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课前复习默写: 1.1.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概念 请阅读课本请阅读课本P31P31第一段,理解运动的含义并第一段,理解运动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举例说明?2.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3.两个错误倾向两个错误倾向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一:在自主探究课本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在自主探究课本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举例,理解和把握运动的含义、运动和物导和学生举例,理解和把握运动的含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质的关系。答疑解惑,突破重难点“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总和。到2003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1995年年翻一番;到翻一番;到20202020年,知识将比年,知识将比19951995年增年增加加3 3到到4 4倍;而倍;而2050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技知识中,20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 1,即,即99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宇宙间一切一切事事物、现象的物、现象的变化变化和和过程过程。1 1、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概念 运动运动,就被理解为,就被理解为存在方式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囊括宇宙中发生的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动起直到思维。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 1)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离不开运动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动才得以存在、生活。情景分析:思考:刻舟求剑的故事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结论:【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机械运动的载体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运动的载体社会运动的载体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宏观物体原子、离子生命有机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脑物理运动的载体热、光、电及分子、原子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情景分析2: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慧能和尚:“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思考: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其实质?结论结论:离开离开物质物质谈谈运动运动,是,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观点。的观点。(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观点如:仁者心动(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如:刻舟求剑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他还是刘德华吗?自主探究:自主探究:1 1、静止的含义(、静止的含义(P32P32第一段)第一段)2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P32一、二段)一、二段)3 3、两种错误倾向(、两种错误倾向(P32P32第二段)第二段)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二:在自主探究课本基础上,识记静止的在自主探究课本基础上,识记静止的含义,理解和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含义,理解和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 1)静止的含义:)静止的含义:静止的特点: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芝诺:“飞矢不动”想一想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王夫之“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始终没有改变。这说明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评析下列观点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此观点正确性在于,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3、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的诡辩论4、飞矢不动-芝诺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动,让物质永恒,让物质形态多彩;静,让物质可知,让自我本真坚守。动,让改变成为可能;静,让沉淀塑造新生。动与静,编织世界美丽的壮锦。动与静,催生生命智慧的火花。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能力提升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含义;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规律的含义;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方法论复习默写:复习默写: 学习目标三:学习目标三:自主探究,结合教师设置的情境,自主探究,结合教师设置的情境,理解规律的含义及特征,准确区分生活中的现象和理解规律的含义及特征,准确区分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规律,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二:1 1、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含义2 2、规律的特征及启示、规律的特征及启示二、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太阳系模式图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不是现象、表象之间的联系(苹果落地),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联系。形成规律之后,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非主观臆造的非现象的非偶然的非易变的1.规律的概念下列哪些联系属于规律?乌鸦报丧、喜鹊报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遗传与变异四季交替,昼夜循环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红灯停,绿灯行月亮绕地球转摩擦生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观臆造主观臆造偶然的偶然的现象现象规则规则现象现象现象现象现象现象2.规律的特征(原理)A规律的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B.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2.规律的特征(原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概括总结-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应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2、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人可以制定、改造、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人可以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本身不能被创造、消灭或改变3、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 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知识应用:知识应用: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饱受雾霾天气困扰,呈现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饱受雾霾天气困扰,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专家指出雾霾天气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专家指出雾霾天气的形成,自然因素是一方面,但是人祸更值得关注,比的形成,自然因素是一方面,但是人祸更值得关注,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 。(1 1)由于人祸而形成雾霾天气,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由于人祸而形成雾霾天气,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 2)有人认为,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说明人在自然面)有人认为,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说明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对此,你如何认识?前是无能为力的,对此,你如何认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被消灭。要求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客观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规律是客观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为力的,人可以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这两句俗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A.尊重客观规律B.人们能够改变规律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干劲2.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这表明()A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C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正确:发现、认识、利用规律正确:发现、认识、利用规律 错误:创造、改变、改造、消灭规律错误:创造、改变、改造、消灭规律 运动运动物质物质静止静止主主 体体根本属性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存在方式动中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中有动规律规律普遍性普遍性客观性客观性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课堂小结:世界是物质的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物质的含义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