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013-11-22case11578066患者,女性,20岁。反复上腹饱胀不适七年余,加重二月入院病理:(胰腺)考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瘤大小11.5*10.5*6.5cm,切缘未见肿瘤累及,(脾脏)脾脏组织无著变,送检组织大小12cm*7.5cm*5.5cm。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L局灶(+),Syn(+),PR(+),Ki-67约2%(+),Vim(+),CD10(+),CgA(+),CD56(-),应为实性假乳头状瘤。case21578066患者,女性,48岁。脐周隐痛1月余。术后病理示:(中段胰腺)倾向实性假乳头状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待除外,待免疫组化进一步补充报告,肿块大小4.5*4*3cm。免疫组化示:CK7(-),CK19(-),CD56(+),CD10(-),CgA(-),Inhibin-a(-),PR(+),1-AT(+),-catenin(+),Syn弱(+),CgA(-),NSE(+),Ki-671(+),Vim(+),Insulin(-),结合HE切片,本例符合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瘤部分区域累及胰腺实质,建议随访复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罕见的胰腺低度恶性无功能性肿瘤,1996年WHO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其统一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定义为由形态比较一致的细胞形成实性巢状及假乳头状结构的肿瘤,常见出血及囊变。组织起源及发病机制不清。多认为是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也有人认为它并非来源于胰腺组织,而有可能来源于胚胎发生过程中与胰腺原基连接的生殖脊-卵巢原基相关细胞。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4岁,男女比例1:7-19。临床多以无症状体检发现或腹部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肿瘤直径差别较大,有文献报道其平均最大径约10.3cm。肿瘤较小者很少出现囊性结构,伴多少不等的纤维,且常无明显边界及包膜;大者表现为纤维性包膜,常伴出血、坏死及囊变;也有一些几乎全部纤维化或几乎全部囊变。镜检在假乳头区,一层或多层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假乳头状结构;多发学者认为假乳头区是由是由肿瘤实质区逐渐退变造成的,退变初期细胞间的相互粘合力下降,部分远离血管的细胞开始脱落下来,至最后仅剩血管周的一层或几层细胞围绕,而形成假乳头状结构;从实质区到假乳头区实际上是逐渐退变的过程。囊变区为肿瘤退变脱落形成的,可伴出血。有文献报道,在肿瘤内真性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很少见。免疫组化ER/PR(+),表明女性激素可能与肿瘤生长有关,而与其形成无关。CT表现:有包膜、边界清楚的、密度不均的囊实性肿块,其内易出血、肿块边缘可见钙化。囊性成分多位于中央,实性成分多位于边缘部,部分囊性成分密度较水高,提示其内有出血。CT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早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比动脉期强化更显著,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病灶整体密度低于胰腺实质强化程度。包膜及腹壁结节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强化多成片状、融冰状。囊实性成分的分界于静脉期显示更为清楚、囊性区范围较动脉期略缩小。病灶可推压、包绕周围血管,极少浸润周围血管;胰管大多不扩张。MR表现:肿瘤整体T1WI表现为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增强后表现为边缘不均匀强化,静脉期不均匀进行性充填。包膜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早期强化。鉴别诊断胰腺囊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单囊或多囊肿块、囊壁或囊内分隔可见钙化,日管放射状钙化是微小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胰岛细胞瘤:动脉期实性成分高度强化,几乎与腹主动脉密度相近为其特征性表现,静脉期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密度减低但仍高于胰腺实质密度。胰腺Ca:肿瘤边界模糊,实质成分强化不明显,围管浸润多见,胰胆管扩张、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周围组织浸润较常见。SPTP:15780661281811125879812491591165272951800胰岛细胞瘤:15205781100282胰腺囊腺瘤:15903291217588胰腺Ca:15818191480906谢 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