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考2025四川省公用设备工程师之专业知识(动力专业)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半通行地沟内,管道或保温层外表面至沟底的净距的取值范围为( )。A.50100mmB.100150mmC.100200mmD.200300mm【答案】 C2、分流阀门的用途为( )。A.主要用于截断或接通介质流,包括截止阀、隔膜阀、球阀、碟阀等B.主要用于调节介质的流量、压力等,包括调节阀、节流阀、减压阀等C.主要用于阻止介质倒流,包括各种结构的止回阀D.主要用于分配、分离或混合介质,包括各种结构的分配阀和疏水阀等【答案】 D3、下列关于凝结水回收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凡是符合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的凝结水,都应尽可能回收,使回收率达到60以上B.凡是加热油槽或有毒物质的凝结水,当有生活用汽时,严禁回收;当无生活用汽时,也不宜回收C.高温凝结水宜利用其二次蒸汽,不宜回收的凝结水宜利用其热量D.对可能被污染的凝结水,应装设水质监测仪器和净化装置,经处理后达到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的凝结水才予以回收【答案】 A4、( )是指锅炉本体内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A.给水B.原水C.补给水D.锅水【答案】 D5、锅炉的机械炉排安装完毕后应做冷态运转试验,连续运转时间为( )。A.不少于2hB.不少于8hC.不少于24hD.不少于48h【答案】 B6、以下工艺设备( )和脱萘没有直接关系。A.洗萘塔B.集气管C.电捕焦油器D.初冷器【答案】 C7、下列关于燃气的着火说法错误的是( )。A.自燃可分为热力着火和链锁着火,工程上的着火都是热力着火B.热力着火是指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燃气空气混合物不能维持稳定加热,而温度开始以不稳定状态上升,放热反应析出的热量来不及散给外界介质就加热可燃气体本身,使过程强化C.链锁着火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活化中心的浓度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使燃料着火D.点燃是将气体燃料借助于外界热源(高温火炬、高温固体或电火花)使可燃混合气的某一小部分着火形成局部的火焰,然后这个火焰以一定的火焰传播速度传播,使整个混合气着火燃烧【答案】 C8、热力膨胀阀一般用于( )。A.氟利昂制冷装置B.氨和氟利昂制冷装置C.氨制冷装置D.所有制冷装置【答案】 A9、汽轮机汽封的形式不包括( )。A.各级隔板的内孔和转子之间装有隔板汽封B.高、中压级动叶栅的围带和隔板外缘的凸缘之间装有围带汽封C.级间汽封设在汽轮机外缘D.在转子端部和汽缸之间所装的是轴端汽封【答案】 C10、我国对燃气中硫化氢的含量要求是( )。A.B.C.D.【答案】 A11、下列关于炉气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炉气离开转炉炉口进入气化冷却烟道,在炉口处会混入一部分空气,空气中O2与炉气中CO燃烧生成CO2,空气中N2就留在气体中B.在转炉内氧气与铁水中的碳燃烧生成的碳化物(CO+CO2)以及少量H2和Nz等气体,在离开转炉炉口时的气量,它是工艺计算的基础C.在整个吹炼过程中,只有当气体中的CO含量达到3040以上,含O2量在12以下时的烟气,才能作为转炉煤气回收,是煤气储配站设计的基础条件D.炉气离开转炉吹炼过程中,空气中O2与炉气中CO燃烧生成CO2,是转炉烟气净化回收系统的设计的基础【答案】 B12、天然气低压改制工艺( )。A.不需要催化剂的参与B.将甲烷改制反应成人工燃气中较多的组分氢和一氧化碳C.净化处理工艺和重油催化裂解油制气工艺相当D.改制反应是放热反应,其生产过程为一个连续的制气过程【答案】 B13、调压器主要由调节机构和传动装置所构成的,( )不属于调节机构中阀门的形式。A.单座塞形阀B.双座塞形阀C.盘形软阀D.盘形硬阀【答案】 A14、以下措施中,不能改善链条炉燃烧的为( )。A.燃用无烟煤时,设计采用低而长的后拱B.采用“两端少,中间多”的分段配风方式C.燃用烟煤时,设计采用低而长的前拱D.在燃烧层上方借喷嘴向炉膛进入二次风【答案】 C15、关于烟管锅炉的受热面的说法正确的为( )。A.火筒与烟管可对称布置也可非对称布置B.火筒一般布置在锅筒上方C.火筒与烟管只能对称布置D.火筒应布置在烟管四周【答案】 A16、关于燃气管道跨距的计算,叙述不正确的为( )。A.水平煤气管道的正常操作荷载,DN350mm时以积水100mm高计算B.水平煤气管道的正常操作荷载,DN300mm时以充满管道断面的30计算C.事故荷载以DN500为界,DN500mm的管道以积水400mm高计算D.事故荷载以DN500为界,DN500mm的管道以积水500mm高计算【答案】 C17、喷油螺杆压缩机的阳转子齿顶线速度一般为( )m/s。A.1050B.1020C.1030D.1040【答案】 A18、对于制冷压缩机来说,若蒸发温度保持不变,当冷凝温度减小时,制冷系数(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答案】 A19、下列( )不属于高压储气罐。A.圆筒形储气罐B.球形储气罐C.管束储气罐D.曼型储气罐【答案】 D20、下列关于热力管道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热力管道系统包括热水系统、蒸汽系统和凝结水系统B.热力管道系统可分为单管、双管、三管和四管系统C.根据系统中的热媒的密封程度,热力管道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D.在闭式系统中,热媒被部分或全部取出,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设施【答案】 D21、反映烟煤在干馏过程中软化熔融,形成胶质体并固化黏结的能力的是( )。A.煤的反应性B.煤的黏结性C.煤的熔融性D.煤的结焦性【答案】 B22、关于热力除氧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增加给水的含盐量又能除去水中的氧和其他气体B.提高给水温度可充分利用余热加热给水,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C.易调节控制,比较可靠D.成本低,损耗少,除氧效率相对较弱【答案】 D23、对于封闭式压缩机组成的制冷系统来说,系统的COP是指( )。A.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的比值B.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的比值C.压缩机的制热系数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的比值D.压缩机的制热系数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的比值【答案】 A24、压缩机吸气管和排气管的坡度及坡向,应符合的要求是( )。A.氟利昂压缩机吸气管坡度,不得小于0.01,应坡向压缩机B.氨压缩机吸气管坡度,不得小于0.03,应坡向压缩机C.压缩机排气管坡度,不得小于0.01,应坡向压缩机D.压缩机排气管坡度,不得小于0.03,应坡向集油器【答案】 A25、根据防火安全要求,锅炉房设计规范规定锅炉房内日用重油箱不应超过( )m3。A.3B.5C.7D.10【答案】 B26、低温与普冷的分界线是( )。A.90KB.110KC.120KD.140K【答案】 C27、对季节性热负荷变化较大,昼夜热负荷变化较大,或近期热负荷总量还较小,且无持续稳定热负荷的热电厂,应选用( )。A.抽凝式汽轮机B.抽汽背压式汽轮机C.凝汽式汽轮机D.背压式汽轮机【答案】 A28、以下关于油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油箱是供油系统存油的容器,轴承的回流排入油箱,供循环使用B.大型机组所采用的油泵都是轴流泵C.润滑油流经轴承因吸收热量,久而久之会使油质乳化,需定期处理和更换汽轮机用油D.润滑油流经轴承吸收摩擦产生的热量和转子传来的热量,油温相应升高【答案】 B29、火焰投射到管壁受热面的总热量与投射到炉墙的热量之比称为有效角系数。对于膜式水冷壁,共有效角系数为( )。A.1.5B.1.0C.0.8D.0.5【答案】 B30、以下关于喷淋式饱和器的叙述不正确的为( )。A.喷淋式饱和器晶比一般控制在25%40%,比鼓泡型饱和器小,利于结晶长大B.喷淋式饱和器母液酸度保持在2%4%,比鼓泡型饱和器母液酸度低,有利于晶体长大C.喷淋式饱和器煤气阻力小,一般为10002000Pa,而鼓泡型饱和器煤气阻力一般为7000Pa左右,因此喷淋式饱和器生产硫铵工艺煤气系统阻力小,煤气鼓风机电力消耗大幅度提高D.喷淋式饱和器集吸收、结晶、除酸为一体,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虽然吸收与结晶分开,但由于仍在同一饱和器内进行,操作条件仍不能分别控制【答案】 C31、下列关于炉气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炉气离开转炉炉口进入气化冷却烟道,在炉口处会混入一部分空气,空气中O2与炉气中CO燃烧生成CO2,空气中N2就留在气体中B.在转炉内氧气与铁水中的碳燃烧生成的碳化物(CO+CO2)以及少量H2和Nz等气体,在离开转炉炉口时的气量,它是工艺计算的基础C.在整个吹炼过程中,只有当气体中的CO含量达到3040以上,含O2量在12以下时的烟气,才能作为转炉煤气回收,是煤气储配站设计的基础条件D.炉气离开转炉吹炼过程中,空气中O2与炉气中CO燃烧生成CO2,是转炉烟气净化回收系统的设计的基础【答案】 B3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常用气体供气系统的是( )。A.氧气供气系统B.氢气供气系统C.氨气供气系统D.保护气体系统【答案】 C33、关于汽轮机设备的组成和作用叙述不正确的为( )。A.汽轮机的排汽仍具有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因此仍具有一定的热力势能,这部分没有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称为冷源损失B.由于汽轮机排气口处的压力高于进汽压力,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蒸汽向排汽口流动,其压力和温度逐渐降低C.具有较高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经主汽门,调节阀进入汽轮机D.汽轮机是将蒸汽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