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节简介清明节习俗清明节诗歌对联清明节注意事项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按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岁时百问岁时百问的说法: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的谚语。的谚语。 清清 明明 节节 简简 介介清明节清明节关于寒食关于寒食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明节的一个习俗。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清明明节节习习俗俗扫扫墓墓清明节习俗清明节习俗祭祖扫墓祭祖扫墓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祭祖祭祖 扫墓扫墓 4月月5日山东曲阜举行日山东曲阜举行祭孔仪式。祭孔仪式。 当日是清明节,曲阜当日是清明节,曲阜孔林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孔林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祭孔仪式以历史记载为根祭孔仪式以历史记载为根据,生动再现了传统的清据,生动再现了传统的清明节祭祀孔子仪式。明节祭祀孔子仪式。清明节习俗清明节习俗植树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节叫作“植树节植树节”。植树。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清明(唐)杜牧(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苏堤清明即事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燕子来时社梨花落后清明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一、带来大量的安全隐患。一、带来大量的安全隐患。 每年都有因祭祀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发生。 二、严重影响环境。二、严重影响环境。 大量的纸屑、烟雾、香灰等祭祀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些市民片面地认为,烧纸、放鞭炮越多对亲人的怀念之心就越诚,于是超限度燃放鞭炮,造成攀比之风盛行。祭祀其实是一种很严肃的事情,我们如果能从上百万元的祭祀消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做点善事,也是对亲人最好的心灵告慰。文明上坟文明上坟 鲜花祭祖鲜花祭祖 行善、团聚、尽孝、感恩行善、团聚、尽孝、感恩 献爱心与扫墓同行献爱心与扫墓同行 清明成合家团圆日清明成合家团圆日 厚养老人彰显孝心厚养老人彰显孝心 扫墓也是感恩教育扫墓也是感恩教育 “感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这对于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这对于 同学们来说尤其重要。让同学们学会同学们来说尤其重要。让同学们学会“感恩感恩”,其,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清明扫墓,并学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清明扫墓,并学习的先人创业、生活的不易,懂得要孝顺父母,要习的先人创业、生活的不易,懂得要孝顺父母,要感谢先辈。感谢先辈。搜集材料:叶梦津搜集材料:叶梦津 金心田金心田制作制作ppt:何墨琪:何墨琪主持人:何墨琪主持人:何墨琪 金心田金心田主持稿撰写人:叶梦津主持稿撰写人:叶梦津 何墨琪何墨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