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4页
第2页 / 共154页
第3页 / 共154页
第4页 / 共154页
第5页 / 共154页
第6页 / 共154页
第7页 / 共154页
第8页 / 共154页
第9页 / 共154页
第10页 / 共154页
亲,该文档总共1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建筑设计(2、3、4、5、8章节)全国民用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自2003年出版实施至今已经6年,期间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规范也在不断修改、改进,原有的设计技术措施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帮助和指导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建设部从2006年发布公函,指示进行技术措施的修编工作。2007年末至今,这项工作有序而紧张的进行当中,参与编制的有47个单位、200多名专家,近日将要出版发行。全国工程设计标准协会组织本次学习、研讨。编制原则:1积极推进建筑工程的技术进步2突出节能环保3强调实用性方便设计人员使用4系统全面(由于编制内容尚未全部定稿,本次讲座主要与大家共同研讨,将来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技措总目录:第一部分规划总平面设计1总则2基地总平面3竖向设计4道路及停车场5广场商业步行区及室外活动运动场6管线综合附录第二部分园林景观设计1总则2园林景观设计(一般规定平面布局竖向设计园林及铺装场地园林景观小品水景种植设计经济技术指标)附录第三部分建筑设计1总则2基本规定3地下室4墙体5幕墙采光顶6室内工程设计7屋面8楼梯、台阶、坡道9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10门窗11其他部位12厨房13卫生间14建筑无障碍设计15设备用房附录本次讲课目录:第三部分建筑设计2基本规定3地下室4墙体5幕墙、采光顶8楼梯台阶坡道2基本规定:2.1一般规定2.2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2.3民用建筑分类及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划分2.4建筑面积计算2.5房间合理使用人数及无标定人数的房间疏散人数的确定2.6层高和室内净高2.7室内环境2.8安全防范2.9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及绿色建筑评价 2.1 一般规定 我国关于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适用、经济、美观 在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执行关于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美观。 两个基本观点: 1.适用是第一位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2.经济是必须贯彻的,要做技术经济多方案的比较; 一个改变的观点:从“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美观”变为“注意美观”。 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政策外,尚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政策外,尚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标准的规定。2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法规和规划条件的要求,并应满足消防、人防、市政、交通、环保、卫生、电信、邮政等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3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并结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等因素,合理确定建筑平、立、剖面及结构选型。4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同时要兼顾建筑形式的多样化。5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抗震防灾、防火、防空、卫生防疫等各项安全措施,并满足安全使用和安全防范的基本要求。6民用建筑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不便者提供无障碍的生活、工作环境。7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历史文脉与景观的连续性。8根据建筑地域情况和使用性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9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在建筑上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2.1.2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效的使用空间,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2.1.3 提倡建筑智能化,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提倡建筑智能化,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优化组合为一体。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优化组合为一体。 2.2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分区名称热工分区名称气候主要指标建筑基本要求ABCD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并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2.A、B区应防止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和地下管道的危害,最大冻土深度A区为;B区为2.0;C区为1.5;D区为1.03.B、C、D区的西部,建筑物应防冰雹、防风沙AB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1828C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最大冻土深度小于2.A区建筑物应防热、防潮、防暴风雨。沿海地带应防盐雾侵蚀ABC夏热冬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O1O7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2.建筑物应防雨、防潮、防洪、防雷电3.A区应防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AB夏热冬暖地区7月平均气温25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80% 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防雨要求2.建筑物应防暴雨、防潮、防洪、防雷击3.A区应防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V VVAVB温和地区7月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O年平均相对湿度60%80%1.建筑物应满足防雨和通风要求,应注意防潮、防雷击2.VA区建筑物应注意防寒,VB区应特别注意防雷击VIAVB严寒地区7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0年平均相对湿度30%-70%1.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最大冻土深度2.A、B应防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3.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C寒冷地区ABC严寒地区7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5%70% 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2.除D区外,应防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最大冻土深度VIIA区1.5;VIIB区0.5;VIIC区1.53.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积雪的危害4.c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风沙,夏季兼顾防热5.D区建筑物应注意夏季防热,吐鲁番盆地应特别注意隔热、降温D寒冷地区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2.3民用建筑分类及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划分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分类建筑类别建筑物举例居住建筑住宅建筑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老年人住宅等宿舍建筑宿舍建筑集体宿舍、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办公办公商务办公建筑商务写字楼、总部基地等行政办公建筑各级党政、团体、司法办公楼等商业商业商场建筑商场、购物中心、超市等饮食建筑餐馆、饮食店、食堂等休闲、娱乐建筑洗浴中心、歌舞厅、休闲会馆等金融建筑银行、证券等旅馆建筑旅馆、宾馆、饭店、度假村等科教科教、文体、文体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研发基地等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观演建筑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等博物馆建筑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中心等纪念建筑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展览建筑展览中心、会展中心、科技展览馆等体育建筑各类体育场、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医疗、卫生医疗、卫生医疗建筑各类医院、疗养院等卫生、防疫建筑动植物检疫、卫生防疫站等交通交通交通建筑地铁站、汽车、铁路、港口客运站、空港航站楼等广电、通信广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电视台、广播电台、广电中心等邮电、通讯建筑邮电局、通讯站等综合综合商业综合体商业、办公、酒店或公寓为一体的建筑其他其他宗教建筑道观、寺庙、教堂等殡葬建筑殡仪馆、墓地建筑等惩戒建筑劳教所、监狱等园林建筑公园绿地中的亭、台、楼、榭等市政建筑变电站、热力站、锅炉房、垃圾楼等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注:注: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13层为低层住宅: 46为多层住宅:79为低层住宅;10层及以上为高层住宅。 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建筑类别名称层数或高度备注住宅建筑低层住宅1-3层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超高层住宅1OOm公共建筑单层和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的单层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1OOm类别设计使用年限示例15临时性建筑225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350普通建筑和构筑物4100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按工程规模分类按工程规模分类注:注: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单独的托儿所不宜超过5个班。分类建筑类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展览建筑(总展览面积S)S10000030000S10000010000S30000S10000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010000400004000100004000剧场(座席数)1601座12011600座8011200座300800座电影院(总座席数)1800座观众厅不宜少于11个12011800座观众厅不宜少于8-10个7011200座观众厅不宜少于5-7个700座观众厅不宜少于5个体育场(座席数)60000座4000060000座2000040000座20000座体育馆(座席数)10000座600010000座30006000座3000座游泳馆(座席数)6000座30006000座15003000座1500座汽车库(车位数)500辆301500辆51500辆50辆幼儿园(班数)1012班69班5班以下商场(建筑面积)150003000150003000专业商店(建筑面积)5000100050001000菜市场(建筑面积)6000120060001200按建筑防火分类按建筑防火分类注:注: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防火类别建筑类别高层建筑多层建筑一类二类不分类居住建筑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十层至十八层的住宅公共建筑1.医院2.高级旅馆3.建筑高度超过或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建筑高度超过或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的商住楼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8.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建筑高度超过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1.除一类建筑以外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3.建筑高度不超过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 按工程设计等级分类按工程设计等级分类注:注: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工程等级类型与特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8万2万8万0.5万2万0.5万立项投资20000万元4000万元20000万元1000万元4000万元1000万元建筑高度100m(其中砌体建筑不得超过抗震规范高度限值要求)住宅、宿舍层数20层以上12层以上至20层12层及以下(其中砌体建筑不得超过抗震规范层数限值要求)住宅区工厂生活区总建筑面积10万以上10万及以下地下工程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5万以上1万以上至5万1万及以下附建式人防(防护等级)四级及以上五级及以下 特殊公共建筑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要求抗震设防区特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区建筑高度及以下的一般超限高层建筑 技术复杂、有声、光、热、振动、视线等特殊要求技术特别复杂技术比较复杂重要性国家级经济、文化、历史、涉外等重点工程项目省级经济、文化、历史、涉外等重点工程项目 2.4建筑面积计算明确以下计算原则:明确以下计算原则:1.层高2.20m(含2.20m)以上按实际面积全部计算,不足2.20m按1/2面积计算。包括:局部楼层建筑顶部的楼电梯间、水箱间、机房间地下室吊脚下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回廊、架空走廊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沿廊舞台控制室书库、仓库、车库等库房2.净高2.10m以上按实际面积全部计算,在1.20m2.10m按1/2面积计算,不足1.20m不计面积。包括:坡屋顶内空间场馆看台3.按1/2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有顶盖没有维护结构的挑廊或架空走廊,体育或露天剧场看台有顶盖的室外楼梯(当顶层无顶盖,顶层不计面积)净宽超过2.10m的雨篷,按结构板水平投影面积1/2计算(有柱、无柱均同)建筑阳台(无论凹、挑、封闭、不封闭)均按结构板水平投影面积1/2计算车棚、货棚、站台、加油站、收费站等,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4.有顶盖:有围护结构,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按其结构顶板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5.倾斜墙面:外倾斜,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按底板面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内倾斜,按坡屋面计算原则计算。6.幕墙建筑:有结构主墙,做装饰作用的幕墙不计算建筑面积;无结构主墙,起维护作用的幕墙,按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7.高低联跨建筑,应以高跨结构外边线为界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外墙外保温,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变形缝,应按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高低跨连通时,其变形缝应计算在低跨面积内。8.下列项目不应计算面积:1)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2)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3)建筑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等。,4)屋顶水箱、花架、凉棚、露台、露天游泳池。5)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和罐体的平台。6)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机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7)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修、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梯。8)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属于设备不计算建筑面积)。9)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有关房产测量面积的计算方法见本措施附录有关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见本措施附录2.5无标定人数的房间及房间合理使用人数疏散人数的确定无标定人数建筑类型:无标定人数建筑类型:展览建筑、商场建筑、娱乐建筑、交通建筑无标定人数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无标定人数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 1.根据建筑面积折算来确定相对合理的最多使用人数,或按照人员密度折算;2.根据人数计算安全疏散楼梯、走道及出口的总宽度,并根据建筑功能合理布置;注:注:1.本表依据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编制。本表依据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编制。 2 商场营业厅建筑面积值应乘以面积折算值,地上商场的面积折算值宜商场营业厅建筑面积值应乘以面积折算值,地上商场的面积折算值宜为为50%70%,地下商场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地下商场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序号房间功能人员密度(人/)1展览建筑展厅地下1层0.65地上1层0.7地上2层0.65地上3层及以上0.52商场营业厅地下2层0.8地下1层地上1、2层0.85地上3层0.77地上4层及以上0.63娱乐场录像厅、放映厅1歌舞厅、夜总会、游艺厅0.54汽车客运站候车厅0.91 公共建筑中如为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公共建筑中如为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在垂直方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在垂直方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 使用人数无控制的公共建筑,应按可能最多人数计算安全出口使用人数无控制的公共建筑,应按可能最多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和数量。的宽度和数量。 各功能房间最小人均使用面积各功能房间最小人均使用面积注:1.本表依据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编制。2本表为建筑正常使用情况下房间的合理使用人数,非消防疏散计算的最不利人数。序号房间名称最小人均使用面积(/人)1办公楼普通办公室4研究工作室5设计绘图室6单间办公室10中、小会议室有会议桌1.8无会议桌、报告厅、0.8无固定座席的会议室、多功能厅0.82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小学1.1中学1.12幼儿及中等师范1.37合班教室1.0教师办公室3.53剧场电影院观众厅甲等0.8乙等0.7丙等0.64商场营业厅、自选营业厅1.35用小车选购的自选营业厅1.75餐饮餐馆餐厅高级1.30普通1.1食堂餐厅高级1.1普通0.856图书馆阅览室普通及报刊阅览室1.8-2.3专业阅览室3.5儿童阅览室1.82.6层高和室内净高层高层高 是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内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净高净高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底标高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各类房间室内净高(各类房间室内净高(1)1住宅起居室(厅)、卧室2.4局部净高不应低于,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起居室(厅)、卧室时1/2使用面积净高,厨房、卫生间2.2局部排水横管下表面不应低于2宿舍居室单层床2.6双层床或高架床3.4辅助用房2.5序号建筑类别房间部位室内净高不应低于(m)备注无空调有空调 各类房间室内净高(各类房间室内净高(2)序号建筑类别房间部位室内净高不应低于(m)备注无空调有空调3托幼活动室、寝室、乳儿室2.82.6局部不应低于2.2m音体活动室3.63.14中小学小学教室3.12.8合班教室的净高根据跨度确定,但不应低于3.6m中学、中师、幼师教室3.42.9实验室3.42.9舞蹈教室4.53.5教学辅助用房3.12.6办公及服务用房2.82.5风雨操场小型,容1-2班6.0小学中型,容1-2班7.0中学、中等师范、幼师中型,容2-3班8.0大型,容3-4班8.05办公办公室一类办公建筑2.82.7二类办公建筑2.72.6三类办公建筑2.62.5走道2.26旅馆客房2.62.4客房(利用坡屋顶内空间)2.4至少有8满足高度要求卫生间、客房内过道、客房层公共走道2.17博物馆陈列室3.5藏品库房2.48展览馆展厅甲等1万12.0乙等0.51万8.0丙等0.5万6.09档案馆档案库2.4局部不应低于2.2m10图书馆阅览室2.62.5局部不应低于2.3m书库、阅览室藏书区2.4积层书架的书库4.7 各类房间室内净高(各类房间室内净高(3)序号建筑类别房间部位室内净高不应低于(m)备注无空调有空调11体育建筑综合馆比赛场地15.0专用场馆室内净高不得小于该专项对场地净高的要求练习房10.0网球馆12.5篮球7.0排球12.5羽毛球室12.0乒乓球室5.0运动员用房2.7供篮、排球运动员使用的体育馆走道2.412娱乐、健身场所歌舞厅等大型厅室3.63.2歌厅、棋牌、电子游戏、网吧等小型厅室2.82.5健身等小型厅室2.92.613饮食建筑小餐厅2.62.4大餐厅3.02.8厨房3.014商店设有货架的库房2.1设有夹层的库房4.6无固定堆放形式的库房3.0营业厅最大进深与净高比单面开窗2:13.2自然通风前面敞开2.5:13.2前后开窗4:1 3.55:13.5机械排风和自然通风结合不限3.0系统通风、空调(小型厅或局部空2.4m)15汽车客运站候车厅3.63.316医院诊查室2.62.4病房2.82.6医技科室2.82.617银行营业厅3.6金库3.0 各类房间室内净高(各类房间室内净高(3)以上各表备注中局部最低处为有梁或管线时的取值序号建筑类别房间部位室内净高不应低于(m)备注无空调有空调18小型汽车库车库2.2坡道垂直高度2.319自行车库自行车库2.0 20人防工程人员掩蔽所(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和人防汽车库除外)2.4局部不应低于21其他地下室、储藏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房间2.0局部最低处2.7 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建筑物各类用房应满足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隔声等室内环建筑物各类用房应满足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隔声等室内环境要求,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境要求,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采光采光1.各类建筑采光标准应按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确定,采光设计时应进行采光系数的计算,并应以采光系数作为采光设计的数量指标。2.有效采光面积的规定:1)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0.8m以下的部分不应计入有效采光面积。2)紧邻侧窗采光口上部,有宽度超过1m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挑遮挡物,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70%计算。3)侧窗对面遮挡物距窗的距离与窗对面遮挡物距假定工作面(取距地面0.8m)的平均高度之比大于5时,采光口应全部计入有效采光面积,小于5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应进行挡光折减系数计算。4)顶部平天窗采光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侧面采光口面积的2.5倍计算。 各类主要用房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及最小窗地面积比各类主要用房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及最小窗地面积比注:1最小窗地面积比为估算值。2计算条件:1)类光气候区,非类光气候区的采光系数值应乘以相应地区的光气候系数K,光气候系数K值:0.85,0.90,1.00,1.10,1.20;2)普通玻璃单层铝窗;3)当为其他光气候区、其他类型窗采光时,最小窗地面积比应乘以相应的系数;序号建筑类型房间名称侧面采光顶部平天窗采光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最小窗地面积比采光系数平均值Cav(%)最小窗地面积比1托幼音体活动室、活动室、乳儿室21:531:11寝室、喂奶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1.51:6-2中小学普通教室、实验室、阶梯教室、报告厅21:531:113办公楼设计室、绘图室31:3.54.51:8.5办公室、视屏工作室、会议室21:531:11复印室、档案室11:71.51:184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阅览室、开架书库、普通教室、研究室21:531:11陈列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目录室11:71.51:18闭架书库0.51:120.71:275博物馆、美术馆文物修复、技术工作室21:531:11展厅(对光敏感的展品展厅)11:7 1.51:186旅馆客房、大堂、餐厅、多功能厅11:71.51:18会议厅21:5-7饮食建筑餐厅、厨房加工间1.51:6-8汽车客运站候车厅11:71.51:189医院诊室、药房、治疗室、化验室21:5-候诊室、挂号处、病房、医生办公室11:71.51:1810银行营业厅1.51:6- 11住宅卧室、起居室、书房、厨房11:71.51:18餐厅、过厅0.51:120.71:2712宿舍居室11:71.51:1813各类建筑楼梯间、走道、卫生间0.51:120.71:273.采光设计时,应采取下列减小窗眩光的措施:1)作业区应减少或避免直射阳光;2)工作人员的视觉背景不宜为窗口;3)为降低窗亮度或减少天空视域,可采用室内外遮挡设施;4)窗框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4.采光设计应注意光的方向性,避免对工作面产生遮挡和不利的阴影,如对于书写等工作面,天然光线应从左侧方向射入。通风通风 建筑物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的形式。室内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窗口或洞口,否则应设自然通风道或机械通风设施。当利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各类主要用房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与地面面积比各类主要用房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与地面面积比有关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通风问题:严寒地区住房、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无外窗的浴室和厕所应设机械通风换气设施,并设排气道;厨房、卫生间门的下方应设进风固定百叶,或留有进风缝隙;自然通风道的位置宜设于窗户或进风口相对的一面;住宅中单朝向户型的户门宜设置通风小窗。类型房间名称通风开口面积/地面面积住宅卧室、起居室、明卫生间1/20厨房1/10并0.6公共建筑办公用房1/20餐厅1/16厨房和饮食制作间1/10并0.8营业厅1/20卫生间、浴室1/20其他中小学教室、实验室1/10病房、候诊室1/15儿童活动室1/10宿舍居室1/20保温保温1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多获得热量减少热损失,冬季充分利用日照,建筑尽量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2采暖的建筑物,体形宜规整,以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3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宜采用围护结构外保温技术。严寒地区的建筑物不应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4建筑物的外门窗应减少其缝隙长度,并采取密封措施,宜选用节能型外门窗。5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供暖的建筑物,其建筑热工和采暖设计应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6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物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空调空调1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应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2建筑物的体形应减少外表面积;3设置空气调节的房间应相对集中布置;4空气调节房间的外部门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和隔热性能的节能门窗;向阳的窗户宜设遮阳设施;5设置非中央空气调节设施的建筑物,应统一设计安装空调机的室外机位置,并使冷凝水有组织排水;6间歇使用的空气调节建筑,其外墙内侧和内墙宜采用轻质材料;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墙内侧和内墙宜采用热惰性好的重质材料;隔热隔热1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绿化环境、组织有效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隔热和设置建筑遮阳等综合措施;2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平面空间组织、立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通风;3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应进行夏季隔热设计,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平屋顶宜采用屋顶绿化或架空屋面等隔热措施;4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外墙和屋顶应根据不同气候区对建筑的要求,采取有效的遮阳和隔热措施,;5对于需采用遮阳措施的建筑宜首选外遮阳,南向和北向(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宜采用水平式遮阳;东北、北和西北向,宜采用垂直式遮阳;东南和西南向,宜采用综合式遮阳;东、西向,宜采用挡板式遮阳。隔声隔声1在进行建筑总体设计时,对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有防噪声要求的建筑物,应对环境及建筑内外的噪声源作详细的调查与测定,沿街或环境噪声较大时的住宅、学校、医院,应采用隔声性能好的外窗,其隔声量应满足室内允许噪声标准要求,当不能满足室内允许噪声标准要求时,应采取隔声措施。2民用建筑的隔声减噪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强的民用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2)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应采取隔声、隔振和吸声的措施,并应对设备和管道采取减振、消声处理;平面布置中,不宜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设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下层或贴邻布置,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应分区布置;3)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内设置吊顶时,应将隔墙砌至梁、板底面;采用轻质隔墙时,其隔声性能应符合有关隔声标准的规定。 民建筑各类主要用房的室内允许噪声级民建筑各类主要用房的室内允许噪声级(昼间昼间)注:夜间室内允许噪声级的数值比昼间小10dB(A)4不同房间围护结构(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不同房间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等见本书其他章节。建筑类别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住宅卧室、书房-404550起居室-455050学校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40-一般教室-50-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55医院病房、医务人员休息室-404550门诊室-555560手术室-454550听力测听室-252530旅馆客房35404555会议室40455050多用途大厅404550-办公室45505555餐厅、宴会厅505560-卫生卫生1有日照要求的应进行日照分析,并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日照标准要求;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下表:注:1.新风量要求小于标准值,除温度、相对湿度外的其它参数要求不大于标准值。2.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序号参数类别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1 物理性温度2228夏季空调1624冬季采暖相对湿度% 4080夏季空调2 3060冬季采暖空气流速m/s 0.3 夏季空调 3 0.2 冬季采暖新风量m3/h.人30 4 5 化学性二氧化硫SO2 mg/m3 0.50 1h均值6 过氧化氮NO2 mg/m3 0.24 1h均值7 一氧化碳COmg/m3 10 1h均值8 二氧化硫CO2 % 0.10 日平均值9 氨NH3 mg/m3 0.20 1h均值10 臭氧O3 mg/m3 0.16 1h均值11 甲醛HCHOmg/m3 0.10 1h均值12 苯C6H6 mg/m3 0.11 1h均值13 甲苯C7H8 mg/m3 0.20 1h均值14 二甲苯C8H10 mg/m3 0.20 1h均值15 苯并a芘B(a)Png/m3 1.0 日平均值16 可吸入颗粒PM10 mg/m3 0.15 日平均值17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mg/m3 0.60 8h均值18 生物性菌落总数cfu/m3 2500 依据仪器定19 放射性氡222RnBq/m3 400 年平均值(行动水平)卫生卫生1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Rn-222)、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见下表:注:1.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2.表中污染物浓度测量值的极限值判定,采用全数值比较法。3.表中污染物浓度限量,除氡外均应以同步测定的室外上风向空气相应值为空白值。污染物I类民用建筑工程类民用建筑工程氡(Bqm3)200400甲醛(mgm3)0.08O.12苯(mgm3)0.090.09氨(mgm3)0.20.5TVOC(mgm3)0.50.62.8 安全防范安全防范 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满足社会公共安全要求,综合运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满足社会公共安全要求,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建立具有用安全防范技术,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工程。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工程。 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安全防范: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安全防范:1.防护对象的选择可以是单位、部位(建筑物内外的某个空间)和具体的实物目标,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分为三级,按风险由大到小定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2.防护级别应与风险等级相对应,即一级风险单位、一级风险部位的防护级别应达到一级防护要求;二级风险单位、二级风险部位的防护级别应达到二级防护要求;三级风险单位、三级风险部位的防护级别应达到三级防护要求。重要物资储存库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划分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安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规章进行确定。1.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划分见下表:注:本表摘自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2.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划分见下表:注:本表摘自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38-2004。风险等级博物馆防护级别一级国家级或省级博物馆;有50,000件藏品以上的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位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级二级10,000件藏品以上,50,000件藏品以下的博物馆;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级或二级以上三级10,000件藏品以下的博物馆;有藏品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级或三级以上风险等级银行防护级别一级与业务库相连、库存现金余额80万元(含8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营业场所;现金出纳柜台6个(含6个)以上的营业场所。一级二级设在县(含县)以上城市、城乡结合部的营业场所;与业务库相连、库存现金余额不足80万元人民币的营业场所;现金出纳柜台不超过5个(含5个)的营业场所。二级或二级以上三级设在乡、镇(村庄)、农牧区、山区或机关、院校、部队、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营业场所;现金出纳柜台不超过2个(含2个)的营业场所;设有现金保管点,存放现金5万元(含5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营业场所。三级或三级以上3.民用机场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总局和公安部的有关管理规章,根据国内各民用机场的性质、规模、功能进行确定,并符合下表的规定:注:本表摘自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4.铁路车站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公安部的有关管理规章,根据国内各铁路车站的性质、规模、功能进行确定,并符合下表的规定:注:1本表摘自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2表中铁路车站以外的其它车站防护级别可为三级。风险等级机场防护级别一级国家规定的中国对外开放一级口岸的国际机场及安防要求特殊需求的机场一级二级除定为一级风险以外的其它省会城市国际机场二级或二级以上三级其它机场三级或三级以上风险等级铁路车站防护级别一级特大型旅客车站、既有客货运特等站及安防要求特殊的车站一级二级大型旅客车站、既有客货运一等站特等编组站、特等货运站二级三级中型旅客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不少于600人)、既有客货运二等站、一等编组站、一等货运站三级 普通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普通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1普通风险对安全防范级别根据建设投资、系统规模、系统功能、安全管理要求等因素,由低至高分为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三种类型。2通用型公共建筑包括办公、旅馆、商业(商场、超市)、文化(文体、娱乐)建筑等的安全防范,应按照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确定设防的区域和部位,实施部分设防或全部设防。3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设计,必须纳入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同步施工。5万以上(含5万)的住宅小区应设置监控中心。各类建筑的安全防范设计应符合各类建筑的安全防范设计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2.9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要点及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要点及绿色建筑评价 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1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2绿色建筑除满足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1)建筑的全寿命周期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选址、朝向、布局、形态风格与规模应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3)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适度需求优先环境优美和谐保障使用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满足生、心需求提高工作效率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优化设计管理优化生产工艺;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消费方式;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增强耐久性适应性,延长使用寿命;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资源和能源。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要点: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要点:1节地与室外环境(建筑场地节地降低环境负荷绿化交通)2节能与能源利用(降低能耗提高用能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确定节能指标)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规划提高用水效率雨污水利用确定节水指标)4节材与材料资源(节材使用绿色建材)5室内环境质量(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室内空气质量) 绿色建筑的评价与等级划分:绿色建筑的评价与等级划分:1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包括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2每项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3绿色建筑应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满足所有控制项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注:1根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会减少,可按比例调整。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为对象进行评价,投入使用后一年进行。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注:1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等级一般项数(共40项)优选项数(共6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9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5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7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6项)室内环境质量(共5项)运营管理(共8项)423325-63443627465474等级一般项数(共43项)优选项数(共21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8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0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6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5项)室内环境质量(共7项)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共7项)352223-5633446784466134墙体:4.1墙体类型及材料4.2墙体防潮防水隔气4.3墙体防火4.4墙体抗震4.5墙体隔声4.6墙体保温隔热4.7墙体外装修4.1 4.1 墙体类型及材料墙体类型及材料 墙体的类型:墙体的类型:墙体按其所处部位和性能分为:外墙:包括承重墙、非承重墙(如框架结构填充墙)及幕墙。内墙:包括承重墙、非承重墙(包括固定式和灵活隔断式)。 墙体的常用材料:墙体的常用材料:常用于承重墙的材料有:常用于承重墙的材料有:1)钢筋混凝土2)蒸压类: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3)混凝土空心砌块类: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4)多孔砖类:烧结多孔砖(孔洞率应不小于25%)、混凝土多孔砖(孔洞率应不小于30%)。5) 烧结多孔砖类:粘土、页岩、粉煤灰及煤矸石等品种。6)实心砖类:粘土、页岩、粉煤灰及煤矸石等品种,孔洞率不大于25%)。常用于非承重墙的砌块材料有:常用于非承重墙的砌块材料有: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砂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加气混凝土)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包括:粘土陶粒、页岩陶粒、粉煤灰、陶粒、浮石、火山渣、煤渣、自然煤矸石、膨胀矿渣珠、膨胀珍珠岩等材料),轻集料的粒径不宜大于10mm3)石膏砌块(包括实心、空心)4)复合保温砌块5)装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6)多孔砖(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多孔砖)7)实心砖(包括烧结实心砖和蒸压实心砖)常用于非承重墙的板材有:常用于非承重墙的板材有:1) 预制钢筋混凝土或GRC墙板2) 轻钢龙骨石膏板或硅钙板等板材类3) 钢丝网抹水泥砂浆墙板4) 轻集料混凝土墙板5) 加气混凝土墙板6) 石膏圆孔墙板7) 彩色钢板或铝板墙板8) 铝合金玻璃隔断等。 墙体材料的选用必须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禁止或限制使用粘土砖墙体材料的选用必须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禁止或限制使用粘土砖的规定的规定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的构造要求:建筑师应该充分了解各类砌块墙和装配式墙板的物理性和构造要求,以便在设计中正确的应用。对砌块墙体材料要求:强度、防水、防潮、防火、隔声、保温、隔热、隔气、吊挂力 墙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墙体材料的强度等级材料名称强度等级划分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MU30MU25MU20MU15MU10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MU25MU20MU15MU10砌块MU20MU15MU10 MU7.5MU5石材MU100 MU80MU60MU50MU40MU30MU20砂浆M15M10M7.5M5M2.5Mb15Mb10Mb7.5Mb5 砌体墙的允许高厚比砌体墙的允许高厚比强度要求强度要求 1 1: 五层及五层以上房屋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所用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石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其材料的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砂浆强度等级墙的高厚比M2.522M5.024M7.526强度要求强度要求 2 2 : 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墙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墙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注1在冻胀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如采用时,其孔洞应用水泥砂浆灌实。当采用混凝土砌块砌体时,其孔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灌实。2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表中材料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基土潮湿程度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砌块石材水泥砂浆严寒地区一般地区稍潮湿的MU10MU10MU7.5MU30M5很潮湿的MU15MU10MU7.5MU30M7.5含水饱和的MU20MU15MU10MU40M10构造要求构造要求填充墙、隔墙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砌块墙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小于90mm;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混凝土空心砌块,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300mm范围内混凝土灌实;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内埋设管线,不宜在墙中穿行暗线或开凿沟槽;应有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砌体墙上的孔洞超过200mm200mm时要预留,不得随意打凿。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的设计要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的设计要点:1)可用于建筑物的承重和非承重墙体;2)应采用适宜的建筑模数。平面模数网格宜采用3M或2M,竖向模数网格宜采用1M;3)设计时应绘制平面、立面的砌块排列图;4)适当距离预留伸缩缝;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设计要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设计要点: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根据其干体积密度分为6个等级(密度越大强度越高,保温性能越差)干体积密度级别B03B04B05B06B07B08干体积密度(kg/m3)优等品300400500600700800合格品325425525625725825强度级别优等品A1.0A2.0A3.5A5.0A7.5A10.0合格品A2.5A3.5A5.0A7.5导热系数0.070.080.100.140.1851)用于建筑物的框架填充墙和非承重内隔墙,以及多层横墙承重的建筑。外墙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内隔墙时厚度不应小于75mm;2)不得用于防潮层以下的外墙、长期处于浸水和化学侵蚀及干湿或冻融交替环境、作为承重墙表面温度经常处于80C以上的部位;3)应采用专用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专用砌筑砂浆为水泥类,专用抹面砂浆为石膏类;4)作外墙时应作饰面防护层;5)气混凝土砌块用作多层房屋的承重墙体,横墙间距不宜超过4.2m,且宜使横墙对正贯通,每层每开间均应设直现浇混凝土圈梁。当设防烈度为6或7度时,应在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拉结钢筋,沿墙高度每600mm应放置26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m。且每开间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设防烈度为8度时,除应按上述要求设置拉结钢筋外,还应在内外纵横墙连接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应为180mm200mm,最小配筋应为41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构造柱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相接处宜砌成马牙槎;7)强度低于A3.5的砌块非承重墙应在墙底部做导墙,高度应不小于200mm;8)外墙的突出部分应做好排水、滴水等构造。 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的设计要点: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的设计要点:1)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框架填充外墙和内隔墙;2)用于外墙或较潮湿房间隔墙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5.0,用于一般内墙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5;3)抹面材料应与砌块基材特性相适应,以减少抹面层龟裂的可能。宜根据砌块强度选用专用抹面砂浆或抗裂砂浆;4)砌块墙体上不应直接挂贴石材、金属幕墙,应作圈梁与幕墙龙骨连接;4.2墙体防潮、防水、隔汽 墙基防潮墙基防潮当墙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料时,为防止墙基毛细水上升,应设防潮层;(见图1)当墙体两侧的室内地面有高差时,高差范围的墙体内侧也应做防潮层;(见图2)当墙基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石砌体时,可不做墙体防潮层;(见图3、4、5、6)防潮层一般设在室内地坪下0.06m处,做法为20mm厚1:2.5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3%5%的防水剂.图-1防潮层做法一图-2防潮层做法二图-3可不做防潮层一图-4可不做防潮层二图-5可不做防潮层三图-6可不做防潮层四 墙体防水:墙体防水:1)内隔墙:应做墙面防水处理,根部应做C20混凝土条基,高度不低于100mm;2)外墙:根据工程性质、气候条件、墙体材料等因素确定防水做法。一般做法采用防水砂浆,注意细节构造,不同墙体材料交接处应在饰面找平层中铺设钢丝网或玻纤网格布;空心砌块、轻质砖的建筑,基本风压值大于0.6kpa或雨量充沛地区,以及对防水有较高要求的建筑等,外墙或迎风面外墙宜采用20mm防水砂浆、或7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加气混凝土外墙应采用配套砂浆砌筑,配套砂浆抹面或加钢丝网抹面;填充墙与框架梁柱间加钢丝网或玻纤网格布抹灰;突出外墙面的线脚、窗台等向外找坡不小于3%排水,且下部应做滴水槽;外门窗洞口与门窗框之间应采用柔性材料填塞严密,饰面层与门窗框之间满嵌耐侯防水密封膏;外墙上的构件、管道等均宜采用预埋方式连接。 墙体防潮与防结露:墙体防潮与防结露:1)高湿度环境的墙体应采用混凝土或混凝土砌块等耐水性好的材料,应有防潮措施;2)高湿度房间的墙(如卫浴间、厨房)或有直接被淋水的墙(如淋浴间、小便槽处),应做墙面防水。受水冲淋的部位应尽量避免靠外墙设置;3)室内温度低的房间(如冷藏间)的墙,应在其内侧做隔汽层再做绝热层。室内温差大的房间,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隔汽层;4)严寒与寒冷气候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应避免由于保温不够使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而产生凝结水,致使室内墙面发霉,装饰层脱落。(近些年商品房住宅在此类投诉现象较多) 4.3 墙体防火 建筑物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住宅建筑规范关于防火分区的规定设置防火墙。 建筑物内各个部分墙体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也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住宅建筑规范执行。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和材料选型应注意防火。具体构造措施可设层间防火隔离带,或窗洞防火隔离圈。有关墙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构造可参见国标图集防火建筑构造(一)07J905-1。构件名称结构厚度(mm)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承重墙硅酸盐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实体墙120不燃烧体,2.50180不燃烧体,3.50240不燃烧体,5.50370不燃烧体,10.50加气混凝土砌块墙100不燃烧体,2.00轻质混凝土砌块墙、天然石料墙120不燃烧体,1.50240不燃烧体,3.50370不燃烧体,5.50非承重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未抹灰粉刷)75不燃烧体,2.50100不燃烧体,3.75150不燃烧体,5.75200不燃烧体,8.00充气混凝土砌块墙150不燃烧体,7.00陶粒混凝土砌块墙240不燃烧体,2.92290不燃烧体,4.00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实心墙)190不燃烧体,4.00钢筋加气混凝土垂直墙板墙150不燃烧体,3.00加气混凝土隔墙板75不燃烧体,2.00石膏珍珠岩空心条板墙60不燃烧体,1.201.50双层(60+60),中空50不燃烧体,3.253.75纸面石膏板、钢龙骨双层(12+12),中空46不燃烧体,0.33双层(212+312),中空70不燃烧体,1.25双层(212+212),中空70填矿棉不燃烧体,1.20普通石膏板(内掺纸纤维)、钢龙骨双层(212+212),中空75不燃烧体,1.10防火石膏板(内掺玻璃纤维)、钢龙骨双层(212+212),中空75不燃烧体,1.35双层(212+212),中空75填40岩棉不燃烧体,1.60 4.4墙体抗震 多层砌体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要求:多层砌体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要求:层数与总高度:地区的地震烈度决定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层数和总高度注:1)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中规定降低3m,总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注:横墙很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2)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3)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墙体类别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最小墙厚(mm)高度(m)层数高度(m)层数高度(m)层数高度(m)层数多层砌体普通砖240248217186124多孔砖240217217186124190217186155小砌块190217217186底部框架-抗震墙240227227196多排柱内框架2401651651342.层高:孔砖、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3.高宽比:(宽指建筑物长度方向与进深方向较短的一边)4.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高宽比2.52.52.01.5房屋类别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多层砌体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818151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515117木楼、屋盖111174底部框架-抗震墙上部各层同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211815多排柱内框架2521185.局部尺寸:注:1)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2)出入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3)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纵向窗间墙宽度不应小于1.5m。6.防震缝:立面高差在6m以上、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或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部位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1.21.5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1.01.01.21.5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1.01.0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1.01.01.52.0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的最大高度0.50.50.50.07.墙体拉结钢筋:在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0.5m高度设置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1m;砌筑女儿墙厚度宜不小于200mm。女儿墙高度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加设构造柱及压顶。构造柱间距由女儿墙高度决定。8.建筑师应避免平面布置不利于结构抗震的设计:局部设地下室;大房间在顶层端部;楼梯间设在建筑物端部和转角处;附墙排烟道、自然通风道及垃圾道削弱墙体结构。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要求:最大高度:地区的地震烈度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最大高度注: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结构类型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框架60554525框架-抗震墙13012010050抗震墙14012010060部分框支抗震墙12010080不应采用框架-核心筒15013010070筒中筒18015012080板柱-抗震墙403530不应采用 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度及高宽比: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度及高宽比:最大高度及高宽比:地区的地震烈度决定钢结构房屋建筑的最大高度及高宽比注: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设防烈度6、7度8度9度结构类型高度(m)高宽比高度(m)高宽比 高度(m)高宽比框架1106.5906.0505.5框架-支撑(抗震墙板)220200140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和巨型框架300260180 框架结构的非承重砌体隔墙的抗震要求:框架结构的非承重砌体隔墙的抗震要求:1.材料:隔墙应采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块等轻质材料;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和复合材料墙应按相关规范设置配筋带和在门窗洞口顶位置加设圈梁;3.墙柱交接处应加拉结筋,一般高度每0.5m间距设置26钢筋,伸入墙内长1m(若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难以满足以上要求,应与结构设计人员协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汶川地震中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房屋倒塌的情况很多,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这种结构形式是否安全,已经给结构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破坏的情况有两种,多数是填充墙倒塌造成伤亡,还有就是填充墙和框架同时被破坏。分析原因是砌块强度高与框架连接牢固,以致在地震中挤压,使框架受到破坏。框架填充墙是结构和建筑两个专业的空白区,填充墙在建筑设计中的布置具有不确定性(平面布置规则或不规则、竖向布置连续或不连续、数量有多有少)结构计算难以控制。通过汶川地震的调研得出新的结论:1.填充墙的强度应适中,太高会破坏框架,太低容易一震就倒。2.填充墙和框架柱之间应留20mm左右的空隙,通过水平系梁中的钢筋与框架柱连接,空隙用软材料填塞。3.填充墙上部与框架梁顶紧。(北京地区要求框架填充外墙强度不小于3.5Mpa,内墙不小于2.5Mpa;上海地区要求框架填充外墙强度不小于5Mpa;) 4.5 墙体隔声 建筑物的隔声减噪设计标准等级应按其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并应建筑物的隔声减噪设计标准等级应按其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规定。的规定。 围护结构(隔墙和外墙)空气声隔声标准见下表。围护结构(隔墙和外墙)空气声隔声标准见下表。建筑类别部位隔声量(dB)高要求标准一般标准住宅分户墙Rw+C50Rw+C45户内卧室之间墙Rw+C35户内其他分室墙Rw+C30外墙Rw+Ctr45学校语言教室、阅览教室的隔墙Rw+C50普通教室与各种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的隔墙Rw+C50普通教室之间的隔墙Rw+C45音乐教室、琴房之间的隔墙Rw+C45医院病房与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的隔墙Rw+C55Rw+C50手术室与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的隔墙Rw+C50Rw+C45病房、手术室与普通房间之间的隔墙Rw+C50Rw+C45听力测听室的隔墙Rw+C50体外震波碎石室、核磁共振室的隔墙Rw+C50外墙Rw+Ctr45办公办公室、会议室与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的隔墙Rw+C50办公室、会议室与普通房间之间的隔墙Rw+C45办公室、会议室的隔墙Rw+C50外墙Rw+Ctr45旅馆二级一级特级客房之间的隔墙Rw+C40Rw+C45Rw+C50客房与走廊之间隔墙Rw+C45注:1 Rw+C计权隔声量+频谱修正量(A计权分粉噪声); Rw+Ctr计权隔声量+频谱修正量(A计权交通噪声)2本表摘自国标图集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08J931。 设计中常遇到的隔声问题,需要从平面布置时就应避免。设计中常遇到的隔声问题,需要从平面布置时就应避免。 如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如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如在电梯井道墙体居室一侧加设隔声墙体(构造做法参照国标图集隔声和减振措施。如在电梯井道墙体居室一侧加设隔声墙体(构造做法参照国标图集08J931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 住宅水、暖、电、气管线穿过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住宅水、暖、电、气管线穿过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措施。 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泵房及制冷机房应采取吸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泵房及制冷机房应采取吸声降噪措施:声降噪措施:1.中高频噪声的吸声降噪设计一般采用2050mm厚的成品吸声板;2.吸声要求较高的部位采用5080mm厚多孔吸声材料并加防护面层;3.宽频噪声的吸声可在多孔材料后留50100mm厚的空腔或80150mm厚的吸声层;4.低频噪声的吸声可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其板厚通常为25mm,孔径为36mm;5.室内湿度较高或有清洁要求的吸声可采用薄膜覆面的多孔材料或单双层微穿孔板的特殊吸声结构。 4.6 墙体保温、隔热 建筑物应按所处气候分区的不同要求,依据国家或地方标准,对建筑物应按所处气候分区的不同要求,依据国家或地方标准,对墙体采取保温、隔热等措施;墙体采取保温、隔热等措施; 居住建筑外墙节能设计要求:居住建筑外墙节能设计要求:执行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居住建筑包括新建和既有的居住的居住建筑包括新建和既有的居住建筑,其中包括住宅、集体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建筑,其中包括住宅、集体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托儿所、幼儿园等;托儿所、幼儿园等; 公共建筑外墙节能设计要求:公共建筑外墙节能设计要求:执行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气候区建筑应首选外墙外保温系统;严寒和寒冷气候区建筑应首选外墙外保温系统; 外墙的热桥部位,如:女儿墙内外侧、突出墙面的阳台板、雨篷、空调机搁板等部位,均应进行保温处理,以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与底层地坪接触的周边外墙应采用良好的保温防潮措施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可以选用外墙内保温系统;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可以选用外墙内保温系统;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应选用热惰性较好的材料,热惰性反应材料蓄热的能力,值越大蓄热越好;选用热惰性较差的材料,室内热量会很快散失不能保证室内稳定的热环境 外墙外保温设计要点:外墙外保温设计要点: 外墙外保温应选择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系统。选择外墙外保温系统时,应考虑系统的耐候性;各种外保温系统都具有特定的材料组成和构造形式,设计中不应随意更改;外墙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和适用范围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和适用范围系统名称系统名称构造特点构造特点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地区地区外墙类型外墙类型外饰面外饰面EPS板薄抹灰系统用胶粘剂将EPS保温板粘结在外墙上,表面做玻纤网增强薄抹面层和饰面层。各类气候地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涂料饰面,贴面砖需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EPS保温板系统EPS保温板内侧开齿槽,表面喷界面砂浆,置于外模板内侧并安装锚栓,浇筑混凝土后墙体与保温板结合一体,之后做玻纤网增强抗裂砂浆薄抹面层和饰面层。主要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涂料饰面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钢丝网架EPS保温板系统单面钢丝网架EPS保温板置于外墙外模板内侧,6钢筋作为辅助固定件,浇灌混凝土后钢丝网架板挑头钢丝和6钢筋与混凝土结合一体,外抹水泥砂浆厚抹面层。主要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面砖饰面XPS板系统用胶粘剂将XPS保温板粘结在外墙上,表面做玻纤网增强薄抹面层和饰面层。XPS板厚小于时宜采用条粘法。各类气候地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涂料饰面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系统在墙面现场喷涂聚氨酯防潮底漆和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涂刷聚氨酯界面砂浆并抹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找平层,表面做玻纤网增强薄抹面层和饰面涂层。各类气候地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涂料饰面硬泡聚氨酯板外保温系统用粘接剂将硬泡聚氨酯板粘结在外墙上,聚氨酯表面做玻纤网增强薄抹面层和饰面层。各类气候地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涂料饰面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经现场拌和后抹在外墙上,表面做玻纤网增强抗裂砂浆面层和饰面层。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涂料饰面;贴面砖需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岩棉板保温系统用机械固定件将岩棉板固定在外墙上,外挂热镀锌钢丝网并喷涂界面剂,外抹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找平层并做玻纤网增强抗裂砂浆薄抹面层和饰面层。气候湿热地区慎用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涂料饰面 外墙外保温防火问题:随着建筑节能保温设计的不断发展,原有外墙外保温防火问题:随着建筑节能保温设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外墙外保温中聚苯板和挤塑聚苯板的防火问题已经得到各个方面的外墙外保温中聚苯板和挤塑聚苯板的防火问题已经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力量研发新的防火性能更为优的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力量研发新的防火性能更为优异的高效保温材料。如改性酚醛板、符合消防要求的聚氨酯板、保异的高效保温材料。如改性酚醛板、符合消防要求的聚氨酯板、保温性能良好的无机保温材料等。温性能良好的无机保温材料等。 外墙内保温设计要点:外墙内保温设计要点:由于难于消除外墙结构性热桥的影响,外墙整体保温性能减弱,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与主体外墙传热系数差距较大,需要进行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共建筑中采用外墙内保温时宜选用保温层为A级不燃材料的内保温系统。 外墙夹心保温设计要点:外墙夹心保温设计要点:外墙夹心保温具有耐侯性强,使用年限长,外装修适应力强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保温构造;应充分估计热桥的影响,节能计算时应取考虑热桥影响后的平均传热系数;应做好热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避免出现内表面结露现象;夹心保温做法易造成外页墙在温度作用下的裂缝,设计时应注意采取加强和防止雨水渗透措施。 外墙装饰保温一体化:外墙装饰保温一体化: 这种做法将外墙保温和外立面装饰两道工序合并在工厂完成,现场安装,提高了建筑工业化的程度,成为新的发展趋势。4.7 墙体外装修 墙体外装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保温做法。当采用外墙外保墙体外装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保温做法。当采用外墙外保温时,应根据外保温系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饰面材料及做法。温时,应根据外保温系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饰面材料及做法。 涂料饰面涂料饰面1.常用的外墙涂料分为合成树脂乳液涂料、溶剂型涂料、复层涂料和无机涂料;2.合成树脂涂料包括丙烯酸系列涂料、硅丙复合乳液涂料和水性氟碳涂料等;3.溶剂型涂料包括热塑型丙烯酸酯涂料、聚氨酯改性涂料和氟碳涂料等;4.复层涂料一般由底涂层、中间涂层(主涂层)和面涂层组成。底涂层可增强附着力,中间层形成装饰效果,面涂层用于着色和保护。底涂层和面涂层可采用乳液型和溶剂型涂料,中间的主涂层可采用以聚合物水泥、合成树脂乳液、反应固化型合成树脂乳液等粘接料配制的厚质涂层;5.无机涂料是以碱金属硅酸盐及硅溶胶等无机高分子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适量固化剂、填料、颜料及助剂配制而成的涂料。 面砖饰面面砖饰面 1.面砖种类分为:全陶质面砖(吸水率小于10%)、陶胎釉面砖(35%)、全瓷质面砖又称通体砖(吸水率小于1%); 2.用于室外的面砖应选用吸水率小的全瓷质面砖,吸水率应不大于3%; 3.外墙外保温做法面层上能否采用面砖以及粘贴技术的选择,均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 石材饰面石材饰面装饰石材的品种:1.天然石材包括花岗石、大理石、板石、石灰石和砂岩等。2.复合石材包括木基石材复合板、玻璃基石材复合板、金属基石材复合板(包括金属蜂窝石材复合板)、陶瓷基石材复合板等。3.人造石材包括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水磨石、实体面材、人造合成石和人造砂岩等。 面砖饰面面砖饰面设计要点:1.选用天然石材时,材料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应符合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分类控制标准的规定;2.大理石一般不宜用于室外以及与酸有接触的部位3.干挂石材厚度当选用光面板应不小于25mm,选用粗面板时应不小于28mm,单块板的面积不宜大于1.5m2,选用砂岩、洞石等质地疏松的石材时应不小于30mm。 石材的安装方法石材的安装方法1.湿挂法:在外墙做法中不宜使用。2.干挂法:广泛用于外墙装饰。干挂法要求墙体预留埋件,因此比较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墙体;若墙体为砌块填充墙,宜在层间适当位置增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带;3.胶粘法:这种做法适用于厚度58mm的超薄天然石材,块材不宜大于600mm800mm。8楼梯台阶坡道:8.1一般规定8.2楼梯楼梯间设计8.3楼梯楼梯间防火设计8.4台阶坡道设计8.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楼梯楼梯 是由连续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扶手及相应的支承结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的建筑构件。 楼梯间楼梯间 为设置楼梯的专用空间。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楼梯、楼梯间的形式楼梯、楼梯间的形式1按位置关系可分:室内楼梯、室外楼梯;2按使用功能可分:共用楼梯、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专用疏散楼梯等;3按楼梯间特点可分:开敞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 楼梯、楼梯间的定义楼梯、楼梯间的定义1开敞楼梯:在建筑内部没有墙体、门窗或其他建筑构配件分隔的楼梯,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的蔓延,不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为楼层空间的垂直联系。建筑内装饰性楼梯和住宅套内楼梯等常以开敞楼梯形式出现。2敞开楼梯间:楼梯四周至少有一面敞开,其余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进入的楼梯间。在符合规定的层数和其他条件下,可以作为垂直疏散通道,并计入疏散总宽度。3封闭楼梯间:楼梯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构配件分隔,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烟、火进入,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通往封闭楼梯间的门为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4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开敞式的阳台、凹廊等,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5室外楼梯:位于建筑外墙以外的开敞楼梯,常布置在建筑端部或结合连廊、栈桥等布置。符合规定的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并可计入疏散总宽度。室外楼梯四周一般不设墙体,顶层宜有雨篷。6专用楼梯:为某一特定楼层或空间使用的楼梯,有时它只贯穿部分楼层。7专用疏散楼梯:是指在火灾时才使用的、专门用于人员疏散用的楼梯。当其符合规范规定,满足疏散要求时,可计入疏散总宽度。 梯段宽度梯段宽度 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m+(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应不少于两股人流。注:(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制。 适宜坡度适宜坡度常用楼梯坡度宜为30左右室内楼梯的适宜坡度为2338台阶的适宜坡度1023坡道10以下的坡度适用于坡道(见右图) 其他其他楼梯间一般不宜占用好朝向,不宜采用围绕电梯布置的方式。建筑物内当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楼梯时,应按交通流量大小和疏散便利的需要,合理布置楼梯位置;建筑的主楼梯宜设在主入口空间的明显位置。通向楼梯间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8.2 楼梯设计楼梯设计楼梯按平面投影形式常见的有直线形、折线形、弧形、螺旋形等。踏步设计踏步设计1疏散用楼梯或疏散走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见右图)2每一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3踏步宽度b+高度h,宜为b+h=450mm,b+2h600mm。踏步的高度、宽度应符合下表:楼梯类别最小宽度(B)最大高度(h)住宅共用楼梯住宅有电梯0.260.175 住宅无电梯0.280.160幼儿园、小学等楼梯0.260.15宿舍0.270.165老年居住建筑(老年人公共建筑)0.30(0.32)0.150(0.130)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展览馆、疗养院、大中学校等公共建筑的楼梯0.280.16其他建筑楼梯0.260.17专用疏散楼梯0.250.18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0.220.204楼梯同一梯段的踏步高宽应一致;相邻梯段踏步高宽度宜一致,差值且不宜大于3mm。5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踏步的高低不等。6楼梯踏步应有防滑措施。其构造应注意舒适与美观,构造高度可与踏步平齐、凹入或略高(不宜超过3mm);老年建筑的疏散楼梯踏步前缘宜设防滑条,并应具有警示作用,可采用和踏面不同颜色的防滑条,宽度不宜大于10mm。踏步的起、终端应设局部照明。 梯段设计梯段设计1楼梯梯段净宽指完成墙面至扶手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或两个扶手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2疏散用室外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90m。3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休息平台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0m;连续直跑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的最小净宽度要求见表1。4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梯段下行最后一级踏步前方0.30m范围内的净高不宜小于2.00m。(见右图)5框架结构楼梯间的梯段宽度设计:1)框架梁、柱凸出在楼梯间内时,除框架柱在楼梯间四角外,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净宽应从凸出部分算起;2)框架梁底距休息平台顶面高度小于2.00m时,可设置与框架梁内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休息平台的净宽从栏杆(板)内侧算起。(见下图) 扶手、栏杆(板)的设计扶手、栏杆(板)的设计1楼梯至少于一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度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2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算起,不宜小于0.90m;靠梯井一侧水平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3室外楼梯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离楼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临空高度1.05m;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10m;疏散室外楼梯,栏杆高度1.10m。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4多层公共建筑室内双跑疏散楼梯两梯段间(梯井)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0.15m。住宅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的垂直杆件间的净空不应大于0.11m。注:梯井系指由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内侧围成的空间。5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攀滑的措施及不易蹬踏的栏杆花式;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托幼建筑楼梯加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大于0.60m6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7梯井宽度小于0.20m时,因在楼梯转弯处两栏板间隙小,难以进行抹灰等施工操作,不宜做高实栏板。8栏杆(板)应用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栏杆顶部的水平荷载应符合下表规定: 楼梯设计楼梯设计1楼梯设计时,应绘制各层平面与剖面图,注明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踏步数,休息平台处标注标高,绘制扶手、栏杆、踏步饰面等构造详图。2楼梯间窗台高度,当低于0.80m(住宅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且应保证楼梯间的窗扇开启后不减小休息平台的通行宽度或磕碰行人。3严寒、寒冷地区的不采暖楼梯间应进行节能设计。4供幼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楼梯及专用服务楼梯应按相关规范设计。建筑类型栏杆顶部水平荷载(kN/m)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医院、托儿所、幼儿园0.5学校、食堂、剧场、电影院、车站、礼堂、展览馆、体育场、商场1.0注:本表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编制的。5其他通向楼梯间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阻挡疏散通道。当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休息平台的净宽宜不小于0.6m;侧墙开门时,门洞边距踏步边净宽不宜小于0.4m或住宅建筑不宜小于一个踏步的宽度;且门扇的开启不应阻挡疏散人流的通行。(见上图)与楼梯有关的国标图集有:06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02(03)J401钢梯、03J402钢筋混凝土螺旋梯。8.3 楼梯、楼梯间防火设计楼梯、楼梯间防火设计 疏散用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用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宜靠外墙;2不应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障碍物;4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5公建楼梯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住宅楼梯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必须设置时应采取相应措施。7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出口可设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可通过门厅再通向室外;8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9通向屋顶平台的疏散楼梯不应穿越其他房间,且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10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封闭楼梯间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2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3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4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适用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除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5封闭楼梯间平面图:(a) 封闭楼梯间标准层平面(b)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还应符合下列规定:防烟楼梯间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2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3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4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允许部分直接开向前室,其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5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注:本条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6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7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3.0;8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常见的防烟楼梯间形式见图 各种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各种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防烟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居住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通廊式宿舍;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单元式宿舍公共建筑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应设封闭楼梯间但不具备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楼梯间其他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人防工程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当其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时;建筑高度超过的高层汽车库类型适用范围敞开敞开楼梯间楼梯间居住建筑2层通廊式居住建筑;39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通廊式居住建筑;26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500的塔式、单元式居住建筑;26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500,且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塔式、单元式的居住建筑;79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塔式、单元式的居住建筑;1011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单元式住宅多层公共建筑5层及5层以下的公共建筑。但不包括下列建筑: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的病房楼、疗养楼;旅馆;层数超过2层的商场、图书馆、会议展览建筑、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及设有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各种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各种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居住建筑311层通廊式居住建筑(39层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的);26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500的塔式、单元式的居住建筑;79层的塔式、单元式住宅;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楼;29层住宅中的电梯井与疏散楼梯相邻布置(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的);79层通廊式宿舍;1218层单元式宿舍公共建筑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的病房楼、疗养楼;旅馆;层数超过2层的商场、图书馆、会议展览建筑、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及设有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超过5层的教学楼、办公楼等其他公共建筑;2层及2层以上的档案馆的档案库,图书馆的书库、资料库,博物馆的藏品库;适用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的公共建筑或建筑高度大于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小于等于二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裙房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的公共建筑其他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其地下层数为12层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汽车库、修车库(包括地下车库) 本技措对各类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编制了表格,本技措对各类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编制了表格,便于设计者查询。便于设计者查询。 剪刀楼梯、楼梯间的设计:剪刀楼梯、楼梯间的设计:1适用范围:(塔式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当独立设置有困难时)应为防烟楼梯间;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应分别设置前室。(见下左图)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1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见下右图) (a)(a)剪刀梯两个疏散口合用前室时剪刀梯两个疏散口合用前室时 应分别送风应分别送风 (b)(b)剪刀梯两个疏散口应分别设置前室剪刀梯两个疏散口应分别设置前室 室外楼梯可做为疏散楼梯(辅助的防烟楼梯)时的设计要求:室外楼梯可做为疏散楼梯(辅助的防烟楼梯)时的设计要求:1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0.9m(电影院不应小于1.10m);2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楼层位置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地上一、二层0.650.751.00地上三层0.751.00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1.001.25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的地下建筑0.75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的地下建筑1.00 疏散楼梯宽度的设计:疏散楼梯宽度的设计:表1最小梯段净宽与休息平台净宽(最小梯段净宽与休息平台净宽(m)表2学校学校. 商店商店. 办公楼办公楼. 候车(机候车(机.船)室船)室. 展览及歌舞游艺场所等疏散宽度(展览及歌舞游艺场所等疏散宽度(m/ 100人)人)建筑类型梯段净宽休息平台净宽居住建筑套内楼梯一边临空0.75两侧有墙0.906层及6层以下单元式住宅且一边设有栏杆的楼梯1.001.207层及7层以上的住宅1.101.20老年住宅1.201.20公共建筑汽车库、修车库1.101.10老年人建筑、宿舍、一般高层公建、体育建筑、幼年及儿童建筑1.201.20(包括直跑楼梯中间的休息平台)电影院、剧院、商店、港口客运站、中小学校1.401.40医院病房楼、医技楼、疗养院次要楼梯1.301.30主要楼梯和疏散楼梯1.652.00铁路旅客车站1.601.60表3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表4体育馆每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1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下列规定经计算确定:1)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楼梯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2)当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3)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人/计算确定;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人/计算确定;观众厅座位数(座)25001200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楼梯0.751.00观众厅座位数(座)300050005001100001000120000楼梯0.500.430.374)商店的疏散楼梯宽度:本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m)=本层营业厅建筑面积()面积折算系数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疏散宽度指标(m/百人);营业厅建筑面积折算系数:地上宜为50%70%,地下不应小于70%;疏散宽度指标见表2;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见表5;商店中疏散楼梯、疏散门、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应不小于1.40m.表表5 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人不小于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楼层位置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地上第一、二层地上第三层地上第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换算系数0.800.850.770.60 楼梯间的布局楼梯间的布局1设计原则: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有关规定设置。(见下表) 多层建筑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多层建筑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m)名称位于两个安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门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医院、疗养院35302015学校35302220其他民用建筑403525222015名称房间或住宅户门至最近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2412其它部分3015旅馆、展览馆、教学楼3015其它民用建筑4020 建筑物内允许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建筑物内允许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表中条件之一时,允许设一个疏散楼梯(安全出口)。 多层建筑可设置多层建筑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建筑类别耐火等级最多层数(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最多人数或最大疏散距离备注居住建筑9650任一户门至安全出口距离15m层数条件不变,每层最大建筑面积和最大疏散距离满足其一通廊式非住宅类民用建筑120050人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建筑外一、二级3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100人三级3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50人四级2200第二层人数30人公共建筑120050人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建筑外一、二级3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100人三级3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50人四级2200第二层人数30人 高层建筑可设置高层建筑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个疏散楼梯的条件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建筑类别层数(层)条件塔式住宅1018任一层的建筑面积、8户,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单元式住宅1018任一层的建筑面积、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每单元设有一座疏散楼梯通向屋顶,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之间为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户与户之间窗槛墙高度、窗间墙宽度且为不燃烧体墙19每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19层起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18层以下部分(含18层)单元间为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槛墙高度、窗间墙宽度且为不燃烧体墙高层建筑地上建筑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一类)、(二类),可利用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做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无论有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面积之和限制不变)建筑类别地下层数使用人数(人)最大建筑面积或最大防火分区面积()疏散距离其他条件地下、半地下建筑(室)155030500满足表-1、表-2的要求还需另设一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做为第二出入口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的下、半地下建筑(室)不限不限防火分区面积500;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1000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一个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与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做为第二安全出口 楼梯出屋顶的相关设计规定:楼梯出屋顶的相关设计规定:1多层建筑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超过6层的组合是单元居住建筑,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可不做防火门窗)7层及7层以上单元式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屋顶;(但10层以下的宿舍,在每层通向楼梯间的出入口处有乙级防火门分隔时,则该楼梯间可不通至屋顶)托儿所、幼儿园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面;大型百货商店、商场建筑物的营业层在五层以上时,宜设置直通屋顶平台的疏散楼梯间不少于2座。2高层建筑裙房至少应有2座楼梯通至裙房屋顶;塔式住宅(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2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单元式高层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8.4 台阶、坡道台阶、坡道 台阶设计:台阶设计: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室外台阶步宽不宜小于0.35m。2人流密集场所的台阶高差超过0.70m;当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如设置花台、挡土墙和栏杆等措施)。3供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台阶级其宽度、高度要求见本措施第二部分第14章节相关内容。 坡道设计:坡道设计: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应设休息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所需空间而定;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4供自行车推行使用的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8m,(级数少于18)坡度不宜超过大于14,坡道宽度由设计确定,不宜小于0.40m,踏步段的宽度单向不宜小于0.50m,双向不宜小于1.00m。(见下图) 不同位置坡道的坡度和宽度不同位置坡道的坡度和宽度 不同坡度的坡道高度与长度的规定不同坡度的坡道高度与长度的规定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宽度(m)建筑入口有台阶的1:121.20只设坡道的1:201.20室内坡道1:81.00室外坡道1:101.50自行车推行坡道1:5(1:4)1.80设备房、锅炉房、小型库房等入口处坡道1:51:6根据入口大小定坡度1:61:81:101:121:161:20高度(m)0.200.350.600.751.001.50水平长度(m)1.202.806.09.016.030.03地下室:3.1一般规定3.2地下室防水3.3地下室防火3.4地下室汽车库设计3.5地下室节能设计3.1一般规定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地下室、半地下室应有综合解决其使用功能的措施,合理布置各类空间的出入口,地下空间与地下城市交通空间相互连接时要做到导向明确,流线简捷;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平面布局,结构、构造形式应符合防火、防水、防潮的有关规范的规定,作为主要用房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3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等采取措施;4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等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5各类地下室凡有条件者应尽量设置窗井式采光井,以利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排烟。 地下室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地下室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3.2地下室防水 地下室防水设计一般规定地下室防水设计一般规定1.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2.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3.设计应根据收集到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工程的特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不能单纯以地下最高水位来确定防水设防的高度和防水设计方案。单建式地下室一般采用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防排水设计;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室均应做防水设计,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确保其正常使用;面向下沉空间的地下室和周边室外地坪标高不同的地下室,其防水设计的设防高度仍应分别高出相应的室外地坪500mm以上,并要注意防水材料在各面交接处的衔接处理;4采用质量可靠的材料、行之有效的技术、成熟的工艺;防水材料应为环保型产品。5.地下室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根据防水等级、设防要求、施工方法、土质情况选择其他合理的附加防水设防措施。6.地下室的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后浇带、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口、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施;并尽量避免管线在地下水位以下高度穿越。7.严寒、寒冷地区冻结深度以上的地下室应为防止冻胀挤裂采取有效防冻措施;地下工程的排水管沟、地漏、出入口、窗井、风井等,应有防倒灌措施,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排水沟应有防冻措施。8山地、斜坡上的地下室应采用山坡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截水沟应通过计算,保证最大雨水量通过。3.2地下室防水 防水设计应包括的内容防水设计应包括的内容确定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防水形式;确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确定防水层选用的材料(柔性、刚性材料);确定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材料;确定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防水等级防水等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标准防水等级 标 准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二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工业与民用建筑: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包括顶板、墙面、地面)的 1/1000;任意 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 2处,单个湿渍的昀大面积不大于 0.1其他地下室: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 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 3处,单个湿渍的昀大面积不大于 0.2。三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任意 100防水面积上的漏水点数不超过 7处,单个漏水点的昀大漏水量不大于2.5L/d,单个湿渍的昀大的面积不大于 0.3四级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 2L/m2d;任意 100m2防水面积上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 4L/m2d 不同防水等级的使用范围 防水等级适用范围 (规范上内容)地下室项目举例 (扩展内容)一级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因有少量湿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极重要的战备工程居住建筑地下用房、办公用房、医院、餐厅、旅馆、影剧院、商场、娱乐场所、展览馆、体育馆、飞机、车船等交通枢纽、冷库、粮库、档案库、金库、书库、贵重物品库、通信工程、计算机房、电站控制室、配电间和发电机房等人防指挥工程、武器弹药库、防水要求较高的人员掩蔽部、铁路旅客站台、行李房、地下铁道车站等二级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在有少量湿渍的情况下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基本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重要的战备工程地下车库、城市人行地道、空调机房、燃料库、防水要求不高的库房、一般人员掩蔽工程、水泵房等三级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一般战备工程一般战备工程交通和疏散通道等四级对渗漏水无严格要求的工程 地下室环境对防水设防的要求地下室环境对防水设防的要求 1)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2)处于冻融浸蚀环境中的地下室其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抗冻融循环不得少于300次。3)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作用的工程,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暗挖法不常用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如需要可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相关章节。工程部位主体结构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诱导缝)防水措施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塑料防水板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砂浆金属防水板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外抹防水砂浆外涂防水涂料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预埋注浆管补偿收缩混凝土外贴式止水带预埋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条(胶)防水密封材料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可卸式止水带防水密封材料外贴防水卷材外涂防水涂料防水等级一级应选应选一至二种应选二种应选应选二种应选应选一至二种二级应选应选一种应选一至二种应选应选一至二种应选应选一至二种三级应选宜选一种宜选一至二种应选宜选一至二种应选宜选一至二种四级宜选 宜选一种应选宜选一种应选宜选一种注:1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回填,周围0.8m范围内的回填土宜采用2:8或3:7灰土并分层夯实。2单层地下连续墙不应直接用于防水等级为一级的地下工程的主要墙体。单墙用于地下室主体结构时,必须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作护壁材料,墙体厚度宜大于600mm,地下连续墙与防水混凝土结构围护墙结合可用于防水等级为一、二级的地下室墙体。 明挖法地下室防水设防要求 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1.防水混凝土属于刚性防水。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室的埋深和地下水的压力来确定,但不得小于P6。2.防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应优先选用。 3.垫层强度等级C15,厚度l00mm(软弱土层150mm)4.结构厚度250mm(附建式地下室顶板厚度按整体结构计算)5.独立基础时,防水底板宜与基础底平,侧面防水混凝土外墙宜与柱外皮平,以保证其他防水层在平整面上施工。6.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侵蚀性介质中的防水混凝土耐侵蚀要求根据介质性质确定) 水泥砂浆防水层设计水泥砂浆防水层设计 1.属刚性防水。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防水砂浆防水层等;2.适用于结构主体刚度大、变形小、水位低、埋置深度浅、面积小且防水要求不高的工程;3.可用于地下室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4.水泥砂浆单层厚68mm,双层1012mm,掺外加剂、掺合料等的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宜为1820mm。工程埋置深度 H(m)设计抗渗等级 H10P610H20P820H30P10H30P12 卷材防水卷材防水(柔性防水)1.宜用于经常处于地下水环境、且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不宜用于地下水含矿物油或有机溶液处。2.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迎水面。附建式地下室: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板垫层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单建式地下室:应从结构底板垫层铺设至顶板基面,结构主体外形成整体封闭的防水层。3.品种、规格和层数的选择,应根据地下室的防水等级、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压力作用的状况,结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4.卷材防水层可选用的卷材品种。5.不同类别与品种的防水卷材厚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卷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在转角等特殊部位应增贴一层相同材料的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300500mm。6.6.卷材防水层上保护层要求:顶板:顶板:机械回填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不宜小于50mm(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隔离层)底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侧墙:软保护材料,也可采用砌非粘土砖墙作保护层。7.因施工场地局限采用外防内贴法时,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墙内表面应抹厚度为20mm的1:3水泥砂浆找平层后再铺贴卷材,并根据卷材特性选用保护层。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设计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设计1.顶板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2.找坡坡度宜为1%2%。结构顶板荷载应按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中的要求计算,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50mm,最大裂缝控制宽度不应大于0.2mm。3.种植顶板的防水设计1)种植顶板上的管线、花池、排水沟、通风井、固定桩和亭、台、架、柱等构、配件的防排水、泛水等设计,应结合园林景观、绿化等综合考虑。2)耐根穿刺防水层应铺设在普通防水层上,其表面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3)变形缝应作为种植分区边界,不应跨缝种植。如必须跨缝种植,则应按屋面变形缝盖缝防水构造处理后再覆土,以保证顶板的防水效果。4)种植顶板的泛水部位应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泛水处防水层高出种植土的高度应大于250mm。泛水部位、水落口及穿顶板管道四周宜设置300500mm宽的卵石隔离带。5)防水层下不得埋设水平管线。垂直穿越的管线应预埋套管,套管长度应超过种植土的高度,且应大于150mm。地下室特殊构造细部防水地下室特殊构造细部防水变形缝1)地下室结构的变形缝可分为用于伸缩、沉降和抗震,设计时应结合工程、地质结构类型的因素尽量少设或不设变形缝。2)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3)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可根据不同工程结构类别,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等替代措施。4)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5)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局部加厚时加厚部分的宽度为700mm。6)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的防水等级,变形缝还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板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嵌缝材料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7)对环境温度高于50处的变形缝,中埋式止水带应采用金属止水带。8)变形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时应根据缝的性质选用相应物理性能的止水带。后浇带1)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的要求。宽度一般为7001000mm。2)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或阶梯缝。3)当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穿墙管(盒)1)均应在混凝土主体墙内预埋。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距离应大于250mm。2)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的固定式,主管应加焊止水环或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3)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需更换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应加焊止水环。4)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应采用穿墙盒方法。穿墙盒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并应从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注入柔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处理。5)任何方式管线穿墙均应根据不同的防水层选用不同的附加防水层做法。预埋件应采取预埋或预留孔。做法参见J301图集。预留通道接头防水设计1)应采取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形式。接缝处的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桩头防水1)桩头防水材料应与垫层防水层连为一体不能断开,形成连续的防水体系。2)混凝土垫层与桩侧相交处、桩头钢筋与混凝土相交处,应用缓凝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密封。孔口防水1)通向地面的各种孔口应采取防止地面水倒灌的措施。人员出入口高出地面的高度500mm,汽车出入口设明沟排水时,其沟深150mm,同时应设反坡,坡高应100m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2)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底板和墙应做防水处理,并宜与主体结构断开。3)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窗井应与主体结构连成整体,其防水层也应连成整体,并在窗井内设集水坑或排水管(当窗井设有雨罩时可不设)。4)无论地下水位高低,窗台下部的墙体和底板应做防水层。5)窗井内的底板,应比窗台下缘低300mm。窗井墙(或通风口)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0mm(少雨地区也可减至300mm),窗井外地面应作散水。其他其他 1地下室与城市给水、排水管道的水平距离宜大于2.5m,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措施。2应及时回填,800mm以内用灰土、粘土或亚粘土,密实度不得小于0.93。3地面应作散水,宽度不宜小于800mm,坡度宜为5;与墙面间用密封材料嵌填。4侧墙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时一般防水层收在散水处,散水以上再做500mm防水砂浆。若因景观或其他需要而采用暗藏散水时,地下室防水层应做至散水以上,且应高出室外地坪60mm,再做防水砂浆保护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处,并应在散水与地下室防水层连接处用密封材料堵严。面向下沉空间和室外地坪标高不同的地下室防水设计面向下沉空间和室外地坪标高不同的地下室防水设计1.当下沉空间地面为有组织排水或自然排水时,除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各部分采用防水凝土和附加防水设防外,紧接露出室外地坪的外墙处仍应抹20厚500mm高的防水砂浆。2.当下沉空间较小(如采光井、内天井、内庭院)时,地下室防水宜连同室外底板,与建筑物形成封闭防水设防。3.当下沉空间下部有地下室时,地下室整体形成封闭防排水设防,下沉空间地面按屋面防水设防。涂料防水层设计涂料防水层设计 膨润土防水设计膨润土防水设计33 地下室防火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地下室、半地下室耐火等级应为一级。2地下室、半地下室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500m2。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面积增加1倍。建筑内的地下商业、展览厅等,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内部装修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防烟分区不宜超过500m2(净高超过6.0m时)3.地下室、半地下室安全疏散要求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过计算,且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一个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包括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通向具有防烟功能的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2)当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时,可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在一个防火分区通向室外的各种安全出口的宽度之和不宜小于按规范计算的安全出口总宽度的70%(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宽度小于计算宽度30%时可计入总宽度)2)多层建筑地下、半地下建筑(室)人数不超过30人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m2时,其直通室外的垂直金属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3)地下室、半地下室房间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当房间的建筑面积不超过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一个疏散门。4)多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每百人的净宽,当与室外地面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为0.75m,当与室外地面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为1.0m。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5)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净宽,根据其通过人数按不小于1.0m百人计算确定。地下各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4.地下室楼梯间防火设计1)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的防火门;2)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时,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高层建筑地下室的疏散楼梯在首层出口上方应设挑出宽度不小于1000mm的防火挑檐。3)多层建筑地下的商店和设有娱乐场所的地下建筑(室),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地下娱乐场所:地下娱乐场所:(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厅、游艺厅、桑拿浴室、网吧)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0h、1.0h的不燃烧体隔墙、楼板,疏散门为乙级;3.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4.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房间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5.建筑内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地下商店:地下商店: 1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商品;2高层建筑和大于500m2的多层建筑地下商店应设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3地下商店总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4多层建筑的地下商店相邻区域需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防火分隔:1)下沉式广场等开敞空间。2)防火隔间的墙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3)避难走道连通处墙上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4)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5.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6设于高层建筑内的地下商店的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特殊功能使用房间的防火要求特殊功能使用房间的防火要求 1.消防控制室可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门用甲级防火门。2.地下锅炉房、变压器室、水泵房和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的防火要求,另有章节讲述。3.采用燃气的房间。4.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m2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地下建筑装修材料的要求地下建筑装修材料的要求民用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设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场所,其顶棚、墙面材料应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1.1. 34 地下汽车库设计 汽车库建筑规模按汽车类型和停车数量分为四类汽车库建筑规模按汽车类型和停车数量分为四类特大型500大型301500中型51300小型50出入口:出入口:1.大中型地下汽车库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地下汽车库,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员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坡道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2.出入口应设于城市次干道或城市主干道的主路上;3.出入口与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城市道路交叉口应大于80m;4.地下车库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坡道的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5.地下车库的车辆出入口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6.地下车库的车辆出入口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7.宜按照车辆管理“右行右出”的原则确定出入口位置,尽量减少交叉。地下车库坡道出入口设置要求地下车库坡道出入口设置要求:1.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2.距基地道路的交叉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3.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4.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5.坡道的最小宽度6.坡道的最小净高度:小型车2.20m,轻型车2.80m,中型车3.40m;7.坡道允许坡度8.当坡度10%时,坡道的起端和终端应设缓坡段,直线缓坡段的坡度=0.5纵坡的坡度,其水平长度应3.6m;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应2.4m,曲线的半径20m;9.车库的楼地面:1.车库的楼地面应采用强度高、具有耐磨防滑性能的非燃烧体材料,并应在各楼层设置地漏,在最下层车库设集水坑(或地漏)和相应的排水系统,在集水坑(或地漏)周边1.0m范围内找坡,坡度为12%,以满足必要时的清扫和排水。注:现行的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中4.1.19条要求“应设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和相应的排水系统”。根据全国各地汽车库的实际使用情况,清洗的机会不多,而汽车库的规模越来越大,1%的排水坡度难以实现,本措施做出修改并报规范组备案。2.车库内坡道面层应采取防滑措施,并宜在柱子、墙阳角及凸出构件部位设防碰撞措施;坡道标志:1.坡道两边侧墙上应设导向标志,标志距地面500mm,其间距3000mm。2.车库内应在每层出入口的显著部位标明楼层和行驶方向的标志,宜在楼地面上用彩色线条标明行驶方向和用1015cm宽线条标明停车位及车位号。在各层柱间及通车道尽端应设置安全指示灯。地下二层及以下各层的地下车库宜设乘客电梯,位置适中且易于找到。汽车库的排风口:1.地下汽车库的排风口应设于下风向,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排风口离室外地坪高度应大于2.5m,并应作消声处理。其他:1.有特殊安全要求的重要办公建筑主楼的正下方不宜设置地下汽车库。2.曲线坡道两侧宜设宽度为400mm、高度为150mm的防撞路牙。地下汽车库消防设计地下汽车库消防设计 1.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2.地下汽车库的防火分类:30015130051150503.地下车库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合建造;应与病房楼有完全的防火分隔,出入口完全分开。4.地下汽车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喷漆间、充电间、乙炔间和甲、乙类物品储存室;5.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面积不应大于2000m2,立体停车防火分区面积不应大1300m2。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可增加1.0倍。6.汽车坡道应用防火卷帘与停车区隔开,不同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设置甲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停车区隔开。7.地下车库贴邻上部建筑时,车库的开敞部位和出入口上方应设1.0m宽的防火挑檐,或开口部位至上层窗的窗槛墙不应小于1.2m。8.人员疏散:1)人员安全出口与汽车疏散口应分开设置;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同一时间的人数不超过25人或汽车库为类汽车库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2)地下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乙级防火门)。当楼梯间不能直接自然通风和采光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设计。3)疏散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4)车库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安全疏散口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5)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0m时,应设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并应保证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1部。9.车辆疏散1)50辆以下的车库可设一条宽度不小于4.0m的单行坡道出口;2)100辆以下的车库可设一条宽度不小于7.0m的双行坡道出口;3)大于100辆的车库,当采用错层式或斜楼板式且车道、坡道为双车道时,其由地下一层至室外的出口应不少于2个;车库内其他楼层汽车疏散坡道可只设1个。4)对于地下多层车库,出入口应按总量控制;当车道上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按本层地下车库所负担的汽车疏散数量是否超过50辆或100辆,来确定汽车出口数。50辆以下的设1条单行坡道;100辆以下的设一条双行坡道,100辆以上的应设2个疏散口;5)汽车两个疏散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两个车道毗邻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住宅楼地下汽车库住宅楼地下汽车库1.汽车库内严禁将寬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使用。2.当电梯直通多层住宅下部的汽车库(含地下汽车库)时,应设置电梯侯梯厅并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库内直通住宅单元的楼(电)梯间应设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进行自然通风。3.地下汽车库可与住宅地下室相通,人员疏散可借用住宅楼梯,若不能直接进入住宅楼梯间,应在汽车与住宅楼梯之间设走道相连。开向走道的门均应为甲级防火门。汽车库人员疏散距离应算至住宅楼梯间。 机械式汽车库机械式汽车库 1.机械式汽车库的库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车宽加500mm,其高度不应小于车高加100mm,兼作人行通道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900mm。2.机械式汽车库的出入口应设库门或栅栏。3.火灾时自动封闭库门的机械式汽车库,应另设人员疏散的安全门、安全门应向室外开,从库外只能用钥匙开启,并设标志。4.机械式汽车库的门应为闭锁,并应使人、车不受夹损。35 地下室节能设计1.在采暖地区,附建式地下室为非采暖房间而上部为采暖房间或地下室为采暖房间而上部为室外时,地下室顶板应设有保温层(设在顶板下或上层地面上),其传热系数应符合不同地区的节能设计标准。如顶板上为种植土时,覆土厚度能满足当地节能设计标准时可不设保温层。2.严寒地区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寒冷地区采暖、空调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其传热系数和热阻应分别符合不同地区的节能设计标准。3.半地下室、有下沉广场(庭院)的附建式、单建式地下室或设有采光井的地下室,其接触空气部分也应按节能设计标准设计。5幕墙、采光顶:5.1 常用类型5.2 主要材料与选用要点(略)5.3 主要物理性能指标5.4 建筑幕墙、采光顶的防火、排烟设计要点5.5 幕墙、采光顶的节能设计要点5.6 防潮、防水、隔汽设计 5.7 防雷设计5.8 隔声设计 (略)5.9 维护与清洁(略)5.10 常用类型的建筑幕墙、采光顶的其他设计要点5.1 常用类型建筑幕墙1按结构形式分:构件式、单元式、点支承式、全玻式、双层幕墙;2按面层材料分: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板幕墙、人造板幕墙、光电幕墙;3按面层构造分:封闭式、开放式采光顶1按支撑结构分:钢结构、索杆结构、铝合金结构、玻璃结构;2按可开合性分:非开合、可开合。5.2 主要材料及选用要点( 略)建筑幕墙用石材:1宜用花岗石、可选用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砂岩等。2石材面板的性能应满足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环境及幕墙功能的要求。3石材的放射性应符合GB/T6566中A级、B级、C级的要求。4石材面板的厚度:天然花岗石弯曲强度标准值不小于8.0MPa,吸水率小于等于0.6%,厚度不小于25mm;天然大理石弯曲强度标准值不小于7.0MPa,吸水率小于等于0.5%,厚度不小于35mm;其他石材不小于35mm。5当弯曲强度标准值4.0、8.0的天然石材,单块面积不宜大于1.0;其他石材单块面积不宜大于1.5。6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幕墙用石材面板的抗冻系数不应小于0.8。7石材表面宜进行防护处理。对于处在大气污染较严重或处在酸雨环境下的石材面板,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及石材的矿物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选用适当的防护产品对石材进行保护。 建筑幕墙用金属板材料1常用材料:单层铝板、铝塑复合板、蜂窝铝板、彩色钢板、搪瓷涂层钢板、不锈钢板、锌合金板、钛合金板、铜合金板等。2板材均应符合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的相关要求。3板材常用厚度:单层铝板:2.5mm、3.0mm、4.0mm。铝塑复合板:4.0mm、6.0mm。蜂窝铝板:10mm、15mm、20mm、25mm。人造板材幕墙用面板材料1常用材料:瓷板、微晶玻璃、陶板、搪瓷板等。2板材均应符合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的相关要求。3板材常用厚度:瓷板:不小于12mm;微晶玻璃:不小于20mm;陶板:不小于15mm。4选用陶板时应注意不同气候区对材料的吸水率、冻融循环等要求,并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人造板材幕墙用面板材料1常用材料:瓷板、微晶玻璃、陶板、搪瓷板等。2板材均应符合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的相关要求。3板材常用厚度:瓷板:不小于12mm;微晶玻璃:不小于20mm;陶板:不小于15mm。采光顶用聚碳酸酯板(亦称阳光板、PC板)1板材种类:单层板、多层板、波浪板;有透明、着色。2板材常用厚度:单层板:310mm;双层板:4、6、8、10mm。3耐候性:不小于15年。4透光率:双层透明板不小于80%、三层板不小于72%。5耐温限度:-40+120。5.3 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性能的判定和决定应通过检测。性能的判定和决定应通过检测。基本检测: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基本检测: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节能和环保检测:气密性能、热工性能(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光学性能、空气声隔声节能和环保检测:气密性能、热工性能(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光学性能、空气声隔声性。性。建筑幕墙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抗风压性能: 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分级表分级代号123456789分级指标值P3(kPa)1.0P31.51.5P32.02.0P32.52.5P33.03.0P33.53.5P34.04.0P34.54.5P35.0P35.0注:1.表中P3不应小于Wk。(幕墙所受的风荷载标准值)幕墙所受的风荷载标准值)水密性能水密性能 建筑幕墙水密性能分级表分级代号12345分级指标值 P(Pa)固定部分500P700700P10001000P15001500P2000P2000可开启部分250P350350P500500P700700P1000P1000注:5级时需同时标注固定部分和开启部分P的测试值。气密性能气密性能 建筑幕墙气密性能设计指标地区分类建筑层数、高度气密性能分级气密性能指标小于开启部分qL(m3/mh)幕墙整体qA(m3/h)夏热冬暖地区10层以下22.52.010层及以上31.51.2其它地区7层以下22.52.07层及以上31.51.2分级代号1234分级指标值qL(m3mh)4.0 qL2.52.5qL1.51.5qL0.5qL0.5 建筑幕墙、采光顶整体气密性能分级表建筑幕墙、采光顶整体气密性能分级表 建筑幕墙、采光顶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表建筑幕墙、采光顶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表分级代号1234分级指标值qA(m3m2h)4.0qA2.02.0qA1.21.2qA0.5qA0.5热工性能热工性能 建筑幕墙传热系数分级表分级代号12345678分级指标值K(W/m2h)K5.05.0K4.04.0K3.03.0K2.52.5K2.02.0K1.51.5K1.0K900降落高度H(mm)150020002000室外侧撞击能量E(N.m)300500800800降落高度H(mm)700110018001800注1:性能标注时应按:室内侧定级值/室外侧定级值。例如:2/3为室内2级,室外3级。注2:当室内侧定级值为3级时标注撞击能量实际测试值,当室外侧定级值为4级时标注撞击能量实际测试值。例如:1200/1900室内1200N.m,室外1900N.m。采光顶采光顶结构力学性能:结构力学性能:不应小于1.5kPa水密性能:水密性能: 采光顶水密性能分级表气密性能:气密性能:(见建筑幕墙气密性部分)分级代号345分级指标值 P(Pa)固定部分1000P15001500P2000P2000可开启部分500P700700P1000P1000热工性能热工性能 采光顶传热系数分级表分级代号12346分级指标值K(W/m2k)K4.04.0K3.03.0K2.02.0K1.5K1.5注:需同时标注K的实测值。分级代号123456分级指标值SC0.9SC0.70.7SC0.60.6SC0.50.5SC0.40.4SC0.30.3SC0.2采光顶遮阳系数分级表分级代号234分级指标值RW/dB30RW3535RW40RW40注:4级时须同时标注RW的实测值。分级代号12345分级指标值Tr0.2Tr0.30.3Tr0.40.4 Tr0.50.5Tr0.6Tr0.6 注:5级时需同时标注Tr的测试值。Tr透射漫射光照度与漫射光照度之比。 采光顶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表采光顶采光性能分级表5.4建筑幕墙、采光顶的防火、排烟设计要点建筑幕墙、采光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材料应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不释放危及人身安全的有毒气体。1防火封堵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其保护性面层材料为不燃烧材料。2幕墙的保温材料: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中有关材料防火性能的规定。1)建筑高度10m的建筑,其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不限;2)建筑高度 32m的建筑,其外墙保温材料可采用难燃材料;3)建筑高度32m的建筑,其外墙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4)建筑高度 24m的建筑,其外墙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2级。系统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采用可燃保温材料时,应在外保温墙体上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构造措施。3建筑幕墙和采光顶应根据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具体工程的防火设计要求设计自然排烟口数量、面积、位置及设施等。 防火构造防火构造1各个构造之间的缝隙,应进行防火封堵设计,其厚度不应小于100,并应填充密实;。2非透明幕墙应在层间采用不燃烧保温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并应绕建筑物一周封闭成环。3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材料。4无窗间墙、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防火玻璃裙墙,且应绕建筑物一周封闭成环。5采光顶的构件间的缝隙宜填充防火密封材料。7楼层间水平防烟带的岩棉或矿棉宜采用厚度不小于1.5的镀锌钢板承托;承托板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宜填充防火密封材料。8防火封堵构造系统应具有伸缩变形能力、密封性和耐久性;在遇火状态下,应在规定的耐火时限内,不发生开裂或脱落,保持相对稳定性。9同一玻璃单元,不宜跨越建筑物的两个防火分区。10对于保温作为墙体结构组成部分的构造或结构,如木结构、夹芯墙板结构等自保温类墙体,按墙体自身防火要求考虑。5.5幕墙采光顶的节能设计要点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建筑幕墙、采光顶应符合现行国家或地方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包括: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等性能指标。2建筑的玻璃幕墙面积不宜过大。采暖建筑应尽量避免在北朝向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在东、西朝向,有空调的建筑或房间应尽量避免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采光顶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3节能性能指标不满足规定时,必须按相关建筑节能标准权衡判断。4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玻璃幕墙(特别是透明部分)宜设置外部遮阳。5建筑遮阳设计要考虑不同朝向太阳辐射特点。太阳辐射强度随季节变化及朝向不同差别很大:在夏季,一般以水平面最高,东、西向次之,南向较低,北向最低。 材料选用材料选用1有保温性能要求的建筑,幕墙的玻璃宜采用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充惰性气体的Low-E中空玻璃、两层或多层中空玻璃等。严寒地区也可采用双层玻璃幕墙提高保温性能。2有遮阳要求的建筑,幕墙的玻璃宜采用吸热玻璃、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3采光顶应采用中空玻璃或Low-e中空玻璃。采用Low-e中空玻璃应将Low-e膜放在外层玻璃的内侧。4保温型玻璃幕墙应采用隔热型材;明框支撑的采光顶应采用断热铝型材框料。 构造设计构造设计1保温型玻璃幕墙应采取避免形成跨越分隔室内外保温玻璃面板冷桥的措施:连接紧固件采取隔热措施或、采用隐框结构等。2保温型幕墙的非透明面板应加设保温层。保温层可采用岩棉、超细玻璃棉或其它不燃保温材料制作的保温板。3幕墙面板后部设置保温材料时,保温材料应有支撑构造,保温材料朝向室内一侧应设置隔气层。易潮湿的保温材料不应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之中。见图5.5.3。4建筑幕墙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开放式建筑幕墙的气密性能除外)。1)公共建筑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GB/T15225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规定的3级。2)居住建筑使用的幕墙,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密性等级宜高于公共建筑相应要求的12级;夏热冬冷地区不应低于公共建筑相应要求的等级。5严寒及寒冷地区幕墙的连接构造设计宜采取避免冷桥的措施。 遮阳:遮阳:遮阳形式:内遮阳、外遮阳、双层幕墙或中空玻璃中间的遮阳;有水平、垂直、综合、挡板等方式;产品类型:遮阳板、遮阳百页、遮阳帘布、遮阳蓬等;遮阳板材料:应尽量选择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小,本身辐射能力也尽量小的材料;光亮的外表面提高对光线的反射强度,暗颜色的表面降低眩目程度,LOW-E涂层降低二次热负荷。外遮阳方式特点5.6防潮、防水、隔汽设计 (略)(略) 采光顶设计采光顶设计1采光顶宜构成内、外两层防水系统,即使外部发生渗漏,其内部也能可靠地将水排出。2排水设计应尽可能减少采光顶的积水和积雪,通过最小控制的排水坡度,实现采光顶排水通畅。 基本形式特点设置水平式水平式遮阳能有效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口前上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设计时应考虑遮阳板挑出长度或百页旋转角度、高度、间距等,以减少对寒冷季节直射阳光的遮挡。宜布置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向、接近南向的窗口和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南向、北向窗口垂直式垂直式遮阳能有效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面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当垂直式遮阳布置于东、西向窗口时,板面应向南适当倾斜。宜布置在北向、东北向、西北向附近的窗口综合式综合式遮阳能有效遮挡中等太阳高度角,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直射阳光,遮阳效果比较均匀。宜布置在从东南向到西南向范围内的窗口挡板式挡板式遮阳能有效的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正前方射来的直射阳光。挡板式遮阳使用时应减小对视线、通风的干扰。宜布置在东、西向及其附近方向的窗口自遮阳玻璃通过镀膜、染色、印花或贴膜的方式可以降低玻璃的遮阳系数,从而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有关参数的选择与建筑物所在地区、外门窗朝向、使用方式、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3对于有条件的建筑应进行有组织的排水设计,应采用有组织排水设计。4对于有降雪地区屋面和采光顶檐口及集排水天沟应考虑融雪化冰装置,可设置电热式溶雪和除冰设备;5要考虑屋面和采光顶由于冷桥作用产生的冷凝水排水系统。6采光顶的排水坡度不宜小于3%,采光顶底部或周边宜设置排水天沟。若天沟总长度大于5m,则天沟底部应有不小于3%的排水坡度。7采光顶接缝处应采用两道以上的防水构造,可采用密封硅酮胶和密封胶条等防水材料进行密封。(可采用三元乙丙、氯丁橡胶或硅橡胶密封条密封)8应进行结露计算,特别是寒冷及严寒地区的采光顶应进行防结露设计,并在构造设计时采取措施防止结露水滴落,设置冷凝水的排放系统。5.7 防雷设计:1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有关规定;自身的防雷体系应和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有可靠的连接。2金属构件间应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连接部位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3幕墙框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电阻不应超过1欧姆。连接点与主体结构防雷接地柱的最大距离不宜超过10m。4双层幕墙内外层所有金属构架应相互连接形成导电通路,并和主体结构可靠连接。5.8 隔声设计5.9 维护与清洁 5.10 常用类型的建筑幕墙、采光顶的其他设计要点 玻璃幕墙玻璃幕墙1 玻璃幕墙应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2的幕墙玻璃,以避免光污染。2玻璃幕墙立面的分格宜与室内空间组合相适应,不宜妨碍室内功能和视觉。3玻璃幕墙水平扩展模数从900mm开始按1模最大增至尺寸为600mm。(100mm为一模)竖向扩展模数从2700mm开始按1模增至最大尺寸为6000mm。4玻璃幕墙的单位板块不应跨越主体建筑的变形缝。5易受到撞击部位的玻璃幕墙应有防撞击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6幕墙开启窗的设置,应满足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要求,并应启闭方便,避免设置在梁、柱、隔墙等位置。开启扇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 石材幕墙石材幕墙1幕墙立面分格宜与房间划分和防火分区相协调。2幕墙的面板不宜跨越主体结构的变形缝。3石材面板常用的挂装方式有:通槽式、短槽式、背卡式、背栓式等。4支承构件与石板的挂装组合单元的挂装强度,以及石材挂装系统结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5石材幕墙既可采用封闭式,也可采用开放式。6板缝宽度不宜小于8mm。当建筑设计有要求时,可采用凹入式胶缝。胶缝材料宜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 金属板幕墙金属板幕墙 立面分格宜与房间划分和防火分区相协调,分格尺寸应有利于提高金属板的出材率。 人造板幕墙人造板幕墙人造板幕墙既可采用封闭式,也可采用开放式。背部距离墙体应有不少于20mm的空气层;且竖向缝隙后部必须有批水板或批水条设计。 双层幕墙双层幕墙1按空气循环方式分:内循环、外循环(整体式、廊道式、通道式、箱体式)、开放式双层幕墙。各种方式的工作原理、特点、技术要求可参考国标图集双层幕墙07J103-8。2外层幕墙通常采用点支式玻璃幕墙、明框玻璃幕墙或隐框玻璃幕墙,内层幕墙通常采用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或铝合金门窗。1)内循环双层幕墙:外层幕墙封闭,内层幕墙与室内有进气、出气口连接,使双层幕墙通道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循环。2)外循环双层幕墙:内层幕墙封闭,外层幕墙与室外有进气、出气口连接,使双层幕墙通道内的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循环。3)开放式双层幕墙:外层幕墙仅具装饰功能,与室外永远连通,不封闭。防火、保温、隔声等性能均由内层幕墙承担,常用于既有建筑改造。3双层幕墙抗风压性能内外层分别确定。内外层均有足够的抗风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4幕墙热通道宽度尺寸设置,一般只作通风用时,其宽度为100300mm;有检修、清洗要求时,其宽度为500900mm;当作休息、观景、散步时其宽度应不小于900mm,并设有隔栅,必要时可根据建筑要求和幕墙专业计算确定。5进出风口应在外立面错开布置。6双层幕墙的总反射比不大于0.2。 采光顶采光顶1采光顶分格宜与整体结构相协调,面板的尺寸应有利于提高出材率。2当玻璃底面距地面高度大于5m时,其底面玻璃应采用夹层玻璃或其他非玻璃安全透光材料;采用中空玻璃时,应由夹胶玻璃和钢化玻璃组成,且夹胶玻璃应朝向室内侧。3外层材料应能耐水冰雹冲击,并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97的规定考虑上人荷载。4采光顶材料有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和由以上几种玻璃组成的中空玻璃;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透光材料,如聚碳酸酯(PC)等。5当采用玻璃结构支承时,玻璃支承结构宜采用钢化或半钢化夹层玻璃。6注胶式板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 光电幕墙、光电采光顶光电幕墙、光电采光顶1光电模板安装在建筑幕墙、屋顶的结构上,组成可利用太阳能获得电能的幕墙、采光顶。2幕墙和采光顶面层的上层一般为4mm白色玻璃,中层为光伏电池组成光伏电池阵列,下层为4mm的玻璃,其颜色可任意选择。3模板尺寸一般为:500mm500mm2100mm3500mm。4光电模板的设置应易于更换、拆装。 2009200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还在最后的修订当中。以上讲解仅供参还在最后的修订当中。以上讲解仅供参考,谢谢!考,谢谢! 2009/12/182009/12/1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