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节的资料春节的资料四年级2班李泽正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1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2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3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4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各个地方的春节和习俗各个地方的春节和习俗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 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广州新年派发“利是”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 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广州烟花的由来烟花的由来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 “爆竹爆竹” ”一名由此而来。一名由此而来。荆楚荆楚岁时记岁时记说:说:“ “正月一日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到后来,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 “爆仗爆仗” ”。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 “编炮编炮” ”。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 “鞭炮鞭炮” ”。在。在“ “鞭炮鞭炮” ”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美酒。暖入屠苏美酒。” ”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过去放爆竹有许多讲究。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的时候或出去拜年的时候要放开门爆过去放爆竹有许多讲究。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的时候或出去拜年的时候要放开门爆竹,又叫开财门,一般放一挂鞭炮。若未放开门爆竹就出门去,视为不祥。除夕年三十竹,又叫开财门,一般放一挂鞭炮。若未放开门爆竹就出门去,视为不祥。除夕年三十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后,全家关上门吃团年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后,全家关上门吃团年( (团圆团圆) )饭,放关门爆竹,一般放饭,放关门爆竹,一般放一至三挂鞭炮,然后合家围坐谈笑、吃杂食、守岁到半夜或天明。一至三挂鞭炮,然后合家围坐谈笑、吃杂食、守岁到半夜或天明。 各朝重爆竹,明清出烟花。明代的烟花制作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从高度、品种到各朝重爆竹,明清出烟花。明代的烟花制作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从高度、品种到造型都相当不错。明人张时辙在造型都相当不错。明人张时辙在陈都阃宅看烟花陈都阃宅看烟花诗中,对烟花燃放空中的景物作了诗中,对烟花燃放空中的景物作了生动的描绘:生动的描绘:“ “空中捧出百丝灯,神女新妆五彩明。真有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空中捧出百丝灯,神女新妆五彩明。真有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 ”。到了清代放烟花的规模更加盛大,工艺和花型变幻精美无比,民间、官府和佛教界。到了清代放烟花的规模更加盛大,工艺和花型变幻精美无比,民间、官府和佛教界逢年过节都要大放烟花,尤以宫廷的烟花最为壮观和盛大。外国没有爆竹但有烟花,逢年过节都要大放烟花,尤以宫廷的烟花最为壮观和盛大。外国没有爆竹但有烟花,大美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载,载,18791879年已有一种烟花,可以放出人的轮廓样子来。现在又有用年已有一种烟花,可以放出人的轮廓样子来。现在又有用电脑控制燃放的烟花,但我还是觉得电脑控制燃放的烟花,但我还是觉得“ “洋务不及国粹洋务不及国粹” ”,要不然各国何以争相到湖南浏,要不然各国何以争相到湖南浏阳去买烟花呢?阳去买烟花呢? 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 饺子的由来1 饺子的由来2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的由来3 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给皇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饺子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春联11.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3.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4.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5.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6.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7.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8.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9.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10.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11.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12.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春联21.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2.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3.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4.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5.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6.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7.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8.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9.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10.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11.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12. 13. 春联31.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2.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3.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4.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5.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6.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7.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8.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9.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10.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11.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