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J-第二节第二节-清热药与清热清热药与清热方方(1)(1)一、概述 1.概念(1)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2)清热方 以清热药为主要组成,用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方。2.分类及适应症:(1) 清热泻火药:能泻火清气分热,适用于急性热病,证见高热、汗出、口渴贪饮、尿液短赤、舌苔黄燥、脉象洪数等。2清热凉血药:能凉血清血分热,用于血分实热证,证见斑疹和各种出血,以及舌绛、狂燥、甚至神昏等。 23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主要用治湿热证,如肠胃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下焦湿热所致的尿淋漓等。4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瘟疫、毒痢、疮黄肿毒等热毒病证。5清热解暑药:有清热解暑作用,用于暑热、暑湿病等。t此外,清热方还单独列出清虚热方。用于虚热证,证见骨蒸潮热,低热不退,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 33.应用注意 t(1)辨清热病的气血虚实真假,不可误用。兼有表证的应先解表,或表里同治;因里实积滞而发热的应先用泻药攻下积滞,使里热随泻下散除;气分热兼有血分热的,宜气血两清。t(2)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久服伤阳气,对脾胃虚弱的动物,应适当辅以健脾的药物;对阳气不足、脾胃虚寒、食少、泄泻的患畜要慎用;t(3)热性病易伤津液,而清热燥湿药又多性燥,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畜,要辅以滋阴药。 4二、常用清热药二、常用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5石膏 t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含水合硫酸钙CaSO42H2O)t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t功效:清热泻火,外用收敛生肌。t主治:善清气分实热,用于肺胃大热,高热不退等实热亢盛证,如咳嗽、气喘、口渴贪饮等,煅末外用治湿疹、烫伤、疮黄破溃及创伤久不收口等。 6知母 t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t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胃、肾经。t功效:清热、滋阴、润肺、生津。t主治:常与石膏同用,治肺胃实热,口渴贪饮,阴虚燥咳。7栀子 t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t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肺、胃经。 t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t主治:善清心、肝、三焦经热,尤长于清肝经火热,多用于肝火目赤湿热黄疸、尿液短赤鼻血及尿血 8芦根 t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t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经。 t功效:清热生津。t主治:善清肺热,治痰热咳嗽,肺痈,胃热呕吐,热病贪饮。 9夏枯草 t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t性味、归经:苦、辛,寒。入肝、胆经。 t功效:清肝火、散郁结。 t主治:肝热传眼,目赤肿痛,疮黄、瘟病 10淡竹叶 t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t性味、归经:甘、淡,寒。入心、胃、小肠经。 t功效:清热、利尿。 t主治:心热舌疮、尿短赤,胃热,外感风热。 11胆汁 t为猪科动物猪 、牛科动物牛或羊的鲜胆汁。 t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胆经。 t功效:泻火明目、清热解毒。 t主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外用治恶疮、烫火伤 。12(二)清热凉血药(二)清热凉血药 13生地 t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t性味、归经:甘、苦,寒。入心、肝、肾经。 t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t主治:血分实热证,出血,热病口渴贪饮,津亏便秘 。14丹皮 t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t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 t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t主治:血热鼻血、便血、斑疹 ,跌打损伤 。15白头翁 t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t性味、归经:苦,寒。入大肠、胃经。 t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t主治:治痢要药,用于肠黄作泻、下痢便血、里急后重。 16玄参 t为玄参科植物浙玄参、北玄参的干燥根。 t性味、归经:甘、苦、咸,寒。入肺、胃、肾经。 t功效:清热养阴、润燥解毒。 t主治:热毒实火,阴虚内热,咽喉肿痛,津枯燥结。 17水牛角 t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 t性味、归经:t功效:凉血止血、清心安神、泻火解毒。 t主治:血热妄行出血,热病神昏抽搐,斑疹,丹毒。 18紫草 t为紫草科植物紫草 、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 t性味、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t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t主治:血热毒盛,痘疮、斑疹透发不畅。 19白茅根t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 t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经。 t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t主治:衄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尿不利,热病贪饮,肺胃有热 20地骨皮t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t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肾、肝经。 t功效:清热凉血、退虚热。 t主治:血热出血 ,阴虚发热,肺热咳喘 。21(三)清热燥湿药(三)清热燥湿药 22黄连 t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t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t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t主治:清热燥湿要药,治湿热诸证;清热泻火作用较强,治心火亢盛、口舌生疮、三焦积热、衄血;善于清热解毒,治火热炽盛,疮黄肿毒。 23黄芩 t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胆、大肠经。 t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t主治:长于清热燥湿,治湿热泻痢、湿瘟、黄疸、热淋;善泻肺火,治肺热咳嗽;亦能治热毒疮黄,胎热不安。 24黄柏 t为芸香科植物黄檗(关黄柏)或黄皮树(川黄柏)的干燥树皮。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 t功效:清湿热、泻火毒、退虚热。 t主治:善除下焦湿热,治泄泻、黄疸、淋证,尿短赤;治阴虚发热, 25龙胆 t为龙胆科植物龙胆 、条叶龙胆三花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胆、膀胱经。 t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 t主治:湿热黄疸、尿短赤、湿疹,泻肝火要药,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26苦参 t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t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t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t主治:黄疸、泻痢 ,皮肤风痒、肺风毛燥、疥癣 ,湿热内蕴,尿不利 。27秦皮 t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 、大叶白蜡树或小叶白蜡树的干燥树皮。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胆、大肠经。 t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t主治:湿热泻痢,目赤肿痛、睛生翳障。 28胡黄连 t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t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t功效:清热燥湿、退虚热、杀虫。 t主治:肠黄作泻,疮黄肿毒,阴虚发热,杀虫 29(四)清热解毒药(四)清热解毒药 30金银花 t为忍冬科植物忍冬 、红腺忍冬 、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 t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t功效:清热解毒。 t主治:热毒痈肿 、泻痢 ,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 31连翘 t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成熟果实。 t性味、归经:苦,微寒。入心、肺、胆经。 t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t主治:各种热毒和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疮黄肿毒。 32穿心莲 t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全草。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胃、大肠、小肠经。 t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t主治:肺热咳喘、咽喉肿痛,肠黄作泻,泻痢。 33板蓝根 t为十字花科植物崧蓝的干燥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马蓝的根)t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肺经。t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t主治:各种热毒证、温疫、疮黄肿毒,热毒斑疹、丹毒、血痢、肠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34附大青叶、青黛 t大 青 叶:十字花科植物崧蓝的干燥叶片,另有蓼科蓼蓝、爵床科马蓝、马鞭草科路边青路边青(右图)(右图)的叶片作为混用品。功效与板蓝根基本相似。 t青黛:为大青叶的加工品,系用大青叶加水打烂后,再加入石灰水等,捞取浮在上面的靛蓝粉末,晒干即得。其功效与大青叶相似。35蒲公英 t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t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肝、胃经。 t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t主治:痈疽疔毒、肺痈、肠痈、乳痈,湿热黄疸。 36紫花地丁 t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t性味、归经:苦、辛,寒。入心、肝经。 t功效:清热解毒。 t主治:疮黄肿毒、丹毒、肠痈,毒蛇咬伤。 37射干 t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肺经。 t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t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痰多。 38山豆根 t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t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肺经。 t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 t主治:治咽喉肿痛的要药 。39黄药子 t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 。t性味、归经:苦,平。有小毒。入心、肺、脾经。 t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t主治:肺热咳喘、咽喉肿痛、衄血、疮黄肿毒、毒蛇咬伤 。40白药子 t为防己科植物头花千金藤的干燥块根。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肺、心、脾经。 t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t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疮黄肿毒。常与黄药子同用。 41(五)清热解暑药(五)清热解暑药 42香薷 t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全草。 t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肺、胃经。 t功效:祛暑解表、利湿行水。 t主治:外感风邪暑湿、无汗兼脾胃不和,水肿、尿不利 43荷叶 t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 t性味、归经:苦,平。入肝、脾、胃经。 t功效:解暑清热、升发清阳。 t主治:暑热泄泻、尿短赤,脾虚气陷,鼻血、便血。 44青蒿 t为菊科植物青蒿和黄花蒿的干燥茎叶。 t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胆经。 t功效:清热解暑、退虚热。 t主治:外感暑热,温热病,阴虚发热,对鸡球虫、疟原虫有一定作用。 45清热药功能比较 4647三、常用清热方三、常用清热方 (一)清热泻火方48白虎汤(伤寒论) t组成:石膏(打碎先煎)250g(清气分实热,主药 ) 知母45g(清热润燥,辅药) 甘草25g 粳米45g (益胃养阴,缓和石膏、知母寒凉伤胃之弊,共为佐使药 )t功效:清热生津。t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t应用:乙型脑炎、中暑、肺炎等热性病有上述见证者均可加减应用。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用于伤寒表证已解,热盛于里,气津两伤,口干,汗多,脉浮大无力;加玄参、犀角,名化斑汤,主治瘟病发斑。 49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t组成:黄连30g(泻心及中焦火,主药) 黄芩60g(泻上焦火) 黄柏60g(泻下焦火) 栀子45g(泻三焦之火 ,共为辅药 )t功效:泻火解毒。 t主治:三焦热盛,疮疡疔毒。证见大热烦躁,甚则发狂,或见发斑,以及外科疮疡肿毒等。t应用:泻火解毒要方,适用于三焦火盛,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及各种急性炎症。去黄柏、栀子,加大黄名泻心汤,适用于口舌生疮、胃肠积热;还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不但可以内服,还可以调敷外用。 50(二)清热凉血方清营汤(温病条辨) t组成:犀角10g (用10倍量水牛角代)(清营分热毒,主药)生地60g 玄参45g 麦冬45g(养阴清热,为辅药 )黄连25g 银花45g 连翘30g 竹叶心15g(清气分热毒,佐 药) 丹参30g(凉血散瘀引药入心经,使药 )t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t主治:热邪初入营分。证见高热,烦躁或时有神昏,舌红口干,或见斑疹隐现,脉细数。t应用:脑炎、败血症等有上述见证者 。气分热重而营分热轻,重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并相应减少犀角、生地、玄参的用量。 51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t组成:犀角10g(用10倍量水牛角代)(清心凉血解毒,主药) 生地150g(养阴凉血止血,辅药 ) 芍药60g(伤阴重用白芍,瘀血重用赤芍,和营泄热)丹皮45g(凉血散瘀,共为佐使药)t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t主治:热入血分,甚动血、热扰心营。 t应用:败血症,热盛所致各种出血,热扰心神之神昏等证。鼻衄者,加白茅根、侧柏叶以凉血止血;便血者,加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以利尿止血;心火盛者,加黄连、黑栀子以清心泻火。 52(三)清热解毒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t组成:金银花60g (清热解毒散痈肿,主药)野菊花60g 蒲公英60g 紫花地丁60g 紫背天葵30g (清热解毒散疮痈肿毒,共为辅佐药)t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疮痈。 t主治:各种痈疮肿毒。证见局部红肿热痛,身热,口色红,脉数。 t应用:疮痈肿毒初起。热重,加连翘、黄芩;肿甚,加防风、蝉蜕;血热毒盛,加赤芍、丹皮、生地。还可外用调敷患部,鲜品效果更好。 53(四)清热燥湿方白头翁汤(伤寒论) t组成:白头翁60g (清大肠血热专治热痢,主药)黄柏30g 黄连45g 秦皮60g(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共为辅佐药) t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t主治:热毒血痢。证见里急后重,泻痢频繁,或大便脓血,发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t应用:胃肠湿热之肠炎、痢疾。体弱血虚,加阿胶、甘草以养血滋阴;去秦皮,加黄芩、枳壳、砂仁、厚朴、苍术、猪苓、泽泻,名三黄加白散,清热燥湿作用更强;高热,粪少且带粘液或脓血者,减砂仁、苍术,加生地、花粉、大黄、芒硝等。 54苇茎汤(千金方) t组成:苇茎150g (泄肺热,主药)冬瓜仁120g (祛瘀排脓,辅药)薏苡仁150g利湿排脓)桃仁45g(活血化瘀,共为佐使药) t功效: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t主治:肺痈。证见发热咳嗽,痰黄臭或带脓血,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t应用:大叶性肺炎。初期可加蒲公英、银花、连翘、鱼腥草、薄荷、牛蒡子;脓成,可加贝母、桔梗、生甘草等以增强其化痰排脓之效。55茵陈蒿汤(伤寒论) t组成:茵陈蒿250g (利胆清热去湿除黄,主药)栀子60g (清三焦湿热,使湿热从尿而出,辅药)大黄45g(通泄郁热,使湿热从粪便而下,佐药) t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t主治:湿热黄疸证。证见结膜口色黄色鲜明,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等。 t应用:肝胆湿热属阳证、实证、热证者,均可加减使用。去栀子、大黄,加干姜、附子、甘草,名“茵陈四逆汤” ,可治阴黄证。 56(五)清热解暑方 香薷散 (元亨疗马集)t组成:香薷60g (祛暑化湿,主药)黄芩45g 黄连30g 栀子30g 连翘30g 柴胡25g (泻诸经火,辅药)当归30g 天花粉60g (养血生津,佐药)甘草15g (和中解毒)蜂蜜60g (清心肺润肠,皆为使药)t功效:清心解暑,养血生津。 t主治:伤暑。证见发热气促,精神倦怠,四肢无力,眼闭不睁,口干,舌红,粪干,尿短赤,脉数。 t应用:慢性中暑。高热不退,加石膏、知母、薄荷、菊花等;昏迷抽搐,加石菖蒲、钩藤等;津液大伤,加生地、玄参、麦冬、五味子等。 57(六)清虚热方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t组成:鳖甲90g(滋阴退虚热)青蒿45g(透热邪外出,皆为主药)生地60g 知母45g(养阴,助鳖甲退虚热)丹皮60g(助青蒿泄阴分伏热,共为辅佐药)t功效:养阴透热。 t主治:温热病后期,阴液耗伤,邪留于阴分。证见低热不退,夜热早凉,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t应用:凡温热病后期,阴液已伤,邪留阴分者,均可酌情加减使用。阴虚火旺,低热不退,可酌加地骨皮、石斛等以退虚热;结核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低热而属于阴虚者,可加地骨皮、玄参、麦冬等。 第三节58结束结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