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专业:建环12本(1)班组员:陈威一、中国地域分布图二、中国气候分布图据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或四大地理区域,大致可以划分为: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主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不同气候的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量不多。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三、不同地域的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气候条件主要是指:降水降雪量、温度、光照、风、相对湿度和南北差异。1.北京民居北京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躁。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2.内蒙民居内蒙古属于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量不多。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3.宁夏民居宁夏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量不多。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4.陕北民居陕北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量不多。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5.江苏民居江苏的气候特点是“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6.上海上海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海派”文化的影子。7.福建福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8.云南云南的气候特征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9.江西民居江西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天气易变,春夏之交冷暖气流交汇于境内,梅雨连绵;夏季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夏秋之季,气流单一,晴热干燥;冬季常受西伯利亚(或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阴冷,气温低,但霜冻期短。江西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原物,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背景。它们或以当时的官商资本为经济基础。或以迁徙而居的客家文化传承为背景,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深邃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说它们是江西的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_点也不为过。四、总结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在不同的地区,建筑的特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对建筑有很大影响的气候条件主要有:降水降雪量、温度、光照、风、相对湿度和南北差异。降雨降雪量对建筑的影响。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我国云南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的竹楼,颇具特色。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多采用歇山式屋顶,坡度陡,达4550;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室内设有火塘以驱风湿。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关系到屋面、地面和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我国东北鄂伦春人冬季外出狩猎时也常挖雪屋作为临时休息场所。温度对建筑的影响。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大,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曾有人通过调查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英国南部、荷兰、比利时墙壁厚度平均为23厘米;德国西部、德国东部38厘米;波兰、立陶宛50厘米;俄罗斯则超过63厘米,也就是愈靠海,墙壁愈薄,反之墙壁愈厚。光照对建筑的影响。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发育,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因此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注重三个方面:采光面积,房间间距,朝向。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例如:吐鲁番地区的房屋窗户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袭。风对建筑的影响。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风会影响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在山区和海滨地区,房屋多面向海风和山谷风。例如:大理位于苍山洱海之间,夏季吹西南风,冬春季节吹西风即下关风,下关风风速大,平均为4.2米/秒,最大可达10级,因此这里的房屋座西朝东,成为我国民居建筑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相对湿度对建筑的影响。相对湿度使许多建筑材料受潮后降低其保温性能,这对冷库等建筑更为重要。湿度过高,会明显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产生破坏性变形,有机材料还会腐朽,从而降低质量和耐久性,潮湿材料上容易繁殖霉菌等,一经散布到空气中和物品上,会危害人的健康,促使物品变质。南北差异对建筑的影响。由于北方降水较少,北方建筑屋顶比较平坦,有利于白天晒东西。屋体比较厚实,有利于冬天保暖。而南方由于一年到头降水较多,所以屋顶成倾斜状,有利于雨水的排泄,还比较容易通风散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