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匮匮通通“柜柜”,指古代藏物之器具,指古代藏物之器具金匮金匮藏放古代皇帝圣训、实录、重要档案的地藏放古代皇帝圣训、实录、重要档案的地方,引申为文献资料珍贵,应当审慎保存。方,引申为文献资料珍贵,应当审慎保存。汉书高帝纪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契,丹书铁契,金匮石室,与功臣剖符作契,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藏之宗庙”要略要略扼要简明扼要简明方论方论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指明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指明其属性为临床医书)其属性为临床医书)1医学课件绪绪 言言一、成书沿革一、成书沿革二、主要内容和分篇依据二、主要内容和分篇依据三、基本精神和特点三、基本精神和特点四、学习方法四、学习方法五、金匮要略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五、金匮要略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2医学课件一、成书沿革一、成书沿革1 1、成书(公元、成书(公元205205年左右,东汉末年)年左右,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中十六卷,其中“伤寒伤寒”十十卷,卷,“杂病杂病”六卷。杂病部分即今之六卷。杂病部分即今之金匮要略金匮要略。2 2 、散佚(成书后公元、散佚(成书后公元10651065年,东汉至北宋)年,东汉至北宋)晋晋 王叔和王叔和脉经脉经 葛洪葛洪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隋隋 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诸病源侯论唐唐 孙思邈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千金翼 王焘王焘外台秘要外台秘要3医学课件3 3 、整理(公元、整理(公元10571057,北宋),北宋)王洙发现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整理校订林亿整理校订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方论版本:元代版本:元代新编金匮方论新编金匮方论,邓珍序,邓珍序4医学课件二、主要内容和分篇依据二、主要内容和分篇依据(一)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全书共分2525篇,其中:篇,其中: 第第1 1篇篇-提出了杂病辩证施治总的规律提出了杂病辩证施治总的规律 第第217217篇篇-论述论述4040多种内科疾病多种内科疾病 第第1818篇篇-论外科疾病论外科疾病 第第1919篇篇-论不能归类的疾病论不能归类的疾病 第第20222022篇篇-论妇产科疾病论妇产科疾病 第第2323篇篇-论杂疗方论杂疗方 第第24252425篇篇-食物禁忌食物禁忌 包括包括6060多种疾病,前多种疾病,前2222篇共载方剂篇共载方剂205205首。首。5医学课件(二)分篇依据(二)分篇依据1 1、多病成篇(合论)、多病成篇(合论) (1 1)病机相似(血痹、虚痨)病机相似(血痹、虚痨) (2 2)病位相近(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病位相近(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3 3)证候相似(痉、湿、)证候相似(痉、湿、暍暍) (4 4)分科合篇(疮痈、肠痈、浸淫病以及妇人三篇)分科合篇(疮痈、肠痈、浸淫病以及妇人三篇) (5 5)不便归类的疾病合为一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不便归类的疾病合为一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阴狐疝蚘蚘虫病)虫病)2 2、单病成篇(专论)、单病成篇(专论)临床表现有鲜明特性的疾病(疟病、奔豚气、痰饮病、临床表现有鲜明特性的疾病(疟病、奔豚气、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水气病、黄疸病)6医学课件(一)基本精神(一)基本精神 以以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为理论依据。1、以以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为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整体观):天人合一(天人整体观):“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人体整体观:人体整体观:“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为核心。五脏为核心地位。地位。人与环境统一性的破坏,或者人体自身整体环境的破坏,会人与环境统一性的破坏,或者人体自身整体环境的破坏,会致人生病。这就要求在诊断疾病时要考虑与人生活息息相关致人生病。这就要求在诊断疾病时要考虑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包括气候,饮食,甚至是王法,房事等等。在治疗的因素,包括气候,饮食,甚至是王法,房事等等。在治疗疾病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认识到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疾病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认识到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关系会导致疾病的传变。关系会导致疾病的传变。三、基本精神和特点三、基本精神和特点7医学课件2 2、以以脏腑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为理论依据 1 1、在病因上、在病因上 提出:千般提出:千般疢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总的来说,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总的来说,是指,脏腑为内,经络为外;脏为内腑为外,经为内络为是指,脏腑为内,经络为外;脏为内腑为外,经为内络为外。这与现代的病因学不同。外。这与现代的病因学不同。 2 2、在发病上、在发病上 提出: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的“正气抗邪正气抗邪” ” 和和 “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的的“邪气伤正邪气伤正”理论,理论, 符合辩证法内外因的发病学理论符合辩证法内外因的发病学理论 8医学课件3 3、在病理传变上、在病理传变上 提出:一般来说,外邪致病初期偏于经络,随着病势发提出:一般来说,外邪致病初期偏于经络,随着病势发展而逐渐深入脏腑(经络展而逐渐深入脏腑(经络脏腑);脏腑发病后,根据脏脏腑);脏腑发病后,根据脏腑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可导致脏腑传脏腑腑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可导致脏腑传脏腑(脏腑(脏腑脏腑);脏腑受邪,也会表现于其经络所循行的脏腑);脏腑受邪,也会表现于其经络所循行的部位(脏腑部位(脏腑经络)经络) 4 4、在对疾病的分类上、在对疾病的分类上 提出:阴病、阳病、五脏病、六微病(六腑病)提出:阴病、阳病、五脏病、六微病(六腑病) 9医学课件 5 5、在诊断上、在诊断上 提出提出: :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病证结合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病证结合。强调全面收集病情,。强调全面收集病情,严格按照严格按照“四诊合参四诊合参”的原则,结合的原则,结合“八纲八纲”,运用正确,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认识病情,把疾病的种种表现,都落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认识病情,把疾病的种种表现,都落实到脏腑经络的基础上。尤其是病证结合,病是病理变化实到脏腑经络的基础上。尤其是病证结合,病是病理变化的全过程,是贯穿于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证,证候,是的全过程,是贯穿于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证,证候,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病和证即是共性与个性。在金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病和证即是共性与个性。在金匮中,要求先辨病,但是辨病是为了辩证服务,辩证才是匮中,要求先辨病,但是辨病是为了辩证服务,辩证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 10医学课件6 6、在治疗上、在治疗上 提出治未病:包括无病防病;即病防传;有病早治提出治未病:包括无病防病;即病防传;有病早治 注重正气的综合调治是治疗杂病的主导思想。正气虚弱,注重正气的综合调治是治疗杂病的主导思想。正气虚弱,无力抗邪,疾病蔓延恶化,加重病情;反之,正气充足,无力抗邪,疾病蔓延恶化,加重病情;反之,正气充足,正气能抗邪,疾病易于康复。主要有两种手段正气能抗邪,疾病易于康复。主要有两种手段扶正以祛扶正以祛邪(正气亏虚较严重),如血痹病。邪(正气亏虚较严重),如血痹病。祛邪以扶正(用于祛邪以扶正(用于邪实为主的病证)。此法在祛邪的同时要注意顾护正气,邪实为主的病证)。此法在祛邪的同时要注意顾护正气,如果不顾护正气,邪不易去,还会造成新的正气损伤。为如果不顾护正气,邪不易去,还会造成新的正气损伤。为了顾护正气,手段可以采取了顾护正气,手段可以采取在祛邪药中加入扶正药(鳖在祛邪药中加入扶正药(鳖甲煎丸);甲煎丸);就近导邪外出(水气病:腰以下肿,当利小就近导邪外出(水气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逐邪的峻剂,小剂量递逐邪的峻剂,小剂量递增,中病即止,药后糜粥自养等。增,中病即止,药后糜粥自养等。11医学课件( (二二) ) 特点特点1 1、重视病与证结合的特点、重视病与证结合的特点“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脉证合参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脉证合参” ”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 2 2、重视脉学运用的特点、重视脉学运用的特点张仲景在自序中说张仲景在自序中说“平脉辩证,是为伤寒杂病论平脉辩证,是为伤寒杂病论”。平脉,。平脉,评议脉象,以脉象的变化作为解释疾病变化的重要依据评议脉象,以脉象的变化作为解释疾病变化的重要依据 . .金金匮的脉法包含有匮的脉法包含有全身脉法:人迎脉全身脉法:人迎脉, ,趺阳脉趺阳脉, , 少阴脉;少阴脉;独取寸口法:寸,关,尺独取寸口法:寸,关,尺都是全身经脉气血汇集的重要部位,与五脏元真息息相通,都是全身经脉气血汇集的重要部位,与五脏元真息息相通,因此通过脉象的改变,可以较为快捷的反应内脏变化的情况因此通过脉象的改变,可以较为快捷的反应内脏变化的情况 12医学课件(1 1) 用于诊断用于诊断 (虚劳)(虚劳)“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虚亦为劳”(2 2) 解释病机解释病机 (历节)(历节)“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3 3)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肺痿肺痈)(肺痿肺痈) “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实者为肺痈 ” ” (4 4) 指导治疗指导治疗 (咳嗽上气)(咳嗽上气)“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 ” (5 5) 判断预后判断预后 (水气病)(水气病)“水病脉出者死水病脉出者死”13医学课件 3 3、审慎灵活的治疗学特点(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审慎灵活的治疗学特点(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1 1)治未病)治未病 无病防病无病防病 既病防传既病防传 有病早治有病早治(2 2) 邪正兼顾,平调阴阳邪正兼顾,平调阴阳 疾病过程是由正邪消长和阴阳盛衰这两组基本矛盾构成,疾病过程是由正邪消长和阴阳盛衰这两组基本矛盾构成,因而根据邪正消长和阴阳盛衰的度,可以决定因而根据邪正消长和阴阳盛衰的度,可以决定“扶正以扶正以祛邪祛邪”,或,或“祛邪以扶正祛邪以扶正”或或“扶阳抑阴扶阳抑阴”,或,或“抑阴抑阴扶阳扶阳”。这种对杂病治疗所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观念,既。这种对杂病治疗所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观念,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14医学课件(3 3)气血津液,贵在通调)气血津液,贵在通调 通调气血通调气血 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其通阳行痹的作用首先使阳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其通阳行痹的作用首先使阳气通畅,然后带动血液运行,凝聚的瘀血消失,达到肢体气通畅,然后带动血液运行,凝聚的瘀血消失,达到肢体局部麻木不仁的症状逐渐消除的目的。局部麻木不仁的症状逐渐消除的目的。 通调津液通调津液 由于疾病的作用,使水液代谢障碍,津液停聚而不四布,由于疾病的作用,使水液代谢障碍,津液停聚而不四布,以致口干,或小便不利,或水肿。通过健脾治水或强肾化以致口干,或小便不利,或水肿。通过健脾治水或强肾化水,都可以使气化流行,津液通达。水,都可以使气化流行,津液通达。15医学课件(4 4)标本缓急,分清主次)标本缓急,分清主次 疾病过程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在许多矛盾同时存疾病过程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在许多矛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张仲景在对疾在的情况下,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张仲景在对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善于辨别标本缓急,分清主次的治疗观病的治疗中体现了善于辨别标本缓急,分清主次的治疗观点。点。16医学课件(5 5)注重整体,灵活施治)注重整体,灵活施治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内病外治和外病内治内病外治和外病内治“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1 1)一病用数方(同病异治):如胸痹心痛病)一病用数方(同病异治):如胸痹心痛病2 2)一方治数病(异病同治):肾气丸(虚劳,痰饮,消渴,)一方治数病(异病同治):肾气丸(虚劳,痰饮,消渴,妇人杂病及脚气病)妇人杂病及脚气病)17医学课件4 4、方药运用特点、方药运用特点 (1 1) 前前2222篇共载方篇共载方205205首首, ,临床运用广泛临床运用广泛(2 2) 组方严谨精练组方严谨精练, ,化裁灵活,体现化裁灵活,体现“普普” “” “简简” “” “廉廉”“”“效效”(3 3) 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4 4)药物剂型、)药物剂型、 给药方法、服药方法给药方法、服药方法剂型:汤、丸、散、酒剂型:汤、丸、散、酒给药方法:内服、外洗、熏、坐药、搐鼻、导药给药方法:内服、外洗、熏、坐药、搐鼻、导药服药方法:日再服、日三服、日夜连续多次服、一日不可服药方法:日再服、日三服、日夜连续多次服、一日不可再服、根据病情需要体质强弱决定药量再服、根据病情需要体质强弱决定药量18医学课件四、学习目的与方法四、学习目的与方法(一一) 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拓宽临床思路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 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以及阅读古医、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以及阅读古医籍的能力籍的能力19医学课件( (二二)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1 1 、 学习主要精神,结合临床实际学习主要精神,结合临床实际 由于本书年代久远,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几经丢失和多由于本书年代久远,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几经丢失和多次编辑,难免有许多错漏之处或者不属于张仲景的原意,次编辑,难免有许多错漏之处或者不属于张仲景的原意,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加上文法古老深奥,学习时应该掌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加上文法古老深奥,学习时应该掌握主要精神实质和对临床有用的东西,对不清楚的难以握主要精神实质和对临床有用的东西,对不清楚的难以理解的可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对于不正确的,应该去理解的可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对于不正确的,应该去掉。掉。 2 2 、 须与须与、相互联系相互联系20医学课件3 3 、须与、须与互相印证互相印证伤寒与杂病是不同类的疾病伤寒与杂病是不同类的疾病伤寒,外感热病一类疾病的总称,大致规律是:病因以感伤寒,外感热病一类疾病的总称,大致规律是:病因以感受外邪为主,发病突然,传变较快。治疗以祛邪为主,兼受外邪为主,发病突然,传变较快。治疗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顾正气。杂病,多因素造成的脏腑自病为主,发病缓慢,传变较慢,杂病,多因素造成的脏腑自病为主,发病缓慢,传变较慢,辩证以脏腑定位。治疗重在扶正,兼顾祛邪。辩证以脏腑定位。治疗重在扶正,兼顾祛邪。伤寒与杂病的联系伤寒与杂病的联系张仲景从医疗实际出发对伤寒和杂病采取了分中有合的编张仲景从医疗实际出发对伤寒和杂病采取了分中有合的编写办法。写办法。伤寒与杂病互参伤寒与杂病互参有些条文两书重复,一共有有些条文两书重复,一共有4242条相同。有些治法和方剂俩条相同。有些治法和方剂俩书相互使用,书相互使用,3737方相同(比如五苓散和猪苓汤)。方相同(比如五苓散和猪苓汤)。21医学课件4 4 、 注意本书的文法注意本书的文法(1) (1) 省文法省文法(2) (2) 倒装法倒装法(3) (3) 夹注文法夹注文法5 5 、方证互测,前后联系、方证互测,前后联系22医学课件6 6 、定法和活法、定法和活法定法:肯定的治法,定法:肯定的治法,“主之主之“,即方证切合,非此方不可,即方证切合,非此方不可活法:治法不变,但有灵活的余地:活法:治法不变,但有灵活的余地:“亦主之亦主之”,“与之与之”,“可与之可与之”,“宜宜”,“当当”。7 7 、 各篇相互对照各篇相互对照 如痰饮病篇和水气病篇如痰饮病篇和水气病篇8 8 、 采用旁证采用旁证23医学课件9 9 、参考书、参考书 (1) (1) 、清、清 徐影金匮要略论注徐影金匮要略论注 (2) (2) 、清、清 程林金匮要略直解程林金匮要略直解 (3) (3) 、清、清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4) (4) 、参考辅导资料、参考辅导资料五、金匮要略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五、金匮要略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24医学课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一【要求要求】 1 1了解本篇为全书的纲领。了解本篇为全书的纲领。 2 2熟悉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熟悉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 的基础,的基础,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同时熟悉杂病的四诊要领。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同时熟悉杂病的四诊要领。 3 3 掌握篇中对杂病的预防、病因、病机、诊断以及治掌握篇中对杂病的预防、病因、病机、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所提出的理论原则。疗等方面所提出的理论原则。【内容内容】 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养慎防病,病因病机,四诊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养慎防病,病因病机,四诊举例,四时色脉,气候太过不及,疾病分类,五邪中人,举例,四时色脉,气候太过不及,疾病分类,五邪中人,表里、新旧同病治则等。表里、新旧同病治则等。25医学课件一、治未病(一、治未病(1 1) 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的含义( (一一) )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内经内经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如犹渴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预防疾病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预防疾病的方法是多方面的: 饮食起居的注意饮食起居的注意 气候寒暖的调节气候寒暖的调节 情志思虑的适宜情志思虑的适宜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26医学课件(二)(二) 、已病防变、已病防变1 1、(上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上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 1)为何知肝传脾?(肝病在什么情况下传脾?)为何知肝传脾?(肝病在什么情况下传脾?肝实肝实) 素问素问:“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2 2)为何当先实脾(调补脾脏)?)为何当先实脾(调补脾脏)? 防止肝病传脾防止肝病传脾 脾主湿,脾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湿,脾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防止苦寒泻肝之品败伤胃气防止苦寒泻肝之品败伤胃气(3 3)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脾气健旺的情况下灵活变通,暂时不补脾,但要顾护脾气健旺的情况下灵活变通,暂时不补脾,但要顾护27医学课件2 2 、如何治肝实脾?、如何治肝实脾? (1) (1)治肝勿过苦寒,过用则伤脾治肝勿过苦寒,过用则伤脾 (2) (2)清肝应配健脾药(茵陈五苓散)清肝应配健脾药(茵陈五苓散) (3) (3)疏肝亦需健脾(逍遥散)疏肝亦需健脾(逍遥散)3 3、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 (1) (1)不知五脏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不知五脏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2) (2)不知脏腑病有相互传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不知脏腑病有相互传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3) (3)不知治病当照顾整体,治未病要防止传变不知治病当照顾整体,治未病要防止传变 4 4、惟治肝也:、惟治肝也: (1) (1)治疗急性黄疸,只知用苦寒清热燥湿,不知苦寒久服伤脾治疗急性黄疸,只知用苦寒清热燥湿,不知苦寒久服伤脾胃胃 (2) (2)慢性胁痛只知香燥理气舒肝,不知久服香燥最易伤脾慢性胁痛只知香燥理气舒肝,不知久服香燥最易伤脾 (3) (3)治肝病腹水只知攻逐水饮,不知过于攻下会伤脾胃治肝病腹水只知攻逐水饮,不知过于攻下会伤脾胃28医学课件5 5、肝虚的治疗:、肝虚的治疗:素问素问: “ “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1 1)补用酸:酸能养肝(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白芍)补用酸:酸能养肝(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白芍)(2 2)助用焦苦)助用焦苦( (入心入心) ):焦苦助心之少火(焦白术、:焦苦助心之少火(焦白术、 炒枳壳)炒枳壳) 心为肝之子,心感气于肝,子令母实;心为肝之子,心感气于肝,子令母实; 心少火旺可以制约肺金,肺金受制,木不受克心少火旺可以制约肺金,肺金受制,木不受克(3 3)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补土制水,肾的阴寒水气受脾土制约,则水不凌心,则心的少补土制水,肾的阴寒水气受脾土制约,则水不凌心,则心的少火气旺;火气旺;脾为心之子,子令母实;脾为心之子,子令母实;培土荣木,脾气健旺,有助于改善肝虚培土荣木,脾气健旺,有助于改善肝虚29医学课件6 6、甘酸苦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甘酸苦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1 1)五味子,味酸,能补肝降酶,慢性肝炎多用)五味子,味酸,能补肝降酶,慢性肝炎多用(2 2)茵陈,大黄,苦寒,能泻肝退黄,用于急性(黄疸性)茵陈,大黄,苦寒,能泻肝退黄,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炎。(3 3)黄芪,味甘,能补肝(提高免疫抗病能力),肝虚者多)黄芪,味甘,能补肝(提高免疫抗病能力),肝虚者多用用30医学课件7、虚虚实实,、虚虚实实, 补不足,损有余补不足,损有余 虚虚虚虚-虚证用泻法虚证用泻法-虚者更虚虚者更虚 误治误治 实实实实-实证用补法实证用补法-实者更实实者更实 补不足补不足-虚者补之虚者补之 正治正治 损有余损有余-实者泻之实者泻之8 、注意(、注意(1)肝病传脾是有条件的,邪气实则传,虚则不传;)肝病传脾是有条件的,邪气实则传,虚则不传;虚则受传,实则不受;(虚则受传,实则不受;(2)肝虚的治法:五行学说是整体调)肝虚的治法:五行学说是整体调控系统,整体调节是关键;(控系统,整体调节是关键;(3)肝实,肝虚都要重视脾的治)肝实,肝虚都要重视脾的治疗,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机体的抗病能力疗,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疾病的后期恢复和疾病的后期恢复31医学课件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1010)( (一一) )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 2 2 )1 1、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1) (1)人之生长病死,与自然界气候是否正常密切相关人之生长病死,与自然界气候是否正常密切相关 (2) (2)正气胜邪气正气胜邪气“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3) (3)邪气胜正气邪气胜正气“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客气邪风,中人多死”2 2、发病原因:、发病原因: (1) (1)内因内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由外入内经络受邪入脏腑,由外入内 (2) (2)外因外因: :四肢皮肤九窍所中四肢皮肤九窍所中 (3) (3)不内外因不内外因: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房室、金刃、虫兽所伤32医学课件因别因别人名人名内因内因外因外因不内外因不内外因张仲景张仲景邪由经络入邪由经络入脏腑脏腑为深为深邪在皮肤血邪在皮肤血脉脉为浅为浅房室金刃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虫兽所伤陈无择陈无择五脏情志所五脏情志所伤伤六淫外感所六淫外感所伤伤饮食房事饮食房事跌扑金刃跌扑金刃等等张仲景与陈无择三因之区别张仲景与陈无择三因之区别张仲景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外,既强调正气,又不忽视客气邪风张仲景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外,既强调正气,又不忽视客气邪风陈无择是以内伤外感为内外陈无择是以内伤外感为内外,三因中无主次之分三因中无主次之分33医学课件3 3、防病重于治病、防病重于治病(1 1)首先防止外邪侵入()首先防止外邪侵入(“养慎养慎”) 节制房事节制房事服食适宜:随着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饮食节服食适宜:随着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饮食节其冷热,五味不偏,避免过饱过饥其冷热,五味不偏,避免过饱过饥防备王法,虫兽伤害防备王法,虫兽伤害(2 2)生病及早治疗:)生病及早治疗: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3 3)采用多种方法治疗:)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 (二二) ) 、异常气候致病、异常气候致病 ( 8 8 )( (三三) ) 、厥阳的病机、厥阳的病机 (1010) 厥阳独行:阴气衰竭,阳气失去依附,有升无降。厥阳独行:阴气衰竭,阳气失去依附,有升无降。34医学课件三、疾病分类及五邪中人的法度(三、疾病分类及五邪中人的法度(1313)(一)疾病分类(一)疾病分类(1313) 阳病阳病1818阳病阳病6 6种(头痛种(头痛项项腰腰脊脊臂臂脚掣痛)脚掣痛)分营病,卫病,营卫交病分营病,卫病,营卫交病3 3种种 阴病阴病1818阴病阴病9 9种(咳种(咳上气上气喘喘噎噎哕哕肠鸣肠鸣胀满胀满心痛心痛拘急拘急分分 虚、实两种虚、实两种 五脏病五脏病五脏各受六淫之邪为病,有气分五脏各受六淫之邪为病,有气分血分血分气血并受气血并受3 3种种合为合为9090病(病(5X6X3)5X6X3) 六微(腑)病六微(腑)病六腑各受六淫之邪为病,有气分六腑各受六淫之邪为病,有气分血分血分气气血并受血并受3 3种种合为合为108108病病 五劳,五劳, 七伤,六极以及妇人三十六病,不属六淫外感,七伤,六极以及妇人三十六病,不属六淫外感,不包括在内不包括在内35医学课件(二)五邪中人法度(二)五邪中人法度 五邪五邪风、寒、湿、雾、饮食之邪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清邪居上清邪居上雾露之邪上受人身雾露之邪上受人身 浊邪居下浊邪居下水湿之邪下注人身水湿之邪下注人身 大邪大邪风邪风邪风为阳邪,中于午前风为阳邪,中于午前其性泛数其性泛数中表,令脉浮中表,令脉浮 小邪小邪寒邪寒邪寒为阴邪,中于薄暮寒为阴邪,中于薄暮其性紧束其性紧束中里,令脉紧中里,令脉紧 谷饪之邪谷饪之邪宿食宿食食停不化,内伤脾胃食停不化,内伤脾胃 雾邪轻清雾邪轻清伤于上(伤皮腠肌表)伤于上(伤皮腠肌表) 湿邪重浊湿邪重浊伤于下(常流注关节)伤于下(常流注关节) 极寒伤经极寒伤经经脉在里为阴经脉在里为阴寒气归阴寒气归阴故伤阴故伤阴 极热伤络极热伤络络脉在外为阳络脉在外为阳热气归阳热气归阳故伤络故伤络36医学课件四、诊断四、诊断(一)望诊(一)望诊(3 3)()(5 5)()(6 6)1 1 、望面部(、望面部(3 3)(1 1)望鼻头)望鼻头 鼻为面王,内应与脾,故望面部,首先应望鼻色鼻为面王,内应与脾,故望面部,首先应望鼻色色青,腹中痛色青,腹中痛青属肝,鼻属脾,肝乘脾;青属肝,鼻属脾,肝乘脾;色黑,有水气色黑,有水气黑属肾,肾主水,水胜侮土黑属肾,肾主水,水胜侮土苦冷者死(极度怕冷或鼻头冰冷)苦冷者死(极度怕冷或鼻头冰冷)脾阳衰败脾阳衰败(2 2)望目)望目目正圆者痉目正圆者痉目圆直视目圆直视肝风内动,五脏精气亡绝肝风内动,五脏精气亡绝37医学课件(3 3)望面色)望面色色黄色黄黯黄,脾阳虚,不能运化水饮,寒饮上干胸阳黯黄,脾阳虚,不能运化水饮,寒饮上干胸阳色白色白亡血,血不荣面;微赤非时(不是炎热气候)者死亡血,血不荣面;微赤非时(不是炎热气候)者死血血去阴伤,阴虚阳浮欲脱去阴伤,阴虚阳浮欲脱色青色青青为痛,血脉凝滞,不通则痛青为痛,血脉凝滞,不通则痛色黑色黑肾精不足(黯黑如煤炭);停痰伏饮(黧黑)肾精不足(黯黑如煤炭);停痰伏饮(黧黑)色赤色赤热极生风热极生风色鲜明者有留饮色鲜明者有留饮水饮上溢于面,颜面浮肿水饮上溢于面,颜面浮肿38医学课件2 2 、望呼吸(、望呼吸(5 5)()(6 6)(1 1)望呼吸形态()望呼吸形态(5 5)呼吸摇肩呼吸摇肩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引胸中上气者,咳痰阻气道,肺气不降痰阻气道,肺气不降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吐涎沫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吐涎沫热在上焦,熏灼肺津,肺叶枯萎,热在上焦,熏灼肺津,肺叶枯萎,不能敷布津液,咳吐涎沫不能敷布津液,咳吐涎沫心中坚心中坚痰热水饮壅塞在胸(实证)痰热水饮壅塞在胸(实证)无心中坚无心中坚肾不纳气(虚证)肾不纳气(虚证)39医学课件(2)望呼吸论预后()望呼吸论预后(6)吸而微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其病在中焦 其吸其吸实也,当下愈实也,当下愈邪气壅阻,气道不利,呼吸短促,邪气壅阻,气道不利,呼吸短促,伴有腹满便秘等伴有腹满便秘等虚者不治虚者不治宗气衰竭或肾不纳气宗气衰竭或肾不纳气难治难治中焦邪实正虚,攻之伤正,补之邪实中焦邪实正虚,攻之伤正,补之邪实难治难治在上焦者在上焦者在下焦者在下焦者促促远远病在病在在上,肺气虚,肺气大虚在上,肺气虚,肺气大虚吸气浅短吸气浅短在下,肾气虚,元气衰败在下,肾气虚,元气衰败吸气深长吸气深长皆难治皆难治证见额汗,肢冷,证见额汗,肢冷,脉涩呼吸全身振振脉涩呼吸全身振振动摇动摇危证危证40医学课件(二)闻诊(二)闻诊(4 4)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关节疼痛,不能转动,不关节疼痛,不能转动,不动则静,动则因痛而惊呼。动则静,动则因痛而惊呼。喑喑然不彻者(语声低而不能畅达),心间病喑喑然不彻者(语声低而不能畅达),心间病结胸、心痞、结胸、心痞、懊侬懊侬气道滞塞气道滞塞(三)问诊(三)问诊(1616)问病人的喜恶,分析病情问病人的喜恶,分析病情五脏各有所五脏各有所得得病人得到适当的饮食起居(配合治疗)病人得到适当的饮食起居(配合治疗)早愈早愈恶恶病人得不到适当的饮食起居(配合治疗)病人得不到适当的饮食起居(配合治疗) 病情加病情加重重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喜恶,从问诊中得出病情。给病人得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喜恶,从问诊中得出病情。给病人得以适当的以适当的治疗治疗和和护理护理。41医学课件(四)切诊(四)切诊(7)()(9) 金匮金匮脉诊:脉诊:独取寸口法独取寸口法包括寸、关、尺包括寸、关、尺全身脉诊法全身脉诊法寸口、人迎寸口、人迎、趺阳、少阴趺阳、少阴寸口与关、尺并举寸口与关、尺并举此时为两手的寸脉此时为两手的寸脉1 、四时脉象与内脏的关系(、四时脉象与内脏的关系(7)“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 季节的改变,脉象和色泽季节的改变,脉象和色泽亦改变(天人相应)。但是有正常与异常的不同。亦改变(天人相应)。但是有正常与异常的不同。2 、脉的部位不同和主病差异(、脉的部位不同和主病差异(9) (关)前,寸脉关)前,寸脉病邪在表为外感病邪在表为外感浮而有力浮而有力病人脉浮在病人脉浮在 (关)后,尺脉(关)后,尺脉腰痛,背强不能行腰痛,背强不能行肾虚,精髓不充肾虚,精髓不充必短气而极也必短气而极也肾虚不能纳气,病危肾虚不能纳气,病危浮而浮而无力无力42医学课件(五)预后判断(五)预后判断(1111)()(1212) 1 1 、卒厥脉证预后(、卒厥脉证预后(1111)寸口脉沉大而滑寸口脉沉大而滑 2 2 、进一步判断预后(、进一步判断预后(1212) 仲景根据仲景根据难经难经:“脏病难治,腑病易治脏病难治,腑病易治”的精神,结的精神,结合临床实践,用脏腑二字,举例说明无论皮肤病或内脏病,合临床实践,用脏腑二字,举例说明无论皮肤病或内脏病,其病势向外者为轻为浅,可治;向内者为深为重,难治。以其病势向外者为轻为浅,可治;向内者为深为重,难治。以此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基本依据。此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基本依据。沉则为实沉则为实沉大为血实沉大为血实滑则为气滑则为气滑为气实滑为气实气血相搏气血相搏 并走于上并走于上 卒厥卒厥病邪与气血相搏病邪与气血相搏入腑即愈(腑泻而不藏邪有出入腑即愈(腑泻而不藏邪有出路)路)入脏即死(脏藏而不泻邪无出入脏即死(脏藏而不泻邪无出路)路)43医学课件六、治则(六、治则(1414)()(1515)()(1717)(一)表里同病(一)表里同病(1414)(二)新旧同病(二)新旧同病(1515)(三)审因论治(三)审因论治(1717)44医学课件(一)表里同病(一)表里同病(1414)误治:误治:续得下利清谷不止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误下伤脾阳肾阳误下伤脾阳肾阳 急当救里急当救里-里证急、欲脱,故先救里里证急、欲脱,故先救里正治:正治:后身体疼痛后身体疼痛-表邪未解表邪未解 清便自调者清便自调者-里虚已复里虚已复 急当救表急当救表-表未解,故当解表表未解,故当解表 45医学课件先表后里(常法)先表后里(常法)先里后表先里后表表里同治表里同治讨讨论论1、为何先救里后救表?、为何先救里后救表?病在表误下,伤及脾肾,正气内伤,不救其里,可导病在表误下,伤及脾肾,正气内伤,不救其里,可导致阳气欲脱。致阳气欲脱。 2、如果救其表,则其预后当如何?、如果救其表,则其预后当如何?发汗解表,则里更虚,导致亡阳不救。发汗解表,则里更虚,导致亡阳不救。3、救里救表当用何方?、救里救表当用何方?救里用四逆汤,救表用桂枝汤。救里用四逆汤,救表用桂枝汤。 4、虚实同病,治疗原则、虚实同病,治疗原则虚急于实虚急于实 -先救其虚先救其虚 虚实俱重虚实俱重-当补虚泻实当补虚泻实 5、表里同病治则、表里同病治则46医学课件(二)新旧同病(二)新旧同病(15) 痼疾(久)痼疾(久) 当先治其卒病当先治其卒病新病急,新病急, 转变快,危险多,转变快,危险多, 急则治其标急则治其标夫病夫病 治法治法 卒病(新)卒病(新) 后乃治其痼疾后乃治其痼疾久病缓,久病缓, 传变慢,危险少,传变慢,危险少, 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旧病日久,根深难拔,新病邪浅易除旧病日久,根深难拔,新病邪浅易除先治新病,后治旧病,避免新邪深入与旧疾纠合先治新病,后治旧病,避免新邪深入与旧疾纠合47医学课件注意:注意:1.1.治新病当注意旧病(不能用药加重旧病)治新病当注意旧病(不能用药加重旧病)2.2.治疗新病可兼治旧病治疗新病可兼治旧病3.3.新病未解,不能单纯治旧病,防止外邪未尽新病未解,不能单纯治旧病,防止外邪未尽48医学课件(三)审因论治(三)审因论治(17) 热与水结热与水结-渴而小便不利,发热渴而小便不利,发热-热与水结伤阴热与水结伤阴 -猪苓汤猪苓汤渴渴 食与热结食与热结-渴而腹满痛,烦躁渴而腹满痛,烦躁-食积生热食积生热 -承气汤类承气汤类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多属无形之邪,居于体内,常依附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多属无形之邪,居于体内,常依附于水,血,痰,食等有形之邪而胶结不解。医者应根据病于水,血,痰,食等有形之邪而胶结不解。医者应根据病因病机,审因论治。因病机,审因论治。 49医学课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