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OrldAB相切OrdlA相离Ordl图形公共点个数公共点名称直线名称圆心到直线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2个交点 割线 1个切点 切线 没有d r 图中直线l满足什么条件时是满足什么条件时是O的切线?方法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O l 方法2: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注意:实际证明过程中,通常不采用第一种方法;方法2从从“量化”的角度说明的角度说明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请在请在O上任意取一点A,连接OA,过点A作直线lOA。思考:。思考:(1)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和圆的半径有什么数量关系?(2) 二者位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O A l (3)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O 对定理的理解: l A 切线必须同时满足两条:经过半径外端;垂直于这条半径定理的数学语言表达:OA是半径,l OA于于Al是是O的切线l A O r (1)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2)直线l垂直于半径0AO l A 则:直线l与与O相切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位置”的角度的角度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切线的判定定理 利用上面的定理,过圆上任意一点,你会用三角尺画意一点,你会用三角尺画O的切线吗?P O 1、判断:(1)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与半径垂直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半径的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O l r A O r l O r l A A 判定直线与圆相切有哪些方法?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 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 ? 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 ? 切线的判定定理即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是O的切线。A O C 分析:由于AB过过O上的点C,所以连接OC,只要证明只要证明ABOC即可。即可。B 例2如图,已知:O为为BAC平分线上一点,点,ODAB于于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O。求证:求证:O与AC相切。A D O E B C 例1与例2的证法有何不同?O A C B D A O B E C (1)如果已知直线经过圆上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所作半径与这直线垂直.简记为: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2)如果已知条件中不知直线与圆是否有公共点,则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垂线段长等于半径长.简记为: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1、如图,、如图,AB是是O的直径的直径,O过过BC的中点的中点D,DEAC. 求证:求证:DE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 证明:连接证明:连接OD BDCD,OA=OB, OD是是ABC的中位线的中位线. OD/AC. 又又 DEC90, ODE90. 又又 D在圆周上在圆周上, DE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 C E D B A O 2、如图,ABC中中,AB=AC,AOBC于于O,OEAC于于E,以O为圆心,OE为半径作为半径作O.求证:AB是是O的切线.F B O A E C 3、如图,AB是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OB,点C在在O上上,CAB=30.求证:DC是是O的切线.C A O B D 4、 如图,如图,AB是是O的直径的直径, C为为O上一点,上一点,AD和过点和过点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 D. 求证:求证:AC平分平分DAB 证明:连接证明:连接OC CD 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 OCCD. 又又ADCD , OC/AD. ACO CAD . 又又OC=OD, CAO ACO CAD CAO , 故故AC平分平分DAB A D C O B 5已知:在已知:在ABC中,中,ABAC,以以AB为直径作为直径作O交交BC于于D,DEAC于于E, 分析:分析:因为因为DE经经过过O上的点上的点D,所以要证明所以要证明DE为为切线,可连结切线,可连结OD, 再证明再证明DEOD. 求证:求证:DE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 6如图,已知在如图,已知在ABC中,中,ADBC于于D,ADBC/2,E和和F分别为分别为AB和和 AC的的中点,中点,EF与与AD交于交于G,以,以EF为直径作为直径作O,求证:,求证:O与与BC相切相切. 分析:分析:要证明以要证明以EF为直径的为直径的O与与BC相切,只要相切,只要过过O作作OHBC于于H,证,证 明明OH等于等于直径直径EF的一半的一半. H 7如图如图(3),ABC内接于内接于O,P、B、2C在一直线上,且在一直线上,且PA PBPC, 求证:求证:PA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 分析:分析:PA过过O上上一点一点A,要证,要证PA为切为切线,只要证线,只要证PAAO,为此,作直径为此,作直径AD,并,并连结连结CD,只要证,只要证PAAD即可即可. 如图,如果直线l是是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O l A 如果直线如果直线L是圆是圆O的切线,切点为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那么半径OA与与直线直线L是不是垂直呢?是不是垂直呢? 分析:分析:假设假设OA与与L不垂直,过不垂直,过O 点作点作OML,垂足为,垂足为M。 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有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有OMOA,这说明圆心,这说明圆心O到直线到直线A L L的距离小于半径的距离小于半径OA,于是直,于是直O 线线L就要与圆相交,而这与直线就要与圆相交,而这与直线L是圆是圆O的切线相矛盾。的切线相矛盾。 因此,因此,OA与直线与直线L垂直。垂直。 A M L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l是是O的切线,切点为Al OAO l A 切线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垂直于这条半径.O 切线A l 切线性质定理:圆的切线;过切点的半径.切线垂直于半径例3、如图,PA、PB分别切分别切O于A、0B,两切线相交于点P,若若P=42 ,求ACB的度数。A A C m O B m P C C O B P 1、如图,O切PB于点B,PB=4,PA=2,则O的半径多少?的半径多少?B注:已知切线、切点,则连接半径,应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得到垂直关系,从而应用勾股定理计算。OAP2、如图,AB、AC分别切分别切O于B、C,若0A=60 ,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则则BPC的度数是()0A、600B、12000C、60 或12000D、140 或60B O C P A 练习与巩固:练习与巩固: 1、如图,如图,A、B是是O上的两点,上的两点,AC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B=70,则则BAC等于(等于( ) A. 70 B. 35 C. 20 D. 10 O B A (1) AEC O B (3) BD(2) CA 2、如图如图,在在ABC中中,AB=AC,BAC=120,A与与BC相切于相切于点点D,与与AB相交于点相交于点E,则则ADE等于等于_ _度度. 3、如图如图,在在OAB中中,OB:AB=3:2 , 0B=6,O与与AB相切相切于点于点A, 则则O的直径为的直径为 。 4、如图如图,PA、PB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切点分别为切点分别为A、B,且且APB=50,点点C是优弧上的一点是优弧上的一点,则则ACB=_. ACCOBPAOBP(4) (5) 5、如图,如图,O的直径的直径AB与弦与弦AC的夹角为的夹角为30,过,过C点的切线点的切线PC与与AB的延长线交于的延长线交于P,PC=5,则,则O的半径为(的半径为( ) A. 5 3 3B. 5 3 6 C. 10 D. 5 辅助线的作法:辅助线的作法:作过切点的半径作过切点的半径 6、在在ABC中,中,AB=2,以,以A为圆心,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边为半径的圆与边BC相切于点相切于点D ,则,则BD的长为的长为 。 变式一:变式一:在在ABC中,中,AB=2,AC= ,以,以A为圆心,为圆心,1为为半径的圆与边半径的圆与边BC相切相切 ,则,则BC的长为的长为 。 变式二:变式二:如图,点如图,点A是圆是圆O外一点,外一点,OA=4,AB与圆相切于点与圆相切于点B,且,且AB=2 ,弦,弦BCOA,则,则BC的长为的长为 。 A A C O B A B D C B C 7、如图如图,AB为为O的直径,的直径,C为为O上一点,上一点,AD和过和过C点的切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求证:AC平分平分DAB。 D A C O B A D O (8) C B (7) 8、如图如图,AB为为O的直径,的直径,BC是是O的切线,切点为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平行于弦AD,求证:,求证:CD是是O的切线。的切线。 1、知识:切线的判定定理着重分析了定理成立的条件,在应用定理时,注重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方法: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三种方法:(1)根据切线定义判定即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定,即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来判定其中(2)和(3)本质相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解题时,灵活选用其中之一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O 对定理的理解: l A 切线必须同时满足两条:经过半径外端;垂直于这条半径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O l A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