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的概念、产业的一般分类法、重点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一节 产业及产业分类 一、产业的概念和理解 二、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三、产业的分类 一、产业的概念和理解 1、产业的概念 l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变化和发展。在英文中,“产业”、“工业”、“行业”都可以称“Industry”,而我们所研究的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简单地说,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 2、产业的理解 l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二、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同社会分工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的。l在远古石器时代,人类只靠采集、狩猎为生,原始群体共同劳动,没有社会分工,也就没有不同的生产部门,产业也就无从谈起。l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分工导致了农业的出现。l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之后,相继发生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l18世纪下半叶的产业革命,把工业推上了历史的前台。2024/9/175国家十大振兴规划产业n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业、有色金属、物流业u产业的的扩张量上的量上的扩张与与质上的改上的改变,实质是是产业的的扩大再大再生生产u产业的成熟的成熟产业进入到入到规模模稳定、技定、技术稳定、供定、供给与需求与需求稳定、定、产品品稳定、地位定、地位显赫的赫的阶段。段。u产业的衰退的衰退表表现为产业发展相展相对的或的或绝对的的规模萎模萎缩,产品品老化、功能减退。包括老化、功能减退。包括应产业本身原因本身原因导致的致的绝对衰退和因衰退和因结构性原因或技构性原因或技术原因原因导致的相致的相对衰退两种情况。衰退两种情况。2024/9/176三、产业的分类 产业经济分析的目的不同,对具体产业边界的确定也是不同的。l(一)马克思的二部类分类法 l(二)农轻重分类法 l(三)三次产业分类法 l(四)标准产业分类法 l(五)按照战略性划分 l(六)其他划分方法 (一)马克思的二部类分类法两大部类产业分类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分析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怎样使总产品既实现价值补偿又实现实物补偿问题时所创立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二)农轻重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发源于前苏联,并在社会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时普遍采用。农轻重产业分类,就是将社会生产划分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产业大类。 (三)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西方产业结构研究中最重要的分类法之一,正是这一方法的开拓使用,使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更进一步。三次产业分类法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产业分类标准,它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分类法还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 (四)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以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为目标,由权威机构编制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五)按照战略性划分按照战略性划分是指根据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衰退产业、战略产业和基础产业,等等。(六)其他划分方法1、按资源的集约度为标准进行的产业分类法。l根据各产业对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依赖程度,可划分为三类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按照技术先进程度进行产业分类l可将产业分为两类: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二、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 三、库兹涅茨理论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就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2、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联系二、配第克拉克定理(一)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由来l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91年出版政治算术;l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出版了其著的经济进步的条件。 (二)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几个重要前提l1、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探讨和分析,是通过对时间序列下国家情况的比较而进行的。 l2、该定理使用劳动力的分布作为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的具体指标,详细考察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在各产业重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l3、克拉克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作为前提基础的 。l4、引入了与最终需求相对应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三个参数,并借助于对它们变动的分析来规范经济事实。(三)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结论l“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先进,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 l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1960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 19801980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应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 三、库兹涅茨理论 (一)依据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得出的结论l1、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总量中所占比例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类似,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下降; l2、工业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会有相同幅度的变化,它的总体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l3、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发展趋势是大体不便或略有上升,但相比之下,服务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却是显而易见的,它所占的劳动力比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也说明服务业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不高。 (二)依据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基准得出的结论1、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或者说由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到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第一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出现上升的势头,第三次产业呈现为下降趋势。 2、越不发达国家其国民经济越多以农业为主,农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较大,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剩余劳动力。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认识 1、对第一次产业来说,其劳动力相对比重与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等两个指标都处于一个连续的下降通道当中。 2、第二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与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均呈上升趋势,而其比较劳动生产率却呈上升趋势。 3、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其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则往往呈现一种大体不变或者略有上升的情况,因此,第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纷纷呈现下降趋势。 第三节 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 工业与工业化二、 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l1、重工业化l2、高加工度化 l3、高技术化 一、 工业与工业化 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过程。工业现代化是个无时间限制的相对概念。所谓工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使整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工业现代化是个动态性、世界性的概念。 二、 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重工业化 (二)高加工度化 (三)高技术化 (一)重工业化在西方经济学家中,对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当属德国的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霍夫曼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问题进行了深人的分析与研究。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霍 夫 曼 比 例第一阶段5( 1.0 )第二阶段2.5(1.0) 第三阶段1.0(0.5) 第四阶段1以下 对霍夫曼定理的疑虑与修正 l梅泽尔斯认为,霍夫曼系数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仅从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来分析工业化进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另一个问题是霍夫曼系数忽略了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产业间生产率的差异。l库兹涅茨根据美国的数据计算了资本资料的增长情况,认为资本资料工业优先得到增长的结论是没有依据的。库兹涅茨指出,至少在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看不出存在什么霍夫曼定理。l日本经济学家盐野谷佑一也认为霍夫曼的对工业部门的分类法是值得商榷的,其做法导致了“其他工业”的范围往往过大,从而“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的统计数据也无法具备充分的说服力。 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列宁则从理论上作出了分析。l列宁把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纳入到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图式中,通过数学推倒和计算,得出“那一定是生产资料比消费品增长得更快”的结论,并且,“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l列宁还进一步谈到了原因:“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业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铁这种真正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重工业化率的上升是永恒的么?重工业化的过程并不是无限的,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一个饱和点。l原因:l耐用消费品工业的普及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使机械工业的增长缓慢下来,从而使重工业的增长也趋于停滞。l新技术革命的进展,生产资料向电子化、轻型化、细密化方向发展,有可能出现技术进步不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甚至有所降低。(二)高加工度化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第一个趋向是重工业化;第二个趋向则是高加工度化。所谓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就是指轻、重工业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的发展趋势。重工业化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l第一阶段是以原材料工业发展为重心的阶段,出现在重工业化初期;l第二个阶段是以加工组装工业发展为重心的阶段,出现在重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l工业发展的重心由前者变为后者的过程就是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趋向表明,工业的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到工业化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对下降趋势,从而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将下降。日本产业经济学家佐贯利雄在其著作产业结构中对战后日本各工业部门依次领先增长的形象描述,深刻地揭示了日本重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演进过程。佐贯认为,战后日本工业的发展先后出现过三组带头的主导产业:l第一组带头产业是电力,尤其是火力发电;l第二组带头的产业是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l第三组带头的产业是汽车和家用电器。(三)高技术化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趋向,主要是从工业发展对资源结构依赖重心的转移这一角度来看的。所谓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是指工业发展从依赖劳动力为主的阶段发展至依赖资金为主的阶段,进而再到依赖技术为主的阶段的过程。工业结构高技术化过程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依次趋于衰退,而凭借新兴技术的工业日益勃兴。整个工业化的过程要过三个关:l第一,从第一次产业中释放出劳动力,这是轻工业勃兴的重要条件;l第二,为向重工业化推进,特别是为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l第三,为使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发展,必须开发与获得相应的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生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发达国家正在步入“后工业社会”,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开始瞩目那些建立在微电子学、激光纤维学及遗传工程等崭新高科技成就之上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群。工业结构的这种知识集约化变动趋势,有如下几个特征:l1、“材料革命”l2、使用“系统技术”l3、“知识集约化商品”的涌现l4、产业结构软化l两层含义:l第一层含义是,整个产业中软产业比重上升,硬产业比重下降;l第二层含义是,即使在所谓的硬产业中,其软化部分也日益扩大。第四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一、 需求因素 二、 供给因素 三、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 四、 国家政策 一、需求因素分析需求因素分析 (一)消费需求分析消费需求分析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总量与结构的变化 l首先,我们以第二次产业产生与发展的进程为例来讨论需求总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l其次,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动也会对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以及不同产业部门间比例结构的变迁等方面。 (二)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分析(二)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分析基于分基于分工的深化与发展工的深化与发展 l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之间的比例结构日益成为构成社会总体需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l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将对中间产品需求的影响产生影响。 二、二、 供给因素分析供给因素分析 (一)自然资源要素供给(一)自然资源要素供给 l每个国家的地理区位不同,自然资源的禀赋也当然存在区别,而这些往往成为影响该国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资本投入要素供给(二)资本投入要素供给 l无论是资金还是资本,它们都是任何商品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供给要素。(三)人力资源要素供给(三)人力资源要素供给 l人力资源作为生产的投入要素之一,主要应从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与素质结构等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二者都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生产技术要素供给(四)生产技术要素供给 l首先,生产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新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l其次,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也必然会导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发生相对变化。 l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意味着市场交易费用(即人们“使用市场”的成本)的不断降低。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三、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 概括的讲,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使产业结构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必然要发生重要的变化,这些均可以在日本、“亚洲四小”、中国以及东盟各国的产业发展历程中得到印证。 四、制度、政府和产业政策的四、制度、政府和产业政策的相关影响相关影响 不管政府及其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管它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向前演进还是阻碍了其发展。“制度、政府以及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命题本身已经被实际情况所证明。问题的关键已经转变为:在一个什么样的制度下,政府依据什么可以制定出一个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的产业政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