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NOV, 2014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什么是RFID?o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者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o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称为电子标签系统。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RFID系统构成oo天线天线(Antenna(Antenna,orcoil) )oo读取器读取器(Reader(Reader,transceiver) )oo感应标签感应标签(Transponder(Transponder,orRFTag,或硅芯片) )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RFID的优点o体积小:Hitachi研发的被动式RFID芯片仅0.4mmX0.4mm大小,与一颗沙粒相仿,可贴附在任何大小的商品上。o不易被仿制:RFID可隐藏于物品内,除大型IC制造厂外无法被仿制。o可储存大量数据:芯片内藏96bits容量,可辨识1600万种产品,680亿个不同序号。相对条形码方式常遭遇序号重复等问题。o快速非接触式读取方式:每秒可读取250个标签,比条形码辨识快数十倍,无须人工手持条形码机逐个扫描。o其它特色:减少人工手动错误确保品质降低成本,提供实时性数据等。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感应标签的分类o感应标签(Transponder)的主要功用在于接收到Reader的命令后,将本身所储存的编码(Code)回传给Reader。根据不同的功能可区分为:n只读(Read-onlymemory,ROM):成本最低,其程序及数据编码于制造时便写入,使用者无法更改数据内容。n单次写入多次读取(Onetimeprogramming,OTP):o允许使用者单次写入数据,在写入数据后便成为只读,数据无法更改。o因良率问题,故目前市面上此规格芯片较少。n多次读写(EEPROM):价格最为昂贵,但它却可以让使用者多次写入。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感应标签的分类o根据有无电源而区分为Passive和Active两种:nPassiveTag(被动式)oPassive感应器本身并无电源,其电源是来自Reader,由Reader发射一频率使感应器产生能量而将数据回传给Reader。o体积比较轻薄短小并且拥有相当长的使用年限。o感应的距离较短。nActiveTag(主动式)o价格较高;因内建电池,所以体积比Passivetag大。o有使用之年限。o较长的感应距离。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感应标签的分类o根据频率的高低,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类:n低频率(LowFrequency):100500KHz低频率的感应距离较短以及读取速度较慢,以125KHz为主。穿透能力好。n高频率(HighFrequency):1015MHz高频率的感应距离略长,读取速度也较低频率来的快,以13.56MHz为主。n超高频率(UltraHighFrequency/Microwave)介于850950MHz(UHF)以及2.45GHz之间,超高频率的感应距离最长,速度也最快。穿透性差。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低频标签特性o用于:门禁管理、家畜识别、运动计时、托盘跟踪、汽车点火、无线商务等o电感耦合o天线很多圈,不能印刷o阅读距离短(最远1米),可以通过增加功率提高距离o存储容量64-2kbitso带宽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o不能多标签同时识别o识别速度慢o对干扰不敏感,在金属或液体(潮湿)环境中拥有较高的识读能力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高频标签特性o应用于:供应链、无线商务、票务、产品防伪o电感耦合o比低频线圈圈数少,天线可以印刷o阅读距离可达1.5米o传输速率高于低频o可以多标签同时识别o对金属比较敏感会减少识读距离和识读率o在高湿环境和液体中识读能力较差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超高频标签特性o用于:供应链、收费、实时监控等o电磁传播o天线比低频和高频小,印刷容易o阅读距离可达20米o传输速率高o阅读速度快o多标签同时识别(80张/秒)o对高湿和金属敏感,基本无法识读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微波(2.45GHz-5.8GHz)标签特性o用于交通工具控制和管理等o电磁传播o简单的双极天线o阅读距离大于10米o传输速率高o阅读速度快o对高湿和金属敏感,基本无法识读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RFID工作原理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RFID读取流程读卡器读卡器外部天線外部天線RFIDRFID芯片芯片资料中心资料中心标签标签RadioRadioFrequencyFrequency资料显示资料显示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RFID发展历史RFID技术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时它被用来在空中作战行动中进行敌我识别。从历史上看,RFID技术的发展基本可按10年期划分为几个阶段(参见表1)。因此RFID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技术。从分类上看,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13.56MHz以下的RFID技术已相对成熟,目前业界最关注的是位于中高频段的RFID技术,特别是860MHz960MHz(UHF频段)的远距离RFID技术发展最快;而2.45GHz和5.8GHz频段由于产品拥挤, 易受干扰,技术相对复杂,其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的阶段。RFIDRFID简介简介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RFID发展历史时间RFID技术发展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196l-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封闭系统应用开始出现。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RFIDRFID运用系统运用系统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n系统概述:目前如何管理日益庞大的企业固定资产成为一个难题。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方案,建构一个具备有永续纪录、设备管理、详细报表、信息整理等需求的系统,以确实引导资产进行管理工作。在旧式的管理制度,通常是依据纸制进行检查,便会容易产生以下缺点:资产管理人员须手动填写各项设备数据及检查设备数目和状态,动作繁杂,麻烦且耗时、容易出错。资产纪录纸张容易污损、遗失,保存不易。资产巡检结果须人工输入计算机,浪费人力资源。资产管理人员容易在精神状况不继或其它因素影响之时,产生检查错误之状况而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由于人为的不规范操作易导致巡检结果的容易资产的流失,混乱等。RFIDRFID运用系统运用系统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采用无自带电池的被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2-6米;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或电磁波发射范围内,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RFID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十K;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更好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与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的追踪和监控。nRFID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势:RFIDRFID运用系统运用系统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nRFID固定资产管理内容资产建档管理企业资产采购验收入档后,操作人员使用RFID发卡机为新增设备发RFID资产管理标签,标签内包括写入资产编号、资产名称、采购日期、保管人员、资产状态及相关人员电话等其他信息,标签粘贴或悬挂与资产表面,至此系统记录资产入库完成。RFID资产管理标签将随资产生命周期共同使用,方便操作人员今后工作中资产的领用,退还,盘点和报损。资产领用管理企业使用在库资产时操作人员使用RFID手持终端读取资产上标签信息,确认取用资产正确后使用手持设备修改RFID资产管理标签数据,系统自动修改资产出库、资产领用人、资产状态等相关信息,资产出库操作一步完成,减少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减少出错率。资产使用人变更时操作人员只需使用RFID手持终端读取资产上所附RFID资产管理标签信息,确认信息后使用手持终端改写使用人信息,系统将自动修改其它相关信息,方便操作人员工作。RFIDRFID运用系统运用系统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资产报废管理资产报废或是损毁需要报损时操作人员读取资产上所附RFID资产管理标签信息,确认信息后系统自动修改相关信息,减少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减少出错率。资产盘点管理固定资产盘点的目的是清查固定资产帐与实物之间的差别,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以达到帐实相符。在所有的固定资产上贴上资产编号的RFID标签。盘点时,将固定资产帐目按照资产在帐面上的配置地点分别下载到手持终端上。盘点人员按照工作计划,拿着手持终端到相应的地点去逐一扫描该地点所有固定资产上的RFID标签,终端自动完成实际盘点资产情况与帐面情况的对比。盘点完成后,形成资产差异表,差异数据按企业资产管理办法统一手工处理。由于在整个盘点操作过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判别、记录,也不需要人工输入数据,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可以大幅度提高。nRFID固定资产管理内容RFIDRFID运用系统运用系统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n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1)资产日常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信息新增、修改、转移、删除日常工作2)固定资产月报根据部门、时间、人员等条件查询分类统计月(年)报本月增加固定资产月报、本月减少固定资产月报、并提供打印功能3)固定资产综合查询可以对单条或一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包括资产名称,资产使用人员、资产使用部门等条件4)盘点功能按照射频盘点机中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并可按部门、人员生成盘盈明细表、盘亏明细表、盘点汇总表5)系统维护功能由系统管理员对资产分类代码表、报废方式代码表、购置方式代码表、存放地代码表、部门代码表、保管人员表。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提供操作员对自己密码修改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自由地设置下属各个操作员对功能的操作权限6)安全管理功能提供各种安全管理手段;口令管理功能:维护帐号和口令;权限控制功能: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确定用户对系统使用权限,根据不同权限确定不同的操作RFIDRFID运用系统运用系统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3. 贴标贴标1. 发卡发卡2. 检查整理检查整理4. 盘点盘点写卡写卡打印标签打印标签贴标识贴标识读取测试读取测试标签整理标签整理贴标签贴标签手持盘点手持盘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中国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案例介绍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对办公设备、电子设备等固定资产需求扩大,固定资产投入和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变得日益重要。由于长期以来管理手段、制度等多重因素不完全协调同步,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1、资产购入后,没有对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管理,也无法为资产的购置等环节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2、资产管理分散,难于统一调配。分行数量众多,资产下发后,分属于不同部门进行管理、使用,权限分散。3、资产盘点采用手工记录方式,专职人员的工作量大,层层上报环节复杂,导致盘点周期长、效率低、错误率高,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综上所述,引入先进的物联网RFID技术协助银行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显得至关重要,通过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介入,可真正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自动追踪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中“人、地、时、物同步管理”,有效降低和控制日常管理及生产成本,节约大量人力资源投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银行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目标p完善原始资产库l通过IT资产ID标签化管理,实现资产信息完整性和规范性。l采用统一的资产类别,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资产类别建立IT资产ID的编码规则。l结合PDA技术,实现设备日常管理,并减少人为管理造成的数据不准确的问题。p规范资产管理流程l系统建立后能够通过系统中预设的流程,有效的实现查询、数据录入、审批、发起流程(资产入库、资产出库、资产转移、资产清理、资产修理)、统计分析、库管等业务。l按照流程规范要求,自动生成相应的过程文件和文档。l帮助资产管理人员尽量减少人工的、手动的工作,用约定的、自动的方式,完成资产信息的录入、调拨、转移、报废等。l提供大量的数据接口以方便数据进行批量导入导出,尽量减少人工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银行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目标p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采购:整合业务流程,包括OA或者工作流,辅助企业进行规范化的采购流程。也支持其他的第三方系统,比如OA、BPM、工作流l入库:设备到货,需要做相对应检查,通过自动化手法在系统中注册设备。一旦设备入库,就当成库存看待l维修:设备维修,支持维修设备申请流程以及追踪设备维修返回时间l调拨:设备调拨,支持调拨设备申请流程以及追踪设备调拨时间l领用: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包括哪一位员工领用了设备等信息l折旧:支持企业的财务制度,通过年限的设定,统计个别折旧年限的设备l报废:允许管理员通过流程,报废相关设备p资产高效的统计和分析l提高资产追踪的效率。通过资产细节描述、转让或租赁信息找到资产,进行管理。同时支持批量管理和批量追踪。系统引入资产位置码信息,进一步提高资产定位效率。l通过高效的资产核查功能,有效的确保“账卡一致”,“账账一致”,实物和资产卡片一致。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n资产管理:入库管理、申领管理、出库管理、盘点管理、报废管理、调拨管理、变更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折旧管理、数据导入工具、报表管理n运维管理:机房管理、资产预警n系统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组织机构、数据字典、资产目录维护、标签管理、卡片管理、终端管理、操作日志管理、操作日志n手持终端系统:资产盘点、资产查询、出入库管理、变更管理银行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银行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中国银行RFID资产管理系统案例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中国银行RFID资产管理系统案例u根据选定的固定资产自动生成RFID电子编码或粘贴于固定资产实物上的条形码。u按照读取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并可按单位、部门生成盘盈明细表、盘亏明细附表、盘点汇总表、盘点汇总附表。nRFID条形码功能资产管理方案资产管理方案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t & Bank of the best partner 中国银行RFID资产管理系统案例u可以对单条或一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包括资产卡片、保管情况、有效资产信息、部门资产统计、退出资产、转移资产、历史资产、名称规格、起始及结束日期、单位或部门。n固定资产综合查询Originated fromSKYO IT SERVICE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