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上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网上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下)(下) 目录为什么建立网上纠纷解决机制网上纠纷的特点多元化网上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制度完善的建议一二三四 三、多元化网上纠纷三、多元化网上纠纷 解决机制的建立解决机制的建立 (二)电子调解(二)电子调解 1 1、人民调解和电子调解、人民调解和电子调解人民调解人民调解人民调解组织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组织,长期以来处于解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最前沿,主要受理的是传统型矛盾,如婚姻家庭、邻里、宅基地和生产经营纠纷。 电子调解电子调解调解电子化或者电子调解是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运用电子邮件、可视视频等工具,对民间纠纷进行网上虚拟调解的网上调解平台。 电子调解或者网上调解、在线调解是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员通过网上调解平台对民间纠纷进行的“虚拟调解”,是为当事人最终签署人民调解协议、解决矛盾纠纷所做的前期工作。因网络具有虚拟性,“虚拟调解”形成的调解协议不能作为最终的调解依据和结果,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调解之后,当事人要进行面签,这种调解协议才具备法律效力。 2 2、电子调解的程序电子调解的程序网上申请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审核网上告知网上告知网上受理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办理网上发布网上发布裁定裁定 特点效率高快捷有效方便当事人123不足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取证困难接受度低123 1 1、电子仲裁概述电子仲裁概述 (三三)电子)电子仲裁仲裁仲裁仲裁人民法院诉讼之外的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电子仲裁电子仲裁利用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将仲裁程序的全部或主要环节在互联网上进行而形成的完整体系。 在线仲裁是利用网络信息和电信技术,将常规仲裁程序中仲裁机构、仲裁员和当事人之间信息的处理和交换、仲裁文书及证据资料的提交与传递等,在在尽量不损害其原有法律内涵的前提下,尽量不损害其原有法律内涵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纸面文书信息处理与交换改为以电子方式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地进行,从而实现“无纸仲裁”。同时,利用同步网络聊天技术,如聊天室、远程通讯手段、网络视频会议等实现案件的网上虚拟庭审及仲裁员之间的网上虚拟合议等其他程序性事项。 在线仲裁与传统仲裁相比,在法律适用上没有区别。 2 2、电子仲裁程序电子仲裁程序仲裁申请仲裁申请立案立案答辩或者反答辩或者反请求请求仲裁员指定仲裁员指定和仲裁庭的和仲裁庭的组成组成仲裁审理仲裁审理仲裁裁决仲裁裁决 3 3、仲裁取仲裁取证证在线仲裁中,所有的仲裁程序、取证过程以及仲裁资料都可以在线进行并借助电子化的形式来表现。 2000年12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首次以网络的形式开展仲裁业务。2005年7月启用“贸仲委网上争议解决中心”的名称。 2007年8月在保留“贸仲委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名称的同时,正式以“贸仲委网上争议解决中心”名称对外开展工作。2011年8月接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委托与授权,作为通用网址争议解决机构,负责解决通用网址争议。 4 4、网上仲裁规则网上仲裁规则2009年5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开始施行 网上仲裁规则,2014年11月4日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修订并批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解决电子商务争议,也可适用于解决当事人约定适用本规则的其他经济贸易争议。 “” 该规则明确了仲裁协议可以采用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签订,并承认了电子签名,采用可靠电子签名的电子证据与经手写签名或盖章的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仅局限在域名抢注纠纷、通用网址抢注纠纷、无线网址抢注纠纷和短信网址抢注纠纷等域名争议,而非普通的网络销售纠纷。从受理范围看从受理范围看对于争议金额在10万以下,其收费标准是争议金额5%,最低不少于4000元。从收费标准看从收费标准看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方式达成的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从仲裁启动形式看从仲裁启动形式看问题 5 5、电子仲裁存在的问题电子仲裁存在的问题电子仲裁协议效力问题电子仲裁协议效力问题0101电子仲裁协议电子仲裁协议主要是指当事人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达成或者证明的,将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或协议中的仲裁条款。 与传统仲裁协议相比,电子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受到现行仲裁法的挑战,电子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也受到质疑。 需要明确的问题需要明确的问题: : 0202应当明确承认数据形态的电子仲裁协议的合法性。应当明确承认数据形态的电子仲裁协议的合法性。应该明确承认仲裁过程中各项通知的书面形式可以是为应该明确承认仲裁过程中各项通知的书面形式可以是为电子数据形态。电子数据形态。应该明确各项证据的传输可以采用电子传输形式。应该明确各项证据的传输可以采用电子传输形式。允许以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庭审理。允许以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庭审理。允许当事人在不违背强行性规则的前提下自由约定仲裁程允许当事人在不违背强行性规则的前提下自由约定仲裁程序规则。序规则。 线上纠纷最有力的解决机制是仲裁。仲裁比ODR具有法律效力仲裁的结果具有强制性 1 1、电子复议概述电子复议概述 (四四)电子)电子复议复议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纠纷的化解机制,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下,可以借助电子化方式进行处理。 电子复议电子复议电子复议是包括远程审理、网络直播、电子送达、电子证据、电子签章系统等在内的完整体系,电子复议是一场行政复议方式的革命,并且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行政复议的理念和公众的法治意识。 2 2、电子复议程序电子复议程序提交申请提交申请受理受理审理审理执行执行送达送达决定决定决定公开决定公开由于行政复议大多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这为行政复议实现电子化创造了条件。 3 3、电子复议存在的问题电子复议存在的问题01申请人的判断02电子证据的提交与核实03行政复议审理程序04行政复议决定作出05行政复议电子送达06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公开 (五五)电子司法电子司法电子司法电子司法指司法活动的数字化和电子化,主要依赖于电子信息的形式呈现司法活动的法律场景。 电子司法是具有终极权威性的纠纷解决机制,被人们寄托了“公正性”的最高期望。 电子诉讼电子诉讼诉讼材料和诉讼行为的电子化。将诉状、证据、裁判文书等实体诉讼材料全部转化为可在网络和终端上传递、阅看的电子数据,使起诉、应诉、审理等诉讼行为通过网络和终端得到有效的演绎和实施,实现全程在线处理案件、化解纠纷的一种新型诉讼模式。 电子法庭电子法庭也称为虚拟法院、无纸化法院或“安全数字化程序”,是一个无需实际法院建筑的纠纷解决机构,它运用信息技术在虚拟空间设置网站, 通过数字技术等进行诉讼程序。 125346我国电子司法应用方式远程审判电视证据电子送达网络直播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签章 全业务覆盖全业务覆盖全业务覆盖全业务覆盖电子法院从立案、质证、开庭、审理、执行、信访等法院工作业务。全流程公开全流程公开全流程公开全流程公开电子法院通过对诉讼活动的实时记录、全程留痕、动态跟踪,集合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执行、网上拍卖、网上信访、网上阅卷、网上公开等办案全流程公开。全天候诉讼全天候诉讼全天候诉讼全天候诉讼通过电子法院平台,立案、质证等诉讼环节可 24小时在线进行,完全摆脱时间和空间限制。全方位融合全方位融合全方位融合全方位融合电子法院适用案件类型包括一审、二审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并向简单刑事案件等不断扩展。 (六六)电子信访电子信访通过网络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向相关的政府部门反映,可以减少相关部门的维稳成本,也可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七七)民间型机制民间型机制12通过具有牵连关系的民间第三方介入而解决纠纷的机制。通过完全独立的民间第三方介入而解决纠纷的机制。这种机制在我国尚处初浅的探索阶段。 淘宝网的交易纠纷解决机制交易一方投诉交易双方陈述、辩论及举证网络交易平台居中裁判 这种网络交易平台提供的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A民间性民间性裁决主体是网络交易平台,它与交易各方同属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基于和交易各方的服务协议受委托而获得裁决的资格。而且其裁判所依据的规则也主要是自行制定的。其裁判结论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如果投诉方或被投诉方不服网络交易平台的处理,可以起诉或申请仲裁,以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 B方便快捷性方便快捷性纠纷各方和裁判方均不必面见,投诉、陈述、辩论及举证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由各方在其本地上网完成, 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短短几天就可以作出裁判。01快捷02成本低 C一定的强制性一定的强制性当裁判结论是的确存在违规的行为,网络交易平台强行采取的处理措施对违规方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最严厉的处理是永久性禁止登录和交易,这将使被处罚的交易方失去在该平台进行交易的资格。 D利益的关联性利益的关联性裁判方为了维护自己的交易平台,可能会偏袒某一方,也可能为了交易平台持续运作下去做出公正的裁决。 E对交易方利益保护的局限性对交易方利益保护的局限性从前述淘宝网的投诉规则来看,处理结果除了退回货款这项,其他强制措施基本上都属于对违规交易方的管理性处罚,而欠缺对双方利益的平衡。 四、制度完善的建议四、制度完善的建议 修改网上仲裁规则,适应小额网络交易纠纷案件的需求。0101 优化仲裁选择程序。0202 放宽资费门槛,设置解决小额纠纷。0303 引入在线调解和申诉平台,整合消协和工商部分职能。0404 建立高效、负责的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管理体系。050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