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痞满1概说一、定义: 痞满是由各种因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的病证。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特征。 痞:充塞,痞块,如有物堵塞。 满:胀满,充盈之感。 别 名:心下痞 胃痞 胸痞 痞塞 痞满按部位可分为:胸痞 心下痞 2二、源流:二、源流: 1.内经称痞 痞塞 痞膈 病因与饮食起居有关。3 2.张仲景是痞满理法方药的奠基人 概念:满而不痛满而不痛。 病机:正虚邪陷,升降失调。 治法: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心下痞 热痞泻心汤 热痞兼阳虚附子泻心汤 分类 脾胃不和半夏泻心汤 胃虚食滞生姜泻心汤 脾胃虚弱甘草泻心汤 上寒下热黄连汤 4 3.张景岳概括了痞满的虚实鉴别要点和治疗原则。 “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 “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 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 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 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 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54. 如孙文胤在丹台玉案.卷之三.痞块门中说“痞者否塞之意也。” 5.吴崑在医方考.卷四.痞门第三十一中说“痞,虚中之实也。”指出痞证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寒热夹杂之证。66.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凡胸中满心下满者,皆气也。腹中满者,或燥矢,或宿食也。少腹满者,或溺,或血停蓄也。清阳出上窍,故上满者为气而非物;浊阴出下窍,故下满者为物而非气也。”指出痞满可发生在不同部位,并且各自病因不同。77.吴谦在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中明确指出“若下后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固所宜也。若但满而不痛,此为虚热气逆之痞,即有呕而发热之少阳证,柴胡汤亦不中与之。法当治痞也,8宜半夏泻心汤主之。”将痞满与与结胸作了鉴别,并认为诸泻心汤可治疗不同痞证。新安医家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证侯鉴别、辨证论治、用药经验等都有所发挥,并积累了大量的诊治医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9三、范围:三、范围: 痞满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胃轻瘫、十二指肠胃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10病因病机认识病因病机认识新安医家认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以致食积、痰湿、气滞或脾胃虚弱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是痞满的主要病因和病机。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九.痞满门中说“伤寒痞满乃因寒伤荣血,心主血,邪入于本,故为心下痞。仲景泻心汤数方皆用黄连以泻心下之土邪,至于酒积杂病,下之太过,亦作痞满,亦11是血证,何也?盖下多则亡阴,亡阴者损脾胃,谓脾胃水谷之阴亡也,故胸中之气及其血虚而下陷于心之分,故致心下痞满,宜理脾胃,以血治之。若全用气药通利,则痞满益甚,而复下之,气愈下降,必变为中满鼓胀,非其治也。”指出伤寒痞满可因寒伤荣血所致,并且12痞满可因下之太过,脾胃损伤所致。孙文胤在丹台玉案.卷三.脾胃门中说“不节饮食即伤胃,而中脘于是乎痞塞”认为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痰湿阻中,气机被阻而生痞满。13一、病因新安医家认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到呢新安医家认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到呢个以致食积、痰湿、气滞或脾胃虚弱致中焦气机个以致食积、痰湿、气滞或脾胃虚弱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是痞满的主要病因和病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是痞满的主要病因和病机。1 感受外邪邪气乘虚内陷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痞满病因病机病因病机142 内伤饮食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 痰湿中阻气机被阻痞满153 情志失调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痞满 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职胃府失和气机不畅痞满 164 脾胃虚弱中气久虚胃纳呆钝脾失 健运痞满17二、病机二、病机 治疗不得法 滥施攻里泻下 脾胃受损外邪侵袭肌表 表邪入里,结于心下 暴饮暴食 恣食生冷 食滞中阻 过食肥甘 多思则气结 暴怒则气逆 情志失和 悲忧则气郁 惊恐则气乱 胃纳呆钝 中气久虚 脾失健运 中焦气机不利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升降失常胃胃痞痞18二、病机二、病机 1 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2 病理关键: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 3 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证由外邪入里,食滞内停,痰湿中阻,气机阻滞所致;虚由脾胃虚弱,中虚不运引起。 4 病理因素有气滞、食滞、痰湿、湿热。195 病机转化病机转化v虚实转化v寒热转化v各种病邪之间的转化v此外,痞满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血络损伤,可见吐血、黑便,亦可产生胃痛、积聚或噎膈等变证。20诊查要点诊查要点1主症胃脘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2发病与病程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3诱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一、诊断依据一、诊断依据21二、二、痞满与结胸的鉴别痞满与结胸的鉴别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为特征(相当于急性胃扩张和腹膜炎)。痞满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征。22如程钟铃医学心悟.卷二.结胸痞气中说“结胸证重,痞满证轻也。大抵从胸至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为结胸;胸前痞满不舒者为痞气。结胸证,先用小陷胸汤,如或结实难解,更用大陷胸汤攻之。痞气证,半夏泻心汤主之。又有水结胸证,水饮停蓄也,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23吴谦在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篇中分析说“此总释结胸与痞之因也。中风阳邪,故曰病发于阳也,不汗而反下之,热邪乘虚陷入,因作结胸。伤寒阴邪,故曰病发于阴也。不汗而反下之,热邪乘虚陷入,因作痞。所以成结胸与痞者,以表未解而下之太早故也。病发于阴,不言热入者,省文耳,然病发于阳而误下者,未尝无痞;24病发于阴而误下之,亦时成结胸。良由人之气体不同,或从实化,或从虚化也。”同时指出“若下后心下满而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固所宜也,若但满而不痛,此为虚热气逆之痞,即有呕而发热之少阳证,柴胡汤亦不中与之。法当治痞也,宜半夏泻心汤主之。”两人均指出了痞满与结胸的不同特点及治疗方法,吴谦更是说明了两者的不同成因。25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一、辨证要点 有邪者多为实有邪者多为实首辨首辨虚实虚实 无邪者多为虚无邪者多为虚 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 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清利,舌淡苔白,脉虚无力26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痞满急迫,渴喜冷饮,苔黄,痞满急迫,渴喜冷饮,苔黄,辨寒热辨寒热 脉数者为热;脉数者为热; 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 不渴,苔白,脉沉者属寒。不渴,苔白,脉沉者属寒。27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调理脾胃升降、行气消痞除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消痞除满。 实则泻之实则泻之同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同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虚则补之虚则补之 虚实夹杂者虚实夹杂者 补消并用补消并用 28实证1饮食内停证2. 痰湿中阻证3湿热中阻证4肝胃不和证虚证1胃阴不足证2脾胃虚弱证三、分证论治三、分证论治291饮食内停证饮食内停证 证候: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一、实痞30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三.脾胃门中推推荐“消滞宽胸进食”用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除胀;半夏、陈皮和胃化湿,行气消痞;茯苓健脾渗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31 消食和胃 代表方代表方 保和丸加减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茯苓、半夏、陈皮酒食 肉食 面食 食热行气消痞32加减加减食积较重加鸡内金、谷、麦芽脘腹胀满加枳实、厚朴、槟榔食积化热,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或用枳实导滞丸兼脾虚便溏加白术、扁豆,或枳实消痞丸脾虚食少,宿食不消,或稍多食即见脘腹痞满脾虚食少,宿食不消,或稍多食即见脘腹痞满者,宜枳术丸。者,宜枳术丸。33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丸【组成组成】大黄十两,神曲大黄十两,神曲( (炒炒) )、枳实、枳实( (麦炒麦炒) )各五钱,各五钱, 黄芩黄芩( (酒炒酒炒) )、黄连、黄连( (酒炒酒炒) )、白术、白术( (土炒土炒) )、茯苓各三钱,、茯苓各三钱,泽泻二钱。泽泻二钱。【功效功效】消滞利湿,泄热通便。消滞利湿,泄热通便。【主治主治】痢疾,脘腹痞闷,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黄痢疾,脘腹痞闷,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黄赤涩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沉有力。赤涩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沉有力。【用法用法】共研细末,蒸饼,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共研细末,蒸饼,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子大,每服9 9克,开水送下。克,开水送下。34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丸组成:干生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各6g)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各9g)厚朴炙,四钱(12g)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g)功效: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35枳术颗粒枳术颗粒【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胃胀类非处方药药品。 【处方】 枳实(炒)250g,白术(炒)500g 【制法】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荷叶75g ,加水煎煮,滤过,用煎出液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与主治】 健脾消食,行气化湿。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 2次。 36临证备要残余性胃炎常见湿食滞胃 表现为食欲不振,不知饥,口粘不渴,饮食稍不当,即觉脘腹痞胀,舌苔腻,治宜祛湿泄浊,消积除胀。 药用:佩兰、法半夏、炒陈皮、鸡内金、炒枳壳、山楂、神曲、炒苡仁等。372痰湿中阻证 证候:脘腹痞塞不适,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 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剂:二陈平胃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 苍术 藿香 陈皮 厚朴 茯苓 甘草38孙文胤在丹台玉案.卷之三.脾胃门中推荐“和胃健脾,祛湿消食”用平胃汤。39 代表方代表方二陈平胃汤二陈平胃汤半夏、苍术、藿香半夏、苍术、藿香 陈皮、厚朴、茯苓、甘草陈皮、厚朴、茯苓、甘草除湿化痰理气和中40加减:加减:n n若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逆不降,而见心下痞硬,噫若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逆不降,而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可用气不除者,可用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益气和胃,降气化痰。益气和胃,降气化痰。n n痰湿久郁化热,见口苦、苔黄者,可用痰湿久郁化热,见口苦、苔黄者,可用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413、湿热阻胃证 证候: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方剂:泻心汤和连朴饮加减。 常用药:大黄 黄连 黄芩 厚朴 菖蒲 半夏 芦根 栀子 豆豉 42程钟铃在医学心悟.卷二.结胸痞气中推荐治“胸中痞闷不舒者”用半夏泻心汤。43 代表方代表方 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大黄、黄连、黄芩、大黄、黄连、黄芩、大黄、黄连、黄芩、大黄、黄连、黄芩、 石菖蒲、石菖蒲、石菖蒲、石菖蒲、陈皮、陈皮、陈皮、陈皮、半夏、木香半夏、木香半夏、木香半夏、木香栀子、豆豉、栀子、豆豉、栀子、豆豉、栀子、豆豉、芦根芦根芦根芦根清热化湿清热化湿 和胃消痞和胃消痞44加减:加减:可酌加枳实、厚朴、木香、白术等以 助行气消痞之力。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类。湿热内盛者,可用连朴饮(菖蒲、半夏、栀子、豆豉、芦根)。若属表邪内陷,与食、水、痰相合,出现虚实夹杂证候,心下痞满,呕吐下痢,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补泻并用。若中虚较甚,可用甘草泻心汤。若水热互结,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肠 鸣下利者,用生姜泻心汤。45方名病机脉证治法用药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胃气不和,升降失职心下痞满,呕而腹中肠鸣或下利 ,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带数。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半夏9 黄芩6 黄连3 干姜4.5 党参6 甘草 4.5 大枣4甘草泻心汤 同半夏泻心汤,但中焦虚弱更甚下利日数十次,完谷不化,心下痞硬满, 干呕, 心烦不安,脉细无力和胃降逆,缓中消痞甘草9 黄芩6 黄连3 半夏9 党参9 干姜4.5 大枣4生姜泻心汤 同半夏泻心汤,但协下有水气(胃有停饮)心下痞硬,呕吐,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脉细而软和胃降逆,散水消痞生姜9 半夏9 党参9 干姜3 黄芩6 黄连3 甘草 4.5 大枣4大黄黄连泻心汤邪热内陷,壅滞中焦而作痞,可因误下而致心下痞,按之濡,可见心烦,舌红,关上浮或濡数。泻热消痞大黄9 黄连3附子泻心汤伤寒误治,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胃肠热壅而卫阳不固心下痞,恶寒,自汗出,四肢冷,脉沉细无力或细数、脉微。 扶阳固表,清热消痞大黄6 黄连3 黄芩9 附子4.546临证备要临证备要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见实热证,表现为肝胃郁热,胃气郁滞者,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主方,加枳壳、白蒺藜、赤芍、公英、八月扎、桃仁、香橼皮。若湿热并重者,可用温胆汤加减:法半夏、枳壳、陈皮、竹茹、生姜、厚朴、黄连、藿香、佩苡仁、滑石、冬瓜皮、焦三仙。泛酸加左金丸或方中加吴茱萸1-2,煅瓦楞15。474肝胃不和证 证候: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方剂:越鞠丸和枳术丸加减。 常用药: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 枳实 白术 荷叶 48汪机在医学原理.卷之八.痞满门中推荐治忧思气结伤痞而成痞满,法当疏散结气,用木香化滞汤(枳实、半夏、陈皮、木香、草豆蔻、当归、红花、柴胡)。同时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亦可。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亦可。49代表方:代表方: 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香附、川芎香附、川芎香附、川芎香附、川芎 苍术、神曲、栀子苍术、神曲、栀子苍术、神曲、栀子苍术、神曲、栀子 枳实、白术、荷叶枳实、白术、荷叶枳实、白术、荷叶枳实、白术、荷叶 疏肝解郁疏肝解郁疏肝解郁疏肝解郁 和胃消痞和胃消痞和胃消痞和胃消痞50临证备要临证备要胃下垂属于肝脾失调者,加味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黄芪、 鸡内金、砂仁、生麦芽、甘草。51(二)虚痞1脾胃虚弱证 证候: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细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方剂:补中益气汤 常用药:黄芪 党参 白术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当归 陈皮 52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三.脾胃门中推荐“内伤心下痞”用加味补中益气汤。53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黄芪黄芪 党参党参 白术白术 炙甘草炙甘草 升麻升麻 柴胡柴胡 当归当归 陈皮陈皮补气健脾补气健脾补气健脾补气健脾 升清降浊升清降浊升清降浊升清降浊54加减加减胀闷较重加枳壳、木香、厚朴(理气运脾)阳虚明显,四肢不温加制附子、干姜,或合理中丸纳呆厌食加砂仁、神曲湿浊内蕴,舌苔厚腻加半夏、茯苓,或改用香砂六君子汤55加减津伤较重者加石斛、天花粉 腹胀较著者加枳壳、厚朴 食滞者加谷麦芽 便秘者加火麻仁、玄参 56治疗原则发挥强调寒、热、虚、实、气、血、饮、食等证侯的治疗新安医家认为,痞证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根据其虚、实分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胃阴益胃。57祛邪则视具体证侯,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吴谦医宗金鉴.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中分析说“如系结热成实之痞,则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寒攻之法也;如系外寒内热之痞,则宜附子泻心汤,温攻之法也,如系热水气之痞,则宜生姜58泻心汤,散饮之法也,如系虚热而呕之痞,则宜甘草泻心汤,缓急之法也。今以诸泻心汤,审证与之,而痞不解,则当审其人,若渴而口燥心烦,小便不利者,非辨不明,药力不及也。盖水饮内蓄,津液不行,故痞不解耳。宜五苓散外发不利,汗出小便利则愈,于此类推矣”指出泻心汤可治疗不同证侯的痞证。59汪机在医学原理.卷八.痞门中说“痞之患,乃胸中之气不得通泰之谓。原其所因,尽由气血不畅所致,症状多端,治难执一。是以有元气不足,郁而为痞者,宜参芪白术等诸甘温以补之。如因饮食之类停积不消,致伤中气不化而为痞者,宜以白术、山楂、麦芽、神曲等以消导之。如湿热壅郁而为痞者,宜以60苓、连、枳壳等诸苦以泻之。如因上焦气郁而为痞者,宜以生姜、半夏、厚朴等诸辛以散之。如因受湿而为痞胀者,宜茯苓、泽泻、木香等淡剂以渗之。如因阴虚火动浮泛于上而为痞者,宜以生地、黄柏、知母等诸寒以降之。如因外冒风寒以致胸中阳气不得舒越而为痞者,宜麻黄、桂枝等诸辛以散之。如有饮食填塞胸中,以致清浊混淆而为痞者,宜以藜芦、瓜蒂等诸苦酸以吐之,或用枳实导滞丸,或木香化滞汤之类以散之。如因大病之后元气未复,心中虚满者,宜用陷胸汤以下之。如因下多亡阴,心经血乏,邪气乘虚61客于心分而为痞者,治宜补心汤加当归、地以调之。又有汗多亡阳致伤阳气,遂令中气不健而为痞者,治宜建中汤倍参、芪、白术以扶之。虽然种种不同,未有不由中气亏败,运动失常所致。大法仍要以扶脾补中为主,行气发滞佐之” 并且根据不同辨证灵活用药,此法更详尽。62医案舜某,年将六旬,为人多怒、多欲望,胸膈痞胀,饮食少,时医治以平胃散、枳术丸、香砂丸,不效,复以槟榔、三棱、莪术之类消之,而大便溏泻,两足跟踝皆浮肿,渐及两手背。医又以其手足浮肿而认为黄胖者,以针砂丸与之,肿益加,面色黄且黑。自二月医至八月,身重不能动,又有以水肿治者。诊脉沉细而濡弱,予曰:此气虚中满正也,法当温补兼升提,庶清升阳,则大便可实;浊阴降,则胸膈自宽。63以人参、白术各三钱,炮姜、陈皮各一钱,茯苓、黄芪各二钱,泽泻、升麻、肉桂、苍术、防风各七分,三十帖而安。客有疑而诘予曰此证,诸家非消导则淡参,而先生以温补收功,腹中积而为满为肿者,从何道而去也?予曰:胀满肺肿满比也,故治不同。肿满由脾虚不能摄水,水渗皮肤,遍身光肿,今胀满者,先因中虚,以致皮胀,外坚中空,腹皮胀紧象膨胀。64。盖由气虚以成中满,若气不虚,何中满之有?气虚为标,是以治先温补,使脾气健运,则清浊分而胀斯愈也。(选自明代孙一奎孙文垣医案.卷一.三误治验)6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