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六课第六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最新考纲展示最新高考链接科学备考定位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10 年广东卷T32)(2010 年江苏卷T19)(2010 年安徽卷T38)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10 年江苏卷T19)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0 年天津卷T7)1.本课内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史书典籍的经典语句考查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2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基础知识检索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_、_。2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_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_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的特点:_、_为世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字文字汉字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所仅有。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_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_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和_的特点。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我国_,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_发展程度不同。受_、_等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实用性整体性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又有各自的_特性。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_和_。共性民族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汉字史学典籍地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考点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A.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B.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A.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B.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2)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区域性)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 (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拓展深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1)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从发展历程看)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从内涵上看)侧重于从静态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2)二者表现不同: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误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有其合理性。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误区 2: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注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不等于各民族的文化没有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误区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探究 1】“五羊”是广州这座城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识,广州 2010 年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五只羊分别有五种不同的色彩,包括蓝色、黑色、红色、绿色和黄色,分别象征着珠江、岭南文化、木棉花、白云山和“穗城”。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C区域性的特点B独特性的特点D民族性的特点解析C。源远流长主要从时间角度来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主要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广州的地方文化特色,故 C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与题意无关。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对接。答案C 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探究 2】(2009 年安徽卷)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C。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题意。B 项光说继承,没有体现吸收借鉴。D 项说法不准确。【探究 3】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南面入口处伫立着一块长 9 米、高 1.05 米、重 34.6 吨的汉白玉题字碑,在背面刻有“中华世纪坛序”。其中的一段话是:大国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为什么说“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的意思,材料的核心意思是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回答时要围绕这一特征展开。答案“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是说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因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独具特色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仍然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知识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2010 年辽宁模拟)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共有 16 款,“青花瓷”系列被认为是最富有中国情调的礼仪服装,其设计灵感取自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青花瓷”礼仪服装的设计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C博大精深B推陈出新D源远流长解析D。由“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故 D 项符合题意要求。A、B、C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 D。 知识点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2010年广东佛山一模) 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文化既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CBD 解析D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正确,故选 D。 3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认识,正确的是()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方面它有利于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和谐相处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外来文化的排斥知识点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CBD解析A。中华文化并不排斥外来文化,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说法错误。故选 A。 知识点4: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4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CBD解析D。藏族人民群众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正确。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符合题意。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是不准确的。故选 D。1(2010 年福建卷)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材料时要抓住关键词“独树一帜”和“汲取精华”,这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护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A、C 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只说明了第一层意思。B 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D。2(2010 年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A。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 A 项正确。B、C 两项错误。D 项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故选A。3(2010 年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CBD解析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的选项。故选 C。4(2010 年安徽卷)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材料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等角度展开回答。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