,可表现出不显性感染,显性感染,甚至死亡。 流感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患者急性高热,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面颊潮红,眼结膜充血,咽干咽痛,部分病人有咳嗽。流感临床表现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型流感多见于原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和小儿患者 。本病易并发肺炎,少数可并发中毒性脑病,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此外,还可见心肌炎、脑炎、腮腺炎等。病毒性肺炎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死因 。流感流行特征流感最显著的流行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 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感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流感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传播速度与人群密集程度有关流感易感人群除新生儿外,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般以5岁-20岁发病率最高。新型流感病毒出现时,各年龄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一般可维持一年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故可反复发病。季节性流感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会导致全球5%15%的人口发生呼吸道感染,每年出现300万500万例严重病例,并导致25万50万人死亡。预防措施一、加强流感监测。尽早发现疫情,做好疫情预测和预报,制定防范措施。更主要的是及时发现有意义的新变种,尤其大流行株,提供疫苗生产和诊断试剂制备 。二、对流感病人要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这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衣服、用具应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措施:接种疫苗三、疫苗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是当今防止流感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每年5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推荐的毒株,厂家据此生产疫苗。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在我国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时间应在每年的9至11月份。疫苗接种效果好坏取决于疫苗成分是否与当时人群中流行毒株相匹配及接种时间。预防措施:自我保护四、自我保护在预防流感中是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首先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更不要带儿童去既拥挤又不卫生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流感疾病者的家中。节假日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不接触病禽和病畜。 麻疹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和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传染性强且能通过人工免疫预防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症状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麻疹流行情况麻疹流行情况一、疫苗使用前麻疹流行情况城市一般2-3年大流行1次,农村每隔数年流行1次冬春季流行,占60%以上5岁发病者占90%二、疫苗使用后麻疹流行情况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特别是1978年实施麻疹疫苗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削平了几年一次大流行的高峰。发病季节明显后移。大龄儿童及成人发病增多。典型麻疹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临床表现临床特征:发热、皮疹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潜伏期约10日(618日),最长潜伏期21日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出疹期 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疹,伴发热升高,症状加重恢复期 出疹35日后,发热减退,症状减轻,皮疹随之消退小年龄、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的儿童、孕妇及其胎儿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原发、继发)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过去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90%)典型麻疹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临床表现麻疹发热温度较高,39以上-皮疹颜色:初起鲜红色后变为暗红色-顺序:从耳后、发际,渐次向前额、脸、颈、躯干及四肢蔓延-疹子3天出齐,5天退疹-退疹后有褐色色素沉着和糠皮样脱屑典型麻疹典型麻疹轻型麻疹临床表现轻型麻疹临床表现指临床表现没有按典型麻疹的病情发展和消退仅有发热和轻微上呼吸道症状,病程短。发热不很高,或体温正常,眼鼻卡他和咳嗽等可能没有,皮疹稀疏散在甚至见不到,病程很短,1-2天可恢复。眼睛有轻度羞明,皮疹多见于颜面、耳后及躯干,稀疏散在,1-2天消退,色素沉着隐约可见,病程5-7天恢复。-麻疹疫苗免疫成功者由于免疫力逐年下降,接触麻疹后残留的麻疹抗体不足以抵抗野毒麻疹的感染,产生轻型麻疹。轻型麻疹诊断难,采血检测IgM抗体可确诊。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麻疹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当前流行特征:发病以散发为主,散发和暴发并存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但小于8月龄和15岁以上的病例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麻疹预防措施麻疹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对麻疹病人应做到“三早”,就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一般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若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在春季麻疹流行期间,易感者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每天开窗通风换气30分钟,特别是人群集中的教室、宿舍、阅览室、食堂、办公室等场所一定要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卫生。注意锻炼身体,提倡在阳光下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增强个人体质。对未患过麻疹的易感者,应接种麻疹疫苗。麻疹免疫策略麻疹免疫策略常规免疫:儿童满8月龄时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儿童18月龄时接种1剂次麻腮风三联疫苗。应急免疫 处理疫情强化免疫 对8月龄14周岁儿童普种,是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有效手段麻疹是人类已经消灭天花、目前正在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之后,第3个将被消灭的传染病。为此,我们要作出巨大的努力。关于麻疹免疫预防关于麻疹免疫预防不接种麻疹疫苗,几乎每个人都会患麻疹;但在免疫覆盖率很高的地区,未接种个体可能不患麻疹,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被暴露于病原之中母传抗体可以保护婴儿不患麻疹,但也会降低婴儿对疫苗的反应免疫人群可以保护未接种个体,未接种个体仍对麻疹易感易感人群可以累积到大年龄组再发病消除麻疹的途径消除麻疹的途径对易感人群中的较大范围年龄段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通过入学查验接种的工作,确保所有学龄儿童高接种率最后, 确保维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护人群。水水 痘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当人体第一次被这种病毒感染且发病时,造成的疾病就是水痘。有少数人在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生水痘痊愈之后,病毒潜伏在人体内,一旦身体抵抗力明显降低时,潜伏的病毒就会重新活化并引发疾病,这个再发的疾病就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呈疼痛性水疱。水痘的传染性很强,若是体内缺乏抗体的保护,一旦接触到病毒,发病的机会超过90% 。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接触患水痘的病人,另一个则是接触患带状疱疹的病人,而前者是主要途径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关系水痘临床表现潜伏期: 10-23天,多为14-16天。前驱期:幼儿有低热、全身不适的同时,即有皮疹出现;年长儿开始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和上呼吸道症状,1-2天后才出现皮疹。出疹期:皮疹首先见于患儿躯干和头部,为3-5mm的斑疹,12-24小时左右,经丘疹发展成为水疱疹、脓疱疹。在水疱疹和脓疱疹阶段有明显搔痒。水痘表浅而壁薄易破,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1-2天后中心干枯,红晕消失并结痂,痂可持续一周,继发感染时可持续数周,痂皮脱落后皮肤完全恢复,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在1一6天内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水疱、脓疱及结痂同时存在。后期出现的斑丘疹未发展成水疱即隐退。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最多,其次头. 面及四肢近端,远端稀少,手掌,足底更少。疱疹亦可出现于粘膜,如口腔、软腭、 结膜、 咽部等,易破裂形成白色表浅溃疡,疼痛,不结痂。预后:水痘一般呈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成人、免疫缺陷小儿和新生儿患水痘症状严重,常形成播散性和持续性水痘。水痘的皮肤表面水痘引起的口腔粘膜发炎水痘的治疗和处理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对症处理即可。水痘传染性极强,患者不能上学,大量喝水,休息。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在患处涂上龙胆紫,每天三次;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不要压挤水痘,否则结痂后会留下小点,持续2-3年。水痘可完全痊愈,不会留下疤痕。水痘流行特点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强,出疹前1-2日至最后一批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1经呼吸道飞沫2人与人直接接触(直接接触疱疹液污染的物品)3垂直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10岁以下儿童发病为多。患水痘后终身免疫,但可患带状疱疹 。水痘处理疫情措施水痘处理疫情措施管理传染源病人: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与患者接触过的易感儿须经3周的观察期,方可回到幼儿园、学校等集体机构。切断传播途径由于VZV在体外生存力较弱,不能在干的痂皮中存活(湿的可存活)。所以一般只须通风即可,勿需进行终未消毒。在集体儿童机构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无此条件可用一些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物体表面:含氯消毒剂。衣服、被单等:可煮沸消毒,84消毒液等。保护易感者 接种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 水痘平时预防措施水痘平时预防措施1.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如老师发现学生身上有皮疹或水泡,应及时报告,通知家长带其就医。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通知其他家长采取保护措施。 4.4.易感者应避免接触水痘患者5.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属第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儿童。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0.5ml。关于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关于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水痘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学校没有配备校医,而学校责任报告人对突发疫情又认识不足,上报疫情不及时,造成疫情的扩散、蔓延;二、学校的晨检制度未落到实处,致使隔离不及时或不到位,发病学生继续成为传染源;三、发病季节天气较冷,学校教室通风不够,传播途径不易切断;四、人群免疫接种率低,不能形成免疫屏障。发生暴发疫情时的主要防控措施一、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加强晨检工作,对出现头痛、发烧、身体不适或疑似水痘病例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立即通知家长,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水痘患者必须隔离至水痘全部结痂且痂皮干燥后方可返校,隔离时间应不少于病后2周。二、学校落实专人负责,对教室及集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适当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督促学生勤洗手,建议疫点内易感人群进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发生暴发疫情时的主要防控措施三、学校一旦发生水痘疫情,要及时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不得组织校内或校外聚集性活动。四、学校加强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多媒体、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和家长掌握基本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五、学校多与卫生部门联系沟通,在其指导下共同做好学校防病工作。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和轻度不适,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临床表现本病前驱期很短、症状较轻。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特征。常先见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 。腮腺肿大特征: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表面发热不红,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病程:3-5天达高峰,一般一周左右消退。流行特点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人是唯一宿主。 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本病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儿童发病多见,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预预 防防一般措施:在流行季节,减少儿童去公共场所的机会,室内通风,湿式扫除,托幼机构晨午检,早发现,早隔离治疗。隔离病人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预防接种:目前使用的腮腺炎活疫苗有单价疫苗、麻腮二联苗及麻腮风三联苗。根据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方案,儿童18月龄时免费接种1剂次麻腮风三联疫苗。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卫生部自2008年5月2日起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口腔粘膜溃疡、皮肤疱疹等。手部的疱疹传播途径病毒:人体呼吸道和肠道进行增殖皮肤等其它组织。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中,以及疱疹液中都有病毒排出。传播途径:粪口易感者接触了被感染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发生感染;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吸入后。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病人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三、预防控制措施1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2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布置建议学校针对传染病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要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要把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作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涉及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二、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要指定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学校所在地防保所或疾控中心报告,并同时向当地教育局报告。三、切实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措施。学校要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特别要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保洁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以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学校要结合入学教育,以多种形式开展流感、水痘、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病及时就医,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还要利用学生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进行宣传,以取得家长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配合与支持。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督促检查。学校应主动与学校所在地防保所或疾控中心进行沟通,了解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督促检查。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