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9页
第2页 / 共419页
第3页 / 共419页
第4页 / 共419页
第5页 / 共419页
第6页 / 共419页
第7页 / 共419页
第8页 / 共419页
第9页 / 共419页
第10页 / 共419页
亲,该文档总共4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安全生产案例分析重要考点精编案例分析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1 1、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的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2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和控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培的制定、培训和演练,训和演练,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3 3、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案例分析4 4、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的规定,预防措施的制定。施的制定。 二、答题技巧:二、答题技巧:1 1、先看问题,再看案例题目:、先看问题,再看案例题目:对关键词对关键词( (如违章、无证操作等如违章、无证操作等) )划线,抓住重点。划线,抓住重点。2 2、要认真审题,不要急于动笔、要认真审题,不要急于动笔。3 3、不求深,但求全:、不求深,但求全:评分是按照分点规则,每一点固定分数。评分是按照分点规则,每一点固定分数。案例分析4 4、找根源,抓本质,语言简练,突出重点:、找根源,抓本质,语言简练,突出重点:答要点,然后略答要点,然后略加说明。即重要一句话,放在最前面。加说明。即重要一句话,放在最前面。5 5、行文流畅,结构清楚。、行文流畅,结构清楚。(1)(1)分段合理,在此前提下,段落拧多勿少。分段合理,在此前提下,段落拧多勿少。(2)(2)每一段话最好一、两句。每一段话最好一、两句。(3)(3)用不同层次数字表示。用不同层次数字表示。主要内容第一类 事故调查处理案例分析第二类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第三类 应急预案案例分析第一类 事故调查处理案例分析(一) 基础理论部分(二) 典型案例分析一 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一、事故调查的组织二、事故调查程序三、事故统计调查四、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五、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六、应试思路一、事故调查的组织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1、事故的分类(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令)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人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 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事故调查的组织3) 重大事故:指造成10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特殊行业和领域事故的划分1) 道路交通事故 1991年12月2日,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公通字1991113号)将道路交通事故分为4类: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一、事故调查的组织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2)火灾事故 1996年12月3日,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一、事故调查的组织合颁布的关于重新印发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公通字199682号),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3类。 特大火灾事故是指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事故;死亡、重伤20人以上事故;受灾50户以上事故;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事故。 重大火灾事故是指具死亡3人以上事故;重伤10人以上事故;死亡、重伤10人以上事故;受灾30户以上事故;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事故。 一般火灾是指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3)铁路交通事故 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一、事故调查的组织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列车脱轨辆数、中断铁路行车时间等情形,铁路交通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 a.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的;b.繁忙干线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c.繁忙干线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一、事故调查的组织a.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b.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的;c.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的;d.客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18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e.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a.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一、事故调查的组织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b.客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18辆以下的; c.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的;d.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6小时以上的;e.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10小时以上的。4、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为一般事故。(3) 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即按事故性质分,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1)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一、事故调查的组织2) 非责任事故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4) 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1)伤亡事故指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2)非伤亡事故指造成生产中断、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事故。(5)依事故监督管理的行业不同,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一、事故调查的组织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是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综合协调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和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2、事故的调查分级原则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事故调查的组织3、事故调查组(1)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的条件1)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2) 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2)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2) 查明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不是处理决定);4) 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调查的组织(3) 事故调查组组成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4) 事故调查组有不同意见时的处理方式 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以后,如果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会商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二、事故调查程序1、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步骤)(1)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2) 事故的现场处理。(3) 物证搜集。(4)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5) 证人材料搜集。(6) 现场摄影。(7) 事故图(表)的绘制。(8) 事故原因分析。(9) 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0) 事故调查结案归档。二、事故调查程序2、事故调查取证(5个方面)(1) 现场处理1)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 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2) 物证搜集1) 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二、事故调查程序2) 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3)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4)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3)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1) 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二、事故调查程序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情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2) 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即应调查、收集的情况):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二、 事故调查程序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及监测情况;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二、 事故调查程序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4) 证人材料搜集 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5) 现场摄影及绘图1) 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2) 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二、 事故调查程序3) 事故现场全貌。4) 利用摄影或录像,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 必要时,绘出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3、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1) 背景信息1) 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2)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3) 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4) 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5) 操作人员及证人。6) 事故应急救援情况。从题面上找二、事故调查程序(2) 事故描述1) 事故发生的顺序;2) 破坏的程度(如厂房倒塌等);3) 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4) 事故的类型;5) 事故的性质;6) 承载物或能量。 (3) 事故原因(事故调查报告中占分数最多)1) 直接原因(从题目上找);2) 间接原因(自己总结)。二、事故调查程序(4) 事故教训及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建议(立即采取的措施以及长期的行动规划)(5) 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说明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的处理)(6)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7)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4、事故结案归档材料(1) 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2) 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3) 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4) 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二、事故调查程序(5) 物证、人证材料。(6)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7) 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8) 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9) 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10) 处分决定和受处分的人员的检查材料。(11) 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12) 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三、事故统计调查1、伤害程度和损失工作日:依据是伤害部位和严重程度。(1)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规定了定量记录人体伤害程度的方法及伤害对应的损失工作日数值,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标准共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计算损失工作日:1) 肢体损伤;2) 眼部损伤;3) 鼻部损伤;4) 耳部损伤;5) 口腔颚面部损伤;6) 头皮、颅脑损伤; 7) 颈部损伤;8) 胸部损伤;9) 腹部损伤;10) 骨盆部损伤;11) 脊柱损伤;12) 其他损伤。损失工作日的单位:工作日或天。三、事故统计调查死亡的损失工作日:6000天。重伤的最高损失工作日:6000天。说明:永久性全部丧失工作能力的损失工作日与死亡相同。(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关于轻伤、重伤的分类1) 伤亡事故: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2) 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3) 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及死亡。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GB67211986)三、事故统计调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1)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记)1)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 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三、事故统计调查2) 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 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2)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 工作损失价值;3) 资源损失价值;4)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三、事故统计调查5)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 其他损失费用。3、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1) 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以警示后人。(2) 事故调查的任务:主要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分清事故的责任,提出防范类似事故的措施;事故处理的任务主要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贯彻“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三、事故统计调查(3) 根据安全生产法,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是:1)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是事故调查处理的基本原则)。事故调查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2) “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四、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 对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一般在调查组中设置若干工作小组,每一工作小组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调查工作,通常分设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分工大致如下:1、综合组 主要负责资料搜集和保管、信息报送、协调内务、对外联络、宣传报道、汇总材料、协助善后工作、写出事故调查报告。2、技术分析组 主要负责现场勘察、收集现场资料和物证,对事故现场技术状况进行分析,为事故抢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对事故的技术原因进行分析,认定事故性质,写出技术调查报告。四、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3、管理调查组 主要负责调查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培训和政府监管监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负责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写出管理组调查报告。 在三个工作小组中,调查工作任务最重的是技术分析组和管理调查组。技术分析组的工作涉及到对事故的分析是否准确,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问题。在对一些复杂事故的分析中,特别是在争议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还要通过试验或模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管理调查组的工作涉及到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涉及到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并往往影响事故结案的时间。五、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1、故障树分析方法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3、变更分析方法区分:危险有害因素辩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六、应试思路(一) 事故性质的认定(二) 事故原因的分析(三) 事故责任分析(四) 事故教训(五) 整改措施(一) 事故性质的认定 事故的性质:主要是区分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答题中一般应答责任事故。(1) 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2) 非责任事故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即自然事故、技术事故。(二) 事故原因的分析 我国事故调查原因分析主要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一) 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分析伤害方式: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表1-1 受伤性质的分类分类号受伤性质分类号受伤性质分类号受伤性质2.01电伤2.07化学性灼伤2.13烫伤2.02挫伤、轧伤、压伤2.08撕脱伤2.14中暑2.03倒塌压埋伤2.09扭伤2.15冲击伤2.04辐射损伤2.10切断伤2.16生物致伤2.05割伤、擦伤、刺伤2.11冻伤2.17多伤害2.06骨折2.12烧伤2.18中毒 受伤性质就是人体受伤的类型。上表中当身体不只一部分受到伤害时,如某伤害明显重于任何其他伤害,则选择该种伤害,当几种伤害无一种重于其他者,定为多伤害。伤害部位就是被伤害性质直接影响的身体部分。表1-2 伤害部位的分类分类号受伤部位名称分类号受伤部位名称分类号受伤部位名称1.01颅脑1.09腹部1.13指1.01.1脑1.10腰部1.14下肢1.01.2颅骨1.11脊柱1.14.1髋部1.01.3头皮1.12上肢1.14.2股骨1.02面颌部1.12.1肩胛部1.14.3膝部1.03眼部1.12.2上臂1.14.4小腿1.04鼻1.12.3肘部1.15踝及脚1.05耳1.12.4前臂1.15.1踝部1.06口1.13腕及手1.15.2跟部1.07颈部1.13.1腕1.15.3跖部(距骨、舟骨、跖骨)1.08胸部1.13.2掌1.15.4趾起因物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或物质。1、起因物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起因物分为表1-1所示的27种。 “起因物”中所说的物,包括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用具、物质、材料等。用于支撑人的任何表面也可以称为起因物,除非该表面作为某物体技术上(设计上)的一部分。 起因物与不安全状态是同时存在的,不应出现只有起因物而无不安全状态的情况,也不应出现只有不安全状态而无起因物的情况。2、起因物的判定举例1)在坠落、滚落事故中,从哪里坠落、滚落,哪里就起因物是起因物。2)当人从交通工具上跌落下来或和交通工具一起坠落、滚落时,当交通工具没有机械故障时,不安全状态是存在于交通工具或是支撑交通工具的路肩。在多数情况下认为交通工具有驾驶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故把交通工具作为起因物,除非路肩有极明显的缺陷。 3)和车辆一起翻倒的事故中,起因物一般定为人乘坐的车辆。4)两车在行驶时正面碰撞的情况,可根据是哪一方的过错来确定起因物;如难以确定谁是谁非,将受伤者驾驶或乘坐的车辆定为起因物。5)通过介质触电时,起因物不是介质而是作为电源的机械设备。6)容器、装置内部爆炸时,起因物为该容器、装置。起因物如容器、装置中的物质被取出或漏出时,该物质发生爆炸,起因物不是容器、装置而是该物质。7)在火灾事故中,如危险物发生火灾,危险物是起因物。非危险物的火灾,以成为火源的物质为起因物。 在判定起因物时,还可参考以下3点:1)根据事故发生时的主要原因,选择存在某些不安全状态的物体。2)当两种以上起因物混杂在一起及起因物的判定有困难时,要从防止事故重演的立场出发,按重要性来决定。若还难以判定时,则分类号码靠前的优先。3)当致害物,如焊接装置的火焰,是机械、装置等在正常运转时产生的物质;或如被加工物件,是和机械装置的一部分合为一体运动的物体,一般要选择起因物为该机械装置。表1-3 起因物的分类分类号起因物名称分类号起因物名称分类号起因物名称3.01锅炉3.10非动力手工具3.19金属矿物3.02压力容器3.11电动手工具3.20非金属矿物3.03电力设备3.12其他机械3.21粉尘3.04起重机械3.13建筑物及构筑物3.22梯3.05泵、发动机3.14化学品3.23木材3.06企业车辆3.15煤3.24工作面3.07船舶3.16石油制品3.25环境3.08动力传送机械3.17水3.26动物3.09放射性物质及设备3.18可燃性气体3.27其他致害物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质或物体。1、致害物的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致害物分为表1-2所示的23种。2、要正确区分起因物与致害物。致害物是与人体接触(直接接触或人体暴露于其中)而造成伤害的物体或物质。如:1)人因坠落、滚落、摔倒而受伤时,该人坠落、滚落、摔倒之前的工作场所(工作处、工作面)存在不安全状态,因而是起因物。人坠落、滚落、摔倒后碰到的对象物是致害物。2)物体飞溅、落下击中人时,原来承受飞溅物体的东西、承受的场所或者使物体落下的东西是起因物,飞溅物、落下物是致害物。致害物3) 物体活动击中人时,活动的物体是起因物。如吊车的吊物碰伤人时,吊车是起因物,吊物是致害物。4) 当只有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时,无起因物。 造成伤害的物的原因不安全状态是存在于起因物上。从预防事故的立场考虑问题,起因物是重要的,而致害物意义不大。同样的物体或物质,在不同的事故中可能分别是起因物和致害物。表1-4 致害物的分类分类号 致害物名称分类号致害物名称分类号致害物名称4.01煤石油产品4.09矿石4.17噪声4.02木材4.10黏土、砂、石4.18蒸汽4.03水4.11锅炉、压力容器4.19手工具4.04放射性物质4.12大气压力4.20电动手工具4.05电气设备4.13化学品4.21动物4.06梯4.14机械4.22企业车辆4.07空气4.15金属件4.23船舶4.08工作面4.16起重机械 - -表1-5 伤害方式的分类分类号伤害方式分类号伤害方式分类号伤害方式5.01碰撞5.06淹溺5.11中毒5.02互撞5.07灼烫5.12触电5.03坠落5.08火灾5.13接触5.04跌落5.09辐射5.14掩埋5.05坍塌5.10爆炸5.15倾覆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1、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不安全状态判别要严格参照物体或物质的不安全特性,而不要参照人的特性,也不要将人身体的缺陷定为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是存在于起因物上的,描述了起因物的重要特征,要与起因物同时判定。2、不安全行为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不安全行为可以是本不应做而做了某件事;可以是本不应该这样做(应用其他方式做)而这样做了某件事;也可以是应该做某件事但没有做或者没有做成。 行为不安全的人,可以是他明知自己做的事是不安全的而非常谨慎地去做,也可以是不知道自己正做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事是不安全的。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可能是受伤害者,也可能不是受伤害者。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包括违反法规、规程、条例、标准、规定,也包括违反多数人都知道并遵守的不成文的安全原则,即安全常识。这里应当注意以下3点: 1)不安全行为主要是针对操作者本人而言的,不是针对管理人员(领导)的。管理人员的决定和行为不应被定为不安全行为,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属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2)选定的不安全行为在时间方面与事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当某种不安全因素在事故发生前存在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本来完全可以认识它并改变它,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这种不安全因素的行为不应被定为不安全行为。3)不能仅仅因为行为是不安全的就定为不安全行为。例如:带电或带酸工作有明显的危险。然而,这些危险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被克服。因此,带有这两种潜在危险物质的任何一种工作,其本身不应被人为是不安全行为。然而,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进行这两种工作,应被认为是不安全行为。(二)事故原因的分析(二) 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具体包括: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违反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二) 事故原因的分析具体包括: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二) 事故原因的分析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三) 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 间接原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规定,属以下情况为间接原因(记):(二) 事故原因的分析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事故责任分析应当注意的问题1、区分事故的性质: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将责任者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3、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1)按确认事故调查的事实分析事故责任(2)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 事故责任分析应当注意的问题及生产技术因素(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等),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的责任;(3)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4)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抢救和防治事故扩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三) 事故责任分析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即造成事故直接原因的人员。2、管理责任者:造成事故间接原因(管理原因)的人员。3、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的人员。通过比较事故的各种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选择在本次事故中起了最重要作用的原因,造成该原因的人员就是主要责任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1)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2)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三) 事故责任分析3) 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即管理责任者中的领导层成员。(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首先追究领导者的责任:1) 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2) 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3) 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三) 事故责任分析4) 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5) 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的,造成事故的;6) 对事故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或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致使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7) 基本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中,因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生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2) 事故责任者或其他人员,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从重处罚:(三) 事故责任分析1) 毁灭、伪造证据、破坏、伪造事故现场,干扰调查工作或者嫁祸于人的;2) 利用职权隐瞒事故,虚报情况,或者故意拖延报告的;3) 多次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的;4) 对批评、制止违章行为,如实反映事故情况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处罚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四) 事故教训一般来说,总结事故教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5、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四) 事故教训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8、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等。(五) 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是指避免同种事故重演和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也叫纠正和预防措施。 注意:整改措施是为了消除造成事故的原因。由于直接原因是间接原因引起,因此主要针对间接原因。即要覆盖所有已确定的间接原因,不要遗漏。主要包括内容:(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二)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三) 安全培训和教育(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1、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 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能源同时存在。1) 防止可燃易爆系统的形成 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或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剂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即:(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1) 取代或控制用量;(2) 加强密闭;(3) 加强通风排气;(4) 惰性化。2) 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消除或控制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这些着火源都应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2、电气安全技术措施1) 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2) 漏电保护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和实施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3) 绝缘 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类)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采用绝缘防护用品、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4) 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项触电时电击电流的通路。5) 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120V的电源。交流电源用专门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提供安全电压电源(42V,36V,24V,12V,6V)并使用类设备、电动工具和灯具。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6 )屏护和安全距离(1) 屏蔽和障碍,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防止人体误入带电间隔的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拦等。金属屏护装置必须接零或接地;(2) 保持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7) 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的连锁保护装置。如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等。(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3、机械安全技术措施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1) 避免锐边、尖角和凸起部分;(2) 设置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3) 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如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噪声和振动等);(4) 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如爆炸环境中使用的机器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本质安全”电气装置:电压低于“功能特低电压”的电源;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一)安全技术整改措施2)限制机械应力:机械应力不超过允许使用值,保证安全系数。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用以制造机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不得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或健康。4)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机械设计应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为避免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器零件或工件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危险情况,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1) 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应避免危险工况的出现;(2) 重新启动:动力中断后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器才能运转;(3) 零部件的可靠性:能承受在预定使用条件下的各种干扰和应力而不会失效;(4) 定向失效模式:部件或系统主要失效模式是预见以知的,有相应的预防措施;(5) 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当某个零部件万一失效,用备份件接替以实现预定功能;(6) 自动监控:保证当元、部件能力减弱或加工条件变化而产生危险时,能停止危险过程,或防止故障停(一)安全技术整改措施机后自行再启动,或报警;(7) 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程序;在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储存程序被有意或无意改变;可能的话采用故障检验系统来检查由于改变程序而引起的差错。6)安全防护措施: 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的特殊危险形式。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1) 结构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2) 结构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拆卸;(3) 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4) 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5) 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6) 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7) 便于检查和修理。(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4、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6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程(GB108728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一)安全技术整改措施5、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 以下诸方面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1) 危险化学品包装;2) 危险化学品运输;3) 危险化学品标签编写;4) 危险化学品贮存;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包括16部分的内容)。 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二)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等。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二)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明确各级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包括单位负责人及其副手、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车间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工段长、班组长、车间(或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作业工人的安全职责。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完善安全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等物质方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进行,也是安全管理整改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三)安全培训和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具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新职工必须经过严格的3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人员应2级培训和考试。案例1:吊臂折断事故 某企业从事施工起重作业,按规定起重机的吊臂应用铆接,但甲班班长违章指挥,要求焊工乙采用焊接,结果在吊装作业时发生吊臂折断,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A.企业负责人 B.甲班班长C.焊工乙 D.起重机驾驶员2、这起事故属于:案例1:吊臂折断事故A.死亡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大事故D.特别重大事故 E.重伤事故3、特种设备专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A.安全监督管理部门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C.劳动部门 D.公安机关 E.工会4、应为事故调查组成员的是:A.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市公安机关C. 市监察局 D.企业负责人 E.县工会案例1:吊臂折断事故参考答案:1、B 2、B3、B4、ABC案例2:某厂污油管线作业爆炸事故 某日16时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进行连接污油池的污油管线作业。16时20分,维修钳工甲将带有污油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的浮油。在连接距离液面上100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正而连接不上,班长乙决定采用焊接方式。17时10分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油气场所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17时20分,钳工甲见电焊工丙迟迟没回来,又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开始焊接,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污油池水泥盖板掀翻,污油池着火,钳工甲掉入污油池内死亡。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案例2:某厂污油管线作业爆炸事故1、单项选择题1)在油气场所焊接,焊接人员必须_。A.懂得防火知识B.懂得防爆知识C.具备焊工操作证D.经过培训分析以上选项都属于焊接人员上岗应该具备的知识,但是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对特种作业人员规定,必须持证上岗。2)该起事故的性质是_。A.自然灾害 B.刑事案件 C.责任事故 D.非责任事故分析本起事故的起因是钳工甲在没有焊工证和动火票的前提下违章动火,表明企业在特种作业证管理和案例2:某厂污油管线作业爆炸事故作业过程的工作票管理制度方面管理不到位,属于管理责任事故。3)该起事故爆炸的直接原因是_。A.通风不良B.污油池存在油气C.没有监护D.违章动火E.没有办理动火证分析本起事故是钳工甲在没有焊工证和动火票的前提下违章动火而发生的,没有焊工证和动火票是事故的间接原因,违章动火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多项选择题1)该起事故中,直接与油气爆炸有关的因素有_。A.空气 B.污油挥发的气体 C.环境温度 D.污油案例2:某厂污油管线作业爆炸事故E.电焊焊接时产生的火花 分析爆炸应具备三个要素:助燃物-氧气;可燃物可燃易爆气体;着火源-焊接火花2)钳工甲所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_。A.电磁辐射B.触电C.油气着火D.油气爆炸E.机械伤害解析钳工甲此次作业环境中有电线、油气,没有电磁、机械伤害3、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该起事故可能涉及_事故类别。A.其他爆炸 B.火灾 C.淹溺 D.灼烫 E.触电 F.机械伤害分析按照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中发生了案例2:某厂污油管线作业爆炸事故“油气爆炸”,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物质存在,故可能引发其他爆炸、火灾和灼烫;“钳工甲掉入污油池死亡”,其死因可能是炸死或淹溺。整个故障并未涉及机械设备,故不选机械伤害。4、该起事故中,爆炸的间接原因有_。A.作业组织不严密 B.安全教育培训不够C.动火现场监护不严 D.没有动火票制度E.安全意识不强分析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制度或制度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案例2:某厂污油管线作业爆炸事故参考答案:1、1)C;2)C;3)D。2、1)ABE;2)BCD。3、ABCDE。4、ABCE。案例3:槽车液氯泄漏事故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的液氯槽灌破裂,液氯泄漏,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 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了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气化扩散,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 7日2时,应急救援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附近村民紧急疏散和对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进行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案例3:槽车液氯泄漏事故1、单项选择题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3861-1992),导致该事故发生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_。A.槽罐车的液氯槽罐破裂B.标志不良C.有毒物质D.作业环境不良E.运动物分析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是液氯这类有毒物质。2)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_。A.槽车与货车相撞,槽罐车破裂,导致液氯泄漏B.槽罐车装载液氯的槽罐设计有缺陷C.对货车驾驶员乙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性的认识E.当地政府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案例3:槽车液氯泄漏事故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能量和危险物质。从对该起事故的描述中可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槽车与货车相撞,槽罐车破裂(失控),液氯泄漏。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案例的描述,应追究的事故直接责任者是_。A.槽罐车驾驶员甲B.货车驾驶员乙C.村民D.村民主要负责人E.应急救援人员分析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因而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故应追究驾驶员甲事故直接责任。案例3:槽车液氯泄漏事故4)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属于_。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E.较大事故分析在该事故中,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多项选择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化品运输管理C.调查事故案例3:槽车液氯泄漏事故原因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分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调查组职责是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12-1986),可以列为该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_。A.中毒死亡人员的丧葬及抚恤费用B.受伤住院村民的补助救济费用C.受伤住院村民的医疗费用D.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E.槽罐车停运期间减少的经济收入分析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具体包括统计范围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只有E不符合定义内容,属于间接经济损失。案例3:槽车液氯泄漏事故3)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_。A.搜集与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B.成立该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部C.慰问抢险人员D.询访槽罐车驾驶员甲E.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事故调查进展分析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物证、事故事实材料、事故人证、现场摄影及绘图。4)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槽罐车运输单位需要_。A.经过资质认定B.对驾驶员甲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C.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D.配备押运人员E.办理夜间行车手续案例3:槽车液氯泄漏事故分析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运输单位须经资质认定,对驾驶员甲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并配备必要防护用品和押运人员。参考答案:1、1)C;2)A;3)A;4)A。2、1)CD;2)ABCD;3)AD;4)ABCD。案例4:吊笼坠落事故 机修组负责人王某带领甲、乙、丙三人进入施工现场,对升降机进行降层拆卸工作(从17层降至15层),王某在一楼看护,其余3人到升降机顶进行拆卸工作。首先拆去了用于防止吊笼坠落的安全钢丝绳。15时30分,在执行上述拆卸程序的时候,牵引机卷筒钢丝绳突然在卷筒处断裂,吊笼坠落至15层撞到垫设的两根钢管,垫设在15层的两根钢管由于无法承受吊笼的冲击而弯曲,与吊笼一起坠落至楼底,吊笼内三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先后死亡。案例4:吊笼坠落事故1、单项选择题1) 这起事故属于_类事故。A、高处坠落B、物体打击C、起重伤害D、人为错误2、多项选择题1)该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是_。A、牵引机卷筒钢丝绳B、钢管C、吊笼D、安全绳。3、简答题:请确定这起事故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案例4:吊笼坠落事故参考答案:1、C。2、AC。3、不安全状态:钢丝绳有缺陷。不安全行为:违规先拆除了安全钢丝绳。直接直接原因原因案例5:高处坠落事故 某建筑施工队在建设工地上搭设了一个15m高的脚手架,但未设护栏。工人许某在脚手架上进行作业时未系安全带,因而跌落到地面上,造成重伤。1、确定这起事故的类别。2、确定这起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3、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是什么?案例5:高处坠落事故参考答案: 1、高处坠落。2、起因物:脚手架;致害物:地面。3、不安全行为: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安全状态:脚手架无护栏。案例6:直接经济损失计算1、某发电厂一期工程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7人从高处坠落,当场死亡5人,重伤2人。施工现场地面人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呼叫120,与该单位车辆一起立即将坠落人员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但重伤2人经抢救无效先后死亡。这起事故的经济赔偿为平均每位死者16.5万元,重伤2人的抢救费用为3.6万元,事故造成停工经济损失为80万元。2、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生一起伤亡事故。死亡3人,重伤5人。事故现场抢救费20万元,抚恤费100万元,丧葬费30万元,伤者医疗费80万元,停产损失费200万元。案例6: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参考答案:1、16.57+3.6=119.1万元2、20+100+30+80=230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现场抢救费用、赔偿费用。停产损失费用属于间接经济损失。案例7:起重伤害事故 某厂有机加工车间、总装车间、锅炉房、油库等。厂内有起吊2.5t、高2m的起重机,以及升降机、叉车等。2005年7月21日7点半(8点上班),小李在机加工车间做起吊前准备,并在其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开始吊运钢板。7点45分,小陈进入机加工车间,未走行人安全通道,在吊物下行走,结果被吊运中的钢板碰撞成重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小李慌忙停止作业。1、本起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有哪些?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请回答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规定。 3、说明事故原因。案例7:起重伤害事故1、事故调查组由县人民政府或授权有关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组成员主要由县人民政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县行政监察机关、县总工会代表、公安机关,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参加。2、(1) 人员要求1) 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2) 具备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2) 使用前1) 检查其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案例7:起重伤害事故2) 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3)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3) 作业中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吊运时必须有人进行现场监督,作业活动区域不得有人,吊运开始前按警铃,以及“十不吊”等(4) 设备管理1) 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对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定期校验、检修;案例7:起重伤害事故2)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3)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3、(1)直接原因:1)小陈进入机加工车间,未走行人安全通道,在吊物下行走;2)小李在机加工车间做起吊前准备,并在其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开始吊运钢板。(2)间接原因:1)对危险作业缺乏现场监督;2)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3)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案例8:透水事故 某矾土矿井深42m,东西向为倾斜主巷道,主巷道两侧每隔710m分6个中段开采。2002年5月16日22时,矿主李某、技术员王某指挥7名矿工在井下第六中段作业。17日凌晨1时许,矿工刘某等4人打了9个炮眼,并装上炸药,由矿工张某放炮。张某点炮后到第五中段巷道躲炮,矿工邵某、甘某分别在第三和第一中段巷道躲炮。响完两炮后,从第三中段巷道透出水来,5min后第四中段以下巷道淹没。井下电缆被水冲毁,失去照明。邵某摸黑沿主巷道来到绞车旁,与甘某一起上井,将井下情况告诉技术员王某。王某立即带着矿工下井,发现水已漫到第三中段,井下5名矿工失踪,马上上井报告有关事故情况。接到事故报告后,有关部门立即组织线安全办、公安等有关部门案例8:透水事故组织抢救,花费10万元租用了抢险救灾设备,经过33h的抢救,于18日15时将5名遇难矿工尸体运道地面。事后,给每名遇难者赔偿5万元,事故调查处理费用10万元。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这起事故的类别是什么? 2、这起事故应该统计在:A.煤矿事故 B.非煤矿山事故 C.非矿山事故3、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按伤害程度可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请问如何区分轻伤和重伤?重伤的最高损失工作日是多少?4、请计算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和直接经济损失。案例8:透水事故参考答案:1、透水事故。2、B。3、损失工作日小于105日的失能伤害为轻伤,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为重伤。重伤的最高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4、损失工作日:60005=30000日直接经济损失:10+10+55=45万元案例9:被皮带卷入事故 某选矿厂调度指令棒磨车间生产三班组织富矿线生产。中班负责钢带岗位的操作工冯某、雷某两人17点30分准时上班,至22时55分,冯、雷两人开始用铁铲清理场地、人行道上积矿。冯某铲非人行道上的积矿,距雷约18m;但事故发生时,3号钢芯皮带头处只有冯某一人。非人行道上的积矿较少,人行道的积矿较多。冯某铲完非人行道上的积矿后,准备到人行道铲积矿。为了贪图方便,冯某拿着1.8m长的铁铲,违章穿越正在以2m/s速度运行的3号钢芯皮带,即从3号钢芯皮带增紧轮与已停用案例9:被皮带卷入事故的13号皮带间只有0.54m宽、1.24m高的空间弯腰穿过。当冯某正在穿越时,手里1.8m长的铁铲一头触到运行中的皮带,将铲和人一起卷入钢芯皮带增紧轮。铁铲木柄被折断成三段,而冯某的头部顶着增紧轮外的支架,在高速运转的皮带挤压下,将冯某的头部切掉。1、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2、试分析事故的责任人和部门及理由。案例9:被皮带卷入事故参考答案:1、(1) 直接原因1) 人的不安全行为:冯某手持1.8m长的铁铲从运行的皮带旁只有0.54m宽、1.24m高的空间穿越。2) 物的不安全状态:运转的皮带头处未加装防护罩。(2) 间接原因1) 设备管理人员:未在皮带头处加装防护罩。2) 车间及班长: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没有制定与富矿线生产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或案例9:被皮带卷入事故虽然有但不落实。 3) 厂安全科和设备科:安全检查未发现皮带头处无防护罩,未整改。2、(1) 直接责任者冯某:违章穿越正在运行的皮带。(2) 车间主任及班长(管理责任者):安全教育方面有差距,导致工人违章。(3) 厂安全科和设备科(管理责任者):未发现皮带头处无防护罩,未整改。(4) 雷某(负一定责任):未起到互保作用,对冯某的违章作业未能制止。案例10:触电坠落事故 1994年元旦,某建筑公司一分公司某施工队承建的某厂6#楼工地,于上午9时许一民工在6.5m高处拆除用钢管搭的高压线护架时,因钢管一端碰在高压线上触电坠落死亡。 该工程在设计时忽视了一排约30m长的10kV高压线正处在塔式起重机回转半径范围内,此方案经技术队长审核通过于1993年8月投入施工。由于设计施工方案中未考虑到现场有高压线,平面图上没有标出,因而施工前对此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事故当天,民工在6.5m高的架子上拆去有触电隐患的钢管搭的护线架时,不但未系安全带,而且在人距离高压线3.8m的作业环境和钢管长4m多的情况下,背案例10:触电坠落事故对高压线拆钢管,加上又无人监护,转动钢管一端触到高压线,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试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参考答案:1、直接原因(1) 受害民工操作错误:背对高压线操作、不系安全带。(2) 钢管护线架(作业点)离高压线的距离小于拟拆除的钢管的长度,使钢管可能碰触到高压电线。案例10:触电坠落事故2、间接原因(1) 施工方案设计和审核有缺陷,未对处在塔式起重机回转半径范围内的10kV高压线采取安全防护措施。(2) 整改措施不当,采用可导电的钢管搭设10kv高压线防护架。(3) 委派缺乏安全知识的民工从事危险作业,又未进行必要的培训,危险作业没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4) 危险作业未派人监护。案例11: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1979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50平方米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3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10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8平方公里,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液氯钢瓶用户工人和充装单位的操作人员不清楚液氯钢瓶充装安全操作规程。待装的钢瓶内剩有少量氯化石蜡。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罐装置。送来案例11:液氯钢瓶爆炸事故此钢瓶时未向充装单位作任何说明。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收到待充装钢瓶后立即充装液氯。充装时,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1、单项选择题1)液氯钢瓶用户的违章行为是_。A、没有说明液氯钢瓶的用途;B、没有提供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安全性能;C、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防倒罐装置;D、液氯钢瓶没有安全卸爆装置。2)充装工人在充装液氯前应_,就进行充装作业。A、按规定检查和清理钢瓶;B、应向液氯钢瓶用户讯案例11:液氯钢瓶爆炸事故问钢瓶使用状况;C、应请示有关技术负责人后充装;D、应将其它液氯钢瓶移到它处。2、多项选择题1) 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_致使钢瓶发生爆炸。A、温度升高;B、压力升高;C、温度降低;D、压力降低 2) 对于液氯钢瓶用户的工人和充装单位的操作人员,下列_是正确的。A、液氯钢瓶用户的工人是特种作业人员;B、充装单位的操作人员是特种作业人员;C、双方工人均需进行作业培训,但不需进行考核;D、双方工人均须经作业培训和考核。案例11:液氯钢瓶爆炸事故参考答案:1、1)C;2)A。2、1)AB;2)BD。3、(1)直接原因:1)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2)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致使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钢瓶内压剧增导致钢瓶爆炸,又引起周围装有液氯的钢瓶爆炸。案例11:液氯钢瓶爆炸事故(2)间接原因:1)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罐设施)。2)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压力容器罐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充装方的工人违章操作。3)化工厂建在居民区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的要求,政府和工厂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措施。(3)整改措施案例11: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2)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3)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4)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案例12:触电事故 2003年9月8日上午,某机械厂动力外线班班长与徒弟一起执行拆除动力线任务。由上班才三个月的徒弟在下方监护,班长骑跨在天窗端墙沿上,未系安全带,解横担第二根动力线时,随着身体移动,其头部进入上方10千伏高压线间发生电击,击倒并从11.5米高窗沿上坠落地面,因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该动力线距10千伏高压线0.7米。问题:试分析事故性质、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案例12:触电事故参考答案1、事故性质:这是一起员工违章作业、现场监管不力而造成责任事故。2、事故的直接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未系安全带。(2)物的不安全状态:所拆动力线距10千伏高压线仅0.7m,远小于1.2m安全距离的规定,造成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3、事故的间接原因:案例12:触电事故(1) 作业前未断开上方10千伏的高压电。(2) 由上班才三个月的徒工现场监护,不具备工作监护资格 (带电作业或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应设监护人,监护人的安全技术等级应高于操作人。工作人员应服从监护人的指挥,监护人在执行监护时,不应兼作其他工作等) 。(3)机械厂操作规程不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够,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强。案例13:特大交通事故 2000年7月7日22时30分,柳州市壶东大桥发生一起交通大客车坠入柳江的特大交通事故,车内司乘人员79人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 7月7日20时40分,柳州市突降暴雨,并伴有强雷电及大风。21时,壶东大桥路灯因钟控开关遭雷击损坏,路灯全部熄灭。21时37分,柳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公交公司)驾驶员周梅华驾驶桂B00512号大客车(核载80人)从车场出发。此时处于暴雨过后的小雨状态,街面车辆多,车速慢,车内乘客多,汽车驶至事故发生地点时,已延长20min左右。 22时30分,因大桥路灯熄灭,能见度低(实际能见距离56m)。周梅华驾驶大客车以约38km/h的速度案例13:特大交通事故(限速40km/h)由西向东行驶至壶东大桥中段时,碰到大桥维护施工单位潘某等四人遗留在行车道上横倒的水泥隔离墩,导致大客车突然向左拐,冲上旁边高0.3m的人行道,撞断大桥北面护拦7.8m,大桥人行道外侧水泥板跨塌。大客车垂直翻入距桥面27.1m的柳江中,车内司乘人员79人(其中男34人、女45人)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问题:试分析事故性质、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责任者?案例13:特大交通事故参考答案:1、事故性质:这是一起因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驾驶员未遵守确保安全通行原则,而引发的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2、直接原因:(1) 柳州市政维护处第四工程处临时工潘某等四人在桥面作业时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在未全部清除桥面上遗留的水泥墩的情况下便离开施工现场,妨碍了交通,致使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前轮与遗留在桥面一个横倒在地的水泥隔离案例13:特大交通事故墩相撞,造成车辆冲上人行道,直坠江心。车辆与水泥隔离墩相撞导致失控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 驾驶员周梅华在雷雨天气,桥面路灯熄灭的情况下,驾驶大客车与水泥墩相撞前没有及时采取制动及有效回避措施,致使两者相撞。周梅华未遵守确保安全通行原则,不注意安全驾驶车辆,也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间接原因:案例13:特大交通事故(1) 柳州市市政维护处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人员工作不负责任,在进行壶东大桥主桥伸缩缝施工时,保证大桥交通安全的措施不具体,造成7月7日晚壶东大桥主桥伸缩缝施工现场无人指挥和管理。(2) 柳州市公交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缺乏针对性,个别职工安全意识不强。(3) 柳州市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不够,事故防范措施不力。案例13:特大交通事故3、责任者(1) 潘某等4人未能共同清除遗留在桥面上的水泥墩,妨碍了交通,导致水泥墩被其他车辆撞倒在地,致使大客车碰撞并坠落江中,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在本次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潘某等4人涉嫌交通肇事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 驾驶员周梅华在雷雨天、桥面路灯熄灭的情况下,未遵守确保安全通行的原则,致使事故发生,对此次事故的发生负次要责任,鉴于其已在事故中死亡,不再对其处罚。案例14:机械伤害事故 某机械加工厂金工一车间三组车工安某承担150S50泵轴的加工任务,具体是车螺纹工序,在C620车床上操作。2000年7月8日上午下班前完成3.25小时(应完成工时定额3.12小时)。上午未穿工作服。 下午安某继续加工任务,仍未穿工作服。约12时45分左右,在其前后工作的金某和赵某忽然听到安某的一声惨叫,看到安某的上衣已被加工旋转泵轴全部卷上,马上喊拉电闸,距安某20m远的刘某迅速切断离自己较近的车间电闸。 从事故现场清楚可见,安某全部上衣(包括内衣)都缠卷在加工的682mm长的泵轴上,覆盖了从三角头起一大部分泵轴。胳臂位置在泵轴的下方,夹紧靠三角夹头处的泵轴部分,并伸向斜上方。头右部紧靠三角夹头,而与夹头接触部位是裂开的脑浆。身体直挂案例14:机械伤害事故在车床上,只下装完好无损。 当把缠卷的上衣从泵轴解下时,发现腈纶袖边一部分已紧贴在泵轴的“消气”部位表面。从车床转速表上可见,事故发生时车床转速为480r/min。 虽有机械系统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多次要求和宣传上班要穿工作服,但这次事故发生前仍有20%25%左右的人不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据说,青年工人不喜欢工作服的样式和面料;此外,只有两套工作服,遇雨季洗换不便。 问题:事故类型及性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责任者、整改措施?案例14:机械伤害事故参考答案:一、事故类型及性质1、根据事故原因分类:机械伤害事故。2、事故性质:是一起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现场管理不力而造成的责任事故。二、直接原因:安某上班不穿工作服,作业时,所穿的腈纶衣的袖边粘在加工的泵轴上,被卷击致死。三、间接原因: 虽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但未采取恰当措施使之落实。事故发生前有20%25%左右的人不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案例14:机械伤害事故四、责任者(1) 直接责任者:车工安某,作业时,不按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2) 领导责任者(管理责任者):车间主任,未采取恰当措施落实安全操作规程。(3) 主要责任者:车工安某。五、事故整改措施:1、单位领导采取恰当措施,落实安全操作规程;2、车间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及时发现和处理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3、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自觉地在作业时中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案例15:触电烧伤事故 某建筑施工队在城市一街道旁的一个旅馆工地拆除钢管脚手架。钢管紧靠建筑物,临街面架设有10kV的高压线,离建筑物只有2m。由于街道狭窄,暂无法解决距离过近的问题。上午下过雨。安全员向施工工人讲过操作方式,要求立杆不要往上拉,应该向下放。 下午上班后,在工地二楼层面“女儿墙”内继续工作的泥工马某和普工刘某在屋顶上往上拉已拆除的一根钢管脚手架立杆。向上拉开一段距离后,马某、刘某以墙棱为支点,将管子压成斜向,欲将管子斜拉后置于屋顶上。由于斜度过大,钢管临街一端触及高压线,当时墙上比较湿,管与墙棱交点处发出火花,将靠墙的管子烧弯25。马某的胸口靠近管子烧弯处,身上穿着化纤衣服,当即燃烧起来,人体被烧伤。刘案例15:触电烧伤事故某手触管子,手指也被烧伤。楼下工友及时跑上楼将火扑灭,将受害者送至医院。马某烧伤面积达50%,由于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于2月20日晚12时死于医院。刘某烧伤面积达15%,三根手指残疾。两人在医院用了抢救费2万元。公司停工一个月,损失200万元,事故罚款和赔偿用了5万元,补充新工人的培训费2000元,给马某抚恤金10万元。 经查,用人单位没有该种作业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时无现场监督;马某未接受足够的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刘某从农村来到施工队仅仅4天。问题:事故类型及性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责任者、事故整改措施、这次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是多少?案例15:触电烧伤事故参考答案:一、事故性质及类型:1、根据事故原因分类:触电事故。2、事故性质:这是一起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现场管理不力的责任事故。二、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高压线距建筑物过近,工作场所间隔不足。2、人的不安全行为:(1) 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把立杆往斜上方拉;案例15:触电烧伤事故(2)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穿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服。三、间接原因:1、作业前未切断高压线供电;2、不采取安全措施:钢管距高压线过近而未采取隔离措施;3、没有危险作业的作业程序。4、作业组织不合理:(1) 人事安排不合理:工人不具备安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2) 从事危险作业任务而无现场监督。案例15:触电烧伤事故四、事故责任者1、直接责任者:马某、刘某。 2、领导责任者:建筑施工队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3、主要责任者:建筑施工队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五、事故责任者的处理1、鉴于马某已死亡,免于处罚;刘某以批评教育为主。2、对安全生产负责人给予撤职、罚款处理。3、对施工队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记过、罚款处理。案例15:触电烧伤事故六、整改措施1、制定危险作业的作业程序或指导书,规定狭小空间作业必须切断高压线供电或采取隔离措施,有专人负责现场监督。2、对工人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督促检查,并指派专人对口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七、直接经济损失:2+10+5=17万元案例16:制衣厂特大火灾事故 1991年5月30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田边管理区盆岭村个体户(挂名集体)王某一、王某二两对夫妇办的兴业制衣厂(来料加工企业),发生特大火灾,全厂付之一炬,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 1989年期间,王某两对夫妇自筹资金建成一幢四层楼的厂房。同年11月以王某二之名签领营业执照开办石排镇兴业制衣厂,并与香港三裕公司签订来料加工协议,生产塑料雨衣。此后,在招收工人、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由王某一负责。投产后,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 5月30日,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后扔下烟头引燃易燃物。当日凌晨4时20分左右,厂一楼突然起火,存放案例16:制衣厂特大火灾事故在楼层的大量生产原料PVC塑料布和成品雨衣7万多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封住了这幢四层楼厂房的唯一出口。楼内既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亦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还将很多门、窗都用铁条焊死,造成工人扑火无力,逃避无门。浓烟烈火沿着楼梯和电梯井筒道大量窜入三、四层楼的工人宿舍。当时许多工人正在该楼内熟睡,没等醒来或还不知道这里发生什么事情,就被熏死或烧死,最终造成64人直接熏死、烧死,55人从窗口跳楼逃生。逃生人员中,两人当场摔死,6人摔伤、烧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共计造成72人死亡,84m的厂房烧毁。问题:事故类型及性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责任者、责任者的处理、事故整改措施?案例16:制衣厂特大火灾事故参考答案:一、事故类型及性质1、根据事故原因分类:火灾事故。2、事故性质:是一起现场管理混乱、生产场所安全设施严重不足、人员违章乱扔烟头引起火灾的重大责任事故。二、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1) “三合一”,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案例16:制衣厂特大火灾事故在一幢楼内;(2) 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3) 楼内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4) 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很多门、窗被铁条焊死。2、人的不安全行为:(1) 在很多易燃物的工作场所,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并乱扔烟头;(2) 紧急情况下跳楼逃生时方式不对。案例16:制衣厂特大火灾事故三、间接原因1、上述直接原因是由于王某一不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混乱造成的;2、石排镇、田边管理区很多“三资”、“三来一补”企业都存在安全管理混乱的现象,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或不健全,厂房设计、建设及投产时未经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验,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不齐全;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措施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工作场所事故隐患较多。说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很不案例16:制衣厂特大火灾事故到位。四、事故责任者1、直接责任者:加班工人梁某。2、领导责任者:王某一、王某二,石排镇、田边管理区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3、主要责任者:王某一,石排镇、田边管理区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五、事故责任者的处理1、鉴于工人梁某已死,免于处罚。2、王某一、王某二交司法部门处理。3、石排镇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人撤职并交司法部门案16:制衣厂特大火灾事故处理。4、田边管理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撤职和撤消党内职务的处分。六、事故整改措施1、兴业制衣厂:改变“三合一”现象;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管理机构或设置专人或兼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工作场所事故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2、石排镇、田边管理区:端正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安全生产,保证足够的人员、时间,加强各方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并加强安全生产投入。案例17: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某矿煤炭生产任务繁重,产量超过核准指标。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巷道尚未贯通。虽然矿上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某日228工作面发生了冲击地压,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68万元。经查,事故发生时找不到生产值班负责人,死亡和受伤人员未佩戴自救器和携带瓦斯检测仪,致使事故损失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 2、分析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管理问题。3、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案例17:瓦斯爆炸事故分析参考答案:1、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1)掘进工作面未形成独立通风系统;(2)工人检修电气设备时违章带电作业;(3)因冲击地压造成瓦斯异常涌出,又没有独立通风系统,造成瓦斯超限,达到爆炸极限;(4)瓦斯监测系统传感器故障,信息传输不畅。案例17:瓦斯爆炸事故分析2、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管理问题有以下几点:(1)超能力生产,导致采掘工作极其紧张;(2)生产值班工作人员脱岗;(3)机电设备管理混乱,或安全监测设备不能维修;(4)未能教育职工正确佩戴自救器;(5)下井人员未佩戴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3、针对本次事故,应采取的整改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案例17:瓦斯爆炸事故分析(1)加强技术管理,保证采掘平衡,生产和通风系统完整畅通;(2)完善瓦斯监控系统等技术装备,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3)采取技术措施,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4)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人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自觉使用自救设备;(5)坚持“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加强瓦斯测放,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 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深圳市政府立即组织数千人消防、公安、武警、解放军指战员及医务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由于决策正确、指挥果断,再加上多方面的全力支持,8月6日凌晨5时,终于扑灭了这场大火。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是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爆炸地点位于深圳市东北角,占地越两千平方米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是中国对外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爆炸地点位于深圳市东北角,占地越两千平方米的清水河仓库区清六平仓,其中6个仓(2号7号仓)被彻底摧毁,现场留下两个深7米的大坑,其余的1号仓和8号仓遭到严重破坏。紧挨着清六平仓的存有240吨双氧水的仓库和存有8个大罐、41个卧罐的液化气站及刚运到的28个车皮的液化气、1个加油站未发生爆炸。否则,对深圳市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8月5日下午13时10分,4号仓库的管理员发现仓库内堆放的过硫酸铵冒烟、起火,因消防设施无水,用灭火器灭火没有扑灭。电话报警“119”接不通。于是,保安员赶紧截住一辆汽车前去笋岗报警。深圳市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公安局消防处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即调笋岗消防中队的消防车前往灭火。当消防车开出后不久(13时26分),4号仓内堆放的可燃物质发生了第一次爆炸,彻底摧毁了2、3、4号连体仓,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附近货仓,使多种化学危险品暴露于火焰之前。市消防处负责人听到爆炸声,首先想到临近的液化气罐库,于是就立即调动最近的几个消防中队火速赶到现场。 15分钟内,5个消防中队的11台消防车就到了着火点。 消防处领导在现场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对参战中队的指战员进行战前动员,同时制定应急措施。全体消防队员奋不顾身地站在火海前英勇奋战。由于危险品处于持续被加热状态,约1小时后,在14时27分,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5号、6号、7号连体仓发生第二次爆炸。爆炸冲击波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爆炸后的带火飞散物 (如黄磷、燃烧的三合板和其他可燃物)使火灾迅速蔓延扩大,引燃了距爆炸中心250米处的木材堆场的3000立方米木质地板块、300米处6个四层楼干货仓、400至500米处3个山头上的树木。同时,距离现场最近的几位消防指战员英勇牺牲,很多同志负伤。但是,消防队员和武警战士临危不惧,仍然全力扑火。夜晚,广州、中山、东莞、珠海、惠州、佛山、清远市的100多辆消防车前来增援,经过近万名公安消防、边防武警和解放军防化兵16小时的奋战,于8月6日凌晨5时许,大火被基本扑灭。问题:针对该事故,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参考答案:1、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1)4号仓库内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存、接触,发生强烈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了热积累,导致起火燃烧、爆炸;(2) 清水河仓库区总体布局不合理,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危险品仓库,牲畜和食物仓库以及液化石油气储罐等设施,集中设置在与居民点和交通道路不符合安全距离规定的区域;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3)无消防水。2)人的不安全行为:仓管员和搬运工仅根据仓库剩余空间大小决定存放地点和存放方式,混存混装习以为常。危险品接卸过程,不按规范化程序执行。2、间接原因(管理原因) 1)安贸公司:(1) 为骗取经营化学危险品储运的许可证,在给市政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意把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干杂货平仓说成是符合安全规定的危险物品仓库,并违章改做化学危险品仓库;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2) 不按审批存放的危险品种类规定,严重混存各类化学危险品。货物到达才临时指定仓库堆放的现象时有发生;(3)在接到火险隐患通知书后,不按通知要求整改,未将重大隐患消除。2) 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1)市政府对清水河仓库区的总体布局未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审查;(2)市政府未按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法规、条例的规定对申办安贸危险化学品公司的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就以深府办1990688号关于成立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的批复批准成立安贸公司;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3) 市公安局未按规定严格审查,就给安贸危险物品公司发放广东省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剧毒物品储存许可证、深圳市爆炸品、危险品接卸中转许可证,使该公司在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条件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市公安局消防部门在发出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再未进行任何督促整改。(4) 市公安局违规参与安贸公司经营,其下属的爆炸危险物品服务公司在安贸公司中占有20%的股份。3、责任者1) 直接责任者为安贸公司主要负责人;2) 领导责任者为深圳市政府、市公安局;(3)主要责任者为安贸公司负责人、深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4、整改措施案例18:深圳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1) 危险物品仓库重新选址并合理布局;2) 根据化学品的兼容性,按有关法规、标准,存放化学品;3) 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1) 市公安局清除腐败,不和任何公司发生利益关系。(2)对危险化学品有关的申办、发证、储存场所的总体布局的审批,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标准 。(3)对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单位执行法规的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发出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要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 某花炮厂属私营企业,主要产品有鞭炮和烟花。在全省烟花爆竹企业专项整治期间,该厂从2000年12月开始停产整顿,至2001年4月份整顿完毕,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复同意该厂恢复生产,并与当地政府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2002年4月,该厂修建用来搬运原料的卷扬机提升系统,卷扬机提升斜长约60米,垂直高度30多米。上工区在半山腰,下工区在卸货停车场,操作平台设在上工区。卷扬机于2002年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该厂委托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了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明确指出自制的卷扬机不能使用,如要使用须经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当地公安部门在2002年11月1日对该厂检查中,特别指出卷扬机不得用于运输药料,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法人代表A当场表示,不采用机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械方式搬运黑火药,卷扬机只是用来搬运辅助材料,决不运载带药原料和人,厂里也制定了制度并告知全厂职工,违者罚款。A还以书面形式向公安部门作出保证,决不会用卷扬机来搬运黑火药和人。但事实上,自2002年10月份以来,该厂曾多次利用卷扬机搬运过黑火药,A对此视而不见。 2003年2月22日,厂安全负责人B前往某市购买黑火药和烟花材料,当日在该市租用了2辆5吨解放牌货车。23日上午,一辆车装载4吨黑火药和1吨高氯酸钾,另一辆车装载约7吨的烟花材料。B负责押运。车抵达厂后,根据副厂长C的指示,B指挥司机将第一辆车先行开至卷扬机下工区。副厂长C指派三名工人去卸货,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篮提升到上工区,为加快搬运速度, C又去找几辆手推车来运送,当天值班管理人员D也听命指派9名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工人到卷扬机上工区去搬运。未经专业培训的D操作卷扬机,2名工人在旁负责卸货,其余7名工人用2辆手推车将货物搬运入库。卷扬机前两次提升上来的是高氯酸钾,在提升期间,卷扬机曾发生吊篮下滑的故障。第三次提升黑火药时,因提升过卷、钢丝绳突然崩断,吊篮坠落至下工区地面,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2人重伤、20人轻伤。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请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并说明理由2、请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3、写出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4、请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防范)措施。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参考答案:1、责任事故(1)违章用未经检验的卷扬机运送黑火药;(2)违章用手推车运送黑火药;(3)操作人员无证操作卷扬机;(4)发现卷扬机故障时未及时停止生产使用。2、(1)直接原因:1)该企业使用未经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合格的自制的卷扬机,擅自提升烟花爆炸药料和物质。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2)值班管理人员D未经培训,无证作业,违法违规操作卷扬机提升高氯酸甲和黑火药。在提升运行过程中已发生了二次吊篮下滑的故障后,负责人不但没有及时采取检查、修理、停运等措施,而且继续冒险蛮干,违法违章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2)间接原因1)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第29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有关人员签字”的规定。题中该厂在卷扬机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六个环节均没有严格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2)安全管理混乱,制度形同虚设。在公安部门检查下达书面整改意见后,法人代表A作出书面承诺,制定了制度,但是未能履行承诺和遵守规章制度,“三违”现象严重。3)该企业未能按照安全生产法第23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的规定执行,未履行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4)该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低,素质差。企业的制度已告知全厂职工,卷扬机决不运载药料和人,但在事故当天,20多名职工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征兆无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一人制止或者提出异议。5)安全监督执法的公安部门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职责,对安全评价机构提出的,自制卷扬机必须通过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方可使用的建议置之不顾,在企业作出书面保证不采用机械方式搬运药料和人的承诺后,认可了企业违规行为。3、该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包括企业法人代表A、厂方安全负责人B、副厂长C、值班管理人员D、公安部门若干人(主管领导、2002年11月1日检查人员、主管人员等)、另一辆超载车司机。其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如下:(1)企业法定代表人A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混乱,特别是对卷扬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特种作业的培训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去做,严重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这起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2)厂方安全负责人B主管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没有听取安全评价机构的建议,不向法人代表A提出建议,企业习惯性违法违规视而不见,制止不力,工作失职,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3)副厂长C违法违规指挥司机将车开至卷扬机下工区,指派工人违章作业,将车上的高氯酸甲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蓝提升到上工区,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4)值班管理人员D违法违规无证作业,发现事故征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仍冒险蛮干,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5)公安部门若干人(主管领导、2002年11月1日检查人员、主管人员等),虽然以书面的形式下达了整改意见,但是对于企业法人代表A的口头和书面的承诺,表示了认可,是在明知企业违法的情况下监督执法不力,对这起事故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6)另一辆超载车司机。违规超载运输,对这起事故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但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应予以处罚。4、整改措施:(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2)严格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制度,严格安全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的制度,凡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必须依法停止使用。(3)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自觉抵制违章指挥、违法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严格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决不能上岗作业。 案例19:某花炮厂爆炸事故(4)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行政执法要公正、公平、公开,对法律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不能网开一面,更不能听信保证,对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一查到底,跟踪落实情况,直到事故隐患消除为止。(5)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开展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分级、建档、监测、监控,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工作,做到防范在先,科学决策,强化管理。案例20: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处理 某省一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案例20: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处理1、填空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4条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 _不得与员工宿舍在用一座_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_。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3、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4、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案例20: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处理参考答案:1、仓库;建筑物;安全距离。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70条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3、 事故调查组应由省人民政府、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检察院、有关技术专家案例20: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处理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的主要职责如下:(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2)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3)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5)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4、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以及相关法规,该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步骤)如下:案例20: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处理(1)成立事故调查组;(2)现场物证搜集(包括现场摄像拍照)、探查(绘制事故现场图,查明起火点和火源);(3)搜集有关原始资料和记录; (4)调查询问相关人员,作出司法认可的笔录; (5)分析事故原因,写出事故技术报告(必要时有的还需要做材料分析试验和技术鉴定); (6)分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管理责任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报告;(7)调查组研究讨论;(8)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9)报批。第二类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一) 基础理论知识(二) 典型案例分析(一)基础理论知识一、有关概念二、重大危险源辩识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四、危险有害因素预防对策和基本原则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 一、有关概念1、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不期望事件(OHSAS18001)。2、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OHSAS18001)。 “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都是事故。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即事故的原因。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物、人、环境和管理几个方面。“危险源”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卫生管理的缺陷。本书中认为能量源、能量载体和产生、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等也是危险源。一、有关概念3、风险: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OHSAS18001)。 风险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二元函数函数可能是线形的,也可能不是线形的。4、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即事故隐患被认为是风险程度达到使事故很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即构成险情的危险源。所以,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而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一、有关概念5、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定义于危险物品的数量,不涉及风险程度。因此,重大危险源(包括重大事故隐患)不一定是事故隐患。而事故隐患也不一定是重大危险源。危险物品的数量构不成重大危险源,也可能构成事故隐患。6、系统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目的是实现特定任务或保持特定的功能。7、危险有害因素指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因素,与危险源的概念相近。危险源的产生(1)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源载体)或危险物质;(2)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则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和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而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则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了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源的产生 从本质上讲,危险源之所以能够造成伤亡事故、损害人体健康和财物的损坏,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以及能量和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因此,危险源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以及失控。1、能量和有害物质的存在(1) 能量就是做功的动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构成危险源。如:锅炉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压力和高温;吊起重物所具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运动中的机械部件所带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等,危险源的产生一定条件下均能够造成各类事故发生。静止物体的棱角、毛刺等之所以能够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碰撞、摔倒时的动能或势能所致,这些都是由于能量的意外释放而形成的危险源。(2) 有害物质往往在一定条件下能损害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导致物品或设备的正常效能遭到破坏,因而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源。2、失控 正常的生产活动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有害物质按照人们的意志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和有害物质,消除并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和可能性,但一旦这种危险源的产生约束和控制失效,如:屏蔽措施失灵就可能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失控也是产生危险源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为设备故障和缺陷、人为失误以及管理缺陷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通常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大部分呈现出一种随机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很难预测它们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1)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的故障和缺陷 故障和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实际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且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危险源的产生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事件发生的危险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和缺陷,另一方面是设备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产生缺陷。如:管道阀门破裂、通风装置故障使有毒气体侵入作业人员呼吸系统;护拦缺损、安全带及安全网质量低劣为高空作业时的坠落事故提供了条件等。 (2)人为失误 人为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员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危险源的产生 人为失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是产生危险源的重要因素。人为失误是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意外行为,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往往也不可预测,但可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来预测发生人为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 不正确的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影响都会造成不安全行为,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类。如:误合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带电、使检修中的设备意外启动;未经检测或忽视警告标志,不配带呼吸器等护具进入缺氧作业或有毒作业场所;不按照规定穿戴工作服(帽)使头发或衣袖卷入运动工件等。危险源的产生(3)管理缺陷 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也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此外,温度、湿度、风、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也是会引起设备故障和人为失误,也都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总之,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以及失控是危险源产生的根源,一般来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数量越多,其潜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是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存在,即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消除。课堂练习11、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B.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D.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2、某植物油厂安全主管甲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B.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课堂练习1C.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D.当需要储存5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1000t储罐的风险小原因说明:A.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其生产或储存场所存在危险源,但不一定构成事故隐患;有危险物品不一定就是重大危险源,要看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是否达到临界量B.作业人员误操作是危险源,但只当其风险程度达到使事故很可能发生时,才是事故隐患D.风险程度大小取决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与用几个储罐无关。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当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定时,事故发生的严课堂练习1重性增加1倍,系统的事故风险度就增加1倍B.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C.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D.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减少4、“植物油的成品储罐中储存的是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当储罐的容积一定时,罐内装的植物油越少,罐的事故风险度越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A.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大课堂练习1B.罐内植物油少到一定程度时,植物油蒸发的气态物质占有较大空间,这些气态物质发生事故的风险度比植物油发生事故的风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下储罐的事故风险度未必小C.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D.储罐事故发生风险度不只与植物油的多少有关,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所以仅由储存植物油的多少判断储罐事故风险度是不全的5、某焦化厂炼焦生产的主体设备主要是焦炉。某焦化厂生产工艺主要有:洗煤、配煤、破碎、筛分、焦化、鼓分冷却、氨回收、苯回收、脱硫脱氰等。其中配煤根据炼焦工艺要求按不同媒质进行;焦化工艺是将配煤后的粉煤装炉炼焦,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经课堂练习11400高温干馏裂解炭化,同时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即粗煤气),即焦炉的输出物有粗煤气和焦碳(1) 炼焦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源B.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事故隐患 C.配煤装置不能实现本质安全D.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焦炉是重大危险源原因说明: A.炼焦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一定有生产、储存场所和能量载体B.没有确定风险程度的依据。课堂练习1C.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使配煤工艺实现本质安全D.不知道焦炉内的何种危险物质达到何种量,无法确定是否为重大危险源(2)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 (GB182182000),有关焦化厂焦碳和煤气生产工艺说法正确的有:A.9t的氨气储罐是危险源B.9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危险源C.9t的氨气储罐是事故隐患D.9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事故隐患原因说明: A.氨气储罐是储存危险物质氨气的设备B.氨气储量达到临界量20t或以上时,氨气储罐构成重大危险源C.同D不知道风险程度,谈不上是否是事故隐患课堂练习1(3) 针对苯及其回收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有苯的苯回收装置是危险源B.泄漏苯的苯回收装置是事故隐患C.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危险源D.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事故隐患原因说明: A.有苯的苯回收装置是危险物质苯的生产设备B.苯泄漏,风险程度较高,构成事故险情C.对危险化学品控制好,就不是危险源D.危险源都不一定是,也就谈不上是否是事故隐患课堂练习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B.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C.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原因说明:全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和厂中的一个班组都可以构成一个系统,只有符合系统的定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目的是实现特定的任务或保持特定的功能。 7、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课堂练习1参考答案:1、A。2、ABD。3、BC。4、BD。5、(1)A;(2)A;(3)AB。 6、AB。7、BC。二、重大危险源辩识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储罐区(储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下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1、储罐区(储罐)、库区(库)和生产场所(1) 重大危险源辩识标准 对于储罐区(储罐)、库区(库)、生产场所而言,储存量或生产场所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时为重大危险源。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质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质且每一种物质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二、重大危险源辩识 q1/Q1+q2/Q2+qn/Qn1式中 q1、q2、 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Q1、Q2 、 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储罐区(储罐) 储罐区(储罐) 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储罐区或单个储罐。库区(库) 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2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二、重大危险源辩识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加工、使用表1-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2) 单元的划分1) 生产场所、储存区、单元的概念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中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储存区指专门用于储存危险物质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 二、重大危险源辩识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2) 单元划分 如果一个装置、设施或场所发生事故会导致另一个或几个装置、设施或场所发生事故,就不是相对独立,应该把它们一起算作一个单元;否则就分开为不同的单元。如果相距超过500m的两个生产装置都是同一工艺的组成部分(如用管道连接),在生产、安全方面紧密相关,则应视为同一单元。 2、其他装置、设施或场所(1) 压力管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 长输管道:表11 储罐区(储罐)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易燃液体闪点2820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kg氰化钠、碳酰氯等有毒品100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t苯酚等表12 库区(库)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1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0t铵锑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0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5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0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kg氰化钠、碳酰氯等有毒品100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t苯酚等表13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0.1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t铵锑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0.5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2.5MPa的管道,且额定蒸发量10t/h。2) 热水锅炉二、重大危险源辩识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3)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的压力容器(群)。(4) 煤矿(井工开采)二、重大危险源辩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1) 高瓦斯矿井。2)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4)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5) 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6)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二、重大危险源辩识属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1) 瓦斯矿井。2)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3) 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4)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6)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37小类: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分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4)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物质。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辩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辩识错误、其他辩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5)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因素分为如下20类:1) 物体打击指由失控物体的重力或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所造成的伤害。但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等引起的物体打击。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内由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机动车辆包括:汽车类:载重汽车、货卸汽车、大客车、小汽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叉车等。电瓶车类:平板电瓶车、电瓶叉车等。拖拉机类: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操纵杆式拖拉机等。有轨车类:有轨电动车、电瓶机车等。施工设施:挖掘机、推土机、电铲等。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凡在上述机动车辆的行驶中,发生挤、压、撞车坠落或倾覆等事故;发生行驶中上、下车事故;发生因搭乘矿车或放飞车事故;发生车辆运输摘挂钩事故、跑车事故等均属本类别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适用于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被设备的转动机构缠住等造成的伤害。已列入其他项事故类别的机械设备造成的机械伤害除外,如车辆、起重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等设备。4) 起重伤害是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适用于统计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伤害。起重作业包括:桥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汽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车吊等;升降机(电梯、施工或简易升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千斤顶、起重葫芦(包括手拉、手板、气动和电动葫芦)、卷扬机(绞车)等作业。如:起重作业时,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刮人,滑车碰人等伤害;包括起重设备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及提升设备过卷、镦罐等事故。不适用于下列伤害的统计: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失误引发的坠落或跌倒。5)触电是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用于统计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设备带电导体裸露部分或临时线;接触绝缘破损外壳带电的手持电动工具;起重作业时,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坠落;电烧伤等事故。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6) 淹溺是指大量的水经口、鼻进入人体肺部,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用于统计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浮动或固定的建筑、装置、电缆和固定平台。“作业”是指水域及其岸线进行装卸、勘探、开采、测量、建筑、疏浚、爆破、打捞、捕捞、养殖、潜水、流放木材、排除故障以及科学实验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这里指的是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根据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按物质燃烧特征把火灾分为A、B、C、D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一般具有有机物性质)火灾,通常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麻、毛、纸张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等。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如居民家中失火蔓延到企业的火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统计这种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人体所具有的危险重力势能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在脚手架、平台、陡壁等高于地面的施工作业场合;同时也适用因地面作业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不包括以其他类别作为诱发条件的坠落事故。如触电坠落事故。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0) 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石、砂石、煤等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事故。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11)冒顶片帮:片帮是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而脱落的现象。冒顶是顶板失控而自行冒落的现象。二者常同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统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2) 透水是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层、溶洞或与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13) 放炮是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14) 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5)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与炸药生产过程中,如配料、运输、贮藏等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火药与炸药生产过程中,如加工、配料、运输、贮藏过程中,由于震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炸药的热分解作用,以及贮藏时间过长或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熔炼金属时,废料处理不净,因残存火药或炸药引起的伤亡事故。16) 锅炉爆炸是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7表大气压,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蒸汽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蒸汽锅炉。17) 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超压而发生的爆炸。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 压力容器爆炸包括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 压力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因为化学反应失控,或环境温度过高等原因,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超过了设计容许的压力,导致压力 容器发生物理性破裂,这种破裂对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压力容器溢散出大量高压液化气体立即蒸发,然后同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就会产生化学爆炸,通常也称为二次爆炸,两种情况都统计为容器爆炸事故。 适用于盛装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气瓶、气桶、槽车等容器爆炸事故。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8) 其他爆炸指凡不属于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的爆炸事故。下列爆炸都发生此类事故:(1)可燃性气体同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可燃气体如煤气、乙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 (2)可燃蒸汽同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如汽油、苯挥发蒸气。(3)可燃性粉尘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如铝粉、镁粉、有机玻璃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粉、聚乙烯塑料粉、谷物淀粉、煤尘、面粉、木粉、锌粉;以及可燃性纤维,如麻纤维、棉纤维、醋酸纤维、腈纶纤维、涤纶纤维、维纶纤维等粉尘爆炸事故。(4)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同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汽同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而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和蒸汽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爆炸的事故。 另外,炉膛爆炸、钢水包爆炸、亚麻尘爆炸等,均为“其他爆炸”。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9) 中毒和窒息 指在生产条件下,有毒物进入人体引起危及生命的急性中毒以及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的窒息事故。适用于有毒物经呼吸道和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也包括在废弃的坑道、竖井、涵洞中、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发生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20) 其他伤害指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列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动物咬伤、钉子扎伤等。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3、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7类。4、危险、有害因素辩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最常见的是安全检查表)2)类比方法(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的有事件树、事故树等。四、事故预防对策和原则(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四、事故预防对策和原则1、事故预防的技术措施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四、事故预防对策和原则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按事故预防对策优先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四、事故预防对策和原则1)消除;2)预防;3)减弱;4)隔离;5)连锁;6)警告。(三)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2)提出的对策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实施的。(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提出事故预防对策。四、事故预防对策和原则(四)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则,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对策如下(7条)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增强机械强度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一) 金属切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1、机械伤害1) 由于设备旋转部位(齿轮、联轴节、工具、工件等)无防护装置或失效、人员操作不当等可能导致发生切伤、割伤、卷入等伤害;2) 由于设备维护不良、工件装夹不牢固等操作失误,造成工件、工具或零部件飞出伤人;3) 由于设备之间的距离或与墙、柱的距离过小,活动机件运动时造成人员挤伤;4) 由于切削加工时长屑未断屑或短屑防护不当造成割伤或崩伤; 5) 冲剪压作业时由于防护装置失灵、手误入冲剪压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区等造成伤手事故;6) 机械设备上的尖角、锐边等可能引起划伤;7) 检修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人员配合失误,未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等,可能导致碰伤、划伤、砸伤。2、触电由于设备漏电,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或措施失效,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等,可能导致人员触电。3、起重伤害 由于起重设备质量缺陷、安全装置失灵、操作失误、管理缺陷等因素均可发生起重伤害事故。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4、火灾 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油属于易燃物品,在有外界火源作用下可能引起火灾;由于电气设备故障、电线绝缘老化、电气设备检查维护不到位等还可能引起电气火灾。5、车辆伤害6、噪声7、振动8、高处坠落(二) 金属切削机床的安全防护装置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1、防护罩(隔离外露的旋转部件)/防护网(防止人体通过)。2、防护挡板:隔离磨屑、切屑和冷却润滑液,避免其飞溅伤人。3、防护栏杆:防工作台往复运动时伤人。4、保险装置和控制装置1) 超负荷保险装置:工作中发生超负荷情况时使机床停止运行。2) 行程限位装置:当工作台到达预定位置时,用档块或行程限位器压下行程开关,工作台就自动停止或返回。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 顺序动作连锁装置:控制各运动顺序进行,上一个动作未完成前,下一个动作不能进行。4) 紧急停车装置、制动装置:为迅速、及时停机。5)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零)等。(三) 为杜绝或减少冲床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1、设备、设施、工具1) 选择本质安全性能好的冲压设备;2) 在冲压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固定栅栏式防护罩,采用双手按钮式或双手柄式操作的安全装置,光线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连锁装置等;3) 工模具选用、安装合适,防止其飞出伤人。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1) 工作前仔细检查并进行试车;2) 设备运转时,严禁手或手指伸入冲模内放置或取出工件,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手用工具;3) 冲模安装调整、设备检修,以及需要停机排除各种故障时,都必须在设备启动开关旁挂警告牌;4) 工作结束时关闭电动机,直到设备全部停车;清理设备工作台面,把脚踏板移到空档或锁住。3、管理1)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2)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三) 起重作业的安全措施1、起重作业人员1) 起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认定有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持证操作;2) 吊运前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3)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 起重机驾驶人员要做到“十不吊”。2、安全操作规程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1)吊运前检查吊装设备、钢丝绳、吊钩等各种机具,确保规格正确、安全可靠;2)吊运前检查清理作业场地,确定搬运路线,清除障碍物;3)吊点选择正确,吊物捆缚吊运带有锋利棱角的重物时,应当放垫;4)禁止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结在地面、设备上的物体。5)用两台起重机吊运一个重物,应在有关部门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并装有专用吊重平衡梁,吊运时起重钢丝绳应当保持垂直,每台起重机所受的负荷量不能超过其最大起重量;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6) 吊运时,应当先稍离地面试吊,证实重物挂牢、制动性能良好和起重机稳定后,再继续起吊;7) 禁止歪拉斜吊;8) 起重机吊运重物时走吊运通道,禁止从人头上越过;9) 禁止在吊物上站人,禁止对吊物加工,不许吊物在空中长时期停留,起重机吊着重物时,司机和指挥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10) 当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人员上下,禁止从事检修工作,禁止从一个桥式起重机跨越到另一个桥式起重机上去;除停车检修外,禁止在桥式起重机的轨道上走人。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管理1) 吊装作业必须分工明确,按照起重吊运指挥信号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2) 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起重机,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3) 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工作时,其悬臂所能涉及的工作区域内禁止站人;使用起重电磁铁的起重机,在划定的区域内禁止有人;4) 禁止大风或雨、雪、雾天气起吊;5) 夜间作业要保证照明度。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四) 桥式起重机应设以下安全防护装置1、超载限制器:用以防止桥式起重机超负荷作业;2、升降限位器:限制吊钩的上升和下降高度,以防吊钩上升和下降超过限度;3、运行限位器:用来防止桥式起重机大车的运行范围;4、 连锁保护装置:设置在由建筑物登上起重机的门与大车运行机构之间,由司机室登上桥架的舱口门与小车运行机构之间,由运动部分的司机和进入司机室的通道口与小车运行机构之间;5、缓冲器:在轨道的终点处,安装弹簧橡胶缓冲装置,以便在大车运行限位器失灵的情况下驶出轨道的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终端而造成事故,能起到最后的保护作用; 6、安全声光报警装置:在吊物重量接近、达到和超过额定起重量时采用声光方式提醒操作人员;7、登机信号按钮;8、扫轨板:清除轨道上的落物;9、活动零件防护罩:对起重机上外露的、有可能伤人的活动零部件,如开式齿轮、联轴器、传动轴、链轮、链条、传动带、皮带轮装设的防护罩。(五) 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存在着火源。(六) 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2、压力:爆炸混合物的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上限显著提高。3、含氧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上限显著提高。4、火源能量:火源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5、惰性介质:如在爆炸性混合物中掺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所占体积比例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能爆炸。6、容器:容器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六) 可燃气体防爆措施的原则1、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1) 设备、管道、容器密闭,防止可燃气体泄漏;2) 取代可燃气体或控制可燃气体的用量;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 正压操作;4) 通风换气;5) 惰性介质保护等。2、控制火源:1) 禁止明火(包括吸烟);2) 防止静电积聚引起静电火花;3) 防止摩擦、撞击引起火花;4) 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引起电火花等。3、消除或减低爆炸威力:1) 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2) 安装泄压装置;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 尽量把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设置在露天或敞开、半敞开式的建筑物内;4) 保证可能发生爆炸的厂房有足够的泄压面积等。(七) 锅炉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1、锅炉爆炸事故(超压爆炸、严重缺水导致的爆炸、锅炉缺陷导致的爆炸等)。2、缺水事故: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最低安全水位线时,造成炉管爆破;或突然上水造成锅炉爆炸。3、满水事故: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允许水位,造成水击。4、汽水共腾:水面发生剧烈波动,造成蒸汽带水或水击事故。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5、炉管爆炸:由于水处理不良引起炉管结垢或腐蚀,或锅炉缺水造成炉管爆炸。6、水击事故:水在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造成管道等损坏。7、炉膛爆炸:炉膛内可燃气体或煤粉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遇明火造成炉膛爆炸。8、尾部烟道二次燃烧:锅炉尾部沉积的可燃物质重新着火燃烧。(八) 发生锅炉缺水事故的常见原因1、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严;或者擅离职守,未对水位及其仪表进行监视。2、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而运行人员未及时发现。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水位报警器或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而未及时发现。4、给水设备或给水管路故障,无法给水或水量不足。5、排污后忘记关排污阀,或排污阀泄漏。6、水冷壁、对流管束或者省煤器管子爆破泄漏。(九) 防止锅炉发生缺水事故的措施:1、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水位变化进行严格监视。2、轻微缺水时,立即向锅炉上水,使水位恢复正常。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严重缺水时,必须紧急停炉。(十) 锅炉的主要安全附件: 1、安全阀;2、压力表;3、水位计;4、温度计;5、超温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6、高低水位警报和低水位连锁保护装置;7、锅炉熄火保护装置;8、排污阀或放水装置;9、防爆门;10、锅炉自动控制装置。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十一) 涂装作业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1、火灾、爆炸。1) 涂装作业使用的涂料、溶剂等是易燃易爆物品,在涂装作业中,如果通风不良、设备设施缺陷、产生静电火花以及人员违章等,易燃易爆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 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检查维护不到位、电线绝缘老化等,还可能引起电气火灾;而且还可能由于电气火灾扩大引起爆炸。2、中毒。 涂料中含有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如果车间通风不良、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或防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护用品失效,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或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职业病。(十二)防止涂装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通风:喷涂间应设置配套通风净化系统。2、检测报警:1) 在有可能泄漏可燃气体的地方将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以便及时报警;2) 与喷涂设备配套的风机、泵、电动机、过滤器等部件易发生故障处,宜配套有响声的、或声光组合的报警装置,并与喷漆操作动力源连锁。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不燃材料:喷涂间室体及与其相联接的送风、排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备,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备,或铺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4、防爆设备:喷涂间应按相应的防爆等级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设施、仪器、仪表。5、禁火:1) 防静电:喷涂间所有金属制件、处理涂料、溶剂等的设备和管道、通风系统,必须具有可靠的电气接地;2) 喷漆间设禁火标志,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6、喷漆操作中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或长管面具,使物料与人体隔离。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7、喷漆间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通风系统效能测定和电气安全技术测定。8、喷漆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喷漆作业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9、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喷漆间,进入人员要严格进行防火防爆教育。(十三)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2、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3、隔离。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另一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是隔离操作,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4、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用于点式扩散源。全面通风是用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污染物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用于面式扩散源。5、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6、保持卫生。包括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弃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十四)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组成(1)替代。 (2)密闭。 (3)惰性气体保护。 (4)通风置换。 (5)安全监测及连锁。2、消除点火源 能引发事故的点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光线照明等。具体的措施有:(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包括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十五)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1、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2、托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在指定的铁路、公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托运物品必须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与托运单上所列的品名相符。3、危险物品的装卸人员,应按装运危险物品的性质,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摩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4、危险物品装卸前,应对车(船)搬运工具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扫,不得留有残渣,对装有剧毒物品的车(船),卸车(船)后必须洗刷干净。5、装运爆炸、剧毒、放射性、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禁忌物料不得混运;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运输强氧化剂、爆炸品及用铁桶包装的一级易燃液体时,没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时,不得用铁底板车及汽车挂车;禁止用叉车、铲车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翻斗车搬运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温度较高地区装运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等危险物品,要有防晒设施;放射性物品应用专用运输搬运车和抬架搬运,装卸机械应按规定负荷降低25%的装卸量;遇水燃烧物品及有毒物品,禁止用小型机帆船、小木船和水泥船承运。6、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小于2人。7、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会车。运输危险物品的行车路线,必须事先经当地公安交通部门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和停留。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8、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9、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防泄漏报警装置)。10、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11、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12、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13、运输散装固体危险物品,应根据性质,采取防火、防爆、防水、防粉尘飞扬和遮阳等措施。14、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时,托运人应当向公安部门提交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运输始发地和目的地、运输路线、运输单位、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经营单位和购买单位资质情况的材料。15、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交付托运时应当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并告知承运人。16、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十六)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根据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基本安全要求是:1、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2、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储存危险化学品及储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4、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5、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的规定。同一区域储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化学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化学品的性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能标志。6、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7、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8、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十七) 危化品泄漏时的处理1、切断火源、电源。2、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尽快找到泄漏原因,采取堵漏措施。4、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并尽快送到医院。5、泄漏物的处理:对于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于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6、实施上述步骤时,应急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发生毒物泄漏时要佩戴防毒面具。7、马上向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8、必要时由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对受影响的设施、人员和场所进行清洗消毒。 要根据特定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十八)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1、危险化学品种类: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2、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性(1)燃烧性;(2)爆炸性;(3)毒害性;(4)腐蚀性;(5)放射性。 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十九) 煤矿井巷施工中的常见事故1、冒顶事故。2、立井的悬吊同提升事故。3、透水。4、火灾。5、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二十) 防止瓦斯爆炸采取技术措施1、防止瓦斯积聚:1) 通风:优化布局,完善通风系统,先抽后采;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2) 检测: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测系统;3) 报警:井下人员配备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等。2、防止火源:1) 矿井中禁止吸烟;2)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3) 防止电气设备故障、电缆电线绝缘破坏等产生火花,防止静电火花等。3、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二十一) 煤与瓦斯突出与防治措施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1、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采掘过程中,大量瓦斯和煤炭(岩石)在短时间内(几秒或几分)突然从煤层(岩层) 中冲出的现象。它具有突发性、极大破坏性和瞬间携带大量瓦斯和煤(岩)冲出的特点。2、防治煤同瓦斯突出的措施:1) “四位一体”综合防治措施:(1) 对开采煤层及其对开采煤层构成影响的邻近煤层进行关于突出的危险性预测;(2) 对确认的突出危险区域和突出危险工作面,采取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3) 对所采取的措施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效果进行检验;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4) 如果检验无效,必须补充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直至再次检验为有效时方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前提下进行采掘作业。2) 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1) 区域性措施是针对大面积范围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大面积瓦斯预抽放、控制预裂爆破;(2) 局部性措施主要在采掘工作面执行,如卸压排放钻孔、深孔或浅孔松动爆破、卸压槽、固化剂、水力冲孔、金属骨架等。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 安全防护措施: 降低突出的危害程度,保护现场人员。如震动性放炮、远距离放炮、反向防突风门、压风自救器、个体自救器等。(二十二) 建筑施工行业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型1、高处坠落。2、物体打击。3、触电事故。4、机械伤害。5、坍塌。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二十三) 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1、脚手架搭设要符合标准。2、临边作业时设置防护栏杆、架设安全网、装设安全门。3、施工现场的洞口设置围栏或盖板、架网等防护措施。4、高处作业人员定期体检。5、高处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工作服和工作鞋。6、六级以上强风或大雨、雪、雾天不得从事高处作业。7、无法架设防护措施时,采用安全带。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二十四) 钢丝绳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1、使用检验合格的钢丝绳,保证其机械性能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2、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必要时在使用前要做受力计算,不得使用报废的钢丝绳。3、坚持每个作业班次对钢丝绳进行检查。4、使用中,避免两钢丝绳的交叉、叠压受力,防止打结、扭曲、过度弯曲和划磨。5、减少钢丝绳弯折次数,尽量避免反向弯折。6、不在不洁净的地方拖拉钢丝绳,以防外界因素对钢丝绳的磨损、腐蚀,使其性能降低。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7、保持钢丝绳表面的清洁和良好的润滑状态,加强对钢丝绳的保养和维护。(二十五) 电气事故防止措施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2、漏电保护。3、绝缘。4、安全电压。5、屏护和安全距离。6、连锁保护。案例1:某液化石油气库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对策措施 某液化石油库建于1998年,位于某县,临江而设,交通便利,环境较好。该石油气库共有工作人员31人,其中有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液化石油气库占地38400m,包括球灌区、装车台、残液灌区、压缩机房、地磅房、综合楼、变电所、排水泵房、消防水泵房等。库区西面建有2000t级液化石油气码头。球灌区设有3个2000mm的液化气球灌,球灌上设置水喷雾灭火装置。生产区与综合生活区周围用围墙隔开。案例1:某液化石油气库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对策措施 其主要工作流程为:液化气船将液化气输送到球灌中储存,然后在装车台将液化气装卸到液化气槽车,再送至客户。问题:1、为防止装车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什么安全对策措施。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石油气库各作业场所的危险、危害因素。案例1:某液化石油气库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对策措施参考答案:1、1) 在装车台处按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器。 2)汽车槽车装车台的胶管接头应采用与汽车槽车配套的快装接头,该接头与胶管之间应设置阀门。3)汽车槽车装车台应设置静电接地栓,装卸前槽车应进行静电接地连接。 4)对槽车的装卸油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超装;在装卸过程中,应控制装卸车流速不大于4.5m/s。5)液化气罐车进入厂区必须戴阻火帽。6)装车台附近按照规范配置消防器材。案例1:某液化石油气库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对策措施7)严格执行禁火制度。8)操作工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9)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2、1) 球灌区: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高处坠落。2) 压缩机房:容器爆炸、机械伤害。3) 装车台:火灾、其他爆炸、车辆伤害。4) 码头:火灾、其他爆炸、淹溺、中毒和窒息。5) 泵房:机械伤害。6) 综合楼、配电室:火灾、触电。案例2:某宾馆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某大型宾馆有发电设备、锅炉、空压机、天然气等。1、简答题: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作业。2、单项选择题1) 如果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通知_。A、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当地人事部门;C、新闻媒体;D、当地工商管理部门2) 如发生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组应包括_。A、群众;B、军队;C、医务人员;D、公安消防。案例2:某宾馆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3、多项选择题1)应急预案应包括_应急程序。A、应急指挥程序;B、接警指挥程序;C、人群疏散程序;D、事故原因分析程序。2)针对火灾,应急程序的内容包括_。A、消防灭火程序;B、可能的火灾种类;C、消防器材;D、可能发生火灾的装置、设备。案例2:某宾馆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参考答案:1)发电设备及供电系统:触电。2)锅炉作业:灼烫、锅炉爆炸。3)空压机作业:容器爆炸、机械伤害。4)天然气系统:其他爆炸。2、1)A; 2)D 。3、1) ABC;2) BCD。案例3:某焊装车间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某汽车生产厂焊装车间主要承担白车身总成的焊装、铆接、铰接、螺柱焊接以及磨光检验等工作。主要焊接总成有:白车身总成、前底板总成、后底板总成、发动机框架总成、车身下体梁架总成、左右侧围总成、前车门、后门总成、尾门总成及发动机总成以及其它移动件分总成等。焊装车间主要工艺流程为:底板焊接左右侧围焊接车身焊接调整四门二盖焊接。1、单项选择题1)电焊烟尘可引起职业病目录中的_职业病。A、外照射急性放射病;B、电焊工尘肺;C、职业性哮喘;D、黑变病。案例3:某焊装车间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2)为了预防职业病,焊装车间最主要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是_。A、通风设施;B、降温设施;C、喷淋设施;D、眼冲洗设施2、多项选择题1)该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_。A、电焊烟尘;B、高温;C、电磁辐射;D、苯。2)该车间应采取的主要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有_。A、工程技术防护措施,如通风设施等;B、个体防护措施,如电焊面罩等;C、职业健康监护措施,如职业健康体检等;D、定期旅游度假。案例3:某焊装车间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参考答案:1、1)B;2)A。2、1) ABC;2) ABC。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贮煤场、煤粉设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车库等。大型设备主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进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配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装置中存有的氢气为50kg,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额定工作压力3.2MPa,额定工作温度20的卧式储罐作为生产成品的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为柴油。厂内有两个2000m的固定储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柴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个汽油储罐区,有2个20m的卧式油储罐,储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相关资料:氢气在0、0.1MPa环境的密度为0.09kg/m,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所用柴油的密度830kg/m。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中指出,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t,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10t,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t,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其所在的生产工艺单元。2、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 (G B/T13861-1992)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及分类,指出该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3、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给出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选作以下两题中任一一个:(1)找出该电厂两处危险源及名称;(2)计算出两处危险源中任一处的储量。4、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和设施,并指出预防其发生爆炸的保护装置或设备。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参考答案:1、(1)锅炉爆炸:燃烧系统。(2)容器爆炸:制氢系统、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3)火灾: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磨煤机)、燃烧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锅炉、制氢系统(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汽油储罐区、柴油储罐区。(4)其他爆炸:储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煤粉爆炸),制氢系统(氢气火灾爆炸)、汽油储罐区、柴油储罐区(汽油、柴油火灾爆炸)。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5)触电:配电与送电系统、循环水系统、化学水系统,汽水系统等其他利用电力工作的装置。(6)车辆伤害:汽车运煤途中、储煤场。(7)灼烫:除尘和脱硫系统。(8)淹溺:化学水系统,汽水系统。(9)机械伤害:贮煤场的滚轴带、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体统、汽轮机、磨煤机、灰库等有设备的地方。(10)中毒和窒息:燃烧系统、化学水系统。(11)物体打击:储煤场煤块。 (12)坍塌:储煤场。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2、(1)易燃易爆物质:氢气、汽油、柴油。(2)自燃物质:燃煤。(3)腐蚀性物质:硫(硫化物)。3、 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该电厂两处危险源的名称为制氢系统和柴油、汽油储罐区(柴油、汽油储罐区到制氢系统的距离超过了重大危险源辩识规定的500m的距离,所以可看成是两个独立的单元)。 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1)制氢系统 先求出氢气在额定工作压力3.2MPa、额定工作温度20时的密度。 设压力、体积、绝对温度分别用P、V、T表示,则一定质量的氢气满足下式: PV/T=PV/T即0.1V/273=3.2V/293 所以 V=29.82V 故氢气在额定工作压力3.2MPa、额定工作温度20时的密度为:29.820.09=2.68(kg/m) 因此,制氢系统所有的氢气质量为: 0.05+6242.68/1000=0.44(t) 未达到临界量1t,不是重大危险源,但是危险源。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2)汽油储罐危险物质汽油汽油储量:2200.850.75=25.5(t) 汽油储罐区的汽油质量超过临界量20t,构成重大危险源。柴油储量:0.8320020.85=282.2(t),但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中的物质。4、 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及其对应采取的安全装置或设备如下:(1)锅炉预防装置或设备: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和温度测量装置、保护装置、排污装置、防爆门、锅案例4:生产企业危险源辩识炉自动控制装置等。(2)氢气储罐预防装置或设备:安全泄压装置、压力表、温度计、紧急切断阀、减压阀。(3)储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预防装置或设备:防火间距、防爆泄压装置、通风装置、冷却装置、防爆电气。(4)制氢系统预防装置或设备:防火间距、防火墙、防火门、防爆泄压装置、接地装置、防渗漏装置。(5)汽油储罐区、柴油储罐区预防装置或设备:防火间距、防火围堰、地面材料防火、通风、接地装置、防渗漏装置、4m以上的油罐通气管(汽油、柴油分开设置)、高液位报警的液位计、防爆电气。案例5:水利施工中危险因素辩识 某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跨多个省、市,建设周期超过10年,建筑形式主要包括渡槽、暗渠、涵洞等,工程包括河渠交叉建筑物多座,主体工程建设需完成大量土石方开挖和钢筋混凝土构筑。 目前正在施工的任务主要包括黄河水下穿越工程、三座桥梁、一条500m长的石质山体隧道和一段长15km、宽10m、深50m的明渠开挖工程。 请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分析该施工阶段存在哪些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并简述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型。案例5:水利施工中危险因素辩识参考答案:1、施工阶段存在的主要物理性、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 各种施工机械由于运动、防护失效导致的各种伤害;2) 设备漏电以及接地、接零失效等造成的电危害;3) 机械震动、振动棒振动等导致的振动危害;4) 施工机械、振动棒等造成的噪声危害。(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 施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的伤害;案例5:水利施工中危险因素辩识2) 隧道施工、明渠施工中使用易燃易爆性物质导致的伤害。2、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别(1) 冒顶片帮;(2) 机械伤害;(3) 放炮;(4) 触电;(5) 瓦斯爆炸;(6) 车辆伤害;(7) 高处坠落。 案例6:汽车装配厂中危险因素辩识 一汽车装配厂,有起重机多台,有锅炉房、氧气瓶、空压机、装备自动线、喷漆作业线,用电瓶车转运零件,有电焊作业、金属切割作业。 试参照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分析该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存在于哪个作业中?案例6:汽车装配厂中危险因素辩识参考答案:1、物体打击:多处作业。2、车辆伤害:电瓶车和试车线作业。3、机械伤害:多处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操作。4、起重伤害:起重作业。5、触电:电焊及各种与电气有关的操作。6、灼烫:锅炉、电焊等作业。7、火灾:油漆场所可能着火,电瓶车转运零件、电焊作业、金属切割作业可能引起火灾。案例6:汽车装配厂中危险因素辩识8、高处坠落:修理天车作业。9、锅炉爆炸:锅炉房作业。10、容器爆炸:氧气瓶、空压机作业。11、其他爆炸:如油漆作业中,空气中易挥发性溶剂爆炸,乙炔爆炸。12、中毒和窒息:喷漆作业。13、其他伤害: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等,存在于多种作业。案例7:家具厂中危险因素辩识 某家具厂的主要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厂东侧10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家具厂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家具厂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产生的部位。案例7:家具厂中危险因素辩识参考答案:(1) 机械伤害: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等。(2) 触电: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3) 物体打击:加工件碰撞、夹压、飞出打击造成的伤害等。(4) 起重伤害: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案例7:家具厂中危险因素辩识(5) 火灾:木材、油漆等造成火灾。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6) 中毒和窒息: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造成。(7) 车辆伤害: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8) 其他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案例8:某厂内危险因素辩识 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油漆车间、锅炉房、油库。油漆车间有调漆间、喷漆间、休息室和油漆临时储藏室。油库内有一只3t的汽油储罐及一个配套设备。厂内有两座燃煤锅炉(0.4MPa、20、24t/h),起吊2.5t、高2m的起重机,以及升降机、叉车等。 请问该厂有爆炸危险的装置、设备、场所有哪些,以及爆炸的事故类别。案例8:某厂内危险因素辩识参考答案:1、油漆车间:其他爆炸。2、锅炉房:锅炉爆炸。3、油库:其他爆炸。4、汽油储罐:其他爆炸。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 某企业为小型货车生产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年产小型货车5万辆,现有职工1100余人。 厂区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扳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 冲压车间有三条冲压生产线。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吨但桥梁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是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生产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工艺,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运输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喷气室外附设有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调漆室。 整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性流水线。车身装焊线焊机选用悬挂电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车身装焊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车身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 车架装焊车间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他零件一起进入总装胎具焊接线。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装焊车间通风良好。 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均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品运输以叉车为主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16辆,叉车15辆。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度8m、转弯半径大于9m。次干道宽度5m、转弯半径大于6m。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 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电站、锅炉房、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35kV,内设5台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3900kV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设,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锅炉,为厂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压站有4台供气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生产提供压缩空气。 某日,冲压车间进行起重机吊装板材作业,工人甲、乙挂上吊钩后,示意开车司机开始起吊。随着板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材徐徐升起,工人甲发现板材倾斜,与工人乙商议是否需要停车调整,工人乙说:“不必停车,我扶着就行”。作业场所地面物品摆放杂乱,工人乙手扶板材侧身而行,被脚下物品绊倒,板材随之倾斜、脱钩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辨识出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这些危险因素存在于那些设备、设施或场所。2、说明该事故调查取证中应取得哪些主要资料和证据。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参考答案:1、 该企业共有冲压、装焊、涂装、板金、装配五个车间,外协配套、半成品两个库,以及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等。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些生产场所,具体如下:(1)冲压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2)涂装车间危险因素有触电、火灾、化学性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3)装配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4)装焊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火灾、化学性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5)配电站危险因素有触电。(6)锅炉房和空压站危险因素有触电、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由上可知,设备、设施主要有起重机械、焊机等器具、输送设备、冲压设备、车辆、锅炉、空压机、电缆等。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2、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事故调查取证应收集以下资料和证据:(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2)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吊装工人的作业规程、物品堆放规定等)。 (3)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制。(4)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包括起重司机的持证上岗情况和证件);案例9:生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5)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检测记录及有关证件; (6)企业安全管理的检查记录;(7)有关人员(工人甲、起重机司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主管安全的负责人、监督执法人员)的谈话记录和证词;(8)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部门的检查记录; (9)企业“三同时”审查、安全评价记录和许可证照等。案例10、某甲醇企业危险源的辩识 某甲醇生产仓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l0台载重量为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另有甲醇罐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l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l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作业。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接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案例10、某甲醇企业危险源的辩识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案例10、某甲醇企业危险源的辩识参考答案:1、因甲醇的闪点低于28,在贮罐区的贮存临界量为20t。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包括:(1)槽罐车(甲醇量大于等于20t)。(2)罐装站或储灌(甲醇量大于等于120t)。 2、(1)高处坠落:操作人员上下操作台或操作台日常维修等。(2)车辆伤害:甲醇运输车辆出入地面指挥不当、车辆之间碰撞。(3)触电:电气设备漏电、雷击等。(4)火灾: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违章动火、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案例10、某甲醇企业危险源的辩识(5)其他爆炸: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6)中毒和窒息:甲醇挥发造成操作人员中毒。3(1)运输车辆出入现场设专人指挥;(2)使用防爆电器;(3)禁止明火;(4)采取防静电措施;(5)保证避雷装置有效;(6)保证汽车防火罩有效;(7)禁止产生火花;案例10、某甲醇企业危险源的辩识(8)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9)平台满足防护要求;(10)配齐防护用品;(11)健全规章制度;(12)加强人员培训;(13)安全标识清楚;(14)确保各项制度贯彻执行;(15)加强现场巡检;(16)加强外部人员管理;(17)列为重大危险源管理,并上报备案,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案例10、某甲醇企业危险源的辩识相关知识链接:有关安全生产法的有关条款: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类 应急预案案例(一) 基础理论知识(二) 典型案例分析(一)基础理论知识一、应急管理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三、应急预案编制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五、应急培训与演习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一、应急管理1、突发公共事件 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会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4类:(1) 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 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 公共卫生事件一、应急管理(4) 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4级:级 (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 (一般)。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和特点(1)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一、应急管理1)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2)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针对事件1) 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要求迅速2)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准确3) 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要求有效。3、应急管理的总目标和4个阶段一、应急管理(1) 应急管理的总目标是: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情况。(2)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而不仅仅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1)预防: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其含义一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包括: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一、应急管理2)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与物质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3)响应: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一、应急管理 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外部求援等。 4)恢复: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 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的重新规划和发展。一、应急管理(3) 响应阶段包括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1) 初级响应:从预警到响应的最初阶段,是自救的最佳时机。大部分事故应在这一阶段得以控制,或争取到最宝贵的时间等待救援。2) 扩大应急:事态扩大到超出场内救援的能力和范围,必须提高响应级别,动员社会的救援力量进行救援。4、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分级响应机制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划分为3级:一、应急管理(1) 三级事故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意外事故。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响应的人力和物力。必要时,该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2) 二级事故 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响应的意外事故,或需要本城市以外机构做出响应、提供援助的事故。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一、应急管理(3) 一级事故 必须利用城市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意外事故,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做出主要决定的职责通常交给了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解决整个紧急事件的决定,应该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一、应急管理5、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68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4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一、应急管理 第50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7条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应急管理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安监总局第3号令)要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厂(矿)级安全培训必须包括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1、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2、应急预案的类型从功能与目标上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1) 综合预案:总体、全面的预案,以场外指挥与集中指挥为主,侧重在应急救援活动的组织协调。(2) 专项预案:针对某种特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如地震、重大工业事故等,采取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减灾、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行动。(3) 现场预案:以现场设施或活动为具体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应急预案,如针对某一重大工业危险源、特大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某一洪区或拟组织的一项大规模公众集聚活动。预案要具体、细致、严密。(4) 应急救援方案:针对一些单项、突发的紧急情况所设计的具体行动计划。一般是针对临时性的工程或活动,如大型设备试车、灯会、大型展销会等。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3、应急预案的级别1) 根据预案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2) 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级(企业级) 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等)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止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级(县、市/社区级) 所涉及的事故其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级(地区/市级) 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级(省级) 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极大的灾难事故,或可能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地的城市或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这类事故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级(区域级) 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范围可能跨越省、直辖市、自治区,控制事故需临近省、市力量援助的,应建立区域级应急救援预案。级(国家级) 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救援预案。三、应急预案编制1、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1) 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2) 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3) 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的灵活性,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保证指导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危害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制定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三、应急预案编制(4) 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2、应急预案的结构基本结构采用1+4的结构模式,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功能(职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4个分预案。(1) 基本预案:也称“领导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最高行政领导承诺,基本方针政策,主要职责分工、任务与目标,基本应急程序等。(2) 功能设置分预案:明确从应急准备到应急恢复全过程的每一项应急活动中,各相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目标。每个单位的应急功能要以分类条目和单位的三、应急预案编制功能矩阵来表示,还要以部门之间签署的协议书来具体落实。(3) 特殊风险分预案: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分类,提出其中若干类不可接受风险。根据风险的特点,针对每一特殊风险中的应急活动,分别划分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协助支持和有限介入3类具体的职责。(4) 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针对每一个应急活动执行部门,在进行某一项或某几项具体应急活动时所规定的操作标准。这种操作标准包括一个操作指令检查表和对检查表的说明,一旦应急预案启动,相关人员可按照操作指令检查表逐项落实行动。是最具可操作性三、应急预案编制的文件,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5) 支持附件:有关文件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图表,如危险品数据、通信联络附件、专家库信息、应急资源附件、协议附件等。 对于一个不太复杂的企业来说,也可以采用1+3的结构模式,即将功能(职能)设置和特殊风险预案融合为一体。3、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的一个4级文件体系。三、应急预案编制(1) 一级文件总预案 包含应急管理政策、应急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由一系列为实现应急管理政策和目标而制定的紧急管理程序组成,包括应急准备、现场应急、恢复以及训练等。(2) 二级文件程序文件 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如应急通讯程序、现场急救程序、现场监测程序、疏散程序等,以指导较为复杂的应急行动,使应急行动程序化和标准化。三、应急预案编制(3) 三级文件 指导说明书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人使用,如有毒有害气体现场监测设备、应急通讯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医疗救护人员、后勤人员的职责说明书等。(4) 四级文件 应急行动记录 如通讯记录、指挥与行动记录、现场监测数据记录、应急演习与培训记录等。三、应急预案编制4、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1、组建编制队伍和进行编制准备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进行编制前的准备工作。有关事项:1) 组长最好由单位高层领导担任。2) 编制队伍应包括各相关部门的人员。3) 参考(不是照办不变)其他单位的成功预案,特别是关于同种或类似紧急情况的成功预案;并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和有关风险管理的资料,从中获取信息,并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4) 编制人员在编制前接受相关培训。三、应急预案编制(2) 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1) 法律法规分析 分析国家、省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环境保护、消防、交通、地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规定,保障预案与法规之间的一致。2) 风险分析 分析各类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的潜在影响,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历史情况,特别是以往的事故案例;地理因素 单位所处地理位置,邻近什么危险区域;三、应急预案编制技术问题 如果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人的因素 如员工操作错误、管理人员指挥错误及其原因;物理因素 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如易燃品的储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等;管制因素 对哪些紧急情况或危害有管制措施?如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主要天然气管道断裂、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三、应急预案编制3) 脆弱性分析 分析一旦发生事故受影响大的处所和区域,以及可能的人员、财产和环境方面的损失。 4) 应急能力分析 分析各类应急资源是否充分,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等,如果答案是否的,则应提出整改方案。如:编制额外的应急程序、互助协议,采购额外的设备等。(3) 预案编制:根据企业风险和应急能力现状,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定编制应三、应急预案编制急预案。 (4)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组织对预案的评审(内审经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讨论;还有外审包括上级领导、社区、专家等),找出并修订预案中不适当、不清楚或重复的内容。预案经批准后发布 (5) 预案的实施 通过应急演练,发现预案的不足,予以改进、重新评审和发布。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应急管理的主要事项。6个一级要素及其二级要素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1、方针与原则 反映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体现预防为主、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2、应急策划(1) 危险分析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目的是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1) 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 、地质、气象等信息;2) 城市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 及交通情况。 3) 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4) 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5) 特定的时端(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6) 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2) 资源分析 针对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列出可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包括:1) 城市的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2) 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质的准备情况。3) 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 通过分析已有能力的不足,为应急资源的规划与配备、与相邻地区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3) 法律法规要求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应急各部门职责要求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的依据和授权。3、应急准备(1) 机构与职责 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2) 应急资源 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各种救援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3) 教育、训练与演练 对公众的日常教育做出规定,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使其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健康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预案演练包括桌面演习和实战模拟演习。(4) 互助协议 与邻近的城市或地区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以便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此外,也应与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质供应企业等签署相应的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1) 接警与通知。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后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规定,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2) 指挥与控制。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的程序,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3) 警报和紧急公告。明确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如何向受影响的公众发出警报,包括什么时候,谁有权决定启动警报系统,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警报系统的协调使用,可使用的警报装置的类型和位置,以及警报装置覆盖的地理区域。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4) 通讯。说明主要通讯系统的来源、使用、维护以及应急组织通讯需要的详细情况等,并充分考虑紧急状态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建立备用的通讯系统。以便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等之间建立畅通的应急通讯网络。(5) 事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程序,包括:由谁来负责监测与评估活动;监测仪器设备及监测方法;实验室化验及检验支持;监测点的设置及现场工作;报告程序等。可能的监测活动包括: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危险性和受损建筑跨塌危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6) 警戒与治安。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警戒与治安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等。对危险物质事故,必须列出警戒人员有关个体防护的准备。(7) 人群疏散与安置。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为此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间和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条件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8) 医疗与卫生。污染针对城市可能的重大事故,明确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监测等所做的准备和安排,包括: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医院、职业中毒治疗医院及烧伤等专科医院的列表;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城市内、外来源和供给。医疗人员必须了解城市内主要危险对人群造成伤害的类型,并经过相应的培训,掌握对危险化学品受伤害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的方法。(9) 公共关系。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为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做出安排。(10) 应急人员安全。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等级、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应急人员的进出现场和紧急撤离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11) 消防和抢险。对消防和抢救工作的组织、消防抢险所需的设施、器材和物质、人员的培训、行动方案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12) 泄漏物控制。明确对泄漏的危险物质和溶解了有毒蒸汽的灭火用水的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及洗消物质,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并建立洗消物质供应企业的通讯名录,保障对泄漏物的及时围堵、收容、清消和妥善处置。5、现场恢复(短期恢复) 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目的是控制此时仍存在的潜在危险,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为长期恢复提供指导和建议。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基本任务 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等应急技能和反应的综合素质。2、应急培训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企业全员的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每一种水平都有相应的培训要求: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3、应急演练(1) 范围和内容 既可以对整个应急预案涉及的全部范围和全部内容进行演练,也可以针对应急预案一部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进行演练。如,可针对以下方面分别进行演练:指挥、控制与通讯联络,人群疏散与安置,消防和抢险,某区域泄漏物控制。(2) 训练和演练类型1) 基础训练: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2) 专业训练: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3) 战术训练:分为班(组)战术训练和分队战术训练。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4) 自选课目训练。如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3) 应急演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 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设备和物质等不应设置在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区域。如发生火灾、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不应设在事故现场的下风向。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2) 模拟的事故不应对参与演习的人员构成伤害。如模拟火灾、爆炸时不应伤人,模拟泄漏时不应采用真正的有毒化学品。3) 为使演练尽量“真实”,起到预期的作用,除必要的人员之外,不应向演练应急响应行动的所有人告知演习的场景。4、应急预案的评审改进 在演练之后,尤其是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之后,组织有关人员评审应急预案全部内容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充分性,进行修改和调整。应当报告的政府部门和提供应急支援的外部机构1、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报告的政府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质检部门。2、应急支援的外部机构(1) 政府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 卫生部门;环保部门;运输部门。(2) 专业机构 医疗机构(医院等);水电供应部门; 防化机构;救护队;防疫机构。应急资源 所需要的应急资源,应当满足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中应急响应的12个要素的要求。 应急资源中除相关人员、技术、信息外,需要如下设施:通讯设备、报警设备、监测仪器、逃生工具(包括交通工具)、应急照明和动力、安全避难场所、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质、个体防护设备、消防设施、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包括应急喷淋、眼冲洗设备等)、重要的隔离阀、开关和切断阀,堵漏和清消材料等。 不同的应急部门需要不同的设施,如:1)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配置的应急设备包括:通讯器材,报警设备,人员防护装备(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各类地图及所需技术资料,办公室等。应急资源2) 急救、消防和抢险部门应配置的应急设备包括:通讯设备,报警设备,个体防护设备(如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防毒面具),相关地图及所需技术资料,消防设施,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包括应急喷淋、眼冲洗设备等),重要的隔离阀、开关和切断阀,堵漏和清消材料等。3) 泄漏物控制部门应配置的应急设备包括:通讯设备,报警设备,个体防护设备(如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防毒面具),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运输清除物的容器,堵漏和清消材料等。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1、应急预案包括的应急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核心要素(6个一级要素及其二级要素)中的如下要素制订应急程序:(1) 应急资源管理;(2) 教育、训练与演练;(3) 接警与通知;(4) 指挥与控制;(5) 警报和紧急公告;(6) 通讯;(7) 事态监测与评估;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8) 警戒与治安;(9) 人群疏散与安置; (10) 医疗与卫生;(11) 公共关系(公共信息发布);(12) 应急人员安全;(13) 消防和抢救(包括急救);(14) 泄漏物控制;(15) 现场恢复(包括应急结束与恢复和事故处理与善后)。 如果只考虑应急响应,则可去掉上述中的1、2、15。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2、火灾应急程序(1) 本单位可能出现的火灾种类; (2) 明确可能发生火灾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火灾的后果;(3) 确定各种火灾的灭火方式和使用的消防器材;(4) 本单位重点消防部位的消防器材配备(地点、型号、数量等) ;(5) 火灾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总指挥、特殊作用人员(消防队员、急救人员、点验员、核泄漏或毒物泄漏专家等) 、一般人员的职责;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6) 火灾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报警,急救,火势控制,保护现场);(7) 对内警报、对外(应急机构、执法部门、邻居公众、煤体等) 通报和联络;(8) 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9)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10)灭火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11) 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3、疏散程序(1) 本单位可能出现的需要疏散的事故或紧急情况;(2) 各种情况下疏散决策的依据和疏散决策的做出;(3) 预防性疏散准备;(4) 疏散工作的组织;(5) 各种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距离;(6) 疏散运输工具;(7) 各种情况下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8) 安全蔽护场所及生活安置;(9) 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10) 回迁。4、泄漏物控制应急程序(1) 本单位可能出现的泄漏物种类;(2) 明确可能发生危险物质泄漏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泄漏的后果;(3) 确定每种泄漏物的控制方式,如紧急停车、围堵、收容、清消、中和等;(4) 明确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运输清除物的容器及洗消物质,建立洗消物质供应企业的通讯名录;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5) 明确相关人员的应急职责、需要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及控制泄漏物所需的应急设备设施;事故处理人员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防毒面具(毒物浓度高、氧含量不足17%的空间禁止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6) 一旦出现泄漏后应采取的各种应急措施和应急步骤;(7) 现场泄漏物浓度的监测。5、接警与通知程序(1)保证24小时的接警、通知;(2) 确定报警、接警人员的职责;六、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3) 明确报警人员的报警方式和报警电话,如果是设备仪器报警,应派有关人员进行确认;(4) 明确报警内容: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种类、强度或事故影响范围、现场的伤亡情况等情况;(5) 接警人员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作出简单判断,根据预先的安排分别向有关领导、部门等进行通知。(6) 接警人员应做好接警记录;(7) 接警人员按照指挥人员的指令和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将事故情况及指示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包括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和相关人员。案例1:某市应对污染的工作 A市某化工厂发生猛烈爆炸起火,现场火光一片,浓烟滚滚。爆炸燃烧当即摧毁了苯胺装置、硝基笨储罐和多个苯储罐,并直接威胁到旁边十几个储罐的安全。为遏止火势蔓延、防止更大的连锁爆炸,消防队员使用数千吨水和几十吨泡沫进行灭火和冷却。长时间的灭火战斗后,地上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积水。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扑救,终于将大火彻底扑灭,然而大量夹带着有毒苯类物质的消防水,饶过了该厂污水处理厂而进入了市政排雨管线,直接流入了甲江。3天后,处于甲江下游的B市开始停水案例1:某市应对污染的工作又过了几天,处于甲江下游的C市检测到水中苯类污染严重超标。随后,C市政府向市民发出紧急公告,全市将临时停止供水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公告没有告知停水的真实原因,而是称将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而此时,C 市正流传该市近期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尽管该市地震局某发言人否定了近期爆发大地震,但该公告的停水时间和停水原因解释加重了市民的猜疑,各超市人群拥挤,出现了饮用水、食物等抢购风潮,两天内离开该市的火车票、案例1:某市应对污染的工作飞机票等也全面告急。旋即, C市市政府又发出一则紧急公告,称停水原因是甲江水质近期可能因A市化工厂爆炸事故受到污染。两次公告不同的停水原因解释引起了市民的困惑,而A市化工厂某负责人曾在接受某报社采访时强调,该事故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与此同时,C市中小学宣布停课7天,并进行了安全和抗震知识教育。至此,地震传言在C市造成的恐慌达到顶峰,很多市民冒着严寒。带着帐篷,夜宿街头。C市市政府不得不发布第三次紧急公告,并经过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终于化解案例1:某市应对污染的工作了这场危机。问题:1、如果由你来担任该事故的现场总指挥,请介绍需要优先开展的3项工作并说明理由。1) 报警与求援:向政府部门(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上级主管机构报警,向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交通部门)和应急机构(消防队、化学洗消机构等)求援。理由:报警,获得应急行动的指示;求援,尽快、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态扩大;让政府组织有关机构和人民群众及时、正确应对事故的危害和影响。2) 灭火与隔离:采用中高倍数泡沫灭火器灭火,将案例1:某市应对污染的工作火场与旁边十几个储罐隔离。理由:中、高倍数泡沫灭火适用于工业苯等B类火灾;将火场与旁边十几个储罐隔离,防止更大的连锁爆炸。3) 有毒积水处理:灭火中如用到水,将有毒积水引入污水处理厂,或堵截并引入适当处,防止进入市政排雨管线,防止入甲江。理由:防止甲江水污染。2、针对该案例在应急信息通报和谣言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1) A市迅速向省,特别是下游的B市、C市通报事故情况及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案例1:某市应对污染的工作2) A、B、C三市政府将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已采取、即将采取的措施、紧急状态下对市民的要求等公告市民,使市民在政府领导下齐心协力,听从指挥,避免惊慌和盲目行动。并及时公告事态的发展和应急措施的效果。3) 组织力量,维护秩序,说明真相,打击造谣者。3、紧扣本案例,在制定针对该事故的应急预案时,提出5项应急行动目标。1) 报警与救援:迅速、准确地将事故情况向政府部门(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上级主管机构报警,向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交通部门)和应急机构(消防队、化学洗消机构等)求援。2) 迅速灭火,并避免事故扩大,隔离旁边十几个储案例1:某市应对污染的工作罐,避免可能的有毒积水进入市政排雨管线,防止入甲江。3) 事态监测与评估:及时监测事故现场、周围污染情况,特别是及时检测甲江水质污染情况。4) 信息通报:A市迅速向省,特别是下游的B市、C市和甲江航运等人员通报事故情况及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5) 公告和公共关系:A、B、C三市政府将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已采取、即将采取的措施、紧急状态下对市民的要求等公告市民;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 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 某日晚10时左右,某钻井队在天然气矿井施工起钻过程中,因违章作业,未按规定保证泥浆灌注量和循环时间,导致钻井溢流,发生井涌;录井员未能及时发现溢流等井涌征兆,井涌迅速转为井喷。钻井队队长迅速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关井措施,但由于回压阀被违规卸掉,井喷无法控制。井场设备价值数千万元,钻井队队长未敢下令点火,旋即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井喷事故,但也没有请示点火。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即率队从A市出发前往事故现场。由于喷出的天然气中富含有毒气体硫化氢,井喷半小时后钻井队人员开始撤离,并派出2名员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但大多数已经熟睡的村民并没有被他们的呼喊惊醒,该2名员工也不幸中毒身亡。井喷1h20min左右,钻井队队长派人回井场关闭了柴油机、泥浆泵和发电机等,对井场实施警戒,并向A市政府部门报告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事故情况,A市政府立即通报事故所在县政府。而此时离事故地点1km远的当地镇政府却仍未接到钻井队的电话通报。次日11时左右,钻井队接到上级点火指示。而之前,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在途中就有人向其建议点火,到达镇上后在知道已有人员中毒伤亡的情况下也都未能做出点火决定,也没有指派专人踏勘现场点火时机。直到12:30左右,钻井队某队员意外发现井口停喷,气体从放喷管线喷出,才开始组织点火准备。14时左右,派人核实后,于16时左右点火成功,险情得到初步控制。第三天上午10时,数百名公安干警、武警组成的几十个搜救组进入了井场附近的村庄展开全面搜救,发现大量死亡人员。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 事后,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走访报道。一农妇见到慰问领导就哭道:“我家的牛死了。”某村干部叹息道,要是村里有一个高音喇叭,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还有些人就是不听劝,不肯离开,有的还回去锁门,拦也拦不住。一村民心有余悸地说,他家离井场也就50m,自己是因为和钻井队以前的一个队长比较熟,曾在闲谈时无意中听说过那气有毒,才拼命跑了出来,否则不堪设想。当地某政府官员说,事故一个多小时后,当地政府即组织了数十人的先遣队,派出警车、救护车鸣警笛沿公路往返行驶,用扩音器呼叫周围山上居住的群众转移。但由于正值深夜,灾区交通通讯不便,现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虽经多种努力,仍难保证灾区群众全部得到转移。并坦言:“别说老百姓,连我们也不知这竟是一个大毒气筒。”问题:1、结合本案例,如何建立高风险企业与当地政府的互动应急机制?1) 高风险企业:把可能的事故(井喷)的性质、有毒物质的危害、事故的影响范围、本企业的应急措施和应急资源等告知当地政府,请求指导、支援和互助。2) 当地政府:了解高风险企业可能的事故的性质、危害、影响范围、应急资源,纳入本行政区域应急预案。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3) 双方可共同制定应急预案,或共同确定各自预案的某些方面,以恰当配合,互相支援。如,事前,将可能的事故的性质、危害、影响范围告知企业周围民众;一旦事故发生,如何最快地得到准确信息,如何最快告知企业周围民众,如何最快地将周围民众疏散、转移等。2、该案例在应急决策和现场应急工作的连续性方面暴露出哪些问题?举例说明。1) 应急决策不及时。例如: 未及时采取点火措施,使险情失控,造成重大伤亡。事发时,钻井队队长未敢下令点火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井喷事故也没有请示点火;公司应急中心主任于事故当晚率队从A市出发前往事故现场,在途中就有人向其建议点火,到达镇上后在知道已有人中毒伤亡的情况下也都未能做出点火决定,也没有指派专人踏勘现场点火时机。直到第二天16时左右才点火成功。事发时不立即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井喷半小时后钻井人员开始撤离,才派出2名员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但大多数村民已经熟睡。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2) 现场应急工作缺乏连续性。如: 报警延迟。事发时钻井队队长只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事故,井喷1h20min后才向A市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且未向离事故地点1km远的当地镇政府电话通报; 第三天上午10时,搜救组才进入井场附近的村庄,展开全面搜救。3、请分析该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1) 应急决策失当,事发后18个小时才点火成功,使大量有毒气体硫化氢弥散于周围区域。案例2:井喷后的应急工作2) 事发时不立即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井喷半小时后通知,但大多数村民已经熟睡。3) 报警延迟。钻井队队长一直未向离事故地点1km远的当地镇政府电话通报。4) 缺乏有效的告知村民的方式。5) 事前未告知村民井喷事故及硫化氢的毒性,村民缺乏有关知识,撤离不坚决。6) 正值深夜,灾区交通通讯不便,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转移工作成效低。案例3:某化工厂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演习策划 某化工厂位于某市开发区,占地3.3万平方米。厂区东面1km是国道,东面1.5km是条河流;南面0.5km是大片农田;西面0.5km和1km处分别有2家化工厂;北面紧邻一条公路,1km处是一个城镇,3km处是一条高速公路。该厂主要生产各种黏合剂,现场储存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和大量待运成品,其中丙烯腈是一种重要原料。 该厂准备开展一次应急响应的通信功能演习。策划的演习方案如下: 演习时间为当年3月31日。估计演习当天的天气情况是:晴,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6,风向北风案例3:某化工厂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演习策划风力35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办公楼内。演习地点设在一片空地上,其北面是办公楼,且空地的北面和东南面分别有2个出口。演习计划将盛有丙烯腈的储罐运到这片空地,但是为了防止演习发生意外事故,储罐只剩余1/5体积的丙烯腈。 演习导演人员将储罐阀门打开,让丙烯腈流出并聚集在储罐的围提内,与空气接触后,迅速产生刺激性蒸气。储罐附近有3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毒蒸气而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另1名工作人员在昏倒前成功报警。工厂其他工人因闻到刺激性气味后,立即纷纷从东南出口自行逃离工厂。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立即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2个主管部案例3:某化工厂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演习策划门报警。为增强演习的效果,演习前开展培训,重新复习工厂的应急预案,让所有人员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身的责任,并且知道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应该向谁汇报、对谁负责。此外还就演习的程序、内容和场景开展全员培训。问题:请指出上述演习计划中4处不正确的做法。(1) 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事故指挥中心不应该设在事故现场的下风向;案例3:某化工厂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演习策划(2) 演习泄漏时不应该采用真正的有毒化学品,模拟事故不应对参演人员构成伤害;(3) 根据危险化学品条例,启动应急预案后,用人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而本身演习只汇报了2个部门。(4) 开展演习响应行动人员培训时不应该介绍演习的场景,以使演习尽量“真实”,起到预期的作用。案例4:某厂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某厂工人在新建扩建的库房内安装消防设施,安装过程中,不慎造成电线短路,引起库内棉堆突然冒烟起火。由于现场工人不会使用灭火器,火势迅速蔓延。辖区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然而厂区无消防栓,消防车要到几公里以外取水,加上风大,火势迅速猛烈蔓延至楼上各层。当地政府紧急调集多个消防中队增援,经过近10个小时的奋勇扑救,大火基本扑灭。其后留下一个消防中队继续扑灭余火,其他消防队相继撤离。由于棉包仍在阴燃,为彻底消灭火种,火场指挥部先后调来多台挖掘机和推土机进入厂房,将阴燃的棉包铲出,并让该厂派出几十名工人协助消防人员清理火种。随后,厂方又组织数百名工人进入火场清理火种、搬运残存的棉包。不久,厂房突案例4:某厂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然发生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事后,厂长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将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纳入了工作计划,并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科科长受命后,立刻召集本部门人员成立了预案编制小组,进行了分工,并特意派出小组成员参加了预案编制培训班。编制小组在编制预案过程中,在档案室找到了5年前的企业预案,发现该预案中的厂区平面及人员变化等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差异,内容略显单薄,但基本结构尚可。编制小组便在原预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系统分析了该厂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应急能力,并参考有关书目及其他企业的预案等,进行了大量的完善和补充,按期向厂长案例4:某厂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提交了预案初稿。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再次修订完善,形成了预案的最终版本。预案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事故中,_的措施是比较成功的。A、应急准备B、初期响应C、扩大应急D、现场恢复原因说明:A.应急准备不成功:现场工人未经培训,不会使用灭火器;灭火资源缺乏,厂区无消防栓。B.初期响应不成功:未及时扑灭初期火灾,使火势蔓延;C.现场恢复不成功:大火被基本扑灭时,厂房已被烧10几个小时,受震动有倒塌危险,不应调来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大量工人进入厂房时,结果造成大案例4:某厂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量伤亡。D.扩大应急较成功:辖区消防中队遇到取水困难、火势迅速猛烈蔓延时,当地政府紧急调集多个消防中队增援,将大火扑灭。答案: C。2、该厂在预案编制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有_。A、安全科长召集本部门人员成立预案编制小组;B、参考其他企业的预案;C、派人参加预案培训班;D、以原预案为蓝本进行编制。原因说明:A.预案编制小组应由各有关部门(管理、操作和生产、安全、保卫、工程、技术服务、维修保养、法律、医疗、环境、人事)组成;D.原预案基本结构尚可。案例4:某厂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答案: BCD。3、该厂预案相关工作中_方面存在显著缺陷。A、预案的演练;B、预案的评审;C、档案管理;D、预案的修订。原因说明:A.C.D.以前的预案未经评审、演练和修订;新的预案初稿未经有关部门人员及厂领导参加的评审组评审,只厂长一人审阅;未经演练和修订就形成了预案的最终版本。B.该厂在档案室能找到5年前的预案,说明档案管理较好。案例5、某液氨泄漏事故应急 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案例5、某液氨泄漏事故应急 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2分):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共5分,回答正确超过5分得5分,小于5分累计计分)(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案例5、某液氨泄漏事故应急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共13分,回答正确超过13分得13分,小于13分累计计分)(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建议:预案编制小组由下列部门及相关人员组成,即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读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案例5、某液氨泄漏事故应急 建议:预案应由厂长签发。(4)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更新预案。(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议:预案报属地安设区的市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案例5、某液氨泄漏事故应急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共4分,回答正确超过4分得4分,小于4分累计计分)(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案例6、某化工厂应急预案 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氯气和化学名CP的其他产品。生产工艺单元有:原料库房、氯气库房、产品CP库房、生产一车间和生产二车间,厂区周围有居民住宅和其他工厂。为此,工厂需要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交给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决定自己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事故应急预案终于编制完成,并交给厂长甲。 厂长甲认真审查了厂事故应急预案,认为(1)事故应急预案中的“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保护案例6、某化工厂应急预案 重要生产设备,再救助他人”的应急原则,体现了保护企业财产,爱厂如家的奉献精神;(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由场外消防部门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4)“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后,厂长甲应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两个部门报警”的报警程序清晰;(5)应急救援物质和设备的评估合理。因此,厂长甲当场让主任丙立即将事故应急预案打印发布。 厂长甲决定进行应急演练,并再次将任务交给主任案例6、某化工厂应急预案 丙。主任丙将演习地点设在氯气库房,厂应急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侧的平地上。演习过程为:第一步,指定人员A打开氯气库房中一个装有氯气的钢瓶,使氯气缓慢泄漏;第二步,工人B、C在氯气库房门外假装因氯气中毒而晕倒;第三步,工人D、E发现有人晕倒立即离开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报警;第四步,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所有应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和岗位;第五步,向110、119、120等外部应急救援部门报警;第六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实施人员救护和抢救。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案例6、某化工厂应急预案 1、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之处。1)未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而且小组成员应包括生产、安全、技术、机动和相关车间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急预案不能由主任丙一个人编写。2)未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即发布了应急预案。2、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1)应急原则问题,“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案例6、某化工厂应急预案 保护重要设备,再救助他人”是不正确。改进:优先救助人员。2)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问题,“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不能体现一把手的领导责任。改进:应急指挥组组长是厂长甲,副厂长乙为副组长。3)警报原则问题,场外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发出警报。案例6、某化工厂应急预案 改进:工厂直接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4)报警程序问题。只报告了两个部门“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改进: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应该同时报告公安消防部门、质检部门。3、指出该厂应急演习中的不正确做法。1)演练指挥机构设置在下风向不正确。2)演习中不应该使用真正的氯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