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价:8.8888元42010邮发代号:8-88点击阅读主办:“自然科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茵茵“自然科学”文学杂志出版社地址:青山医院邮编:8888888总编辑:程谨电子邮箱:liyang7611yeah.net宇宙统一刊号:CN88-8888/A出版日期:3月10日定价:8.8888元发行范围:全宇宙公开发行行星的形成行星的形成什么是褐矮星什么是褐矮星褐矮星褐矮星太阳太阳流星雨流星雨海洋的定义海洋的定义海和洋的区分海和洋的区分海洋动物的简介海洋动物的简介鲸鲸细菌细菌分类地位分类地位研究历史研究历史细菌与生物链细菌与生物链迄今止发现的宇宙最年轻行星:金牛座内行星行星的产生行星的产生现在最新的研究认为:行星是从黑洞中产生的。并为此找到了确凿的证据:银河系中央的小型黑洞能够超速“喷射”行星。在此之前,科学家认为只有特大质量黑洞才能以超速喷射行星。研究人员称,实际上小型黑洞要比特大质量黑洞喷射更多数量的行星。1988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物理学者杰克-希尔斯预言,银河系中央的特大质量黑洞能破坏双子行星平衡,束缚一颗行星,并以超高速将另一颗行星喷射出银河系。自2004年以来,天文学家共发现9颗被特大质量黑洞高速排斥的行星,他们推测这种特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360万倍。然而,美国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中心赖安-奥利里和阿维-利奥伯从事的研究表明,银河系中央许多小型黑洞喷射出大量行星。这些小型黑洞的质量大约只有太阳的10倍,一些研究认为银河系中央至少有25000个小型黑洞围绕在特大质量黑洞附近。当某些小型黑洞将行星喷射出银河系时,它们会进一步地靠近特大质量黑洞。利奥伯说,“小型黑洞比特大质量黑洞排斥喷射行星的速度更快!研究被喷射行星的轨迹和速度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测定多少黑洞会喷射行星以及它们是如何排斥喷射行星的。”同时,他们也承认开展此项研究是很不容易的,现有的太空望远镜无法观测到银河系中央特大质量黑洞区域,该区域浓缩存在着许多小型黑洞。研究人员推测,被特大质量喷射的行星速度达到709公里/秒,它们在银河系引力束缚下速度可能会更慢,估计这些行星被喷射时的初始速度达到1200公里/秒。然而,被小型黑洞喷射的行星速度要更快,行星在小型黑洞的排斥作用下可达到2000公里/秒速度脱离银河系。上下目录上下目录褐矮星褐矮星brown dwarf,褐矮星是构,褐矮星是构成类似成类似恒星恒星,但质量不够大,不足,但质量不够大,不足以在核心点燃聚变反应的气态以在核心点燃聚变反应的气态天体天体。其质量在恒星与其质量在恒星与行星行星之间。褐矮星之间。褐矮星是处于最小恒星与最大行星之间大是处于最小恒星与最大行星之间大小的天体,由于这一原因褐矮星非小的天体,由于这一原因褐矮星非常暗淡,要发现它们十分复杂,因常暗淡,要发现它们十分复杂,因此要确定它们的大小就更加复杂。此要确定它们的大小就更加复杂。但是最近但是最近天文学家天文学家成功地发现了组成功地发现了组成成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的两颗褐矮星,在确定的两颗褐矮星,在确定它们围绕共同重心运行的参数之后,它们围绕共同重心运行的参数之后,计算出这两颗褐矮星的重量和大小。计算出这两颗褐矮星的重量和大小。上目录下brown dwarf关于褐矮星形成的机制天文学家们众说纷纭,比较常见的有抛射理论、前恒星核的光致侵蚀理论、不透明度制约的分裂理论、原恒星盘的不稳定性理论等。抛射理论认为,褐矮星是由于低质量的原恒星胚在还没有达到产生氢核聚变所需的质量前,与其它天体发生了碰撞而被抛射出前恒星核所形成的56,这一理论部分地得到了双褐矮星系统的证实。前恒星核的光致侵蚀理论基于大质量恒星的辐射对前恒星核的光致侵蚀作用,能够解释处于电离氢区中的褐矮星的形成机制。褐矮星也可能由大质量的原恒星盘在其它恒星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碎裂而产生7。这些理论每个都只能解释部分褐矮星的形成,研究褐矮星周围的恒星盘可以有效地检验上述理论。上述关于褐矮星与木星太阳直径对比是有问题的。太阳直径是1,392,000KM木星直径142,984KM所以上述较大褐矮星的直径不可能分别是木星的50倍和太阳的70%.褐矮星是可以发生热核反应的,只是由于不激烈所以不会发光。但其红外辐射可以占到太阳的12左右,过于靠近它也有热能。上目录下太阳太阳天文符号:直径:139200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1.4121027立方米(地球的130万倍)质量:1.9891030千克(地球的332946倍)温度:约6000K(表面),1560万K(核心),5百万K(日冕)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宇宙年:225百万年自转会合周期:赤道26.9天,极区31.1天太阳年龄:约4.57109年太阳活动周期:11.04年总辐射功率:3.861026瓦特(焦耳/秒)太阳常数f1.97卡厘米2分-1光谱型:G2V目视星等26.74等绝对目视星等4.83等热星等-26.82等绝对热星等4.75等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2.74102米秒2(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7.9倍)太阳表面脱离速度618公里秒地球附近太阳风的速度:450公里秒太阳运动速度(方向18h07m,+30)19.7公里秒太阳太阳天文符号:直径:139200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1.4121027立方米(地球的130万倍)质量:1.9891030千克(地球的332946倍)温度:约6000K(表面),1560万K(核心),5百万K(日冕)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宇宙年:225百万年自转会合周期:赤道26.9天,极区31.1天太阳年龄:约4.57109年太阳活动周期:11.04年总辐射功率:3.861026瓦特(焦耳/秒)太阳常数f1.97卡厘米2分-1光谱型:G2V目视星等26.74等绝对目视星等4.83等热星等-26.82等绝对热星等4.75等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2.74102米秒2(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7.9倍)太阳表面脱离速度618公里秒地球附近太阳风的速度:450公里秒太阳运动速度(方向18h07m,+30)19.7公里秒上目录下美丽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流星雨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是坠落下来的特殊天体。在某些时间,可以看到一定数量的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经过一个很小的天区。这些就是流星雨。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速度速度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近百公里处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流星的颜色流星的颜色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声音声音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有可能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会听到声音。持久余迹持久余迹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流星雨从何而来流星雨从何而来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等天体破碎而形成的。 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等天体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等天体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这些流星体的母体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流星雨活动性流星雨活动性彗星周期。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上目录下海洋的定义海洋的定义约占地球表面积为70.9%的盐水水域,称其为海洋称其为海洋,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5%。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学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南极海,即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四大洋在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即南极海(又称南部海SouthernOcean)大片相连。传统上,南极海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隶属三大洋。将南极海的相应部分包含在内,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水总面积的49.8%、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亚洲的地中海(介于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欧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在海底生活的鲸上目录下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宽阔。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地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自由自在的海豚上目录下海洋动物简介海洋动物简介海洋动物(marine animals)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海洋动物支持系统,海洋动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从海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海洋中各门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十分不同的异养型生物的总称。它们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只能以摄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动物及其有机碎屑物质为生。 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3类。 上目录下海洋动物海洋动物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可以有很大差异。以摄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动物及其碎屑有机龟质为生。估计有1620万种,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吨的蓝鲸。全球海洋的水体及其上空,从海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3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分布在海洋中的动物群。海洋的生活条件相对一致,面积广大,动物中除鱼类、鲸类,还有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如头足类和水母等。在深海层,仅发现不依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在许多大洋区,海流将营养丰富的深层海水带到浅层,使海洋浅层带增加了鱼类产量。在海底生活的底栖动物,包括固着动物,如海绵、腔肠动物、管沙蚕等和运动动物,如甲壳类、贻贝、各种环节物、棘皮动物等。珊瑚动物在热带海洋发展最充分。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动物和植物的白垩质骨骼物质(特别是珊瑚和苔藓虫)沉积而成的。在珊瑚礁环境中动物最密集且最多样化。上目录下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存在的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不属于鱼类。鲸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所以人们误认其为鱼),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上目录下细菌细菌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细菌的发现者: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的三十次方个。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例如粒线体和叶绿体。基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Prokaryota)。原核生物中还有另一类生物称做古细菌(Archaea),是科学家依据演化关系而另辟的类别。为了区别,本类生物也被称做真细菌(Eubacteria)。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例如温泉,甚至是放射性废弃物中,它们被归类为嗜极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是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maritima),科学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发现这种细菌的。然而,细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只占其中的小部份。细菌域下所有门中,只有约一半包含能在实验室培养的种类。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营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上目录下分类地位分类地位域:细菌域Bacteria界:细菌界门:产水菌门Aquificae热袍菌门Thermotogae热脱硫杆菌门Thermodesulf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产金菌门Chrysiogen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热微菌门Thermomicrob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衣原体门Chlamydiae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黄杆菌门Flavobacteria鞘脂杆菌门Sphing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网团菌门Dictyoglom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上目录下 研究历史研究历史细菌最早是被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发现的,他用鹅颈瓶实验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研制出“巴氏消毒液”。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ChristianGottfriedEhrenberg,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来指代某种细菌。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小棍子”。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tHaeckel,1834-1919)建议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单细胞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塞迪悦(CharlesEmmanuelSedillot,1804-1883)提出“微生物”来描述细菌细胞或者更普遍的用来指微小生物体。因为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1683年,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和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指出细菌可导致疾病。目录下上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处在生物链的最底层。还有一部分细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比如硫细菌,铁细菌等,他们是化能合成异养型,属于生产者,可以利用无极物硫铁等制造自身需要的有机物。而根瘤菌则是消费者,它们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消耗豆科植物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因此为消费者。当然,细菌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分解者,如果没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世界将是尸体的海洋。 上目录返回首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