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一中国古代史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专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5年1考RJ: 七上P2023夏、商、周社会生活五年未考 (七上2628)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业作坊里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和买卖。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西周的分封制五年1考 RJ: 七上P24【关联速查】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分封制(P13)郡县制(P17)行省制(P28)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五年2考RJ: 七上P3034认识启示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中,逐渐趋向统一。如果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那么战国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五年未考RJ: 七上P3637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26。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27,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变法运动的兴起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28,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9,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商鞅变法五年2考 RJ: 七上P3839百家争鸣、孔子、老子五年2考RJ: 七上P4649【关联速查】中国教育的发展:孔子创办私学(P15)、汉武帝设立太学(P18)、科举制(P24)、八股文(P30)、京师同文馆(P46)、京师大学堂(P47)、九年义务教育(P84)、高等教育的发展(P84)、“科教兴国”战略(P84)1评价西周分封制。(1)通过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全国最大的奴隶主,受封的诸侯成为低一级的奴隶主,而耕种土地的平民和奴隶构成了被统治阶级。(2)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最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分封制本身也蕴涵着分裂的因素,到了春秋时期,终于酿成了诸侯割据、列国纷争的局面。2了解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确立霸业的过程和方式,我们可以找到国家富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有哪些?(1)革新图强;(2)勤业治国;(3)具有顽强毅力;(4)具有远大志向。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时期。发生“转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转型”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各有什么重大反映?(1)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提高。(2)反映:社会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方式;政治上,地主阶级统治逐步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4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对国家的启示: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2)对个人的启示: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读书的信念,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5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发展。(1)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创立了儒家学说。(2)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发展了儒家思想。(3)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4)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猛烈抨击儒家思想。6对于儒家思想成为,你有何认识?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1)认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在当时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巩固。但儒家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现实意义:任何思想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儒家思想仍有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内容,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议仍有借鉴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