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抗菌药应用基本原则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的应用w1、基本原则:w许多抗菌药物主要经肾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使用原则如下:(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3)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w2、根据药物体内过程及肾毒性决定剂量。(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等)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w肾功能轻、中、重度减退时的内源肌酐清除率分别为50-90ml/min、10-50ml/min和10ml/min。若缺少内源性肌酐清除率数值,可按下式计算,但可靠性较差。w男性(ml/min)=(140-年龄)/血肌酐值(mg/dl)标准体重(kg)/72w标准体重计算方法w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w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w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w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w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w1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w肾功能减退者接受抗感染治疗时,无论其肾功能减退程度如何,首次负荷剂量仍应按正常治疗量,其后的维持剂量在肾功能轻、中、重度损害时,将每日剂量分别减为原正常用量的1/2-2/3、1/5-1/2和1/10-1/5,内源肌酐清除率最具参考价值。w须注意:老年人由于肌肉组织减少,可能出现假性血肌酐值减低,从而导致药物剂量过大;妊娠妇女、腹水患者及其他原因所致体液增加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可增高,按常规给药时剂量可能偏小;妊娠妇女的体重应按妊娠前的标准体重计算;对于少尿或无尿患者可假定其内源肌酐清除率为5-8ml/min。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的应用1基本原则: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但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1)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2)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红霉素硬脂酸酯、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等属此类。(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4)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老年患者抗菌药的应用w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减退,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按常用量给药时,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2、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的应用w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2、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3、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4、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5、小儿患者抗菌药的应用小儿患者在应用下列抗菌药物时应注意:5.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5.2、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5.3、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5.4、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的应用1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1)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确有使用抗菌药指征时,妊娠期可选用。可选用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w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w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w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w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wX类:禁用。(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