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3牛顿第二定律【课标要求】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1、 通过对上节课所得实验结论的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以及力的单位,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科学思维2、通过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够将实际情境构建成物理模型,熟练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与力之间起到的桥梁的作用,结合实际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基本特性。科学探究3、通过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加强证据意识,提升设计方案、数据解释等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4、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会物理的实用价值。【创设情境】观看加油,向未来的节目片段,思考问题。1. 八名小实验员能拉动重达134吨的磁悬浮列车吗?2.如果换成四名小实验员,在30s内用力拉整列磁悬浮列车,列车会怎样呢?A. 静止不动 B.移动不超过1米 C. 移动1-2米 D.移动两米以上【问题体验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请同学们依据数据画出的a-F图像和a-图像,并进行相应的讨论,提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在此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过共享实验数据,可以更容易找到规律,但是一般性规律的得出是需要以更多的实验数据和事实为基础的。2、实际科研中,误差是要进行较为严格的定量分析的。在实验数据中,存在多种误差,比如所画直线不过原点、直线末端数据点明显偏离等,你怎么分析这些误差?3、实验中的力F是用槽码的重力近似替代细线的拉力,但当物受力不止一个时,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归纳总结1】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 的大小跟它受到的 成正比,跟它的 成反比, 的方向跟 的方向 。2.牛顿第二定律可表述为_或写成等式_【达标检测1】3-1.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没有矛盾?应该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问题体验2】初中我们就学习了力的单位牛顿(N),比如用手托住两个鸡蛋大约就是1N,那么,如果取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m/s2),根据上述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力的单位?【归纳总结2】力的单位1、由F= kma这个表达式得到,取力的单位为N,质量的单位为kg,加速度的单位为ms-2,那么。如果规定1N=1kgms-2,即使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时所需的力为1N,则表达式中的k=1,于是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简化为F=ma。2、特别说明:由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地位,在此之前没有定义力的单位,因此可以通过定义力的单位来实现表达式的简洁,以后还可能会遇到类似成比例的关系,在那些关系中比例系数就不一定能取为1了。【达标检测2】我们在初中已知物体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为G=mg,式中g=9.8N/kg:在高中的学习中,我们又知道重力加速度g=9.8ms.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体验3】2、某同学在列车车厢的顶部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在列车以某一加速度渐渐启动的过程中,细线就会偏过一定角度并相对车厢保持静止,通过测定偏角的大小就能确定列车的加速度(图4.3-4)。在某次测定中,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求列车的加速度。法一:法二:【归纳总结3】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2两种求加速度的方法(1)合成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将各个力按照力的_定则在_方向上合成,直接求出合力,再根据牛顿_定律列式求解。(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_分解法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分解,常将加速度所在的方向选为x轴或y轴,有时也可分解加速度,即3.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相对于地面_或_的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观_速运动的物体。【达标检测3】 如图所示,在电梯中固定一个底角为的光滑斜劈,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1)当电梯以加速度a向上匀加速运动时,木块和电梯相对静止。求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绳上的拉力(1)当电梯以加速度a向右匀加速运动时,木块和电梯相对静止。求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绳上的拉力【巩固提升】1.请大家在下图中标出不同角度时对应的加速度值,制作一个加速度测量仪。3-6.如图 4.3-8,一辆装满石块的货车在平直道路上以加速度 a 向前加速运动。货箱中石块B 的质量为 m,求石块 B 周围与它接触的物体对石块 B 作用力的合力。 【问题体验4】B1.如图4-5,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之间用轻弹簧连接,然后用细绳悬挂起来,剪断细绳的瞬间,A球和B球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归纳总结4】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因果关系:公式F=ma表明,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就产生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 。2.矢量关系:加速度与合力的方向 。3.瞬时对应关系:表达式F=ma是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都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_、同时_、同时_。4.独立对应关系: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但物体实际表现出来的加速度是物体各力产生的加速度 的结果。5.同体关系: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把研究对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都搞清楚。【达标检测4】9.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竖直加速度测量仪”,可以用来测量竖直上下电梯运行时的加速度,其构造如图4-4所示。把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小木板上,下端悬吊0.9N重物时,弹簧下端的指针指木板上刻度为C的位置,把悬吊1.0N重物时指针位置的刻度标记为0,以后该重物就固定在弹簧上,和小木板上的刻度构成了一个“竖直加速度测量仪”。(1)请在图中除0以外的6根长刻度线旁,标注加速度的大小,示数的单位用m/s2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向上为正、向下为负。说明这样标注的原理。(2)仿照以上装置,设计一个“水平加速度测量仪”。要求:画出它的装置图;说明它的构造;介绍加速度刻度的标注原理。g取10m/s2。【问题体验5】A3图4-1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为9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的速度变化是0.05m/s,求空间站的质量。【归纳总结5】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达标检测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巩固提升】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在木板上加一个水平力F,此力至少多大,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问题体验6】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第 2 节的探究实验曾要求:垫高木板一端,用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来抵消其所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使小车不挂重物时能匀速运动;同时,挂上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在此条件下对应的重物重力便可近似认为等于作用于小车的合外力。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请与同学讨论这些做法的道理。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后连接质量分别为M、m的两物体,m垂吊在桌外,M放在水平桌面上,M与桌面之间的那段细绳是水平的。手拿M物体,待A、B静止后释放。忽略桌面、滑轮等各处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 求细绳上的拉力F。 证明:当mM时,细线上的拉力F与m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即F=mg。【归纳总结6】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达标检测6】B6.如图4-8,A、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并不黏合,放置在水平面上,水平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两物体的质量mA为4kg,mB为6kg。从t0开始,推力FA和拉力FB分别作用于A、B上,FA、F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A(82t)(N),FB(22t)(N)问:8s内物体B运动的加速度如何变化?【巩固提升6】5. 如图所示,当质量为m的木块沿斜面匀减速下滑时,质量为M的斜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此时斜劈对地面的压力_于(M+m)g。地面对斜劈摩擦力_【问题体验7】B2.如图4-6,质量为0.5kg的物块A放在一个纵剖面为矩形的静止木箱内,A和木箱水平底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A的右边被一根轻弹簧用1.2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着而保持静止。现在要使弹簧能拉动物块A相对木箱底面向右移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1)如果让木箱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其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2)如果让木箱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其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归纳总结7】临界问题【达标检测7】5-4. 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自由地摆放在桶A、B之间,没有用绳索固定。桶C受到桶A和桶B的支持,和汽车一起保持静止,如图4.5-8所示。(1)当汽车向以某一加速度向左加速时,A对C和B对C的支持力大小,会增大还是减小?请说明理由。(2)当汽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桶C就脱离A而运动到B的右边,这个加速度有多大? 【自我评价】请在下面画出本节课你的思维导图,并把你的收获困惑分享给大家4-3-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