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商君虽死,秦法未亡一、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1 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2 2)苏轼:)苏轼:“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3 3)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级分析) (4 4)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依据教材第依据教材第2626页内容思考:页内容思考:商鞅之死的原因商鞅之死的原因(2) (2) 秦孝公去世秦孝公去世(1) (1) 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第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 探究:守旧贵族诬告商鞅探究: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谋反”,结果商鞅,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失败了?为什么? 思路提示:思路提示: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说明变法本(说明变法本身是成功的)身是成功的)商君虽死,秦法未亡商君虽死,秦法未亡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 探究: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探究: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价?评价? (第(第3 3课)课)“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战国)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西汉)桑弘羊“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宋代)王安石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的影响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2 2、政治:、政治:3 3、经济:、经济:4 4、军事:、军事: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战斗力增强,经济繁荣,增强,经济繁荣,为富国强兵和统一奠基为富国强兵和统一奠基。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一)历史意义(一)历史意义( (积极性)积极性)(二)局限性:(二)局限性:1 1、国力:、国力:1 1、轻教化,鼓吹、轻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轻罪重罚2 2、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剥削与压迫3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5 5、文化:、文化:统一思想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 1)顺应历史,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根本);)顺应历史,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根本); (2 2)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3 3)取信于民;)取信于民;(4 4)秦孝公大力支持(重要);)秦孝公大力支持(重要);(5 5)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 商鞅的主张太吓人了,他无比激进。激进到什商鞅的主张太吓人了,他无比激进。激进到什么程度呢?在他那里,么程度呢?在他那里,“从容易地方着手从容易地方着手”等等,等等,全是废话。全是废话。丝毫丝毫没有考虑过没有考虑过“渐进渐进”这个字眼,这个字眼,也不需要也不需要论证什么论证什么“社会承受力社会承受力”。商鞅要在商鞅要在政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家庭生活念和家庭生活等所有领域全盘出击,一个也不落下,等所有领域全盘出击,一个也不落下,齐头并进,锐意突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上齐头并进,锐意突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上述方面,把秦国全盘改变,彻底改变,变出一个你述方面,把秦国全盘改变,彻底改变,变出一个你从来不认识的秦国。从来不认识的秦国。 马立诚历史的拐点马立诚历史的拐点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1、农业:、农业:铁农具和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使农业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2、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铁、纺织、漆器工艺等、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铁、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成就都有新成就3、商业也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商业也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铁农具铁农具犁壁犁壁曲辕犁曲辕犁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和封建社会)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和封建社会)(1)(1)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人们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开始使用_,并将其,并将其逐渐推广逐渐推广。汉代:汉代: a a、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两牛三人)、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两牛三人) b b、后来有出现、后来有出现_(比欧洲早(比欧洲早10001000多年)多年) c c、西汉后期耦犁发展为二牛一人、西汉后期耦犁发展为二牛一人 d d、东汉时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东汉时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e e、发明耬车(开沟和播种、发明耬车(开沟和播种近代条播机雏形)近代条播机雏形)隋唐:隋唐: 江东地区出现江东地区出现_(注意其功能)(注意其功能)普及改进(主要耕作方式)普及改进(主要耕作方式)完善完善中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中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2)(2)耕作方式:耕作方式:汉朝以后汉朝以后,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犁牛耕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演变(1)(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资料、劳动成果均为;生产资料、劳动成果均为公有公有,平均平均分分配配;集体劳动集体劳动(2)(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土地国有井田制井田制特点:、国有(特点:、国有(实质:土地私有实质:土地私有) b b、层层分封、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向国王纳贡、层层分封、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向国王纳贡 C C、集体劳动(奴隶、庶民)、集体劳动(奴隶、庶民) d d、规整、状方块,形井字、规整、状方块,形井字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开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作用:作用:奴隶制国家的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分封制的,巩固了奴隶制度,分封制的经济前提经济前提目的:目的:为了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巩固奴隶制统治 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形逐步形成于夏商,发展完备于西周,成于夏商,发展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瓦解于春秋战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井田制的瓦解井田制的瓦解原因原因a a、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增的出现,私田大量增加加 b b、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发生变化 c c、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减少 d d、直接原因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税制改革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3)(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 形成:前形成:前594594年鲁国实行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有。 (20062006年年1 1月月1 1日,废除了在中国延续日,废除了在中国延续26002600年的农业税)年的农业税)(195019521950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除了2000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既掌握所有权也掌握使用权。)既掌握所有权也掌握使用权。)(1953195619531956年三大改造,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把土地年三大改造,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把土地收归国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收归国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法律确认:商鞅变法法律确认:商鞅变法 a 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 于于支配地位支配地位,是,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基础封建社会的主要基础) b b、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附庸,是,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c c、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补 充充,本质上属于本质上属于a a) 分分类类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3)(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发展趋势:发展趋势:土地兼并加剧土地兼并加剧 含义:含义: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 根源: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实质:实质: 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影响:影响: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导致赋税制度改革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导致赋税制度改革抑制措施:抑制措施: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国家土地所有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抑制目的:抑制目的: 维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增加政府收入维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增加政府收入抑制结果:抑制结果: 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税收由根据对象(农民)征收转为税收由根据对象(农民)征收转为按照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按照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由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西周的分封制(等级森严)西周的分封制(等级森严)实施实施西周建立后开始分封西周建立后开始分封分封内容分封内容授授“_”“_”授授“人民人民”,建立诸侯国,建立诸侯国分封对象分封对象王族、王族、_、古代帝王的后代、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的义诸侯的义务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_、朝觐述职等、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诸侯的权力力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进行再分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进行再分封(政军财,诸侯封(政军财,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主要诸侯主要诸侯国国齐、鲁、燕、卫、晋、楚齐、鲁、燕、卫、晋、楚土地土地功臣功臣贡赋贡赋(1)(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2)(2)内容(周武王内容(周武王周公旦)周公旦)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演变及瓦解的原因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演变及瓦解的原因 1、特点、特点(1)以以宗法制宗法制为基础,以为基础,以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为纽带。(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宗族统治的色彩。的色彩。2演变演变逐步形成于夏商,发展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逐步形成于夏商,发展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秦全面被郡县制取代秦全面被郡县制取代西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后名存实亡西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后名存实亡3瓦解的原因瓦解的原因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 井田制的破坏井田制的破坏诸侯国势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世袭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世袭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1)(1)含义:是用父系含义:是用父系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国家统治的制度。(2)(2)目的:为了加强目的:为了加强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3)内容:内容:_继承制。继承制。确立大小宗的名分。确立大小宗的名分。周王是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4)特点:特点:1 1、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 2、将、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起来3 3、宗法制是、宗法制是家族式的政治统治家族式的政治统治。 (5)(5)影响影响血缘血缘分封制分封制嫡长子嫡长子1、对西周的影响、对西周的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封建社会: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对皇室成员的分封建社会: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对皇室成员的分封封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百家姓系列丛书、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祭祖扫墓等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祭祖扫墓等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家长制),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家长制),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思维延伸】【思维延伸】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1)(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内在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内在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在政治上的体现。(2)(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3)(3)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顺利实施的工具。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顺利实施的工具。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局面出现1 1、含义:、含义:百家:泛指百家:泛指, ,形容形容数量多数量多, ,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互相争鸣:互相诘难批驳诘难批驳,彼此,彼此吸收融合吸收融合。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治国理念)和学术上社会上(治国理念)和学术上的的各种问题各种问题, ,展开争论展开争论, ,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2 2、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经济经济: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崩溃;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政治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学私学出现出现)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3 3、主要代表:(、主要代表:(关注关注P4P4历史纵横历史纵横)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4 4、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容开放的特点。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思维延伸思维延伸】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的原因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的原因(1)(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2)(2)道家学说构成了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3)(3)法学思想中的法学思想中的变革精神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图治的理论武器。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度度量量衡衡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限制工商业发展的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经济思想和政策(1)(1)含义:含义:(2)(2)目的: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征收,征收,巩固封建统治巩固封建统治(3)(3)原因: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统治稳固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统治稳固的基础;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如商人操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如商人操纵物价,减少农业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纵物价,减少农业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建统治。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4)(4)表现(表现(抑商史实抑商史实)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_”“_”,提出农本商,提出农本商末,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末,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目的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收和地租征收,巩固封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收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建统治。汉初:汉高祖严禁商人汉初: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和购置土地,并“重租重租税一困辱之税一困辱之”。汉武帝时期:实行货币官铸、汉武帝时期:实行货币官铸、_、官营贩运、物、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清雍正帝强调“_”“_”;明清两代;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历朝推行抑制中小商人的历朝推行抑制中小商人的“贱商令贱商令”,限制商人的衣、食、,限制商人的衣、食、住、行等。(住、行等。(参考课文历史纵横参考课文历史纵横P18P18)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盐铁酒专卖盐铁酒专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1)统治者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强化本末意识;(2)(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3)强化户籍管理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限制人口流动;(4)(4)从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其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人的政治权利,堵其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三是对重要行业采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三是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四是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四是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性规定。 ( (见课文见课文P18P18历史纵横历史纵横)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5)(5)评价:评价: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使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工商业和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致了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消消极极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积极:积极: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 (1 1)措施最全面:)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文化、习俗等方面。核心内容:农战、法治核心内容:农战、法治(2 2)措施最彻底:)措施最彻底:废井田制,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制,世卿世禄制(3 3)历时最久:)历时最久:两次改革,两次改革,1919年年 (4 4)推行力度最大:)推行力度最大:改变改变“刑不上大夫刑不上大夫”的传统,的传统,严惩旧势力(严格执法)严惩旧势力(严格执法) (5 5)成效最明显:)成效最明显: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6 6)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富国强兵的秦国PPT课件课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