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成角透视及其运用1 1第一节 成角透视原理及画法n成角透视的定义:画面物体(概括成方体)一个角对着画者,左右侧面向视平线的两个距点或余点小时的现象就叫做成角透视。23成角透视主要特点成角透视主要特点(以成角透视立方体为例)l1.边棱呈两种状态,有一种原线垂直边,有一种变线成角边,分左右两组。l2.产生两个灭点余点,是左右两组纵深成角边的灭点,故称二点透视。两个余点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形成,由于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了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移的(两个余点位置的制约关系,请参阅教材成角透视的特点(3)与(4)。l3.立方体各个平面都含有成角边,都发生形变,左右成角边与画面成角互为90余角(又称余角透视),两个侧立面,成角大的一侧离余点近,缩得窄;而另一侧成角小离余点远,展得宽;水平面离视平线近窄远宽,与视平线相贴时被压缩为水平直线。 4 平置正方形成角透视的原理: l1、平置正方形的透视形四边消失于两距点。l2、地位左右不同的透视变化:近角正对画者时透视左右对称,远近两角都在视垂线上。在画左右两侧时,透视形里狭长,远角向心偏斜。l3、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比画者眼高时,越低越扁平,比画者眼低时,越高越扁平。最后形成一水平线与视平线重叠。l4、地位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比画者眼高时,越远越低;比画者眼低时,越远越高,最后,接近视平线。56平置正方形成角透视的画法:l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1和距点2,基线等。l2 画出正方形平视图,设四角为ABCD。A角与画面相接。DB引垂直画面得db线。l3 将db线定于基线上,A点边在基线上。l4 由A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和距点2及心点消失。d,b点引透视线向心点消失,得D,两交点。再由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消失。D点向距点2消失得C点。即画成ABCD正方形的成角透视图。7三、直立正方形成角透视原理:l1、正方形透视形两直立边仍是垂直线,两水平边消失了距点。l2、地位左右不同的透视变化:越靠近距点所见的面积越窄。l3、地位高低、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和与画面成90度角的直立正方形的透视原理一样。8正方形的面与画面成任意角度:l正方形透视形的直立边都是垂直线,水平消失于余点。l地位左右不同的透视变化:越靠近正方形上下的灭点,所见面积越榨。l地位高低,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和等画面成90度角或45度的直立正方形的透视原理相同。910l画法一l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l2 作平面图(如1)l3 在基线上确定Ad和AB线长。d点向心点消失,A点向距点消失,交于D点。B点距点消失。由D引垂线交于C点。直立正方形ABCD即画成。l画法二l运用测点画法l1 以距点为圆心,距点到视的距离为半径,画弧线于视平线上得测点。l2 在同一基线上取正方形实际边长定Eh。F,E向距点消失,h向测点消失,得H点。引H垂线交于G点。直立正方形EFG即画成。11四、立方体成角透视原理l1、立方体在视平线上左右移动。仅见左右两面,顶底两面有一面与画者眼等高时,这一面成水平线,与视平线重叠。l2、立方体高低移位,离开视平线时,可见左右两面及顶面或底面,共计可见三个面。l3、直立棱边正对画者时,这一棱边与视垂线重叠,两直立面左右对称。立方体越向左右移位,左右两面的面积越大。1213立方体成角透视画法:l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距点1和距点2及测点1,测点2。在提高的基线上反立方体一棱边长度定de和A点。l2 由A引垂线AB,再由A引向两个距点得消失线D。l3 由D引垂线。B引向两距点,得C。C接距点线得G。立方体透视图即画成。画法基本于45度相似。14作业练习l1.内容:对建筑进行成角透视写生。2.要求:要根据所讲授的成角透视概念、状态、特点、规律对建筑物选择合适角度进行观察写生。根据所选角度与眼睛位置高度,合理确定视平线所处于建筑物部位的高度与两个余点所代表的基本消失方向。写生后要进行规范整理(可参照教材中的“测量直棍”方法),使建筑物透视变化准确。完成8开纸作业一幅,构图得当,画面效果好。 15透视分析l对学生作业进行透视分析,最常见的问题是,或同向成角边消失不集中,形成多余点问题;或余点高度不统一,形成多视平线问题等。见以下正误对照图例:1617181920学生作业图例 21222324第二节 成角透视的运用2526设计上的运用27设计上的应用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