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 主讲:傅文韬主讲:傅文韬针灸推拿教研室针灸推拿教研室前 言w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w渴望健康,渴望长寿内经“度百年乃去,尽终天年”w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推动医学的全新发展健康的新理念医学的新模式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一、健康:WHO(1948):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最初:无病就是健康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最新:(同前)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的新模式互相呼应。w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神合一”w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状态:(WHO)人们为了参加社会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意识清楚,有辨人、辨时、辨向能力个人生活能自理可以行动(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或利用轮椅)可进行家务劳动或消遣性作业(如唱歌或踏青等)可进行社交有就业能力,以求经济上能自给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二、现代医学模式(一)什么是医学模式(二)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w(一)什么是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发展特征、水平和目标。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w(二)医学模式的发展:1、神灵医学模式(spiritual medical model)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3、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w生物医学模式:西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医学开始进入了实验医学阶段,使生物医学得到蓬勃发展,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地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原理、过程乃至机理逐步被提示出来,这一阶段的医学模式被人们称为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曾对医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今后仍是推动医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理论之一。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和消极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w生物医学模式:为什么呢?因为在生物医学模式那里,“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留下余地(美国医学家因格尔)。事实上,仅用生物医学解决不了诸如结核、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流行和预防问题,正如艾滋病等性病在生物医学技术发达国家仍然无法控制。因为这些疾病更多的决定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w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在病因学上,旧模式只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病作用,而新模式则认为除生物学因素外,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可致病。2.在病理学上,传统的模式只强调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引起的症状,即:病因 病理变化 症状。 而新模式从重视功能改变出发,认为以上模式需扩展为: 病因疾病 症状及功能缺损(病损 impairments) 失能(disabilities) 残障(handicaps) 3.在治疗学上,不仅要消除临床症状,而且要预防和恢复功能上的缺损;不仅要使用对抗生物学因素的方法,而且要使用调整和矫治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以下的治疗学的新模式: 病因防治症状治疗功能康复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w(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1、重新认识理解重要的医学概念: (1)疾病: (2)病因 (3)健康2、医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变 治疗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w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第一章 绪论w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 学科范畴w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w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在现代医学中 的地位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一)养生(二)中医养生学w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一)康复:定义、要素(二)中医康复学w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一)养生的定义:养:护养、保养、调养生:生命、生存、生长养生:保养生命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辨证养生、终身养生、全面养生、持之以恒)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后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如: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养生之道丰富: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之道诸如: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w学术流派众多: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家养生等。w养生原则系统: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各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一)康复 1、定义:(1)从中文字义来看,尔雅谓 “康,安也”,“复,返也”,故康复的含义可理解为恢复健康或平安。如: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就载有老人病残三十年,经治疗而“康复如初”,(最早出处);清王孟英王孟英医案载狂证患者“患烦燥不眠”,经治则“渐次康复”。“康复”一词在历代医学文献中还称为平复、康健、康强、康宁、复旧等。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1.(2)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康复词系译自英文 Rehabilitation ,原意 “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1910年始将“Rehabilitation”一词应用于残疾人医学领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 从康复医学角度讲,康复是指对于伤病、残从康复医学角度讲,康复是指对于伤病、残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可能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可能以减轻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以减轻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生活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及生活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2、康复的要素 1康复的对象 2康复的领域 3康复的措施 4康复的目的 5康复的提供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1、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病人、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 由于目前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从过去的急性感染和急性损伤占优势转变为“慢性化、障碍化、老年化”。 据WHO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的各种残疾,中国1987年抽样调查,残疾者5,再加上慢性病、职业病、老年退行性疾病而使某种功能障碍者,则与WHO统计的比例相近。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 2、康复的领域: 包括“医医学学康康复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教育育康康复复”(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职职业业康康复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社社会会康康复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3、康复的措施:一切有用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降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 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上过有意义的生活,重返社会。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 5、康复的提供: 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不仅有专业的康康复复工工作作者者,而且也包括社社区区的力量、残残疾疾人人及及其其家家属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计划和实施。 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残障患者,提高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要求残疾、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会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二)中医康复学的概念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各种方法,对病残、伤残、老年病、慢性病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辩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其目标在于使患者机体生理、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以改善和恢复,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w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 中医养生学 相当现代医学的保健、预防医学 第一医学范畴 针对健康及亚健康者。 中医康复学 第三医学范畴 针对功能障碍者 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养学与中医康复学之间的关系 w中医养生康复学与中医康复学:联系:在学术渊源、理论基础、方法技能、目的意义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 区别:研究对象:养生: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康复:功能障碍机制、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适用范围:养生:健康及亚健康者康复:功能障碍者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w上古时期(萌芽)1、人类已经注意到居住和衣着条件的改善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3、运动养生的萌芽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w“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w先秦时期(起源)一、先秦养生思想:1、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动形达郁”2、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倡导饮食卫生。3、杂家养生思想:吕氏春秋:“毕数之务,在乎去害”;“趋利辟害,顺应自然”;“动形以达郁”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二、先秦养生实践1、提倡讲究个人卫生2、注意饮食调养3、导引健身4、敬老养老5、优生优育与胎教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三、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1.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天地合气,命之曰人”2.天人相应,顺应自然“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明确提出养原则和方法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引按跷等。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w史前期(1910年前)古代中国的康复治疗古代西方的康复治疗w形成期(19101940年)w确立期(19401970年)w发展期(1970年以后)中医康复学发展概况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w中医养生康复学与社会学的关系w中医养生康复学与伦理学的关系w中医养生康复学与心理学的关系w中医养生康复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第二章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理论w阴阳互根 互生互长w五脏坚固 脾肾为本w经气流通 血脉和调 w气血充沛 津液布扬w三因致病 重在七情w顺应四时w形神合一w动静适度w葆 精养气w避邪护正第三章 中医养生康复原则w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w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w协调脏腑 重在脾肾w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w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w综合调理 因病而异第四章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第一节 生命的过程一、人类生命的形成二、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1、内经对人类生命发展过程的论述2、人类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