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病毒灭活血浆制备主要内容一、血液组成二、血浆与血清的区别三、血浆的分类四、血浆的规格及制备五、血浆的病毒灭活意义、原因及要求六、血浆病毒灭活的制备方法七、 输注血浆的适应症八、输注血浆的禁忌症一、血液的组成 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人们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可发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胞因为分量较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透明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91%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解质、微量元素和血液气体等。 如果血液不经过抗凝处理,让其自然凝固,血液也会分成两大部分,沉淀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有形成分;浮在上面的清晰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清,血清中不含有血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成分。 血清是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胶状液体,其中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不会凝固。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呈半透明,淡黄色粘稠状在体外可用各种方法使与血液中的细胞成分相分离。 血浆含有血清和纤维蛋白原,后者对凝血有一定作用。 在某种病变情况下,可单独输入血浆,以补充患者的体液。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 二、血浆和血清区别三、血浆的分类血浆制品主要有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是抗凝全血干6-8小时之内在4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为新鲜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1年。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的补充治疗。 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或过期5天以内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分出的血浆,立即放人-30冰箱冰冻成块,即为普通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5年。该制品内含有全都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III和V,主要用于凝血因子VIII和V以外的因子缺乏症病人的治疗。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满1年,可改为普通冰冻血浆。 四、血浆的规格及制备规格: 目前国内血浆计量单位为ml,常用的规格为200ml/袋、 100ml/袋和50ml/袋,允许容量误差范围为10%。制备: 手工制备方法:可用二联袋、三联带或四联袋来制备。用二联袋制备时,制备血液成分用的全血,就难过一次强离心后即可将浓缩红细胞和血浆分离,把血浆挤入空卫星袋,迅速冷冻即成。用三联采血袋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时,制备成分用的全血,经第一次强离心将血浆分入第二袋,再将第三袋的红细胞保存液加入首袋与红细胞混合即为悬浮红细胞。 血浆再经第二次强离心,上清血浆分入第三袋中,立即速冻后即为新鲜冰冻血浆。 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血浆:绝大多数的血液成分单采机都可以采集血浆。所采集的血浆在国外可分为原料血浆和临床使用血浆两种,我国目前只用于原料血浆的采集。 采集过程的操作规程,一定要按不同厂家的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的使用说明来制定并严格执行。 五、血浆的病毒灭活意义、原因及要求1、血浆病毒灭活的定义血浆病毒灭活指的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蛋白的结构受到破坏,让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2、血浆病毒灭活的意义 输血可以传播疾病,特别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病毒,广泛存在血浆里,通过应用血液制品而传播的疾病更是令人担忧,特别是目前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和全球性的传播,很多国家把预防和控制HIV感染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国策。因此,如何防止因输血而被传染上疾病,是当前输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和杜绝血源性的传染病,除了加强对一系列血液传播疾病的筛选外,还必须对血液进行灭活病毒处理,才能做到输血安全。对血液成分进行病毒灭活是实现安全输血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样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为我国的输血及临床事业做出了重大共享。为防止输血而传播疾病,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液制品对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意义是深渊而重大的。 3、血浆病毒灭活的主要原因:(1)窗口期血液漏检;(2)试剂灵敏度的限制;(3)人为差错;(4)有些已知的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尚未进行常规筛选检测,例如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HTLV(人类嗜T细胞病毒)、朊病毒等;(5)目前还有我们尚不知道的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 由于上述原因,尽管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性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仍存在受血者感染病毒的危害。因此,除进一步提高血液检测的水平外,有必要研究和应用病毒去除/灭活技术和方法处理将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去除和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以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4、血浆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1)病毒的灭活和去除;(2)保持血浆中有效成分的活性和存活力。六、血浆病毒灭活的制备方法 血浆输注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活性降低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在发达国家一般从全血中分离的血浆10%-20%直接应用于临床输注,其余大部作为原料制备血浆蛋白制品。为什么应该强调避免血浆滥用,即不应将血浆用作血容量扩充剂使用,因为血浆在各血液成分中是传播病毒危险较大的血液成分之一。因此,当患者需要提高胶体渗透压维持和扩充血容量时应选用经病毒灭活处理、安全的白蛋白制品。在我国,还较广泛的存在血浆滥用现象,大部分从全血分离出的血浆直接在临床输注。 主要原因是医生对血浆输注适应症和血浆输注的病毒危险认识还不够充分,另外,血浆的输注价格较白蛋白低。由于我国血浆输注量较大,而血浆输注传播病毒的危险也较大,因此,应用适合于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处理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浆,对于提高输血的病毒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血浆病毒灭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已应用的或正在研究中的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清洁剂法,亚甲蓝/荧光照射法,巴氏液态加热法和补骨脂/紫外线照射法。下面我们将逐一了解一下常用的这几种病毒灭活的方法:(一)、亚甲蓝/光照法 亚甲蓝又称美蓝,为暗绿色并带铜样光泽的结晶性粉末。临床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半致死量40125mg/kg体重。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发现亚甲蓝加上光照可以灭活病毒,近年来对亚甲蓝/光照病毒灭活方法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证明1m的浓度下,加上荧光灯照射,可以杀灭大多数脂质包膜病毒,包括HIV、HCV、HBV,但是对非脂质包膜病毒如HAV、B19杀灭效果不理想。近来发现用低压钠灯代替荧光灯进行照射能提高病毒灭活的效果,而对血浆蛋白影响较小。 亚甲蓝/光照法对血浆中凝血因子有一定的损伤,纤维蛋白原受损最明显,处理后约损失20%,其他凝血因子回收率较高。 由于作病毒灭活时的浓度仅1 m,远低于临床用量,和半致死量的差距更大,因此处理后的制品是安全的,不会因为含亚甲蓝产生毒性。在早期临床应用中,处理后的制品不去除加入的亚甲蓝而直接应用。几年来考虑到亚甲蓝使血浆呈蓝色,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同时有报道称经光照的亚甲蓝可能使细胞出现低分化,因此最好在病毒灭活后去除亚甲蓝。 已开发出用于过滤吸附去除亚甲蓝的滤器,亚甲蓝/光照处理的血浆经过滤后残存的亚甲蓝量已低于一般测定方法的可检出量,血浆恢复原来的的外观和色泽。 亚甲蓝/光照血浆已在欧洲用于临床,在美国也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我国上海市血液中心已完成实验室研究,并进入临床研究,相关器材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亚甲蓝/光照处理的血浆用于临床必将提高我国输血安全性水平作出贡献。 (二)、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有机溶剂/清洁剂法首先成功的应用于血浆白蛋白制品的病毒灭活。在此基础上,此技术已延伸并成功的用于血浆的病毒灭活。血浆融化混合后加入1%的有机溶剂N-丁基三磷酸盐(TNBP)和1%的清洁剂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搅拌混匀于30孵育4小时,出去加入的有机溶剂和清洁剂后除菌过滤并分装到塑料袋中再次冰冻保存备用。 有机溶剂/清洁剂处理血浆时应用上述TNBP/Triton-100方法病毒灭活效果较应用于凝血因子病毒灭活的有机溶剂/清洁剂组合的病毒杀灭效果更好,主要表现在杀灭模型病毒VSV和Sindbis病毒更迅速。 用有机溶剂/清洁剂法处理血浆的优点之一是对血浆中蛋白质及、,特别是凝血因子的损伤小,处理后凝血因子回收率高。另外,由于处理的是大批量混合血浆,较容易对处理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病毒灭活的规范化和有效性,而且分装的血浆质量均一。但是,混合血浆处理和单袋血浆病毒灭活(如亚甲蓝/光照法处理血浆)比较也有不利的一面。尽管经过献血者的选择和严格的筛选检测,但是还存在一定的漏检危险。 另外还有些病毒我们还不知道或还没有进行常规检测。当混合许多单位血浆一起做处理时,其中只要有一袋或几袋血袋为病毒污染尚未阳性血浆时,即会导致整个混合血浆的病毒污染,只是病毒滴度由于稀释而有所下降。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或偶然的操作失误而导致病毒灭活不彻底,就会使所有处理后的血浆均成为病毒污染的血浆,严重影响输血患者的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操作规范化和质量管理,做到万无一失。(三)、巴斯德消毒法法国已经研究开发出用6010小时加热处理液态血浆进行病毒灭活的方法。原则是将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混合后,加入保护剂。一般选用低分子量糖,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氨基酸,如甘氨酸等,目的是在加热处理时减少对血浆蛋白,特别是凝血因子的破坏,同时对病毒无保护作用,因此,不会显著影响加热灭活病毒的作用。加入保护剂后边搅拌边加热, 6010小时,加热后用超滤等方法除去加入血浆中的保护剂,使血浆基本恢复原体积,然后除菌分装热压封口后冰冻低温保存备用。(四)、紫外线(UVA)/光敏物病毒灭活血浆 最近研究发展的单袋血浆病毒灭活方法是紫外线(UVA)照射,在照射前血浆中已加入补骨酯类化合物S-59.这种方法最早应用于血小板的病毒灭活,现转用于血浆病毒灭活,其作用原理和杀病毒机制亦相似。已证明应用这种方法处理能取得满意的病毒灭活效果,并且处理对血浆蛋白特别是凝血因子的损伤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美国进行了经处理的血浆和未处理血浆(对照)临床试验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紫外线/S-59处理血浆在凝血因子的治疗作用方面和未处理血浆类似,无明显差别。补骨脂/长波紫外线(UVA) 长波在外线(UVA)照射事先加入补骨脂类化合物的细胞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这一技术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已成功地应用于血小板的病毒灭活。补骨脂在UVA照射时和病毒核酸的胞嘧啶作用形成环状加合物(单加合物和双加合物),从而使核酸不能复制、转录,达到病毒灭活的效果。由于这种处理主要针对核酸起作用,而血小板为无核细胞,细胞内并不含核酸,因此可以在杀灭病毒的同时对血小板无明显损伤,基本维持血小板的活力和功能。 这是长波紫外线/补骨脂法能用于血小板病毒灭活的理论基础。红细胞也不含细胞核,但是实验证明当有红细胞存在时将使病毒灭活效果降低,因此长波紫外线/补骨脂方法不能用于红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在用于处理血小板制品时也要按标准控制血小板制品的红细胞污染量,以免因过多红细胞的存在而影响血小板病毒灭活的效果。 血浆病毒灭活的紫外线(UVA)照射法与此方法的原理相似。 七、 输注血浆的适应症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2、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3、大量输血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4、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5、抗凝血酶(AT)缺乏;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7、血浆置换;8、大面积烧伤;9、DIC病人。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是目前输血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尽管通过献血者的挑选,血液筛选检测和临床合理用血,输血病毒安全性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距离“零危险”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应该研究和应用病毒灭活技术来进一步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在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方面我们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但是还存在不少难题。随着整个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病毒灭活技术也将继续发展并为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作出更多的贡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