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5节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最新考纲最新考纲扫描扫描1.结合新发生的地震、火山等灾害,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学会分析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情分析】【考纲解读】【考点播报】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梳理梳理u考点地图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地球的圈层划分及其各层特征一、地球的圈层划分及其各层特征(一)划分依据(一)划分依据1.1.地震波的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分类及特点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传播速度的变度的变化。化。类型类型传播速度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能通过的介质共性共性A A表示横波表示横波较较_ _ _固体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 B表示纵波表示纵波较较_ _ _2.2.两个不连续界面两个不连续界面地震波的突变层地震波的突变层(1)C(1)C界面界面_,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2)D(2)D界面界面_,A A地震波完全消失,地震波完全消失,B B地震波传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播速度突然下降。_D D以内部分以内部分(E(E和和F)F)_C C、D D之间部分之间部分_C C以上部分以上部分圈层名称圈层名称圈层位置圈层位置3.3.三个圈层三个圈层4.4.岩石圈的构成岩石圈的构成_。思考:思考: 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和联系?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1)(1)(3)(3)题。题。(1)地地球球内内部部圈圈层层的的名名称称:A和和B是是_,A和和BC是是_,D是是_,CDE是是_的的一一部分。部分。(2)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F是是_。(3)地震波在经过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答案:答案:(1)(1)地壳岩石圈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软流层上地幔(2)(2)莫霍界面莫霍界面(3)(3)地震波地震波( (纵波和横波纵波和横波) )传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播速度明显加快。解析:解析:从图上看,从图上看,A A、B 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C CD DE E是地幔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C 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一部分,A A、B B、C 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 D是上地幔顶部之下是上地幔顶部之下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F 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速度都明显加快。点拨:点拨:1.1.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上层为不连续的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上层为不连续的硅铝层,下层为连续的硅镁层。硅铝层,下层为连续的硅镁层。2.2.上下地幔之间、内外核之间地震波亦有突变上下地幔之间、内外核之间地震波亦有突变3.3.外核部分为熔融态,内核为固态外核部分为熔融态,内核为固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外部圈层圈层概念概念组成组成其他其他相互相互关系关系大气大气圈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的复杂系统气体的悬浮物,气体的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相互相互影响影响相互相互制约制约水圈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中生物生物圈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称生物及其生存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渗透、相互影响思考: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思考: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圈层? 【提示提示】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均是由无机成分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均是由无机成分构成,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成,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组成的。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组成的。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生物圈。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生物圈。 (2010江苏卷江苏卷)2010年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题。题。基础拓展基础拓展一、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迁移的顺序是顺序是( )A.大气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B.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大气圈水圈、生水圈、生物圈物圈C.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大气圈岩石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大气圈【解析解析】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答案答案】 A A (2011 (2011大纲卷大纲卷) )读图,完成读图,完成2 2题。题。2.2.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矿物直接来自A.A.地表地表B.B.地壳上部地壳上部C.C.地壳下部地壳下部 D.D.地幔地幔【解析解析】 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答案答案】 D Du考点突破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 2.表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外核地核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上地幔地幔组成物质为厚度不均,洋部分比较薄,陆部分比较厚平均172 9005 150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特征深度(km)不连续面圈层名称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1)地壳:厚度平均17千米,范围是地表至莫霍界面。(2)岩石圈:厚度60至120千米,范围是地表至软流层上界。(3)地壳是岩石圈最外围的那一部分。地震通常发生在岩石圈里。u对点演练对点演练 读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完成下列各题。(1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2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乙_。(3 3)当)当A A地发生地震时,地发生地震时,B B、C 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 A地发出的地地发出的地震波。对震波。对B B、C 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4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解析】 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AC之间经过了地幔,之间经过了地幔,AB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C C观测点测到的平观测点测到的平均速度较快。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答案图所示。均速度较快。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答案图所示。【答案答案】 (1 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 2)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3 3)C C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AC之间经过了地幔,之间经过了地幔,AB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 A到到C C的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 A到到B B的平均波速的平均波速(4 4)过)过A 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上图: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上图:典例解析典例解析 (20122012南通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南通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 1) (2 2)题。)题。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技巧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A.A.为地壳为地壳 B.B.为岩石圈为岩石圈C.C.为软流层为软流层 D.D.为下地幔为下地幔(2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C.圈层横波不能穿过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答案答案】 (1 1)C C (2 2)B B【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该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解答该题时应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该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解答该题时应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1 1)数值判断圈层。)数值判断圈层。结合各圈层的位置,运用数值去判断圈层的名称,结合各圈层的位置,运用数值去判断圈层的名称,位于大气圈,高度在位于大气圈,高度在1212千米以上,千米以上,50505555千米以下,故可判断为大千米以下,故可判断为大气平流层。气平流层。-33-33千米为莫霍界面所处的位置,千米为莫霍界面所处的位置,位于位于-33-33千米以上应为地壳,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部分。千米以上应为地壳,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部分。位于上地幔部分,可判断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部分,可判断为软流层。-2 900-2 900千米为古登堡界面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千米为古登堡界面所处的位置,可判断、为地核,为地核,为外核,为外核,为内核。为内核。(2 2)特征探寻答案。)特征探寻答案。在对圈层进行判断后,要联系所学知识,结合各圈层的特点,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性。在对圈层进行判断后,要联系所学知识,结合各圈层的特点,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性。为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为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为地壳,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比海洋厚。为地壳,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比海洋厚。为软流层,纵、横波都能穿过。为软流层,纵、横波都能穿过。外核(外核(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横波不能穿过。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横波不能穿过。【方法归纳方法归纳】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是地球圈层部分知识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在对其判读时要重点突破以下几点: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是地球圈层部分知识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在对其判读时要重点突破以下几点:1.1.记准顺序,掌握数据记准顺序,掌握数据(1 1)“记准顺序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三层”,“两面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三层”即依据两个分界面分成三个层,从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即依据两个分界面分成三个层,从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地核。(2 2)“掌握数据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上题中的: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上题中的-33-33千米为莫霍千米为莫霍界面,界面,-2 900-2 900千米为古登堡界面,千米为古登堡界面,12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055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2.2.结合位置,联系作用结合位置,联系作用(1 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右:)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右:(2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2011(2011年济南模拟年济南模拟) )读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回答1 12 2题。题。1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图中图中“40”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 B图中图中“52”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答案:答案:D D2 2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答案:A解解析析:1.1.图图数数据据显显示示:青青藏藏高高原原地地壳壳平平均均厚厚度度大大于于52 52 kmkm,内内蒙蒙古古高高原原厚厚度度次次之之,东东北北平平原原地地壳壳平平均均厚厚度度低低于于40 40 kmkm。图图中中“52”52”等等厚厚度度线线大大约约位位于于我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2.a2.a外外围围等等值值线线为为4242,而而其其两两侧侧分分别别为为4242和和4444,根根据据“大大于于大大的的,小小于于小小的的”这这一一判判断断规规则则,a a处处地地壳壳厚厚度度应应小小于于42 42 kmkm;同同理理b b处处大大于于38 38 kmkm,故故ab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 A图。图。试题调研试题调研模拟模拟 读“地球圈层结构图”,回答12题。1.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后( )A.横波和纵波都增速B.横波和纵波都减速C.横波加速、纵波减速D.横波减速、纵波加速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B表示的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故又叫岩石圈B.水循环只在B所代表的水圈上运动C.A所代表的大气层,其底部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部和地壳的表面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受物质密度的影响,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莫霍界面后,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减小了。第2题,A所代表的大气层,其底部的对流层能量主要来自地面,故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圈层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B.圈层即岩石圈C.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4.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答案 3.C 4.D解析 第3题,圈层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圈层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为内核,其物质状态为固态。第4题,“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5.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